第一篇:浅析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博物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基础。本文从博物馆的本质属性、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功能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0-0088-02
一、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功能
由于博物馆具有公益事业单位的性质,所以,不能被列入文化产业的范畴在市场中予以推广。但是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非常大,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博物馆的本质属性
博物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提供服务。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为博物馆文化的生长和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博物馆不仅传承历史,还承担着启迪未来的重任。博物馆中的文物是民族的智慧、心血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其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展示和宣传具有永久性。博物馆收藏、保管、利用文物都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一定的行业道德标准,而不能随意买卖文物,也不能将文物作为经营性资产投入商业运作。但通过文物所衍生出来的各种信息、知识以及产品,制作特色文化商品投入市场。因此,博物馆可以在依法管理和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各种适合销售的文化产品,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对传统文化和博物馆本身进行宣传,又可以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
(二)博物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益事业相比,它以文化为依托,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博物馆则属于注重社会效益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纯粹公益事业单位,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者关系密切。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浓厚的文化积淀,而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记载人类历史的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产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中的各种文物资源、信息以及其精神内涵去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可以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三)博物馆的经济效益
博物馆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部分。直接收益主要来自于门票、展览、旅游纪念品及其他相关业务活动。虽然这些销售以及活动具有经营活动的性质,但与其他的经营活动相比,其收益主要用于各种公益事业以及各种补贴,主办者无法从中获取利益。同时,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多的文化财富和社会效益。间接收益主要来源于博物馆发展带动产业产生的效益。博物馆在获得间接收益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四)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博物馆与文化产业之间不可分割,这种不可分割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活动中所包含的各种产业性效益,产业性虽然与博物馆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但与博物馆主体没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博物馆需要从各方面出发,为公众做好服务工作,由此产生产业性效益。这一点包含了博物馆主体的直接运营和各种产业效益。
二、以博物馆为平台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可供开发和形成产业的资源。博物馆的建筑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符号,其在外观方面往往因为代表了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而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在藏品方面,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和可供查阅的资料,这些都可以为文物鉴赏、复制等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开发文化产品
第一,编辑并出版各种图书与音像制品。通过游览博物馆,观众只能观看到其中很少一部分。如果想要让他们对博物馆中的各种馆藏文物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编辑、出版各种文字图书和制作各种音像制品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些图书和音像制品可以满足不同文化水平人的需要。
第二,开发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制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一部分观众游览博物馆时并不只是单纯观看各种陈列和展览,有时会产生带一些文物复制品回到家中继续观赏或者收藏的需要。而从事文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对文物复制品也有一定需求。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相互馈赠礼品时也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物复制品。这些都为文物复制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第三,设计各种具有特色的纪念品。不同的国家、地区都有其特殊的地域文化。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博物馆很早就已经将开发特色纪念品作为实现博物馆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这种经营方式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范围。而国内的文博景点在这方面开发不足,许多纪念品存在着品种单调、雷同且文化含量低的现象。博物馆有其特殊优势,可以依托馆藏资源开发出各种具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彰显,也能更好地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二)开设服务项目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博物馆只重视展览,而忽略了其他一些服务性功能。在游览的过程中,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审美疲劳现象,这时他们都想通过其他休闲活动来舒缓精神和身体的疲劳。目前,许多博物馆在游客游览了一两个小时后,都没有其他活动。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这种情况,依托博物馆修建一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可以休息的场所,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博物馆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影响参观环境与整体氛围的情况下,开设一些茶座、咖啡吧和快餐店、画廊、文博书店等。通过开设各种服务项目,延长游客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为其他的产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博物馆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为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各种鉴定服务。很多文物收藏、爱好者无法判断文物的真假和价值,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博物馆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一些专业的鉴定人员,帮助文物收藏者进行文物鉴定。博物馆还可以适当地开办有偿文物鉴定培训、鉴赏讲座以及咨询活动,借助博物馆的实物藏品,培训效果会更见成效。通过这些培训不仅可以普及历史文物知识、满足民间收藏爱好者的需要,还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博物馆还可以举办各种陈列展览、研讨会,开设工作室、录像电影电视活动厅、夏令营、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中获得收益。
三、结语
总之,博物馆对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开发相关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注意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之间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互联互动、共存共荣。其次,合理利用资源与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我国文物系统中有着许多博物馆,但由于经济原因,有的博物馆正常业务活动无法开展。要改善这种局面,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外,博物馆本身也要加强管理,通过各种方法谋求自身发展。再次,注意板块运动和个体经营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各类博物馆分属文化、民政等部门管理,这种局面不利于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博物馆急需改变这种局面,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效益、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冬菊.博物馆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三峡学院学报,2009,(6).[2]余从源.博物馆文化产业与开发[J].魅力中国,2010,(4).[3]李金生.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J].时代文学,2008,(3).
第二篇: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职能创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辅导,以适应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关键词】工会职能,企业,职工
工会组织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工会工作必须着力于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事求是,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我厂目前正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工会更应该从根本上发挥作用,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团结带领职工参与企业技改,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一、企业工会职能内容的移位和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移位和创新,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其职能内容必须有所创新。
(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工会在教育方面,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现在的思想教育总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发展挂钩,主要是为了增强职工的觉悟及团队、企业的凝聚力,以便促进职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薪资、福利等。例如:企业工会可以在生产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创新自由创新的氛围。同时,工会负责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以”凝聚力工程”为主体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娱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思想教育与企业的凝聚力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新时期工会教育职能的创新。.(二)要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职工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工会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时代性,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特点,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要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设计好载体,打造工会系统的名牌,在活动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培训,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态度,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现代企业中,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都己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技能等各方面的支持。不仅如此,职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都与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密切相关。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某企业将2005年作为职工的培训年,把职工的培训根使用、待遇直接挂钩,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全厂的职工素质,我们就可以
借鉴该企业的做法。
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也是职工面对“失业”危机的实际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世界的经济规则实施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实施产业结构性调整必然带来结构性“失业”。据有关资料表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以同样的投资计,小企业吸纳就业量为大企业的14倍,这就必然要求国企职工提高素质、技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否则很可能面临失业。加入WTO初期,我国失业率有可能比目前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左右。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对职工就业权利、经济利益的维护。这也正体现了工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的将教育职能从政治领域想经济领域移位和创新。
二、企业工会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
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工会的职能,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外,在实现方式上也有创新的必要和可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员工参与管理重要途径。当前的治理结构理论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应该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员工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员工也应该参与企业的管理。由于员工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谈判力量不对等,管理者独裁,经济地位无保障(理查德·伊利),很难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参与,途径就是与管理层沟通,迫使管理者接受员工的意见。这种沟通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如果员工没有统一的组织,单个的员工在管理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沟通时应该有统一的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管理层重视员工的管理意见;由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的意见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一个组织对员工的提议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组织对提出意见的员工进行保护。
某市对企业员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2.6%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愿望表达不够,有62.2%企业员工渴望提高自己的主人地位。企业员工对于没有充分行使做主人的权利表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如果这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对企业的发展不够关心,从而可能导致积极性下降的行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了。
(二)工会要积极的实施辅助职能
由工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工会职能的移位,我们可以看到:工会参与经济管理,应该有一个限度,有些工作工会起主导作用,有些工作工会起辅助作用。对起辅助做也能够的,工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式管理就否定企业员工的主人地位。所以本企业员工有对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作为“职业团体”,工会是工人阶级的自发自助组织,组建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分散的员工组织起来,以使自己有力量代表替员工说话。员工参与管理在国外己经司空见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的移位,员工素质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越来越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参与管理,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参与管理。但是,员工毕竟不是管理者,由于员工自身素质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意见未必都是可行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身为员工代言人的工会将员工组织起来,以企业一个强大阶层的身份参与管理。但是,这种参与只能起辅助作用。首先,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因为工会有维护职工权利的职责。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从维护职工权利出发的,员工参与管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工会的工作就不合法了。其次,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各自的职能部门,工会不能覆盖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工会只能寻找维护职工权利这一切入点,辅助职能部门完成工作。
三、结论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工会性质的基本要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会组织的基本宗旨。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的一切职能和工作都应当围绕维护职工的利益,反映职工的意愿这个中心展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已经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有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工会的职能定位和手段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
1、刘世锦.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改革,2008(5)
2、李剑铭.公司化改造以来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改革,2007(4)
3、卢嘉,时勘.如何调查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开发,2007(6)
第三篇: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大庆石油管理局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及相关资料的学习,感受颇深。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或者一个组织,若没有深远的奋斗目标和长期的战略方针,那这个组织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豪无生机的组织,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组织,那它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
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不断发展至今市场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加完善。做为市场经济的主体otot;-――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然要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当中。而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是人才间的竞争。
人才是泛指能力较高,以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和人类作出一定贡献的人。而人才的表现是个人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或企业实践活动所取得成果的综合反映。它是对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
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反映的是他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道德准则、综合运用知识等各个方面。人在离开学校,进入企业或社会后,周围的一些环境会对他个人价值体系、思想体系产生影响。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我个人理解“四个过渡”是集团现阶段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体现在集团活动中全员参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了本单位职工间、集团内部间的团结协作、在活动中职工学习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营造出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而对于我们物资行为业来说:第一层面是服务层;包括服务的体系、构成、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沟通方式。这一层面是直接面对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决定着我们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第二层面,第三层面具体内容的实施有赖于人的执行。优良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企业的外在反映。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产生企业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员工参与企业各项活动来体现的。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以华为的企业文化为例,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二、引导教育职工作用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
义的、更大范围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讲是首要的。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从1989年~1999年连续10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其内在原因是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该集团提出并实施了“观念比资金更重要”的思想模式,认为观念是产生生产力和利润的源
泉;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确立并有效贯彻了重视危机忧患的“末日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力与人才观念”,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的“市场与竞争”观念。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促进职工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员工设定了很高的任务目标,但是在业绩考核方面却不仅以是否实现了目标为标准,而且将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若没有完成指标,会充分考虑造成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分析该员工与以前比较是否有较大的进步,并且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通用电气的高指标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标准更是一种激励手段。
四、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1995年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各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及相互协作均无现成的模式,在生产及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问题。公司各部门仅按自己的业务范围制定规章制度,各辅助部门对生产支援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员工对经营理念、生产及品质的管理都缺乏完整的概念。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开展了“生产早期安定化”活动。这一活动为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后,又以品质改善为主题,开展了“96我的提案”活动以及以诊治当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品质的问题为目标的全方位的质量改进运动。公司也开始起用新口号——“品质××、靠我、靠大家”。经过一年多的品质革新活动,公司产品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同年12月韩国lg电子总部的决赛中获银奖。
五、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信誉资产。信誉资产是社会对企业美誉度的综合评价。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度越高,为企业带来的有形价值就会越大。
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现在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加强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丰富必将在企业的内部产生坚实的凝聚力量。在这我可以引用一句话:凝聚产生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企业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员工非常热爱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一个海尔的案例:
1.在海尔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尔的洗衣机一分厂工作,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这个姑娘的名字叫王俊晟。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跟她的亲人提出她最后的一个愿望:她要最后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就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让她的灵车在海尔的大门口整整停了15分钟。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点,就是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热爱这个集体。
2.前两年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进入海尔工作的大学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之后离开海尔,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当了部门经理。可是不久,他就给张瑞敏总裁写了一封信,他的信上说,我现在在深圳的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是我总觉得我缺了点什么,我仔细地想缺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团队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海尔。
通过海尔的案例1,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致于那名女工在临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案例2中的那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个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企业的人才竞争及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是企业文化核心的内容,企业对人才的竞争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上。是区别于相同企业的不同特质,是真正吸引职工产生凝聚力的内核。
第四篇: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引言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文化究竟内涵有多广袤?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有多少内在联系?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研究热潮源于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造成的冲击。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出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企业精神”。由于这种“企业精神”是管理中的“软”因素,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是整个社会文化,而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传统风貌的“亚文化”或“微观文化”因此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于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冲击。
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冲击。
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而这两者的首要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创新、观念的创新。
柔性的管理,模糊的控制,管理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将成为新企业文化的实质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使市场需求更加个性化,使产品更新更为便捷,使时间成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成本概念。以速度求效益的知识经济企业文化为授权管理铺平了道路。
知识和网络经济时代,各种知识行为必须以信用为基础,否则电子商务无从谈起。
(二)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 1
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三)交换式以太网
(三)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及其联系
根据“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也有分为四个层面的):
1.精神文化层
企业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论理、企业道德等。
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宣称:即使我们的工厂在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品牌还在我就可以马上恢复生产。可口可乐公司能有330亿美元惊人价值的品牌,就是因为它有着十分独特的品质文化。“可口可乐”流线型的字体,那永远白变的红色,在世界各地都是那么枪眼,那么夺目。可口可乐不光给世人带来了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开放、快乐、自由、诙谐,也向世人传播爱与和平。所有这些构成的可口可乐整体形象使其“挡不住的感觉”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
2.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边、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制度文化层
企业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厂容、企业标识、厂歌、文化传播网络。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领导者的引导、教育、宣传、示范、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活动的灵魂。
企业的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而企业的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为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四)企业文化的特点
1.独特性
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自己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他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其特点。
2.稳定性
企业文化作为职工价值观念,信念和传统习惯的提炼和结晶,虽说是可塑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是稳定不变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在职工中产生“心理定势”,成为企业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原则,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化。
3.历史性
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现象本身就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企业本身就是创造历史的载体,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必定带有历史的烙印,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也在改造着企业所处的环境,因为企业必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社会组织,信息交融与思想变革首先从企业发生。当代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商品经济理论。
4.人本性
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在于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虽然如此做的终极目标在于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企业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切入点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的巨
大张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企业文化这个层面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5.动态性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在一定时期之内的相对稳定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个优秀的企业的文化体系建成之后,就会显示其对外部因素以及新生文化因子强大的吸收力、包容力、与消化力,形成动态开放的系统。
6.有机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整体有机系统,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各个要素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严密有序的有机结合体,由企业内互相联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企业文化既然以企业价值实现为最终目标,那么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规划;既然以人为本,那么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既然是一种管理方法,那么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说,企业文化今天之所以被管理界推崇倍至,与它的这一性质不无关系。文化是由基本文化素质与多个文化质集合而成的文化丛,以及由多个文化丛组合的文化系组成。
二、文化与管理
(一)管理是一种文化
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文化,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和政府的政治制度中。
一个特定民族、社会、文化圈的特定文化对管理过程的渗透和反映,就形成了所谓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主要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哲学和管理风貌,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
文化也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思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第二,能激励员工奋发进取的士气,重视职业道德,形成创业动力。第三,它是一个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现战略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第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使群体产生更大的协作力。第五,有利于树立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这种文化在特定的企业中形成,通常称之为企业文化。文化中的软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因素,也是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文化与管理具有共生性
文化与管理的共生性,主要是指管理也是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文化与管理的共生性还表现在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的。管理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使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
(三)文化的管理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今天,要想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文化的敏感力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技巧。文化给人以认同感,特别是在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方面,文化的作用更大。通过文化,可以改进雇员对组织的忠诚及组织的效率。
三、企业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和实践将发生新的变化;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界限日益模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一)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它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二)虚拟文化和融合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在最近两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项目如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太大,涉及面广,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独自完成,所以业主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分别招标,再将中标的几家企业优化组合,共同完成,只有善于“竞合”的企业才能中标做大。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每一次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力量已经越来越突现在企业各个方面。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文化观念作指导,有了进步的企业文化为条件,才能使企业员工形成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才能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自觉的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的行为,也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1.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从表面看,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效应,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人员素质等。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其次从企业员工个人来说,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她自己成功的企业文化,用一种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促进员工奋发向上,敬业尽职,努力工作,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它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上下须共同遵守),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东西,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而
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3.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措施。不同员工对职业发民前途的追求各有关同。企业可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两类不同职业发展阶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相等。
(二)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
1.凝聚功能
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站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是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
2.导向功能
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在一般的管理概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
3.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用于献身,不断进取。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案例一:
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员工设定了很高的任务目标,但是在业绩考核方面却不仅以是否实现了目标为标准,而且将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若没有完成指标,会充分考虑造成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分析该员工与以前比较是否有较大的进步,并且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通用电气的高指标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标准更是一种激励手段。
4.是约束功能
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常常不得不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次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为一种定势,构造处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它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理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一种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5.辐射功能
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
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1.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家,不是一个明智的企业家,不是一个高明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完全的、现代的企业家;没有文化的企业职工队伍,是缺乏创造性和生机活力的队伍;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从一些成功的企业来看,他们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得到健康发展,是因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结构,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一种强大的“文化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2.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现时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加入WTO后将起到的深远的“未来的意义”。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价值,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培养职工的荣誉感、信任感、使命感,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四)帮助企业建立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当今时代,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某种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主要标志。一个产品包含、代表着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思想,由此消费者可以鉴赏产品,可以体味品牌,可以谈判公司的价值观。一个好的企业或品牌名称,不仅仅是恰当体现企业与产品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企业理念,而是还应最大限度的涵纳企业文化内容,强烈地吸引、感染和冲击广大受众的心灵,从而直接提升企业与产品的文化竞争力。
品牌与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以此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案例二:
在汽车行业,宝马就意味着尊贵,年轻活力;卡迪拉克就意味着豪华舒适、贵族气派;丰田就意味着节油、轻便。品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它把某种产品的竞争特色集中在品牌上,使人们一看到这个牌子就想到它的质量、价格甚至售后服务的特点。由此看来,品牌对于商品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表现。
(五)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人才是泛指能力较高,以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和人类作出一定贡献的人。而人才的表现是个人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或企业实践活动所取得成果的综合反映。它是对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
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反映的是他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道德准则、综合运用知识等各个方
面。人在离开学校,进入企业或社会后,周围的一些环境会对他个人价值体系、思想体系产生影响。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案例三: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员工非常热爱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一个海尔的案例:
前两年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进入海尔工作的大学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之后离开海尔,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当了部门经理。可是不久,他就给张瑞敏总裁写了一封信,他的信上说,我现在在深圳的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是我总觉得我缺了点什么,我仔细地想到底缺了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团队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海尔。案例中的那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样的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佘秀江、张光辉编著:《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春华:《企业文化管理》,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刘志耀、董韶华:《企业文化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王吉鹏:《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实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
5.常智山:《塑造企业文化的12大方略》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年
第五篇: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h
浅析创新在职业发
展中的作用
系别:工程技术系
班级:电信0702班
姓名:陈春光
学号:0700040227
日期:2010/5/17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世界各国都在以创新为中心,构建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技术创新在产业增长中的作用变得日益凸显,在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相关行业中,技术和知识的密集度非常的高,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有很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今后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创新的认识:
要讨论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先要对创新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对创新有了一个明确和清醒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有职业发展的成功。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创新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口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一定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才能成功。很多人都奇怪郭德钢的红,认为他的运气太好了,笔者曾去听过他的相声,领略了他
功底,唱戏的功底、绕口令的功底„„笔者也听到了他曾经经历的落魄、艰辛,郭德钢的成功是必然的,是他多年付出、执著、努力的结果。所以,认准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放弃,同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其实,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能够像故事中的穷人一样,特立独行,坚持不懈,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就可能再今后的择业、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拥有意象不到的收获。
二、对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社会发展中,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这种状况与二十一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使得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登记注册的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人类知识总量的倍增周期和知识物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是一个从知识大爆炸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不进行知识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的民族或国家都要落伍,都要被淘汰,都要挨打。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必要。
国家教育部对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十分的重视。为贯彻落实党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在经费、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而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怎样呢?当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创新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诸如,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卫星上天,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等等。但是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的短处: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应试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的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建。尤其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及考分定高低的情况下,学生思维局限于教材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敢有任何突破。因为只有与标准答
案,老师,教材保持一致才能的高分,而对于统一问题的求异思维及另类表达则会惨遭扣分厄运。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的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来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更显得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才的内在需要。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随便的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起来有四条基本原则。即:
1、遵循实践性原则,也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衡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
2、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现实存在,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确立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3、协作性,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地发挥。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一生中涉足科学的每一方面。因此,只有科学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促进文明的进步。
4、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包括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生活及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作用:
开拓创新,勇于竞争。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创新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每个从业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敢于冲破各种束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竞争,才能使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对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才能使职业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从业人员中都要把自己锻炼成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的职业劳动者,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也不再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创新能力的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无限的潜能,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也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拥有一个发挥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我们的建设者可以自如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可以进一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创新将成为决定国家和各个部门竞争力的关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关系到我国在经济时代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科技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里,需要大量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人类社会的不
断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作为强国兴国的主力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的首要职责。
在人头汹涌的人才市场,很多人带着茫然、彷徨的心情,在频繁求职中不断碰壁,焦灼的等待心仪公司的面试结果,他们经常在脑海里闪现这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才能由我来选择公司呢?”其实,每个人从一开始踏入职场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作为一个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机遇与平台也在变化,如何在不变与变化之间把握平衡点,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光明大道呢?我认为,除了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创新型的年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创新能力是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构成了职业人士的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创新发展路线的不动摇,才能由浅入深,厚积薄发,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人在三十岁之前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发展路径,在既定发展路径上,一如既往的用数年时间去积累与磨练自己的创造力,终究会形成自身的职场优势,成为稀缺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