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之女性的角色
安徽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年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习教师: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女性的角色 外国语学院 2011级 英语 谢青青 110101153 孙亮
职称: 讲师 汪婷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3042 2013 年 5 月 12 日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女性的角色
【中文摘要】在世界女性运动蓬勃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女性地位显著提升.女权运动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主对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男还是女.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然而,纵观我国现状,严重侮辱女性人格,伤害女性身体/心理健康,威胁社会和谐的家暴事件层出不穷.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法制不健全,个体心理因素,以及妇女身体的性别差异是构成女性成为家暴受害者的几点重要原因.【关键词】: 家庭暴力;女性角色;女性权益.【正文】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在我国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婚姻关系中“夫对妻”的暴力..<中国家暴现状>报道有54.6%的受访者曾遭遇家暴,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中国家庭笼罩在家暴的阴影之下.家暴有五种表现形式:1.身体暴力:包括对身体各部委的各种攻击,如殴打,推搡,打耳光等.2.精神暴力:包括精神伤害和限制自由.精神伤害是指语言威胁恫吓,诽谤等,或用自杀等行为威胁,或者强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情;限制自由是指控制受害者的行动自由,禁止与外界接触.3.性暴力:包括攻击受害者胸部,阴部,用物或身体暴力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强迫发生性关系等.4.经济控制:包括控制受害者的时间,食品,衣服,住房,金钱等.5.冷暴力:多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行为.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收到侵犯和伤害(广州日报,<中国家暴现状>2012.6.29).以上五种家暴分类明确揭示了女性家暴受害者的事实.一.我国家庭暴露问题现状分析
2011年8月底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妻子Kim在微博上公开曝光李阳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并公布了数张照片为证。此事在民众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然而面对人们质疑探寻的目光,李阳迟迟没有回应.“李阳家暴门”历时几个月, 2013年2月3日,李阳家暴罪名成立,与Kim离婚.而在此期间李阳持续更新微博,穿梭于中国教育界.因Kim是名人李阳的妻子,这件事才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中国KIM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只是像她这么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则寥寥无几.而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未曾被揭露出来,却可能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家暴又会有多少呢?
二.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原因分析
(1)自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上台后,大力改善民生从口号落实到行动.因为中国的农民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太大,这部分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女性人口为6.5亿,占总人口的48.8%.这庞大的人口的生存状态难道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素描图吗?然而,我们的社会,男性既切蛋糕又分蛋糕的规则,致使女性的半边天的角色有名无实.来自中组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女性干部的比例有所上升.2009年全国省级及以上干部中,女性为11%;地厅级干部中女性占13.7%;县处级干部中,女性占16.6%.女性在政界的境况为:多担任副职,多在教科文领域,越到高层比例越低.女性的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是造成女性不受重视,成为家暴受害者的根本原因.(2)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仍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蔓延.调查发现,即使在女性主张存在家暴的案件中,警察处理此种时间的办法通常是质问妻子:”你是因为做了什么才被打的?”而不少法官认为,若受害人存在过错,如出轨,不尊重老人等,不应该支持其请求.而在中国宗法观念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所有物,是其丈夫的附属.因此丈夫对妻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甚至社会舆论方面,都没有对女性家暴受害者这一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边又没有一个足够权威和清醒的人劝阻,家暴的滋生蔓延也不足为奇了.(3)同时生理构造和心理因素也决定了女性在家暴中必定处于劣势.时代日新月异,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女强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女性的角色,引起了家庭的不和谐.思想观念的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认为其男性权威,主导角色遭遇挑战.在派遣不当后,女性便成为撒气桶.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构造,很少有反抗的余地.而婚后她们与原先的家庭和朋友隔离,鼓励无缘的境地中,女性要避免一切会刺激施暴者发怒的言行.而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出发,她们相较于男性更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女性更珍惜亲情,更愿意为了家庭的稳定牺牲自己.最极端的情况是,女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夫解脱.而其中极少的女性是有预谋犯罪.在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新书<看见>中有一段话:”在东方时空时,我看过法学会的一份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达到70%以上.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这些男人的性格要么懦弱到只能冲老婆孩子撒气,要么暴戾到见谁都眼红.他们生性嫉妒,占有欲强,对他人要求高,感情上的依赖性强,非常自卑.而女人们无一例外地像送入户口的绵羊,任人宰割.当男人的生命戛然而止时,他们的脸上是困惑的表情:她们怎么可能反抗我呢?是啊,隐忍到极限,依旧没有瞥见曙光,这些柔弱的女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至少是个了结.三.杜绝我国家庭暴力具体措施分析
(1)英国式女权运动发源地,被誉为女性的天堂.它所提倡的”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称道.绅士也成为大英帝国的一张华丽名片.而在我们国家,”女士优先”的绅士意识并不强,观念的淡薄必然造成行动的无力.当整个社会都遵守尊重女性的道德约束,形成尊重女性的社会思维,女性的社会地位比有所提升,从而更快摆脱家暴受害者的角色.(2)改变社会分工,为女强人提供更好地成长空间.长久以来,贤妻良母才是女性的正确定位,出位的女性是不被社会舆论支持的.所以,国家应该鼓励女性经商,从政,让女性的才华在多领域展露,并对她们的杰出贡献予以认可和表彰.推动社会思维的转变,打破封建式的社会分工,建设新时代的社会分工.(3)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对居民和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其内心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个人压力释放,理智思维的构建。
(4)我国提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里理念非常好.在认清女性家暴受害者角色的现状后,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修补法律漏洞,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避免女性受到二次伤害.对于时候救助工作,国家也应该扮演积极角色.国家应该拨专项资金用于受害女性的心理治疗,帮助她们尽快走出阴影.【结语】家暴就像一块巨大的毒瘤,不及时铲除,长此以往,必定影响到其他机体的运作,最终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Kim 说:“我有钱,我可以回美国,这些女人呢?她们没有路了.”Obama说;” As long as there is a child anyplace in Milwaukee, anyplace in Wisconsin, anyplace in this country, who is languishing in poverty and barred from opportunity, our fight goes on.(只要还有一位需要工作机会的美国人没有工作,只要密尔沃基、威斯康星或整个国家的某个地方仍有孩子遭受贫困,或无法得到机会,我们就仍需要继续前行。)美国的女性是幸运的,那中国的女性呢?女性已经被压抑了几千年,只有在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的土壤中,女性的娇美花朵才能得以绽放.而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参考文献】
[1] 谢小琴, 王小丁.《我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原因综述》 [2] 广州日报 《中国家庭暴力现状》
第二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家庭中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权利的粗暴侵犯与践踏,也是对女性的心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和摧残。2013年下半年以来,金坛市妇联共接到各类妇女来访、来信、来电65起,其中自述遭受家庭暴力的24起,占36%,遭受严重家庭暴力(构成轻伤及以上情形)的5起。家庭暴力不仅给女性自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折射出了女性当下整体的生存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金坛市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分析
1.家庭暴力多存在于“四低”的家庭成员中,即施暴者和受害人的年龄较低,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较低。但是近年来,偶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也存在家庭暴力现象。例如2013年我妇联接访的一起诉调对接案件中,夫妻双方均有固定工作,丈夫为我市一家学校的副校长,但由于夫妻感情不和,丈夫常常对妻子施以暴力。
2.由于婚外情等其他家庭矛盾引发家庭暴力。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贪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的情形占到了一定比例。一些男性在外与“二奶”长期非法同居,生儿育女。妻子稍有反抗,便会招致家庭暴力。2012—2013年,在来访接待中,因为婚外情而导致家庭暴力的情形占到了26%。除此之外,婆媳等家庭矛盾、父母分家析产等琐事也会引发家庭暴力。如我市妇联接访的一起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将妻子的手指咬至骨折,起因就是妻子与婆婆之间关于修葺房屋由谁出钱的问题。
3.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大部分受暴女性尤其是容忍暴力的女性往往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很深,认为男人施暴很正常,不敢理直气壮地对暴行进行控诉和反抗;有的受暴妇女出于自尊,怕说出去很丢人而选择默默忍受。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冲突造成了大多数人的沉默,2010年下半年,我市参与了十年一次的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没有女性愿意谈及家庭暴力的问题。而凡是纳入妇联接访情形的家庭暴力多造成了妇女身心的严重伤害或涉及婚外情等情形。
二、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
一是两性在资源占有方面的差距,最终导致女性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政治上的无权状态、文化上的消极评价。新中国成立后,两性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和同工同酬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两性在经济领域的平等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女性的自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定看法,造成了男女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当发生矛盾时,男人会想方设法控制女人来迎合既定的性别规范。一些人认为打老婆孩子是很正常的,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
二是隐性舆论对潜意识的控制。规劝掺杂着恐吓进入女性的潜意识,女性在现实中一旦遇到规劝中所述情形时,恐吓就会不自觉地发挥作用,让人不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比如,女性在遭受配偶的家庭暴力后,她的第一个念头也许是离婚,可她的亲友却出于好意地规劝她:“如果你跟他离婚,以后不好找对象怎么办?”“再找一个可能还不如他呢!”“万一找不到对象,一个人遭人欺负怎么办?”等等。这样的潜台词对精神的影响比直接的言说更深。到我市妇联寻求帮助的妇女中,常常会有妇女存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无法忍受丈夫的施暴,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离婚,一味的希望通过妇联的劝导阻止丈夫的暴力行为。
三是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比较模糊,比如婚姻法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并未对家庭暴力作界定。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规定不够完善,没有具体的操作措施。虽然婚姻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家庭暴力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立法分散、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对家庭暴力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制裁的条款。
三、遏制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力度,均衡分配两性权力。过去制定的许多妇女政策多是侧重于对女性的保护,而真正能改变女性不平等地位的是均衡分配两性权力。首先,鼓励女性充分就业,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其次,变革传统的性别规范,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健康的性别规范应该基于平等和尊重,不断提高女性的自信心和社会参与度。例如,葡萄牙女性地位委员会已经着手改变关于女性的错误的刻板印象,从幼年时代起,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新的观念:男女都是一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不论在学校里、家庭生活中和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都没有理由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第三鼓励受暴女性应该认识到,受谴责和惩罚的人是施暴者,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更会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纵容暴力只会加剧自己的无价值感和无尊严感。
第二,加强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从微观层面上进行救助是受暴女性最迫近的需要,以往除了忍受暴力,社会几乎没有为女性受害者提供合乎理性的选择机会。为了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强有力的反家庭暴力联盟;赋予妇联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以更大的权力;完善警察干预机制,强化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机制,加快妇联反家庭暴力庇护所的建立,在法院判决离婚时,强化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赔偿与保护。
第三,增强妇女自身的防暴能力。女性在力量上比不过男性,但在灵活度上占优势,女性有必要学习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防身术以抵挡暴力侵害,防身与健体并举。这类防身术大都具有“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特点,例如:女子防身术、巴西柔术、柔道、太极、跆拳道、合气道、咏春拳、擒拿术等。女性增强抵抗力不是为了以暴制暴,而是以暴预暴,一旦暴力侵害发生时,女性可以有效行使正当防卫权。鉴于男女体力起点的不平等,法律应该允许女性在被家庭暴力侵犯时拥有适当的“事前防卫”权。
第四,加快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更要明确法律责任: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给受害人造成身体、精神、经济损害,尚不构成犯罪者,给予行政处罚;对屡教不改者,受害人要求追诉的,可给予刑事处罚;施暴者对受害人造成身体伤残、或因伤残至不能生活自理、或死亡者依相关法律从严从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对因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失职、渎职,特别是政法部门中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有关人员,违法执法,造成受害人伤害后果的应该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对引起家庭暴力的“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包二奶和同居者等造成的伤害,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篇: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摘要:日前,一则关于疯狂英语的创办者李阳的家庭暴力新闻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也将“家庭暴力”一词推到了风口浪尖。实质上,在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将从家庭暴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当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社工干预措施入手,较为全面的解析家庭暴力问题。
关键词:家庭暴力
社工干预措施
反家暴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从这一规定看来,我国法律上对家庭暴力采取了严格界定,认可的主要是行为人以作为的方式实施的身体及精神暴力,对于行为人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冷暴力等更为隐秘的行为暂时还没有认定。
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语言暴力以及其他方式造成的精神折磨。另外,性暴力和冷暴力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家庭暴力的对象不仅包括妇女,也包括子女和老人,甚至包括家庭内部的男子。但在我国家庭暴力中表现最突出、最普通的还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因此,从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对家庭暴力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国反家庭暴力的进程。
二、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妇女的生存权益、家庭稳定、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我国,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家庭暴力主要表现在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近年来,家庭暴力普遍存在,妇女投诉不止。学者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性暴力和冷暴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上,同样存在普遍的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家庭暴力是私事,忽视了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有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也就是说,很多人没有把家庭暴力上升到被侵权的高度去认识。
前很难把它纳入法律范围来解决。同时,传统的道德约束力也因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异质性的增强而下降,不足以遏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社会工作干预家庭暴力,可以整合分散的、潜在的非正式社会资源为系统的、正式的社区干预服务系统;变单一调解功能为多元化服务功能;强化专业培训使社区支持更规范、有效;变单一的援助为家庭成员的自助。更重要的是激发家庭的动机和意愿,发现改变的潜在可能性,达到增强受害者行动能力的目的。这样把帮助家庭解决问题与引导家庭成长结合起来,鼓励家庭成员共同设计一个改变的目标,发掘家庭资源,引进外部资源,协助家庭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了特有的“助人自助”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理念。在解决家庭暴力中,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对施暴者的行为修正,使其抛弃原来的行为模式,不再施暴;通过对受害者的救济和治疗,使其个人获得发展;社会工作还可以填补家庭制度的不足,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这些特殊功能使社会工作在介入解决家庭暴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及它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原则,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案主不希望别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工作帮助案主实现自身发展,挖掘个人潜能以实现其“自助”,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福利和幸福。因此社会工作的这种功能也正好符合大多数中国人在发生家庭暴力后的“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为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家庭暴力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社会工作不但可以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而且从更深层次上预防和消除家庭不安定的因素,从而达到维持家庭秩序的效果。家庭暴力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家庭自动平衡状态被破坏或被打乱的危机状况,社会工作介入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问题解决过程来维持家庭相对稳定的自动平衡状态。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解决家庭暴力的过程中,深刻观察和分析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不合理的互动模式以及家庭规则等,比起简单的思想说教和法律硬性解决,更能从深层次上改变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干预或修改家庭原有规则等来维护家庭的长期健康、稳定、和谐。这些都使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干预成为可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更多的渠道了解家暴,帮助更多的人脱离家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我国农信社问题之不良资产研究
我国农信社问题之不良资产研究
摘要:不良资产问题是当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大难题,也是优化农村信用社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信用社资产转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改革浪潮下,如何切实有效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成败的关键。根据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及其化解对策,农村信用社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处置不良资产,综合治理,对症下药,才能最大程度的盘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达到深化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不良资产 风险 管理
农村信用社植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改善地方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不良资产问题却是目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大难题,也是优化农村信用社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信用社资产转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巨额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强管理,想方设法将不良资产进行有效的压降,才能使农村信用社得到更好的发展效益,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更好的发挥为三农服务的职能作用。为此,笔者于近期对广东省某农村信用社及其所辖网点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成因及其化解对策,对其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化解方法等进行了研究性的探讨,并通过分析包括以传统手段、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利用信托方式等在内的处置手段,找出化解不良资产的好方法。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
农村信用社因长期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不良资产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对信用社的发展带来风险和影响。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化解,历来都被视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下面以台山农村信用社甲为例(为便于表述,这里称之为信用社甲),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信用社甲不良资产的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是不良贷款占比大。截至2010年12月底,信用社甲按照五级分类不良资产余额7900余万元(剔除经用央行票据置换已剥离五级分类不良资产的220余万元),占资产总额34%,其中不良贷款余额7800余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3%,占不良资产的98.8%,其他不良资产93万元,只占不良资产总额的1.2%。
二是风险程度高。据调查,信用社甲这些不良资产中已有3100余万元形成实际损失,占不良资产总额40%,有4700余万元虽未全部损失但实际上难以收回,占不良资产总额60%。
三是时间跨度长,成因复杂,清收难度大。从调查情况看,信用社甲不良资产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村集体分摊贷款。其后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大发展时形成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产。信用社甲地处沿海地区,当地一直以来流行大蚝养殖。早在本世纪前二十多年里,信用社甲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大力扶持三农,大搞农村经济,家家户户养殖大蚝。当时的借款绝大部分是农户联保贷款,属于信用贷款,仅用个人名誉、社会地位来作保证就能够借到款项了,无任何有价值的抵押品作保证,这也为以后演变成不良贷款,正值大蚝养殖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由于天灾人祸的原因,一场海泥令即将能收获的大蚝全部覆盖,大蚝全部死亡,导致农户亏损严重,负债累累,搞养殖的农户家庭经济破产。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信用社甲的不良贷款是大部分是当年养蚝所遗留下来的。
四是部分不良贷款单户集中度比较高。信用社甲在最大十户贷款中,不良贷款占比较大,且单户集中度较高。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成因
不良资产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影响。除去信贷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以及自身经营决策失误等自身因素外,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信用社体制的扭曲及成本收益不对称的制度安排[1]。
(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担者
农村信用社历经多次改革,传统体制下的历史性成本积累及体制转型的新增风险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过去农村信用社直属中国农业银行管理的,当时中
国农业银行基层机构指令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贷款。行社分家时,中国农业银行又将不良贷款转嫁到农村信用社。可见,1996年以前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可以归纳为传统体制下的沉淀成本。1999年后,因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导致农村信用社接收了相当部分的不良资产。据调查,信用社甲承接农村基金会不良资产有943万元,大部分均为不良贷款,占所有不良贷款总额的12%。这是改革进程中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可控制的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农村信用社不但没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益处,反而成为改革成本的直接承担者。
(二)地方经济发展成本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当地政府十分欢迎农村信用社投放贷款给当地企业,因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当地的税收和就业,带来了当地的繁荣发展,这是当地政府、地方经济皆大欢喜的最好局面。可一旦企业发展不顺利,农村信用社贷款遭受损失时,当地政府只能“深表同情”、“爱莫能助”。由于司法行为不规范和地方保护意识,农村信用社贷款诉讼案件胜诉率高,而执行率低,费用名目繁多,诉讼成本越来越高,依法收贷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考虑,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债权不能充分行使。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信用社甲与某水产品加工公司借款纠纷一案(详情可上www.xiexiebang.com查询),该案在执行上多次通过与当地政府协调、汇报,信用社甲的债权没有全额得到实现。据统计,信用社甲因企业逃废债务形成的不良贷款达268万元,占不良资产总额的3.4%。实际上,这部分成本体现为农村信用社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转移支付。受益的是地方经济的某些个体,农村信用社再次成为“慈善家”。
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在大力扶持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部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因多种原因导致关闭、倒闭,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因此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乡镇企业是被各级政府当作政治任务而遍地开花,而开花不结果的损失最终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目前,信用社甲不良贷款中有3150万企业贷款,占不良资产总额的40%。
可见,因体制转型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良资产约占信用社甲不良资产的56%以上,而因自身管理原因导致的不良资产占44%以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致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在短期内难以消化,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3]。
债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定罪,作为刑事案件立案,加大对此类贷款户的打击力度。对于利用诈骗方式取得贷款的不良贷款户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保证农村信用社资产的安全性。
(二)与地方政府合作处置不良资产
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明智的地方政府不愿看到农村信用社这支支农主力军势力的削弱,从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参与不良资产的盘活处置。
与地方政府合作,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在处置不良资产批量上实现重大突破,因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域性。同时,地方企业经济纠纷案件,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政府的协调,地方政府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具有农村信用社本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地重组土地资源,解决外部不良因素。为此,农村信用社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参与、配合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盘活工作。
一是争取地方政府将政府的历年欠贷纳入政府财务预算中,用于偿还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
二是争取地方政府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当地自然村的集体贷款。农村信用社争取地方政府对当地自然村的集体贷款的全面清理,应以政府名义采取拍卖林地、咸围、鱼塘、荒地、荒山的承包经营权等有效资产,强化村级水库、矿产、林地等当地村资产的市场化运作,由此所得的各项村集体收益用于对当地自然村的集体债权债务实行重组等方式抵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
三是争取地方政府对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在职公务人员,为贷款担保的公职人员采取限期偿还措施。逾期不能还清的,争取地方政府给予停职、停岗、扣薪还贷等处罚措施。
四是争取地方政府对企业因改制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本息悬空的,要求相关政府事业单位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债权得到有效落实,并限期收回。
(三)利用社会力量委托处置不良资产
参考文献
[1] 李晓西,何德旭。21世纪中国银行业风险与防范[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78—80。
[2] 薛践实等。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思考[J]。现代金融,2001,(1)。
[3] 傅志寰。关于金融支农问题的调研报告[EB/OL]。新华网,2004。
[4] 李明贤,李显柱。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途径。无忧会计网,2006。
[5] 51论文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施治措施。51论文网,2010。
第五篇: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研究
摘要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事关人权的保护、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随着家庭暴力事件不断涌进社会公众的视野,关于如何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也被推至风口浪尖。本文就新婚姻法下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家庭暴力;婚姻法;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在我国,家庭暴力亦是普遍存在,在以往的婚姻法中也有对家庭暴力做出一定的规定条例,但并不明确,我国民警在处理家庭暴力事件中也以劝说为主,对于严重家暴情况缺乏惩罚手段,但《新婚姻法》发布后,第一次明确指出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施暴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家庭成员的保护,但在我国家庭暴力由来已久,新婚法又是否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对于家庭暴力的概念,我国学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一方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行为,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内部间以暴力手段欺凌弱者,并对其人身和精神造成一定的损害的行为。在学界又将家庭暴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概念,广义上包括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员等等,而狭义上的理解就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不法侵害,包括人身权利的侵犯,精神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等,本所讨论的家庭暴力只是狭义上的家庭暴力,也就是夫妻间产生的情感伤害和人身伤害。我国学者张曙、李熠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上、精神上或性方面权利的行为。家庭暴力有如下法律特征:第一,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第二,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具体而言,包括身体、精神、性三个方面。第三,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主观上具有故意。第四,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客观上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家庭暴力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发生的问题,世界各地都存在,只是发生频率不同,在我国,家庭暴力在某些地区也绝不是个别现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我国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这是多大的比例啊!这项调查还显示,除了我们传统印象里的拳打脚踢,还有用木棍,绳索等工具施暴的,还通过冻、饿等虐待方式进行惩罚,以及性侵害。在一些地区,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竟达到一半左右,而在这一半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丈夫对妻子实行的暴力侵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证明我国的家庭暴力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并且呈上升趋势,在一些资料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八十年代,家庭暴力上升了 25.4%,并且这一数据还是在逐年增长,现在离婚率普遍升高,而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离婚源于家庭暴力,在相关机关积极干预以及法制约束的前提下,家庭暴力的势头依然有增无减,这些数字足以让我们不寒而栗。据中国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有90%是男性。据报道,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暴力或虐待,家庭暴力问题已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很多国家相继出台了防止家庭暴力法案。
家庭暴力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的。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广东去年调解处理的12.7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22000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近年来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据全国妇联统计,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全国家庭暴力的投诉案件上升了4.16%.而从对近年离婚案件的分析来看,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比例却逐年上升。根据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因丈夫的暴行而涉讼,导致夫妻离异的占绝大多数。
《反家庭暴力法》继受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将家庭成员间的家庭暴力作为主要规制对象。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家庭成员应限定于近亲属范围内,具体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另外,《反家庭暴力法》还将适用主体扩大至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在不评价相关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对人权的保障,具体包括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直系姻亲等关系的人。同居者中争议较大的非婚同居者、婚外同居者、同性同居者亦应包含在内。○妇联热线情况统计显示,2012年有12.6%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通过派出所、110指挥中心、街道、居委会等途径求助,2015年初求助比例提高了38.8个百分点。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遇到家庭暴力时,59%的人希望求助外界解决。在选择求助单位时,27.5%的人选择妇联、村居委会,20.6%的人选择法院或派出所,20.5%的人选择亲戚朋友,12.5%的人选择双方单位。妇联、居委会成为公众解决家庭法律力的首选单位。
从家庭暴力成因来看,主要有四点。一是思想上原因。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思想,妻子要三从四德,这固然是优良传统,但是男尊女卑思想过于严重,导致夫权统治思想是蔓延,妻子的人权得不到保障,沦为丈夫的附属品,封建礼教中的夫君成为一家之主,掌握家庭经济具有最高权力,从而对妇女不尊重也不重视。第二点是婚姻家庭方面的原因。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导致婚姻基础不好。2)对于一些有酗酒恶习的丈夫来说,酒后施暴常见。3)对于一些赌博严重的人来说,妻子阻挡丈夫赌博也会引起家暴。4)经济地位不对等,夫妻双一方因失业等因素对另外一方有着严重的经济依赖,形成不平衡的家庭关系,如果双方关系略有不和,无深厚的感情基础,长期持续不平衡的经济地位可能导致出现经济控制等3暴力现象。○第三点是社会方面原因。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通常不愿声张,首先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家庭纠纷法律不予干涉,其次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导致家庭暴力有增无减,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有可能使家暴成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导致家庭暴力事件频发。最后是法律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并不完善,在法律体系上,家庭暴力的规范比较分散,可操作性不够强,而且家庭暴力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执行力,明显跟不上去,还有家庭暴力发生地点通常都是个人场所,取证困难,使办案难度大大增强,而对受害人救济的法律途径较少都成为家暴逐年增加的原因。
解决家庭暴力的对策
(一)注重立法
联合国1993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我国也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为了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救助,目前在《新婚姻法》已将“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家庭成员”写入总则,并辅之以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1、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
2、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
3、建立类似于国外妇女庇护所性质的社会救助机构。成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开辟妇女热线电话,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
(三)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栏、婚姻家庭学校、家庭对话会、法律进家活动、广场咨询等面对面的形式,向公众传播反对家庭暴力的方式方法和法律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家庭暴力是社会公害,人人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对一些大要案的曝光,以案说法等形式,鞭笞家庭暴力行为。要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转变“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观念,引导广大人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树立证据观念和证据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心理障碍排解机制
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改善人际交流条件,引导树立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等多种措施,增加心理障碍排解途径,缓和人们的心理压力,以冷静处事,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
(五)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消除封建残余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加强国民的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制止、减少直至消灭家庭暴力。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
(六)制定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
针对家庭暴力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严重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由于我国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有许多的漏洞与缺失,因此我国在今后的立法规划是建立专门的预防家庭暴力法,做到可操作性强,执法部门明确、各部门分工明确,让反家庭暴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且能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统一的威慑作用。同时婚姻法应当进一步明确规定各部门对家庭暴力干预和制止的义务和责任,建立起既分工明确又能协调合作的防治机制,并对负有相关法律义务和责任而怠于履行、不履行的人员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曙、李熠.论家庭暴力的内涵——对现行婚姻法中家庭暴力概念的质疑 [J].社会科学研○究,2003(2):107-109.2何银平.《反家庭暴力法》适用主体范围界定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4):109-113.3张菁.论《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J].法制博览,2016,07:94-95.○4闫茜.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 [j].法制与社会,2015,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