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

时间:2019-05-13 07: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

第一篇: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

哈代女性性格之比较分析

一、引言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作品的研究非常繁多,但大多都是聚焦某一作品所展开的研究比较普遍,但是纵观哈代作品,其中女性的艺术魅力尤为突出和显赫,哈代女性是哈代作品的灵和魂、血和肉。哈代女性的性格塑造更是哈代作品浓墨重彩的一笔,性格在一定程度决定命运,而塑造女性性格和命运的社会背景和传统男权权威在哈代的妙笔下催生出不同的最终宿命和曝露种种社会弊病的缩影。本文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哈代女性的性格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对立,来进一步探究哈代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根本成因。

二、哈代作品思想的源头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作为英国横跨19。20两个世纪的作家,虽然他处在动荡多变的世纪的交叉点上,哈代基本上是个传统作家。从艺术形式上看,无论是他的诗还是他的小说,更多地属于维多利亚时代,属于传统。他对小说创作印象的强调,他对笔下人物,尤其主要是女性,所做的细腻的并且是不定的,多变的情感,心理描写,为现代小说的产生做了铺垫。

哈代承继着费尔丁,狄更斯等以来形成的传统:在一个尽可能完善的,讲述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动人的故事,在 人物方面,力求男男女女刻画得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如同生活中的人一样。哈代受达尔文进化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等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矛盾。显然,哈代不是一个哲学家,没有一套整一的,自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他的性格就象他笔下的人物一样,总是复杂多样,甚至是矛盾对立的,然而,其中较为明显的基调,构成哈代思想的主导的是悲观主义,或者说是哈代对人生的悲剧感受。哈代把他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及其命运,如他的著名史诗剧《列王》(”The Dynasts,An Epic-Drama of the War with Napoleon”,1904-1908)。哈代总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中,阐发对生命,对人类的悲剧性感受和思索。正如弗吉妮亚。伍尔夫所言“:哈代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关于某时某地生活的写照。这是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展现在一种强烈的想象力,一种深刻的诗意的天才和一颗温柔而富于人性的灵魂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一副幻象。”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总是在“由必然性所决定的应有的悲剧”(哈代语)中奋力挣扎而最终被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命运,“弥漫各处的意志”)推向悲剧的结局。

三、浸润哈代女性的社会历史背景 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除了一部短篇小说集《威塞克斯故事集》外,包括7部长篇小说:,《绿荫下》(Under the Ggreenwood Tree,1872)《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5),《林地居民》(The Woodlands,1887),《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这些小说中的故事都在哈代称作“威塞克斯”的地区展开,因此哈代这些小说又被称作“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地区以英国西南部各郡,主要是多塞特郡为蓝本。多塞特郡原是农业郡,19世纪30年代以来,近代工业(城市)文明日益侵入这个农业郡的乡镇,村庄。哈代的这些小说以多塞特等英国西南各郡为背景,展现了城市文明与古老乡村生活的对立冲突,但另一方面,这种新文明的双重性:面对城市文明,古老乡村一方面呈现出诚实,坦率,质朴,善良,顺其自然的自然性,另一面也暴露出愚昧,无知,维护旧的观念,奴守传统规则,抵制先进思想的落后性,保守性,城市文明给自然

乡村带来了虚伪欺诈,埙人利己的罪恶,同时以其先进性(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先进知识青年的思想上)冲击着自然乡村的落后和愚昧。这种双重性,反映在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上,便造成他们矛盾对立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她们身上既有自然性,也有文明社会的不良影响,既有旧的观念,也有新的思想。

如果我们以自然和文明两种力量的对比状况为准,以,《卡斯特桥市长》为分界线,可以把哈代这七部小说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小说中,城市文明对自然乡村的侵入还只是体现在个别人身上,从总体上看,自然力量占优势,乡村“远离尘嚣”,是美好的,后期,城市文明从各个方面广泛地侵入农村并取的决定性的胜利,小说的环境是尘嚣化的社会,自然的力量作为农村的社会力量不复存在,而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如女性主人公。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中,哈代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对这种社会变革的不同反映。在前期小说中,身在自然乡村的女性(范茜,芭斯谢芭,游苔莎,木各瑞丝)由于受“文明”的影响,表现出两个层次上的不和谐:一是她们自身的不和谐,既由她们身上的自然倾向和文明倾向的对立造成的不和谐。二是她们作为个体与环境(自然乡村)的不和谐。在范茜身上自然倾向是主导的,那么到了芭斯谢芭,游苔莎等人那里,文明倾向却占了优势,因而她们与自然乡村处与对立状态。如游苔莎之梦想到巴黎去;或是不属于自然的“文明人”,如芭斯谢芭爱上特络伊,格瑞丝爱上菲茨皮尔斯。后期小说中,女性曾向往的文明社会终于取自然乡村而代之,但尘嚣化的社会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幸福,快乐。她们的厌世思想,悲惨命运显示出,她们对这场社会变革的反应,由悲剧的向往变为悲剧的否定。面对眼前的世界,苔丝和淑都表达了所谓的“现代的痛苦”,既个人对社会的不解,恐惧,对未来的悲观绝望。苔丝不明白为什么太阳在好人和歹人身上一样地照耀,好人无幸运,坏人不受罚;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把她摧残,击毁。悲惨的遭遇使她对生活形成了悲观的看法。

四、哈代女性性格分析

哈代在作品中很注重表现爱情,他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最自然的感情,最能表现人的本能和真实状态。他总是写爱情这种人的自然感情与社会的的悲剧性冲突。而在这种爱情描写中,哈代特别注重对女方心理,行为的探索与刻画。哈代的女性形象都处在多方参与的爱情旋涡中,或数男爱一女,或数女爱一男,或甲爱乙而乙爱丙。从道德角度讲,这本来就是个敏感的处境,她们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又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常常呈现出自我中心倾向。哈代不把他的女性写成高尚,利他的理想人物,而赋予她们平常人的矛盾多重性,描写她们身上存在的平常人往往都有的缺陷,如芭斯谢芭虚荣,轻率,自私;游苔莎爱克林,其中却有着克林带她到巴黎去生活的功利成分,她瞧不起韦狄,却在他身上存在平常人往往都有的缺陷,如芭斯谢芭虚荣,轻率,自私;游苔莎爱克林,其中却有着要克林带她到巴黎去生活的功利成分,她瞧不起韦狄,却在他身上求得感情的依托;露赛妲烧了信后,在众人面前装作不认识亨察尔,甚至贬低亨察尔而抬高自己的丈夫。苔丝在道德上看来没什么可指责的,也表现出高尚的行为(如在克莱面前说玛琳等三个女伴的好话),但哈代表现的是她的纯洁,而非高尚。

脆弱屈从是哈代女性共有的。苔丝和淑相对而言是哈代女性中反抗性最强的,但她们的反抗不是强者的有力斗争,也不是她们性格的主要方面。她们也是软弱的,最终惨遭不幸的叛逆者。苔丝违背高于一切的门第观念,轻视贵族族先,不以姓农民的姓为耻;她当面痛斥亚雷,用皮手套打他,直到最后杀了他;她在写给克莱的第二封信说:“我永远——永远也不能饶恕你!…….你太狠心了,……我在你手里,一丁公道也没得到!”豪无疑问,这些都说明苔丝身上有反抗的一面。可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她对祖先的轻视而不顾她对祖先

情感上的依赖(到塔布篱,因靠祖先的邸宅近了而感到亲切;为了让克莱尊敬她,想把自己是德伯家的嫡系后裔这件事告诉他);只注意她对亚雷一时的强硬,而不顾她在亚雷面前的乞求态度(乞求亚雷不要再来纠缠她;打了亚雷,接着甘愿受死);不能只指出苔丝写给克莱的第二封信而不谈写这封信时的情景,心情,和她对克莱一贯的奴隶般的顺从。与克莱的交往,构成苔丝经历的主要部分。在这段经历中,其性格的软弱表现得最为突出。克莱弃她而去她没有怨言,默默地独自忍受生活的苦难,忠实于克莱,等他归来,只是出于“忽然一阵悲愤”,她才写了给克莱的第二封信,声称永远也不饶恕他。克莱回来后,她马上不顾一切的投入了克莱的怀抱,还乞求克莱的原谅:“不过我一点也不怪你;我只求你,看在我现在已经把他杀了的份上,原谅我对不起你的地方就得了。你能不能原谅我啊?”无疑苔丝承受了极其巨大的身心磨难和付出了以生命的情爱代价。而克莱在爱情和传统忠贞观面前,选择了无期限的逃避。可以说这种冷漠和打击,间接导致了这场爱情悲剧并愚弄纯洁和善良的苔丝,她是最壮烈的爱情殉道者,而克莱却是最后的赢手,哈代似乎在痛惜和哀悼这种命运对弱女的不公,这种对女性生存现状的观注和揭露,承担了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给当时代及后代敲响了长鸣的正义的警钟。

另一面的表现在淑和裘德的角色塑造上,裘德在淑的影响下,由一个与社会一致的基督教徒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反抗社会的异教徒,从而和淑取得思想上的一致。然而,社会的压力,没有使裘德回头,却使淑倒退到裘德的起点。究其原因在于,裘德思想上是一个弃旧迎新的过程,外界的打击只能使他更加痛恨那打击他的外界,一步步走向社会对立面。淑有先进思想,但传统观念对她的影响很大。她思想上始终具有新旧并存的双重性。这导致她在反抗社会时顾虑重重,软弱无力。哈代的女性形象所以都是软弱的,根源于他对女性的看法。他认为女性是弱者。因此他笔下,不管女性多么独立自尊(芭斯谢芭,游苔莎),多么老练成熟(露赛妲,费丽丝),即使有一定反抗性(苔丝,淑),她们还是弱者。哈代认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是豪不通融的自然侓决定了的。

作为平凡的弱女子,哈代女性与普通读者相通相应,从而缩小了审美中的心理距离的话,那么,哈代女性作为“超常的多情人”则与读者拉开了距离。哈代女性身上都存在着理性和感情的尖锐对立,在这种对立中,感情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常常表现出激情状态,支配着她们的行动。她们不是顺从自身的理性,而是顺从强过理性的感情,这正是在这些女性形象与她们自身理性的矛盾对立中呈现出来的灵魂的痛苦,感情的强烈,加强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真实度,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作为激情的多情人,哈代女性主要表现在她们在爱情上总是比对方投入更多的感情。她们以全部身心去爱,去接受爱。爱情成为她们生命的支柱,她们的爱人成为她们的快乐与忧伤,幸福与苦难,甚至生与死的裁定人。值的注意的是,哈代笔下的爱情是激烈的,同时又充满痛苦,磨难与不幸。爱情给哈代的女性们带来一时的快乐,幸福,却成为她们一生不幸的起源。正是在这一幕幕爱情悲剧中,我们感受到了哈代强烈地具有毁灭性的感情力量,感受到了他那颗多情的,给女性以更多温柔的关切的灵魂,也感受到了他对压抑人的自然情感的文明社会的深恶痛绝和抗议。六结语

通过从范茜到淑这一系列女性形象,哈代反映出妇女思想和情感的矛盾,痛苦,挣扎,失望,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显然,哈代作品不只是为了悲剧而悲剧,哈代不只是写出了情爱,婚姻本身的丰富多彩,写出了它的曲折和意趣,而且显示出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的决定因素和历史的意向。

哈代对他笔下的女性进行灵魂的深入探索,并且显示出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的意向及其联系,这就使他的作品既展现了生活内容,又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人性的深度。

对女性问题的探究使哈代奠定了现实主义作家流派的基础,其小说的深刻的社会性,社会批判也充分地体现在这里。

参考文献:

【1】王惠君,王惠玲,译,《苔丝》【M】 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 李华田,杜峰,佘继英,《托马斯.哈代作品导读.》【M】武汉出版社,2007.

【3】王峰,注释,《还乡》【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孙建,汪洪章,卢丽安,《英国文学选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女性退休年龄问题

关于国情:1978年出台的退休年龄制度:

其初衷在于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抚育子女的需要,给予在工厂跟男同事一起在生产一线的女性们提早退休的特权。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工资结构单一,没有奖金、津贴和福利性收入,退休金的数额取决于工资和连续工资两个因素。由于当时绝大多数女性工人受教育程度低,参加工作早,她们50岁退休时已满30年工龄。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对于两性养老金的影响微乎其微。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全国上下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年60号]的规定,工作年限满55年的,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百分之90计发。女性退休年龄较早直接导致缴费年限低。随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职业生涯相对缩短,以大学毕业22岁开算,到55岁退休,其工龄充其量达33岁。且再考虑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五六岁这一人口因素,此项制度更加不利于女性晚年的生存了。其影响意味着她们每月少领取近千元退休金,直接影响其晚年生活质量。

1、关于退休年龄相关历史法律文件:

A、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第15条 按男女工人退休年龄分别为:60,50 B、1958年〈〈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区分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5,女工人50 C、197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男 60,女干部55,女职员50 有法定特殊原因的可提前50年退休

而对于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问题仍然使用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 即C 但 我妈提及 国家最新社保相关意向规定:97年投保前的按上述不变,但97年投保后的男的为60,女的干部提到60,女的职员提到55。(可找点官方意见 但未开动)注:〈〈劳动法〉〉实行后,重新划分了干部和工人的确定标准,即按岗位而非身份来确定劳动者是工人还是干部(但实际操作中,此点相当含糊)

2、法律相关图书〈〈妇女权益与公益诉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对退休年龄问题的观点:

立法初衷为对妇女的照顾和保护。当时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养育子女的需要,同时考虑新中国成立前女职工就业机会低于男性且工龄教短的现实。但,随中国妇女就业形势的变化,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男女不同年龄退休运项保护性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具体而言:

A、随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职业生涯相对缩短。女性比男性早退休影响提升的机会,难以进入决策层。一般情况下,50岁左右的基层妇女干部不再会有升职机会,一般会停留在现有职位或调到其他没有实际决策权的闲职等待退休。而对于50岁左右的优秀职业女性,此阶段是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时段。家庭负担基本解除,长期的积累使她们成为业务骨干,很容易出科研成果,个人职称评定或职务深浅均到了关键时期。因此,这样就打击了妇女的真实意愿和需求,于个人到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B、退休年龄早,缴费时间短。升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相对较少,退休后,无法享受在职时每年增加的工资,导致缴费工资基数同龄异性低,使养老金偏低,面临平均余命的差距却实际仍在扩大。20世纪50年代,男为40 女为42。Wto2006年4月九日(2006年世界卫生测量)中国男70 女74。而退休的差异,实际上是使男平均有10年以上余命,而女平均分别为24或19年以上。

C、女职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降低

D、在客观上导致就业年龄歧视加重,女性40岁以上再就业难。E、有专家谈到:(可能对反对方有用)

从短期来看,以牺牲高级女性知识分子这个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为代价,的确可以在有关行政事业性单位腾出一批职称和职务的空位子,让年轻人来担当。但实际上对于总体上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毫无帮助,甚至对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带来危害。相关现状:年富力强的退休人员很容易通过反聘重新融入劳动力市场(但女性实际如何不知,应该好坏都对我方有利),且因为不需入社保,用人单位成本可降低,所以单位往往倾向于使用返聘者。

f、违反〈〈 宪法〉〉男女平等原则,〈〈 妇女权益保险法〉〉男女平等基本原则,是〈〈消除妇女劳动形式歧视公约>>的一大障碍。

第三篇: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之女性的角色

安徽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年论文

目:

院:

业:

学生姓名:

号:

指导老师:

实习教师: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女性的角色 外国语学院 2011级 英语 谢青青 110101153 孙亮

职称: 讲师 汪婷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3042 2013 年 5 月 12 日

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女性的角色

【中文摘要】在世界女性运动蓬勃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女性地位显著提升.女权运动者的初衷是:自然法律和造物主对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男还是女.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然而,纵观我国现状,严重侮辱女性人格,伤害女性身体/心理健康,威胁社会和谐的家暴事件层出不穷.近十年的相关研究认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法制不健全,个体心理因素,以及妇女身体的性别差异是构成女性成为家暴受害者的几点重要原因.【关键词】: 家庭暴力;女性角色;女性权益.【正文】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在我国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婚姻关系中“夫对妻”的暴力..<中国家暴现状>报道有54.6%的受访者曾遭遇家暴,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中国家庭笼罩在家暴的阴影之下.家暴有五种表现形式:1.身体暴力:包括对身体各部委的各种攻击,如殴打,推搡,打耳光等.2.精神暴力:包括精神伤害和限制自由.精神伤害是指语言威胁恫吓,诽谤等,或用自杀等行为威胁,或者强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情;限制自由是指控制受害者的行动自由,禁止与外界接触.3.性暴力:包括攻击受害者胸部,阴部,用物或身体暴力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强迫发生性关系等.4.经济控制:包括控制受害者的时间,食品,衣服,住房,金钱等.5.冷暴力:多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行为.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上收到侵犯和伤害(广州日报,<中国家暴现状>2012.6.29).以上五种家暴分类明确揭示了女性家暴受害者的事实.一.我国家庭暴露问题现状分析

2011年8月底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妻子Kim在微博上公开曝光李阳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并公布了数张照片为证。此事在民众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然而面对人们质疑探寻的目光,李阳迟迟没有回应.“李阳家暴门”历时几个月, 2013年2月3日,李阳家暴罪名成立,与Kim离婚.而在此期间李阳持续更新微博,穿梭于中国教育界.因Kim是名人李阳的妻子,这件事才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中国KIM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只是像她这么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则寥寥无几.而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未曾被揭露出来,却可能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家暴又会有多少呢?

二.我国家庭暴力问题原因分析

(1)自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上台后,大力改善民生从口号落实到行动.因为中国的农民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太大,这部分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女性人口为6.5亿,占总人口的48.8%.这庞大的人口的生存状态难道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素描图吗?然而,我们的社会,男性既切蛋糕又分蛋糕的规则,致使女性的半边天的角色有名无实.来自中组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女性干部的比例有所上升.2009年全国省级及以上干部中,女性为11%;地厅级干部中女性占13.7%;县处级干部中,女性占16.6%.女性在政界的境况为:多担任副职,多在教科文领域,越到高层比例越低.女性的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是造成女性不受重视,成为家暴受害者的根本原因.(2)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仍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蔓延.调查发现,即使在女性主张存在家暴的案件中,警察处理此种时间的办法通常是质问妻子:”你是因为做了什么才被打的?”而不少法官认为,若受害人存在过错,如出轨,不尊重老人等,不应该支持其请求.而在中国宗法观念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所有物,是其丈夫的附属.因此丈夫对妻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甚至社会舆论方面,都没有对女性家暴受害者这一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边又没有一个足够权威和清醒的人劝阻,家暴的滋生蔓延也不足为奇了.(3)同时生理构造和心理因素也决定了女性在家暴中必定处于劣势.时代日新月异,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女强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女性的角色,引起了家庭的不和谐.思想观念的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认为其男性权威,主导角色遭遇挑战.在派遣不当后,女性便成为撒气桶.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构造,很少有反抗的余地.而婚后她们与原先的家庭和朋友隔离,鼓励无缘的境地中,女性要避免一切会刺激施暴者发怒的言行.而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出发,她们相较于男性更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女性更珍惜亲情,更愿意为了家庭的稳定牺牲自己.最极端的情况是,女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夫解脱.而其中极少的女性是有预谋犯罪.在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新书<看见>中有一段话:”在东方时空时,我看过法学会的一份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达到70%以上.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这些男人的性格要么懦弱到只能冲老婆孩子撒气,要么暴戾到见谁都眼红.他们生性嫉妒,占有欲强,对他人要求高,感情上的依赖性强,非常自卑.而女人们无一例外地像送入户口的绵羊,任人宰割.当男人的生命戛然而止时,他们的脸上是困惑的表情:她们怎么可能反抗我呢?是啊,隐忍到极限,依旧没有瞥见曙光,这些柔弱的女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至少是个了结.三.杜绝我国家庭暴力具体措施分析

(1)英国式女权运动发源地,被誉为女性的天堂.它所提倡的”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称道.绅士也成为大英帝国的一张华丽名片.而在我们国家,”女士优先”的绅士意识并不强,观念的淡薄必然造成行动的无力.当整个社会都遵守尊重女性的道德约束,形成尊重女性的社会思维,女性的社会地位比有所提升,从而更快摆脱家暴受害者的角色.(2)改变社会分工,为女强人提供更好地成长空间.长久以来,贤妻良母才是女性的正确定位,出位的女性是不被社会舆论支持的.所以,国家应该鼓励女性经商,从政,让女性的才华在多领域展露,并对她们的杰出贡献予以认可和表彰.推动社会思维的转变,打破封建式的社会分工,建设新时代的社会分工.(3)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对居民和村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其内心世界,提高其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个人压力释放,理智思维的构建。

(4)我国提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里理念非常好.在认清女性家暴受害者角色的现状后,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修补法律漏洞,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避免女性受到二次伤害.对于时候救助工作,国家也应该扮演积极角色.国家应该拨专项资金用于受害女性的心理治疗,帮助她们尽快走出阴影.【结语】家暴就像一块巨大的毒瘤,不及时铲除,长此以往,必定影响到其他机体的运作,最终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Kim 说:“我有钱,我可以回美国,这些女人呢?她们没有路了.”Obama说;” As long as there is a child anyplace in Milwaukee, anyplace in Wisconsin, anyplace in this country, who is languishing in poverty and barred from opportunity, our fight goes on.(只要还有一位需要工作机会的美国人没有工作,只要密尔沃基、威斯康星或整个国家的某个地方仍有孩子遭受贫困,或无法得到机会,我们就仍需要继续前行。)美国的女性是幸运的,那中国的女性呢?女性已经被压抑了几千年,只有在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的土壤中,女性的娇美花朵才能得以绽放.而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参考文献】

[1] 谢小琴, 王小丁.《我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原因综述》 [2] 广州日报 《中国家庭暴力现状》

第四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坛里属于一位传奇式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文学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的关注。张爱玲是自“五四”以来最为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家之一。她脱离了五四时期丁玲、冰心等女作家的写作套路,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和剖析宗法男权社会中女人的众生相及她们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体现了一位女作家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同时,她摆脱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那种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自出机杼,创造出自我独特的语言表达。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流露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家的这种女性意识并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也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它更强调一种否定精神,这种否定精神包括了作家对男性权威的否定,也包括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它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因此,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受到了许多读者和文学研究者的认同与赞扬。1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因分析 1.1环境因素

上海是张爱玲文学生命的起源地和写作场。正是因为上海所具有的远离主流文化的独特环境,促进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成长。张爱玲注定要以文学来证明自己,因为她除了发展自己的天才之外,别无生存的目标。也注定只有在上海才能成名,因为上海独特的文化环境成就了她的文学品格,是其文学的生长土壤,培育的温室,只是战争的爆发,使张爱玲的创作时间得以提前。上海作为最早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外国租界和非老城的华界演出了上海的全部现代史,上海文化的本质是中国城市结构向现代化的表征。市场竞争的现实造就了不拘泥、不保守等现代人品格。在文化事业方面,上海的文人自觉远离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出现了立足于凡人本位意识的海派文化。商业文明催生出一大批以卖文为生的文人。现代化通讯印刷事业的发达,培养了一个由市民组成的大众读者市场,世俗文化代替了以载道为目的的正统文学。海派知识分子自觉的坚持世俗立场,消解英雄圣人,以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哲学为其精神特征。可见,上海的文化氛围给张爱玲提供了抛弃浮华,冷静审视的外在环境。女性历史浮出地表的时机为她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商业文化中人性缺点的暴露为她提供关于人性劣根性研究的场所,在传统与现代交接的最前沿,人生存处境的尴尬微妙又被张爱玲敏感的心所捕获。1.2心理因素

张爱玲的童年生长环境,父母亲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成年以后的际遇等等属于张爱玲自我的独特体验是形成她的女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她的身世、性格、际遇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着其女性意识的特点。张爱玲有一位初具现代个性主义思想的母亲,因不堪丈夫的种种恶习而离家出走,以刚强维持着女人的尊严,这对张爱玲形成现代个人主义品格无疑具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生活方式、文化历史等原因,张爱玲的母亲并未参与抚养孩子的工作,而由一个年迈的女佣完成,这也是张爱玲缺少最基本的依赖感的心理根源。在尚未与母亲同住之前,对母亲生活方式的向往,对母亲独立个性的敬佩以及在父亲家里无爱的生活使张爱玲对母亲有一种“罗曼蒂克”的爱。后来与母亲同住,张爱玲心目中高贵美丽的母亲毁了女儿的自尊,毁了女儿对母亲近乎崇拜的爱,这使张爱玲无论何时何处,对人性始终抱一种怀疑态度,有一种清醒的冷静与冷漠。张爱玲的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挥霍祖产,坐吃山空,与妻子关系僵化,与姨太太打架,以及花天酒地,对子女缺少责任心,完全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也缺乏人最起码的自律意识,这使他不可能担当起为儿女榜样的角色。甚至因为女儿去亲生母亲那里住了几天,就对女儿丧失人性的毒打,将其关在地下室一年多,对女儿的生死置之不理。对于父亲,张爱玲看到了父亲生活的错位状态,除了完全看不起之外,与对母亲所代表的自由利落生活的向往相反,她对父亲的生存状态由衷地觉得可悲。这样的家庭使张爱玲从小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毫无爱心的环境里,父母本身的自私冷漠等缺点在促使张爱玲早熟的良心发现的同时,形成对丑恶人性冷静旁观和束之高阁的人生观之最初契机。加之性格内向,天资聪颖,使她以少年难得的老成和深刻,抛开亲情的纠缠,而利落的站在人性的高度,对长辈进行审视。2泯灭的母爱

张爱玲对女性的“自审”,有一个重要且极个性化的内容,即对“母亲”的自审。在传统文学创作中母爱涵义总是与圣洁、崇高、温柔、善良等等美好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冰心及与之同时代的女作家群体几乎都是讴歌母爱的能手,在她们笔下,母亲被形容为一个安顿灵魂的温暖怀抱,躲避风雨的安全港湾。她们坚信,母爱才是真正的归宿。而张爱玲却将笔触深入到母亲隐秘的内心深处,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冷峻地注视着母亲的心灵痛苦和精神沦落,透视母亲心灵深处中那未被常人察觉的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一种心安理得的让权于男权社会而又不惜以葬送母爱为代价的存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两类母亲形象,一类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等,她们美丽、残暴而有着被压抑的情欲和疯狂的金钱欲与统治欲;另一类如《小艾》中的席五太太,《鸿鸾禧》中的娄太太,《花凋》中的郑太太等。她们没有鲜明清晰的面貌,原是一群活动在舞台背景深处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总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孩子和旁人,随他们的思想滚动而滚动。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常见的女性,但她又非同一般。她已经褪去了“母亲”的伟大而神圣的光环。她既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又是父权社会的合谋者,还是自身人性丑恶的直接表现者。她一生披着沉重的黄金枷锁,不仅压抑着自己的情欲,压抑着爱恋,又亲手扼杀了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幸福,黄金是七巧一生的想望,也是她一生唯一指望能得到的东西。她向往健康美好的爱,却被自己的大哥卖断;在姜家,她也曾有过爱的挣扎,但一次是被自己的小叔子拒绝,因为她不是他棋盘上的棋子,一次是经历了漫长的煎熬,终于获得财产之后,拒绝了主动上门的小叔子的示爱,她要保住她唯一实在的东西———黄金。爱,在此时,已是多余而危险的东西,这次拒绝使七巧彻底失去了情爱的机会,变成了完全为金钱所奴役的疯狂女人。“张爱玲将在权力的绵密网络中抵抗着的女性日常的斗争以‘疯狂女人’的形象呈现,讲述了‘家族制度’的机制中,阶级、性别、世代的桥梁———母亲为什么、何时、怎样由被害者变为加害者,权力交替是如何完成的。”

从曹七巧这种残暴和冷酷的“母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权社会中,即使女人有幸获得了经济大权,她们也已经被异化为男权中的一分子,成为“父权”的代言人。而她们这种对于“黄金”和“权力”的掌握,却是靠牺牲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幸福,她们做人的权力换来的。尽管她们穷极一生所得到的金钱和权力已经在手中了,但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却已荡然无存。她们的眼中不再有美好的事物,唯有的是生存的残酷。她们只能拼命地保住这唯一自己还可以掌握的东西,至于关心与呵护儿女,给他们以温情与爱,则不在她们所考虑的范围之内。而另一方面,她们对自己失去的东西的追逝,却表现在对下一代的变本加厉的剥夺上。长期的压抑已经扭曲了做“母亲”的心,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休想得到。人的私欲在这里得到无限的膨胀,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可是她们连起码的动物性也丧失了。黄金、权力改变了她们的地位,但可悲的是连自己也改变了,变得自己不再是自己,“母亲”也不再是“母亲”。

张爱玲对文学传统中大量充塞的颂扬伟大母爱的作品抱有反感态度,称其为“滥调文章”。母亲也罢,其他人也罢,作为一个“人”,就逃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自私、虚伪、冷酷、软弱、自卑———这是张爱玲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她把亲子关系还原为普通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对母性做出了极个性化的审视。3盲目的情爱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对女性心理痼疾揭示最深、笔力最集中的是女性的“依赖性”,这在女性追求情爱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她笔下,无论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附心理,旧派女性没有女性自觉,心甘情愿成为男性世界中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依靠的唯一手段,也是最终的归宿。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的物质文明,谈西式恋爱,参加跳舞一类的社交活动,但仍然甘为男性世界中永远的奴隶,她们即便已经挣脱了封建旧家庭,但永远挣不脱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数丧失了独自求生的能力,她们皆渴望有所依附,首先解决物质的生存困境。她们除了做“女结婚员”外,别无他长,张爱玲认为:“安稳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所谓求安稳,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依托终身。最典型代表是《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她的曲折而苍凉的恋爱过程,正是一场求安稳的爱情冒险,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住娘家,兄嫂骗取了她的所有积累后就排挤她。后来她与留学生范柳原恋爱,离沪到港,范柳原对她并没有真心,这使她既矛盾又痛苦。曾一气之下回到上海娘家,但排挤依旧,还加上流言和白眼,为了寻求自己的归宿,她只好又投入范柳原的怀抱,当情妇也在所不惜了。白流苏住在娘家,本来就是自己的家,但兄嫂的白眼使她呆不下去,这是她求安稳的社会外力。她的恋爱受了许多委屈,还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然而她还是不由自主的往这条路上滑下去,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她,而这股力量实质就是她对能够有所依附的婚姻的渴望,她必须去寻找男人对她的爱,才能立足于社会,满足她内心的渴求与虚荣,这是求安稳的内驱力。在那动荡的、人心叵测的世界里,她好像作了一个梦似的,她感到天地万物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张爱玲在一篇文章中曾感叹:“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女性不仅在物质和生存上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在更高层面的爱情领域也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依赖性。男性的爱与不爱,是她们生命价值的核心。做一个男权社会认定的女人,这是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最好的归宿。“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是得到不了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白流苏苦苦奋斗的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争取被爱”,她费尽心机,历经波折,终于胜利了,因而惹得女人们嫉妒和仇恨,倘若她失败了,她将遭到所有人特别是女人的歧视,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在婚恋中皆埋葬痴情,丧失浪漫,消灭幻想,冷静地争取一个有所依靠的现实。4沦丧的自爱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是谈不上“自尊、自爱”的,不仅她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沉重的是连她们自己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得到认可和尊重,作为母亲的女人,或者甘于成为“父权”的代言人,即便是有了经济大权后,仍惶惶不安,以极端冷酷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亲人,以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金钱和权力;或者其思想行为完全被丈夫的思想行为所代替,丧失了女性主体意识,只是整个家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这种种行为其实都和女性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息息相关。作为妻子的女人,将婚姻作为幸福的赌注,将男人当作生活和爱的依靠,把依附男人当作自然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也与女性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密切相联的。自卑感是女性甘于被异化,被屈辱,自认弱小,产生依赖性的根本原因。

曹七巧表面看起来是个非常强悍的人,但实际上自卑感才是她内在的心理特质。以一个麻油店老板女儿的身份嫁到官宦人家做了“正头奶奶”,尽管嫁的是一个落泊世家的残废公子,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权势,以及封建时代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仍让她逃脱不了出身低微的自卑。对姜家的人,她在泼辣的嘲骂,无忌惮的牢骚后面,隐藏着充满自卑的奉承与讨好,她和新奶奶亲热,和云泽小姐套近乎,讨了没趣还要赔笑脸。但这一切都没有用,一家人仍往她头上踩,连丫环也看不起她,卑贱的门第永远是她的耻辱。

她的种种行为都源自于她内心深刻的自卑感。她在权势的威压下感到自卑,产生不安全感,她只能寻找“金钱”作为依靠。为了克服这种自卑,寻找到安全,她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外部力量和权势能压迫出人的渺小,人内在的物欲也能使人丧失自我,深感自卑。天真美丽的葛薇龙第一次踏进她香港姑妈梁太太的府第,绝没有想到要身着华服出人头地,她只是为了读书,是物欲使她丧失了自我,是自卑使她一步一步走进深渊。深宅幽院,阔太太的气度,丫环的骄横,挤压出了她心中的“穷”字,不由得她不自卑,也激起她对享乐生活的向往,姑妈为她张开了物欲的大网,壁橱里那“金翠辉煌”的衣服使葛薇龙飘飘荡荡,心旷神怡。她不是不懂姑妈的用心,但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道德是脆弱的,她自然地接受了物质的满足来驱逐内心的自卑。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既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又有来自于自身在强烈的物欲和贪欲下的渺小感,这就决定了她们不可能走上自尊、自爱、自强之路,她们只能依靠男人,依靠金钱,依靠权力去寻求中间的平衡,但恰恰相反,她们只能在自卑、自贱的泥塘中越陷越深,永远也改变不了卑微低贱的地位。

张爱玲在“母爱”、“情爱”和“自爱”等方面对女性意识进行了自审,与致力于揭示“国民性”弱点的鲁迅先生有着传承关系。张爱玲延承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弱点尤其是女性自身弱点的批判传统。

女性若没有对其奴性心理、依赖性、自卑感等心理痼疾的自觉反叛,任何社会的解放也不能达到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女性人格的独立,不仅需要经济的独立、社会的解放,更需要对千百年形成的女性意识的重建。“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应该是女性意识新的内涵。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展露女性的心理痼疾,借以表达她对女性主体意识所作的理解和阐述。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她也实践着自己标准,始终是自立自强,独立自主走向人生舞台,并且取得成功。时至今日,张爱玲对女权的观照和解构,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正确和健全的女性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解放至今天,女性意识的重构与建立,仍然是一个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黎丽,张爱玲笔下的文化视角和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06/24 2, 周欣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语文学刊,2006/12 3, 张琴,张爱玲与张小娴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比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4, 李枫,张爱玲《十八春》中女性意识的新指向,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1 5, 马双,女人,女作家,女性——浅谈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2 6, 段金花,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东岳论丛,2005/05

第五篇: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淮 阴 工 学 院

课 程 论 文

者: 系(院): 专

业: 题

目:

范晓艳 学 号: 人文学院

3082114307

工商管理(商务秘书)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副教授

指导者:

吴延生

2011

年 12 月

浅谈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工商管理(商务秘书)3083班 范晓艳

摘要:一部动漫作品的核心和灵魂是主题,角色则是构成核心与灵魂不可或缺的要件。本文通过对宫崎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探究与分析来阐释动画角色对大众的影响,使大众的理想得以实现,内心的欲望得以释放,最终让日渐浮躁的灵魂得以升华和成长。

关键词:宫崎骏,女性角色,成长,勇敢坚毅,救赎

一、宫崎骏简介

(一)生平

谈到日本动漫,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在日本三代动漫画家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宫崎骏。可以说宫崎骏不仅是日本动漫界的一个传奇更是世界动漫史上最强有力的一笔,他是第一位将动漫这种在成人眼里视为小孩子的玩意儿的东西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除了下文中要介绍的他的一部分作品外,他另一个成就是组建了动画工作室吉卜力。1985年创建的吉卜力建立以来就在动漫界做出了不

【1】俗的成绩,甚至有“第一流的动画制作者都云集在吉卜力中了”这样的说法。

宫崎骏自1963年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东映动画,成为了一名动画师。这位大师的一开始也并不顺利,薪水微薄,企划案常常不被采用,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一个年轻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且在看了俄国动画片《雪之女王》后他内心对理想的坚持就更加坚定。他后来这样回忆道:“我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真、素朴,又可让我们贯穿想像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逊色于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2】

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宫崎骏的作品无疑有着指向性的意义,其动漫作品多是天马行空之作,发人深省,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而他个性化的主题选择上又有着独特的视角和魅力,在他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关于爱的主题始终不断地贯穿,形成了他作品风格上独特的表现。

(二)作品

从1963年至2008年,宫崎骏这45年的创作生涯里参与过制作、导演的作品不胜枚举,以下列举的则是与本文相关的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作品。

1984年《风之谷》。1983年,宫崎骏导演的《风之谷》开始筹画,高田勋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

1986年《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是Ghibli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身兼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这使这部作品从头至尾都充斥着纯粹的宫崎理念。另外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也是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他配乐生涯的顶峰。

1988年《龙猫》。“龙猫”是宫崎骏幼年时在家乡听到的传说,他通过传说精心编织了一个精巧的童年梦想送给了所有的孩子。

1989年《魔女宅急便》。也许是童年住在开飞机工厂的伯父家的关系,宫崎骏是个非常偏爱飞行道具的动画大师,从《风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魔女宅急便》他的飞翔梦似乎没有停过。

1997年《幽灵公主》。这是一部拯救人类心灵的力作,宫崎骏又一次将人与自然的话题摆进了作品之中。之后的半年宫崎骏因右手过度疲劳宣布退出Ghibli,由此《幽灵公主》也成为宫崎骏退休前最后一部作品。

2001年《千与千寻》。又名《神隐少女》,沉寂四年后,退休的宫崎骏始终放不下对动漫的执着宣布回归,然后就有了这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千与千寻》。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人气小说家戴安娜·W·琼斯的《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是继《魔女宅急便》后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

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又名《悬崖上的金鱼姬》,这是宫崎骏送给自己孙子的礼物。

二、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在宫崎骏众多的作品之中女性角色尤为重要,这在日本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尤为严重的国家十分特别。而宫崎骏特别会突出小女孩、少女及老婆婆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这让他的作品更为的富有特色。而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也带有了浓重的象征意味。

下文会以爱、成长、勇敢、忏悔这四个主题来分析比较宫崎骏作品的几个典型女性角色。

(一)爱

上映于1988年的《龙猫》里刻画了小女孩小月和妹妹小梅两个极富典型性的小女孩代表。“龙猫”的故事展开在一片风景秀丽的乡村风光之中,小月和小梅跟着爸爸搬到了传说中的“鬼屋”,小梅独自在院中玩耍的时候遇见了小龙猫,然后在神秘高大的老橡树洞里看见了胖胖的,如小山一般大的龙猫。

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妈妈因为生病住院,因此身为姐姐的小月也担负起了照顾家里及照顾妹妹的责任,年幼的小梅也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懂事。故事中有一幕,邻居奶奶说她家种的玉米对身体很好,小梅就摘了一支紧紧抱在怀里,小女孩天真的以为生病的妈妈吃了自己亲手摘的玉米病就会好了。

这部影片的片名虽然是《龙猫》,大家对那只胖胖的乐于助人的龙猫也许印象深刻,但让人更深刻的应该是平淡生活里小月和小梅的姊妹之爱。小梅自己去找妈妈的途中发现自己迷路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懂事疼她的姐姐,那个为自己准备便当的姐姐,那个在雨中背着自己的姐姐,那个与自己一起种下橡树种子的姐姐。这样的姊妹之情让人每每回忆起来都会热泪盈眶。

上映于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由于是宫崎骏给自己孙子的礼物,所以主人公是一个叫宗介的小男孩,但女主角金鱼公主——波妞的戏份也不比宗介少,甚至连片名也是叫金鱼公主。所以可以说这又是一部以女生为主线的作品。

宫崎骏的作品一直脱离不了人和自然的大主题,这一部也是如此,作品中的宗介就是人类的代表,大海则是代表大自然,而金鱼公主半人半鱼的形象则是作为人与自然的合理纽带的存在。

在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还有海洋中数量惊人种类丰富的海洋垃圾,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即使是在一部给孩子的影片中,宫崎骏也不忘给聪明的人类上一堂对自然反省的课程。他借由影片告诉人们,人类对

【3】自然的破坏也会引起自然对人类的反馈,而片中的反馈则表现为海啸。

宫崎骏想用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爱自然,就想宗介爱波妞那样,不管她是人还是鱼。

(二)成长

上映于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实则是讲述了一个十三岁小魔女一个人在外修行成长的故事。印象中的魔女是穿着黑斗篷,带着黑色尖头帽,带着扫把目光狡黠,独自住在古堡里的样子。而片中的魔女却是截然不同,虽然也穿着黑斗篷,但头上却带着红色的蝴蝶结,虽然也骑着扫把,但目光里里却透着纯真和善良。魔女琪琪其实是披着魔女的外衣内心仍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她也想跟同龄人一起玩,也想穿漂亮的衣服。

琪琪寄住在面包店的阁楼上,因为她只有飞行的魔法,所以做着送快递的工作。也是因为送快递她认识了在树林里画画的女孩子,认识了要她送快递如奶奶般亲切的老婆婆。在一次意外生病之后她的魔力渐渐变弱,她听不懂自己的黑猫说什么,也不能骑着扫把飞行,身边也没有亲人的支持,那也是成长中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不过在朋友的鼓励下,琪琪挺了过来,最后还救了身处危险中的朋友,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

上映于2001年的《千与千寻》与《龙猫》一样也开始于搬家的场面,不同的是《龙猫》中的小月和小梅是怀着兴奋的心情搬家,而《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则对搬家感到不情愿。后来一家人在搬家的途中迷了路,无意中进入了人类的禁地。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两头猪,千寻为了救出父母逃离这个不是人类能够生

【4】存的禁地,她在小白的帮助下成了汤婆婆的工人。

为了生存下去,为了救出父母,千寻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十岁少女变得勤劳勇敢。在温泉场工作的时候她身上的活力被唤醒,这与一开场时她眼中的空洞和慵懒形成了对比,甚至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勇士’敢于挑战汤婆婆的权威,让小白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这两部影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有的成长都是会疼痛的,所有的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途中也许会迷失自我,像小白龙那样忘记自己是谁,像琪琪那样失去飞行的魔法,但在痛苦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和生者的美好。

美好的童年总会过去,飞行、魔法和超自然能力终究会被现实的世界代替。回头望望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也许那只是一个传说,但也可能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美好。

(三)勇敢 上映于1986年的《天空之城》描述的是少女希达从天而降被矿厂少年巴斯所救后一系列的故事。原来希达并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她是普拉它岛也就是片名中的天空之城的继承人,她身上的石头也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飞行石。

希达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她的身份地位的超然,而是她面对不同敌人时的勇敢及包容敌人的善良,还有就是她宁愿放弃身份,甘于平淡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天空之城》里海盗婆婆的这一形象,她从一开始的反面角色到后来站到女主角这边,帮助她打败军队救回巴斯的这一转变。可以说在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里的坏人并不是真的坏,他总是抱着‘人性本善’的原则在看待这个纷

【5】繁复杂的世界。这样的作品能让观众看到生活的美好,得到活下去的勇气。

上映于2004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以战争前夜为背景,十八岁的少女苏菲因为得罪了荒野女巫而变成了九十岁的老婆婆。慌乱中的苏菲逃出了家门,在途中还救了同样中了诅咒的稻草人。后来苏菲进入了一座移动的城堡里,她的勤劳和勇敢赢得了城堡中其他人的欢迎,并且和其他人一起解开了身上的诅咒。

这部作品里宫崎骏突发奇想的将少女与老婆婆的形象放在同一个角色苏菲身上,少女的善良,变身老婆婆后的乐观,都让观众深受感染。

与《天空之城》相似的是苏菲也有一颗容人之心,她在荒野女巫落难的时候选择了原谅和帮助她。宽容也需要勇气,这无疑又是宫崎骏在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宽容之课”。

(四)忏悔

上映于1984年的《风之谷》可以说是完全的女性题材,正面角色娜乌西卡,反面角色多鲁美奇亚,都是女性。娜乌西卡这个会御风飞行,能与其他物种沟通的神奇女孩,当她面对人类的敌人还是别的种族的入侵时都秉着一颗包容的心。对着这样一个圣人般的角色,观众内心的忏悔之意完全被激发了。而作为反面角色的多鲁美奇亚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之前也有提过,宫崎骏的作品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有的只是立场不同和处事方法的不同。并且对于所谓的“坏人”到最后也会有他们应有的惩戒。

上映于1997年的《幽灵公主》与前面的《风之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又是一部宫崎骏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的作品。主角幽灵公主是一个被狼养大的女孩,她痛恨人类的贪婪,痛恨人类对大自然盲目的索取。而反面角色幻姬正是对人类的反映和放大,让观众正视自己的愚昧和贪婪,进而与幻姬一起在神灵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寻找一条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道路。

虽说娜乌西卡和幽灵公主这两个角色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她们都有一颗最纯净的心灵,这是现在的人类最最缺失的,也是最需要寻回的。

三、突出女性角色的意义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小女孩、少女及老婆婆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这三个年龄层的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富有童真。小女孩富有童真是情理之中,少女的童真是类似于少女情怀的感觉,而老婆婆的童真则是她们经过世事的历练对事物有了透彻的认识,会觉得也许活在孩童的世界里才最快乐,并且童年对每【6】个人来说都是最难忘,最容易拿来怀念的。

宫崎骏笔下的小女孩像小梅、琪琪、千寻,她们都有一种执着,她们对生命的活力是一些成年人所没有的,她们眼中的世界单纯而美好。这应该也是宫崎骏想要的世界的原本的样子。

作为少女形象的典型,娜乌西卡和苏菲等人身上则具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坚毅和善良。这些宫崎骏的少女身上有成人们没有的纯真,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有助人为乐的好心肠。可以说少女是女性中最美好的一个群体,她们的价值观还没有被世俗干扰,虽然在故事的发展中会被影响到,但她们都能很快调整自己,找到原本的自己,也许有害怕也许有恐惧,但还是能坦然面对。这对于很多人还说难能可贵,因为世人遇到困难大多选择逃避。

宫崎骏笔下的老婆婆形象有很多,这些角色大多都很有层次,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之分,她们虽然年纪很大却活力十足。最经典的应该是《天空之城》里的海盗婆婆,她穿着飞行服,驾着飞行器上天下地地追着女主角,后来又转变阵地站到了女主角这一边。从性格上说海盗婆婆与宫崎骏的母亲本人有些相似,宫崎骏的弟弟也曾说他看到《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虽然长得完全不像,但是个性倒颇为神似。

可以说宫崎骏在作品中对于女性角色是十分偏爱的,而要突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势必会减弱男性形象的特征。与男性相比女性既有外在的美感又兼具内在的韧性和魅力,这更适于观众的视觉欣赏。所以有人说:艺术作品常常会借用女性命运来表现艺术家的思考。女性占据着

【7】艺术家观察社会的一个角度,包含着艺术家解释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

那些女性角色总是默默地在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在挽救着这个日渐被物质所膨胀的世界。宫崎骏也借由这些纯真的角色给观众们讲述着最简单的道理,多一些爱与关怀,少一些斗争和冲突,希望孩子们能够多一些榜样的力量,毕竟我们的世界只有一个。

注释:

[1]方田犬彦.日本电影100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6[M].台湾:万里书店,2006.[3]沈黎晖,尹丽川.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4]田瑞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05 [5]孙艳.宫崎骏作品解读与分析[J].电视研究,2006(1)[6]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7]杨远婴.电影十导演[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下载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代作品女性问题双重性之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从《祝福》中的祥林嫂看女性的悲剧人生 权颉 [摘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严重关注妇女问题,尤其是农村妇女,并把她们作为小说的主要艺术形象加以描写的作家。......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题目: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论 文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入 学 年 月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联 系 方 式____......

    女性词人的优秀词作品

    女性词人的优秀词作品 > 来源资料/ 网络 收集编辑/南楼雁子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女性

    中国文化概论之中国女性 历经千辛万苦在本学期初选择了罗老师的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确实如初期所料学到了不少东西。罗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渊博的学识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

    女性精神压力问题演讲稿(最终定稿)

    做更勇敢、更睿智、更富有灵性的职业女性(认真对待精神压力问题)作者黄布华站在世纪之巅的女性她们在各领域中都有出色表现,淋漓尽致地发挥着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等女性特质。......

    论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冰心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讴歌母爱、童真及自然之爱是其作品的显著特色,但她 还在作品中借助女性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彼岸莲花盛开 ——浅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董晓迪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01班) 指导教师:赵海燕 摘要:安妮宝贝的作品多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

    毕业论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目 录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 1 序 „„„„„„„„„„„„„„„„„„„„„„„„„„„„„„„„„„ 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