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5篇

时间:2019-05-15 04: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

第一篇: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

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

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难得这样的有心人,给了大家很多的温暖。榆中校区十周年了,第一批扎根榆中的兰大人,都会告诉你这样一个故事:榆中校区刚建的时候,教学楼和翠英山之间是没有过渡地带的,教学楼——翠英山。一位北京籍的新生从校车上走下来,看到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眼泪唰地掉了下来,转身擦掉眼泪,拉着行李重新踏上了返回兰州市的校车;一些学院迎新点的新生报到簿上,上海籍学生的签名栏里一直是空白。

这是一所西北的寂寞的高校,曾称为被遗忘的角落。兰州,古时是边陲;大学建于此,便有了苍凉和落寞的精神。人道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兰大却一直诗意地生存着,包括她的人。

百年校庆晚会上的钱伯初老先生,1957年开始给本科生讲力学、量子基础课,已整整53年。

每年首都上级部门来兰大视察工作,一些熟识的人看到王维平老师,都会惊讶地问:“咦,你怎么还在这儿?”“是呀,我怎么还在这儿?”王维平平静地笑笑。

兰大第一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兰大文学院最后欢迎的老师,尙春生,这位一辈子都不曾任何学术权威低过头的老先生,受辱之后从此不再写论文的意气书生,在获奖时哭了。

水均益在06年《艺术人生》的开场,先和朱军飙了一通兰州话,听得台下几十位腕级的主持人和记者一愣一愣的,水均益说,听懂了吗?听懂了吗?没想到我们两个“土包子”会来这手吧。敢说自己是“土包子的人”,来源于心里那份深深的自信。

今年新闻院的一同学到新华社总社参加笔试,杀到最后的学生四十人,北大清华哪都有。一复旦的美眉问她:“你从哪里来啊?”“兰州”。“呦,那么远啊?”充满优越感的语气,瞪着老大的眼睛里是一幅沙漠的图景。“嗯,我是骑着骆驼来的,它就在外面拴着喝水呢。”后来张榜公布,她考上了,复旦的那位第四十名。

在北京参加工作一位兰大学子,挤完公交回到自己狭小的地下室住宅时,躺在床上看着自己心爱的书,静静地。他说:“我愿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兰大人是浪漫的,这份浪漫来自于脚下厚重的黄土地。只有踏实,也才会浪漫得起来。无论何种环境,不会过多地怨天尤人,面对现实,忠于理想,正如一个同学的签名“我时常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诗意地生活,却从未放弃过理想;有时活得憋屈,活得累,却有着健全的人格。因为那片“黄土高原”上,永远有着充沛的阳光。

最早一批的榆中人都不曾忘记校区最老的图书馆,而今已然改换门庭,作了别的学院。依旧是荒凉,依旧是杂草丛生。记得大三时候,我在馆里自习,携卷书走到二楼临窗的位置,外面是门前的一片花草坪,草的味道随风蔓延来,花的清香阵阵,满眼的柔和,不觉看呆了。忽而金黄的花丛中,冒出两只“皇太子”的头来,两位先是直立着用手捧东西吃,而后越走越近,竟然接起吻来……觉得有趣,便走下楼来,那其中的一位便羞得钻进了地洞,只留下一个站着的他,一个站着的我,静静地瞧着对方。

榆中夜里下雪的感觉很好,地上铺了一层,踩着咯吱响,抬头看黄色的路灯,雪划出流星雨般的直线,才知道用“飘”字来形容雪,那是对雪的怠慢,雪的速度,和雨是差不多的。今年暑假爬了泰山,泰山端的是大气,人文遗迹多如牛毛,但匆匆而过,摩肩接踵,少了份安静和精细,倒不如有些东西常忆常新。

尤记第一次爬翠英,那时还没有铺好的登山石梯,也无煞风景的上山公路。爬到山顶后的第一步,用手拭去额头的汗水,抬眼望去,全然不似老家的太行山,这山居然是平的,上面是可以来场足球赛的;这山上只有一棵树,剩下的便是青黄的草,一野的苍茫。这山是连绵的一片片黄土塬,塬间是一道道沟壑。一个学生(后来知道是同班同学堆成的)坐在山边边的坡坎上,唱起了“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山腰里一个裹着白毛巾的老汉赶着一群散漫的羊,和着西北的风的歌子唱至第二句,我的眼睛便湿了。自己以前在电视上听过秦腔,只觉得很吵,那天才知道,自己听的不是地方。那时《血色浪漫》还没出来。人们都记得钟跃民坐在炕席上听心爱人唱着信天游的时候泪流满面,许多观众其实并没真正懂得钟跃民为什么哭,我懂,在西北扎过根的人懂……

很多人说,一往东南,尤其沿海,你去找工作,问得出处之时,报上兰大名来,十人九不知。

知道兰大的不用你再多说,他知道这个学校的分量;不知道兰大的,你也完全有能力让他知道,因为看人便能看学校。

别人不懂你,你不能不懂自己。

第二篇:一个荒诞而真实的悲剧

一个荒诞而真实的悲剧

——读《变形记》有感

当一个人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再是人,而是变成一只甲壳虫时。会是一种怎样无法接受的荒诞与悲伤?可是,如果在剥去人的躯体的时候能够善良地取走那颗属于人的心是不是会更好受呢?但现实往往展露出残酷的一面。它让一个叫做格里高·萨姆莎的人在甲壳虫的躯体中去听见父亲的怒吼、母亲的痛哭,去看见妹妹对自己的厌恶,去感受变成家人累赘后的内疚......在著名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一开始就是格里高·萨姆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一阵抑郁之后,他开始想“如果我现在睡一会,忘记所有的傻事,那会怎么样呢?”,可是他挣扎了半天还是没能像平时一样侧身睡觉,当他开始感到一侧有些从未有过的轻微的钝痛时,才停止了翻身的努力。小说的最开始主人公的思想是很矛盾的,他一边想着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工作了“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于旅途之中。在外面,业务上的刺激,比起在家、在公司要大得多。此外,还要承受旅途的劳累,要考虑火车的联运,吃饭没有规律性,伙食又差,频繁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有人情味,没有温馨之感,让这种旅差劳务见鬼去吧!”“早起使人愚钝,人要睡觉,其他的旅行者像闺阁妇女一样生活”。一边又在饱受着变成甲壳虫的折磨“他觉得肚皮上都有点痒,于是他让背部慢慢移动到床柱附近,以便于抬起头来。他看见了痒的部位,那上面全是小白点,他弄不清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他想用腿来摸摸这个部位,但他立刻缩回来,因为摸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寒战”“但方

向却是不准,狠狠地撞着了床杆的下部,他感到烧灼似的疼痛。这使他了解到,他的下身或许是全身最敏感的部位”。接下来就是在闹钟的一阵阵响起中,他开始慌张并以为自己只是睡过了头“下一趟车是在七点,那就要火速加快行动了。他必须将些样包起。他觉得自己并不特别的机敏和精力充沛。虽然赶上火车,也免不了上级要大发雷霆,因为五点正助手已经在车站等格里高了,他肯定已经向上级报告了他的误车,这个助手是上级的走狗,毫无骨气和理智。如果他报告格里高生病呢,那也是特别使人尴尬而值得怀疑的事情,因为格里高在五年的任职期间一次病也没有生过,上级肯定要和医疗保险医生一起来,并责难父母,说他们的儿子懒惰。指示医生提出各种异议:说他身体健康工作懒散,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公道可言么?”“要不是由于父母的原因我早就该声明辞职了,我早就该去上级跟前彻底倾诉我的肺腑之言,他听了我的话肯定要从写字台上跌倒下来;他坐在写字台旁的姿势也很特别,他总是居高临下地和职员谈话,由于他的听力不好,职员说话时必须离他很近。现在,希望还是有一点的,我已经积蓄了一点钱,为了向他还清父母的债——这债恐怕要还五、六年——我是绝对要还清的;然后可以获得厚利。目前,我无论如何要起来了,因为我乘的是五点的车。” 这些也透露出小说的主人公,本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 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公司代表到达他家后,父母开始慌乱地叫儿子开门,一番忙乱后都得知格力高变成甲虫时,“父亲的表情带

有敌意,他握紧双拳,好像要把格里高踢回他的房间,然后他很不安地将房间扫视一遍,接着用双手捂着眼睛哭起来了,他的有力的胸脯在抖动”母亲则是慌乱地打翻了咖啡。格力高作为家里的经济来源,现在格力高失去了挣钱的能力,家里开始一团糟。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家人开始各干个事,也渐渐忘记了格力高。身体越来越差的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 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 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内容上分为3个层次: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 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 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 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 17 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 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 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

它”。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 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 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 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 追求另外一种超脱的死亡。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 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 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 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 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 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 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 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我想这是

一个由卡夫卡揭露出的现实悲剧是没有人否认的。而折射到今天来看,人心又有几分改观呢?真正的人心在现实的波澜中又有几人能完好保存呢?能得到心安就已经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高度了。小说的最后是我所欣赏的,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的即为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生活不会因为谁的缺席而停下来,人还得活着,就算仅仅只是为了自己。

第三篇: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A devoted husband is keeping his wife's fading memory alive by reading from the diary he has kept for more than 70 years of their marriage.一位深情的丈夫每天会给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读日记,来唤起她对往日爱情的回忆。这样的婚姻日记,他已经坚持写70多年。

Jack Potter, 91, visits Phyllis, 93, who suffers from dementia, every day at her care home and shows her photographs and recalls fond memories of their courting days and holidays.91岁的杰克-波特每天都会去老人院看望93岁的妻子菲利斯,她患有老年痴呆症。杰克会给妻子看以前的老照片,希望能唤起她对以前恋爱时光的美好回忆。

The couple's love story is reminiscent of the romantic drama The Notebook.这对夫妇的爱情,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那部爱情电影《恋恋笔记本》。

In the 2004 film, the character Noah, played by James Garner, tells his wife Allie, played by Gena Rowlands, the tale of how they met, were separated and reunited.在这部2004年的电影里,男主角诺亚(詹姆斯·加纳饰演)向妻子艾莉诉说(吉娜·罗兰兹饰演)他们相遇、分离又重逢的故事。

Allie, a dementia sufferer, is gripped by the taleand has a brief lucid moment where she realises the story is about her and her husband.患老年痴呆症的艾莉被这段故事深深吸引,而在偶尔神志清醒的时刻,他意识到这就是她和丈夫的故事。除了老年时期的艾莉和诺亚,电影中由瑞恩·高斯林和瑞秋·麦亚当斯扮演的青年时期也不断闪回出现。

The character wrote the story down herself and instructed Noah to read it to her so she would 'come back' to him.艾莉自己写下这个故事,要求诺亚读给他听,这样也许自己有一天还能“重新”回到他身边。

In real life, Mr Potter first met Phyllis at a wartime danceshe came up to me and asked me to dance.如今杰克还是会记录下生活中的小事,在去拜访妻子的时候告诉她。他说道:“现在想起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就好像是昨天一样。她走到我面前,邀请我跳舞。”

'She was an excellent dance partner and an older womanshe is very affectionate-despite being so unwell.“每次我去看她的时候,她都会伸出胳膊想要拥抱我,虽然她身体状况不好,可是我能看出来她还是很爱我的。”

第四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设计

宜昌市八中 何轶

教学思路:感受音乐──了解剧情──创编全剧──才艺展示──提高认识(环保意识)。教学目标:1.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创编音乐情景剧。

2.让学生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形式,接受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创编音乐情景剧,并对环保的意义有所认识。

教学难点:创编音乐情景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1.提问:同学们饲养过小动物吗?

2.语言讲述: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养鹤的姑娘。

3.师朗诵: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沼泽地,再也没上来。

4.播放录音《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听,使学生对整段音乐有一个粗略的感受,然后直接导入主题──创编音乐情景剧。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1.复听朗诵与歌曲,加深理解,感受情绪。

2.分配角色:朗诵者:自荐或同学推荐,最好是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

丹顶鹤:自荐,机会均等。

女大学生:自荐,机会均等。

群众演员:分组担任。(含芦苇、风声、流水,也可添加雷雨声,创设背景,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3.自主创编。(提示:丹顶鹤最常见的动作:站姿与飞姿等。女大学生的形象:乐观向上,且热爱自己的家乡等。)

群众演员:创设情景:A.芦苇:用舞蹈动作来表现。

B.风声:用竖笛、口哨来表现。

C.哼唱旋律:学生哼唱。

D.可增设雷雨声:学生拟声。

4.表演。①首先,请朗诵者上场朗诵。

②丹顶鹤出场,伴有风声、雷声、芦苇的动态,预示雨的来临。

③女大学生出场,伴有风声、芦苇的动态、哼唱声、雷雨声,预示剧情的突变。

④全剧完毕,请学生综合丹顶鹤、女大学生、芦苇等动作,再加以空间、方向、速度的发展变化,组成一个简短的舞蹈,并表演。

⑤学生表演完毕,老师也可以来一个即兴表演,增添气氛。

四、环境保护教育??

讨论: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①浅谈自己饲养小动物的经历。

②假如你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将怎样对待它?

⑨保护环境有何意义?

④发出号召:请爱护你身边的动植物,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五篇:一个真实的故事分析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发生的背景是在美国内战后期,主人公瑞奇尓大娘原是南方种植庄园的一名黑人女奴,有丈夫和七个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先生,我的老汉———那就是我们当家的———他很疼爱我,脾气也好,就跟您对您自己的太太那么好。后来我们俩生了孩子———七个孩子———我们俩很爱这些孩子,就跟您爱您的孩子一样。”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老东家破产,瑞奇尓大娘一家人被活生生地拆散卖掉,从此她过着失去亲人的孤苦伶仃的生活。作者马克•吐温不仅成功刻画出瑞奇尔大娘这个命运坎坷却乐观开朗的极富时代色彩的黑人女奴形象,而且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揭露出黑人妇女瑞奇尔大娘是在惨无人道的黑人奴隶制的迫害下家破人亡,失去了丈夫和众多孩子,抨击了罄竹难书的美国罪恶的黑人奴隶制,清晰地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的虚伪与黑暗。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瑞奇尔大娘这一黑人女奴形象的解读来剖析马克•吐温进步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

一、黑人女性悲惨的苦难史

“我是生在奴隶堆的;当奴隶的滋味我全知道,因为我自己就当过奴隶。”17世纪初,当第一批非洲黑人踏上北美大陆时,他们的命运就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沦为白人驱使、奴役、压榨和剥削的社会最底层人群———黑奴。肉体上,黑奴们没日没夜地干着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却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精神上,遭受着非人的种族歧视,被视为劣等人种,丑陋、愚蠢、堕落、下贱等。作为社会最边缘的黑人女性,她们的境遇相比较于男性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BellHooks)曾指出,奴隶主从来也没有把黑人妇女当作单独的不同的类别对来待。在白人世界里,她们同样要从事田间地头的劳作,还要伺候白人主子及其子女的起食饮居。体力的透支早已司空见惯,忍受大小主子的折磨是她们的家常便饭,逆来顺受是她们委曲求全的生存之道;在黑人世界里,她们利用繁重劳动的间隙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操持家务来尽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她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富兰克林•弗雷泽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黑人家庭》一书中说:“母亲不能随意对孩子有自发的感情上的流露,哺乳和抚爱孩子也受到限制,因此她常常对自己的孩子显得很冷淡,这成了很自然的事。“冷淡”与其说是母爱的冻结,不如说是母爱的深藏。小说中的瑞奇尓”大娘生有七个孩子,一提到自己的孩子她说:“他们都是黑的,可是不管老天爷叫孩子们长得多么黑,他们的娘可照样爱他们,不肯把他们丢掉,不,随你拿全世界什么东西跟她换,她也不换。”

《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宣扬的“人生而平等”对黑奴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在这个“民主与自由”的国度,生活在南方的黑人没有主权也无人格,是白人主子可以任意处置的私人财产。种植庄园的奴隶主大言不惭地称奴隶为“我的人”,掌握着黑奴的生杀大权。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弗•道格拉斯说:“美国的奴隶制就是授予一个人得以运用和强行把别人的肉体和灵魂作为财产的权利,奴隶的处境简直同野兽一样,他是一份财产……他自己的美德、良心、智慧和感情,完全被主人废弃不顾。”像其他黑人女奴一样,瑞奇尓大娘的埋头苦干与忍气吞声没有为她换取到片刻的心灵安宁和长久的栖身之地。“咳,后来我的老东家说她破产了,她只好把庄上的黑奴通通卖掉。我一听说他们要把我们通通送到里奇蒙去拍卖,啊,老天爷!我就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套着链子的奴隶被放在一个展示台上,如同牲口般任由购买者的挑选,掐掐胳膊,捏捏腿,“这个太老”,“这个瘸了腿”,再不就是“这个没有多大用处”。瑞奇尓大娘的丈夫和孩子们一个个被买走,无论她是如何地哀求、哭泣和拼命,等待她的只是无情的毒打和伤悲后的绝望。黑人妇女政治家、教育家索珠娜•特鲁斯义愤填膺地说:“看看我的胳膊,我耕地、种植、收割粮草,没有男人能赶上我———难道我不是女人吗?我像男人一样能干一样能吃———如果能得到的话———也经受皮鞭!难道我不是女人吗?我生育了13个孩子,看着他们一个个被卖为奴隶,当我悲伤欲绝地哭泣时,除了耶稣又有谁听到?———难道我不是女人吗?”

二、黑人女性缺失的话语权

“我要叫你们这些黑鬼知道,老娘不是生在平常人家,不能让你们这些杂种开玩笑!我是老蓝母鸡的小鸡,不含糊!”瑞奇尓大娘从她的母亲那继承了这句口头禅,和母亲一样一被人惹恼时就蹦出这句话来。“您知道吗,那就是马里兰生的人给他们自己的称呼,他们对这个很得意哩。哈,她就这么说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她常说这句话……”马里兰州是美国内战前黑人人口数最多的蓄奴州,许多黑奴都是由那卖出。黑奴们以马里兰州是自己的出生地而自豪,吹嘘“是老蓝母鸡的小鸡(意思是贵族出身)”,嘲笑与他们有着同样的黑皮肤族人是“黑鬼”。无形中他们割断了与非洲的种群和文化的联系,失去了自己的祖先,也抛弃了自己的同胞。

文化传承的断绝和族群关系的割裂必然导致本族话语的缺失。瑞奇尓大娘和她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女奴和女仆,是美国社会最底层黑人妇女的代表,黑人奴隶制和白人文明社会剥夺了她们读书识字的权利,让她们长期以来处于“无言”的境地,无法表达真实的意图。白人社会的主流话语不断地使得无法言说的黑人妇女客体化和他者化,成为白人主子的传声筒和代言人。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人的主体性是依靠语言来建构的,语言是说话者的媒介,不仅传达交流的内容,更多的是话语所表征的权利。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即所谓的“话语权”。黑人女性在白人主流文化和种族歧视的欺压下,丧失了一切为人的权利。她们在白人主导的话语系统中,变成失语的他者,充当被奴役的工具和沦为被蹂躏的对象。小说中瑞奇尓大娘用混杂的英语向克先生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凄苦的一生,唯独母亲的那句话说得极其得顺口,还自鸣得意。马克•吐温在小说中三次用到这句话,并非简单的重复,每次使用都有深刻的讽刺含义。第一次是瑞奇尓大娘提到她母亲常说这句话,间接地说明黑人妇女失声的历史悠久,预示上一辈人的悲苦境遇在下一代人身上延续,她们的后代难逃命运的轮回。第二次,是因为“有一天我的小亨利把手腕子摔坏了,头也碰破了,刚刚碰着脑门子顶上,当时黑鬼们没有跑过来招呼他,她又骂起来了”。母亲和女儿(瑞奇尓大娘)都称呼她们的同胞为“黑鬼们”,竟然可悲地忘记了她们自己也是黑人,也是“黑鬼们”中的一份子。女儿全盘接受了母亲的思想意识,“所以我让人家惹火了的时候,也说这句话”。黑人妇女歪曲的种族意识成为种族压迫得以继续的一个有效地潜在因素。第三次是南方黑奴刚解放,有一天晚上的舞会上,瑞奇尓大娘被一群年轻黑人的逗笑给惹恼了,“站得挺直”“攥着拳头插在腰上”骂了起来。黑人妇女的肉体解放了,但奴隶制的魅影在她们心里依旧阴魂不散。很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舞会上瑞奇尓大娘骂出的这句口头禅,让她重新找回她失散了十多年的小儿子亨利。

三、黑人女性错位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从哪来”、“是否受欢迎”等问题的追问,是对外在自我的评判,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处在奴隶制下的黑人女性的特点具有其特殊性,她们大部分世界时间是在和白人主子打交道,白人的言语行为、思想意识和种族优越感不断解构和重新建构黑人女性的自我认同。受到白人种族主义毒害的黑人女性讨厌自己的黑皮肤,也认为黑是丑恶、卑下的象征,有意或无意地用白人的标准来确定自我的身份,舍弃了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自豪感,瑞奇尓大娘和母亲骂与她们有同样黑皮肤的族人“黑鬼们”“杂种”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黑人女性认同于白人主流社会的种族观。“马克•吐温曾经精辟地分析过奴隶制得以存在的原因。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要奴役一个民族,它第一项要做的工作就是使全世界的人都感到被奴役的民族低于人类;接下来就要让其国民相信这些人是劣等的;最不仁慈的一招就是让被奴役的人相信他们是劣等民族。”

黑人女性主义活动家宝莉•穆蕾也指出:“压迫制度,从受害者的默认中获得了很大的力量,这些受害者已经接受了主流文化对于她们自己的形象刻画,且被一种无助感所麻痹。”生活在两个世界夹缝的黑人妇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白人世界对自我身份的定义,必须是也只能是“忠心耿耿的女奴/女仆/保姆”。北方的军队攻下新百伦后,大军官们问被奴隶主丢下的瑞奇尓大娘愿不愿为他们烧饭时,她说:“天啊,那还有什么说的,我就是干这行事的呀。”可见人类史上最邪恶的黑人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迫害之深,最为重要的是对其自我身份的摧毁,使她们一步步地走向种族主义内在化的深渊。“种族主义内在化只会使黑人妇女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既脱离了自己的民族,又无法融入白人主流社会。”获得解放后的瑞奇尓大娘是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克先生的女仆,仍旧无法逃脱作下人的命运。“我们坐在小山顶上一个农家门口的走廊上,瑞奇尓大娘在我们那一排下面,很恭敬地坐在台阶上———因为她是我们的女仆,而且是黑人。……这时候又像平常天黑以后一样,她在炮火中了。这就是说大家毫不留情地拿她开玩笑,她就以此为乐。”由这两句话作者马克•吐温想传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恭敬”和“以此为乐”可以看作是瑞奇尓大娘的扭曲的自我认同感的外在表现,长期由白人定义的自我身份概念已在她的无意识中根深蒂固;二是,不改变黑人女性的阶级地位与种族意识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女仆”外加上是“黑人”必然会成为白人一直戏谑和鄙视的“他者”。黑人女性的解放应寄希望于自身及本民族成员的自我解放,捣碎两百多年来错位的自我认同感,而不是依赖于曾经奴役过黑人的白人来“宣布”她们获得了自由。

马克•吐温的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瑞奇尓大娘,经历了命运中的种种磨难,仍坦然地面对生活,“她是个欢欢喜喜、精神饱满的人,笑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就和鸟叫那么自然”。小说的结尾处,瑞奇尓大娘说:“啊,没什么,克先生———我真是从来没什么苦恼。可也没什么欢喜的事儿!”的确,家破碎了,骨肉分离了,亲人无法团圆,还有什么可欢喜的。作者马克•吐温站在批判现实的主义的角度,揭开了美国黑人妇女悲苦的一生,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对黑人妇女造成的伤害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揭露了美国社会虚伪的“民主与自由”。

下载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最低调而真实的兰州大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学生的真实日记

    一个学生的真实日记 2006/9/14 我承认,我是自私的。对于对我不好的人,我绝对不会喜欢他(她)。可是,我也可以发誓,我不会针对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不喜欢的人,我只是不会对他们笑而已......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一个真实的新疆》读后感 通过近期对《一个真实的新疆》的学习,使我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

    一个真实的故事5篇

    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位可爱的小表妹,她非常美丽。可以说她是我一生中遇到最美丽最可爱的小女孩!犹其是那一双人见人爱,会放电的眼睛使我屈服。可惜她已消失在人间! 事情是这样......

    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

    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念善恶,决定未来命运 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

    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 结婚二年后。先生跟......

    最真实的装修经验总结

    经验:报价单上无论量大量小都要仔细核算。装修公司的习惯做法都是在预算单上少报量,然后又约定以实际发生计算,结算时往往[url="http://"]成都装饰公司[/url]会大大超标。同时,......

    真实而美好的斯佳丽(乱世佳人影评)

    真实的斯嘉丽对斯佳丽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有很多的缺点,这些缺点中又有很多又是我也有的,用代入法解释,我喜欢斯佳丽,是因为她真实,鲜活,直面现实。斯佳丽的坚强与勇敢,是我最喜......

    四年级语文真实而自然的感情

    真实而自然的感情 小学生作文中的议论,基本是由观察现象而产生的感想。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抒发真实而自然的感情,还应该让他们换位到读者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议论。可以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