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

时间:2019-05-15 04: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

第一篇: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

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

l OP—MS法测定中国北部湾海水中的Pb 钱碧华1,孙炯辉1,梁榕源2,黄水英1,王蕴1,刘晓艳1,郭建青1,丘灿荣1,蔡明刚1,3★

l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学系,厦门361005 2厦门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厦门361004 3厦f-J:k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 摘要:于2006年7’8月开展了中国北部湾的海水中重金属环境质量调查,并采用ICP-MS方法分析

了该半封闭海湾海水中Pb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夏季表层海水中Pb含量介于0.40’l-97 gg/L 之间,平均值为0.93 gg/L,基本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Pb的分布总体呈现出沿岸向外海逐渐升高的趋

势,主要受到沿岸输入和湾内环流的影响。此外,部分站位表层海水中Pb含量偏高,近年来该海域Pb 水平的升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ICP-NtS;Pb:含量;分布;海水;北部湾 1.引言

作为一种毒性较大的生物非必需重金属元素,Pb在海洋中广泛、长期存在。其不仅危害海洋环境质

量,降低初级生产力,而且对海洋生物具有累积和放大等生物毒性效应,并能通过食物链并最终影响人类 健康:1训。因此,对天然海水中Pb的测定方法的研究就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开放海域水体中Pb含量

较低,且海水的基体成分较复杂,使得直接测定Pb的浓度比较困难。为了达到提高灵敏度及消除基体干

扰的目的,一般要进行预分离富集,后者主要包括溶剂萃取、共沉淀、离子交换等哺1。其中用得最多的是

溶剂萃取法,但该法缺点亦十分明显,例如采用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试剂,而且操作较繁琐,重现性

差等等。有关Pb的测定方法方面,目前采用较多的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嘲、原子荧光法H’、分光光度法

∽1及电化学分析方法n们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ICP-MS方法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其简便快捷,具有无需萃取浓缩,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线性好,且能同时分析多种元素等优点u¨。

北部湾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渔业水域之一。随着北部湾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沿海工矿企业

日益发展,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采,海上运输日趋繁忙,已对该海湾环境质量及海洋生物资源构成一定的

影响u剐。为进一步了解北部湾水体中Pb水平的现状,本研究于2006年7’8月开展了该海域表层水体中

Pb含量与分布的调查,并对其污染水平和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2.采样与方法 2.1.调查海域

‘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6012)、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2005Y021)、福建省海洋

与渔业局科技项目(0051.K37004,K47011),厦门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Y(舢09). 第一作者:钱碧华(1980-),女,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开展海洋环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北部湾是南海西北部的一十半封闭海湾,其北接广西壮旗自治区,西邻越南,东至雷州半岛与海南海

南岛。北部湾面积约12 93万kf,平均水深40 m,最深达lOOⅢ。北部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季多东

北风,海面气温约20℃,湾外海水沿湾东倒北上,湾内水体则顺湾西南侧南下.遂形成逆时针环流;夏

季多西南风,海面气温高选30℃.湾内海流则形成一相反的顺时针环流。

阖㈡b。4j厂。一蕊珂 _,{

帕j i’。f

”、。f

”t、. \一毫≯

1…∞ …* “{ 1* …* …10

图1中国北部湾Pb含量的调查区域

Fi91The study ar∞ofPbcontentintkBeibuOu垃China

22.样品的采簋

于2806年7”8月对琼州海峡和南海岛三亚以西的北部湾水域和海南岛南部水域(即17。224 1.

j’ii0。E,如图l所示)开展海洋环境质量调盎,样品的采集、贮运均按《海洋监测规范j有关规定

进行o”。样品所需的聚乙烯采样瓶、水样瓶、聚乙烯过滤器及0 45 u mNuclepore滤膜等均需在(1+3)

硝酸中浸泡数日.用超纯水清洗干净后,再用聚乙烯袋包装好后特用。

采样时,用洁净的500mL聚乙烯小口瓶采集表层海水,并于船上实验室洁净台上用预处理好的0 45

umNuclepore滤膜过滤。弃去过澹后的前50mL海水后,其杂海水注^250mL聚乙烯样品瓶,用超纯肼吼

固定后,密封、冷藏、避光保存,带回实验室后,使用Agilent 7500i型ICP-MS分析测定。

2.3.海水中Pb水平的评价方法

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Pb的污染状况利用单园子评价法进行评估。《海承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

一娄标准中Pb的瞬值为1JIg/L。其计算公式如下:

l,r=Cu/Sj

其中:

I。一i点位j项污染物的质量指数:

Cu—i点位J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平均值;

s,一j项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3.实验部分 3.1.仪器和试剂

仪器:Agilent 7500i型ICP—MS:

试剂:标准试剂购自环保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内标物购自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海水中微量元素

标样购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HNOa使用屯子级;使用Mi l l ipore去离子水系统制备的去离子水配

制所有标准溶液。

3.2.仪器条件

调频发射功率:1300 w;等离子体气流速:15.0 L/min;载气流速:1.2 L/min;雾化室温度:2"C; 氧化物指标:<0.5%;双电荷指标:<1%。

3.3.海水的预处理

海水经0.45um微孔滤膜抽滤,用HNO。酸化使海水pH<2,后用去离子水稀释5倍。

3.4.工作曲线

由于海水的基体非常复杂,本实验采用加标法来降低海水基体干扰:用标准溶液配制成混标,再在已

稀释的酸化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混标配制成工作曲线系列,并在标准中加入20船/L的金来消除汞的记忆

效应。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5。

3.5.内标

用Sc、Ge、In、Bi作内标物,所有的空白、标准溶液及测试样品中均在线加入内标,其浓度为1000

I-tg/L。

3.6.方法准确度

按本方法,对海水标准水样(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GBW 080040)进行了分析,其相对标准偏

差(RSD)为1.28%,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较高(表1)。

表1海水标准中Pb的测定结果(n=3)

Tab.1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lead in the seawater standard(n=3)

4.结果和讨论

4.1.北部湾表层海水中Pb的含量

表2列出了研究海域及国内主要相关海域水体中Pb的含量范围。北部湾39个站位的表层海水中Pb

含量为0.40、1.97 gg/L,平均值为1.01 Ug/L。石雅君等(1999)n43报道了我国渤海湾海水中Pb含量平

均值为4.26 Bg/L,明显高于本研究海域,说明目前北部湾周围工业污染相对仍较轻。廉雪琼等(2001)

n∞报道广西近岸海域海水中Pb含量范围为0.1’3.3 I.tg/L之间。此外,对海南岛附近三亚湾和海口湾海

水中Pb调查表明,二者的含量分别为0.29’2.01崛/Ln州和O.94“2.36斗g/Lu玎。可以看出,与其邻近的上

述沿岸海域相比,北部湾海水中Pb含量略低,但已较为接近,说明北部湾海水中Pb的含量受沿岸水体和 陆源污染的影响较大,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表2国内相关海域中表层海水溶解态Pb的含量

Tab.2 Contents of Pb in the surface seawaters from some sea area.China

单位:t.tg/L

另一方面,子涛(2003)沁’报道了南海海域Pb含量为0.006’O.2799/L,平均值为0.058 gg/L。蒲

家彬等(1995)n91报道了Pb的大洋背景值为0.001。0.0599/L。可见研究海域表层水中Pb的含量显著高

于边缘海及大洋海水。

4.2.北部湾海水中Pb的质量评价

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Pb的质量指数为0.40、1.97,其中在海南岛南部海域及西北侧海域均出现较明

显的超标现象,另外一些近岸站位表层海水中Pb的含量也超过海水一类标准。总体来看,研究海域表层

海水一定程度上受到了Pb的污染,站位超标率达到30.8%,但超标幅度不大,最大超标幅度为1.97。4.3.北部湾表层海水中Pb的分布

图2为研究海域海水中Pb的水平分布图。在沿岸区域,Pb的分布基本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

但就总体分布趋势而言,最高值出现在海南岛南部海域的H14站;低值在涠洲岛西南海域的B15站;Pb

高值区多出现于湾中部及外湾海域,内湾海域反而含量较低。这说明北部湾表层海水中Pb的分布不仅受

到人为活动及陆源输入的影响,有可能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环流及水团运移口叫等过程的作用。

5、结论

本研究于2006年7~8月开展了中国北部湾表层海水中Pb的含量与分布调查。研究采用ICP-MS法测

定海水中痕量Pb,具有分析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且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等优点。

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夏季表层海水中Pb含量介于0.40’1.97 gg/L之间,平均值为O.93 gg/L,基

本符合国家一类水质标准;但部分站位表层海水中Pb含量偏高,近年来该海域Pb水平的升高应引起重视。表层海水中Pb的分布总体呈现出沿岸向外海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分布主要受到陆源输入和湾内环流的影

响。

参考文献

【l】张正斌,陈镇东,刘莲生等.海洋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144-152.

【2】GiordanoR,Arata P,Ciaralli L et a1.Heavy metals in mussels and fish from Italian coastal watem[J].

Marine Polludon Bulletin.199I,22(1):10—14.

【3】Schroeder,H.A.Thetrace elements and nutrition.London:Faber and Faber.1973.

【4】Somer,E.Toxic pomnfial of trace metals in foods.A review.Journal of Food Science,1 974,39:

【5】黄贻志。郑庆华,梁自强.离子交换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铜、铅、锌、镉、铁、锰.热

带海洋.1992,1l(1):30—36.

F R M,Oliveirab R ica Acta Part 【6】Moreiraa R.Bo曜esb M.Spectrochim B,2005.60(5)。755-758.

【7】李贵峰.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痕量铅.海洋环境科学,1997,16(2):78~80.

【8】潘振声。潘教麦.二溴对氯偶氮羧胂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铅.冶金分析,2007,27(1):54—56.

【9】肖新峰,张新申等.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铅.分析化学研

究简报.2006,6(6):855—858.

[10】杨春海,黄文胜,张升晖.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铅、银离子的高灵敏度电化学测定.

分析化学.2003,31(7):794-798.

[1 1]朱晨红.ICP-MS测定海水中的铅镉汞锌.上海计量测试.

【12]杨美兰,贾晓平,陆超华.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体中的重金属【J】.海洋通报,1990,9(5):39-45.

【13】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测规范》【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14]石雅君,崔晓建,陈斐.2003年上半年渤海湾海水环境质量初步分析.海洋环境保护.2004,1: 19-28.

f15]廉雪琼,王运芳,陈群英.广西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及生物体中的重金属【A】.海洋环境科学,200 1,20(2):59-62.

【16】陈志强,张海生,刘小涯.三亚湾和榆林湾海水溶解态Cu、Pb、Zn、Cd、Cr的分布[A].海洋

环境科学,1999,18(2):31—37.

[17】陈春华,王正方,吕海燕.海口湾海水重金属的行为特征.海洋学报,1999,2l(1):41~47.

[18】于涛.南海海水中溶解态铜、铅、锌、镉环境背景值的初步研究[A】.台湾海峡,2003,22(3):

329-333.

【19]蒲家彬,李宗品,傅云娜等.西部和南部太平洋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及有机沾污物m.海洋通报,1995,14(2):35-41.

[20】L.Y Alleman,T.M.Church,R Gangufi et a1.Role of oceanic circulation on contaminant lead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Atlantic.Deep-Sea Research 17,200 1(48):2855-2876.

Using ICP—MS to determinate dissolved lead of the surface seawater

i11 t11e Beibu Gull Cmna

Qian Bihual,Sun Jionghuil,Liang Rongyuan2,Huang Shuiyin91,Wang Yunl,Liu Xiaoyanl,Guo Jianqin91,Qiu Canron91,Cai Minggan91’3

l Department ofOceanograph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Xiarn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Xiamen 361004,China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Oceanography,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of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Beibu Guff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July and August,2006,the contents ofdissolved lcad in the surface seawater were determined by ICP.MS

method.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lead ranged from 0.40 Ug/L tO 1.97¨g/L,晰th the mean value of 0.93

¨g/Lwhich is basical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I.The concentration of lead exhibits a

general increasing trend from coastal sea toward open sea,which is thought tO be affected by both the coastal

input and the water mass cycle.In addi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lead in part of stations is a tittle higher than the

level in the Standard I.which ought t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Oil.

Keyword:112P-MS:lead;distribution;seawater;the Beibu GuIf

第二篇: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水技室函[2011]98号

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 技术交流研讨会通知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中小河流治理摆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位置,各有关单位: 明确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时间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从整体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为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示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河流治理经验,以提高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联合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会刊将被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知网收录。望各单位支持研讨会工作,协助转发通知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报名参加。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

究院,河海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

媒体支持:中国水网中国知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二、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 浩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金相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长 研究员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 站长 教高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首席专家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三、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2012年4月6~8日

地点:江西南昌

四、主要内容

1.河道防洪与供水安全

2.城市河道规划与文化内涵

3.城市河流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4.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区域规划案例讲解

5.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6.城市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

7.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

8.城市河道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技术

9.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10.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交流与合作

五、形式说明

1.邀请国内主管部门领导、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并针对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作交流指导。

2.邀请国内外先进水利技术(产品)持有单位采用现场演讲、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多媒体展播、会刊等多种方式对推介技术(产品)进行介绍和宣传。

3.组织国内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水利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及建设,产品生产等技术需求单位开展技术需求调查、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

4.邀请有关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重点介绍国内先进技术(产品)。

六、日程安排(以现场为准)

七、论文集介绍

1.《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全面汇集河道及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技术信息,为科研、设计、生产厂商提供交流、推广和发展的专业平台。

2.论文具体要求详见征文通知。

3.论文集特设彩色版位用来展示各单位的优秀产品与河道治理取得的效果。

八、展览说明

为能进一步展示多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优秀企业在此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让与会嘉宾和代表能更深刻地了解优秀产品(技术)的使用方法与特性,切实加强和扩大会议实效性,应广大代表的要求本次盛会特设展览区,展区位置设于会场内周边部位,展览时间将与大会同步进行,便于大家交流与沟通,具体事宜请与大会组委会联系。

九、其他事项

1.关于协办或战略合作伙伴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时将参会回执传真或发邮件至组委会秘书处,以便安排会议住宿。

十、联系方式

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杨国电话:010-63536580

传真:010-63536365Email:hedaozhili@126.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北口水利部综合办公楼100053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征集函-长江流域

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论文征集函

各有关单位: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完善治水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由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决定于2013年4月在江苏南京召开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3 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论文集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和知网收录,颁发收录证书及收录编号,优秀论文将推荐到《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正式出版。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广大水利工作者,科研院校等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形式与主题

主办: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大会主题为:推进河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二、内容

1.新形势下河道治理的新思路与新观念

2.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河道生态文明建设 3.河道防洪与供水安全

4.城市河道景观塑造与水文化内涵

5.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区域规划案例讲解 6.河道边坡加固与生态修复技术 7.城市河道滨岸土地的开发利用 8.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 9.河道疏浚技术与废物利用 10.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与治理对策

11.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2.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与新技术应用 13.江河沿线河湖水系、水环境、水生态的现状、保护与管理 14.河流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

三、论文及会议时间安排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13年3月15日

2.会议召开时间:2013年4月(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地点:南京

四、学术委员会

主 席: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院士 王 浩

副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教授/博导 刘树坤

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

理事长/研究员

金相灿

员:(排名不分先后)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院长/教高

孙景亮

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

站长/教高

陈永明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博导

丁爱忠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教高

仲志余

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教高

张世侃

河海大学

教授/博导

崔广柏

五、投稿具体要求

1.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稿件概不返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论文要求

1.内容要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晰、照片清楚,篇幅控制在 5000字以内(A4复印纸4页,含图表所占篇幅),论文摘要不超过200字,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必附主要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地址等)。请见附件:论文撰写规范。2.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征文奖励

大会学术委员会将负责对论文摘要进行评选,一等奖一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5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结果将于3月通知作者。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将邀请做大会交流发言,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明波 电话:*** 投稿邮箱:hedaozhili@126.com 欢迎各界洽谈合作: 孙乾惟 *** QQ:189279459 网址: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www.xiexiebang.com/diwujiehedao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日

论文撰写规定

一、题目

三黑,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前12磅,段后10磅

二、作者

小四仿宋,一般不超过5人

三、单位

小五宋,应著录全称(不用代号),一般应到系一级或室一级,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4)

四、摘要

六宋,200字以内。

五、关键词

六宋,5个左右,各词之间空一格分隔。

六、正文

五宋,文中一级标题四黑,段前、段后各加 0.5 行,二级标题小四黑,三级标题五黑,序号分别用“1”,“1.1”,“1.1.1”,顶格;表标题小五宋,在表上方,上空一行;图标题小五宋,在图下方,下空一行;表、图注:小五宋,在表、图下方,下空一行。图表中文字六宋。

七、参考文献

六宋,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八、作者简介

六宋,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其他(简历,研究方向,Email,网址,联系电话等)。各项目务必填写完整,100字左右。会员请注明会员身份。

九、文章版式和页面设置:用Word2003或以下版本排版,通栏写作。A4竖排,页边距:上3.5cm,下2cm,左2.5cm、右2.5cm;页眉 1.5cm,页脚 1.75cm;文档网络:行固定,行38,18磅。全文单倍行距。

十、篇幅限制:全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第四篇:关于征集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通知

关于征集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

研讨会论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提升广大工作者交流学习,我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份召开第四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并编辑出版《2012 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论文集将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收录,颁发收录证书及收录编号。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水利工作者,科研和院校等行业人员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新时期河道治理的要求

2、目前河道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技术难题

3、河道防汛与堤防加固

4、河道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

5、水环境治理与水生生物保育

6、河道环保疏浚设备与脱水固化技术

二、论文及会议时间安排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2012年2月28日

2、会议召开时间:2012年4月(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四、学术委员会

主席: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博导

金相灿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研究员 博导

委员:陈元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 博导

陈永明浙江省水利厅河道管理总站站长 高工

丁爱忠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导

汪俊三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万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博导

郑灿堂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教高

五、投稿具体要求

1、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2、稿件概不返回,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论文要求

1、内容要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晰、照片清楚,篇幅控制在 5000字以内(A4复印纸4页,含图表所占篇幅),论文摘要不超过200字,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必附主要作者联系方式(包括: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地址等)。请见附件:论文撰写规范。

2、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征文奖励

一等奖一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二名,奖励1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500元;大会学术委员会将负责对论文摘要进行评选,结果将于3月通知作者。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将邀请做大会交流发言,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国李沙沙

电话:010-63554243(办公室)

手机:杨国*** 李沙沙 1343656710

2投稿邮箱:hedaozhili@126.com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杨国1381143391

4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论文撰写规

一、题目 三黑,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前12磅,段后10磅

二、作者 小四仿宋,一般不超过5人

三、单位 小五宋,应著录全称(不用代号),一般应到系一级或室一级,所在省市名和邮政编码。例:(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4)

四、摘要 六宋,200字以内。

五、关键词 六宋,5个左右,各词之间空一格分隔。

六、正文 五宋,文中一级标题四黑,段前、段后各加 0.5 行,二级标题小四黑,三级标题五黑,序号分别用“1”,“1.1”,“1.1.1”,顶格;表标题小五宋,在表上方,上空一行;图标题小五宋,在图下方,下空一行;表、图注:小五宋,在表、图下方,下空一行。图表中文字六宋。

七、参考文献 六宋,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八、作者简介 六宋,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其他(简历,研究方向,Email,网址,联系电话等)。各项目务必填写完整,100字左右。会员请注明会员身份。

九、文章版式和页面设置:用Word2003或以下版本排版,通栏写作。A4竖排,页边距:上3.5cm,下2cm,左2.5cm、右2.5cm;页眉 1.5cm,页脚 1.75cm;文档网络:行固定,行38,18磅。全文单倍行距。

十、篇幅限制:全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第五篇:2014年第三届全国有机肥技术交流研讨会(范文模版)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2014]中高办字第(15)号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有机肥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有机肥产业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产品销售使用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当前食品安全、农业品质量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不断引起人们重视的情况下,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推动我国有机肥料产业化和无公害农业发展,交流推广有机肥料开发、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搭建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国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应用水平,为此我单位将于2014年5月29日-31日在南京市隆重召开“第三届全国有机肥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和有机肥领域的相关专家、教授到会讲演,并进行专题交流。现诚邀贵单位参加,相关会务服务工作由北京中培政研文化发展中心承办,望贵单位安排相关人员参加本次大会。

大会形式:大会报告、专题研讨、产品展示、合作对接、成果鉴定。

一、会议内容:

1、我国有机肥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2、新型有机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3、生物(功能性)有机肥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4、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料研究进展与应用;

5、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研究进展与应用;

6、特种土壤改良有机肥的研究与应用;

7、有机肥发酵菌种及技术研发与应用;

8、堆肥工程技术及工艺;

9、有机肥生产技术及设备研发与应用;

10、有机缓释肥的研究与应用;

11、腐植酸有机肥研究及应用;

12、氨基酸有机肥研发进展与应用;

13、肥料领域国家支持科技项目资金申报;

14、产、学、研技术合作方式探讨交流;

15、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合作对接;

二、参会对象:

真诚欢迎各肥料生产单位、应用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相关单位以及所有致力于我国有机肥行业发展的同仁出席此次会议,共同推动我国有机肥工业持续发展。

三、会议时间:2014年5月29日-5月31日(29日全天报到)

地点:南京市(会场地点报名后统一下发)

四、会务费:1980元/每人、在校师生1380元/每人(含会议资料费、筹备费、专家费、场地费、会刊及论文出版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科研成果征集:

1、本次研讨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及相关的科研技术成果(技术、工艺、设备)将择优安排大会发言交流,并协助安排技术项目合作对接等工作。

2、会前将印刷会刊(有机肥料交流论文集)作为会议交流资料,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请提交论文的人员尽快将论文题目和摘要提交与会务组,并在2014年5月26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全文至会务组邮箱: ***@139.com.六、科技成果鉴定:

为了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我单位(科技部主管部门授权我会)可直接受理科技成果鉴定申请。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鉴定结论,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后在国家科技成果网登记并发布。

七、会议赞助与产品展示:

本次会议诚邀赞助单位、协办单位,及新产品、新设备展示单位。有意向参与单位,请与会务组联系(详见附件)。

八、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务组联系人;杨阳***联系电话:010-88938968

报名传真:010-88938630

报名邮箱:***@139.com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2014年4月18日

第三届有机肥交流研讨会参会报名表

报名邮箱:***@139.com传真:010-88938630

下载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铅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韩著作权技术交流与保护研讨会新闻通稿

    中韩著作权技术交流与保护研讨会新闻通稿 适值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由韩国著作权委员会、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共同主办的“中韩著作权技术交流与保护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驻......

    2016年全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交流研讨会总结报告-201707[5篇范例]

    2016年全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总结报告--吴小亮 目录 1. 高级氧化+深度处理技术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论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姓名:舒照广学号:2009800255班级:20101181引言............................... 1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概述 .................... 2企业文化影响内部......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容比较1.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本文根据整个公司治理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YH-2007年第二届全国特种涂料(涂层)行业技术交流及应用研讨会

    2007年第二届全国特种涂料(涂层)行业技术交流 及应用研讨会 综述 从最新MIL军标看航母飞行甲板涂料的技术特点——孙祖信、陈凯锋、张东亚 隐身涂料的研究与发展——张玉龙、......

    磷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磷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分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指出氮、磷超标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将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与水体中磷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必要的......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部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及本组织经营决策,实现既定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正......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工技术交流研讨会汇报[小编推荐]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与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汇报 2011年10月15—1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与开发利用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九寨沟大饭店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