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ISO22716知识培训考核题
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ISO22716:2007
知识培训考核卷
所在部门: 姓名: 日期: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是非题(2’×15=30分)
1、ISO22716:2007不适用于化妆品的研究、开发和成品销售环节。()
2、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3、操作人员手部有外伤时要包扎好才能接触化妆品和原料。()
4、所有人员,不论是谁,不论因何原因,要进入生产工作中的灌装间,均必须洗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或鞋套,戴好口罩,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通过风淋除尘后方能进入。更衣间应随时备有经过消毒的整洁的工作服、帽、鞋或鞋套,口罩。()
5、直接与产品接触的人员,不得戴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直接用手 刮、擦产品。严禁将掉落桌面或地板的产品刮回原料桶或罐装瓶。()
6、从业人员每年培训应不得少于1次,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7、化妆品的污染物是指产品中出现的任何非预期的化学的、物理的物质。()
8、在投放市场之前,所有成品均应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应符合允收标准。()
9、化妆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只要是自来水就可以了。()
10、灌装车间人员在灌装之前,应先确认待灌装的半成品已贴上合格标签方能灌装。现场巡检负责监督和核对。()
11、办公室人员临时进入生产区域,可以不穿着规定的工作服。()
12、在对记录的手写部分进行更正时原始信息应清晰保留,必要时还应记录更正记录。()
13、外包发起方无需评估外包接收方执行外包活动的能力。()
14、在生产和包装过程前应获取必要的相关文件。()
15、内部审核的后续措施应确定纠正措施被有效地执行或圆满地完成。()
二、单选题(三选一,2’×5=10分)
1、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必须__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A、半年 B、每年 C、两年
2、临时进入化妆品生产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 卫生要求。()A、现场操作人员 B、仓库工作人员 C、打包工作人员
3、所有与产品接触的机器设备、管道必须及时严格清洁和用()擦拭消毒。
A.清水 B.兑成浓度为75%酒精 C.浓度为95%酒精 D.无水酒精
4、销毁或者返工的决定应由 的人员批准。()A.生产部负责人 B.质量部负责人 C.仓储部负责人
5、所有与原料及产品接触的不便水洗、不耐热的物料(如卷膜、无纺布等),均应放在()消毒至少30分钟后方可使用。()
A.通风处 B.消毒柜消毒 C.臭氧下
三、多项选择题(3’×10=30分)
1、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应洗手:()
A.进入车间生产前 B.操作时间过长,操作一些容易污染的产品时 C.接触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后 D.上卫生间后
2、实施GMPC的目的是()。
A.避免混淆 B.容易操作 C.消灭差错 D.防止污染
3、ISO22716:2007提供了化妆品产品的 过程的导则。()
A.生产过程 B.控制过程 C.存储过程 D.装运过程
4、化妆品的污染物是指产品中出现的任何非预期的 的物质。()
A.人为的 B.物理的 C.化学的 D.微生物方面的
5、生产包括 过程。()
A.存储 B.制造 C.控制 D.包装
6、原料与包装材料在接收时,必须 一致。()
A.采购订单 B.送货凭证 C.实际交付物料 D.生产所需数量
7、外包活动包括。()
A.生产 B.分析 C.虫害控制 D.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和维护
8、洗手消毒方法包含如下几个步骤:()
A.用洗手液搓洗双手,然后用感应开关流动水冲洗 B.用75%酒精擦拭双手
C.用力甩干双手或随手在工作服上擦擦。D.用自动烘干机烘干双手。
9、成品容器的标识应包括()。
A.名称和识别码 B.批号 C.存储条件 D.数量
10、散装产品容器的标识应包含()
A.名称和识别码 B.批号 C.存储条件 D.数量
四、问答题(15’×2=30分)
1、简述正确的洗手程序和方法?
2、GMPC的五要素和原则是什么?
第二篇:化妆品卫生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化妆品卫生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5分)
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国务院1991年批准的。()
2、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是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的。()
3、化妆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只要是自来水就可以了。()
4、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5、成品贮存的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但成品可以随便堆放,不必按品种分批堆放。()
6、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应经过化妆品生产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身体健康并具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7、从业人员每年培训应不得少于1次,并有培训考核记录。()
8、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但在治疗后只要经任一医院检查证明痊愈,就可恢复原工作。()
9、生产人员进入车间前必须洗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衣裤、帽、鞋,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10、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应洗手:①进入车间生产前;②操作时间过长,操作一些容易污染的产品时;③接触与产品生产无关的物品后;④上卫生间后;⑤感觉手脏时。()
二、单选题(三选一,每题5分)
11、《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___年,每___年复核一次。A、4,1 B、4,2 C、6,3
1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特殊用途化妆品共有___种类别? A、5 B、8 C、9
13、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必须__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A、半年 B、每年 C、两年
14、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灌装间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A、≤10 cfu/平方米 B、≤20 cfu/平方米 C、≤30 cfu/平方米
15、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并不得检出致病菌。A、≤100 cfu/只手 B、≤200 cfu/只手C、≤300 cfu/只手
16、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应比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各项记录应当完整并有可追溯性。A、六个月 B、十二个月 C、十八个月
17、每名从业人员应有 或以上工作服。A、一套 B、两套 C、三套
18、下列哪个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 A、润肤乳 B、洗发露 C、染发剂
19、临时进入化妆品生产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 卫生要求。A、现场操作人员 B、仓库工作人员 C、打包工作人员 20、在生产场所吸烟、进食及进行其他有碍化妆品卫生的活动。A、禁止 B、可以 C、必要时可以 参考答案:
1、X;
2、√;
3、X;
4、√;
5、X;
6、√;
7、√;
8、X;
9、√;
10、√;
11、C;
12、C;
13、B;
14、B;
15、C;
16、A;
17、B;
18、C;
19、A;20、A
第三篇:餐饮良好生产规范
餐饮业良好操作规范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
本规范规定了餐饮业在原料采购、加工操作、供餐等过程中,关于建筑、设施、设备、工用具等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和卫生、加工及品质管理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良好条件或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有固定加工制作和就餐场所的餐饮业经营者,包括单位和学校的食堂,但不包括街头食品摊贩和无就餐场所的集体餐生产厂。3 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餐饮业
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3.1.1饭店
又称酒店、酒楼等,指餐饮业中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行业。3.1.2饮食店
指餐饮业中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行业。3.1.3酒吧、咖啡厅、茶室
指餐饮业中以酒类或饮料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行业。3.1.4快餐店 指餐饮业中以食品集中加工、当场分餐食用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行业,但不包括食堂。3.1.5食堂
指餐饮业中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行业。3.2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3.2.1原料
指供进一步烹饪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和材料。3.2.2半成品
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3.2.3成品
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3.2.4凉菜
又称冷荤、冷菜、熟食、卤味等,指对经过烹制成熟或者腌渍入味后的食品进行简单制作并装盘,一般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菜肴。凉菜不包括生食深海水产品。3.2.5生食深海水产品
指不经过加热处理即供食用的生长于深海的鱼类、贝壳类、头足类等水产品。3.2.6裱花蛋糕 指在以粮、糖、油、蛋为主要原料经焙烤加工而成的糕点胚表面,裱以奶油、人造奶油、植脂奶油等而制成的糕点食品。3.2.7现榨果汁
指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以压榨等机械方法加工所得的新鲜水果或蔬菜汁。3.2.8自助餐
指食品集中加工制作后放置于就餐场所,供就餐者自行选择食用的餐饮业供餐形式。3.3加工经营场所
指与餐饮业经营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3.3.1食品处理区 3.3.1.1清洁操作区
指各类专间、备餐场所等清洁度要求最高的操作场所。3.3.1.1.1专间
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包括熟食(凉菜)间、裱花间、备餐间等。3.3.1.1.2备餐场所
指成品的整理、分发及暂时置放的专用场所。3.3.1.2准清洁操作区
指烹调、餐用具保洁等清洁度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3.3.1.2.1烹调场所 指对经过粗加工、切配的半成品菜肴,加以调料进行煎、炒、炸、焖、煮、烤、烘、蒸及其他热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3.3.1.2.2餐用具保洁场所
指对经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进行存放并保持清洁的场所。3.3.1.3一般操作区
指原料半成品贮存、粗加工、切配及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等。3.3.1.3.1粗加工操作场所
指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解冻、清洗、剔除不可食部分等加工处理过程的加工操作场所。3.3.1.3.2切配场所
指把经过粗加工的食品分别按照菜肴要求进行洗、切、称量、拼配等加工处理成为菜肴半成品的加工操作场所。3.3.1.3.3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
指对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的操作场所。
3.3.2非食品处理区
指办公室、厕所、更衣场所、非食品库房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3.3.3就餐场所
指供消费者就餐的场所,包括餐厅大堂和包房等,不包括供就餐者专用的厕所及洗手设施、门厅、大堂休息厅、菜肴展示台(区域)、歌舞台等与就餐无关的场所。3.4中心温度
指块状食品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3.5冷藏
指为保鲜和防腐的需要,将食品置于0℃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的温度一般在0℃~10℃之间。3.6冷冻
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0℃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的贮存过程,冷冻所用的温度一般在-20℃~-1℃之间。3.7清洗
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不良物质的操作过程。3.8消毒
指通过物理的方法或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操作过程。3.9交叉污染
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或工用具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的过程。
3.10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分析食品原料及加工环节中的特定危害,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建立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一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3.11用词说明
本规范中“必须、须、应该、应”的内容表示必须或应该这样做,“不得”的内容表示不能够这样做,“宜、可”的内容表示以这样做为佳。4 设计与设施 4.1选址
4.1.1餐饮单位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
4.1.2餐饮单位建筑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可能有昆虫大量孳生的场所25m以上。
4.1.3餐饮单位选址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的有关要求。4.2建筑结构、场所设置、布局、分隔、面积
4.2.1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和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4.2.2食品处理区各加工操作场所均应设置在室内。
4.2.3各加工操作场所应按照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成品通道、出口应/宜与原料通道、入口分开设置;与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入口宜分开设置。4.2.4饭店、快餐店、饮食店、食堂应设置粗加工(全部使用半成品原料的可不设置)、烹调(单纯经营火锅、烧烤的可不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就餐等专用场所。在合理位置设置原料半成品贮存、切配和备餐场所,根据需要设置食品库房和其他专用操作场所。酒吧、咖啡厅、茶室应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就餐等专用场所。制作现榨果汁和水果拼盘的,应分别设置专用操作场所。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等直接入口食品加工操作的,应分别设相应专间。集中备餐的食堂、快餐店、供应宴席的饭店,宜设备餐专间。
4.2.5各类餐饮业食品处理区必须设置独立隔间的场所应符合附件A规定。
4.2.6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必须与就餐场所面积和供应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业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应符合附件A规定。
4.2.7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分别设置肉类、水产品和蔬菜三类食品原料的的清洗水池,水池数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食品处理区内应设拖把等清洁工用具清洗水池,其位置不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操作过程。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洗手消毒水池、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的设置应分别符合本规范4.10、4.13的规定。4.2.8烹调场所食品加工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以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4.2.9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场所应设置独立隔间,配备供水、排水、通风、废弃物存放等设施,其位置应与其他食品加工操作场所保持一定距离。4.3地面与排水
4.3.1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须平整、无裂缝。
4.3.2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经常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不小于1.5%)及排水系统。
4.3.3排水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沟内不应设置其它管路,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曲率半径不小于3cm),并设有可拆卸的盖板。
4.3.4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并有防止污水逆流的设计。
4.3.5排水沟出口应有符合4.14要求的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4.3.6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采用可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的形式(如带水封地漏)。
4.3.7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4.4墙壁与门窗
4.4.1食品处理区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构筑。其墙角及柱角(墙壁与墙壁间、墙壁及柱与地面间、墙壁及柱与天花板)间宜有一定的弧度(曲率半径在3cm以上),以防止积垢和便于清洗。
4.4.2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应有1.5m以上的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例如瓷砖或不锈钢)制成的墙裙,各类专间应铺设到墙顶。
4.4.3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不生锈的纱网或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与各类专间直接相通的门应能自动关闭,专间内如有窗户应为封闭式(传递食品用的除外);窗户不宜设室内窗台,若有窗台台面应向内侧倾斜(倾斜度宜在45度以上),以防止灰尘积聚。4.4.4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所和各类专间的门应采用易清洗、不透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4.4.5不采用专间方式的集中备餐场所或供应自助餐的,就餐场所窗户应为封闭式或装有防蝇防尘设施,门应设有空气幕。4.5屋顶与天花板
4.5.1加工经营场所天花板的设计应易于清扫,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避免长霉或建筑材料的脱落等情形发生。
4.5.2食品处理区天花板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曲率半径在3cm以上);水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
4.5.3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它半成品、成品食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应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4.5.4烹调场所天花板应离地面2.5m以上,或采用机械通风,换气量符合JGJ6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要求。4.6厕所 4.6.1厕所数量应足以供员工和就餐者使用,员工使用的厕所宜单独设置。
4.6.2厕所门口不得面向食品处理区或与之直接相通,厕所的外门应能自动关闭。
4.6.3厕所应采用冲水式,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
4.6.4厕所内的洗手设施,应符合本规范4.10的规定且宜设置在出口附近。
4.6.5厕所应设有效排气(臭)装置,并有适当照明,门窗应设置不锈钢或其它严密坚固、易于清洁的纱门及纱窗。
4.6.6厕所排污管道应与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排水管道分设,且应有可靠的防臭气水封。4.7更衣场所
4.7.1更衣场所与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应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宜为独立隔间,应有适当的照明且通风良好,并设有符合本规范4.10规定的洗手设施。
4.7.2更衣场所应有足够大小的空间,以便员工更衣之用。场所内按员工人数设置更衣柜及可照全身的更衣镜。4.8库房
4.8.1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宜分开设置。
4.8.2食品库房宜根据食品性质和贮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应设有冷(冻)藏库。4.8.3同一库房贮存性质不同食品时,应适当隔离(如分类分架存放),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4.8.4库房的构造应能使贮存保管中的食品品质的劣化降至最低程度,并有防止污染的构造,且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如库房门口设防鼠板)。4.8.5库房应设置数量足够的搁板(物品存放架),并使储藏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4.8.6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设施。
4.8.7冷(冻)藏库应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普通库房宜设置干湿温度计。4.9专间
4.9.1专间应为独立隔间,专间内应设有专用工用具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宜设有独立的空调机。专间入口处应/宜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缓冲室。洗手消毒设施应符合本规范4.10规定。
4.9.2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的,紫外线灯(波长200~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3设置,强度大于70μW/cm2,悬挂于操作台上方,距地面2m以下。
4.9.3凉菜间、裱花间应同时设有专用冷藏设施,需要可直接接触成品的饮用水的,还应/宜设净水设施。4.9.4备餐间的操作台下宜设食品加热装置。
4.9.5专间内食品的传送应为可开闭的窗口形式,窗口大小应以可通过传送的食品为宜。
4.9.6专间的面积必须与就餐场所面积和供应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业的凉菜间面积要求应符合附件A规定。4.10洗手消毒设施
4.10.1更衣室内和食品处理区内适当而方便的地点应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施,各类专间在入口处的缓冲室内应设置洗手消毒设施。4.10.2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设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标示。
4.10.3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置。
4.10.4洗手池应使用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结构应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4.10.5水笼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4.10.6设有数量足够的供就餐者使用的专用洗手设施,其设置应符合4.10.2-4.10.4的要求。4.11供水设施
4.11.1供水应能保证加工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4.11.2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食品加工用水的管道系统间,应以不同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4.12通风排烟设施
4.12.1食品处理区应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的空气。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防止食品、餐饮具、加工设备设施遭受污染。
4.12.2热加工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4.12.3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除应加设机械排风外,还宜分隔成小间,防止结露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
4.12.4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并符合4.14要求的可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网罩。
4.12.5采用空调设施进行通风的,就餐场所空气应符合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要求。4.13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
4.13.1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应用热力方法为主进行消毒,因材质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4.13.2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结构应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4.13.3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加工需要。4.13.4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计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4.13.5应设密闭式专用保洁柜,存放消毒后的餐饮具、工用具、容器,其位置应能避免消毒后餐用具受到污染。4.14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4.14.1生产经营场所门窗应按本规范4.4规定设置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4.14.2在食品处理区宜设灭蝇灯。灭蝇灯宜位于较暗的场所,悬挂于距地面2m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保持一定距离。4.14.3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4.15采光照明设施
4.15.1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加工操作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x,其它场所不应低于110lux。光源应不至于改变所观察食品的颜色。
4.15.2照明设施如安装在食品暴露的正上方应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染食品。4.16废弃物暂存设施
4.16.1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
4.16.2废弃物容器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4.16.3设置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的,其位置应在食品处理区外,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不污染环境。5设备与工用具
5.1食品加工用设备和工用具的设计和构造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应有避免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混入食品的构造。
5.2食品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备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5.3设计应简单,且为易排水、易于保持干燥的构造。
5.4在食品处理区,不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与工用具,也应为易于保持清洁状态的构造。
5.5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5.6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用具和容器,必须有明显的区分标志。5.7所有用于食品处理区及可能接触食品的设备与工用具,应由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制造。
5.8除工艺上必须使用的外,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可使用木质材料。必须使用的木质材料工用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6机构与人员 6.1机构、人员与职责
6.1.1餐饮业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6.1.2餐饮业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食品卫生负全面管理职责。该机构应直属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以上的饭店及连锁经营的餐饮业经营者(总部)应专门设置。
6.1.3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内应设食品卫生管理员,加工经营场所面积3000㎡以上的饭店及连锁经营的餐饮业经营者(总部)应设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其他餐饮业经营者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可为兼职,但不得与加工经营负责人相互兼任。
6.1.4食品卫生管理员承担本单位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卫生管理的职能,餐饮业经营者应给予其充分的管理权限。食品卫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有:
6.1.4.1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培训; 6.1.4.2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6.1.4.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6.1.4.4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6.1.4.5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调离相关岗位; 6.1.4.6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
6.1.4.7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6.1.5食品卫生管理员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有从事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参加过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身体健康并具有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合格证明。6.2教育与培训
6.2.1应制订员工食品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及在职培训。
6.2.2食品卫生教育和培训宜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食品卫生法规(包括本规范)、标准、食品卫生知识和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7卫生管理 7.1卫生制度 7.1.1应制定内部卫生管理制度。
7.1.2应制定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餐饮业经营者卫生管理自查建议项目见附件B)。每次检查应有完整的检查记录及考评结果记录并存档。
7.1.3卫生管理应落实到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未能履行职责的人员,应依据岗位责任制进行处理。7.2环境卫生管理
7.2.1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7.2.2餐厅内桌、椅、台等应保持清洁(餐具存放柜专用)。7.2.3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7.2.4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7.2.5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必须集中存放在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定期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规定予以处理。
7.2.6污水排放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7.2.7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
7.2.8场所内如发现有害动物存在,应追查和杜绝其来源。扑灭方法应以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为原则。
7.2.90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必须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用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7.2.10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必须有保护措施,以免被污染。7.3场所及设施卫生管理
7.3.1应建立加工操作场所及设施清洁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按规定开展清洁工作(推荐的场所、设施、设备及工用具的清洁计划见附件C),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随时保持清洁。
7.3.2应建立加工操作场所及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7.3.3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7.4设备及工用具卫生管理
7.4.1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用具清洁制度,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用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推荐的场所、设施、设备及工用具的清洁计划见附件C)。7.4.2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7.4.3采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用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以免残留的消毒剂污染食品。
7.4.4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用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7.4.5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用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7.5人员卫生管理
7.5.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5.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7.5.3应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档案。
7.5.4应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职员工应进行卫生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7.5.5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7.5.6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可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7.5.7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推荐的洗手消毒方法见附件D)。7.5.8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必须洗手: 7.5.8.1开始工作前。7.5.8.2处理食物前。7.5.8.3上厕所后。7.5.8.4处理生食物后。
7.5.8.5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7.5.8.6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7.5.8.7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5.8.8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7.5.8.9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如处理货款、执行清洁任务)后。7.5.9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需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7.5.10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加工操作场所。
7.5.11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7.5.12进入食品加工操作场所,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7.6工作服管理
7.6.1食品处理区人员所穿的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工作服可按其工作的场所从颜色或式样上进行区分,如粗加工、烹调、仓库、清洁等。
7.6.2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7.6.3待清洗的工作服应放在远离食品加工操作区域,以防污染食品。7.6.4每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备用工作服应统一保管。7.7清洗和消毒管理
7.7.1应制定有效的清洗和消毒方法及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7.7.2清洁操作区应每天进行空气消毒。
7.7.3清洗消毒的方法必须安全、卫生,防止人体和食品受到污染。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和规定。
7.7.4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7.7.5设备及工用具、操作人员手部消毒按7.4和7.5执行。7.8杀虫剂、清洗剂、消毒剂及有毒有害物管理
7.8.1杀虫剂、清洗剂、消毒剂及其他有毒或有害物品存放,均必须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保管。7.8.2各种有毒有害物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使用后必须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7.9食品添加剂管理
7.9.1食品添加剂存放必须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保管。
7.9.2食品添加剂的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详细记录。8加工操作过程管理
8.1加工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8.1.1餐饮业经营者应按本规范有关要求,根据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餐饮业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见附件E),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
8.1.2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对食品采购、运输和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加工、凉菜配制、现榨果汁及水果拼盘制作、点心加工、裱花操作、烧烤加工、生食深海水产品加工、备餐及供餐、食品再加热和工用具、容器、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各道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详细的操作方法与要求。
8.1.3加工操作规程应具体规定标准的加工操作程序、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及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明确各工序、各岗位人员要求及职责。
8.1.4应教育培训员工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其符合加工操作、卫生及品质管理要求。8.2原料采购、运输与贮存 8.2.1采购
采购食品(包括各种原辅料)时应进行索证、验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禁止采购下列食品与原料: 8.2.1.1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
8.2.1.2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其他食品; 8.2.1.3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的食品; 8.2.1.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8.2.1.5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禁止出售的食品;
8.2.2批量采购的食品必须做好记录,建立供货单位档案,便于溯源。8.2.3运输食品的工具应当保持清洁,并能保证食品品质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影响,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8.2.4贮存
8.2.4.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鼠药、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8.2.4.2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8.2.4.3冷藏、冷冻柜内存放生熟制品应严格分开,并应有明显标志。8.2.4.4食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8.3粗加工及切配
8.3.1加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8.3.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8.3.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常温下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8.3.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8.3.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8.3.6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应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污水溅入污染食品。8.3.7加工用容器、工用具应符合8.13规定。蔬菜与肉类、水产品类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8.4烹调加工
8.4.1烹调前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8.4.2蔬菜、带皮瓜类原料必要时经开水烫漂后烹调。冷冻肉类、水产应彻底解冻后烹调。
8.4.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8.4.4加工后的熟食品应与半成品、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8.4.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尽快放凉(2小时内将中心温度降至20℃以下)后再冷藏。
8.4.6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5凉菜配制 8.5.1加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8.5.2凉菜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必须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8.5.3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不得在凉菜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8.5.4凉菜间每天必须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灯30min以上。
8.5.5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8.5.6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8.5.7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食用前按8.12规定进行再加热。
8.5.8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6现榨果汁及水果拼盘制作
8.6.1从事现榨果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必须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佩戴口罩。
8.6.2现榨果汁及水果拼盘制作的设备、工用具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场所存放。8.6.3用于现榨果汁和水果拼盘的瓜果必须新鲜、无病虫眼,使用前经过洗净、消毒、去外皮,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使用。
8.6.4制作的现榨果汁和水果拼盘应当餐用完。8.6.5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7点心加工
8.7.1加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辅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8.7.7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8.4要求进行操作。
8.7.3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点心,必须有专用冷柜存放,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重新使用时,必须彻底解冻再按相应工序要求加工。
8.7.4奶油类原料应当低温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8.7.5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8裱花操作 8.8.1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必须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必须戴口罩。
8.8.2裱花操作应当由专人进行,非裱花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裱花间。不得在裱花间内从事与裱花操作无关的活动。8.8.3裱花间每天必须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
8.8.4裱花操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8.8.5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贮存,贮存温度10℃以下。
8.8.6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8.8.7裱花蛋糕表面应清晰标明生产日期,预包装产品外包装的标识应符合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8.8.8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贮存温度不得超过20℃。8.8.10工用具、容器应符合8.13规定。8.9烧烤加工
8.9.1烧烤加工前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8.9.2原料、半成品应分开放置,成品应有专用存放场所,避免受到污染。
8.9.3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10生食深海水产品加工
8.10.1从事生食深海水产品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必须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8.10.2用于生食深海水产品加工的工用具、容器应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8.10.3用于加工的生食深海水产品必须符合相关卫生要求。8.10.4加工操作时必须避免生食深海水产品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8.10.5加工后的生食深海水产品应当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
8.10.6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8.10.7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17 8.11备餐及供餐
8.11.1操作前必须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间内操作的还应佩戴口罩。8.11.2操作人员须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8.11.3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8.11.4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必须经消毒。
8.11.5用于菜肴装饰的围边(打荷)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8.11.6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超过时间的食品需要再利用的,应按8.12规定执行。
8.11.7工用具、容器和餐具应符合8.13规定。8.12食品再加热 8.12.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须确认食品未变质。
8.12.2冷冻熟制品须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8.12.3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食用。8.13工用具、容器、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
8.13.1食品工用具、容器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8.13.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和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经有效消毒(推荐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方法见附件F),清洗、消毒必须在专用场所或设备、设施处进行,严禁与其他清洗场所、设施混用。
8.13.3应定时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8.13.4消毒后餐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8.13.5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8.13.6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可防止昆虫进入的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餐饮具贮存柜上应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9品质管理
9.1加工过程品质管理
9.1.1宜运用HACCP原理,找出加工操作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并制订控制点的控制标准与措施,以及一旦发生偏离标准时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9.1.2各岗位负责人每天应对加工过程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检查,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经常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及纠正措施的处理情况应有记录。
9.1.4加工经营场所面积3000㎡以上的饭店及连锁经营的餐饮业经营者(总部)宜设置检验室,对食品原料、直接入口食品接触面和成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记录。9.2留样管理
9.2.1学校食堂、宴席及重要接待活动供应的食品成品应留样。9.2.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250克。9.2.3留样应有记录。9.3投诉管理
9.3.1应建立投诉管理制度。对消费者提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与投诉,餐饮业经营者应立即追查原因,妥善处理。9.3.2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及处理结果应做记录。
9.3.3餐饮业经营者应根据投诉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9.4记录管理 9.4.1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情况、卫生检查情况、人员健康状况、教育与培训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予以记录。
9.4.2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检查人员、复核人员的签名。9.4.3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核对相关记录。记录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9.4.4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3个月。
第四篇: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2016年02月03日 发布
第一章申请与受理
第一条 从事化妆品生产,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生产的化妆品品种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施设备;
(二)有与化妆品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三)有对生产的化妆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
(四)有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类别以生产工艺和成品状态为主要划分依据,划分为:一般液态单元、膏霜乳液单元、粉单元、气雾剂及有机溶剂单元、蜡基单元、牙膏单元和其他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类别(见附1)。
第三条 申请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厂区总平面图(包括厂区周围30米范围内环境卫生情况)及生产车间(含各功能车间布局)、检验部门、仓库的建筑平面图。
(三)生产设备配置图。
(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生产场所合法使用的证明材料(如土地所有权证书、房产证书或租赁协议等)。
(六)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委托代理人办理的,须递交申请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签订的委托书。
(八)企业质量管理相关文件,至少应包括:质量安全责任人、人员管理、供应商遴选、物料管理(含进货查验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制度等)、设施设备管理、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含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产品检验及留样制度、质量安全事故处置等。
(九)工艺流程简述及简图(不同类别的产品需分别列出);有工艺相同但类别不同的产品共线生产行为的,需提供确保产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分析报告。
(十)施工装修说明(包括装修材料、通风、消毒等设施)。
(十一)证明生产环境条件符合需求的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1)生产用水卫生质量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2)车间空气细菌总数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3)生产车间和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的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
(4)生产眼部用护肤类、婴儿和儿童用护肤类化妆品的,其生产车间的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空气洁净度应达到30万级要求,并提供空气净化系统竣工验收文件。检测报告应当是由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1年内的报告。
(十二)企业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开展自查并撰写的自查报告。
(十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四条许可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
(三)申请材料不齐备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发给申请人《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的,应当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5个工作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了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予以受理。
第五条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章 审查与决定
第六条 许可机关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审核申请人按照本规范第三条规定提交的相关资料,并及时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申请企业必须予以配合。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的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可以委托直属机构或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
第七条 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企业补正材料、限期整改时间不计入许可时限。
第八条 许可机关应当根据申请材料和现场核查的情况,对符合要求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许可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开,供公众查阅。
第九条 申请人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前书面提出撤回申请的,许可机关应当根据其申请终止审查,退回申请材料,但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的除外。
第十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许可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在对化妆品生产许可进行审查时,许可机关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依法举行听证。第三章 许可证管理
第十一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为5年。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式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第十二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许可项目、有效期、日常监督管理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责任人、发证机关、签发人、发证日期和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格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妆+年份(4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4位阿拉伯数字);
(二)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社会信用代码等应当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中载明的相关内容一致;
(三)生产地址为化妆品实际生产场所;
(四)化妆品许可项目标注具体许可单元及类别;
(五)发证机关为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六)签发人为生产许可的核准人;
(七)日常监管责任人为负责日常监管的人员,当日常监管责任人由于工作调整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签章变更的方式直接在许可证副本上更换日常监管责任人。
第十三条 同一化妆品生产场所,只允许申办一个《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不得重复申办。
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场所申办分厂,按照新申办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程序办理,在原证上增加新厂区地址;如分厂为独立法人,应单独申请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项目组织生产,超出已核准的许可项目生产的,视为无证生产。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生产企业应当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摆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本。第十六条 委托生产化妆品的,委托方应当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人或者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证书的持有人。
受托方必须具备受托生产产品的相应生产许可项目;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生产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七条 特殊用途化妆品须取得注册后方可生产(仅用于注册用除外),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生产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品备案。
第四章 变更、延续、补办及注销
第十八条 企业变更许可事项内容应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许可机关应对申请变更内容进行相应核查。符合要求的,换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原编号、有效期不变。
申请变更生产场所时,如新的生产场所不属于原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申请人应当在原许可机关注销原许可证后,凭注销证明向新许可机关重新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
第十九条 在《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文字性变化(地理位置等不变)或企业住所等登记事项发生变化,而企业生产条件、检验能力、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未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后30个工作日内,向许可机关提出变更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换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原编号、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与变更生产许可事项相关的材料;
(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延续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核查。符合要求的,颁发新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不变。
逾期提出延续申请或申请不予批准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自有效期届满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延续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原许可事项内容是否有变化的说明材料;
(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 在《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遗失、毁损、无法辨认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并在媒体或许可机构官网声明作废满15日后,向原许可机关提出补发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补发。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补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许可证遗失的,提交企业在媒体或许可机构官网上刊登的遗失并声明作废的相关证明材料;许可证污损的,提交污损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应依法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一)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依法终止的;
(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被吊销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化妆品生产企业主动申请注销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因分立、合并或业务重组而存续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如生产场所的生产条件、检验能力、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未发生变化的,可直接申请变更;因企业分立、合并或业务重组而解散或无生产能力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申请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企业申请变更、延续、补发、注销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许可相关程序,参照申请新办化妆品生产许可材料要求和程序,由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化妆品生产许可监管职责,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化妆品生产许可:
(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决定的其他情形。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及相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所生产的化妆品及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依法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依法进行录音、拍照和摄像;
(四)查封、扣押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违法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包装材料、化妆品和其他相关物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保守被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
被检查企业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隐瞒相关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情况和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被检查企业相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化妆品生产企业档案,记录许可核发、变更、延续、补办及注销等事项和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并按许可事项进行生产;
(二)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是否持续符合许可事项的要求;
(三)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四)其他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的,许可机关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
第五篇:《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执行情况
承德市畜牧场《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执行情况
1、选址地势干燥、交通便利、距市区10公里,距双滦区10公里,有充足水源。
2、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无交叉污染。
3、清洁作业区与准清洁作业区符合要求。清洁区屋顶及墙壁采用环保的净化彩钢板,准洁净区屋顶采用无毒无味的白色铝板。蒸汽、水电等配管设专门的龙门架,分层铺设。墙壁采用无毒无味易清洗的白色防腐涂料。
4、供水设施齐全,能保证水质、压力、水量的需求,有合理的排水系统。
5、厂房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并采用戴防护罩的照明设施,洁净区采用标准净化灯。
6、原料成品包装材料分类储存,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设置足够数量的栈板,使物品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冷藏库设有温度计和温控计。
7、所有生产设备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与原料、半成品、成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均采用304卫生级不锈钢材质,特种设备操作规程上墙,人员持证上岗,用于监测控制的压力表温度计定期检验校准,设备日常定期保养。
8、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厂房内的设备管道定期清洗和消毒,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用于清洁和消毒的设备和用具在专用场所由专人保管。
9、乳制品加工人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持健康证上岗。在生产车间和储存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灭蝇器,窗户与外界直接相连地方设有纱窗,防止虫害侵入。每班生产结束后,必须清理废弃物。洁净区和准洁净区必须穿戴连体式工作服,并保持清洁。
10、购进的原材料逐批检验,并查验合格证明文件,如实记录。生乳采用保温奶罐车装运并查验生乳交接单,库存原料预包装材料遵照先进先出和效期先出。
11、生产车间内定期检验洁净区与准洁净区的洁净度,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与食品分开储存,并有专人保管。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清洁无毒,符合国家标准。玻璃瓶使用前彻底清洁消毒。产品标签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应的标识规定。
12、对所有产品进行批批检验留有样品,并完整保存检验报告和检验记录。
13、仓库中的产品定期检查质量状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自然条件物理条件发生改变时重新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和标识发现问题迅速召回。
14、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查找原因,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理情况。对客户的投诉有记录有处理结果。
15、根据岗位安排轮训并进行岗位考核。
16、具备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并确保落实到位。
17、各项记录如实填写,并保存完整,由相关部门审核均符合规定。有完整的质量档案,及时学习新标准的现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