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调查
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调查
【摘要】 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剖析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对各大学在校生进行口头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就业。同时,也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是最大的压力。此外,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压力来自情感问题(27%)、人际关系(26.5%)、经济紧张(14.4%)以及父母(8.6%)。
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其主要原因与就业压力过大及学习动力不足有关,应通过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等有效对策,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家庭幸福及培养合格接班人等现实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动向,研究有效的应对策略,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点课题之一。
本次调查中,“认为与陌生人见面时会感觉不自然 ”、“自己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及“时常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大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0.2%、44.9%及50.0%。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时不自信、人际敏感性较强等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较高的人际敏感性往往易引起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往往与大学生不自信、缺乏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有关。在学习心理方面,“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由于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者占被调查者的41.0%,而“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学习成绩”者占50.3%。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较高,但在实现期望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不能持之以恒,从而在学习方面很难达到自我期望值,增加了自己的挫折感和自卑感,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和目标缺失,由此所致的空虚、无聊以及其引发的消极生活方式,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在压力源方面,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压力源,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占20.7%。多数大学生把个人前途、就业和学业放在压力源首位,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就业压力上升成为导致大学生易出现负面情绪的首要因素。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心理状况方面,“感觉自己偶尔或经常有心理问题”以及“遇到心理问题不会求助心理咨询”的分别占77.9%和25.5%,这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完善和普及心理咨询工作任重而道远。综上所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如就业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个人价值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主观倾向过重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动向,就业压力与学习动力不足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策
4.1 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开设诸如生涯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卫生与保健、心理咨询、情绪管理等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让学生系统地接受 科学 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把握自我心理保健 方法 ;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的客观性,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和改变能够改变的现状,不断地学习、完善和充实自己,悦纳自己;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其心理问题[4]。
4.2 努力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积极向上的群体气氛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让学生尽情地施展才华、奋发进取,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群落效应表明,大学生的能力和心态受班级和宿舍小气候的影响,他们互为参照、同化,在某一个方面趋于一致[5]。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开辟供学生聊天和发表意见的场所,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另外,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学习与人交往的经验,接受生活磨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4.3 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讲究心理 艺术,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对减少学生心理疾病、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提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实施以教学干预为主的综合措施,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进行生涯规划,让大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4.4 重视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所反映出的部分学生的目标缺失问题,大多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旧理想实现而新目标不明确有关。新生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高校贫困生在 经济 和物质上的状况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况,难以摆脱“心理贫困”所致的内心自卑[6]。及时了解因贫困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以一种平常的心态面对自己暂时的困难。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问题家庭、人际紧张、自身条件没优势等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常见因素,相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日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将会有长足的 发展。
【 参考 文献 】
虞红,邢文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 [J].浙江预防医学,2006,(3):1620.黄中岩.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6,(2):3639.高常发.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3):78.[4]邓旭阳,郭晋林,王晓玲.团体心理疗法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的研究[J].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2):1718.[5]黄希庭,郑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32.[6]郭晋林,邓旭阳,王小玲,等.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适应不良新生中的 应用 研究[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9,18(专辑):34.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心理问题的社会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调查
【摘要】 城市化农民工留守儿童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往返流动”,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群体。关于“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关心空巢老人、关心农民工”的“三关工程”早已不是什么新的概念或话题了,但这却是一个亘古恒新的命题。“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失学儿童。”著名导演田纪珍一句话道出了农民进城打工的尴尬局面,也道出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必然性。他,是千万农民工家庭滞留在乡村的痛;他,幼小的心灵已经装满太多冷漠的伤。言行——怪癖、忧郁、易怒、谎言,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社会事件——溺水、贩毒、打架、盗窃,等等,与他们存在莫名的关联。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农村社区必须联手形成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本身无直接联系,也没有建立社会组织,却因为相同的生存环境,相同的社会化人生进程,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多达2000多万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也是不容易发觉和影响深远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 1
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一旦变得内向,他们便很可能讲注意力放在网络,从此便迷恋网络,由于缺乏自主辨别优劣社会价值观念,很有可能让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偏转向与社会正统价值观相悖。以后出了社会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二是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三是寂寞无聊心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时常思念父母却又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心情更加低落。
四是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是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间题,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通过对所得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了解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没有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而他们一旦走上偏差的人生道路,要纠正是很困难的。
三是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正常人格发展障碍。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他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和没有公共意识等心理障碍,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四是社会环境复杂造成的心理抵抗能力降低。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留守女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成长问题,特别是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政府。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品格问题甚至青少年犯罪等,都必须依赖政府制订更有利措施。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组织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项调查研究。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到重要决策层面上加以重视,作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
基础工作来抓。各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积极酝酿,制定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中贫困孩子接受教育的政策,并计划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这些孩子。
其次,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家长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从感情上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前提。采用多种方法,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教育的管理机制。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目前,大多数父母与留守儿童一个月打不了一次电话,还时常无话可说。父母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其中老师应该扮演主导作用,与孩子的监护人建立联系机制,去引导孩子的监护人与孩子进行亲情交流,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后,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可以承担起本地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可以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妇联、教育等部门配合,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社区要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是减轻留守家庭负担,二是组织机关干部与留儿童的帮扶关系,加强对儿童的心理上的沟通,并负责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做义务校外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社区要承担起优化学校周边环境的重任,对社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关爱、教育、救助留守儿童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社会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整个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
杜常平
政治教育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调查问卷(大学食堂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2011.11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帮助我们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
Let's begin now→→↓您的年级是(大123)您的性别是(♂oy or ♀irl)
↓您的月生活费大概是?
☆.600元以下☆.600到899元☆.900到1199元 ☆.1200到1499元☆.1500以上
↓生活费中用于就餐的部分占?
☆.主要部分☆.一半☆.次要部分☆.一小部分
↓您经常去食堂就餐吗?
☆.基本都是(一周四次或以上)☆.比较经常(一周一到三次)
☆.偶尔去(一个月一到两次☆.从来不去
↓如果在学校就餐更偏向于?
☆.早餐☆.午餐☆.晚餐
↓您对食堂环境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卫生状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饭菜的口味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饭菜的样式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所给的饭量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饭菜保温情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您对食堂供餐时间满意吗?
☆.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对于食堂现在的饭菜价格,你认为如何?
☆.便宜☆.可以接受☆.较贵,但比外面便宜☆.难以承受 ↓您经常去外面餐馆就餐吗?
☆.基本都是(一周四次或以上)☆.比较经常(一周一到三次)
☆.偶尔去(一个月一到两次☆.从来不去
↓如果在外面饭馆就餐更偏向于?
☆.早餐☆.午餐☆.晚餐
↓外出就餐选择餐厅你更加注重(多选)?
☆.距离远近☆.价格实惠☆.服务态度☆.环境卫生☆.口味高低 ↓您外出就餐的原因一般是(多选)?
☆.月底生活费结余或是月初生活费宽松☆.节假日和同学外出聚餐 ☆.觉得校内就餐单调☆.想要改善伙食
→→对于在学校食堂就餐与在外面餐馆就餐,您有什么想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
一·神经症
二·人格障碍
神经症:
主要由心理问题造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神经症和神经病都是心理方面的失常,神经症因自己知道自己异常表现而具有痛苦体验,会主动求医寻求帮助。
重性精神病无上述体验,拒绝寻求帮助。
一般来说有无自知力,是传统的精神病学中作为区别神经性精神障碍与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人格障碍是没有自知力的。
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精神焦虑是焦虑症的核心。患焦虑症的人时常担心可能在未来会发生什么危险,过分忧虑,但是往往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
1.情绪障碍
2.出现一些身体状况,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早醒无法入睡等。
3.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
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痛苦。病人体验到的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无法控制。(这里说明,强迫症很难治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4.神经衰弱是常见的心理障碍。
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常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很难治,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有人格障碍的人人格显著偏离正常,情绪不稳易激怒。。但意识状态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妄想和幻想。这点可与精神病相鉴别。偏执性人格障碍表现为:
1.对人对事过度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往往反映过度。
2.经常怀疑别人要伤害自己。
3.遇到挫折易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
4.易于争辩.反抗。
5.易于记仇。
6.易于委屈。
7.自卑或自我评价过高。
每个人在特定的阶段特定的环境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这是正常现象。但是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消极偏执,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多与身边的人交流以帮助自己早日进入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有一个愉悦的心态。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表
大家好!这份问卷是为调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制定的,通过此次调查希望大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恳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C.有点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4.你的业余爱好是()(可多选)
A.看书B.做运动C.上网D.睡觉E.找朋友聊天F.参加社团活动G.其他
5、现在网络如此普遍,您是怎样利用网络的?
A玩游戏、看电影、聊天B学习、娱乐C查资料、学习
6、.下面哪些些曾对你造成压力及负面心理情绪?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C不适应大学生活
D经济困难E就业竞争太激烈F父母及老师过高的期望
G与同学相处不融洽H家庭不和睦
7、遇到压力和心理问题您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老师D专业人士E不找任何人
8.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及心理问题?()
A向朋友、老师或家人倾述
B埋在心里,顺其自然、不予理睬
C通过喝酒、玩通宵等来发泄
D听音乐、看看书或做运动来调节
9.您是否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A.是B.否
10.哪些问题困扰过您()(可多选)
A.学习压力B.恋爱感情问题C.人际交往问题
D.就业压力E.价值观,人生观取向问题F.其他
11、你认为轻生的大学生存在以下哪种问题?(可多选)
A缺乏社会责任感B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么
C心理受挫能力差D适应能力差
E缺少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12.你对生命的理解是()(可多选)
A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
B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
C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
D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13.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不太好 D很不好
14.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下列哪种情绪?()(可多选)
A 郁闷B茫然C焦虑D敌对情绪E 愉快F充满希望G 其它
15.您遇到问题时心情如何()
A.积极暗示自己B.非常焦躁不安C.做什么也没兴趣,想逃避 D其他
16.您如何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可多选)
A.找老师、亲人寻求帮助B.找朋友倾诉
C.转移注意力(上网,打游戏、睡觉等)
D.自己积极调节E.没有任何作为,任其发展F.找专业心理老师
17.您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咨询过吗()
A.去过B.没有
18.若碰到心理问题您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吗()
A.会B.不会 C.想去,但又不习惯
19.您有没有学习过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或书籍()
A.上过心理学课B.自己课外看过一些C.不是很了解
D.完全不了解
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