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跳高专项训练(发展)
发展的趋势
(一)跳高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日趋现代化、定量化
在当代高水平跳高训练中,大量运用高科技成果和设备,提高训练科学化、现代化的水平,以增加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获胜的能力。
(二)以速度为核心、“速度—幅度”相结合的跳高训练理念逐步形成
现代背越式跳高的训练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助跑的速度,是速度、力量、技术与个人特点完美结合,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三)打枪大训练是高水平跳高运动员训练符合安排的核心
现代高水平跳高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加专项训练比例和训练强度,以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使运动员在每一个新阶段的机能接近极限。
(四)更加重视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技能和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五)跳高选材更注重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和爆发力
今后在早期选材指标中,会以绝对速度和爆发力为核心,建立形态、机能、心理、智能为一体的科学预测体系。
专项训练方法
(一)跳高的速度训练
跳高专项速度训练可分为助跑速度训练、起跳速度训练和过杆速度训练。助跑速度训练 一般包括平跑速度、弯道跑速度和弧线跑速度三个方面。进行速度练习时要 尽可能在节奏、加速意识等方面与跳高助跑接近,弧线跑练习时要接自然跳起,为跳高技术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做好准备。(1)平跑速度训练
为了改进平跑的技术,可采用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 等;为了提高平跑的速度,可采用 30 一 60 米计时或不计时的加速跑、起跑、行 进间跑、反复跑;为了改进跑的节奏,可采用跨栏跑练习。栏高根据运动员的能 力来定,栏间距离可根据训练的任务选择 3 步、步、步或 11 步。7 9 亦可采用 7—9 步助跑的跳远练习;为了提高跑的能力,可采用负重与不负重、计时或计数的原 地高抬腿跑、80 一 100 米的重复跑、徒手或持重物的原地摆臂等;在进行平跑 速度训练时,要强调每次练习都要动作准确和动作到位。要随时提醒运动员动作 放松、自然,有节奏。
2)弯道跑速度训练
为了改进弯道跑的技术,可采用弯道上的加速跑、行进间跑、大步跑、变换 步频跑;练习还可采用直道进弯道、弯道进直道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弯道跑的 速度,可采用计时跑、负重快速跑、重复跑等;为了改进弯道跑的节奏,可采用 跨弯道栏练习,栏间跑 9 步、11 步或 13 步。进行弯道跑训练技术上要注意放脚 技术、身体的内倾和跑动的节奏。练习要在不同的道次内进行。
3)弧线跑速度训练
各种半径的弧线跑练习,悬挂高物下的弧线跑、横杆前的弧线跑练习;弧线 助跑起跳触高物练习;各种弧线助跑练习的后 4 步计时。起跳速度训练 起跳速度可包括起跳腿的蹬伸速度和摆动速度。起跳腿的蹬伸速度除与起跳 腿伸肌功能密切相关外,还与起跳腿的支撑缓冲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背越式 跳高助跑和起跳的速度快,对起跳腿支撑缓冲力量有很高的要求。
(1)蹬伸速度训练 为提高蹬伸速度可采用以下练习手段: 原地纵跳摸高;短、中程助跑摸高;短、中程助跑跳上高垫;短、中程助跑跳 远;双腿连续跳越栏架或连续跳上跳下高凳;跳深练习。
(2)(2)摆动速度训练 负重与不负重的原地或上一步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连续地快速上步摆腿、摆臂跳起练习;短、中程助跑起跳膝触高物练习。摆动速度是一种爆发速度,在保证一定幅度的基础上,用力短而快,并且在一定 高度上突停,以有利于转动惯量的传递。①5—7 步助跑向上跳跃,重点放在上杆的姿势上; ②短程助跑向上、向远处跳跃,换腿跳 5--6 次; ③助跑单脚跳 5—6 次; ④单脚用前脚掌多次纵跳; ⑤单脚从 50--60 厘米高处跳下,或双脚从 80--90 厘米的高处跳下,着地时膝 关节微屈并迅速向上跳起; ⑥双肩负重(女运动员负体重 50%的重量)单足前脚掌连续向上跳; ⑦收缩双脚(膝部向胸前收缩)多次向上跳跃; ⑧双脚蹬地跳过若干栏架(高 76--91 厘米); ⑨30--40 米行进间跑。在朱建华的速度训练中,还采取了 3--5 步助跑持哑铃触高练习和全程助跑后 4 步计时练习。
(3)(3)过杆速度训练 双杆练习;卧上万能架(高垫);踏助跳板过杆。
(二)跳高的专项力量训练
力量是跳高的基本要素,它是发展其它身体素质的基础,是完善技术和提高 比赛成绩的动力因素。通常认为具体表现为弹跳力,实质反映在技术动作中为起 跳腿的支撑力、蹬伸力和摆动力。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可分为负重与不负重两类。负重练习有杠铃练习,如全蹲、半蹲、提踵、提拉、高翻、快挺、抓举、弓 步走等; 壶铃练习,如蹲跳(全蹲、半蹲、提踵跳)、前后抛、抡摆等; 哑铃(摆臂)、皮条(摆臂、摆腿)、沙衣、沙袋、沙腰带等小器材练习;磅秤的静力练习;负重 的跳跃练习; 不负重的跳跃练习可分为远跳和高跳。远跳如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跨跳、单脚跳、助跑三级跳、助跑跳远等; 高跳如纵跳摸高、原地连续摸高、助跑摸高、助跑跳上:高垫等; 此外还有为提高超等长收缩能力的跳深练习,如连续双脚跳上跳下高凳、栏 架、由高凳上跳下接向前跳或向高跳等。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练习中必须要保证动作的正确与速度。同时,教 练员还要认真地考虑训练中重量、次数、组数、间歇,与其它练习的组合,使计 划能符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跳跃中的负重练习要以不破坏技术动作为前提,负 重与不负重练习交替进行,以保证负重练习下的快速动作(三)跳高的专项耐力训练
跳高的专项耐力训练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长时间负荷的能力和持续大 强度或极限强度跳跃的能力,这对训练、比赛有着重大的意义。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中等高度的计数跳(规定间歇时间,完成规定的跳次)、反复升降杆跳(从起跳高度开始,成功升杆直到失败,再从起跳高度开始)、变换 练习条件的技术训练、模拟比赛、各种类型的比赛。
(四)跳高的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
背越式跳高技术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样有很高的要求,训练中决不 可忽视。良好的专项柔韧性和协调性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神经支配能力和对肌肉 的控制能力,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改进和完善,而且也是加强运动员自我保护、防 止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 各种静力与动力性柔韧练习,如:压腿、摆腿、劈叉、下腰、甩腰等。摆动 练习既要有幅度,更要有力度和速度。武术中的踢腿、摆腿和各种跳跃基本功练习如稍加改造,不失为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有效手段;各类 有音乐伴奏的健美操、韵律操、迪斯科舞蹈等;竞技体操中的滚翻、手翻、空翻 和器械上的摆动练习;各种球类练习,如篮球、足球等;田径各项运动,特别是 跨栏、跳远、三级跳远和标枪练习。在安排柔韧和协调性训练时,要注意到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即要注意动 作的力度与速度,要强调对动作的控制,要加强快速蹬伸、摆动的意识,要培养 动作的节奏和韵
第二篇:跳高跳远训练计划。
跳高、跳远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一)素质训练:小跑步、高抬腿、后踢跑、后蹬跑、、跨步跑、行进间压腿、行进间踢腿、蹲走;
(二)速度训练:5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400米、行进间30米、超前加速跑;
(三)力量训练:单足跳、蛙跳、三级跳、立定跳、跳台阶、俯卧撑;
(四)耐力训练:800米、1500米、领跑、计时跑;
(五)反应训练:加距离触地往返跑、反方向起跑训练、听信号做起跑练习、听哨音做跑停练习;
(六)柔韧练习:压肩、压腿、劈叉;
训练安排
3.19 速度训练 3.20 反应训练 3.21 力量训练 3.22 柔韧训练 3.23 调整训练
3.24 速度训练 3.25 爆发力训练 3.26 专项训练 3.27 力量训练
大课间训练安排
3.19 速度训练:
1.准备活动:a.绕场地7圈b.30米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行进间踢腿各两组c.绕场地“s”字形跑两组
2.测试:加速跑30—50米4组 3.放松 3.20 反应训练:
1.准备活动:a.绕场地7圈。b.拉韧带练习。c.30米折返跑、反方向起跑训练、听信号做起跑练习、听哨音做跑停练习。
2测试:30米6组、立定三级跳。3.放松
3.21 耐力训练:
1、准备活动:a.5分钟跑。b.拉韧带练习:压肩,压腿。c.原地30秒小步跑、高抬腿各两组,蹲起50下两组。
2、各项技术辅助性动作练习3、200米计时跑;
4、放松 3.22 柔韧训练:
1、准备活动:a.领跑。b.行进间拉肩、踢腿各两组。c.30米行进间小步跑、高抬腿、跨步跑
2、压肩、压腿、劈叉 3.放松 3.23 调整训练:
1.准备活动:a.绕场地7圈。b.拉韧带练习。c.30米折返跑、30米单足跳、纵跳30下、30米蛙跳、高抬腿40次各两组
2测试:50米4组、立定三级跳。3.200米计时跑 4.放松
3.24 调整休息:
下午训练安排
3.19 速度训练:
1、绕场地5圈(8分)
2、准备活动、拉韧带、行进间踢腿 3、20米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车轮跑,各两组。4、30米加速跑4组 5、50米加速跑3组 6、80米往返跑3组
快速跑:100米3组 放松 3.20 爆发力训练:
1、绕场地5圈(8分)
2、行进间准备活动
3、跨步跳50米4组 4、30米单足跳、纵跳30下、蛙跳5级6组、高抬腿40次各两组
5、台阶连跳接加速跑10米6组
6、快速跑:50米4组、100米2组 放松 3.21 专项训练:
1、绕场地5圈(8分)2、20米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各两组。3、100米、200米、400米 4组 跳高、跳远 50次
接力4×100米、4×400米 2——4组 放松 3.22 力量训练。
1、绕场地5圈(8分)
2、负重深蹲20次5组
3、跳深5组
3、挺举10次5组
4、仰卧起坐20次5组
5、俯卧撑30次5组
6、背起20次5组
7、负重深蹲跳20次5组
8、慢跑放松。
第三篇:跳高运动员怎么训练
跳高运动员怎么训练
早上6点10分起床,6点20开始按照以下弹跳教程训练:
[主要]纵跳训练计划, 练成预计纵跳能力可以提高20到30厘米以上, 锻炼过程很辛苦, 整个过程要90天.对于每个动作项目,如果一种动作要作3组,组与组之间休息不能超过2分钟,若完成了,需直接做下个项目,记住不要休息!第一项:半蹲跳
1、开始时,半蹲至1/4的位置,双手放置于前,2、向上跳离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觉得容易的话,你可以跳至25-30cm)。当在空中,你的双手需放在后面。着地时,完成一次。接下来,只需重复以上步骤!!第二项:抬脚尖(提踵)
1.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 2.脚尖抬到最高点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第三项:台阶
1.找张椅子来, 把一只脚放上去,呈90度 2.尽全力的跳开, 在空中换脚,在放在椅子上, 3.重复2,将原起跳的脚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第四项:纵跳
1.双脚放直, 与肩同宽,“锁紧”你的膝盖...2.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弯曲你的脚?B, 膝盖尽量不弯曲...3.到地时,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这一项很难, 你可用你的手帮助起跳...第五项:脚尖跳 1.将脚尖抬到最高点, 2.用脚尖快速起跳, 跳时不得超过1.5 或2.5cm 第六项:蹲跳 这一项只在星期三练 1. 站立,怀抱篮球于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脚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骤2的姿势,4. 着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话,1-14需跳于8-13cm,第15下,需尽全力跳高 6点45左右结束训练,如果没有完成晚上补上。
[主要]周末做力量训练,哑铃训练,每天晚上继续坚持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各30个。小学跳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一、跳远选材
(一)身体形态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总的要求是匀称型,身高、体重、下肢较长、骨盆较窄、殿部肌肉向上紧缩,大腿后群肌发达,跟腱长而有力,脚弓高,踝围较小,脚掌富有弹力。
(二)身体素质
速度、力量、弹跳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是掌握正确合跳远技术的基础,也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根据对国内外一些资料研究,30米、100米跑速与跳远助跑速度关系是很大的,立定跳远、铅球后抛、前抛成绩与爆发力关系密切。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的成绩可说明运动员耐力。4-5步助跑五级单级跳和行进间8-10步助跑远成绩能直接反映运动员的跳远专项素质和能力,还有其他素质。如力量、柔韧和协调性,这些都是跳远至关重要的素质保证。
1、不同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速率在10-13岁,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狠抓速率感,每个动作都要有快“字”;弹跳力12-13岁,发展小腿肌肉群为主。经训练,各项身体素质提高快的运动员,才是最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
2、立定跳远时,不仅要看成绩,还要看他们完成动作速度和协调性,以及动作技术的正确性。
3、铅球后抛,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不然反映不出爆发力,而且易受伤(开始练习时可以用实心或石头等物代之)。4、4-5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能培养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发展起跳腿的大腿要高抬,运用扒地式着地,蹬伸,两臂和摆动腿要与起跳腿的协调一致地摆动。5、8-10步助跑是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重要手段,又是检查跳远成绩一个有效手段,8-10步助跑成绩与全程助跑成绩相比10-13少年相差30cm左右,所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检查和判断运动员的潜在力和竞技状况。
(三)心理素质
1、参加运动的动机:热爱体育,为国争光思想,从小要当一个好运动员,只有动机正确,才能使自己尽量去刻苦训练,顽强比赛,努力争取好成绩。
2、个性心理特点:对该项目兴趣、爱好、训练能力是否强,意志品质坚强。
3、跳远运动员要求心理状态好、知觉灵敏、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快、时空感准确。
4、争强好胜,敢于竞争,敢于比赛。
(四)生理机能
二、跳远主要技术简单分析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及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助跑与起跳是技术关键。
(一)助跑
跳远助跑是由起动姿势、行进间跑的技术、跑的距离和加速方法等组成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助跑获得水平速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创造条件,作好准备,所以助跑必须做到快、准、稳、直四字要快。
1、助跑的步数: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重要因素。少年运动员一般在14-16步,28-34米左右,速度越快,助跑距离就越长,速度越慢素质一般,助跑距离就短。助跑步数一旦确定,距离节奏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不应随意变动,要反复练习。
2、助跑起动方式:根据个人特点采用站立式或行进间的起动方式。因为这两种不同类型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
总的来说无论选用哪种起动方式都必须固定步幅和节奏,反复练习,达到发挥水平速度。
3、加速方法:跳远的助跑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过程,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助跑,速度的变化始终是有一个加速过程,发挥最高速度运动状态。
加速段的特点:影响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步长和步频,这两个方面始终处于不断增加中,这一阶段的加速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步频加速法:以加快步频为主,相应增加步长进入快跑,这种加速方法通常为个子矮小、爆发力好、灵活协调好、快跑能力强运动员所采用。
第二种步频加速法:以加大步长为主,相应加快步频,这种加方法适用于高个子,速度发挥较晚和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所采用。
第三种为同步加速法:以步长和步频同步增长的方法积极加速这种自然连贯,心理活动平稳,适用于协调性较好,自控能力强的运动员。
(二)起跳
起跳是改变人体运动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在助跑速度猛烈冲击下的瞬间,进行快速有力的起跳,创造适宜的腾起角,把水平速度转变成腾起初速度。当起跳脚着板时,身体重心快移动到起跳脚上,也就是垂直,上体保持正直,这样保证助跑速度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起跳腿力量。加快起跳速度。起跳是成全脚掌踏跳,很快滚动,充分蹬直髋、踝关节成“腾空步”。在踏板上必须有:踏板、缓冲、蹬直三个技术。
完整的起跳技术是由全身各部位同步完成着地动作,它的技术要领是抬头、提肩、挺胸、拔腰、两腿蹬摆一致。
(三)腾空与落地
跳远运动员起跳腾空后,在空中所做的各种动作,都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为合理的落地创造条件。腾空的动作或姿势有三种,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1、蹲踞式:腾空动作简单易学,有助初学者体会和掌握正确的起跳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前伸小腿落地,不利上体太前倾,会产生前旋落地效果不佳。这较适合小学少年儿童初学习。
2、挺身式:优点有利于起跳动做的快速有力充分,也是学习掌握走步式的基础,挺身式是摆动腿下放成挺身姿势,躯干前肌群充分拉长,有较好的维持身体平衡的性能,缺点易破坏身体平衡,使身体过早落地。
3、走步式:可把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统一成“跑”或“走”自然习惯,空中连续运动,使身体各部位动作相互补尝,易维持身体的平衡,也有利抬小腿向前落地。但空中动作较复杂,腾空时间较长,并具备较好身体素质,一般不容易掌握和应用。
总之,完成空中动作要求自然连贯,协调舒展,动作越简单越实效,才能出好成绩。
4、落地技术:主要任务是尽可能的将两脚向前伸出,取得最佳的跳远成绩。
落地技术有三种方法:侧倒法、前倒法、坐式落地法。都要求起身动作要有适宜的时间。起身要高抬双腿对跳远成绩起到重要作用,两腿高抬10厘米,跳远成绩可增加16厘米,是经科学测定的。
三、训练方法
跳远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发展技能和体能,不断提高跳远技术和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对教练员来讲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实践,认识,再实践。通过训练,主要看运动员潜力如何。因此要选用有效训练方法及手段进行科学训练。
培养优秀跳远运动员任务之一,就是要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全面身体训练是通过多种多样练习,全面提高身体各种技能,增强体质,加强此年龄段的训练水平。
专项身体训练是运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与专项运动技术特点相似的其他练习,发展专项运动技术所需要的身体素质机能能力,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
在9-13岁年龄阶段应有计划地进行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对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各主要技术环节要进行全面系统教学,儿童少年尽早地掌握多种技术动作,培养兴趣,提高掌握新、难技术的能力,各个技术环节要认真细致教学,严格训练,使运动员的技术达到规范化。
三、训练常用的训练手段分析
(一)力量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主要采用的手段有负重练习、跳跃练习、用器械或不带器械进行练习、以及短距离跑练习等。
(二)速度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负重或不负重的跳跃性练习和跑的专门性练习。
(三)耐力素质常用训练手段
越野跑、长距离跑、变速度跑等。
四、训练运动负荷分析
(一)最大力量训练运动负荷安排
发展最大力量可采用两种途径:
1、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腱协调来增加力量。
2、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中学生因正处于发育年龄,负荷重量我们采用极限重量的40-85%,每次练习重量次数为4-17次,每次练习的次数为3-5次,每次间歇时间为2-4分钟。
(二)速度力量训练运动负荷安排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特点,我们采用一般和辅助训练手段有助于发展某些肌肉群的练习,负荷重量为极限负荷重量的40-60%,每次练习重复次数为4-12次,为了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并消除非乳酸氧债。每组间歇时间为2-3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3-5组。
(三)一般有氧耐力训练运动员负荷安排
为提高专项成绩,发展一般有氧耐力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练习强度为极限强度的55%以下,每次练习持续时间为10分钟以上。
五、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分析
我校的业余训练能常年保持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每周训练次数5-7次。每天训练时间70-120分钟。并在寒暑假保证训练。
现从短跑运动员的100米生理生化规律做进一步分析
从我校1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变化发现,后程减速是不可避免的,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都在跑后的5-6秒发挥出最大速度水平。并把这一最高跑速保持20-30米,随后就明显减速,它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CP功能只能维持5-7秒,由于肌肉活动时CP的消耗和乳酸的堆积,ATP合成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二)由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特别强,神经细胞易疲劳,致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三)后蹬力量不足,步频减少。
发展速度素质,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再合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肌肉最大强度工作才能获得,但随着最大强度工作,肌肉中CP含量减少,乳酸明显堆积,这样就难于保持ATP的最大分解和无氧再合成,故发展绝对速度时持续运动时间一般不宜超过6-8秒。
发展跑速的最适合段落为30-60米,最长不超过80米,一般情况来看,8秒以后就转化为速度耐力了。在强度上可采用90%本人强度和全速跑,所以在训练中,我们大多采用30米起动跑、60米重复跑、50米波浪跑及60米冲刺跑等,以此来提高100米成绩。以上所分析是速度素质,针对项目再进行速度耐力训练的分析。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持后程减速的出现,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可使后程减速尽量减少。
剧烈运动时,在35秒时,乳酸产生达到最大值,故认为糖效解功能仅能维持35秒左右,要发展速度耐力,理论上讲,尽量使CP耗竭和造成乳酸堆积,这样就不利于提高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一般来说,发展速度耐力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秒,最多不宜超过1分钟。在训练手段上我们通过短于专项距离,反复跑配以不完全休息的两种方法进行。如短于专项距离跑:100米、100米专项段落安排在150米以下3-4次为一组。强度在85-95%。
但在训练中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稳定忽上忽下,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注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负荷及强度分级安排,重视个体差异,分级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业余训练中成绩都有所提高。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例如,起跑、起跑后的积极加速跑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和起动力。这种能力来自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收缩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一)器械和杠铃练习
全身爆发力的练习
挺举(70%~80%,4~6组×5~7次);抓举(60%~80%,4~6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等。
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仰卧起(40%,2~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二)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结构。
短跑运动员的跳跃练习主要分为“短跳”和“长跳”两类,“短跳”以发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主,“长跳”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
“短跳”练习方法
立定1~3~5~10级跳;立定三级跳;立定单足跳3~5~10级跳;跳跃栏架5~7~10栏;多级跳深练习;30米单足跳(计时、计步);3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
“长跳”练习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50~100~150~2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40~50~60米单足跳;50~100~15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
其他形式的跳跃练习
触胸跳(4~6组×10次);台阶跳;沙背心的各种跳跃练习。
二、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大类。
反应速度是运动员对外界刺激(声、光、触)快速应答的能力,即做出反应的潜伏时间。其主要由反射弧各环节器官系统的机能、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决定。反应速度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也受外界刺激的强度、注意力集中的强度的影响。
动作速度是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短跑的位移速度是指跑进时的水平速度,也称绝对速度。
(一)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各种球类运动,例如足、篮、排球等;
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二)发展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 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
蹲踞式起跑30~40~50~6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
行进间跑20~30~40~5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 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渐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
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 加阻力跑:各种段落的负重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风跑等; 加助力跑:各种段落的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等在外力的帮助下提高跑速,克服“速度障碍”提高跑的步频; 各种段落、形式的测验跑、检查跑等。
三、速度耐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一般耐力、速度耐力与短跑训练的关系:
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一般耐力训练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它是运动员发展和提高其他素质、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后的恢复的基础。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对短跑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就是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是在尽可能长的距离和时间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响短跑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速度耐力训练应采用接近或超过专项距离的大强度间歇跑和反复跑的方法进行。
间歇跑
(1)长距离间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复次数2~3次为1组,进行2~3组,严格规定间歇时间;
(2)短距离间歇跑:60~80~100米跑,随距离的增加强度逐渐降低(95%~85%之间)4次为1组,进行2~3组。
反复跑
(1)80~100~150~200~250~300米各段落的反复跑;
(2)各种形式的组合跑:如150~200~250~300~250~200~150米的阶梯跑等,可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距离。
变速跑
以各种距离的变速跑进行练习,可以对快跑段的量、强度提出一定的要求,尤以量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强度为主。
四、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一)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灵敏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运动员身体素质越好,运动技能掌握数量越多,则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敏素质水平就越高,所以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较多。但要注意,发展灵敏素质应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心理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密切结合专项特点与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相一致。练习的手段要经常变换,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灵敏素质。全面发展其他素质,使灵敏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熟练掌握跑、跳、投、跨栏以及体操、武术、游泳、球类等运动技能;
严要求、高质量地熟练掌握跑的专门性练习。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与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有关。
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等;
(2)垫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跪撑、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等。
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等;
(2)行进中的各种摆腿;
(3)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
在专项身体训练时,要综合地全面地,从系统训练的高度出发,检查、控制、反馈训练过程,做到科学、准确、及时,真正提高训练质量。专项身体训练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经常练,做到“细水长流”,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中长跑
中长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激烈、体力消耗较大的一项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备充沛的体力,较强的心肺功能,良好的速度和上肢力量,较好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因此,必须研究和剖析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中、长跑训练方法不断翻新,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训练方法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优秀选手,随着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日趋完善,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成绩也随之猛进。我国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在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马家军”在七运会上的初次登场就震惊中外。这不得不让众多的教练员开始研究更科学的训练方法。用更加科学的手段选择优秀的人才,借以提高训练效益和水平。选材
对教练员来说,一个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挑选符合中长跑训练要求的运动员。我们认为扎实的长跑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通常在越野跑比赛中选拔运动员,也常常鼓励被预选的运动员去参加各种越野跑比赛。没有一定的长跑基础的运动员要执行中长跑训练计划是比较困难的。挑选运动员的条件是:
1.1具有接受艰苦训练的意志品质; 1.2对比赛充满信心; 1.3信任教练
1.4具有良好的速度;
1.5有较强的上肢力量,能举起自己体重一倍半的力量; 1.6跑步时能控制双脚的位置; 1.7跑步时大腿抬得起来;
1.8摆臂动作正确,两臂前后摆而不是左右摆动; 1.9跑步时动作放松不紧张; 1.10有良好的柔韧性。
当然每个运动员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的不足之处应当是通过训练能够改进的。
2、谈到训练法,因为每个教练对中长跑训练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教练都有自己一套独特见解训练手段。但是最基本的几种训练法是所有教练都采用的,下面我就介绍四种训练方法。2.1持续跑训练法
持续跑训练是指低于比赛速度,长于比赛距离的一种跑法。持续跑已被公认是发展心脏体积和增加心脏容量的一种训练法,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机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无氧能力。
采用持续跑训练时,教练员必须掌握跑的速度和时间这两个要素,应注意这样的关系,即:跑速越快,距离应越短。特别要提醒的是,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能力选择正确的跑速,运动员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匀速跑,必须善于合理分配体力,如果最后阶段降低了速度就不可能达到此种训练方法的基本目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心率控制这种训练方法:高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心率应该保持130—160次/分,少于30分钟的持续跑训练效果不明显。而心率每分钟在180次的持续跑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除心率外,血乳酸的恢复水平以及尿测定等生化手段也都能控制持续跑,但生化手段必须要有特殊的设备,对教练员来说不太适合。持续跑训练由于速度和距离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型。① 跑持续跑
一般持续1—3小时,跑时心率以130—150次/分为标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必要的耐力,还可以作为大强度训练和紧张比赛后恢复手段。② 速持续跑
一般持续1—2小时,跑时心率应控制在155—165次/分,这种方法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基础练习。③ 快速持续跑
一般持续时间为30分钟—1小时,跑时心率应掌握在165—170次/分为好。这种练习不但能发展肌体能力,并对提高有氧、无氧过程的能量供给能力有很大帮助。快速持续跑以及不足30分钟的持续跑,可以提高有氧、无氧过程中的能量供给能力,因此为中跑选手较多地采用。
持续跑时的心率一般以跑出后5分钟为基准,练习时应按既定心率要求进行,不可随意提高心率指标。持续跑有以下长处:
①由于长时间的中等速度跑,身体的有氧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②过度训练的危险性极小。
③中等持续跑是比其他跑法都经济的跑法对学习体力分配和肌肉放松有很大的帮助。持续跑训练的不足:
从中跑的角度看,不能用比赛那样的强度训练,因而不能给予运动员腿部肌群大强度的刺激。持续跑训练一般用来作为其他训练方法和各种项目的基础训练,安排在全年训练计划的最初阶段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2.2变速训练法(速度游戏)又称:“法特莱客”训练法,最早由瑞典人采用。“法特莱客”训练在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即在乡村的山地、湖边、沙滩、树林、草地上进行练习。教练员根据训练的分期、运动员的专项以及自然环境的具体条件,安排训练课的内容。由于场地松软、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一般训练课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法特莱客”训练法曾经风靡一时。
“法特莱客”训练法内容大致是:准备活动10—15分钟轻松慢跑;接着进行20—30分钟左右自由放松的较快速度跑,途中还可以根据训练场地的实际地形进行50—100米不等距离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冲刺跑8—10次,并可随意穿插跳跃练习,然后做5分钟左右慢跑调整,再进行30秒—1分钟的快速冲刺;最后以慢跑结束训练。
在进行“法特莱客”训练时,各种快、慢跑的距离,穿插跳跃的次数,以及间歇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段等,都由运动员自己来决定,由于训练场地和周围环境都是很美丽的自然环境,即使训练课运动量较大,运动员也能象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地完成。实践证明,“法特莱客”训练有以下长处: ①对运动员心理训练有良好的作用。
②在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使肌体承受较大的运动量。
③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松软的场地条件,对运动员下肢肌肉及踝关节有良好的刺激,是强化各种训练的极好手段。“法特莱客”训练不足是:
①它不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觉,特别是中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②由于训练场地辽阔,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接触少。
③完全由运动员的自我感觉来调整训练内容,因此难以正确地执行训练计划。2.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是指:接近或稍低与比赛速度的快跑与走和慢跑为恢复手段,两者交替进行的训练。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在进行正式间歇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心率达到每分钟120次左右。
②进行100米、150米或200米间歇跑训练时,练习中的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70—180次,但进行较长段落如1000米间歇时,快速跑结束时心率每分钟可达185次左右。
③进行步行或者放松跑调整时,要使每分钟心率下降至120—140次以后再进行快跑,这期间的间歇时间不要超过60—120秒。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间歇时间要相应缩短,传统的间歇训练快跑段都是采用短距离段落,所以同样可以改变其结构,采用较长段落的快速跑段,但间歇时间可适当增加。间歇训练的好处在于:
①能培养运动员特殊的耐力 和速度能力。②可在短期内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
③在离比赛只有很短时间的情况下,采用间歇训练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足之处是:
①间歇训练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已获得的竞技状态,既获得快,消失也快。
②较长时间内反复进行间歇训练,会使运动员神经疲劳,不能提高选手训练中的兴奋性。2.4模拟比赛训练法
以上三种训练方法,都没有达到比赛所要求的最大能力,要使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可以采用模拟比赛的训练方法。具体的范例是800米跑1分50秒的运动员,第一个400米用55秒,相当比赛的速度跑,然后间歇20秒,接着以26秒跑200米,再间歇10秒,最后200米用28秒跑完,这样全部跑的时间是1分49秒,包括间歇时间是2分19秒。这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间歇时间应极短,每分钟心率大致下降15次。②一次跑的距离不能太长。
③最初跑的距离相当于比赛距离的一半。
④全部快跑段的训练时间与本人专项是好成绩近似。
这种练习手段与全力跑的间歇训练近似,必须慎重采用,只有进行特别的训练是才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所以在竞赛期,赛季和重要的比赛前才采用。训练计划中如果频繁地采用这种方法,必将给运动员带来不良影响。
3、结论
以上介绍了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四种中、长距离跑训练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以及作用,同时剖析了各种训练方法的长处与不足,供同行参考。当今世界,中长距离的实践证明,过去紧靠用某一种或两三种训练方法的做法是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的,或者是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到一定时期训练水平还会下降。因此,一名有作为的教练员必须专门研究中、长跑训练理论,研究各种训练方法,研究自己的训练对象,充分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的长处为自己的训练实践服务,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为完成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需要各种训练方法的综合练习.依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专项等具体情况,按照循环训练原则,考虑到上下肢、左右侧、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运动训练与意志培养等方面内容,制定出以下三种练习组令,供广大教练员和教师参考。在一个训练单元中,教练员可依据训练任务,自行选择某一种组合,每个练习组合的组数为3~5组为宜。
一、组合一
(一)负重体回环
1.目的:发展腰部和躯干肌群力量。
2.方法:两腿分立,双手持重物于体前,两臂伸直以腰为轴做体回环动作。
3.“要求:两脚固定,保持平衡,速度适宜。练习8~12次/侧。
(二)单臂向上(或斜上)举物
1.目的:发展肩部和臂部力量。
2.方法:单手持器械于肩侧,挺胸、伸臂重复练习。
3.要求:下肢固定,也可采用坐姿,非投掷臂体侧协调。练习12~15次。
(三)弓箭步分腿跳
1.目的:发展下肢对抗缓冲、支撑身体力量和蹬伸爆发力。
2.方法:徒手或负轻器械从弓箭步姿势快速跳起,交换双腿位置。
3.要求:尽量减少双脚地面支撑用力时间。练习15~25次。
(四)负重体侧屈
1.目的:发展躯干两侧肌群力量。
2.方法:身体直立肩负重物,尽量向一侧屈上体,然后再向另一侧屈上体。
3.要求:膝伸直,腰部用力。练习10~15次。
(五)滑步组合
1.目的:提高两腿的摆蹬配合能力,加强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2.方法:背对投掷方向呈“团身”姿势,臀部后移,左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后下方摆出,右腿积极拉收后立即蹬转。
3.要求:臀部后移,注意左腿摆动的方向和右腿立收的角度,重心在弯曲的右腿上,肩轴与髋轴需扭紧。练习15~20次。
(六)手指屈伸
1.目的:发展手指和前臂的肌肉力量。
2.方法:两臂前平举,十指伸直分开,用力握紧后立即伸直,连续进行。
3.要求:用力抓握、伸直。练习30~50次。
(七)转体仰卧起坐
1.目的:发展腹部肌群力量。
2.方法:仰卧在凳上,双足固定,两手抱头屈上体起并同时转体,反复进行。
3.要求:上体抬起时不超过直立位置,也可负轻器械进行。练习15~25次。
(八)倒退大步走
1.目的:发展下肢快速后移动作速度及空间定向和平衡能力。
2.方法:低重心,体前倾,背对前进方向沿跑道向后大步快走。
3.要求:尽量大幅度和快速完成,确保跑道无人且平整。练习30米。
二、组合二
(一)负重体转
1.目的:发展腰部转动和躯干两侧肌群力量。
2.方法:身体直立,两腿开立,膝微屈,肩负轻杠铃,尽量向身体一侧转体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另一侧转体。
3.要求:躯干正直,双脚固定,以下肢带动骨盆和躯干完成动作。练习8次/侧。
(二)持实心球连续滑步
1.目的:提高双腿蹬摆发力的速度和动作的直线性。
2.方法:单手持实心球成体前屈,右腿后蹬与左腿摆动配合发力,沿直线连续滑步。
3.要求:动作连贯协调,直线性好,低腾空。练习20米。
(三)手持轻器械做屈伸手腕练习
1.目的:发展前臂部和屈腕肌群力量。
2.方法:单或双手持轻器械坐在低凳上,肘部放在膝上。连续进行手腕屈伸练习。
3.要求:只用腕部完成动作。练习20~30次。
(四)交换腿上下跳台阶
1.目的:发展下肢对抗缓冲、支撑身体力量和蹬伸爆发力。
2.方法:徒手或负轻器械,两脚分别踩在约高20厘米的台阶上、下,快速蹬上台阶并跳起,下降过程交换腿,持续练习。
3.要求:减少双脚支撑和双腿蹬伸用力时间。练习20~30次。
(五)俯卧撑
1.目的:发展胸大肌和上臂肌肉力量。
2.方法:俯撑在地,两手与肩同宽,屈臂将身体降至最低点后立即伸直双臂将身体撑起。
3.要求:身体始终保持紧张状态。可用头高脚低、脚高头低或负重进行。两手距离可为宽、中、窄。练习15~20次。
(六)高抬腿支撑跑
1.目的:发展下肢蹬伸力量和跑的能力。
2.方法:双手扶肋木,上体前倾,一大腿高抬与地面平行,另一腿蹬伸,重复交换。
3.要求:身体保持适当紧张,尽量加快交换频率。练习30~50次。
(七)蹬转送髋
1.目的:提高下肢右腿转蹬发力的速度和躯干专门力量,体会用力顺序。
2.方法:双手持重物成最后用力前姿势,右脚蹬转推动右髋转动伸展。重心在右腿,身体成反弓,器械举至头上方。
3.要求:肩轴与髋轴扭紧,躯干伸展,发力与蹬转时机适宜。练习12~15次。
(八)燕式平衡
1.目的:发展下肢力量、背部肌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2.方法:单腿支撑,另一腿向后抬起至水平位,上体前倾,两臂侧平举或成持球动作。
3.要求:支撑腿伸直,保持平衡。练习20~40秒。
三、组合三
(一)蹬转送髋练习
1.目的:发展下肢、髋部和躯干的专门力量,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
2.方法:低体重压在弯曲的右腿上,左肩和右膝大约在同一垂线上。右腿和右髋发力带动躯干和右臂向投掷方向转动,以胸带臂拉引胶带模仿推球动作。
3.要求:身体重心压在右腿上,下肢用力以右腿的转蹬为主,左腿的制动支撑为辅。练习15~20次。
(二)连续快挺
1.目的:发展腿部、肩部力量,以及全身协调能力和爆发力。
2.方法:身体直立双手持轻器械于胸前,双腿发力并前后分开,直臂向前上方推举,连续进行。
3.要求:快速连贯地完成动作,下肢分立与斜上举动作同时完成。练习15~20次。
(三)“两头起”练习
1.目的:发展腹部肌群力量和爆发力。
2.方法:仰卧在垫上,身体充分伸展,双臂伸直;快速屈体,使手和脚在空中接触。
3.要求:四肢伸直,快速完成。练习15~30次。
(四)跑步动作平衡
1.目的:提高踝关节肌肉群的紧张度和稳定支撑能力。
2.方法:上体前倾,单腿支撑,肘关节弯曲约90°,两臂自然前后摆成静止状,另一腿高抬,脚踝靠近臀部。
3.要求:可交换腿,保持平衡,可增加难度(时间、负重、松软处)。练习20~40秒。
(五)模仿原地投
1.目的:提高动作速度,改进最后用力技术。
2方法:侧或背对投掷方向,做好投前准备姿势,右腿、髋发力带动躯干和投掷臂转动,以胸带臂推、拨球。
3.要求:身体重心在右腿上,下肢用力蹬转,投掷臂充分伸直,用力顺序自下而上。练习15—30次。
(六)纵跳
1.目的:发展伸膝和屈足肌群力量及弹跳力。
2.方法:身体成半蹲姿势,两脚蹬地起跳,腿充分蹬伸,两臂上摆,头向上顶,缓冲落地后继续进行。
3.要求:尽量减少支撑时间,膝、髋、踝充分蹬伸。练习20~30次。
(七)杠铃抡摆
1.目的:发展下肢、躯干的快速转动力量和建立正确的用力顺序。
2.方法:将杠铃无片一端顶住一穴斗状固定物,两脚开立稍宽于肩,双手握住杠铃另一端,直臂上推于头前上方,转体下摆杠铃于体侧。腿、髋、躯干发力带动双臂向上回摆杠铃至最高点,再至身体另一侧,连续进行。
3.要求:以骨盆和躯干转动为主,杠铃摆至最高点时双臂伸直,摆至最低点时贴近体侧。练习15~20次。
(八)立卧撑
1.目的:发展上肢、下肢、腹部、背部快速力量和全身身体协调用力能力。
2.方法:由站立姿势开始,下蹲体前屈双手撑地,同时双腿后伸成俯撑,快速收腿成下蹲,双手推地抬上体,下肢迅速蹬地伸直或跳起。
3.要求:跳起时身体充分伸展,尽量快速完成动作。练习15~25次。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
铅球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内容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l.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发展最大力量的负荷结构特征
最大力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和肌肉内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是铅球运动员提高力量的有效途径。
①负荷强度:采用本人最大负荷的60%~85%的强度进行重复练习。100%的极限负荷强度应慎用和少用,目的在于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防止受伤。②重复次数与组数:每组4~8次,可做5~8组。最后几组和重复次数必须坚持完成,这样才能刺激肌肉,使能量供应与肌肉组织得到适应性变化,促使肌肉横断面增大。
③组间间歇时间:上一组练习后肌肉产生的疲劳基本消除,再进行下一组练习。高水平运动员一般2—3分钟即可,力量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可适当延长。间歇过程中,可做一些轻微活动和放松练习以加快恢复。
(2)最大力量训练中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在进行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的最大力量训练中,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力量训练效果几乎不取决于阻力的大小,而是要保证一定强度下的(40%一60%)练习量,然后,再采用大强度进行训练,但不宜过多采用95%以上强度的训练。最大力量的练习强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逐渐变化,另一种是跳跃式的变化。逐渐式适合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跳跃式适合于高水平运动员。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练习次数随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一般每增加5%的强度,练习次数减少2次。练习组数以不降低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原则,要保证最后一组的练习能完成所规定的重复次数。增大肌肉横断面的练习持续时间需要30分钟左右,间歇时间可短些,约20—60秒。(3)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在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重复训练法、极限训练法、强度训练法(塔式)等,在此只介绍最常用的几种。
①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动作和负荷要求不改变的情况下,有间歇地反复进行练习,而每组练习之间的间歇,要在机体基本恢复后再开始下一组的练习的方法。
②极限训练法用最高成绩的75%~80%的重量,每组重复做到举不起来为止,使参加工作的部分肌肉产生疲劳,中枢神经系统必须调动另一部分肌纤维来参加工作。
③强度训练法(塔式训练法)这是一种综合训练的方法,即将一定强度和一定练习次数的力量练习组合在一起,并随着重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重复次数,这样既有利于负荷调节,又可预防受伤。
④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投掷力量训练专家认为,为了更好地解决有机体对力量刺激的适应性,建议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采用综合练习的方法。(4)最大力量的训练手段
①卧推类:以仰卧推举杠铃为主。向上推举,快速向斜上方推。
②下蹲类:全蹲、半蹲。
③整体用力类:抓举;挺举、高翻、提铃以及抛重物等。(5)最大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应采用克制性和退让性相结合的动力性练习。②不宜过多采用最大负荷。
③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控制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④要把大、小肌群,屈、伸肌群的练习手段结合起来安排。速度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速度力量对铅球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力量 越大,时间越短,则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越大。
(1)速度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①负重练习法:运动实践中有各式各样通过负重方式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
a.负荷重量:在速度力量训练中,若负重过大,影响完成动作的速度;反之,负重过轻,又难以提高肌肉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一般多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这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
b.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练习组数的确定,应以运动员不降低完成动作的速度为限,如动作速度下降,可停止练习。
c.组间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一般为2~3分钟。间歇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影响下一组练习。
②不负重练习法:不负重练习法主要是多种形式和要求的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例如,各种方式的台阶跳、跨步跳、单足跳、纵跳、蛙跳和跳深等练习。上肢训练多采用与专项动作相结合的各种击打、挥摆、投掷和快速鞭打练习。
(2)速度力量训练中练习强度与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速度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变化幅度很大,从30%一l00%强度的负荷都可安排。克服较大阻力的局部肌肉或肌肉群的快速力量练习,负荷重量可达最大负荷的70%以上;动作结构和肌肉工作状态与专项比赛动作相似的专门的练习,所负重量是最大重量的30%一50%;当采用专项比赛动作进行快速力量训练时,阻力大小可采用与比赛一样,或略大于和略小于比赛负荷。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不宜过多,以不降低练习速度为原则,并与练习采用重量有密切联系。负荷重量大,练习强度大,则重复次数就少,反之,则多。每组练习次数一般l~5次。
速度力量训练的练习持续时间,一次不宜过长。因为该类练习对动作速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求较高。通常一次练习在15—20分钟,组间间歇一般在2—3分钟。(3)速度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训练中应注意把局部速度力量训练与整体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局部速度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全身速度力量的提高。
②应重视提高最大力量。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速度的基础,、因此,提高快速力量素质要着重注意提高力量因素,尤其是提高最大力量的水子平。(1)力量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2)力量耐力训练中练习强度和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①练习强度的设计与控制:力量耐力取决于最大力量,一般来说,若是发展克服较大阻力的力量耐力,可以采用本人最大力量的50%一80%负荷进行重复练习,若是发展克服较小阻力的力量耐力,其最小强度不低于本人负荷强度的30%,否则练习效果不佳。力量耐力的训练应保持较快的速度。
②训练量的设计与控制:
a.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一般要求达到最高次数,直到因疲劳不能正常完成为止。练习组数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应保证每组都能达到最高重复次数。练习组数一般为3~5组。
b.持续时间:若是采用动力性练习,由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组数确定;若是静力性练习,单个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13秒,这取决于负重的大小,负重大则持续时间短一些,负重小则持续时间长一些。
(3)力量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进行专项肌群的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注意使练习时的速率与比赛时相接近。
②组间间歇时间不宜过长,应在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组的练习,以达到疲劳积累、发展力量耐力的目的。
③力量耐力应重点提高绝对力量耐力。因为比赛是比运动员的绝对耐力而不是相对力量耐力。
④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的同时,应注意培养运动员对抗和克服疲劳反应的意志品质与技能。
速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铅球运动是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的出手速度。所以提高动作速度和铅球的出手速度,是铅球教学训练的根本任务。
铅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增强膝、髋部伸肌的爆发力,有助于提高最后用力推球的爆发功率,创造铅球运动最高加速度。1.疾跑练习
以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跑的15—3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20—30米;60~80米加速跑。2.跳跃练习
水平多级跳、阶梯跳、跨栏跳,使肌肉做超长性收缩的跳深练习等。
3.腿部、肩部、臂部的爆发力练习负重量轻的计时半蹲跳和分腿跳;采用摆动器械进行肌{"肉的超长性收缩练习;单手持中等重量的哑铃做快速推举的练习;单手或双手掷实心球的练习。(1)减小阻力的方法(轻器械运用):阻力的大小与肌肉收缩的速度是成反比,阻力越小则肌肉收缩的速度越快,反之,阻力越大,肌肉收缩速度越慢。
(2)在快速运动过程中进行投掷的方法:如助跑推铅球或实心球等器械。
(3)增大阻力的练习方法:例如,为加快右腿在滑步时回收动作的速度,可先绑沙护腿在右小腿上进行滑步动作练习;然后再去掉沙护腿,以提高快速收腿的动作。
(4)信号刺激的方法:速度与反应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肌肉收缩的快慢,直接受神经冲动的控制。
灵敏性和协调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铅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全身各部分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地完成从滑步到推铅球的一系列动作的复杂过程中。不断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是形成高度专项技能不可缺少的。在日常训练中,一般是通过球类运动(足、篮、排球等)、垫上运动、徒手体操、活动性游戏以及跨栏、跳高等多项运动,促进灵敏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1.密切结合推铅球的专项特点和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统一。
2.发展手段经常变换,以利于提高运动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提高平衡和空间位置感觉。3.灵敏协调性训练,应消除运动员的紧张心理,并安排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铅球运动员的耐力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一般耐力训练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其手段应选择能使运动员获得最大摄氧量的持续活动,活动强度以脉搏次数在130~150次/分为宜。最常采用的训练手段有30分钟以上的匀速跑、越野跑、“法特莱克”跑,1~2分钟的间歇跑、滑冰、游泳、球类运动及自行车运动等。
专项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太强度专项运动的能力。铅球运动的专项耐力是以力量耐力为主要特征的。在训练中必须根据专项特点来进行,利用专项运动负荷的增加,采用达到和超过专项比赛的量和强度,提高专项耐力水平,以建立稳定的比赛能力。
柔韧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柔韧素质
是指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在铅球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中,躯干柔韧性显得较为重要。躯干力量大,但躯干柔韧性差(腰太硬)而又难以改善的运动员,将来在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影响技术的完善。1.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以专项需要为准,并有一定的“柔韧性储备”,以预防在比赛时突然发生的超专项动作。2.柔韧素质要从小练起,并持之以恒。由于柔韧素质具有很强的年龄特征,12岁以前是发展柔韧性的好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性会逐渐下降。通过训练会提高,一旦停止训练又会很快消失。3.柔韧素质训练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后再开。投掷垒球
小学体育教材中,把投掷垒球作为了教学重点。它体现了学生力量、协调、爆发力、灵敏和快速用力能力的综合素质项目。在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它是参赛人数较多的项目。笔者在此就训练方法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注重身体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在投掷垒球训练开始阶段,必须重视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它为将来掌握投掷垒球技术和提高成绩打下了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用来发展速度、力量、灵巧、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条件得以全面发展,在这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应始终贯穿整个投掷垒球训练之中。
2、针对性身体训练
⑴力量训练:小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生理特征,要注重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宜采用轻重量,多次数,循序渐进,合理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量,主要采用拉胶带,抛投实心球,推轻杠铃等着重发展学生的快加速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⑵爆发力训练:就投掷垒球而言,爆发力主要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运动短时间产生巨大力量,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教学训练中,可采用杠铃做爆发力训练,如抓举杠铃、快速提拉杠铃、负杠铃快速蹲起等,一般可先采用身体的60—70%重量,而后逐渐增加。这些练习速度快且有爆发性,能使运动员想到动作速度,在投掷时加深记忆痕迹。另外还可采用提拉杠铃至胸立即推杠铃,卧推,半蹲跳,负杠铃侧对投掷方向蹬伸练习等发展爆发力。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如双腿跳跳箱(50—80cm)、单腿跳、立定跳远等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
⑶速度练习:速度是投掷垒球的主要素质之一。速度训练初始阶段。可主要采用行进跑20—30米,加速跑60—80米,(20—30米处最大速),听信声改变方向跑等来发展速度。后阶段结合投掷垒球技术还可采用持垒球助跑、投掷步、低重心的交叉步来发展速度。
二、注重技术训练
1、原地投掷垒球技术训练: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最后出手速度,因而在技术训练中要把原地投掷技术当重点来抓,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原地正面投掷垒球 教练可以结合录像、图片讲解示范,要求运动员回忆一开始力量 练习中拉胶带动作。要做到动作快,出手快,鞭打动作明显。⑵正面上一步投掷垒球
在运动员掌握原地投掷垒球动作之后,即可进行上一步投掷垒球技术教学训练,运动员可人拿一纸娄垒球,边走边投,体会上一步正面投掷垒球技术。⑶原地侧面投掷垒球
在此阶段教练员必须抓好技术动作教学,要让运动员体会蹬地转体、挺胸挥臂的连贯性,强调动作要有速度,有爆发性,要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助跑投掷垒球技术
助跑投掷垒球是由持球、持球助跑和最后用力,身体平衡几部分组成。在教学训练中,要把助跑后阶段的投掷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他们对技术的自控能力。a、投掷步技术训练:重点在于熟练准确地完成引球和交叉步技术。要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助跑动作的加速上,提高完成投掷步动作的加速能力,从而增大投掷距离。投掷步技术教学方法:
⑴、原地向后引球:目的在于学会掌握熟悉引球正确动作。
⑵上步引球:要保证学会正确向后引球动作及体会与下肢协调配合。⑶跑动中向后引球:速度要先慢后快,动作要正确。
⑷完成交叉步:要使引球与交叉步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动作准确连贯。
投掷步训练注意项:技术动作教学要注意正确性,要反复练习,切忌急于求成,防止错误的动力定型。可结合音乐、录像(投标枪技术)、看技术挂图进行巩固。
b、最后用力: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限,教学时讲解不宜过多过繁,要易采取讲解结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基本技术。
⑴最后用力顺序:右腿蹬地,推动髋关节转向投掷方向,带动躯干—肩—大臂—小臂—手发力。此阶段,多采用投掷轻物练习,体会用力顺序。
⑵投掷前作好用力准备,向后引球,同时使学生有意识身体右转,使左肩正对投掷方向做交叉步时加快上肢运动速度,使下肢超越躯干,直到最后用力,要防止运动员有意识上体后倾的错误动作。
三、注重心理训练
投掷垒球训练要注意心理训练,要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成绩失常。有些运动员第一次试投,十分紧张,发挥失常,接而导致第2次、第3次成绩都不理想。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心理训练而导致的。比赛场上条件千变万化,场外刺激多,必然引起运动员的各种心理活动。往往运动员比赛时思想紧张而使技术动作改变。所以,为防止比赛干扰,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需在日常训练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其稳定性,高度意志力,良好心理状态和抗干扰应变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时要注重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三方面紧密结合,要牢牢地把握三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促使运动员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改进投掷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在比赛中发挥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篇:跳高
跳高、撑竿跳高裁判工作
1.任务
在田赛裁判长领导下,执行田径竞赛规则有关条文的规定,保证跳高和撑竿跳高比赛的顺利进行。2.工作方法
(1)学习文件,明确职责与分工。申报使用器材,检查场地器材,熟悉仪器性能。
(2)赛前40—50分钟,由主裁判整队进入比赛场地,对场地器材、仪器设备进行复查和调试。管理裁判员和记录员到赛前控制中心进行检录。
(3)赛前35—40分钟,带领运动员进场。主裁判向运动员提示注意事项,宣布起跳高度及升高计划后,令运动员开始丈量步点和助跑距离。撑竿跳高赛前30分钟,管理裁判员督促运动员登记自己所需的架距。
(4)在跳高赛前凹—25分钟,撑竿跳高赛前30分钟,组织运动员按比赛顺序进行1—2次试跳。
(5)赛前3—5分钟,停止练习。主裁判监督丈量第一个起跳高度。撑竿跳高设臵好第一位运动员所需架距的位臵。记录裁判员登记运动员免跳高度,其他裁判员整理场地。
(6)按规定时间准时开始比赛,显示牌显示第一位试跳运动员的号码、跳次。起跳点裁判员站在跳高架旁、运动员助跑方向的异侧面,将红旗平举。放下红旗的刹那,计时钟开始启动,运动员试跳开始。撑竿跳高放臵横杆裁判员准备接竿。
(7)当计时钟距时限还有15秒钟时,时限员应立即举黄 旗示意。当时限已到时,黄旗即落下,运动员不得试跳;起跳点裁判举红旗,以失败论处;记录员记录该运动员一次无故延误比赛,试跳失败。(8)运动员试跳成功,上举白旗,失败则上举红旗。
(9)记录员在成绩记录表上记成功或失败的符号,检查记录员在显示牌上显示试跳成绩,终端操作员输入成功或失败的信息。(10)记录员告诉检查记录员准备试跳运动员的号码,检查记录员在显示牌上显示。起跳点裁判员将红旗平举,运动员准备试跳;红旗放下,开始试跳。
(11)准备试跳的高度,凡超过纪录时,主裁判应请田赛裁判长、技术官员对横杆的高度进行核查。当运动员跳过破纪 录的高度时,请田赛裁判长和技术官员再次检查高度无误后签字。
(12)一个高度比赛结束后,被淘汰的运动员由管理裁判员带领退出比赛场地。最后三名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由管理裁判员带至赛后控制中心。
(13)比赛结束时,记录员整理好所记成绩名次,并与终端核对无误后,交主裁判、技术官员、田赛裁判长审核签字后送编排记录公告处。
(14)跳高和撑竿跳高比赛时,裁判员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位臵女口图3—2—4和图3—2—5所示。轮次:
高度项目:田赛高度项目一个高度为一个轮次,一个高度有三次试跳机会,即3个跳次。3次试跳中的任何一次成功,该运动员可以晋升下一个高度的试跳;任何高度的3次试跳都失败了,该运动员被淘汰。免跳:
高度项目:运动员可在裁判员事先宣布的横杆升高计划的任何一个 高度上开始起跳,也可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的任何轮次、任何跳次上决定是否试跳。不管在任何高度上,运动员有3次试跳机会。如在某一高度上第1次或第1次和第2次试跳失败后,仍可请求免跳,但在下一高度上试跳的次数,只能是前一高度上试跳失败后所剩余的未跳次数。一经申请免跳,不得恢复该轮次或跳次的试跳。兼项:
如运动员有兼项,该运动员提出申请,有关裁判长可以允许该运动员在某一轮次比赛中或在跳高每轮次试跳中,以不同于赛前抽签的顺序进行试跳(掷);如果某运动员后来又决定不参加试跳(掷),或轮到其试跳(掷)时不在场,一旦该次跳(掷)时限已过,应视其试跳(掷)失败。高度项目的名次判定:
⑴在最后高度上,谁跳过的高度最高,谁是冠军。
⑵如果在相同跳次上跳过同样的高度,就出现成绩相等。这时,按如下判定:
①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失败次数少者名次列前。②如成绩仍相等,全部比赛中试跳失败次数少者名次列前。③如成绩还相等,涉及第1名时,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在其造成成绩相等失去了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高度上,每人再试跳1次。如有关运动员都跳过或都未跳过而仍不能判定,则将横杆提升或降低(跳高升或降2厘米,撑竿跳高为5厘米),他们在每个高度上只试跳1次,直到决出名次。其他名次成绩相等则并列。破纪录:
高度项目:在一次比赛中,多名运动员超过原纪录的高度,均承认为破纪录,并将其中的最好成绩视为新纪录。在此之后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须超过新纪录方可被承认为创纪录。跳高哪些情况下越过横杆算试跳成功?
(1)在规定时限内成功的完成试跳动作。(2)单足起跳越过横杆。(3)试跳越过横杆或越过横杆前,身体任何部分未触及立柱之间、横杆延长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者。
跳高比赛时,应抽签排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结束后横杆的提升高度,此计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1名。除非比赛中只剩下1名运动员,并且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a)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2厘米。(b)横杆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
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使用助跑道或起跳区进行练习。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或(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立柱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员认为其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判为试跳失败。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的横杆升高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试跳,也可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是否试跳。但在任何高度上,只要运动员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除外。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l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试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每次升高横杆后,在运动员试跳之前,均应测量横杆高度。当横杆放臵在纪录高度时,有关裁判员 必须进行审核测量。如果自上一次测量高度后,横杆又被触及,在后继的高度的试跳之前,裁判员必须再次测量横杆高度。即使其他运动员均已失败,一名运动员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其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利。当某运动员已在比赛中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的提升高度。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在比赛过程中不得移动跳高架或立柱,除非有关裁判长认为该起跳区或落地区已变得不适于比赛。如需移动跳高架或立柱,应在试跳完一轮之后进行。
第五篇:跳高
跳高
第一节
跳高运动的发展
一 男子跳高运动的发展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有记载的跳高比赛。是1864年,当时英国运动员用跨越式跳高技术以1.67米的成绩创造了第一个男子跳高世界记录。1867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用这种技术跳过1.89米,1895年美国运动员斯维尼改用剪式跳过了1.97米的高度。1921年美国运动员霍列用滚式技术跳过2.01米,首次突破2米大关,被国际田联确认为第一正式的跳高世界纪录。从那次以后,滚式跳高技术盛行一时,而且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最高记录多次被跳滚式运动员所刷新,20世纪到20年代开始有人采用了俯卧式跳高技术,由于成绩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35年,美国运动员约翰逊和阿尔布列顿用这种技术跳过了2.07米的高度,俯卧式跳法逐渐地取得了优势。1956年美国运动员杜马斯和原苏联运动员斯捷潘诺夫先后创造了2.15米和2.16米的新的世界纪录,俯卧式跳高技术完全取代了滚式技术。
随着跳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实践研究以及训练方法的改进,俯卧式跳高的成绩提高较快,1961年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六创世界纪录,把记录从2.23米提高到了2.28米。1970年我国运动员倪志钦又创造了2.29米的男子跳高新的世界纪录。
正当俯卧式跳高技术在发展、完善的时候,1965年又出现了背越式这个新的提高技术。1968年英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第19届奥运会上用背越式跳过了2.24米,取得冠军,从而引起各国运动员、教练员的极大兴趣和重视,很快地被广泛采用,而且成绩提高幅度很大,1973年美国运动员斯通斯以2.30米的成绩首次打破由俯卧式保持的世界纪录。1977年苏联运动员雅辛科又用传统式的俯卧式跳出了2.33米和2.34米的世界纪录。从此以后,全部记录又背越式提高运动员创造的。1983年、1984年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以2.37米、2.38米、2.39米的成绩三次破世界纪录。目前,世界跳高记录为2.45米,又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创造的。
二 女子跳高运动的发展
女子正式跳高比赛是从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加拿大运动员以1.米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1954年苏联运动员用跨越式跳过了1.73米以后,1956年美国黑人运动员用俯卧式跳过了1.76米的高度,1957年我国选手郑凤荣用剪式创造了1.77米的新的世界纪录,1961年罗马尼亚运动员用半剪式的跳法越过了1.91米的高度,10年之后,奥地利运动员用俯卧式创造了1.92米的世界纪录,1977年东德运动员又俯卧式跳过了2米的高度,保加利亚运动员科塔诺娃用背越式创造了2.09米的新的世界纪录。
三 我国跳高运动的发展
跳高在我国早有流传,据记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初期,才在我国的个别新制学校被列入体育课教学项目。由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反动统治阶级根本不关心人民的健康,跳高这个项目发展非常缓慢,成绩很低,1.87米和1.40米是旧中国男女跳高的最高记录。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跳高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上,很快刷新了旧中国的跳高记录。1956年,男女最高记录分别达到了1.95米和1.61米,1957年我国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1.76米的跳高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田径史上的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8年以后,我国跳高运动出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由于我国在发展俯卧式跳高技术是取得了成功,跳高运动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0年史鸿范,康驹培先后跳过了2.08米和2.09米,倪志钦跳过了2.10米、2.12米,1970年他以2.29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使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飞跃。70年代后期,随着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引进,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跳高运动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朱建华,他18岁时飞身越过2.30米的高度,打破了保持11年之久的亚洲记录,1983年、1984年又分别以2.37米、2.38米、2.39米的成绩三破世界纪录。男子跳高除朱建华之外,蔡舒、刘云鹏的最好成绩也达到了2.29米,女子也有一批选手成绩在1.90米以上。从1986年开始,由于朱建华等一批优秀运动员成绩的下降和部分运动员相继退役,后备力量不足,我国跳高运动水平出现了停滞现象。1990年前后虽然又涌现出一批年轻选手,如周忠荣,徐杨、金玲等成绩分别达到了2.30米、2.33米、和1.97米,但丛总体水平来看,没有走出停滞局面。
纵观跳高技术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人们在不断探索、寻求更加合理的过杆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和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快速助跑、快速有力地起跳和合理的过杆技术,是现代跳高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背越式跳高技术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俯卧式,其根本原因是它更符合跳高技术的发展方向,更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能力。
第二节 跳高技术
一 跳高技术总论
跳高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运动竞赛的主要项目之一。从事跳高运动,能够增强腿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培养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它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的动作组成,这些动作是紧密相联、相互作用的一个完整体。
1、助跑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一定水平速度,为快速有力地起跳、顺利地过杆创造有利条件。助跑按前后分为助跑前段和后段。前段(一般为4~7步)动作要轻快自然,后段(最后为4~5步)快速有力,按一定的节奏完成。
起跑的起动姿势一般有两种,即站立式和行进式。
站立式:运动员静止站在助跑点上,两腿屈膝,重心前移向前跑出。其优点是平稳准确,但开始比较紧张。
行进式:运动员慢跑或走几步,连接助跑,这种方式动作比较放松,容易发挥速度,但稳定性差。
2、起跳
起跳的任务是使人体在向前快速跑动的基础上,迅速地转变运动方向,充分向上腾起,并为过杆作好准备。起跳占用时间只是一瞬间(0.14〃~0.22〃),但却是跳高技术的最主要部分。起跳要快速有力、富有弹性,为此,在起跳腿前伸落地时必须尽量避免过大地制动,完成大幅度的摆腿、摆臂动作。起跳按动作的结构分为起跳腿的放脚、缓冲、蹬伸三个阶段。
3、过杆
过杆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中心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杆。
4、落地
落地是过杆后的必然动作,不同的过杆姿势,落地方法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缓和地落地(垫),以保证安全。
二 跳高过杆技术分析
(一)俯卧式跳高技术分析
根据运动员俯卧于杆上的身体姿势,可分为平翻式、潜入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 的半潜式。摆动形式有直腿摆动和屈腿摆动,有单摆臂和双摆臂。优秀运动员大多采用直腿摆动的平翻式,或半潜式。
1、助跑
俯卧式跳高采用直线助跑。以起跳腿靠近杆的一侧开始,与杆成25~40度角,一般跑8~10步,整个助跑分成两段,前一段跑4~6步,后段一般为4步。助跑前段(加速段),要求动作自然,富有弹性动作幅度逐渐加大,逐渐加速,摆动腿屈膝前摆,支撑腿后蹬充分有力,躯干保持前倾,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助跑后段(准备起跳段),要求进一步发挥速度,同时,为了准备起跳,跑时身体重心逐渐下降。后段助跑特点是身体重心低而平稳,动作幅度大,后蹬角度小,上体正直或稍前倾,脚掌滚动式着地,助跑速度的加快不仅靠加大步长,还要加快步频来实现。
跑到倒数第二步时,起跳腿用力后蹬,摆动腿大腿向前上方抬起,完成最大幅度的 一步助跑。摆动腿脚掌向后膝关节微屈,使身体平稳地移到支撑腿上,当身体重心位于支撑点上方时,身体的肩部的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摆动腿的用力蹬地,起跳腿屈膝向前,伸小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步,完成最后一步助跑。在摆动腿用力蹬伸时,小腿和地面几乎平衡,使两腿之间形成较大夹角。这样不仅能避免过早的将髋部移至起跳腿上方,还有助于摆动腿前群肌肉拉长,从而为完成大幅度快而有力地摆腿作好准备。
俯卧式跳高的助跑节奏,采用逐渐地、均匀地加速,到倒数第二步时速度最快,并 且尽量不减速地渡过起跳。从助跑开始,助跑步长逐渐增大,到后几步助跑,随重心的下降和动作结构的改变,步长形成有 规律的变化,一般来说,倒数地二步步长最长,最后一步步长最小,而步长相差20~30CM,倒数第三步步长趋于中间。
助跑步点的测量方法:(1)跑步丈量法。从起点按所采用的步数和速度,沿助跑路线的相反方向跑去,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就是助跑的起点,然后,从这一点反复地向起跳点跑几次,以资校正。
(2)走步丈量法。走步的步数是助跑数的二倍减二,如助跑7步,则7×2-2=12,即丛起跳点向起点方向自然走12步,就是助跑的距离。然后,反复试跑、调整,最后确定下来。不管采用哪种测量方法,都必须反复实践,反复调整,步点准确后,可用皮尺或脚掌量下来。
助跑的准确性受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体力、心理状态以及场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当助跑的速度、节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助跑距离。
2、起跳
起跳点离杆投影点一般是60~90CM。
⑴迈步放起跳脚阶段。助跑最后一步,从摆动腿屈膝支撑时开始做起跳动作,当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压紧后,摆动腿迅速做屈膝、跪蹬、送髋动作,使骨盆向前移动的速度超过肩的移动速度,形成后仰姿势,起跳腿屈膝向前,以髋带动大腿向前迈伸,脚跟沿地面向前迈出以脚跟着地,落地时膝关节伸直,同侧髋而前进。
⑵屈膝缓冲阶段。起跳脚放在起跳点之后,由于身体前冲的惯性及摆腿摆臂的摆动惯性,使起跳腿膝关节被迫弯曲而缓冲,弯曲的角度一般为135~140°,此时,髋关节挺直,躯干微屈,整个身体形成“S”形,好像压紧的弹簧一样,为快速的蹬伸作好准备。
(3)蹬伸阶段。随着起跳的缓冲,摆动腿以髋带腿加速向前摆动,当摆动腿膝关节摆至与起跳腿的膝关节同时,勾脚尖,快速踢小腿,直腿向前上方猛力摆起,同时,提肩拔腰、提气,起跳腿快速蹬伸至关节,完成起跳动作,当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起跳腿充分蹬直,完成了摆蹬动作,使身体离地腾空。
3、过杆落地
起跳腾空后,操持起跳结束时的正确姿势,积极攻向横杆,当摆动小腿越过杆时,摆动腿和同侧臂沿横杆的纵轴方向前伸内旋,肩向内扣,转体成俯卧在杆上的姿势。
起跳腿屈膝上收,两臂靠近躯干。随着身体的旋转,头和摆动腿一侧肩下潜。
同时,迅速扭转骨盆,并翻转起跳腿,使身体尽快越过杆。过杆后,两臂和摆动腿几乎同时着地。着地后,随着身体的旋转,顺势屈肘,落入沙坑或海绵垫上。
(二)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
背越式跳高的优点在于它能更充分地利用水平速度使身体向上腾起,并能合理地利用腾起高度做过杆动作。背越式跳高是身体各部位在空中以背向姿势依次越过横杆。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助跑技术
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以摆动腿一侧靠近横杆助跑,助跑步数为8~12步。起 动方式有行进和静止起动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起动方式,都应动作放松,节奏明显。
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可以分为直线段跑(4~7步)、弧线段跑(4~5步),助跑最 后一步的连线与杆投影面的角度大约为30度左右。直线段(加速段)的助跑技术与普通加速跑基本相同。身体重心高而平稳,后蹬充分、富有弹性,逐渐加速。后段助跑(准备起跳阶段)助跑技术基本上与短跑弯道技术相似。为达到逐渐加速的目的,控制好身体内倾程度是关键。由于弧线助跑形成重心内倾,在内倾状态下助跑身体重心下降的程度比竖直状态时大,也就是说,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大的工作距离。反言之,为缩短起跳时间创造了条件。保持身体内倾助跑必然形成身体重心投影点移动的弧线与足迹移动弧线不相吻合。从内倾状态下,进入起跳腿着地支撑,所形成的线运动制动和弧线助跑的惯性作用,使身体自然由内倾转为垂直,使身体重心运动轨迹与足的运行轨迹在起跳点重合,增大了支撑点的压力,提高起跳垂直方向效果。
弧线助跑身体逐渐转向侧对横杆,最后从内倾姿势顺势进入起跳,形成了肩轴与髋轴的 反向扭紧。这样不但充分伸展髋肌群,使摆动腿有力地摆动,而且有利于人体沿纵轴旋转,为使人体腾空后自然转向背对杆创造条件。可见,弧线助跑是形成背向过杆的需要,也是高效率起跳的重要条件。为了发挥弧线助跑的作用,还应该注意助跑曲线的合理性。
助跑技术要求:直线助跑时,动作近似于短途中跑,但也有自身的特点,要求身体重心 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脚着地时应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臂配合大幅度的摆动。弧线助跑时,身体逐渐内倾,加大外侧臂和腿的摆动幅度,头躯与脚的支撑点应力求在力的作用线。整个助跑应具有明显的加速度和节奏感。最后三步或五步的节奏应自然加快,最后一步最快。同时,要求最后几步助跑在保持积极加速的情况下,动作结构无明显变化,上体保持稍前倾,摆动腿积极前摆,着地点接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到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时积极下压扒地,在内倾牢固支撑下,快速前移身体重心,到支撑部位时,身体内倾和膝关节弯曲达到最大程度。最后几步助跑长比较均匀,倒数第二步步长稍大于最后一步步长,两步相差5~10CM。
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大多采用“J”形曲线的优点是助跑前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 曲线,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向弧线过渡较平滑自然,可以避免减速。
丈量助跑弧线比较复杂,方法很多。初学者一般采用走步丈量法。首先确定起跳点一 般离近侧跳高架立柱1米,距离杆的垂直点约60~80CM。然后由起跳点沿杆的平行方向向前走4~5步,转体沿杆的垂直方向自然走5~6步,做一标记。此点与起跳点相连划一弧线,即为3~4步助跑弧线。向前自然走6~7步,划一起跑点,即为直线段助跑距离,也为四步。
合理的助跑弧线,直接影响助跑速度的发挥和起跳效果,甚至影响过杆技术的顺利完成。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助跑弧线,反复实践,反复调整,固定下来,根据“走步丈量法”的直角丈量路线用皮尺或自己的脚掌量得数据,以备以后使用。
2、起跳技术
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起跳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垂直部位开始,到起跳腿 蹬离地面瞬间为止,它分为三个阶段。(1)迈步放起条腿阶段
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垂直部位开始到起跳脚放上起跳点以全脚掌支撑为止。当身体重心移至摆动腿支撑垂直部位之后,摆动腿积极有力地后蹬,*关节伸直角为160°-170°。推动髋部和上体积极前移,使起跳腿一侧的髋超越摆动腿一段髋,以保持着轴几乎与杆垂直的位置,形成肩轴与髋轴的扭紧状态,同时,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前摆,迅速伸小腿脚顺着助跑弧线切线方向以脚跟的外侧接触地面,继而通过脚外侧滚动全脚掌,脚掌与杆投影面角度大约为10-15°左右,此时,身体仍然保持内倾姿势。
(2)缓冲阶段
从起跳脚踏上起跳点以全脚掌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膝关节弯曲到最大程度为止。缓冲阶段,由于身体的惯性和摆腿、摆臂的作用,迫使起跳腿膝关节伸肌完成退让性工作。这一阶段,不但减少由于快速助跑而在起跳脚着地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而且被迫拉长的伸肌为起跳腿快速而有力地蹬伸创造了有利条件。缓冲时膝关节弯曲角度大约为140-148度,缓冲时间为0.07-0.085秒。
(3)蹬伸阶段
从起跳腿膝关节弯曲到最大程度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为止,蹬伸阶段是起跳最后用力阶段,也是通过起跳腿的髋、膝、踝等关节伸肌快速有力收缩,依靠摆臂、摆腿、伸展躯干的协调配合,加速身体重心向上腾起获得最大垂直速度的主工阶段。由于*脚时与人体仍然保持一定的内倾,身体重心的投影点与起跳点不相重合。然而由于起跳脚制动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整个身体由内倾斜向横杆方向迅速竖直,并使身体重心投影点与起跳点重合。在竖直过程中,自然产生身体腾起后飞向横杆的动力,同时为支撑反作用更有效地通过重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过杆与落地技术 过杆是最终决定跳跃成败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过杆的效果,必须形成合理的杆上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利用补偿动作使身体各部分依次顺利越过横杆。
起跳离地之后,身体应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由于起跳时摆动腿和同侧臂带动同侧髋关节向前运动,加速围绕身体纵轴旋转。
当头和肩越过横杆,沿着身体重心运动的抛物线轨迹,依次上升通过顶点后,又顺势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后下方运动。当髋部上升到杆上时(抛物线顶点时)头和肩上体、两腿向后完成相向运动,使髋部在杆上摆出,形成身体反屈的背弓姿势。同时两膝关节弯曲,稍分开两小腿自然下垂。背越式过杆技术应具有顺势、依次和连贯的特点。在整个腾空过杆阶段,合理地运用旋转运动和相向运动的补偿作用,使身体各部位尽量保持在身体重心运动的抛物线轴迹上,并且沿着抛物线轨迹顺势、依次地越过杆。这样能够保证起跳到过杆的连贯性,有利于快速、有效地腾起横杆。
第三节 跳高的训练
(1)起跳脚的技术
原地放脚:手扶肋木,侧向站立,摆动腿屈膝跪蹬送髋,起跳腿屈膝脚跟,沿地面向前迈伸,脚跟着地快速过渡到前脚掌支撑。要求:摆动腿屈膝跪蹬送髋,起跳腿脚跟沿地面向前迈伸,脚跟着地。
摆动臂推同侧髋部原地体会放脚技术:手扶肋木,侧向站立,摆动腿屈膝跪蹬送髋,同时摆动臂推同侧髋部,起跳腿屈膝脚跟,沿地面向前迈伸,脚跟着地快速过渡到前脚掌支撑。要求同上。
走动中迈步放脚:走两步摆动手推同侧髋体会屈膝送髋放脚技术。要求同上。(2)摆腿技术
原地支撑摆腿:侧对肋木站立,起跳腿同侧手扶助肋木,进行摆腿技术练习。
要求:以髋带大腿进行摆动,摆动幅度大,方向正,后摆时膝关节微屈,动作放松,前摆时当摆动腿膝关节与支撑腿膝关节平行时,快速伸直勾脚尖向上抽摆,带动同侧髋部前移,同时,起跳腿蹬伸三关节,摆动臂配合协调摆动。
斜撑摆腿:原地斜对跳马摆腿练习。要求:摆动腿快速大幅度向前摆起,同时,将同侧髋部向前移送,摆动腿自然落在跳马上。
行进间上部摆腿:摆动腿在前站立,两臂前上平举,上小摆腿练习。要求:摆腿快速有力、幅度大、方向正、上体正直,眼看前方,摆腿结束时,向前向上带出同侧髋(3)起跳摆动技术
原地摆臂:两脚前后站立,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两臂后拉,然后双手自然握拳,同时,由合后经体侧向体前上方摆起,两肘摆至与肩同高时要突停,摆动腿同侧臂摆动幅度稍大些,提肩拔腰提气,眼看前方。
上步摆臂:摆动腿在前站立,上起跳腿摆臂。(4)练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a)低重心滚动式走
b)
低重心滚动式跑
要求:重心低、平稳,由脚跟滚动,前脚掌着地,顶膝、送髋,后蹬角度减小,跑
得要轻松自然,有弹性,节奏明显。
c)体会上下肢协调配合技术:A慢走2-4步,体会上下肢协调配合技术。d)慢跑2-4步体会上下肢协调配合技术 e)2-4步助跑起跳腿落上高物 f)4-6步助跑起跳摆动腿落上高物 g)4-8步助跑对高墙起跳 h)4-8步助跑起跳正面骑上高物 i)4-8步助跑起跳头顶高物
要求:助跑轻松自然,最后4步重心低而平稳,节奏明显。上下肢协调配合,蹬摆
协调配合,起跳后整个身体充分向上腾起。(5)学习和掌握俯卧式过杆与落地技术
学习俯卧式过杆与落地技术,重点是摆腿摆臂,沿身体沿纵轴旋转,起跳腿的翻转,摆 动腿及同侧臂落地技术。
1、学习体会摆腿摆臂前伸内旋技术。A、起跳腿在前站立摆腿摆臂,带动身体旋转90度—180度—270度。B、侧对高物,(一般与胸同高),起跳手扶高物,摆腿摆臂内旋270度。C、行进间连续摆腿摆臂旋转270度。要求:摆腿摆臂同时前伸内旋将同侧髋部带出,带动整个身体沿纵轴旋转,并落在助跑延长线上。
2、学习收起跳腿技术。A、原地双手扶墙收起跳腿,要求:起跳腿屈膝上收,髋部上提,大小腿角度夹紧。B、双手支撑,成俯撑姿势,体会起跳腿屈膝上收,膝关节领先向外侧上方翻转骨盆。C、原地斜撑摆肥胖摆臂收起跳腿俯卧在高物上,体会旋、转、收协调配合技术,要求摆腿摆臂前伸内旋带动骨盆内转同时收起跳腿,低头扣肩,成俯卧姿势。
3、4-6步助跑起跳俯卧在高物上。要求:助跑起跳连惯,起跳快速有力,方向正,前身内旋,整个身体沿纵轴旋转,快速收起跳腿,俯卧在高物上。
4、原地俯卧在跳马上。起跳腿屈膝上收,向外翻转,身体从马上滑落垫上。要求:摆动腿骑摆杆后继续前身内旋,低头扣肩下潜,摆动腿的脚、膝、髋和摆动臂的肩、肘、腕依次落地。
5、4-6步起跳过斜杆。
6、6-8步助跑起跳过杆。要求:助跑逐渐加速,节奏明显,助跑与起跳紧密衔接,在充分腾空的基础上,做好旋、转、收、潜、展的杆上动作。
第四节 跳高的教学
一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弧线助跑起跳技术上,空中的展髋展体技术。
(一)初步了解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
1、讲解背越式跳高技术要点
2、结合图片、录像、示范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二)学习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
1、蛇形跑
2、半径5-8米的“8”字形跑
3、半径5-8米的“U”字形跑
4、直线入弧线跑的专门性练习
5、直线入弧线的加速跑
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跑,使学生体会上下肢以及躯干动作变化时的肌肉感觉,跑时重心高、平稳,后蹬积极有力、富有弹性。
6、弯道跑
要求:身体内倾,速度越快内倾倾斜度越大。
(三)学习掌握起跳以及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原地摆腿技术练习
侧对肋木站立,摆动手扶肋木,作摆腿送髋起跳腿蹬伸练习。要求:摆动腿大小腿自然折叠,以髋带腿向前上摆动,同时,骨盆沿纵轴旋转,起跳腿蹬伸三关节。
2、起跳腿在前,摆动腿用力蹬地后,屈膝向前上摆动,两臂由体后向前上摆动,摆腿结束时带出同侧髋,摆臂结束时,摆动臂同侧肩高于起跳臂同侧肩,躯干伸直,蹬伸三关节,呈起跳结束姿势。要求:摆动腿积极蹬摆,大小腿自然折叠,屈膝向前上方摆动,摆腿摆臂,但展躯干,带动起跳腿蹬伸。
3、原地放脚技术练习
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在后,摆动手扶肋木,内倾站立。摆动腿积极送后**送髋,起跳腿从体后屈膝,脚沿弧线切线方向以脚跟外侧着地,迅速滚到全脚支撑。要求:摆动腿积极有力蹬地,送髋,身体内倾。
4、上一步起跳练习
摆动腿在前站立,摆动腿用力蹬地后,起跳腿快速前迈着地,摆动腿快速屈膝前摆,双臂协调配合摆动,提肩、拔腰、提气,身体由倾斜转垂直,快蹬伸三关节。要求:起跳腿落地积极主动,摆动腿蹬地后,快速大幅度向前上摆起,上下肢蹬摆协调配合。5、8-10米圆上走2步体会放脚
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身体内倾,沿圆体会放脚技术。要求:沿弧线走,脚掌着地点在弧线,身体内倾。6、8-10米圆上2步助跑体会放脚技术。要求:弧线助跑脚掌着地点在弧线上,助跑有节奏,每跑2步完成一次放脚。
7.练习2步助跑起跳模仿练习。要求:放脚后身体内倾转垂直,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摆动,快速蹬伸起跳面向圆心落地。上下肢协调。
8、同上练习2步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同上。9、4-6步助跑起跳结合技术练习。要求弧线助跑身体内倾;起跳腿踏上起跳点,身体快速由内倾转为垂直;摆动腿屈膝快速前上摆起,带动骨盆扭转成背对横杆。10、6-8步助跑起跳躺上高物练习。要求:助跑轻快自然,重心平稳,入弧线后身体自然内倾,节奏明显,助跑起跳连贯。起跳积极有力、充分向上;过杆时身体舒展与杆大致成垂直,肩背落在高物上。
(四)学习掌握过杆技术
1、原地波浪起。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屈髋屈膝,然后双腿蹬地展腹展胸。
2、原地体会向后运动。背对与腰同高的垫子站,提脚跟,(如图180页)向后仰头倒肩,展体展髋,肩背着垫。
3、仰卧在垫上,两肩、两脚撑地,向上抬臀,挺髋动作。
4、背对肋木,双手拉肋木做挺髋展体
5、背对肋木站立,双脚起跳,腾空后展体挺髋,背大腿挂膝,肩背落上高物练习。要求:起跳后身体向后上方腾越,腾空后及时仰关倒肩,挺髋展体动作自然连贯,如图
6、学习收腹举腿技术
(1)原地仰卧垫上体会收大腿,向上踢伸小腿技术。要求:掌握收腹举腿时机,臀部过杆后收腹举大腿,然后踢伸小腿。落地时膝关节伸直,或将两腿分开,以免膝关节碰击脸面部。
(2)原地双脚起跳过杆练习。要求:两腿屈膝半蹲,用力向上起跳,两臂配合向上摆;腾空后肩向后伸展抬臂挺髋成背越姿势,臀部过杆后收腹举腿,肩背落地。
(五)掌握全程助跑起跳过杆完整技术 在完整技术练习中,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正:起跳用力方向正,起跳脚落地正,最后几步助跑的足迹要落在弧线上,起跳后身体沿弧线切线方向飞进。
直:起跳结束和上杆时,身体保持直立姿势,将身体充分展开。挺:过杆时仰头倒,抬臀、展腹、挺髋,形成背弓姿势。稳:身体在空中飞进时应平稳,过杆后肩背平稳地落在垫上。
(六)背越式跳高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破坏起跳前助跑节奏
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跑小步,缺乏节奏感、距离感,注意力不集中。纠正方法:调整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标记助跑,培养节奏感。
2、弧线助跑时身体不能保持内倾,最后两步跑时身体向杆方向倾斜。
原因:对弧线助跑技术概念不清,对身体内倾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掌握弧线助跑技术。
纠正方法:反复进行直线入弧线助跑练习,反复进行助跑的专门性练习,全程助跑练习等,体会掌握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技术。
3、起跳时制动 原因:倒数二步身体重心明显下降,起跳前上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时前伸太远。纠正方法:弧线上反复进行2步助跑起跳结合技术练习,最后一步助跑积极后蹬,起跳脚积极主动,快速着地,身体重心快速前移。
4、起跳时倒体
原因:助跑时身体没有内倾,或内倾程度不够,倒二步摆动腿着地,偏离了弧线,迫使上体过早转体。
纠正方法:在按画好的弧线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起跳后竖肩竖腰向上腾起。不要急于过杆,起跳时尽量向上伸展髋膝踝三关节,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助跑路线反复做助跑起跳躺上高物练习,掌握顺势起跳技术。
5、屈身过杆
原因:过杆时,有意识用眼看是否有挺髋展体动作,怕肩背着垫,以致形成低头含胸、收腹屈身姿势。
纠正方法:利用弹板或跳箱做原地背越式过杆技术,注意延长挺髋展体时间;原地背越式跳上高物,体会挺髋展体、背大腿挂膝协调动作,背落高垫上。
6、身体斜交叉过杆 原因:起跳时摆腿摆臂不充分,只沿弧线助跑线的切线摆动,没有沿身体纵轴摆动。纠正方法:反复做助跑起跳模仿练习,在高杆下体会助跑起跳结合技术。在完整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改进个别错误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提高。要注意学生的助跑技术和助跑节奏,因为它直接影响起跳和过杆。同时要调整助跑弧线,帮助学生找出最适宜的助跑弧线。
二 俯卧式跳高的教学
1、使学生初步了解俯卧式跳高技术:通过讲解、示范或看录象以及图片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俯卧式跳高技术的特点及其主要优点。
2、学习起跳技术
(1)走1-2步在较高的姿势中完成起跳的摆蹬配合练习。示范讲解并原地模仿两臂摆动;摆臂、摆腿和起跳腿的蹬伸的配合动作。要求:摆臂后要制动;摆腿不要过高,超过或达到水平部位即可;上体保持直立姿势,提肩提腰,轻轻蹬离地面。走1-2步,在较高姿势中完成起跳的摆蹬配合。要求同前。(2)放脚和大幅度摆腿练习。
①手扶同伴或檑木做放起跳脚练习。要求:摆动腿屈膝在身体前面支撑,上体正直,人体前移,当超过支撑点时摆动腿蹬伸送髋;起跳腿随着髋部前移,迅速前伸,人体形成后倾姿势,起跳腿一侧的髋关节要挺直,两腿撑地,两臂引向体后。
②手扶同伴或檑木做原地摆腿练习。要求摆动幅度大,方向正。摆动腿向后摆时膝微屈,动作放松;向前上摆动时,当摆动腿膝关节经过支撑腿时要迅速蹬直,脚尖向上勾起,有力快速的向上摆起,并带动同侧髋向前上放移动。起跳腿蹬直,但不要离开地面。
③走步中要做放脚和摆腿相结合练习。要求:放脚后,髋要向前移,并大幅度由后向前摆腿,两臂也同时上摆。起跳腿蹬直,不要离地。
(3)两步放脚起跳练习。要求:上体直立,起跳腿在体前并微屈膝站立;摆动腿向前送跨迈出,进入垂直部位时肩、髋和右脚基本成一垂线;起跳脚前迈时,摆动腿同侧臂留在体后。
① 两步放脚摆腿练习。要求:同前。注意起跳腿不要蹬离地面。
② 两步放脚起跳练习。要求:同前。注意起跳摆动要快速有力,用摆动的力量带起人体;逐渐增加起跳腿的蹬伸力量和速度。
3、学习助跑及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
(1)20-30米加速跑,前10-20米逐渐加速,身体逐渐抬起,后10米转入滚动式跑法。(2)4、6、8步助跑起跳。要求:注意开始和最后的助跑节奏;起跳后可直体越过低横杆或用摆动腿踢高物。
(3)结合过杆练习,进行助跑及其起跳结合练习。
4、学习过杆与落地技术(1)空中旋转练习
①起跳腿在前,两臂和摆动腿向前上摆起,并带动肩,髋转动。腾空后,摆动腿向前伸内旋,同侧臂内旋靠近身体,肩内扣。同时起跳腿屈膝收起,并向摆动腿靠拢。整个人体在。空中围绕纵轴向起跳腿方向旋转180。用摆动腿落在助跑的延长线上。
② 同上练习①,但用1-2步来完成。
③同上练习,可以在地上斜插一标枪,围绕标枪进行旋转。(2)落地练习
。①原地模仿起跳(起跳腿不离地面),然后转体180转为面向沙坑,用摆动腿的脚和同侧臂的手同时伸入沙坑,手指对着横杆方向,屈肘屈膝做滚动缓冲。
②同上练习,但要求起跳腿轻轻蹬伸,腾空旋转后做落地动作。(3)过杆动作练习
①走1-2步或跑4-8步起跳后,用俯卧姿势落在跳马上或高垫子上。要求:正确的摆动动作和起跳腿的屈膝收动作,人体伏在马上,并对上述动作进行检查。助跑距离加长后,此练习还可以做为改进助跑节奏与起跳结合的技术练习。
②助跑4、6、8步,做完成的俯卧式过杆练习。要求:开始助跑速度不要太大,注意力集中在助跑最后的节奏上;起跳时要特别注意摆动腿动作;过杆时,摆动腿及同侧臂要沿横杆前伸内转,不要过早下伸,要等待起跳腿的上收;正式过杆前,可先做一些跳斜杆的练习。
5、俯卧式跳高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a)助跑时拉大步、倒小步,影响助跑准确性,破坏助跑节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助跑步子不准确。
纠正方法:检查调整助跑步点,调整助跑距离,画好每一步的标记,严格按标记助跑,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b)起跳蹬地力量不能通过身体重心。原因是起跳腿力量弱,摆腿晚,同侧髋带不上去。纠正方法:做上步摆腿起跳练习、短程助跑练习等等,强调身体移至支撑腿上方时,同时做摆腿摆臂动作。
c)起跳时向杆侧倾斜,形成弧形摆动。原因是起跳腿放脚不正,急于过杆。
纠正方法:斜撑摆腿,或在助跑延长线方向挂一标志物,要求摆腿向标志物方向摆动,反复进行助跑起跳技术练习,强调正确完成起跳。
d)过杆拧腰、挺胸,起跳腿直腿过杆。原因是过杆挺胸抬头摆动腿摆动臂不能协调前伸内旋,起跳腿后背不能提髋屈膝上收。
纠正方法:原地收起跳腿练习,起跳臂扶高物,摆腿摆臂收腿旋转270度,体会摆动腿摆动臂同时用力绕身体纵轴旋转技术。
e)过杆时起跳腿碰杆。原因是起跳腿的外展蹬伸不及时,或外展程度不够。
纠正方法:原地过杆练习,保护人站在杆侧托扶练习者的髋部,帮助体会收起跳腿外翻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