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

时间:2019-05-15 04: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

“另类招数”研究

静宁县德顺小学 崔高周

审题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题目内容,明确题目范围,揭示题目意义。这就是审题。只有这样,作文内容才符合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走题”、“偏题”现象,甚至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一、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的作文命题。

常见的作文命题的类型有命题、半命题、自命题和话题(材料)作文。

1.命题作文题目确定,文体、篇幅要求明确,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般是限定对象、内容、数量和范围。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2.半命题作文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少去的一部分由学生补充。主要包括总体范围式的补题、体现材料式补题和文意角度式补题,要求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如:《现代科技带来的》。

3.自命题作文是放开范围,自由写作。

4.话题作文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命题式: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范围式:没有话题,只提供写作内容或范围;材料式:提供文字材料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如:温暖。

提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老师、同学、家长、邻居„„一定给了你许多关爱,请写出一件让你感到温暖的事情。(1)写一件表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心帮助的事。(2)内容详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3)文章在500字以上。

只有学生熟知各类作文命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遇到作文,才不至于“谈虎色变”,无处着笔。

二、教会学生抓住审题的“切入点”,即审题的角度。

(一)审清体裁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涉及的体裁一般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等。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记叙文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种形式。

审清体裁,就是要弄清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形式的文章,是写人记事呢,还是写景状物。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体裁,题目都有明确的揭示,需要留心辨别。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事。如“发生在家里的事”、“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互相帮助的事”,这些题目都标明是写事的文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人。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吃苦耐劳的妈妈”、“助人为乐的张阿姨”,这些题目标明是写人的文章。以写活动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活动。如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记一次冬游”、“记一次参观活动”,这些题目都标明是写活动的文章。

一般情况下,标有“记”字的,常常是记叙文,如“记一件事”,“记一个我熟悉的人”。以介绍物品名称为题的,一般是说明文,如“洗衣机的使用和保护”、“文具的保养常识”。

有的文题,可以写几种体裁,如“母校使我难忘”,既可以写母校的老师、同学使我难忘,又可以写母校的事使我难忘,还可以写母校的景色使我难忘,这样的文题,要先确定内容及中心,再确定体裁。

(二)审清人称

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用第几人称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如“在雷锋的精神鼓舞下”,应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容易写出自己的感情,表达得亲切自然。如果用第三人称,写别人怎样受鼓舞就不如第一人称真切。再如“雷锋精神鼓舞了他”,应用第三人称写,这样能比较灵活自由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审题确定人称,不能只看作文题中的人称代词。如“我的同学”,题目中的人称代词是“我”,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第一人称写,“同学”是写作的主要对象,应重点表现同学的品质,最好用第三人称。又如“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她”是第三人称,但她是文章重点写作对象,这样的文题,最好用第一人称写。

(三)审清选材范围

文章的题目很多在选材范围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注意弄清这些要求,以防所写的内容跳出“圈”内。如“上学路上二三事”这个文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范围要求:时间范围“上学”;地点范围“路上”;数量范围“二三事”。再如“我爱妈妈”这个文题,不仅规定了写作对象“妈妈”这个人物范围,还规定了写作内容“怎样爱妈妈”。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修饰语。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修饰语是“一堂生动”。从这个修饰语中我们清楚地看出,这堂语文课的数量范围只能是“一堂”,写作内容应围绕着怎样“生动”来选材。一般来说,题目中的修饰语越多,写作的内容就越窄,范围越小,反之,修饰语越少,写作的内容就越宽,范围越大。如“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这个题目的修饰语较多,严格限制我们必须写“星期六的晚上”,不能写其他时间的晚上,也不能写星期六的其他时间,只能写晚上,而且只许写“一个”晚上,不能写两个。如果这个题目就是“星期六”,范围就广泛多了,早晨、晚上,一个、两个星期六都可以写。

(四)抓住“题眼”

审“题眼”,定重点:所谓“题眼”,顾名思义就是“题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最能传情达意;同样的道理,题目的眼睛就是文章主题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就能发现文章的主题所在。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是文章表现的重点。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眼是“刻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我心爱的铅笔盒”,题眼是“心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美丽的冬天”,题眼是“美丽”,揭示了文章的重点。

分析题目中的题眼,要注意文题的结构类型。如果文题是一个短语,修饰的词语一般是题眼,如“美丽的冬天”中的“美丽”,“珍贵的衬衣”中的“珍贵”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句话,一般来说题眼在题目的后半部分中,如“小华后悔了”中的“后悔”,“小明和小强和好了”中的“和好”都是题眼。

审题抓住题眼十分重要,题眼抓得准,有利于突出重点,表现中心。否则就容易把文章写偏,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审题,除了弄清以上各项内容外,还要注意题目下面附带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审题的一个方面,要予以重视。如“以‘我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标省略号的部分由自己填上,可以写人,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并写出你喜爱的情感。作文前,要先确定中心,想好叙述的顺序,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写完后,要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如有不够妥当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这个文题附加的要求较多。首先提示了写作体裁要求,然后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最后又提示了写作过程。审题如果注意这些附加要求,写起来就能更好地把握住。

三、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审题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审题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分析法

分析法,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文题是由哪些词组成的,然后再逐词推敲,弄懂每个词的意思,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如“好风气”这个题目的审题,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是由“好”和“风气”两个词构成。然后再推敲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好”是指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好风气”是指好的爱好或习惯。分析法分析要正确,只要有一处差错,就会造成不切题的毛病。如写某人做某件好事,没有群众性、广泛性,就不太切合题意。

(二)比较法

有些文章,表面上看,意思差不多,可是你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有时差别还比较大。如“我的同学”和“我和同学”这两个题目,差别较大。“我的同学”中心词是“同学”,“我”是修饰成分,这篇文章要求写有关“同学”的品质等内容。而“我和同学”是并列关系,这篇文章要求既要写“我”,又要写“同学”,还要写出“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及发生的事。如果只写“我”不写“同学”,或只写“同学”不写“我”,或者没有写“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及“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就不切合题意了。

比较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相似题目要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有鉴别,作文才会更切题意。

(三)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常见的审题方法,一般来说,看到一个文题,学生常常在心里提出问题,一边问,一边从文题中寻找答案。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文章应用第几人称写?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 如指导学生写《大家都夸他》这篇文章,在审题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可能学生会提出:“大家都有谁?都谁夸他?他又是谁?为什么夸他?夸他什么?”一边问,一边集体寻找答案,文章要写的内容,表达的中心,选材的范围也就清楚了。

总之,审题决定着文章的体裁、中心、材料、结构、技法、语言等重大问题。只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会做到事半功倍。

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时要注意打开自己的思路,每个作文题目在写作文时总是有一些限制,不要被这种限制束缚了思路。审题时,我们即要看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要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我们的思路即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活动广阔天地。那么审题时怎样打开自己的思路呢?

(1)审题的视觉要广。如:《关心》这个题目从写人还是记事来说,这个题目即可以写人,《一个处处关心人的人》,也可以是记事《记×××关心我的一件事》从写作的对象来说,“关心”和“被关心”的人,可以是任何人,从写作空间范围来说,那就更大了,学校、社会、家庭、工厂、农村、汽车上、火车内„„不管在哪里,只要内容是写关心的都可以不受到限制。从写作的时间来说,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管你写的事是发生在一年里,还是几年内,是一个月,还是在一天里至发生在一刹那的时间里,都是可以写的,从“关心”的内容来说,可以写思想上的关心,也可以写生活、学习、健康、娱乐方面的关心。从写作的数量要求来说,题目中也没有什么限制,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

(2)审题的角度要新。如《他总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个题目,要求写一个人——“他”。这个“他”,如果我们只想到老师、同学、伙伴,就太狭窄了,无形中就限制了自己的思路,我们必须要换一个角度,有时留在我的记忆中的人,很可能是很不熟悉的人,甚至是偶然相识,仅有一面之交的人。乘车时的一个态度和蔼服务周到的售票员,在路口风雨无阻地维持交通秩序的退休老人„„总之要尽可能的把这个“他”字的范围考虑的大些。从中选到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

(3)审题的角度要小。对含义较宽,写作范围较大的题目,审题时可以化大为小,化宽为窄。如:《我又过了一年》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时间长达一年,如何下笔呢?我们可以自己联系自己一年来的生活实际、一年来的生活经历,选择最难忘、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内容来写。如有的同学在过去的一年里数学成绩第一次拿到了100分,有的同学被评为优秀的队员。有人发生了一场大病,但学习成绩没有下降,这可能是生活浪花中的一朵,三百六十五日中的一日,许许多多趣事中的一桩,生活长途中的一个脚印。题目变小了,但内容更具体了,它是一年生活中的缩影,比起罗列一年中的种种现象来,深刻的多了。

第二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1、从分析原因入手。

2、从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3、从辨明关系入手。

4、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5、从材料的分歧点入手。

6、从材料的互补关系入手。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1.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思考:绵羊经商为什么失败?

(1)、没有经验;(2)、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3)、没有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4)、没有按实际需要、客观规律办事;(5)、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6)、不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7)、没有认真学习;(8)、不懂得“吃一堑长一智”,没能够从挫折失败中吸取教训;

2、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研究

《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学实践中,常有学生抱怨作文难写,写来写去,就那几件事,就那几个题目,生活太过于平淡,写什么呢?也常看到老师们的困惑:作文真是“学生越写越糊涂,教师越改越糊涂”,花费的气力最大,可总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得不到切实的提高。结果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难改”的尴尬局面。习作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能否找到一个教师学生都欢迎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呢?我想,习作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三:

一、积累太少,语言贫乏;

二、脱离生活,内容空洞。

三、有话说不出,表达不顺畅。鉴于以上几点,我们提出“小学高年级微型日记研究”课题。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定位在高年级,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基础,能够缩短研究周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研究成效。而且高年级学生处在九年义务教育第三个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初始阶段,更需要沟通和交流。鉴于大部分孩子的共性特点:逆反、执拗,有话不愿意对家人讲,而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应该是他们不错的倾诉对象。提出“微型日记”研究课题时机成熟。这时的日记既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也是心灵成长的一部分。既是积累习作材料的一种途径,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更何况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日记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习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需要用眼睛和思维去认识世界,需要用情感去感受这个世界。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社会,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是学生密切关注生活、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最佳方式。所以写日记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我们知道写日记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劳动,但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得当,日记将会为孩子们带来莫大的愉悦感,也会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贴心人。一旦孩子们对日记产生了兴趣,它必将成为启迪、挖掘习作才能的一种启动力,也必将成为能够为孩子们富有的精神家园。日记将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史记”。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习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日记的起点和源泉。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日记,既称微型,篇幅必然不大。但也并非单单指篇幅的短小。每个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同,习作能力也有差别,所以“微型”的定位实质上指的是相对与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要求较高的的习作而言的。“微型日记”可详可略、可长可短;选材尽可能的小,也可以相对大,只要能够把要说的话讲清楚就好。每次日记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对课业负担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学生也能愉快接受,从而能保证课题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而日记的长期坚持性,就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如果自主延长写日记的时间也说明他们有倾吐的热情,同时习作能力在提高,更是一种收获。

虽然一般意义的“日记”是需要每天一记的,但是“微型日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记录的时间和频率,以避免加大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影响记录的热情。

研究以“微型日记”的习作为抓手,让孩子们信手拈来的三五句话帮助孩他们抓住生活中的线索,有了这些线索,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可以随时提取储存在脑海中的生命印记。改变孩子们“难为无米之炊”的习作困境。为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基本目标是消除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采取“场景设计”、“画面定格”等形式由“扶”到“放”指导、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会学生观察方法,使得学生学会体会生活、感知世界。深层目标是培养学生习作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习作习惯,增强学生习作敏感。让学生在记录的同时感受习作的快乐,推动他们在日积月累的良性循环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研究的意义:

一个人真正的习作,第一要紧的是发现。发现的过程是积累素材、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过程。然后才是对材料的筛选、剪裁、整理和习作。正如一篇文章的教学,我们要先确定“教什么”再研究“怎么教”的问题是一致的。习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写”的问题,“写什么”才是习作教学的关键问题。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的“米”才是大事。文章的“米”从何来?当然是从生活中来。“微型日记”可以提醒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每当他们面对日记本整理当天生活的过程就是他们找“米”的过程。“米”的质量决定了饭的味道。哪位“巧妇”都愿意成就喷香的饭,他们会为此在生活中提醒自己随时关注生活,随时发现习作的“优质米”,长此以往便形成一种观察习惯,他们会发现“习作之米”无处不在;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爱好,在“寻米之旅”中体会到生活的快乐、习作的快乐。

四、研究内容:

1、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微型日记”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影响。

2、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微型日记”的内容体系。引导他们用眼睛、用心灵、用智慧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3、探索习作教学的“捷径”和如何渗透习作意识,最终引导学生跨越怕习作的心理障碍的路径和方法。

4、研究习作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保持高涨的习作热情和浓厚的习作兴趣。

五、研究方法及理论支撑:(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一学期结束,组织一次优秀日记评选和汇集。一年结束,做一次教师论文研讨。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而研究”的观念。要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善于省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注意积累资料,主要包括对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案例分析,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二)理论支撑

1.叶圣陶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如源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练习生活,挖掘素材,寻找可以记录的点。这些可写之处来自平日的生活。让“微型日记”成为我手写我心的一种倾吐,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把生活中的点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积攒下来,使得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水之源。

2.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杜威指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教育应该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的生活的条件。同时,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学校必须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用“微型”日记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

3.苏霍姆林斯基“被认可”的教育理论。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在“微型日记”的习作中不断获得自我肯定的时候,才会对习作产生真正的兴趣。4.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论。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能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七、课题研究策略

1、兴趣的支点——生活日记

主要研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意在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把兴趣和习作联系在一起。

2、观察的支点——九宫格日记

主要解决“无事可写”的难题,用九宫格的形式提供多个记录角度,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把观察和习作联系在一起。

3、交流的支点——共享日记

主要研究日记的欣赏、评价角度,意在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把合作交流和习作评改联系在一起。

4、动力的支点——日记博客

在教师博客中增设学生日记分类——花开如歌,征得学生本人同意之后,上传优秀日记,借助网络的力量,调动学生坚持记录的持久性,保持旺盛的记录热情,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五、研究步骤:

1、前期工作:(2011.3)选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启动阶段:(2011.3—2011.4)开题,评审、修改开题报告。对学生进行“习作心理”和“习作基本技能”的调查。

3、实施阶段:(2011.4——2012.6)

(1)前期实施阶段:(2011.4——2011.9)课题研究由课题组成员在相对应班级开始实施。

(2)中期实施阶段:(2011.10)完成中期报告,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3)深入实施阶段:(2011.11—2012.4)完成对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原理和途径的探索,归纳出成功的方法。

(4)总结阶段:(2012.5——2012.6)收集课题成果,汇编成册,为课题报告积累素材,为课题鉴定作好充分准备,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很具体明确)

成果 形式 负责人 1.《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姚庆芹 2.《如何指导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姚庆芹 3.《如何指导高年级作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姚庆芹 张宾柱 4.《花开如歌》 学生文集 姚庆芹 5.《如何指导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研究文集》 论文 姚庆芹 张宾柱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成员组成:

组长:姚庆芹 成员:张宾柱

课题组二位教师中姚庆芹是县级骨干教师,校教科研主任,教龄21年,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张宾柱老师教龄14年,工作踏实认真,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二位教师热爱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愉快,配合默契,并且乐于改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困境。2.课题组二位教师就目前所能检索到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吸收了课题中的新理论、新观念,用新的前沿的理念武装自己,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课题组成员注意积累典型课例,利用“积累、分析、整合”的研究方法,对课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不断用新的理念来解读自己的课,以求稳定务实的发展。

3.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服从学校科研网络的管理,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有组织保证。

4.根据我校课题管理办法,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教科研活动之中,开展研究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校方有激励机制,奖励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5.学校能够提供课题研究的部分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十、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网络检索(网址 名称)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语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1世纪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老百晓在线 吴立岗 著 :《小学作文教学论》 管建刚 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廖玉蕙 著:《写给语文老师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金加锦:《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程韶荣:《我的日记教学探索三十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王崧舟:《“习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访谈录》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2009-6-25 23:11:39 阅读数:831

网友评论:0(顶:0,踩:0)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采用前测、后测的形式设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同时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

1、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②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③通过调查,建立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资料库。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这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①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 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④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同时出台一套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是高年级的学生乐于习作,习作中充满真情实感,充满生活的味道。

2、可视成果:学生的习作集。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五篇: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都教着语文、数学,多数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一次作文批阅下来,几乎令人头晕目张、疲惫不堪。“作文批改”成了农村教师最头疼、最耗时费力的工作。在一次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上次作文除个别学生改正了框出的错别字外,多数人几乎一字未动。这不禁让我懊恼至极——难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批阅的作文,学生都熟视无睹?再看作文本上眉批、总评,有的还通过比较给出了“分数”„„每篇作文至少要耗掉我10分钟的时间啊!难道这都是“无效劳动”?„„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开始揣摩如何“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于是,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作文评改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力争探索一种既能将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负担下“解放”出来,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能够体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评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和习作水平的作文评改课堂模式与评改策略。做到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最终,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课程标准。

二、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就有“推敲修改、以文会友”的传统: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吕本中“文章频改,工夫始出”、曹植“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鲁迅“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的加以删改,然后发表。”这些足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的真理性,并且“改”的动力和主人都是“作者”自己。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窘境——学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动力不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学生写出文章后,“读者”和“评判者”只有教师一个人。

当前,美、英、日等国家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多来自学生本身,作文教育是实践教育。《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网络文章)介绍英国作文教学是把实际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就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进行作文练习。日本则提出“生活作文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作文训练。刘军老师在《情趣态作文》中提到,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日本的现状是:由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美国作文教学ABC》称:写作结束后的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从国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写作只有为实际运用的需要去写,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真正有所帮助。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作文评改 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但是,中国毕竟是中国,从教材、教师到学生很难照搬国外的做法。

在中国现代,叶圣陶先生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慨叹,有关作文教学的研究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多集中在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和写前辅导方面,对于“文后评改”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可以说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训练系统”无疑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努力,可资借鉴的东西很多。但是,正像他自己所说“新鲜劲一过,劲就泄了”需要不断的变化形式,以保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改文”的热情。可以说,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也不是“恒久”和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主要的在于农村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由于兼课、兼职,等原因,很难做那么繁琐的统计与“翻新”工作。就像前段的“展示课”、“示范课”,人们都认为确实很好,长期这样却很难坚持。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就明确指出“如果常态课上成公开课那样,就把孩子们给毁了。”因此,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适合农村的实际,如果令农村教师更加的疲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综上,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改、互改”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的实效性,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成体系的、普遍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既需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作文教育思想,更需要在实践——将富有生命的理论付诸实践时,不断反思与改进自身的行为,以不断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在“实践”层面,也就是探讨通过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解放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改变以往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和评判者致使学生在作文与评改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努力恢复中国以文会友、切磋互评的传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评改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教师在“放”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的“激励”手段,连同摸透学生习性基础上的不着痕迹的“软”指导策略;探讨作文评改课的常态模式与方法。这里强调“小学高年级”主要在于,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等原因,模仿性更强,当然需要教师更多的“示范”,再加上学生阅读量有限,很难参照阅读积累互相点评,属于需要“多扶”阶段。到了高年级,尽管学生自己写得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眼高手低”却已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评判同学的文章优劣。因此,课题定名为: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的进度安排:

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建立团队、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2月):教师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将“理论”的消化、尝试、反思,和对原来作文评改模式与策略 的“扬弃”,切实改变作文评改的形式,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实际效果。

第三、总结阶段(2012年3月-5月):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1、形成具有农村小学特点,具有一定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师生双解放”,且评改富实效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常态课堂模式。

2、形成研究报告。

3、汇总学生佳作,特别是具有“对比价值的”能够展示“评改实效”的过程资料并结集。

六、可行性论证

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先后在《天津教研》、《天津教育》、《河北教育》、《德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学研究》等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十余篇。作文教学论文《参与观察、参与命题、参与评改——小学生作文入门指导初探》发表于《天津教育》(1996年12期);与人合写的《说话——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翼》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6期);“下水文”《挖鼠洞》被全国小语会秘书处收入《名师范文》(新华出版社1997年2月)。

2000年后,本人致力于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自信自励、弛张高效、会学乐学》在天津教科院学术报告厅做大会交流,并收入市教科院薛永宽主编的《走向名师指路》;具体负责的“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课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KG200513),结题成果2008年9月获市教委“A类”

成果、优秀成果。同时形成了一个肯学习、敢实验、善总结、能协作、愿付出的教研团队。

综上,本人具有多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基础。特别是负责课题指导的刘军老师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专家,他的“情趣态作文”其实就包含着“情趣态改文”。加上我们的教研团队。可以说,我们有做好本课题研究的人力基础。而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现状的迫切需要,也会督促我们一定要把本课题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七、参考文献

1、天津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1996)119-150

2、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1992)190-213

3、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写作知识与作文教学》[M](1992)297-321

4、田本娜 高恒利高自考讲义《小学语文教学论》[M](1995)295-360

5、天津市教育局编《天津市特级教师论教学》(小语卷)[M](1998)67-94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7、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8、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自发活动》[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9、王定华 田玉敏《中外教育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0、姚文俊 谢励武《中国小学教育论50家》[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11、杨孟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

13、倪文锦《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5、中国网.教育《美国作文教学ABC》[R]名家讲坛34china.conm.cn

16、百度文库《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R]

http://wenku.baidu.com/view/d60e36778e9951e79b89277b.html

17、崔铭《参与观察、参与命题、参与评改》[J]《天津教育》1996年12期30页

下载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作文审题“切入点”的“另类招数”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夏锦云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更......

    小学高年级生活作文研究计划(推荐5篇)

    小学高年级生活作文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写作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用笔去思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_2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

    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目 录 中文标题、中文摘要、关键词-1 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2 前言---3 一、网络成瘾涵义----------------3 二、国内外对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小学高年级作文辅导

    小学高年级作文辅导 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明确定位:就写作而言,小学语......

    小学高年级作文指导

    浅谈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习作 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低、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发展和延伸,高年级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点是篇的训练。高年级作文训练,要求:使学生能......

    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遵化六小五年级语文组 一、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