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 2
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
摘 要:余华是当代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他于1992年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活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在这部小说中,余华采用了双重叙述者的叙述结构,对词语、话语、事件和人物特征重复的叙述,都使得《活着》这部小说散发出重复叙述的艺术魅力,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生动、丰满;并以其幽默诙谐、朴实平和的叙述声调,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亲切感,从而引起了读者与叙述者间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活着》 ;叙述者; 重复叙述 ;叙述动作
《活着》是余华于1992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是一部以先锋精神与中国沉重的乡村现实相结合的作品,余华在小说创作中一改以往小说叙述风格,由最早的零度叙述,到《活着》时的平静、温和的叙述,采用写实的手法,摒弃了写作形式的繁杂,以一种极为简单的叙事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福贵”在经历亲人一次又一次的离去后,仍坚强乐观的活着的故事。《活着》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韩文、日文、英文等)在国外出版、发行,而他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被列入韩国中文大学的教材,足以证明余华在国内外文坛上的巨大影响。法国《快报》称:“这对那永恒的中国时代老百姓生活的成功描写正是得益于中国新浪潮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余华。”[1]近年来余华小说的叙述艺术备受评论界关注,为此,本文将从《活着》的叙述者、重复叙述的手法及其叙述声调三方面来浅析作品的叙述动作。
一、“真叙述者”和“伪叙述者”
托多洛夫称叙述者为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2]而瑞蒙·科南则称它为“声音或讲述者”[3],《活着》的故事情节为:一位民间采风者在农村与一位名为福贵的老人相遇,采风人聆听了老人一生的苦难遭遇。福贵本是一位地主家的少爷,拥有百亩地,却因赌博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将贫穷、不幸带给了家庭,在父亲因失望、惋惜逝去后,老人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人世,直到再剩老人一人,他不得不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采用了采风人和老人福贵双重声调的叙述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存在着两个叙述者。
(一)“真叙述者”
小说《活着》存在着两个叙述者,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叙述者是讲述了一生苦难故事的老人福贵,在此我们称之为“真叙述者”,所谓的“真”不是正确更不是唯一,而是主要的意思,“《活着》中的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它讲述的是生活。”[4]老人福贵既是小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直接叙述者。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在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成为了被关注的对象。”[5]《活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运用这种叙述方式使文中的叙述者——福贵在回忆自己的一生经历时加入了大量的自我评价。从富裕到贫穷的环境变化中,福贵一夜间由一位坐拥一百多亩地的阔少爷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接连发生的苦难事件使福贵面对死亡时变得麻木。在福贵向采风人讲述故事时,老人有对自己年轻时犯下错误的忏悔,有对自己生活的宽慰,也有历经沧桑后乐天知命的顺从。
“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家珍对我从来都是逆来顺从,我在外面胡闹,她只是在心里打鼓,从不说我什么,和我娘一样。”[6]
“现在想起来叫我心疼啊,我年轻时真是个乌龟王八蛋。这么好的女人,我对她又打又踢。我怎么打她,她就是跪着不起来,打到最后连我自己都觉得没趣了,家珍头发披散眼泪汪汪的捂着脸。”[7]
这些是福贵对家珍的评价。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后的福贵,看着自己的过去,发出了肺腑之言,带着忏悔的心态去描述年轻时自己所做出的一切,讲述着自己对妻子的深深歉意。老人在故事的讲述中插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在叙述中凸显叙述者的存在,使读者走入叙述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老人的歉意。
与叙述者声音相对应的,作品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声音。这就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即发出人物对话、独白、心理活动等人物语言的声音。《活着》中有大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后来我想想光哭光难受也没用,事到如今也只好想些实在的事,给家珍的后事得办得像样一点。”[8]此处是对福贵心理活动的描写。福贵面对妻子日益衰弱的身体,不再想着去哭、去难受,而是坦然的面对,这是一种对自己遭遇的宽慰。虽说之后家珍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命不久矣,但人物的声音却足以让读者心酸。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9]老人叙述了一生故事后发出的肺腑之言,是一个叙述者对自己所讲的故事做出的最后评价,言语中充斥着对生活的乐观及对命运的顺从。“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即是福贵对自己的评价。福贵作为一名叙述者,向采风人及读者展现了他的一生。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并加以自我评价的语言,让采风人及读者随着福贵的叙述经历了他的一生。
(二)“伪叙述者”
《活着》中,除了老人福贵,还存在着另一个“我”,即采风人。小说开头是以采风人为叙述者而展开描写的,采风人游走在农村乡野之间,搜集民间的歌谣,在此期间
[10]他遇到了很多淳朴善良的人,而让采风人难以忘却的是那个“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10],唱着民谣“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10]的老人。采风人好奇的向老人询问他的故事,“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11],之后采风人四次出现在故事间歇处,而第六次的出现则是宣告整个故事的结束。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采风人共出现六次,穿插在小说叙述之中,将小说故事隔成五段,引领读者去了解老人的一生。采风人既是一位向读者讲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一位聆听他人故事的接受者。
采风人作为整部小说故事的串联者,在全文中的六次出现,每次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并不是随意穿插。
第一次出现是在小说开头,采风人作为一名聆听者,聆听老人的故事。他的出现,是为了引出小说故事的真正叙述者,之后他便退出了叙述者的舞台,让位于故事的叙述者,成为一名聆听者。
第二次到第五次,采风人分别在老人讲述一段故事后跳出聆听者的世界,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并且每次都是在老人叙述到最关键的时候跳出,暂时的打断福贵的叙述,让原本即将叙述到的高潮自然的降落了下来,使得小说叙述的节奏得到了缓冲。正是这样,小说的叙述才得到强调,一个高潮的降落,必定跟随着另一个高潮的到来,短暂的停顿只会给人带来更加有力的震撼。假如采风人没有打断老人的叙述,那故事的高潮便会一个接一个的爆发,给读者带来审美疲劳,甚至让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的重度此生了。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12]正是采风人适时的跳出在读者的眼前,调整了故事发展的节奏,缓冲了高潮的到来,才使采风人觉得“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才使读者更加关注于老人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让将要叙述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结尾,当老人将自己一生的故事讲完时,“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了过来,走到老人身旁 低下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采风人再次成为了小说的叙述者,老人离去的背影,给读者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去体验和品位老人内心的巨大悲痛。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显然要有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生,这两个因素是“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叙述接受者简称接受者。在小说中,采风人“我”作为故事的串联者,将自己从民间一位老人那听到的故事讲述给读者时,他是一名“叙述者”,当他“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时,他是作为一名听众、见证人、旁观者,他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着,此时,他是小说故事的“接受者”。兼任小说故事“叙述者”与“接受者”的采风人,达到了两种角色的统一。
二、重复的叙述手法
“从细小处着眼,人们可以看到言语成分的重复: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描绘;以隐喻方式出现的隐蔽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从大处看,事件或场景被文中复制着,由一个情节或人物衍生的主题在同一文中的另一处复现出来;最后,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重复其他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和事件。”美国当代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对于重复的见解较为精辟。余华在创作小说时,敢于大胆的打破固有的叙述模式,采用重复叙述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的主题。
(一)重复叙述的表现
法国著名叙述理论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曾说:“一件事不仅能够,而且可以再发生或者重复,‘重复’事实上是思想建筑,它除去每次出现的特点,保留它同类别其他次出现的共同点,一系列相类似的事件可以被称为‘相同事件’。或同一事件的重复。”[13]《活着》中,余华采用了大量的重复叙述手法,包括对词语、话语、事件及人物特征的重复叙述。
1、词语重复叙述
词语,是指单词、词汇,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有2字与4字之分,在小说中,余华大量采用了词语的重复叙述手法,如“畜生”、“孽子”等词语。
《活着》中,当福贵因为赌博将家财输尽时,他的老丈人——米行的陈老板来到福贵的茅草屋前,要接家珍回去:
我丈人的脸转了过来,看到了我,他向我走了两步,对我说: “畜生,你过来。” 我站着没有动,我哪敢过去。我丈人会这手向我喊:
“你过来,你这畜生,怎么不来向我请安了?畜生你听着,当初是怎么娶走家珍的,我今日也怎么接她回去。你看,这是花轿,这是锣鼓,比你当初娶亲时只多不少。”[14] 一声声“畜生”叫出了陈老板对福贵的憎恶,憎恨中透出对福贵平日里的积怨,及对福贵败家行为的不耻。在听到福贵败家的事情后,陈老板毫不犹豫的带着貌似娶亲的队伍来接女儿家珍,作为父亲,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跟这个败家子有任何联系,三个“畜生”的称呼叠加起来,强化了他对福贵的憎恨之情。
2、话语重复叙述
话语重复是指一段相同的或者相近的话语,不断的被述说。一句句简单的话语被重复叙说,回环复沓,使作品富有“诗味”,读者阅读完后还会在心中反复的咀嚼,感受作品的意蕴深长,颇具《诗经》的回环反复之美。当福贵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因为抽血过多而死时,他见到医生:
“你杀了我儿子。”
吼完抬脚去踢他,有人抱住了我,回头一看是体育老师,我就说: “你放开我。”
体育老师说:“你不要乱来。” 我说:“我要杀了他。”
体育老师抱住我,我脱不开身,就哭着求他: “我知道你对有庆好,你就放开我吧。”
体育老师还是死死抱住我,我只好用胳膊肘拼命撞他,他也不松开,让那个医生爬起来跑走了。很多人围了上来,我看到里面有两个医生,我对体育老师说:
“求你放开我。”[15]
话语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将相同的话语原封不动的重复使用,而是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层次、角度重复的使用,进而将事件的意义进行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展现。儿子有庆的去世,对于福贵来说很具冲击力。健健康康的儿子一夕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不论换做谁,都会失去理智。在三次向体育老师说出“你放开我”时,福贵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刚得知儿子不在世上的消息时,福贵内心充满了仇恨,仇恨中透出对儿子去世的心痛,面对医生,他充满怒气。第一句“你放开我”是作为一个丧子的人愤怒的吼出来的,是一个父亲对害死自己儿子的人时释放出的怒气,第二句“你就放开我吧”,带着恳求的语气,而说出第三句时,已经完全变成了无奈的口气,仿佛内心的怒气得到了平息。这句话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让读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说出话语的人内心的丧子之痛,强化了读者对福贵失魂落魄的印象。
3、事件重复叙述
事件的重复是指相同的事件或者行为被不断的叙述。在《活着》中,重复最多的就是福贵亲人的死去,前前后后,福贵总共经历了七个亲人的离世,第一个离去的是福贵的父亲。“我爹死后,我像是染上了瘟疫一样浑身无力,整日坐在茅屋前的地上,一会泪眼汪汪,一会唉声叹气。”[16]在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时,福贵将内心的痛苦、悲伤毫无保留的表露出来,此时的他还未经死亡之事,初次面对亲人的离去,情绪完全爆发出来。之后,福贵讲述他的母亲也离世了,双亲的离去,并没有让福贵倒下,他依旧坚强的活着,再之后,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去,让福贵遗忘了初次面对死亡时的悲痛,他的心在死亡前已变得麻木。
到了有一天,我挑着一担菜进城去卖,路过原先绸店那地方,一个熟人见到我就叫了:
“福贵,你头发白啦!”
其实我和他也只是半年没见着,他这么一叫,我才觉得自己是老了许多。[17] 从战场上归来的福贵可谓经历了大事,在生与死间徘徊了许久,岁月的流逝悄悄的留下了痕迹。
过了几天,我看着凤霞实在是太累,就跟家珍说好多了,拖着个病身体下田去干活,村里人见了我都吃了一惊,说:
“福贵,你头发全白了。” 我笑笑说:“以前就白了。”
他们说:“以前还有一半是黑的呢,就这么几天你的头发全白了。”
就那么几天,我老了许多,我以前的力气再也没有回来,干活时腰也酸了背也疼了,干的猛一些背上到处淌虚汗。[18]
生活的苦难使得福贵头发变白。“就那么几天”,福贵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就那么几天”,福贵头发由一半白变成了全白,“就那么几天”,福贵的一个亲人又离开了人世。亲人离去的伤痛让福贵苍老许多,外表上是头发的花白,这是人们所能看到的,福贵内心的苍老却只有他自己可以看见。
4、人物特征重复叙述
《活着》中塑造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人物,如福贵的女儿凤霞、凤霞的丈夫万二喜。
“那一年凤霞十七岁了,凤霞长成了女人的模样,要不是她又聋又哑,提亲的也该找上门来了。村里人都说凤霞长得好,凤霞长得和家珍年轻时差不多。”[19]
“凤霞长得和家珍年轻时差不多,要不是她小时候得了那场病,说媒的早把我家门槛踏平了。”[20]
凤霞小时侯因为生病成了聋哑孩子,苦难便接踵而来,长大了的凤霞很漂亮,可就因为她又聋又哑,所以迟迟没有前来求亲的人。聋哑的特征让凤霞生活在苦难中,长得漂亮与聋哑形成鲜明对比,凤霞长的越是漂亮,聋哑特征就越的鲜明、刺眼。《活着》中除了凤霞的又聋又哑,还有着一个偏头的万二喜。当说媒的队长向福贵说起万二喜时,福贵不信,为了让他相信,队长就说:“没哄你,他叫万二喜,是个偏头,脑袋靠着肩膀,怎么也起不来。”[21]
当万二喜来到福贵家时:“没出三天,万二喜来了,真是个偏头。”[22]一个“真”字,将福贵心中的疑问打消,带着一种惊喜的语气,惊喜中又透出内心的欣喜。
(二)重复叙述的作用
1、丰富人物形象
重复叙述的手法加大读者对叙述内容的熟悉度,进而达到印象的深刻。《活着》中大量语句、事件的重复叙述,使这部小说的叙事节奏具有了音乐般的回环之美,叙述话语的一次次简单重复,一句句回环复沓使小说语言产生了类似于戏曲中念白的重复效果。
余华在为《活着》写麦田版自序时,曾这样说:“十五年前我在《活着》里写下了一个名叫福贵的人,现在当我回想这个福贵时,时常觉得他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我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位朋友。”[23]福贵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余华笔下的人物,竟能让余华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这只能说明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真实,而且深入人心。
自从我赌博上以后,我倒还真想光宗耀祖了,想把我爹弄掉的一百多亩地挣回来。那些日子爹问我在城里鬼混些什么,我对他说:
“现在不鬼混啦,我在做生意。” 他问:“做什么生意?”
他一听就火了,他年轻时也这么回答过我爷爷。他知道我是在赌博,脱下布鞋就朝我打来,我左躲右藏,心想他打几下就该完了吧。可我这个平常只有咳嗽才有力气的爹,竟然越想越凶了。我又不是一只苍蝇,让他这么拍来拍去。我一把捏住他的手,说道:“爹,你他娘的算了吧。老子看在你把我弄出来的分上让你,你他娘的就算了吧。”[24]
年轻时的福贵可以说是一个“孽子”、“败家子”,他可以一夜之间将家里百亩的地输光,让一家人与贫穷为伴,也可以对着他的亲爹说出“你他娘的”这种粗话,于情于 6 理年轻时的福贵都是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从他的语言、行动中,不孝子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读者们的脑中,显得十分生动。但当福贵经历了战争、死亡后,他成了一位顾家的好丈夫、好父亲。现在的福贵相较于年轻时的他有很大的改变。现在的福贵越是辛勤、安分,越衬出年轻时福贵的不孝与冲动。福贵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深深印入读者心中。
2、凸显主题
《活着》为我们讲述了福贵的苦难人生,福贵因赌博输尽了家财,让一家老小开始过上贫穷的生活,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福贵的亲人在他眼前相继离去,和他相关的其他生命也陆续消失,福贵一个人孤独的留在人世。赤条条的福贵寻死理由很多,可他选择顽强乐观的活着。福贵将死去的亲人深记在脑中,这并非是他活着的理由,只是为了舒缓浓厚的寂寥。余华在《活着》前言中说过,《活着》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正是作者要阐述的主题。余华运用大量重复叙述的手法将极大的苦难降临到福贵身上,夺去福贵生存的理由,让他独立在世上,凸显出小说“为活着而活着”的主题。
余华在《活着》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让安排的苦难接踵而来,不留给福贵喘息的机会,让他的生命被苦水“浸润”着。亲人的相继离去,留给福贵痛苦,他一次次经历死别之苦,但他最终忍耐下来,承担了命运给他的所有痛苦,并乐观坚强的活着,乐观反映在福贵以平和舒缓的语气讲述他痛苦弥漫的一生中。
三、叙述声调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义是语言”,即文学作品的成功首先要从语言入手。余华《活着》中运用朴实平和的语言为采风人及读者讲述了老人福贵的一生,在叙述中加入了大量的口语,运用了很多民间常用的比喻,使小说的叙述声调于朴实平和中显现幽默诙谐的特点。
(一)幽默、诙谐的叙述声调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创作的小说特征之一是“含泪的微笑”。余华的小说也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表现人物苦难的生活,让苦难的生活因为幽默而变得稍有趣味,人物得以苦中取乐,形成了“含泪的微笑”。“这日子过得比二流子还舒坦。”这看似粗俗的话语却实实在在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能够天天有吃的是大家共同的人生追求 目标,余华以幽默的语调展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却又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饥荒。
“最后一把,我压上了平生最大的赌注,用唾沫洗洗手,想想千秋功业全在此一掷了。”“千秋功业”这个词语一般是用在一些比较严肃重大的场合,而在《活着》中,余华把它用在福贵赌博时,形容福贵这个纨绔子弟的心理,虽使得词义的分量降低了,但却大大增加了话语的幽默感。
(二)朴实、平和的叙述声调
福贵作为一个“朽木不可雕也”的人,可谓是“目不识丁”,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说出的话是不会具有文人气息的。正是因为这样,《活着》才显出朴实平和的叙述声调。
在小说中,福贵嫌儿子有庆穿鞋太费,就很生气的教训他:“你这是穿的,还是啃的”,这种简单而又生动的问法,只能是出自于福贵之口。当福贵被抓壮丁逃回家后,家珍对福贵说:“我也不想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这一句朴实的话语,是人物内心最真实的表白。
余华说:“写的越来越真实,是作为一名作家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活着》中的人物福贵,在作者想起他时,“时常觉得他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我生活中曾经出现的一位朋友。”正如《亚洲书评》对它的评价“《活着》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也很朴素。”[25]
余华在《活着》中,打破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采用双重叙述者的叙述结构,运用重复的叙述手法,全文在朴实平和的叙述声调中又不失诙谐幽默。正因如此,《活着》极具文学魅力,受到国内外文人、读者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法].快报[N],1994,5,28.[2] 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71.[3] 胡亚敏.叙述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4] 余华.活着[M].日文版自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8.[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52-253.[6][7][8][9][10][11][12] 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8,12、129、180-181、5、6、36.[13] [法国]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新叙述话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4][15][16][17][18][19][20][21][22][23][24] 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8,32、121、31、69、131、69、134、137、137、15、10.[25] 余华.活着[M].麦田新版自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8.[26] 转引自亚洲书评[M].2003,9,6.[27] 吕丹.演绎真实的活着--从《活着》解析余华小说的叙述转型[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552-553.[28] 王春.浅析余华小说《活着》的叙述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99-100.谢辞
李萍老师是我的导师,在完成这篇论文时,她与我共同斟酌选题,给我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资料积累和内容的充实,并对我的独立思考精神予以赞誉与支持,特别是李萍老师在最后的定稿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方面,她对我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使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在此,谨对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全文共8691字)
第二篇:200字-叙述
2006年,世界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各国元首相继抵达北京,做为国门的员工,我们有幸参与保障了此次大型会议,那时的我们用最甜美的笑容、优质的服务迎接每一位要客的到来。
还记得我们还是从学校刚刚步入到工作岗位,当面对这样的重大任务时的心情是那样的期待、又是那样的激动同时又伴随着一点点的担心,生怕自己服务出现问题造成会议保障的疏忽,就这样我们既紧张又欣喜并抱有为这次会议服务所骄傲的心情顺利保障了这次任务。
2014年的今天已时隔6年,我们虽然已经竞聘到其它工作岗位,虽然已结婚生子,回顾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我们就是这样热爱这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天我们继续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我们将用我们的青春谱写新的乐章!
第三篇:《活着》
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读《活着》有感
拨开云雾,你会看见满天的阳光。
——雪莱
于福贵而言,当所爱之人一一离去,当痛苦接踵而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努力活下去?或是看淡了生死?或是自知怨天尤人并无任何意义?或是他明白了战胜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活着?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不论自身多么辛酸,唯有活着,笑看余生。
活着——在鲁迅笔下的残酷的大时代中,那一个个茹毛饮血的狂人,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戮,大时代中的人们只为了活着,纵使苟延残喘,纵使痛不欲生,他们只想留着一副残躯存留世间,只为一口气,只为生存,只为活着。
活着——在郭敬明书中的矫情的小时代里,人们变得趋炎附势,活得小心翼翼。世态炎凉的小时代里,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活着,而更注重生活。于是各种人心险恶,各种口蜜腹剑,各种漠不关心,各种行尸走肉——如潮水一般涌来。又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在人们逼仄的心中炸裂开来。于是为了利为了欲为了名为了权,人们活得越来越狼狈。渐渐的,还能否有人把活着的意义了然于心?
我想福贵也算是那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吧,见证了旧时代的革命,经历了新时代的改革。他的活着是偶然,却也是必然。我想苦难对于他而言,正是他在活下去的途中一个接一个的信仰支撑吧。他与那头老牛的活着,映射处那个大时代里无数斗争的贫苦百姓的活着。
然而,如今的人们早已没有了那种活下去的勇气,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却也给我们留下了笑柄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名利放弃生命?如今乞丐都能生存下去,我们又有何资格放弃生命?为了爱情双双赴死?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不会有人为追求自由爱情而殉情的我们而讴歌。为苦难所迫甘赴黄泉?旧中国面临那么多苦楚与磨难尚可复兴,我们又有何不可?
想来,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理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也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活着吗?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练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却终究换得了彪炳千秋的《红楼梦》,难道这还能让我们放弃生活吗?
记住,拨开云雾,我们总能看见满天的阳光。记住,只要活着,我们总会成为人生的赢家。淡淡的风景里,听风轻轻吹拂,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得到的、失去的,在乎的、不屑的,忘掉的、深记的,都会随风散去。看人生得失,一切皆命中注定,我们本不必过于在意,生命本来就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正如龙教授在《目送》中所言:“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最终要一个人活着,笑着活下去。
第四篇:叙述优秀作文
叙述优秀作文四篇
叙述优秀作文 篇1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道路两旁的树木,飘落了片片枯黄的叶片,一阵微风吹拂,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起了遍地的黄叶,这景象十分熟悉,因为我也曾经走过这么一段路。
前年秋天,家中举办丧礼,我穿着孝服,蹲在以前奶奶时常牵我走过的'路上哭泣。我才明白,人总是自以为永远不会被打垮,但往往遇到才发现,自己是多么脆弱。
亲人不在了,这种痛苦使人伫足不前,人在此时,就需要支持的力量。当时九月天,落叶布满我的周围,身边陪伴我的奶奶不在了,她像落叶般飘落,随风而逝。朋友、同学,无一不来安慰我,带我和他们一同出游,用时间和欢笑来冲淡我心中的悲伤。
有朋友真好,他们用友谊的力量带我走出阴霾,用友谊填补我受伤的心灵,走过那段日子。因为有他们,让我在那段秋月路不只是一个人;是他们,让我拭去泪水,走过那段悲伤。
秋天,叶片纷纷飞落,那阵风似乎还带走了什么,那段路不只有我,还有我的朋友们,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固,因为曾一起走过那段金黄色,带有微风的路。
叙述优秀作文 篇2
爱,有很多种。家人之间的爱,是父母在你生病时不顾狂风暴雨送你去医院的感动。小伙伴之间的爱,是朋友在你有困难时伸出的援手。同学之间的爱,是六年以来,互相陪伴的坚持。
还记得前些日子,一个从小到大的好伙伴的爸爸去逝了。那一天,她哭的特别伤心。
我五点半赶去她家吃饭时,看到她两眼肿的像核桃一样,泪汪汪的样子,让我心头不由生起一阵怜悯。我走过去,轻轻拍了两下她的肩膀,以示安慰。她沙哑着嗓子开口:“陪我走走吧。”
后来,我们去田里走走,我们俩有烦心事的时候都会去田里的'。走了好久,也没人开口,或许,这样默默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吧。过了一会儿,她忽然问道:“璇,我以后该怎么办啊?”我佯装乐观的说:“什么怎么办呀!这不还有我嘛!”话音未落,她突然抱住我,嚎啕大哭起来。我心里一阵难受。
天色暗了许多,我开口:“我送你回家吧!明天还要早起。”
我想,也许朋友之间的友谊,就是在对方难过之际,给她一个肩膀,一个依靠吧!
叙述优秀作文 篇3
自从接触了电脑,我就对电脑爱不释手,每次总得玩个一两小时才能与电脑依依不舍地告别。我因此得了一个称号——“电脑迷”。
暑假到来了,每天的作业我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我闲着无聊,我心里的电脑瘾又上来了,我便向妈妈请求道:“妈妈,能不能让我玩下电脑,就30分钟。”妈妈半信半疑得看着我,说道:“真的吗?这可是你说的哦,别超时哦,知道不?”我高兴地点了点头,一溜烟跑进房间,坐上电脑椅,便开始上网聊天玩游戏。时间似水流,从我的.手心滑过;又像白驹过隙,匆匆离去。30分钟一下子便过去了,我心想:反正妈妈没来叫我,就再玩10分钟吧。可没想到,妈妈正偷偷监视着我。妈妈见我还在玩,便训斥我说:“不是说只玩30分钟吗,怎么时间到了还在玩啊?”我不知怎么应对,但又不甘心从网上下来,急得我直冒汗。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便对妈妈说:“我在查资料呢,才查一半,老师以前让我们了解的,这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妈妈一听,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再给你十分钟。记住了啊,就十分钟。”
我心里暗暗自喜,然后又进入了电脑中的世界。我玩啊玩,玩啊玩,根本就没有留意时间。正当我还沉浸在电脑世界时,突然,一声大叫把我从电脑世界里拽了出来。原来,妈妈早已站在门口怒目而视了。我想:我这下可惨了,唉,就等着“末日”的到来吧!我灰溜溜地下了网,然后被训斥了半天,并且罚我一星期不准玩电脑。
这就是我,一个十足的电脑迷,虽然有时也会因此挨批,但是,没有电脑的话那我可就更受不了啊!
叙述优秀作文 篇4
我所喜欢的,不过是夏雨冲洗完后所留下的那一点点立秋时节的酥雨,细细的、爽爽的。
走到农场,走到田野,走到那未收割的成熟的麦苗中去,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起来倾听大自然的歌声,来分享大自然收获时的喜悦。
秋雨像牛毛,像花针,但没有春雨那样细腻;秋雨速度急,雨量大,但没有夏雨那样豪放。不过,秋雨自有它的独到之处,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还得亲自去体验。
请和着大自然的节拍,来到农场,来到田野,来到那未收割的的成熟的麦苗中吧!一阵轻风拂过,麦苗掀起千层浪。秋风的确有威力,不仅扫得动落叶,也将雨云牵了过来。风儿一阵阵的吹,雨儿和着风的鼓点也洋洋洒洒的下起来了。甜甜的麦芽味,散发在了空气的每个角落,雨和清风将之压了下去。扔掉那把断桥伞,将所有的苦闷都置在一边,来沐浴这秋雨的'洗礼。
你或许感受得到,一丝丝细雨钻进了你的后背;你或许感受得到,一点点雨丝迷蒙了你的双眼;你或许感受不到,机灵的雨点在你的头发丝儿上跳舞;你或许感受不到,你的衣服上沾满了上苍的眷顾。隐约中,你灵敏的鼻子也许还会闻到一股清新的空气。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这种感觉恐怕我这拙笔是描述不出来的。
秋思,秋思,秋雨里还寄托了一种相思。望着朦胧的雨丝,勾起了自己的那几点相思。雨的那边,好象还有我的亲人,他们是不是也在朦胧的望着我。回想以前的种种,越发思念他们,几滴浊泪代表着一切的相思之情,与丝丝的秋雨混在了一起。或许他们也在将思念之情流露出来,与我的相思汇合,在新的黎明升起时紧紧拥抱在一起。
酥酥的秋雨,爽爽的感觉,千里的相思,早以交融在了一起,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还望那立秋酥雨!
第五篇:个人叙述报告
叙述报告
我叫×××, 2006年毕业于××××学校。本年7月份来到×××公司,很荣幸的成为一名在职员工。在5年多的实践和理论“二合一”的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有人说,事业的成功在于机遇,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事业的成功在于踏踏实实的工作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团结互助更是一切成功的必然。在煤矿企业,团结一致不仅是对人生安全的保障而且是提高工作有效率的先决条件。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做到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第一。”
刚来到××公司,经过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后我被分到掘井队跟队实习,每天都和老职工们打成一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不为自己有理论知识而骄傲,将他们当作我最敬爱的老师一样,向他们请教自己所不能拿下的工作,“敬人者人恒敬之”,每一位老师都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授与我。做为一名新职工,我认真听从在岗职工的教导,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职工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便很快掌握了自己的工作。时时以严谨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煤矿井下工作有些苦/累/脏,但我还是以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去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由于×××公司由原来的民营企业刚刚转为国有企业,正处于扩建技改期间,井下仅有俩个炮掘工作面,各个机构还不是很健全,刚参加工作被安排到地面上当辅助“翻渣工”。翻渣工的工作不需要什么较强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技巧,但是工作时候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后来我又被调到生产一线,虽然这项工作很苦很累,存在着
风险,但我还是认真的去工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由原来的炮掘改为现在的机掘,我被队上配到×××矿学习综掘机,接着又从利民矿调来一台EBZ-160SH悬臂式综掘机,因为这台综掘机是利民煤矿升井未大修的机器,所以我们开始长达一个多月的检修,首先开始机械部分的检修,其次是最为复杂的液压系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黑色”的七月,综掘机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由于工作的需要,又配置了EBZ-132SH悬臂式半煤岩综掘机,从地面的搬卸到井下的安装,也经过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直到综掘机正常运转。由于人员紧缺,我既担任综掘机司机又担任综掘机检修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但我从来不迟到早退,能够尽职尽责,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掌握工作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慢慢掌握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尽管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这类工作,不怕吃苦耐劳的我也慢慢习惯了这项工作。现在能够独自将工作出色的完成 ,因此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说是机械化代替了体力劳动,但工作环境比以前更为恶劣,再加上本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给施工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次早班,工作面突然瓦斯增大,我放慢了掘进速度,有的职工为了赶进尺说:“掘的太慢干啥,抓紧掘进就是了。”“预防工作不做好,安全能有保障吗?”因为我知道瓦斯突然增大可能有变化带,果然顶板出现了变化。于是停止作业开始支护,直到把顶接严过实,消除隐患,才开始掘进,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先整改后生产”。我再一次感觉到“干煤矿这一行,就像走钢丝,一丝一毫都不能麻痹大意。”时时对自己、对职
工和企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做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生命诚宝贵,安全无小事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方针,突出“安全压倒一切、事故否定一切”,紧紧围绕全年建设小煤矿标杆矿井“安全整治”。实现“矿煤做到不伤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目前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公司领导多次开会给我们传达×××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来到这片“乌金宝地”的荣幸和自己当初正确的选择,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干什么工作或从事于任何职务,我都会以全公司的荣誉为重,“企昌我昌,企耻我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伸出自己勤劳的双手更加努力的为天荣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我国的煤炭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