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与高考作文
《红楼梦》与高考优秀作文
1.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浙江卷满分作文)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
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少出众。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多少考生能够熟知文章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2.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点评:文章标题新颖,作者为宝钗鸣冤,设身处地为宝钗着想,很有新意。主人公宝钗为自己辩护,入情入理,从宝钗一番独白中可以看出宝钗也是一个有才气、有知识、会处事、勇于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小女予,世人不该用有色的眼镜看人。篇末“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令人深思。
3.作文题:心灵的选择
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 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
按: 宝玉失玉,终日痴呆,有僧送玉,与之畅谈,后,宝玉抛妻弃子,出家为僧。
那和尚已经走了,宝玉缓缓地在屋中踱着步子,脸上有着从没有过的成熟。宝玉环视着这间华丽的屋子,像一个奢侈的梦。虽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也习惯了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一切,好像离他十分遥远,他在心中诵了一遍佛号“一切繁华,尽皆泡影。”他知道,外面啁啁啾啾的鸟叫声是从大观园里传来的,那是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是一个魔窟,吃掉了无数的好女儿。晴雯的倩影浮现在他的眼前,宝玉嘴角一动,脸上现出一丝温柔。
外面静静的,没有一丝声音,宝玉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外面听消息,“宝二爷”是这个家的重心,谁不关心?老太太、林妹妹虽已故去,可是还有王夫人、贾政,有宝钗、有袭人,她们都关心他。宝玉想着宝钗,他那温柔的妻,美丽飘逸,像山中高士,如今已有了身孕;宝玉想着贾政,他严厉的父亲,把兴家的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上;宝玉想着袭人,负重十余年只为一个名分;宝玉想着兰儿,他热衷功名的侄儿„„宝玉的心乱了,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和尚的话还响在耳边:“冲破藩笼,归却本来。”宝玉长叹一声:“不容易呀!”自黛玉故后,宝玉便对家中失去信心,只是他舍不得这种衣食丰足的生活,抛不下温柔美丽的娇妻,忘不了父母亲朋的期待,过不了古佛青灯的生活,他没有勇气走出贾府。宝玉心中矛盾,整日浑浑噩噩,直到和尚来送玉。
“我本顽石,为补天而生,已失却心灵伴侣,不能失却本来。”宝玉喃喃。“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堪了,贾府里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珍大哥、琏二哥、蓉儿、蔷儿的不学无术,荒淫无耻,女儿家玷污上八股风气,这片天已残破不堪了。”宝玉想。宝玉决定出去给自己的心灵找一片自由的天空,或许,是自己打造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居兮,我与谁同;从我去兮,归彼大荒。”宝玉狂歌出门,众人呆了。惟宝钗珠泪双抛,暗明宝玉心意,“他要的,不是温柔,不是富贵,更不是功名,或许,这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点评】
作为考场限时之作,这篇作文当属上乘。文章有“三妙”显而易见。一是妙扣命题。标题概言宝玉有“心结”,且为此“前思后想”,简言道出心灵的抉择状态,而“出家门”则点明抉择之向。文中细言宝玉之心如何系于贾府衣食、亲人,却又控于僧人之语,终又狂歌而走,抉择命运之状跃然纸上。
二是妙构全文。“按”语以精练的语言交代故事情节,偏不言宝玉如何抉择,将此于正文展开,可谓构思详略得当。正文前两部分以描述宝玉对贾府人与物的依恋为铺垫,后又接言他内心的矛盾及贾府的“本质”,而在中间嵌入僧人如珠的妙语,心之“结”“解”相得益彰,篇末以宝钗语直揭文章之旨,全篇思路清晰,结构浑然。
三是妙合《红楼梦》之旨。此“妙”妙在以异于《红楼梦》的情节却同于《红楼梦》的题旨构思全文。可以说文章是对《红楼梦》中宝玉“心中早有一个成见”、“会那和尚后”“欲断尘缘”的再创造,作者的文学写作功底及文字工夫更明确地显示出来了。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深化心灵的“妙语”力度不够,仅有八字显得单薄,构思再精严些当可弥补不足。
试问:你读红楼有几许?你懂红楼有几许?你用红楼有几许?经典阅读,时不我待。文化作文,正逢其时。
第二篇: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作文
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2005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 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少出众。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多少考生能够熟知文章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2004河南高考优秀作文
(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红楼梦》外一篇
且说这日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正在房里休息,忽闻得袭人道:“林姑娘来了。”便看见黛玉踱进房来,宝玉此时也顾不得肉痛,直起身来想去迎黛玉,却不料下半身动弹不得,只能“哎呦”着躺下,此时黛玉却早已踱到宝玉面前。
宝玉此时方抬起头来看黛玉,只见她全身上下全是自然装束,并无特别之处,头上也并无太多装饰,鬓角的头发却有些乱,惟独两只眼睛肿得和水桃似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时这种景色,真是越发叫人疼爱了。宝玉正看得入迷,却听黛玉哭诉道:“从今后可改了吧!” 宝玉摇头道:“为了这些人,死了也值。”
黛玉见宝玉被打成这般田地,早已心疼不已,此时又听宝玉如是说更是难过,那泪珠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滚,哭得话也说不上来。宝玉见黛玉哭得跟泪人一样,知道自己又说造次了,不禁眼圈也红了,道:“好妹妹,别哭了,以后我不任性还不行吗?”
黛玉渐渐地缓了过来,至住哭声道:“你总是任性,不知道事也不听别人劝,结果弄到最后,吃亏的总是自己,这次一件小事,舅舅就把你打到这般田地,合着下次你要再惹出一个大事,舅舅还不要了你的命呀!纵使你自己死了不打紧,可留下了老太太和舅妈该怎么办呢?人活着一辈子,总该听听别人的话,自己忖度着,有用的就听,没用的就当没听过,这又少不了你两斤肉,反倒能让你少吃亏。”
宝玉气生生地道:“难道宝姐姐和云妹妹让我学仕途经济也要听吗?”
黛玉哭道:“我又没说让你听他们学仕途经济,我让你忖度着她们有道理了,你就听,如果是没道理或违了你心愿的,你可以不听吗!”
宝玉这才明白黛玉的意思,看黛玉哭得正很,便赶紧为刚才的话道歉:“好妹妹,快别哭了,我知道你是最了解我的,看来我以前对你的心也没白用。”
黛玉听此言,心中甚是欢喜,但想到自己的身世不觉又流下泪来。于是便起身告辞,径自向潇湘馆走去了。
此事对宝玉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对黛玉可谓是:美人笑解心结处,缘系一语道天机。
「点评」
乍一看“情中情”、“错里错”到底谓何物?给人一种朦胧的、不甚真切的感觉这也就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以此为契机,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快速阅读下去,揭开这一悬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明亮的眼睛能透射出文章深邃的内涵,给人良好的印象。
2004年高考福建一考生
(从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中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魂断大观园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抚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辱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气,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是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哪知身世多浮沉。香魂一断辞世去,只怨朝代太腐朽。
【点评】
《红楼梦》乃四大名著之一,以《魂断大观园》为题目,格外引人注目。薛宝钗本来命运比林黛玉好得多,她为什么还魂断大观园呢?不同常人的观点,就是本文的亮点。本文作者以丰富而不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演绎了《红楼梦》之外的新颖故事。构思精巧,不落俗套,情节动人,别出心裁,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给红楼中的人物做了最好的心理诠释,文学色彩浓厚。
2005年福建一考生
(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星星发光,张扬个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图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图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其实社会大舞台上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风的泼辣,还有那睛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么?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太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绣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像第二幅图那样,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然而,光光主张‚个性张扬‚是不够的。个性的张扬又必须受‛圆‛这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就像高中规定我们女生不能留长发,这其实是对张扬个性的抑制。但试想一下,眼前一片红发、金发,甚至绿发,发型各异,那还叫什么校园啊。学校之所以制止,是因为这样‚个性的张扬‛是不符合‚高中生的个性‛的。所以。个性还必须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而这便要受到‚圆‛这个规矩的限制了。当然,‚圆‛的制约还应当合情合理,赋予‚人性‛有关‚圆‛的规定还应根据时代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个性的张扬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只有这样。社会大舞台才得以发光。丰富多彩,升起的星星才得以与日月同辉!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彩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水边的女人
(200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我看见西子浣纱的涟漪,望见貂禅戏水的波澜,听到红袖拂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是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
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柳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
海堂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当你写下‚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时,你的灵动已一览无遗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执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臵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的自重和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
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动和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
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永远的悔恨辞世,然而,如水的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和不可变更的志气。
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点评: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
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
——论金陵十二钗之钗黛
2004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江苏考生(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却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难以取舍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既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既是为报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脱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
宝钗是山,这更是人所皆知。沉稳如她,守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她仿佛是巍然耸立,顶上有着千年冰雪的长白山。她的柳絮词,更衬托出她的如山一般的沉稳;东风卷得均匀!便是如此飘无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写得如扎根于地一般,沉实稳重。贾母不也如此夸她么!
然而,黛玉有着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关于爱情,我似乎还不能发表过多的看法,然而我相信,这种爱情,视肮脏的富贵官爵为泥土,不以违心的安分守时为前提。它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水面上,干净却缥缈。这是最大的喜剧却也是最大悲剧——没有功名爵位,没有门当户对,没有当时的社会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只有那单薄无力的爱情。于是,一切就像肥皂泡般,‚啪‛,破灭。
宝钗则不然,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为人处事:和气里头带着刚强,则后句描述袭人的话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她待人接物亲厚,无论谁她都一视同仁,在被人言语冒犯后一笑臵之。这需要如海一般宽阔的心胸,如水一般轻柔灵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这样,也算得一种境界——兼具山的沉稳和水的变通。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看得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钗黛各自的美,却只选了一瓢水。要是以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这种厚实的基础,水再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指缝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掉落,无能为力。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这种纯美如水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太理想主义。也许,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适宜的憩居之地,我这一生的志愿,就在打造这样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这个醉翁,其意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于灵动稳重皆有之的修养上也。
谁偷了玉坠? 2003年高考安徽优秀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认知的关系)
话说宝玉近日从蒋玉菡处得了一个镂空的精致玉坠,甚是喜欢。这天史湘云来怡红院玩耍,宝玉便要去取玉坠与湘云去看,可是宝玉怎么也找不到那个玉坠……
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丫头们的感受,来到宝玉房内,见到什么喜欢就拿什么,那日还将宝玉特意留给袭人的奶茶吃了。宝玉恨这个乳母,早就想赶她走,可多次被袭人劝住。
宝玉听说他的乳母来过,便认定是他的乳母拿了玉坠,急命小厮们去拿她。很快,宝玉的乳母来了,哭着赌咒她没有拿玉坠。宝玉不信,还要搜她的房子。那乳母担心平素里拿的东西会被发现,死活不肯让宝玉搜她的房子,硬是要到贾母处评理。宝玉便要随她去,却被袭人劝下。袭人说小小的玉坠不值得惊动贾母,又命小丫头们再去找一遍。
这边宝玉的乳母哭着闹着要寻死,小丫头们拦住了。宝玉命小丫头们散去,随他乳母去死。因为宝玉认为他的乳母太可恶了,比起他房内的丫头们真是天壤之别。宝玉寻思:‚女人怎么一经嫁了人,沾了男人的气息就变得如此浊臭……‛
正当宝玉寻思时,四儿跑来说那玉坠找到了。原来那玉坠夹在了梳妆镜后边的缝里。宝玉的乳母见玉坠找到了,便愈发地要去贾母处闹。宝玉见错怪了她,也一时感到羞涩,便上去赔不是。袭人又给了乳母一串钱,让她打点酒,压压惊,这才打发走了乳母。
湘云这时在一旁笑个不停,说宝玉太武断了,不喜欢他的乳母就怀疑她是个贼,定要告诉老祖宗,治治宝玉。宝玉忙劝她不可这样,又甜言蜜语了一番,湘云才答应不去告状,还笑道:‚谁偷了宝玉的玉坠,原来是那镜后的缝贼。‛众人都笑得不得了,不在话下。
[点评] 对于一位中学生来说,在考场作文中能自如地运用《红楼梦》中的语言风格来改写和扩写这则故事,难能可贵。主题契合作文要求“感情的亲疏及其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简洁,内容饱满。
《〈红楼梦〉之我见》节选 2000高考江苏优秀作文
《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彻底覆灭。
贾府中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领导对反腐败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贾政,自己也算是一个廉洁的干部,有时也真想动动真格,对贾府的腐败问题进行整顿。可是当贾母一出面作梗,王夫人一吹枕头风,其‚真格‛也就变成了‚银样鑞枪头‛。
其次,权贵勾结,包庇腐败分子。贾母在贾府中虽无官无职,但她却以贾府的太皇太后自居。她重用腐败分子王熙凤,包庇穷凶极恶的贾琏。贾琏在外养情妇,蓄小秘,被人抓住把柄,告到贾母处,贾母却包庇说:‚小孩子们年轻,馋嘴儿猫似的,怎么保得住不这么着。‛
再次,硕鼠当权,一手遮天。贾府中最大的硕鼠非王熙凤莫属。这个泼辣妇人常与其他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她‚弄权铁槛寺‛,贪贿害命二条,争风吃醋,设计害死尤三姐、鲍二家。她还靠着官家的权力,凡是贾府有什么美差、肥缺、工程什么的,谁送礼多就派谁去。除此以外,还带出一大帮蛀虫,弄得贾府乌烟气,加速了贾府这座大厦的倾覆。
最后,腐败分子拒绝教育,压制监督,也是反腐失败的重要原因。贾府的焦大,自以为劳苦功高,刚想对贾府中‚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却被捆了个五花大绑,塞了一嘴马粪,扔进了后厨房。
点评:
该考生能从《红楼梦》里引出“反腐”话题,而且能说出那么多道理,并且选材新颖,思路清晰,语言老辣。读着这样的好文章,我们应该好好地深思一番:如果这位考生压根儿就没读过《红楼梦》,如果这位考生急功近利,仅仅记住“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之类的“重要”文学常识,如果这位考生为了装门面,只是把《“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之类的话背得滚瓜烂熟,如果这位考生心气浮躁,只是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地粗略翻翻,如果这位考生只是抱住一本《红楼梦》而不广泛地涉猎其他文学作品,从其他作品中摄取大量有益的营养,他能在紧张而时间有限的高考场上写出这样好的作文吗?
黛玉救人亦助己宝钗难掩利己心
――新编《红楼梦》节选
福建考生
且说年前一月左右,贾府内便已开始了大年的各种准备工作。黛玉看着府里人来人往的,心里闷得慌,琢磨着往什么地方透透气去,正巧,薛姐姐亦寻思着让贾宝玉陪着出去走走,而宝二哥又恁地软缠着要黛玉相随,黛玉拗不过,也就答应了,吩咐门丫头们准备准备。宝二哥又着袭人看个好日子,大家伙一同出发。由于府内忙着,各个丫环又各有其事,宝钗和宝二哥、黛玉均同意携上两个不相熟的下人去踏雪,免得惊了府中的人。
冬阳灿烂,却免不了平地起波澜。
且说三人及两下人到了后山雪地中,黛玉咳了两声,宝钗便赶忙儿搀着:‚哎哟,我说林妹妹这身子骨这般水灵,怎得禁得住这风里雪里的走,要不姐姐招他们二人先送妹妹回府,姐姐随宝哥哥―转身便回去,可好?‛‚不用劳姐姐费心了,妹妹登了山,出一身汗说不定就好了!‛黛玉说完这话又看了看宝玉,宝玉心中一股热流窜起,不觉冬雪的飘落。
五人沿着后山原来所知的小路前进,那知路己不成路,雪倒已载满整个小山。快到山腰时,黛玉‚哎哟‛一声,宝玉闷头一看,黛玉竟不知为何停了下来。
‚姐姐,快来看啊,这雪里埋着个人哩!‛
但见黛玉脚下一尺多深的雪中隐露出几块破布,一位胡须半白的老人在破布下也显得可怜。
‚这天也真是狠着,在这小路上也放一尸首,不让人有点好兴致。‛宝钗一脸埋怨,但旋即换上笑脸:因为她觉到宝玉正看着她。
黛玉不作声,只慢慢蹲下,脱去外套,用细白的手缓缓地揉着老人的脸,眉间露出几缕关切。宝玉看得真切,忙招两仆人帮着,并着二人抬着老人回了府,一次踏雪只好作罢。一路上,宝钗忙着要仆人小心,并不时地向宝玉微笑。
回府后,老人渐醒,见黛玉等人在一旁,便忙叩谢,且奉上一方子,说是家传治咳的药,黛玉拗不过,只好收下。宝钗一脸愠色在旁看着,老人笑笑向宝钗道:‚贱骨头我向宝姑娘道不是了,坏了宝姑娘兴致!‛宝钗脸微红道:‚不用了,刚才二姨着我去看戏,我就先走了!‛心中暗惊:老人怎会知晓我的名儿?
黛玉服了药,病轻了不少,这是后语了。宝玉倒在此更深地了解了黛玉,暖暖感动着,情之弥深,这便是:黛玉救人亦助己,宝钗难掩利己心。宝二哥心为妹妹系,不与无心之花伴终老。
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
2002年内蒙古考生
按: 宝玉失玉,终日痴呆,有僧送玉,与之畅谈,后,宝玉抛妻弃子,出家为僧。
那和尚已经走了,宝玉缓缓地在屋中踱着步子,脸上有着从没有过的成熟。
宝玉环视着这间华丽的屋子,像一个奢侈的梦。虽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也习惯了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一切,好像离他十分遥远,他在心中诵了一遍佛号‚一切繁华,尽皆泡影。‛他知道,外面啁啁啾啾的鸟叫声是从大观园里传来的,那是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是一个魔窟,吃掉了无数的好女儿。晴雯的倩影浮现在他的眼前,宝玉嘴角一动,脸上现出一丝温柔。
外面静静的,没有一丝声音,宝玉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外面听消息,‚宝二爷‛是这个家的重心,谁不关心?老太太、林妹妹虽已故去,可是还有王夫人、贾政,有宝钗、有袭人,她们都关心他。宝玉想着宝钗,他那温柔的妻,美丽飘逸,像山中高士,如今已有了身孕;宝玉想着贾政,他严厉的父亲,把兴家的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上;宝玉想着袭人,负重十余年只为一个名分;宝玉想着兰儿,他热衷功名的侄儿……宝玉的心乱了,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和尚的话还响在耳边:‚冲破藩笼,归却本来。‛宝玉长叹一声:‚不容易呀!‛自黛玉故后,宝玉便对家中失去信心,只是他舍不得这种衣食丰足的生活,抛不下温柔美丽的娇妻,忘不了父母亲朋的期待,过不了古佛青灯的生活,他没有勇气走出贾府。宝玉心中矛盾,整日浑浑噩噩,直到和尚来送玉。
‚我本顽石,为补天而生,已失却心灵伴侣,不能失却本来。‛宝玉喃喃。‚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堪了,贾府里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珍大哥、琏二哥、蓉儿、蔷儿的不学无术,荒淫无耻,女儿家玷污上八股风气,这片天已残破不堪了。‛宝玉想。宝玉决定出去给自己的心灵找一片自由的天空,或许,是自己打造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居兮,我与谁同;从我去兮,归彼大荒。‛宝玉狂歌出门,众人呆了。惟宝钗珠泪双抛,暗明宝玉心意,‚他要的,不是温柔,不是富贵,更不是功名,或许,这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点评】
作为考场限时之作,这篇作文当属上乘。文章有“三妙”显而易见。
一是妙扣命题。标题概言宝玉有“心结”,且为此“前思后想”,简言道出心灵的抉择状态,而“出家门”则点明抉择之向。文中细言宝玉之心如何系于贾府衣食、亲人,却又控于僧人之语,终又狂歌而走,抉择命运之状跃然纸上。
二是妙构全文。“按”语以精练的语言交代故事情节,偏不言宝玉如何抉择,将此于正文展开,可谓构思详略得当。正文前两部分以描述宝玉对贾府人与物的依恋为铺垫,后又接言他内心的矛盾及贾府的“本质”,而在中间嵌入僧人如珠的妙语,心之“结“”解”相得益彰,篇末以宝钗语直揭文章之旨,全篇思路清晰,结构浑然。
三是妙合《红楼梦》之旨。此“妙”妙在以异于《红楼梦》的情节却同于《红楼梦》的题旨构思全文。可以说文章是对《红楼梦》中宝玉“心中早有一个成见”、“会那和尚后“”欲断尘缘”的再创造,作者的文学写作功底及文字工夫更明确地显示出来了。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深化心灵的“妙语”力度不够,仅有八字显得单薄,构思再精严些当可弥补不足。
任是无情也动人
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艳冠群芳。她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输凤姐,女工可比袭人。她饱读诗书,严守礼仪,不失大家风范,可说是世间罕见之奇女子。身居大观园,在众姐妹之间可算佼佼者。袭人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此言得之。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当之无愧。
她,安静,沉着,活活一位冷美人。有人说,沉默是一种境界。宝钗正是这样的人,把眼光放在高处,在沉默中冶炼性情。她从不多管闲事,她处事隐忍,不拘小节。然而,这并不同于黛玉的孤傲,宝钗有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样,她学会了冷眼旁观,适时展现,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于是,我要说,这位冷美人冷得精采!正应了古书上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她的‚冷‛,造就了她的平和,她的高人一等的安宁
她,还是‚无情‛的。然而有一首诗中说:并不只有火才会欢笑/才会释放热能/有的冰/比火更热情/只是一般人/识不透她表面的寒冷。这正是宝钗。她也有少女的娇羞与热情。她的真情,并不比黛玉弱,只是她把真情放在了内心深处。她不是所谓的第三者,她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是爱宝玉的,尽管,宝玉最终选择黛玉为其灵魂伴侣。而她,依然不悔,也不求改变些什么。然而,她深藏的如海洋般浩瀚的情感,又有多少人了解呢?真是‚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再看她自己写出的心情:‚不语婷婷又黄昏。‛透过宣纸,透过笔尖,蕴藏着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啊。
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自信,不屈。这一切都从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她的生命就像这满树的枝干,清晰,坚强,勇敢。
后来,命运对她背过身去,宝玉出家了。但她面对这一切,没有怨言,她用她小小的身体,用她坚强的生命包容了这一切。
她是‚无情‛的,因为她有她的执着与坚定。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动人的‚无情‛!
宝玉的迷惑
2000年考生作文
话说贾政外出上任,宝玉没有管束,整天地就在园中游山玩水,捉雀捕鸟,赏花吟月,和众姐妹、丫头混在一起,倒也悠哉游哉,全然不知春秋。
一日,宝玉径自前往潇湘馆,想找黛玉聊一聊,哪知黛玉正好在睡午觉,甚觉无味,于是就与紫娟闲聊。紫娟忽然说:‚宝二爷,你可知道我们丫环是怎么看你的吗?我们都认为你是一个‘无事忙’,也不知整天忙东忙西的忙些什么?‛
这句话不知怎的却触动了宝玉,心下寻思:我虽然不在乎别的人对我怎么看,但知道一下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就问身后的秋蚊,‚秋纹,你说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呀,是人间的龙凤,天生的公子哥儿。‛
‚他呀!他是一个‘混世魔王’‛。闻声一看,原来是黛玉早就醒了,正望着他。‚好你个林妹妹,你也诽谤我来着,看我饶不饶你。‛说完就跃起来。想去呵她,黛玉一见,连忙告饶:‚好宝哥哥,这可不是我说的,可是太太亲口说的。‛
正闹着,正好宝钗也来了,两人连忙住手,宝钗问道:‚宝兄弟你在干吗?‛‚宝姐姐,你来得正好,宝玉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来告诉他。‛黛玉抢答道。‚他吗,他是一个‘富贵闲人’,整天的就知道玩,也不放些心思,生下来就富贵,不务正业。‛宝钗正说着,宝玉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黛玉一看,连忙岔开说:‚我们不如请凤姐来说。‛
不一会儿,又听门外一阵笑声:‚啊哟哟!什么事儿这么急,把我拉得一路跑来。‛凤姐就是这样,人未见而笑先闻。
‚琏二奶奶,宝玉请你来,是想让你评说一下,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秋纹笑道。
‚宝玉不知动的哪一门心思。好吧,他实在想知道,我就来告诉他,他呀!天生的富贵命。虽有些‘痴’却重情重义。是祖宗的心肝儿,大太的宝贝儿,有时无法无天,可见到老爷,就像老鼠见到猫,吱溜一下,吓得跑了老远。‛众人一听哈哈大笑。
宝玉听后,开始‚痴呆‛起来: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啊!一会儿又是‚无事忙‛,一会儿又是‚富贵闲人‛。
对了,警幻仙子曾经对我说,我是‚情痴恨种‛。怎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全都有影子,我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呢?虽说‚诸法无我‛,可那是佛境啊!我只是尘世一浊物而已,又怎能达到那些高僧的境界。
宝玉迷惑了。
点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道理,对《红楼梦》中宝玉这一艺术形象的理解,自然也是众说纷纭。作者年纪轻轻,竟能领悟到如此深刻的艺术哲理,的确不易。
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观园中众女性了如指掌,并能结合原著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再创作,利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整篇文章语言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显示了作者良好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红楼选美记
2000年考生作文
且说这天,怡红公子贾宝玉闲着无事,于是乎邀齐‚海棠诗社‛成员,请来琪官、柳湘莲一干人等为评委,凤姐为总监(主管经费开支),搞一个‚大观园选美‛活动。
第一项乃服装及容貌展示。
大伙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宝姐姐微胖,不过她挺会掩饰。衣服以深色为主,长袖飘飘,显示了她的雍容华贵。黛玉则一袭长裙,手持淑女扇,作西子捧心状,赢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与掌声。不过,宝姐姐也不甘示弱,一路慢慢行来尽显大家闺秀之本色。史湘云爱作男儿之扮,穿上宝玉的行头简直与宝玉从一个模子里脱出来似的,一脸英气,雄姿勃发。评委们均赞叹不已,连老祖宗也频频点头。
其余人等如探春、香菱等也各有拿手。另据可靠消息,选手们此次耗去之脂粉钱为数较少。可能大家对自己容貌都很自信吧。
评委们低头评价、议论,然后打分。(分数到最后才可以公布,看官们请多多包涵。)
第二项颇重要:诗词歌赋等才艺表演。
此项大家情知薛、林二位占着不少便宜,但也不愿落后,绞尽脑汁挥笔作文。
林妹妹以《葬花词》使得大家有口皆碑。
宝钗的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令评委微笑颔首。至于湘云、探春啦,各有所长,不多做介绍。
第三项、第四项……名目繁多,直评得评委们头皮发麻。
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啦!选美大赛的成绩即将揭晓!
怎么?大家的总分全都相同?那岂不是人人第一(包括正数和倒数)么?
‚不行不行,坚决不行!‛大赛主席宝玉直跳,老祖宗心疼不已。‚重评!重评!‛宝玉坚决要求再选一次。
‚再评也是这个样子。‛老祖宗说道。
宝玉疑惑:‚原因何在?‛ ‚其实大观园里的孩子都有过人之处,从不同的角度看,个个都能得第一。怡红公子,答案可不是惟一的。‛
宝玉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他迅速转身,与诸评委嘀咕了几句。然后,他大声宣布:‚林妹妹获得诗词奖第一,宝姐姐气质奖第一,湘云妹妹……第一,香菱……第一……‛大家先是一怔,而后又会心)地笑了。
点评:读罢此文,不能不为作者的大胆联想和想象而拍手称好。时下流行选美,可是能把它和红楼诸女性联系起来的,天底下怕也寻不出几个来。这还不算奇,最奇的是结果“总分全都相同”。作者借老祖宗之口道出原委:“从不同的角度看,个个都能拿第一。”至此,我们不能不反思:平日里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标准是不是只有一个?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对吗?
宝钗的独白
福建考生
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压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
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靠。没想到后来张广祥中学语文在线整理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子,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样,能苦尽甘来。
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
【点评】 采用人物独白写作的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人物独白形式便于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为自己的高考作文赢得可观的发展分。但是人物独白要写好却是不容易的,没有对原著内容的熟悉,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只是一味的“独白”,为“独白”而“独白”,却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本文的脱颖而出便是自然的。首先,作者对《红楼梦》和宝钗黛的爱情纠葛十分熟悉;其次,作者对宝钗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仿拟人物的语言风格十分成功;第三,作者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剧有一定的了解,笔端饱蘸悲悯与同情。因此,这篇人物独白获得满分便是自然而然的。
愿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题记
黛玉,你知道吗?每当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个场面,就会想到你的香消玉殆(殒)。于是,我的心中充满阴霾,我失去了所有愿景。残阳如血,秋风萧瑟。桃花帘内,你空对的是菱花镜中的瘦影,空对的是昏暗的照壁,空对的是画着秋景的屏风,空对的是余晖下的雕栏玉砌。那么,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思考着什么,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愿景?
我想是的。可是,你的愿景仿佛眼前的落花,在风中翩跹,跳着最美的舞。可它们终究是要落的啊!“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呵着《葬花辞》,你用锦囊收集落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你用一掊净土埋葬落花的同时,也将你美好的愿景一同埋葬在苍穹尽头的香丘里。
那么,你是有愿景的,只是它们已经死了,对吗?你无法阻止它们的死去甚至是你的死去。你是一株空谷幽兰,你不属于那个姑苏的小巷,你也不属于金陵监盐御史的那个幽深的宅院,你更不属于那个风凄露冷的潇湘馆,你只属于那个完美世界,三生石畔。世俗的土壤,肮脏的河水,你会水土不服的!那么,你及你的愿景的萎蔫,凋零,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呢?
你的泪水从你的脸颊落下,落到火红的薛涛笺上,化做你无尽的诗情。你的诗中流淌着你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流淌着你带着淡淡哀愁的愿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你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我不能没有愿景,那样恰恰是对你的曲解!如果我们是好朋友,你也一定不允许我这样做的,对吗?
对!我要让奋斗的泪水浸透我的芽儿,让牺牲的血雨洒满我的身躯,追求一切美好事物,实现我的你的未竟的愿景,化做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一瓣馨香!即使有一天,我已化做一团春泥,可我已实现了我的愿景,我曾经散发的馥郁馨香将布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又一次闭上了眼。我看到了你弱柳扶风的身影,你的风鬟雾鬓。这次,你笑了。笑靥如花。
[点评] 天津卷要求以“愿景”为题写作,这位考生做得非常到位。他选择抒情散文来写,紧紧扣住“愿景”行文,抒写了“我”对林黛玉的愿景的理解和感悟,倾吐了自己所追求的愿景——“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本文的构思很有特色,从探寻林黛玉的愿景到明白她“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从“我失去了所有愿景”到“追求一切美好事物”,把“我”追求愿景的心路历程表达得委婉曲折。整篇文章十分注意承转照应,文笔也比较优美,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文学素养。用唐朝崔护的七绝做题记,既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又有某种预示作用,可谓别出心裁。可以评为一类卷。
宝钗鸣冤
湖北考生(2003年全国高考)
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第三篇:《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属于哲学著作,而《红楼梦》则属于文学作品,二者牛头不对马嘴地,怎么扯到了一块儿? 这是因为《易经》和《红楼梦》,都属于巅峰之作。《易经》和《红楼梦》,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 “有人认为《易经》是气功经典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武术经典。有人认为《易经》是医葯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图书目录。有人认为《易经》是管理手册。有人认为《易经》是预测学。有人认为《易经》是决策学。有人认为《易经》是控制论。有人认为《易经》是系统论。有人认为《易经》是全息律。有人认为《易经》是因果律。有人认为《易经》是计算机二进制。有人认为《易经》是多四季论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生物化学……有人认为《易经》是日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邓球柏《白话易经 前言》第20页)同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集外集拾遗》 《绛洞花王小引》)还有,一部《红楼梦》,有人看见专制与丑陋,有人看见自由与纯洁,有人看见文字与诗词,有人看见园林与饮食,等等。一部《红楼梦》传达出种种不同的信息。无论是《易经》还是《红楼梦》,你具备了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可以从中找到什么样的东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易经》和《红楼梦》与客观事物整体性的特点相吻合。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而组成整体的每个部分,又是由更小的部分组成,更小的每个部分又是由再小的部分组成……这就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易经》并不是凭空想像的产物,它来源于观察,它观察到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系辞》中说:“古者包牺氏之亡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人们观察到诸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这些既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并用阴阳命名之,且用一和???‐‐两种符号表示它。在八卦中,一代表阳,?‐‐代表阴;在六十四卦中,上卦为阳,下卦为阴。阳阴是构成《易经》的基础。就观察而訁,阳阴反映了人们观察的范围性,见其阳而不见其阴,见其阴而不见其阳。就客观事物而言,阴阳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是由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南怀瑾说:“宇宙里任何法则,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则,沒有超出《易经》的范围。”(南怀瑾《易经杂说》161页)正由于此,《易经》被认为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整体性,与客观事物夲身的整体性相昒合,《易经》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红楼梦》也是这样,《红楼梦》写出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性。正因为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易经》和《红楼梦》的情形。他们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所以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得出不同的结论,形成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见解。研究《易经》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种学问,就在于其具有整体性。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只是外在的特征。它的內涵是:客观事物是立体的、多元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因此,只要作品中注入了整体性,那么这个作品,无论是《易经》那样哲学著作,还是《红楼梦》那样的文学作品,还是诗歌绘画以及其它的作品,就具有了生命活力和永恒的魅力,不管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管是当代人现代人,总之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读它,都会觉得新鲜,看到新的东西,得到新的感受。古今中外的文学杰作,之所以经久不衰,有许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性。你要写出这样的作品,让人们常读常新,就应当使你的作品具有整体性。
第四篇:《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他又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际奖,20年来他多次应邀到中央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辞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从此,那时候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关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有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人生、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积累,重点选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梅敬忠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一、《红楼梦》影响深远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我们经常以前讲课的时候,有的时候用漫谈《红楼梦》,或者《红楼梦》赏析。但是后来发现还是应该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这样的词,因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政治小说,而不是普通的一部文学作品。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谈起《红楼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因为《红楼梦》是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也就是清朝的乾隆初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我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乃至有些专家学者就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一)影视文化方面
所以这样一部作品,从它产生以后,实际上就形成了一门学问,我们说的叫红学,既有红学,它的影响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常青的,所以我用八个字给它概括叫常青话题、永恒魅力。大家看现在这么些年来,从80年代开始,一直有几部电视剧是热播的,就是央视八七版的《红楼梦》,到现在也是成为经典。那么近些年来,又拍了些《红楼梦》,比如说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新拍的《红楼梦》,也是轰动一时,当然这两个《红楼梦》的版本,电视剧的版本究竟谁优谁劣,这都是观众众说纷纭。但是能够说明《红楼梦》,它的巨大的影响力。这里面我作为个人的看法是高度评价央视版的《红楼梦》,就是八七版的《红楼梦》,那部电视剧一共36集,大家回顾一下是36集,前面29集是基本忠实于曹雪芹的原著,后面7集不是用高鹗后四十回,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的红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把这个悲剧故事给它完成了。所以当时是这么一个八七版的情况,那个年代投资算是巨大的,但是跟现在比也不一样,在当时规模空前、人物众多,这是在八七版的《红楼梦》。而且八七版的《红楼梦》的编剧阵容也很强大,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位专家,他们在编著《红楼梦》的时候,可以说倾注了自己的研究的心血,这是在编剧方面。那么导演王扶林,早在1979年就开始策划这部《红楼梦》,而且召开了编剧会议,成立了筹备组、编剧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很多专家到现在都去世了,还有些专家到现在我们说,一般的很难听他的演讲,年岁已高,比如周汝昌老先生,这是编剧。然后演员,从全国一万多人,数万名候选人中间选出了一百多名演员,成就了一批演员,而且在北京圆明园办了两期《红楼梦》的演员学习班,让这些演员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最后再确认角色。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演王熙凤的邓婕,原先据说是让她演个大丫头,因为她年纪算比较大的川剧演员,后来让她一扮相,光彩照人,所以让她演王熙凤,她是这么一个角色,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像陈晓旭,原先也是一个一般的演员,但是经过这一训练、一培训,加上她自己有些文学功底,还会写诗,经过演《红楼梦》也是锻炼提高了,她最后成了,可以说是林黛玉就数她演得最好的,但是很可惜,不幸早逝。为了拍摄需要,在北京市当时的宣武区还建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观园,为北京添了一个景,而且这个大观园的建设,也开创了我们中国古典名著新建的文化遗迹这种先例,它以后大家看三国城、水浒城等等,各地建古迹,可以说成了风气了。而我们的大观园建在北京,是成了北京的旅游点,是到北京来看文化旅游方面的,应该必去的一个地方。但是很可惜,因为建大观园的时候那个地方太小,后来在河北的正定又造了一个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所以当年拍的时候分两个地方。一直到1987年上半年完成的,拍了一万多个镜头,到了十个省市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而且大家看《红楼梦》电视剧的开篇那块石头是在黄山拍的,所以各位到黄山旅游的时候,导游肯定要带大家指着那块石头说,这就是那块《红楼梦》拍摄的那个石头。
(二)音乐文化方面
花这个时间把电视剧《红楼梦》给大家做了一个简介,就是说明《红楼梦》到现在,对我们当代社会的这种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深入、很广泛的,影视方面新拍的,那么《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一种音乐文化方面的,也是影响很大的。比如说王立平,大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这种套曲,成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当年是请陈力来演唱的,大家知道陈力,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歌唱演员,王立平先生据他说是专门找那些没有成名的,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这样的演员来唱他这个曲子,所以当时据说陈力也很苦的,王立平先生手把手地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矫正,甚至有的时候还哭,就是老通不过,他就是要用一个还没形成自己风格的演员,来把《红楼梦》的套曲给他唱出来,所以大家如果要听《红楼梦》的音乐,一定要听陈力的原唱。后来郑绪岚也演唱了,那就又可以说又是另外一个风格的了,原版的还是陈力唱得最好,音乐也形成了一个情况。
(三)文本方面
那么,到我们今天,最近就是今年3月份,刘心武先生又续写了《红楼梦》,这又是在文本上形成了一直影响到最近。
(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原因
那么《红楼梦》这么有影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么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么大的影响力?我是把它称为一个词叫原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类的四书,都是我们叫原点,中国文化的原点。《红楼梦》虽然产生得晚,但是在我们这个小说里面,乃至在中国文化里面,也可以称得上一种原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种原点。原点具有深远的一种影响力,它的价值和它的经典的意义是相关的。那么《红楼梦》又是原点,又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的载体,是古典文学的杰出的典范,我们通过《红楼梦》,可以把中国人的很多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所思所想,可以传达出去,让外国人理解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某些美好的方面或者某些思维方式。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部好书。
二、《红楼梦》反映了盛世下的末世乱相
开篇给大家讲了,《红楼梦》是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初年的一部作品,那么这么一个时代产生这样一个作品,当年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红楼梦》,说《红楼梦》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而且毛主席说《红楼梦》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反映。大家看十八世纪中叶,现在存在最早的版本是叫甲戌本,就是1754年,也就是乾隆19年这样一个版本,是目前最早的一个版本,也就离我们今天250多年的这样一个本子,就至少在250年前,《红楼梦》就已经成稿了、成型了,而且在社会上流传了,离我们今天250多年。我有一个对它整个时代价值的一个概括,这部书是由康乾盛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发出了盛世的威严,思考以才补天,对我们今天是存古今鉴戒。我这个总体评价是这样的,康乾盛世,大家知道往往在一个盛世的年代,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歌功颂德,这是挺多的,而且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文学家、艺术家往往歌功颂德。但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看出了康乾盛世下的一种末世的乱相。
(一)文景之治
大家知道中国的盛世,有三个大家比较公认的盛世。第一个就是文景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就是汉文帝、汉景帝,其实包括后面的汉武帝,因为没有汉文帝、汉景帝,没有他们打下基础,也就没有汉武帝,所以这个盛世是奠定了中国大汉帝国的基础,包括我们今天说的汉族、汉人怎么来的,都是跟这个时代有关系,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据说古罗马人,古罗马帝国是中国人把它打败的,为什么这么说?汉朝的时候把匈奴赶到漠北,赶走了,匈奴的一支又把日耳曼人赶走了,日耳曼人又打到罗马帝国去了,这当然比较复杂了,我们到意大利访问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导游或者介绍人说蛮族入侵,就像我们说日本鬼子来了一样,他经常有这种说法,说的就是日耳曼人打到罗马去了,古罗马帝国。所以古罗马帝国的灭亡,跟这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专家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这跟我们的汉朝,大汉帝国有关系,这是第一个盛世。
(二)开元盛世
第二个盛世大家都知道是唐朝,贞观盛世,或者说开元盛世,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上包括后面的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元天宝、开元年间,这是开元的盛世,这是第二个盛世,简称为贞观盛世。那么在唐朝这个盛世,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大唐帝国。唐朝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文化强盛、国力强盛、文教昌明这么一个时代。去年的时候我听了一个彩铃,彩铃里面说很有趣,一个女孩的声音,就说我多么想生活在唐朝,为什么呢?第一个,我不用减肥,因为唐朝人以胖为美,我这个审美标准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审美标准,这是我的解读。另外她说还有一个,我生活在唐朝还有什么好处呢?不用学外语,那么苦地学外语,因为唐朝的语言就是世界人民的公共语言,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代表一种说法吧,恰巧这两个说法确实把唐朝的那种强盛传达出来了,这是唐朝。
(三)康乾盛世
那么到第三个时期,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走了下坡路的应该是,但是到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到这个年代,我们称为康乾盛世,按照专家的标准说法康乾盛世是从康熙1662年即位,一直到乾隆1795年退位,一共134年,当然这是一个确切的说法,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康乾盛世。当时中国的人口也大增,因为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出来以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当时中国人口两亿多,起码两亿以上,当时这么一个数字一个说法,这是在康乾盛世。
(四)《红楼梦》的关键词——末世
那么在这个康乾盛世的光环下,曹雪芹,据现在的学者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曹雪芹是跨了三个年代,就是康熙年间出生的,跨了雍正到了乾隆,他是这么一个年代。所以《红楼梦》是乾隆19年嘛,最早的版本。所以康乾盛世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什么叫末世乱相,就是看出危机,康乾盛世底下的危机,思想方面的危机,政治治理方面的危机,这叫末世的乱相。所以看《红楼梦》要掌握一个关键词就是末世两个字,大家看那些判词里面,探春的判词、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凡鸟偏从末世来,这是王熙凤,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所以是末世两个字。贾雨村也是末世,这是《红楼梦》的可以说是小说眼,我们说一个诗有诗眼、有关键词,一个文有文眼,一个小说也有小说眼,就特别关注末世两个字。那么看出末世乱相,他就发出一种盛世的威严,盛世威严,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所在。发出威严,就思考着要以才补天,无才可去补苍天,所以《红楼梦》的开篇就告诉大家,我是要补天的,因为这块石头没有补天,所以终身的遗憾。没有补天,也想着要怎么样补天,那么对我们今天的,它提出很多补天的措施,提出《红楼梦》里形象里面传达的很多思想观念,对我们今天也有启示,所以我叫存古今鉴戒。
三、红学
(一)红学的产生、发展、流派
那么,它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红楼梦》确实是一部说不尽的旷世奇书,这部旷世奇书,所以产生的一个学问叫红学,红学并不是我们今天给它的称呼,而是一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的时候,从乾隆19年开始,社会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清朝,红学,关于《红楼梦》的学问,主要是以评点派为主的脂砚斋为代表的评点,然后发展到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直到索引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乃至到新红学的胡适、周汝昌,最后毛泽东我们称为马列派红学,李希凡,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方法派,具体说起来很多内容,就一直到现在延绵不断。所以我们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专门有《红楼梦》研究所,一部书成立一个所,这是少见的,中外也是少见的,就是一本书成立一个研究所,还办了《红楼梦》的学刊等等,这是我们红学,中国有《红楼梦》学会,红学完了以后还有曹学,跟它并列的现在有曹雪芹研究会,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梦》考证等等,可以说曹学这种都是奠基之作,包括胡德平等等一批官员加学者,都是写了不少关于曹雪芹的研究的著作。现在有一个现象,我们叫秦学,就是刘心武先生创造的秦学,秦学他自己不这么认为,是王蒙先生给他取这个名字,说你干脆叫秦学吧。周汝昌老先生跟他说你这叫探佚学,实际上跟以前的索引派也有点关系,这就是简单说一下,关于《红楼梦》的学问。
(二)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那么关于《红楼梦》,究竟这么大的学问,一些学者、专家,还有毛泽东毛主席,对《红楼梦》都有一些很多的看法,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看《红楼梦》,我推荐大家把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应该好好地读读、好好地看看。据说毛泽东同志,就毛主席最早看《红楼梦》,实际上在井冈山时期,最早发表对《红楼梦》的看法是在井冈山时期,这是根据他夫人贺子珍的回忆录里面透露的,贺子珍当年一边散步一边谈话的时候就说了这个话,贺子珍说我不喜欢《红楼梦》,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的,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水浒传》,毛主席就说你这不对,《红楼梦》是怎么怎么伟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比较早的。当然后来毛泽东对《红楼梦》,尤其是解放以后对《红楼梦》的评价,就可以说是达到一个最高峰,就毛主席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历史来看待,说他开始当历史读,开始当文学读、小说读,后来是当历史读,这是他有名的话,说他看了五遍,说如果《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不看三遍就没有发言权,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至少看了五遍,这不是随便说的话,他五遍是在不同的年代,不是说一次看五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心情之下,然后看了五遍《红楼梦》。他告诉他的表孙女,表侄孙女王海容说,你要想了解什么叫中国封建社会,那么你就去看《红楼梦》。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年八大军区司令调动的时候,第二天许世友就要从南京军区到广州军区上任,毛主席跟他头一天有个谈话,这个谈话里面当然除了其他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红楼梦》,毛主席说许世友同志,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看《红楼梦》是把真实隐去,用贾雨村言写出来的,里面有个真实的人,有个贾雨村等等,不要以为他是吊膀子的,不要以为《红楼梦》是吊膀子,吊膀子这些是掩盖它的政治内容的,说中国古代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很多文学语言等等。他有一番谈话,很有意思,所以后来许世友也看《红楼梦》,这是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三)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
毛主席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也是做到了极致,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的文化古籍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古籍新解,对古典典籍一定要新解,那么光新解还不行,还得古为今用。我举个例子,毛泽东怎么古为今用的。在三反的时候,毛泽东就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共产党员干部,要警惕受人包围。在1957年3月1号最高国务院会议结束语中,他就用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说明大国的事情也并不那么好办,在1957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说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来励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比喻当时的国际形势。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用小红说的,里面一个小丫头叫小红,小红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聚散的辩证法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相互转化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毛主席要求中国的理论文章,理论文章、政治演说,也要注意创造一种新鲜活泼的,像《红楼梦》这样的语言,所以他经常引用,就《红楼梦》是毛泽东最经常引用的,这就是给我们领导干部看《红楼梦》也是一个启示。
(四)其他文人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
有一些文人看《红楼梦》,像王蒙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红楼启示录》,李国文先生,都是大作家,他的散文集里面就经常是《红楼梦》是一个大的专题,他们两位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像李国文先生把《红楼梦》作为政治来看待,王蒙把《红楼梦》作为一部人生的大书这样一个标准。海外一个学者,以前在国内,叫刘再复先生,他高度评价《红楼梦》,说《红楼梦》标志人类精神的高度,是经典极品之“第一正典”,而且他认为《红楼梦》除了考证、论证之外,更应该用一种悟证的办法里解读,悟证,感悟的悟证,这是刘再复先生一个说法。刚才说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后来做了《红楼梦》套曲以后,他自己实际上也成了红学家,他对《红楼梦》那种情感那种细腻的理解,为我们很多人所不及。他说《红楼梦》不是讲情节的,而是讲情趣,这很精辟,不是情节,而是情趣。比如说葬花词就是一部天问,有屈原的精神等等,他发表了很多观点。我们中央党校的原先文史部老主任叫刘景路,刘景路教授,也就《红楼梦》的三大编著之一刘耕路,那是他的笔名,他是我们中央党校文史部的老主任、老教授,他就进一步解读,《红楼梦》岂止葬花词是天问,一部《红楼梦》就是天问。而且他专门把《红楼梦》的诗歌写成了一本书,我称为它叫诗心诗梦解红楼。我在人民日报专门写了一篇小文章,就是给刘老师这个诗心诗梦解红楼进行了一番解读。等等等等政治家、文人,到一般的学者、老师,对《红楼梦》的看法,可以说各种各样的。
(五)《红楼梦》的政治色彩
那么《红楼梦》开篇有个题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相信如果看过这首诗的人,绝对不会以为《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的一个作品,因为作者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满纸荒唐言,荒唐无稽之谈,荒唐言,实际上是一把辛酸泪,这个辛酸泪就蕴含在荒唐言里面。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吗?看《红楼梦》开篇的时候,《红楼梦》是怎么写的?是一块石头,原来《红楼梦》叫《石头记》,那块石头,就是我们当时天破了个大窟窿,实际上就隐喻封建社会的苍天,天破了个大窟窿,我们伟大的女神女娲就要补这个天,补这个天用什么补,就炼了36501块大的五彩石,然后宽24丈、高12丈等等,他写得很详细,五彩石把天要补上。结果用了36500块,就留下了一块没用,无才可去补苍天,这一块就扔到哪?扔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大家看这是谐音,荒唐无稽之谈,无稽崖,然后这块石头天天在那自怨自叹的,你看人家都补天了,我没补天怎么办呢?后来碰到和尚来了,他就求和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让他把它带到人世走一遭,说我既然不能补天,你好歹把我带到人间走一遭,所以这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就把大石头变成一块小石头,然后就带到人间,扔到王夫人肚子里面就了贾宝玉,构造这么一个情况。结果这个石头到人世走了一遭以后,贾宝玉后来不又回来吗?又回到这个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又显灵了,又把自己这一生的人世间的经历就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部石头记刻在了石头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一个叫曹雪芹的人从这儿过,然后把这个石头上面的都抄下来,加以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然后把它改变成了《石头记》,就我们今天看的《红楼梦》。你看开篇就说这么多,他先说了,先把这个大的框架给他解读了,这里面一下就,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面明显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里面就有这个诗,就可见作者是蕴含着一把辛酸的泪,这是有很重要的政治色彩。当然有一种说法,我有次讲课的时候,我们吉林的长白山的一位领导就找我说,吉林长白山市的《红楼梦》的研究也轰轰烈烈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完整的一套体系说法,叫《红楼梦》实际上写的不是别的,写的是长白山的。大家看大荒山,长白山以前就叫大荒山,无稽崖,无稽崖如果谐音就是勿吉,切勿的勿,吉林的吉,勿吉,勿吉就是以前的满族的族名,叫勿吉族,分满族管的。青埂峰下,按照我们今天好多专家解读就是荒唐无稽青埂峰下,不是一般的青埂,是情之根也,按照长白山他们研究的解释据说这个青埂峰是清之根,清朝的根,他这么解读,就是一部《红楼梦》是写的清朝的兴衰、兴亡史,大家到长白山,肯定要到天池,天池里面很神的,满族的起源就跟天池有关,说当年满族的祖先,天上的几个仙女到那游泳,后来有一个仙女就没回去,因为她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放在部落里面养大的,这个就是我们满族的祖先,大家看满族历史传说里面都有的,都跟天池长白山有关系。可见这么小小的一开篇的时候,作者这几句话蕴含的内容,可以做很多的解读,总之是有政治色彩。这是开篇给大家介绍了,这么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四、《红楼梦》的基本价值
那么,下面我就讲两个大题目,刚才实际上也包括一个基本常识。两个大题目,一个就是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第一个是基本价值,第二个就是曹雪芹,就作者的生平与家世,第三个就是《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这是我们要简要跟大家提示,也不得不讲的,所以叫基本知识。所以第一个大题目里面包括三个小题目。第二个大题目跟大家讲一下,《红楼梦》的文化解读,里面分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第二个是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第三个是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第四个是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等等内容很多。
前面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先讲第一点,就《红楼梦》的基本价值。这个基本价值我一共分为六小点,如果掌握这六小点,对《红楼梦》,我的看法就是比较完整地把握它的内容,就没什么遗漏了,这是我一种自信的说法。
(一)成就最高的古典小说
基本价值第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这是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遍价值的少有的杰作之一。你看对内对外,它都是一个既是文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又是文化史上在世界上有地位。我们党的十七大说要加强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红楼梦》可以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红楼梦》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中国的学问里面,汉学里面有三大显学,真正国际公认的显学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敦煌学,第三个是红学,就是我们的红学。甲骨文就中国的文字学问,现在殷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学。敦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也是伟大的学问了。再就是我们的红学,三大显学,其他的很多称为国际学问,但是远远就没有这三大学问得到国际的公认,而且我们的《红楼梦》,也成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比如说这几年很热闹的,比如朝鲜歌舞团到中国来演出的歌剧《红楼梦》,朝鲜版的歌剧《红楼梦》在中国巡回演出,轰动一时,现在他们又在排梁祝,把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排成朝鲜歌剧,可以看出这是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温家宝总理到朝鲜访问的时候看的都是这些,看的中国的歌剧《红楼梦》,这是第一点。
(二)永恒的主题——爱情
第二点,基本价值,就《红楼梦》问政写出了中国封建制度下一个典型的爱情婚姻悲剧。大家想想看,《红楼梦》如果不写爱情、不写婚姻,不写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这种三角关系,我们说好看吗?肯定不会好看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是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文学,什么叫文学?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的情感的学问。江苏民歌有个说法,叫无郎无姐不成歌,民歌的特点,哥、姐这些东西,大家写这种。所以我们不管小说、戏剧、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不写爱情,一般的很难打动人,因为什么?因为人的情感生活里面,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反映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那种情感的方面的,就是感情,而且是爱情,爱情发展到后来是婚姻,爱情与婚姻,这两者是最能反映人类的心海波澜的东西,所以你写这个,实际上就是在写社会,因为由这个就连带,把其他的都给带出来了。因为它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爱情成为永恒的主题。那么《红楼梦》,它就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种种感情纠葛,和他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把它展示出来,让这个传统的悲剧故事有了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那么它的艺术形象的美感,也就大大地增强了,这就说第二条基本价值为什么重要,为什么《红楼梦》既不能完全把它作为爱情小说,但是又不能忘了它的现实、它的核心东西。
(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规律
第三条基本价值,就《红楼梦》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如何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逻辑,我用两个字叫如何、必然,如何走向灭亡和必然走向灭亡这种历史逻辑。大家看《红楼梦》,它是以描摹爱情婚姻悲剧的背景为出发点的,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主要是写了贾家这一家族的由盛到衰,而恰恰是由于这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把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种种情态也连带地给展示出来了,这一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景象的宏阔的画卷。我们一提起四大家族,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跟《红楼梦》是有联系的、有关系的,四大家族往往就是从《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说法过来的,用家族的历史来反映这个社会的历史,这是第三条。
(四)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四条基本价值,《红楼梦》堪称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里面,这两年专门有一套节目叫红楼美食,把《红楼梦》的美食方面弄了多少集?上百集了可能是,就《红楼梦》里面饮食文化,然后《红楼梦》里面还有其他的园林,《红楼梦》里面的服饰,尤其是《红楼梦》,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面的医学知识,有个专家是河南中医大学的,就河南中医学院的一个姓段的教授,段振离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医说红楼》,27万字,里面整个就谈到《红楼梦》和医学的关系,和现代医学的、中医的关系,他在前言里面就说到,说《红楼梦》,说红学,实际上就是宏大的学问说《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用,从随时礼俗到点缀称谓,从哲理宗教到诗词典故,以及音乐戏曲,绘画、生物、饮食等等,都反映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医药,这位专家他就很有心,他就总结,他从医学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医药学,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一共290多处、5万多字,用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病例114种,中医病案有13个,方剂45个,中医125种,西药3种,他一部小说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确实绝无仅有。所以据统计120回的《红楼梦》,细致描写或者明显涉及疾病与医药的就有66回,占55%。所以他这本书里面每个标题就很有意思,小标题,比如林黛玉和人参养容丸,薛宝钗的冷香丸怎么回事,贾宝玉康复靠的桂圆等等,林黛玉失眠和补锌丹的关系等等,秦可卿患的什么病,乃至到养生,乃至到王熙凤为什么早逝,从优生学的角度看贾宝玉的婚姻等等,好多小题目,这虽然是看的有趣的一个话题,但是确实他很严肃地写这个关于医药方面的知识。就《红楼梦》它作为一个百科全书,确实别的书,包括四大名著其他三部书都不能相比,都是一个方面。那么我们把它再提升一点,它这个百科全书,可以说是对封建末世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文艺生活状况都做了形象而深刻的解剖艺术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状况,了解当时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了解当时的人们究竟是以怎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生活的,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增长许多知识。这个说法应该是完全有道理的,就是封建社会一个百科全书。这是第四个价值,这个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认识。
(五)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个价值,《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又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长卷,会一共写了多少人物?有个专家叫朱一玄先生,他写了一部书叫《红楼梦人物谱》,他统计说《红楼梦》人物各种版本统计起来,最高达到了975人,其中庚辰本就80回那个本,男子306人,女的296人,一共602人。程乙本120回本里面,男的有368人,女的有302人,一共670人。所以大概是他统计说,各种版本是421人到975人之多,当然这里面是有的有名有姓的,但是详细写的有几十人。当然如果仅仅从人数来说,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没法比,《战争与和平》写了一千多人。但是从它的含量来说,《红楼梦》一点不次于《战争与和平》,所以刘再复先生就说,《红楼梦》是堪于《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悲惨世界》等等,和它相媲美的人类的文化的精神财富,这是有道理的。所以《红楼梦》写了这么多的人物,主要人物也写了那么多,而且这些人物写的那种生动性,形象鲜明,生动形象鲜明,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长卷,没有《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们有个判断,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就会缺乏迷人的光彩。这400多个人物也好、900多个人物也好,涉及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有崇贵无必的皇贵妃元春,有雍容华贵的贵夫人,有道貌岸然的官僚,有荒淫无耻的恶少,更有一群天真烂漫的青春女子,比如说金陵正钗、副钗,又有十二钗等等,还有农村老太婆,比如刘姥姥,还有清客相公,比如贾政旁边的那些詹光、卜山人等等,市井流氓、和尚道士、尼姑道婆,以及各种类型的男女仆人等等。随便我们提起一个人物,就有呼之欲出之感。尤其是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简直就成了中国人美学方面品质的代名词,我们说一个人多愁善感,说你简直像林妹妹,说一个多情公子说简直像林黛玉,怎么那么好感情。所以说中国社会生活中间,很多的标准、很多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我们评判社会生活的标准,就说一个人负心,你说你简直是个负心汉,怎么那么坏,你还不如说你简直是个陈世美,简直是王奎,陈世美、王奎这种形象都不是中国的正史提出来的,恰是中国的戏曲小说给大家提供的。说一个人很正直,说你像包公一样的等等,莽撞像李逵等等,这都是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标准。那么《红楼梦》就提供了一系列这样的人物。
(六)巨大的美学价值
第六点基本价值,最后一点要把握的,就《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美学的价值,这种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从六个小方面给大家念一下。哪六个小方面呢?
1、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比如说第一个小方面美学价值,因为看《红楼梦》还是要从美的方面去感受,因为阅读《红楼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比如说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很鲜明、很生动。
2、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
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这也是我们看《红楼梦》里面感受到的。像王蒙先生就经常说,我看《红楼梦》,随便从哪翻起来看都行,随便翻起哪一页都能看下去,就因为它那个语言美,它那个氛围美。我们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周汝昌老先生,红学专家、大家,他曾经为有一回里面感动得可以说热泪盈眶,哪一回?《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是秋窗风雨夕,写一个秋天的黄昏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很凄凉的,林黛玉在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窗外是竹子唰唰响,下着小雨,很凄凉,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而且一会黄昏下雨,风吹雨打的,她就想这个时候要有谁来看她,或者是贾宝玉或者是薛宝钗来看她多好啊,正在一边想,一边自己写了一首长诗,叫秋窗风雨夕,刚好和我们唐诗里面很好看的篇章,就是春江花月夜相对应,就是秋窗风雨夕,写完以后正在那很悲凉的时候,谁来了呢?贾宝玉来了,贾宝玉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踏着木屐专门来探望她,她很感动,实际上没说几句话贾宝玉还是回去了,大家看那段情节写得特别美,在电视剧里面也展示得很美,贾宝玉刚走,谁来了呢?薛宝钗派人来了,她没亲自来,因为她觉得贾宝玉肯定会来的,然后她就派了一个仆人老妈子专门给她送冰片,冰糖燕窝粥,因为她不是生病吗,冰糖燕窝粥给她喝,所以她也很感动,所以她大有一种风雨故人来这种感觉,就那个生活氛围写得特别好,充满人情世故,包括那个老妈子要走的时候,林黛玉一时高兴还给她一个散钱银子,给她一点钱,为什么?她说据说你们最近好麻将牌、赌个博,然后我给你拿回去赌赌什么的,你看这种情致本来是不好的东西,他也写进去了,林黛玉也从俗干这种事,就说明她确实很感动,就写了这么一个场景。所以我们的周汝昌老先生特别感动,我们每当看这个时候也是很感动,这就说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
第五篇:管理学与红楼梦(范文)
一、历史小说的管理学(当好组织的领导)
一、摸清家底,找准问题。(目标清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的管理名词管它叫“预案”。特别是应对突发的大事,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那会仓促应战,挂一漏万!
凤姐一上任,第一件事不是什么发号施令,而是摸清基本情况,看看有多少可以使用的生产力。她首先“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了赖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府听差”。掌握了可用的下人人数,了解了混乱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混乱的原因是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纪律涣散,无人监管。
同时她找出宁国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口混杂,丢失物品;
2、事无专执,临期推诿;
3、需用过费,滥支冒领;
4、任无大小,苦乐不均;
5、家人豪纵,有脸者不守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以上五点正是宁国府所存在的病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王熙凤便开始了着手治理。
二、计划完整 责任分明:
1、明文规定:旧的制度全部推翻,所有人员重新安排。
2、订立了上下班制度,明确了铁的纪律,把工作划分成若干项目,每项环环相扣,不留漏洞和死角,体现了大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和封闭管理的原则。
3、责任落实到班、组、人,哪个班出了问题找哪个班,哪个人出了问题找哪个人,体现了能级管理的原则。把所有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分班分组,各司其职。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定岗定责”或说是推行“岗位责任制”; 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工作量的需要将他们分成了八个小组,每组又分成两班,分别负责茶水、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收发酒饭器具,收祭礼、蜡烛、纸札,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卫生,接送客人,站岗守护等工作。
时间管理又还规定了上下交接班时刻和点卯时间。
三、以身作则 雷厉风行
当领导的以身作则,王熙凤的时间观念特别强,准时上班,以自己的形象来感染激励下属和同事。
四、绩效管理,注重公平和激励
监督制度一旦建立,便依规办事,毫不含糊。有一人迟到了,凤姐“即令传来”。那人惶恐,哀求凤姐念他初犯,饶过此次。那凤姐却毫不通融,“明儿他也来迟了,后儿我也来迟了,将来都没有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别人了,不如开发了好”。登时放下脸来,叫:“带出去打他二十板子”。打完之后,还要赖升家的“革他一个月的钱粮”。“不论是有脸的还是没脸的”一视同仁。
与此同时,她还有激励措施,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大爷自然赏你们”。
四、监督有利:
设立总监负责制,命来升家的揽总察看、落实工作。并要求来升家的不能循情框法、纵容包庇,一经发现,严当察办,“就是三四辈老脸也不顾”;
五、领导力:分级处理事务且时间观念与以身作则。在处理人的过程中,遇有急需要办的行政事务,也是先把急事办了,再处理人,体现了分清轻重缓急,先急后缓的高超领导管理艺术水平。这几个特点,就是现代管理也不过时。见补充一。
凤姐成功的背后,除了她自身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出色的管理才能外,还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至少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物质条件,包括钱与物资。俗话说,巧女难煮无米之炊。如果宁府没有充足的钱财供她管理安排使用,凤姐就是再有能力,秦可卿的丧事也不可能办得那么风光漂亮。这一点上,贾珍是全力支持凤姐的,他把自己的对牌,也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印件拿给凤姐,叫她需要什么只管拿去领取,想怎么样便怎么样,只别替我省钱罢了。这是凤姐管理成功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绝对体现管理者的意志,而不受“公公”“婆婆”的衬肘,这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即授权彻底。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强硬的行政手段,这四点缺一不可的必备条件,是王熙凤管理成功的根本原因。
补充一:看领导者应有的素质:
正如现代管理学所强调的, 管理措施的实施关键是领导, 作为领导要有较高的威望, 才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才会使下属真正地服从。而这种影响力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权力的影响力, 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包括职位权力、上级支持、组织制度等 二是非权力的影响力, 是主观因素决定的, 包括知识才干、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修养等。王熙凤的决策之“新” , 执法之“严” , 处治之“ 公” , 体现了她的见识和魄力, 必然会提高她的威望, 增强其管理工作的可信度。
一、勇气
“将帅不勇,何以将帅?”书中写到:当刑夫人,王夫人与王熙凤到宁府吊孝时,下人通报贾珍前来房中探望,可众婆娘闻听后往后躲藏不迭,只有王熙凤款款起身,那从容潇洒的风度足见“凤姐”平素里的行事风格就是与常人不同,尤其是“场面”上应付自如,决不怯场,而且八面玲珑滴水不露,当贾珍相请时,更是泰然应允。其实承担这么大的事王熙凤也是头一回,可她就是敢接下来。这就是勇气,一个治理者必备的首要素质。我们大可自问有没有这种勇气?是不是将帅之才?可不可担当大任?
二、威望
威望更是治理者的必备素质,无威无望何以服众?何谈治理?王熙凤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她的“知名度”很高,就连宁府的人都知道,尤其是忠管赖升更清楚她的为人,并对大家说:“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小心伺候才好,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众人都答应了,有人还说:“论理我们里头也得她来整治整治。”这说明大家对现状的不满正希望有象王熙凤这样的人来下力度加以改变。我们今天看来威望也包括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也就是领导的治理基础。
权力基础——举荐力度
职权力度治理人才必须要有治理职权,这可是头等大事。贾珍这个贾府的董事长对外聘的王总经理可谓知人善任痛爱有加,他不仅交出相当于尚方宝剑的对牌,而且交代了基本的行事原则,颇有统帅风度,这是王熙凤能够令行禁止的先决条件。贾珍还特意命人天天把上等菜送到王熙凤的办公室,这种小事对她起到了感召作用,激励她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由于他二人的密切合作,使得整个丧事办得有板有眼,维护了宁国府的面子。可见这也是我们现代企业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三,思路
思路就是治理者对所当之任的治理思路,没有思路何谈胜任?王熙凤就能在上任前把宁府现存的诸多问题理出头绪,对所担之任心中有数:“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帽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王熙凤的头脑这么清楚正是她有针对地采取措施的基础。其实这原于她平时对情况的善于观察思考,并勤于归纳总结,作为一个优秀的治理者正需要具备这种素质。1,制度王熙凤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立规矩——先造各类册薄,然后公布纪律,把丑话说在前面,再按自己的思路分配任务,并且逐一申明。经她这么一调整,宁国府内就井然有序了。因此治理者上任必须考虑制度先行。2,赏罚分明王熙凤的赏罚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而且“杀一儆百”。
四、要勤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管理者的所作所为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把这样大的一个贾氏公司管理得还算妥帖,除了她的管理、用人、规章制度外,很大一个原因还是她的表率作用。有位成功的领导人说过:“我们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每个经理都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却很深刻。如果,在员工心里,经理永远是最努力的一个的话,那么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的创业精神都会成倍增加。毕竟大雁飞行的时候永远都瞄着带头的那个,只要头雁不休息,大家都会一直跟着头雁飞行的。在贾氏公司中,王熙凤就是这样一只头雁,正是她的领袖带头作用,才使得风雨飘摇中的贾氏公司
依然能够艰难地生存下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贾氏公司将要“忽剌剌大厦倾”之时依然能够身体力行、异常勤政。
二、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不但在家里的餐桌上、公司的餐厅里大吃特吃菠菜,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
“菠菜原则”其实跟菠菜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而这三个词的字头发音恰好与“菠錊菜”三个字谐音,因此得名。所有在日本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个原则,而且他还会告诉你,“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下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把所见所闻汇报一番,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菠菜原则”说白了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是一种协调性训练,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机关到企业,他们的组织自始至终贯穿着协调性原则。遇到问题,他们会寻求集体,一切以团队、集团为重。如果你觉得某个日本人很“平庸”,但无数这种“平庸”的个体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起来的集体就不再平庸了,而是变得力量惊人。有人曾提出,单就日本人的个体能力来讲,他们显得不够聪明灵活,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日本人团结在一起的呢?我想,就是这种依托集体的观念吧。
二、学科性折衷主义
在社会学发展的现阶段,需要一种“学科性折衷主义”——因为人们已经十分熟悉众多的理论研究方向各自具有的功能和局限性,从而不再幻想有哪种单一的、统一的理论能够解决全部的问题。
三、组织理论及现实意义
西蒙所推崇的是有限理性决策论。西蒙指出,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智的“经纪人”,他只是一个具有有限理性的“管理人”。西蒙以“管理人”作为其组织决策的假设前提。“管理人”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他寻求的是满意而不是最优,因此,他用不着去考虑一切可能的备选行动方案;二是他将世界看成是近乎空旷的,因而不去考虑事物之间的一切相互联系。
西蒙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某种折衷。最终选定的行动方案,决不会是尽善尽美地实现目的,它只可能是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最好办法。决策中的这种折衷性,在行为具有多个目标,而寻求的衡量尺度又是共同的情况下,就会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个组织当它去追求一个目标时,它可能正在妨碍和牺牲另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