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4:1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

第一篇: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

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女性素质反映了民族素质,女性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男女平等的实现进程,而教育是提高女性素质的重要手段。真正的和富有性别意义的女性教育发展,对男女平等起着促进作用。

一、女性教育发展状况

在中国,女性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中国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予以明确规定。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和行动,致力于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不断改善女童的受教育环境。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中小学助学金,并由政府拨款实行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努力保证女性平等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使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女性比例显著提高。重视扫除妇女文盲,遏制女性新文盲产生,防止脱盲女性复盲,并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扫盲教育。政府有关部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以妇女为对象的“巾帼扫盲行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妇女的终身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提高妇女的终身教育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想方设法发展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素质为实现男女平等夯实女性基础。然而,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没有给妇女平等的教育机会,古代中国妇女可以读书,但不能考科举,也就是不能为社会服务,不能当官员,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担任,这些传统的偏见仍然对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并构成当今女性教育中依然存在着的问题

1、从性别比较和时期变动的视角来看,女性文盲率依然偏高,新文盲还在不断产生;初等教育持续性弱,部分地区辍学率还比较高;高等教育代表性低,在学比例与学位层次成反比;学科分布均衡性差,人文学科偏多;理工学科偏少。专业集聚现象比较严重。像“幼师”、“护士”等由家庭女性角色延伸出来的社会角色,成了女性就学聚集的学科与领域。

2、从整体来看,中国女性教育发展呈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性别缺陷,一是平均教育年限偏短,2000年平均上学年数只有6.1年,仍比男性短1.5年;二是教育分布不够均衡,城乡之间、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差异明显。

二、影响女性教育发展的原因

1、传统性别文化和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不是直接作用于中国女性教育发展,而是通过教育机会、教育难度和教育回报等三个中间变量间接地产生影响。表现在传统的两性分工使男性长期占据了社会舞台,成为社会的中心和主角。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也辈出了许多英雄豪杰、女科学家、女学者、女诗人、但就整体而言,妇女被挡在了家门口,“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性别分工制度;“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庭中,女比男强好景不长”的传统性别文化;以及容易产生“反正长大都要嫁人,何必进行教育投资”以及容易产生“反正长大都要嫁人,何必进行教育投资”想法、“男婚女嫁”与“男高女低”的传统性别婚嫁制度,使妇女丧失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事务及人格独立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因此,首先,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形成向男孩倾斜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最终导致女性教育机会的减少。即使是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有些父母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还会拒绝女孩子去上学,因为减少了女儿在家帮忙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还有长期传承下来的对女性掌握知识能力的刻板印象,如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认为,男女先天智力的不同导致女性科研人员不如男性同行出色,使得女性更多地聚集在语言文学等学科,失去了在工学、理学和农学等学科的教育机会。其次是增加女性接受教育的难度。其主要表现是:1)不能全力以赴自己的学业,要照顾弟妹,要看护生病卧床的父母,甚至要照料和承担家庭的小生意或季节性的农活;2)得不 1 到必要的学业支持和辅导,如农村父母不会像关注男孩那样关注她的学习情况,也不会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家教指导,当学习跟不上的时候更多的是劝其放弃;3)学习的精神压力大,父母本来就不让你上学,现在你自己要上,不学好能行吗?4)性别的学科专业聚集加大了升学的竞争程度,迫使女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教育过程中力争好中更优。最后是降低女性来自教育的回报。对于女性来说,教育回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有能力从事更体面、更有发展和更多工资报酬的工作,二是有条件建立一个更为理想的婚姻。然而,在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下,教育的这两个主要回报来源受到很大的限制,不仅回报率低,甚至可能是零回报或负回报。许多调查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显然,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对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滞后作用,并不是那么直接的、简单的、显而易见的,它是通过教育机会的减少、教育难度的加大,以及教育回报的降低来实现对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的。

2、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妇女的劳动就业权益和保障机制存在许多新问题,妇女从事低收入、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就业的状况比较突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在部分地区、行业和群体中尖锐起来,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妇女参政仍存在种种障碍;婚姻家庭领域出现许多消极现象,严重损害了妇女儿童的权益。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有些源于资源配置中的利益调整不公平,有些属于制度不完善,有些源于落后消极社会观念的深层影响。但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传统思想造成女性长期处于劣势状态,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没有在人的头脑中真正树立,许多人甚至经常把男女平等当成是对妇女的照顾,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提高女性素质、发展女性教育也成为一般化了。

3、人口压力的作用。人口压力意味着中国教育需求超过教育供给,当教育变成稀缺资源时,不外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提高教育的市场价格,这样经济不富裕的家庭就会在男权性别文化和制度的驱使下,把教育资源的约束转嫁给女儿,或者让女儿去打工,分担儿子比较昂贵的教育消费,或者让独生女儿适可而止,不要上更多的学,以免给家庭增加负担;二是提高教育的入学门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性别意识强的父母仍然会在需要的时候牺牲女儿,以保证儿子考高分继续深造,如要求女儿承担更多的家务事,还有让女儿去打工,以便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儿子请家教。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人口压力会加大传统性别文化对中国女性,特别是中国农村女性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加快女性教育的发展,促进男女平等。

1、加强女性素质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占人口总数一半,又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全面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也是实现妇女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女性素质,要坚持教育为本。要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提高女性素质作为落实中央重要战略决策的基础性工作,努力构建女性终身教育的新格局。使广大女性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发展同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她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她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创造新生活,树立新风尚、展示新形象。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提高妇女素质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妇女作为争取男女平等的主体力量,首先要有信心和自信,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但是却无法省略掉在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上自身必须经历的艰苦努力的历程。因为,能否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最终只能取决于全体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其中所发挥作用的状况。无论多么良好的社会愿望,无论多么优越的社会制度,所起的作用终究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法律上的男女平等,是权利而不是现实,权利并不像福利那样可以发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权得只是提供了前提、机会和可能性,权利的实现必须去争取。尽管全社 2 会都有责任为实现男女平等的国策创造条件,但这一切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妇女发展,而不能代替妇女发展。妇妇解放首先而且最后也只能依靠妇女自身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要发挥主体作用。一项政策法律是否平等,妇女自己体会最真切。因此,妇女应当不断向决策机构反映自己的呼声和要求,争取自身平等权利的实现。同时,要树立“四自”精神,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平等与自身素质互为因果条件,只有依靠妇女的自觉意识和奋斗精神,男女平等才具务了主观条件。

2、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夯实女性知识基础。提高女性素质,发展女性教育,要从基础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缩小义务教育的性别差异,充分确保女性受教育的权力,保证女性与男子共享教育资源。要充分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帮助家长革除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营造有利于女童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对于经济拮据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村的家庭,我们不仅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的“两免一补”,而且还要适当地开展勤工俭学,使女生在求学过程中甚至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加上增加农村办学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以满足农村季节性的劳动力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地降低或抵消女孩因为户外求学给家庭带来的机会成本。对女生特别是农村女生要减轻家务负担和减少求学压力,对于她们的学业要给与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指导尤其是在她们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要及时地予以帮助和疏导。为了更好地在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上对女生提供辅导和咨询,建议构建以学生家长、社区义工以及在读学校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以学为重,定期交换信息,适时跟踪服务。要通过法律和经济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尤其要实施好“春蕾计划”,减少女童失学、辍学现象,确保适龄女童接受教育,从而为提高女性素质夯实知识基础。

3、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女性社会就业机会。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要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增强紧迫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依靠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妇女院校和活动阵地的教育培训功能,着力提高广大女性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此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社会需求和女性特点,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增强服务广大女性、服务经济建设的主动性。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广泛开展女性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有重点、分层次地采取多门类、多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广泛组织开展为广大妇女喜闻乐见的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全面促进女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针对农村妇女要加大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的本领。针对城市下岗、转岗女工要进行创业知识、服务技能等方面培训,按照市场需求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要为成年女性创造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努力培养专业女性人才,把巨大的女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女性人才资源,为女性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促进男女平等提供广阔的舞台。

第二篇:促进妇女发展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促进妇女发展 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8日 15:36 作者:黄晴宜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今年是我国政府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10周年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0周年。值此重要时刻,回顾10年来我国男女平等的发展进程,思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于促进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男女平等的内涵是男女两性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因此,男女平等必然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保证男女两性平等地享有发展的权利、机会和资源,平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就是要促进男女两性平等相待、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

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首先,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结合国情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推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妇女发展纲要。这一切都为推进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其次,广大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越平等、关系越协调,共同发展的空间就越广阔,也就越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越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具体体现。男女平等的程度和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10年前,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通过的《北京行动纲领》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确定了目标。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只有促进性别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0年来,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办国,我国政府真诚恪守《北京行动纲领》的宗旨和精神,高度重视妇女发展,以行动履行承诺,为推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展示了我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当前,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妇女的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促进两性的平等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和政府历来把妇女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宣传等手段,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正如刚刚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所反映的,我国妇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进一步健全。10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精神转化为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实践,不断加强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工作业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与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构筑了以各级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主体、以党领导下的妇联组织为骨干、以各类民间妇女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组织机构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制定、实施、监测评估妇女发展纲要为核心的工作业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妇女事业的投入,优化妇女发展的资源配置,为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优化。10年来,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切实把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199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妇女儿童发展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委的主要领导专门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表署名文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实践并纳入行动议程,保障妇女权益、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初步形成了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局面。

妇联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妇联组织在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妇联在与政府部门密切联系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在城镇深入开展“巾帼建功”和“巾帼文明岗”创建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妇女的创业和再就业;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在全国城乡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建立平等、文明、和睦和稳定的家庭关系,努力营造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家庭环境;积极拓展“母亲水窖”、“春蕾计划”、“安康行动”、“母亲健康快车”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以妇女为对象的“巾帼扫盲行动”等,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

妇女的基本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和实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领域中的各项权益得到进一步落实。

——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得到保障。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帮助妇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04年底,全国城乡女性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者占城镇单位就业者总数的38.1%。近年来,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女性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妇女也成为计算机、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妇女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政府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切实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增加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重点扫除青壮年女性文盲,提高妇女的终身教育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2004年,男女童入学率基本持平,普通初中、高中和高等院校在校女生的比例分别达到47.4%、45.8%和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中国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0年,比1990年增加1.5年。

——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进一步增强。我国重视发挥妇女在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的目标与比例,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女代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省(部)级以上女干部占同级干部总数的9.9%。同时,国家重视在新形势下促进妇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和社区管理,基层妇女的参政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女性居委会委员和村委会委员比例分别为55.8%和15.1%。

——妇女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明显改善。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妇幼保健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妇女保健服务网络。到2004年底,已建成覆盖城乡的2997个妇幼保健机构。2000—2005年国家先后投资6亿元,在贫困县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孕产妇死亡率由61.9/10万降至48.3/10万。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权利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开展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流动妇女的卫生保健服务得到加强,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老年妇女健康状况进一步得到重视。

——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进一步受到法律的保护。婚姻法和相关法律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强调夫妻地位平等和婚姻家庭权利、义务平等;注重保护女孩和老年妇女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我国注重保护和改善妇女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与人居环境,积极创造有利于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偏见、歧视及贬抑。

促进妇女发展,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是一个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亿万妇女的伟大事业,也是一个充满艰辛探索和顽强奋斗的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传统文化中残存的男女不平等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男女两性和不同女性群体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并未完全消除,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妇女、针对妇女的暴力、贬损妇女形象等侵犯妇女权益的现象。这表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全面推进男女平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人民展示了光明幸福的美好前景,也为实现男女平等指明了方向。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政府的支持。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有力支持是促进妇女发展、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在日前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作为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要把妇女儿童事业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把妇女儿童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及管理好、发展好妇女事业的战略思维与世界眼光。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使妇女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工作;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计划和项目制定、执行和监测评估的全过程,保证男女两性能平等参与和分享资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妇女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是促进妇女发展、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协调、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推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经济组织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承担起实现性别公正与平等的社会责任,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平等、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坚持男女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男性与女性一道,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推进男女平等的主体力量。在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男女两性的共同主体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促进妇女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其目标是要实现男女共同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僵化的、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分工对男女两性的束缚和制约,创造和谐、互动、协商、平等的两性关系,并在构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进程中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妇联组织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时代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妇女群众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化、群众性、开放式的工作格局,确保妇联工作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妇女意愿、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

(作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第三篇:实现男女平等应该主要靠女性努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听了对方一辩的陈词,我发现以下问题。

男性也有妻子女儿,他们会发自内心想要帮助她们。

瓶颈问题。

三条途径的问题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我方阐述我们的观点。

我方认为,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在不否认个体差异存在的前提下,使男性和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而女性的努力,一方面是指女性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立足社会的本领,增强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女性先天的优势来改变男性对女性的看法。

今天的辩题是实现男女平等应该主要靠谁的努力?请大家注意这个辩题!实现男女平等的过程中,男性与女性的努力都不可少,但究竟谁才是主要的呢?那就要看在此过程中,要看谁的努力能够真正的,长远的实现男女平等,我方并不否认男性努力的必要性,而是要强调女性的自身努力对于加快实现男女平等进程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方认为,实现男女平等应该主要靠女性的努力。

在现在社会中,虽然与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相比,男女地位不等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解决,而我们依然发现男女地位不平等,这是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女性是弱者,更能深深体会到这样一种关系中受到的危害和后果,而广大的女性更乐意、更必要、更应该将这迫切的愿望表达出来,揭露出来,以达到我们改变这一现状的目的。女性更了解自己,也更清楚地知道她们想要的平等是什么样子的,俗话说女孩儿的心思你别猜,没准男性认为的平等偏偏不是女性想要的呢,孰不知有多少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以为把妻子养在家里做全职太太就是对她最大的尊重,男主外女主内就是平等,可是他的妻子是怎么想的他又如何知道呢?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女性自身努力是实现男女平等的根本性因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内因起主要作用,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加速或阻碍作用,在追求男女平等方面,女性的自身努力是内因,而男性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外因。因此女性的努力起更为关键的作用。作为女性来说,依靠男性“恩赐”或“退让”换来所谓的平等,只能是更大程度上的不平等。惟有女性积极主动,依靠自我努力和奋斗,克服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束缚,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半边天”。

再者,男性不可能真正的放权,因此女性更应该努力争取!女性自身努力对实现男女平等具有必要性、根本性、重要性,所以我方强调实现男女平等主要靠女性。

第四篇:实现男女平等主要依靠女性,四辩

尊敬的主席,评委:

大家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

当前社会,男性本身就在社会中占据优势主导地位,不扣否认,由男性的强势地位来实现男女平等,的确阻力会小很多,效果也会明显许多,但是,这样的平等,真的是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吗?答案是否定的。

实现男女平等,需求方是弱势的女性,而强势的男性则是付出方,在主要依靠男性努力而得到的平等地位的女性,这个平等却建立在完全不稳固的基础之上,男性可以让女性与自己平等,那么男性不愿意的时候,女性的地位又如何呢?当一个人的身价如何要由另外一个人来决定时,你还认为这两个人平等吗?

社会的平等是需要保障的。男性占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因为男性在社会中的付出大,在很多领域占据主导性力量,这便是内因。所以要实现男女平等,主要就应该依靠女性,努力提升自己价值,在一些不可或而男性又不擅长的领域内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让男性充分意识到女性的重要性,这才是最稳定的保障,而主要依靠男性建立起的平衡,缺乏制约,很容易被男性打破。

综上所述,实现男女平等,男性有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只有女性积极付出获得与平等地位相符的价值,才能对男女的平等产生保障和制约,而男性努力建立的男女平等,坐享其成的女性并没有能力来保护这个平衡,也就是虚假的平衡。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实现男女平等应该主要依靠女性努力。

第五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扩招”,使近年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大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对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农村,教育不公平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教育不公平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

形成教育不公的原因,除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之外,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的制度性原因。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公规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农村教育中,影响教育普及、导致流失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费用过高、教学难度过大。后者主要是无视发展差距的“城市中心”导向所造成的。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这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收费不同的支付能力和贫困学生的问题。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城市社会中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追求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平等。

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

其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

最后,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距极大的发展中大国,应当将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建立教育发展“地方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改变无视地区、城乡间巨大大一统模式,从而矫正全国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的弊端。矫正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教育发展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选择。

下载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女性教育,促进男女平等(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男女平等知识教育材料

    许家坝小学男女平等知识教育材料1、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十八大代表吕锡文和赵津芳昨天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讲,男女间最重要的还是真......

    男女平等主要靠女性一辩稿[本站推荐]

    尊敬的评委,主席: 大家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我们今天的辩题实现男女平等主要依靠男性还是女性的努力。我方认为,实现男女平等主要依靠女性的努力。男女地位不平等,在......

    女性教育

    女性教育与女性发展 女性教育与女性发展密切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制约着女性的发展,影响着女性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与作用: 女性教育与女性就业。妇女是经济发展潜在的劳......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教育发展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教育发展 彩云镇中心学校 彩云镇中心学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彩云......

    稳定教师队伍 促进教育发展

    首届宣汉县校长论坛优秀论文集 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发展 宣汉县三河学校 向守明 摘要:面对农村教育的严峻形势:教师大多不思进取,教学质量普遍低下。为扭转这一局势,切实提高教......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

    促进女性创业就业经验交流

    一、突出抓项目运作,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对全县妇女创业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针对 妇女希望得到“低门槛、低技术、低资金、低投入”的“四低”岗位或项目实施创业就业,充......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 李路云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