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立足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环境竞争能力
——浅谈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人类社会筚路蓝缕,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岁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发展史。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我们党经历百年风雨,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不懈的奋斗、智慧的创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优质均衡的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意义重大。而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竞争力中,“高素质的人群”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软环境”!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机制、学习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
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提高区域环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强调,要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青年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推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优秀的学生必须做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要注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要促进学生“五大习
惯”的形成,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致力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足够的成就感。
要坚持培养优质师资队伍,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教育出求真务实的学生;教师不断丰富完善自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关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培养教师的事业价值观。提高教师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而主动地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示范者。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学生、服务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
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应努力追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需要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现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因此,作为站在社会发展前端的基础教育,要均衡优质地发展,切实为“人”的发展服务。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资源整合,着力优化教育布局,努力均衡优质发展。
二、推进全员育人,着力优化层级管理,努力实施过程管理。
三、推进校本教研,着力培养优质师资,努力实施分层教学。
四、推进评价改革,着力营造和谐氛围,努力实施目标激励。
五、推进后勤改革,着力美化校园环境,努力实现校园美化。
以人为本,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这一重要的“软环境”,才可能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注重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实践中的指导与运用,在学习中提高,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就能不辱使命,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兰州与先进城市相比,兰州的农业人口比例仍过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处于相对落后层次。建立人力资源强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兰州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必须进一步完善全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个全民
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广大市民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众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对拔尖创新人才要在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下足功夫。要通过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等手段,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市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第二篇:立足常规 创新思路促进内涵发展
立足常规 创新思路促进内涵发展
-----青岛***中学现代化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中学位于**北部昌盛路3号,前身是**完小,**小于1968年8月改为**联中,1978年8月由**村西迁至***村东北,1981年11月**高中撤销,其校址并与,乡镇合并前称**中心中学,2001年**镇合并**以后,称**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8016平方米,新建一幢设有16个教学班的高标准四层教学楼,一幢配备完善的两层实验楼,一幢设施齐全的综合楼。校舍总建筑面积5887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五百余万元。现有教职工56人,12个教学班,409名学生。
现代化学校的创建为我们这所新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凝聚全校师生之智慧,努力朝现代化学校的目标奋进。下面将现代化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践行“文化育人”,彰显办学思想现代化
我们以 “厚德远志,格物慎行”为办学理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
1.提炼精神文化,凸显学校灵魂。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了展现学校精神文化,凸显学校特有的“精气神”,在学校发展中,学校形成了()的校训,()的校风,()的教风,()的学风;以“四个行为好习惯”为培养重点,促使学生的行为不断规范化、文明化,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2.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学校育人理念和方向,学校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积极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一是建设宣传阵地。学校投资2余万元建成了一条室外校园文化宣传栏,宣传栏定期更新,并与形式多样的校园系列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师生寓教于乐;二是打造走廊文化。以 “厚德远志,格物慎行”的办学理念为主线,我们主要由学生在教学楼的每一楼层打造主题教育阵地。打造多元班级文化。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置了班级名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自拟、自定、自制了富有创意的班规、班约。教室里设计了“图书角”、“卫生角”“争星园地”等专栏,同学们个个参与,人人争优,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标准化校园,展现办学条件现代化
我们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积极完善学校的内部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12个班级均配备班班通设备。学校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实验室等各专用室达标,均配有多媒体移动终端。2013年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每年不断添置图书,现在图书拥有量达2.3万册,生均约55册。硬件设施的配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基础。为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2014年,我校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1、是加强教研平台应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利用市网络教研平台,我校所有教师都在教研平台上建设自己的工作室,及时上传各种教学资源,为开展网络教研奠定了基础。
2、是建立班级博客,创新家校联系模式。为了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互动,增强交流,学校每个班级都注册了班级博客。班主任自主设立班级博客版块,如班级动态、班级趣事、作业展评、班级公告、教子方法等,家长通过博客了解班级的日常工作,也可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博客为家校有效沟通搭建了桥梁,开辟了家校沟通的新道路。
三、营造“高效课堂”,凸显课程实施现代化
在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突出课程实施特色,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程多样化。我们开设了17种学校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2.课程自主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特长,采用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方式。即学校将课程种类确定后下发给每位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申报,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申报组建学习社团。全校统一利用周五下午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3.教学理念现代化。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借鉴“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把“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教师,分学科进行讨论。各学科老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针对自己学科特点对教师的备、教、批、辅、考、评,学生的思、议、展、练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初步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下,主体地位得到真正充分的体现。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参入者、课堂的设计者,亲历亲为每一个学习过程,由“学懂”、“学会”变为“会学”、“会用”。
4.教学手段信息化。学校配备“班班通”以来,先后对教师进行多次使用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出台了班班通使用评价办法,引导教师将班班通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今,学校教师已经深刻体会到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每位教师能够自制课件,熟练掌握班班通的使用技术,走进课堂,打开电脑、调好投影,点击课件,成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5.学习方式网络化。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校通过布置预习类作业,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前期学习;班班通和学校微机室的所有微机,均对学生开放,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倡导五年级的学生建立个人学习博客,并与班级博客互动,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目前,五年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查阅资料、浏览班级博客、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同学互动学习。
四、关心教师成长,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
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经过探索和实践,学校启动了“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工程,有效推动了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校分别由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牵头带领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随后认真评课。每学期,教导处都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况录像,每位教师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反思,并分组进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各学科由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深入课堂进行微观管理,深入学生进行详细了解。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益。“2”即抓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两支队伍建设。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的策略,抓好两只队伍的建设,打造学校的中坚力量。
两年来,共投资3万余元,选派20余人次参加各级培训。通过培训、磨练、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迅速提升:共有1位教师出示青岛市公开课,4位老师出示莱西市级公开课,8位老师在莱西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位老师获得莱西
市教学能手称号。
五、以良好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素质现代化
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把认真内化为品质,把规范修炼成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素质现代化。
1、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坚持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培养六字原则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教育培养中来,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实现了“事事都是教育事,人人都是教育人”的全员导师制度。要做到习惯培养----反思总结----调整-------再落实再培养----再反思总结---再调整策略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不见成效绝不收兵。
2、日检查量化公示制度
我校坚持凡布置的工作一定要检查,凡检查的工作一定要量化,凡量化的工作一定要公示的做事原则,每三名领导为一组,每日检查各级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情况,如学生的作业及批阅情况、错题管理情况等记录到《定期巡查记录表》上。每周五召开习惯养成例会,集中讨论本周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习惯之星”张贴榜制度
为了真正彰显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每级部走廊的黑板上都要留出地方,布置良好学习习惯之星张贴榜,贴上学生照片。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强化习惯培养意识,提高习惯培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严格有序的自我完善制度
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能展示年轻人所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我校根据衡水二中学习体会,结合学校的实际,在三个方面体现激情教育:激情早读、操前小读、激情跑操,不但要求班主任每天跟操,检查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学校还组织老师学生组成监督小组,每天把每个班的跑操情况进行量化,每天通报。学生在每天的集体高喊口号中,喊出了自信,喊出了力量,喊出了希望,喊出了自觉,喊出了追求和理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制定了每天8分钟的“阳光书写”,通过老师的细
心指导,学生们的认真练习,无论在作业还是期末考试中书写能力都明显提高。每天30分钟“快乐阅读”的实施,每日记录十个好词、五个精彩句子,每周一篇读后感,使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明显提高,知识储备正逐步增加,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科学民主决策,努力建设学校管理制度现代化
为构建系统、科学、人文的制度文化,保障办学理念的落实。学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学校章程。学校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校章程制定规程>的通知》要求, 组织专门人员,依法编制、修订本学校的学校章程,积极筹建好校务委员会。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多方人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对学校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咨询。凸显了“行政管理精雕细刻,教育教学管理精耕细作,学生管理精心细致,财务后勤管理精打细算,全面质量管理精益求精”的制度特色;二是实行自主管理。在教师层面上,学校实行了“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模式,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均由教师参与管理评比。在学生层面上,实行班级自主管理,设立班级管理岗位,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管理格局。三是加大对中层、教师的依法治校、教育法制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
七、传承科技创新精神,展现学校教育特色化
学校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彰显,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落实《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挥科技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步伐,我校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英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建设之路。
学校将校本课程的研发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先后组建了科技制作、七巧板、科学幻想绘画、实验创新等科技兴趣小组,各小组于每周五在教室、美术室、实验室与指导教师进行共同的研究学习。在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与研究的态度;学科的交叉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结合,与学生经验和兴趣的结合。通过
科学课程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坚持每周一次的校本活动,发挥学校科技制作小组的作用。
由于措施到位,我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3月12日—15日,在烟台龙口举行的山东省物理创新大赛中,我校**同学代表青岛市参赛,荣获山东省一等奖;在第29届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老师辅导的**,**老师辅导的**、**,徐芝华老师辅导的捕鼠笼,**辅导的**均获奖;学校获青岛市优秀组织奖。在青岛市第十一届七巧科技比赛中**辅导的**同学、**老师辅导的**同学获一等奖,**老师辅导的**同学、**老师辅导的**同学获二等奖,**老师辅导的**同学、**老师辅导的**同学、**老师辅导的**同学获三等奖。
八、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学校操场仍为沙土场地,我校将争取2017年左右建成塑胶操场。体育活动室面积不达标。
2.与国内外优质学校交流合作力度不够。下一步要积极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外派优秀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国外培训、交流等,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校际合作关系。
3.特色规划不太鲜明。学校将围绕特色建设目标,进一步创设校园环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与学校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在创建现代化学校的日子里里,我们全校上下必将团结一致,协力共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持推进现代化学校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学校的新发展,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文章标题: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主要观点: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关键是要明确发展目标,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好坏的根本标准;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有机统一。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这一事关发展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的问题。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定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仍有几千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制度和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把扩大就业、控制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必然存在差异,但社会主义必须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无论国家、企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帮助人们抵御风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和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生活困难群体,加大扶贫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四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应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认真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认真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此外,还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财富增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当人的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预言,未来社会的财富标准不是劳动的消耗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和个体素质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的双重发展,实际上包括了由每个个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发展和以个性化为特征的个人发展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个体发展来看,就是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既着眼于满足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素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实现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把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手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要把发展教育放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首要位置,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使教育的功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发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当今社会的竞争,无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惟有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有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养人才,努力吸引人才,有效使用人才,使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保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源泉。
创新发展模式: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是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社会条件。物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多重的,包括人权保障、民主参与、社会公平、生命财产安全、精神文化生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立足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注重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各项社会设施,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政策,造就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第四篇: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凤冈县第三小学工作纪实
凤冈县第三小学位于凤冈县城南,于2009年改扩建搬迁至现校址,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5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非寄宿制县直公办小学。学校服务于凤冈县龙泉镇龙潭湖社区、三坝村的10194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教职工122人。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树立自身的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近年来,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终坚持以“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工作创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抓课堂、促质量;抓特色、促发展”的“三抓三促”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特色,铸就教育品牌,努力实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奋斗目标。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以‘播种希望 收获幸福’为校训,以‘文明健康 和谐幸福’为校风,以‘善教乐导
幸福育人’为教风,以‘自主乐学
幸福成长’为学风,以‘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的办学模式。并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让“精细管理”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1.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
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学校教师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从业态度、人性好恶、交往倾向等,更是一所学校“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改革粗放式管理的模式,着重在“精”字上动脑筋、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精细化目标管理,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学校通过召开校委会、教代会以及全体教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完善的《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凤冈县第三小学评优评先方案》以及各部门职责等制度。
工作中,学校下放管理权,实施各部门主任负责制,各部门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相对独立地运作,而具体的目标、责任、计划、措施等由各处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领导干部坚持用“服务的态度、商量的口气、文明的语言、较高的效率”20字方针规范全校教职工,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校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学期开学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一教师例会时间以及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贵州省党员干部 “八个决不允许”》、《贵州省教育精神》等,确保全校教职工思想纯洁、作风正派、行为规范。
2.坚持“依法治校”,规范教学管理。
由教学副校长朱磊直接负责,形成校行政、教导处、年段组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即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学校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小组、家长委员会。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双带工程”活动,我们打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带回家去,念给父母听,贴到人多的地方宣传。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拓宽了依法治校的渠道,充分发挥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功能,形成一支庞大的法制教育及管理队伍,从而使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增强了教育效果。
3.扎实开展安全工作,办好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宜桃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并由副校长向华具体分管安全工作,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在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在学生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还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在学校的组织下,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学校还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均以《告家长通知书》的形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对于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对小学生兴趣的诱发,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心理的和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直接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橱窗,精心设计德育文化,努力给学生创造“无声教育”的条件。围墙上,“仁、义、诚、敬、孝”的中华美德故事妙趣横生,让学生感受着“忠诚、慈爱、坦诚、孝敬、自强”的教育,令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名著”、“中国名人”、“中国科技”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令他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创意墙”、“诗词墙”优雅怡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如此多娇,令他们懂得享受生活,快乐成长。橱窗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国歌、国旗、国徽的诠释专栏”“师生榜样示范专栏”成了学生“祖国最伟大,人格须健康”的导航;“消防安全知识专栏”、“交通安全知识专栏”、“防震减灾知识专栏”、“春季疾病防控知识专栏”、“禁毒知识专栏”让学生感悟着“生命诚可贵,生存很重要”的道理;“节水知识专栏”、“创模知识专栏”、“环保知识专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须享受、环保大家动”的真知。班级文化中,《小学生守则》、《一日常规我知道》《“五心”教育》《禁毒教育专刊》《安全知识专刊》等,更是时时刻讯熏陶着学生。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无时不在滋润着学生的生命,令学生在这些“无声的教育”中潜移默化,茁壮成长。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1.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⑴“颂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六个一活动:让学生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读一本红色经典著作、看一部红色经典影片、讲一个红色经典故事、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件感动的事,教育学生做一个“知爱国爱家,懂感恩自强”的合格接班人。⑵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分阶段开展了《一日常规我知道》、《一日常规我能行》、《一日常规伴我行》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礼貌待人”的合格接班人。⑶以“多彩贵州•红色遵义•绿色凤冈”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画画我的家乡、写写我的家乡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的合格接班人。⑷以“同做文明凤冈人、共建文明凤冈城”为誓言,通过召开《小手牵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主题班会,表演了小品《争当文明监督员》、情景剧《过马路》、快板剧《创建文明城歌谣》、文明知识题抢答赛等形式,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社会、文明礼让”的合格接班人。⑸“五心五好”主题教育:利用班班播放祖国大好河山,英雄人物,国富民强的视频,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干部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给龙泉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上温暖和祝福、献上水果,为老人们进行精彩的歌舞表演、器乐独奏、快板剧等节目,让老人感受孩子们的温暖,教育学生做一个“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合格接班人。⑹多彩大课间:通过群体舞《弟子规》、手语舞《国家》、太极扇《中国功夫》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品味中华文化的精华,教育学生做一个“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合格接班人。⑺禁毒教育“十个一”:通过设立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计划,讲好一堂禁毒教育课,上好一节毒品预防教育的主题班会课,设立一个固定宣传橱窗和一条禁毒警示标语,参观一次禁毒教育基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发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听一场禁毒教育报告,举办一次禁毒教育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合格接班人。⑻ “两演”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认真“消防演练活动”、“防震减灾演练活动”,并请消防队官兵,法制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教给学生遇队生存技能,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学会生存”。⑼“告别童年,笑迎青春”宣讲活动:女生,作为社会中的一类弱视群体,加之学校留守女生比较多,对高年级女生而言,告诉童年进入青春期,既有喜悦,更有焦虑。为此,学校工会每学期均要组织高年级女生进行“告别童年,笑迎青春”的主题宣读活动,给高年级女生讲解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引导她们“学会生活,笑看人生”。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一群生命需要关注和关爱的弱视群体。学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且设置了“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并通过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让这群孤独的孩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生活的希望”。
2.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推进,各个班级开展了“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强调了“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我们都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各班以此为主题,还印发了资料详细的给学生讲解,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信心留给自己”的资料,让团员、少先队员深刻领会到了其中教育的深刻含义,并分组推选代表讲述不同人士的爱国故事,熟记“把忠心献给祖国”的十条歌诀,学生交流发言搜集到的关心他人的感人事迹,学生主持人讲述子女关心父母的故事,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体会反思,找出孝敬父母的不够之处。有的班级把“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内容用展板的方式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把具体内容牢记在心中。
3.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抓紧抓牢了“课堂”这块主阵地。学校明确提出,品德课教学、综合实践课、专题教育等均紧紧围绕“德育”进行,并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把各种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德能勤绩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中。
4.为了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德育,涉及到的不只是学校教育,更兼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孩子。为此,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抓好“德育”教育。
五、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我校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强化了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强化了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强化了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强化了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强化了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举例:我校存在的课题);二是开展好“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我校坚持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核心”的理念。(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备、教、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狠抓规范,落到实处。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实了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实行月考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4)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领导能深入到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5)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年分别开展“两节一会”(即艺术节、科技节、校运会),认真落实“艺体2+1”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上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88.3 %。
(6)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以“一创二规范”为抓手,规范教师岗位行为和学生日常行为,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处世,学会做人。
(7)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8)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为平台,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民乐、美术、舞蹈、武术操、象棋、乒乓球等社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特长得到了发挥。
俱往矣!“学校内涵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工程!因此,今天取得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方向,以“‘立足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黔北教育品牌”为目标阔步前行,永不言弃!
凤冈县第三小学 2015年4月5日
第五篇:立足教育质量强化内涵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强化内涵发展
——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暑期快报
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教育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二是内涵发展。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依此,我校确定2017年发展主题为: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质量。上半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步入暑假,全体教职工抓住有利时期,认真总结、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主动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创城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通知》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发起号召动员。向全校师生印发《关于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活动的倡议书》,充分发挥作为市级文明校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号召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精神,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言行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弘扬文明的引领者。二是积极营造创城氛围。在校门两侧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利用学校网站、电子屏、橱窗等宣传文明主题;教学楼前脸统一颜色、提档升级;铺设楼体亮化轮廓灯,体现学校发展主题、美化县城夜景;在前院东墙绘制“核心价值观”“祖国在我心中”“奔跑”主题作品各一面,增强文明感染力;开通楼顶活动平台和书吧,既可以美好楼顶,增加绿化面积和学生阅读场所,又有利于学生疏散和课间活动。三是积极完善人文环境。今年我校被评为全县唯一一所“石家庄市最美校园书屋”学校,下半年将迎接省级评比验收。学校利用暑期,抓紧布置图书馆、规范各班书吧、借助过厅走廊和楼顶平台设置书屋,努力达到全校师生开放式阅读,用读书引导文明风尚。
二、认真按照要求,稳妥开展分流招生工作
学校按照赵编办[2016]7号文件和赵教字[2017]32号文件《关于规范石塔学校、李春学校、职工子弟学校各校区管理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设置,严格落实学校工作“四统一”要求,即:教师统一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统一管理、学生统一管理、财务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学校本着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七年级生八年级、六年级升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本部和子弟中学区,既满足了住宿生的需求,又实现走读生的意愿。分流后,及时召开新七、八年级学生动员会,宣讲政策、布置假期作业,加强了学生加强精细化管理,给予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同时,根据县教育要求,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网上报名、面试验证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子弟校区、苏村校区、南三相校区辖区内适龄 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
三、抓住有利时机,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县教育局有关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放假初,学校召开教职工专题大会,传达上级精神要求,明确相关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要求,全体教职工签订承诺书,杜绝有偿补课等违规现象。二是根据学校培训计划,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国培,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接受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三是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开展庆祝建党96周年“六个一”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收看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凝聚思想共识,筑牢理想信念,最大限度的汇集改革能量。四是认真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规定动作,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限时整改到位,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及时总结反思,认真谋划学校发展
我校一直秉承“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 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核心理念,尊重科学、和谐发展,中考成绩连年稳居全县之首。2017年中考再创佳绩,参考学生437人,市高上线59人、赵中上线240人,张雅琪同学以608分荣获全县中考状元。六年级质量检测,苏村校区在 全县同类学校中连续名列前茅,县教育局送来贺信肯定成绩、祝贺鼓励。同时,为打造精品教育,推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根据教育局安排,我校与第五中学强强联合,成立了“赵县五中子弟学校实验班”,并顺利招收初中一年级品学兼优学生100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教育局和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得益于学校领导班子科学管理和教师团队的精诚团结,得益于众多子弟学子的刻苦学习和努力拼搏。今后学校一定会真正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进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立足立德树人、狠抓教育质量,以更强烈的责任、更认真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