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贯彻适度宽松的货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65号 【发布日期】2008-12-31 【生效日期】2008-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促进安徽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8〕6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关于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下行、国内经济下滑对我省经济金融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皖发〔2008〕23号)精神,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保持全省信贷总量较快增长,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一)各银行机构要正确看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以及安徽省经济的不利影响,充分把握安徽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深刻理解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精神,积极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快、重、准、实”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在2008年新增信贷总量110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达到1300亿元。为此,政策性银行要积极向总行争取2008年新追加的1000亿元贷款规模的份额,非法人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的贷款份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特别是存贷款比例较低的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二)各银行机构要根据我省经济发展特点,突出信贷投放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转移、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居工程以及住房、省产汽车消费等方面扩大有效信贷投放。优先支持合肥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持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先加大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对我省自主创新品牌政府采购和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支持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坚持“绿色信贷”原则,支持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二、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
(三)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排50亿元支农再贷款额度,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安排24亿元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安排7亿元流动性再贷款额度,为资金头寸不足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四)继续对涉农贷款比例达到规定条件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执行较一般农村商业银行低1、2.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对A类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执行再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信贷支农能力;对新成立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确保顺利过渡,给予其一定的宽限期,将存款准备金率按每季0.5个百分点分阶段逐步调整到位。
(五)全力做好农村信用社专项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增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能力。对基本达到兑付标准的农村信用社,积极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兑付专项央行票据;对已经通过兑付审核的农村信用社,通过允许其灵活支取特种存款等手段,拓宽其支农信贷资金来源,扩大涉农信贷投放。
三、准确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精神,努力满足合理的投资、消费、出口信贷需求
(六)各银行机构对国家批准的以及省内安排的重点项目要尽快筹集资金,安排配套贷款,以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安徽省纳入国家年内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要积极给予配套信贷支持。要加强对“861”行动计划银企对接月签约项目的跟踪和督办,进一步提高对接签约项目的履约率。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通过灵活的信贷方式,鼓励全民创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
(七)各银行机构要落实消费信贷政策,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空间,继续增加对居民购买住房、汽车,以及农村市场等消费信贷投入,发展住房、汽车等主导消费信贷市场以及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对首次购房和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住房按揭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政策,下浮首付款比例,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八)要改善外汇服务,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在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方便出口企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出口收汇远期备案、支持企业进口延期付款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对因产品市场行情变动引起的进出口收付汇差额,酌情给予进出口差额核销。各银行机构尤其是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要提高联网核查效率,全力支持外贸企业保持进出口业务的稳定增长,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外汇信贷需求和各类贸易融资的需求,支持外贸发展。要创新信贷产品,探索支持进出口企业的新途径、新方式。
(九)各银行机构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尽力出台优惠措施,合理简化贷款手续,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农村种养殖业的贷款,尽可能实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优质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率上浮幅度尽可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对以往经营良好、信用较高的企业因外部因素突变所引起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地方政府的配合,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轻易收回贷款、延缓贷款。
四、支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精神,利用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着力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促进我省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农业订单贷款,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不断扩大对涉农经济的投入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增幅高于上年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工作。
(十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和安徽省银监局将安排皖北三市、沿淮六县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全面试点,辖内其他市选一个县进行单项试点。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推动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五、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作用,积极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十二)各金融机构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各银行机构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尝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为企业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对企业的融资服务工作。
(十三)人民银行要为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和支持,鼓励当地优质中小企业形成打包项目通过银行间债券进行融资。支持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及债券市场,拓宽金融市场融资功能。
(十四)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继续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实行2.88个百分点的贴息,并做到应贴尽贴。要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增加贷款贴息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大贴息企业覆盖面。
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氛围
(十五)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支付工具体系,加强支付系统管理与建设,尤其要加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支付结算渠道畅通,提高社会资金周转效率。做好国库经理服务工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重大项目财政资金支付开设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全省发行基金调拨计划,确保现金供应。发挥征信系统作用,配合地方政府,定期将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优质项目推介给金融机构;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和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十六)坚持开展银行机构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对我省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房地产信贷、涉农信贷、助学信贷、再就业小额担保信贷、中小企业信贷、县域信贷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和通报,引导银行信贷投向,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十七)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人民银行要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例会,开展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分析形势,通报情况,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拟订措施,并督促落实。针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银行、企业的沟通协调,通过银企对接会、融资推进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政银企加深了解、加强合作、实现多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安徽省金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58号 【发布日期】2007-09-04 【生效日期】2007-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关于安徽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指
导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7〕5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
今年,我省遭受了自1954年以来特大洪涝灾害。为进一步做好我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制定了《关于安徽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金融机构支持我省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举措。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该文转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要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工作检查和督促,力求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四日
关于安徽省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2007年夏季,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淮淮北内涝严重,皖南和皖西地区部分县(区)突发山洪,全省灾情十分严重,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大金融对全省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的重要作用,支持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
1.把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排到重要议事日程。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核心部门之一,要提高认识,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支持灾后重建作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职责,充分发挥融资和金融服务功能,加强受灾地区金融损失与金融需求情况调研,加大对受灾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受灾地区的贷款增量和同比增幅超过2006年水平,确保受灾地区的涉农贷款增量和同比增幅超过2006年水平,积极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2.支持受灾农户和企业尽快恢复、发展生产。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受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将农村小额贷款发放对象由传统的种养户拓展到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根据受灾农户发展生产的实际需求,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小额贷款额度;对生产经营周期较长的贷款,期限可适当延长;不上浮或适当下浮小额贷款利率。结合“菜篮子”工作以及生猪生产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加大对受灾农户从事蔬菜生产、渔业、畜牧业、家禽养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力度。积极发放农户购买良种、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贷款,切实解决农户秋季农业生产及明年春耕生产备耕资金的需求。
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灾区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向上级行汇报安徽灾情,争取总行在信贷规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符合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环保政策的前提下,加大对灾区信贷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支持灾区企业发展。建立受灾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资金迅速到位,及时帮助受灾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对受灾企业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要积极支持,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
3.积极发放消费贷款。按照“四有一无”(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灾后无疫病流行)的总体救灾工作目标,积极配合政府,加大灾后应急消费贷款投放力度。适当降低最低担保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开办住房信贷业务,支持受灾农户倒塌房屋重建工作,积极开办耐用消费品等信贷业务,认真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助学贷款等工作,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帮助受灾地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积极支持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4.支持受灾地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关注灾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及相应的资金需求,加大对灾后道路、桥涵、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受灾地区防洪抗旱能力。结合国家关于治理淮河方面的有关政策,积极支持治淮工程建设。对有还贷能力、贷款担保落实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给予重点支持。适当加大对县(区)以下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村镇等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受灾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信贷投入,支持水土保护、植树造林、水源涵养和保护等项目建设,支持受灾地区农业综合开发。
三、积极支持受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支持沿淮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安徽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意见》(合银发〔2007〕98号),结合沿淮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村的现状,支持畜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支持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业发展,广泛拓展畜牧养殖业产品市场,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沿淮地区大力发展生态防护林业、湿地经济林业、林产品加工流通业,形成立体型、复合型的产业化林业体系。支持沿淮地区利用湖洼地,发展水产和水生植物。积极支持沿淮地区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 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积极支持沿淮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沿淮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6.支持沿淮地区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近期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会议精神,结合《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投入。一是积极支持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沿淮地区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是重要的商品粮、油料、优质棉、烟叶、薄荷、兔毛和肉类、药材及水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沿淮地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金融支持力度,稳步推进沿淮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二是支持综合能源加工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沿淮地区煤炭资源优势,积极支持煤电产业做大做强,并以此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积累,进一步带动机电制造业、冶金、矿业、建材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支持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沿淮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饮料、酿酒和烟草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信贷投入,促进沿淮地区不断提高就业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
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受灾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发挥金融部门优势,形成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合力
7.人民银行要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我省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发挥好信贷政策扶弱功能。要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对辖内各农村信用社因支持农民灾后重建出现的资金缺口,及时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对各商业银行因支持生产救灾而产生的临时性流动性不足,积极给予再贷款、再贴现支持。认真做好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国库资金划拨、征信管理等金融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构建务工收入汇兑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受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指导并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控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引导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8.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重要作用。国家开发银行要加大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合作的优势,开展受灾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模式创新、扶持担保体系发展等多种信贷业务,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结合目前开办的有关信贷业务,重点做好受灾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域经济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污水处理和饮水安全、农村公路等项目的信贷工作。
农业发展银行要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夏粮收购工作,积极支持受灾地区粮食收购主体入市收购,以最低保护价及时收购受灾群众库存夏粮,防止因粮食霉变给受灾群众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认真做好秋粮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以及新棉收购等工作,保证秋粮收购贷款供应。稳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在通过政策性信贷杠杆引导和调节粮食市场、做好粮棉油收储资金供应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更好地支持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
9.商业性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投入。各级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受灾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提高贷款审查效率,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增加受灾地区的扶贫贴息贷款额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积极支持有利于带动受灾农户脱贫增收的项目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调配,优化信贷资金管理,简化贷款程序,缩短办理时间;对小额农户贷款要结合“信用村镇”、“信用农户”建设,采取联保、信用贷款方式积极发放,并在授信额度内做到随到随审、随审随贷,积极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对受灾农户的生产、生活贷款要优先发放,贷款利率可在执行利率的基础上适当下浮。
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要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力争将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要对照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条件,认真进行有关指标测算,及时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大力吸收农村工商户、小企业、企业法人入股,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增收节支,扩大盈利空间,缩小兑付差距,力争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如期兑付。对因自然灾害形成的新增不良贷款要建立明细台账,逐户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做好新增不良贷款的认定与核销工作。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徽商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自身职能,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切实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邮政储蓄机构要积极做好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积极探索开办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宽受灾农户和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0.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要尽快改进对受灾企业、农户的贷款评估、审查、发放等工作流程,建立限时服务制度,在符合信贷管理制度和贷款条件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环节。妥善安排好受灾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归还工作,对已到期和即将到期的贷款因灾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按规定予以展期,或收回后再贷。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贷款损失及时报有关部门申请核销。对集中连片的受灾区,应采取上门服务、流动服务和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主动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积极为受灾企业和农户办理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等多种中间业务。积极创新担保方式,采用联保、质押、保证、信用等多种担保形式,为受灾居民和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11.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认真做好协调、推动和宣传工作,把改善金融生态作为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人民银行要依托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为受灾地区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础。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做好“信用农户”和“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制订完善信用农户和信用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培育经济主体的诚信意识。
12.加强沟通与协作。各级人民银行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联合举办对接会、座谈会等形式,建立互动共赢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合作,引导双方进一步拓宽各项业务尤其是农村金融领域的合作,合理分担金融机构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积极配合政府通过财政引导资金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协作。
认真做好金融支持受灾地区灾后重建的通报和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分级通报机制。各金融机构要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告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各级人民银行对辖内各金融机构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报当地党委、政府及人民银行上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关于金融业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246号 【发布日期】2005-08-05 【生效日期】2005-08-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关于金融业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意
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24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关于金融业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八月五日
关于金融业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意见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二○○五年八月二日)
为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全区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组织存款,加大贷款投放,从信贷总量上保证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为保证2005年自治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金融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发放贷款,全力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需求。2005年,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预计增长18%左右,与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物价上涨之和基本持平,因此,各金融机构要从资金总量上促进全区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人民银行要保持支农再贷款的适度投放
2005年,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限额比上年增长6%,支农再贷款累放额计划增长15%。各级人民银行要在认真研究辖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和农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再贷款,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要通过加大地区间调剂力度,增加对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的投入。积极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导向作用,在满足春耕生产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监督检查,严格支农再贷款的投向管理,防止挤占挪用,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
(二)国有商业银行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各国有商业银行要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简化贷款手续,开辟绿色通道,满足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合理资金需求。要积极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在认真总结伊利、蒙牛、鄂尔多斯、奈伦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承兑汇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对具备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其他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户银行要积极引导企业更多地了解商业承兑汇票知识,拓展新业务。对于龙头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商业银行应给予贴现支持,人民银行优先给予办理再贴现。积极支持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和发展乳、肉、绒、草等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动农牧民依托龙头企业,增产增收。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各有关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发放扶贫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整村推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的新思路,做好信贷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工作,努力提高扶贫贷款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农资资金供应和相关配套金融服务,通过不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种金融产品[KG(*9]创新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信用社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要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增资扩股,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率,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为“三农”服务的经营宗旨和办社方向,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品种,完善服务功能。继续推广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扩大贷款面和信用村镇数量,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力争达到有贷款需求农牧户的70%以上,贷款额达到农牧业贷款额的35%以上,切实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投向,为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支农服务领域,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可开办住房、助学和购买家电、大型农机具等消费信贷业务,为农牧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根据当地城乡一体化程度和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以农牧业为主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每年农牧业贷款投放量要达到80%以上;城乡结合部地区要合理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满足“三农”需求。要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呼银办发〔2004〕135号)要求,合理确定利率浮动水平,不得“一浮到顶”,减轻农牧民利息负担。
(四)政策性银行要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
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支持“三农”的政策。一是认真做好粮棉油收购、储备和调入信贷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流通的信贷支持作用。继续做好跨和夏秋粮油收购工作,顺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和收购主体多元化的形势,打破所有制界限,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多种所有制企业开展粮棉油业务。对辖内国有粮食企业和粮棉油经营企业组织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做好企业贷款资格认定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积极支持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支持各类粮食企业与农民签订粮油生产订单,使农业发展银行支持范围向生产环节延伸。二是积极审慎地办好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和其它粮食企业的贷款业务,加强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支持。对辖内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分类排队,尽快完成拟开户企业的贷款资格认定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认真做好客户营销和贷款前期的准备工作,重点支持优良客户,对国家和自治区级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优先扶持。改进贷款审批程序,对效益好、讲信用的优良客户,可实行授信管理,在严格授信的基础上,提高经营行单笔贷款的审批权限和效率。同时,要对粮食仓储和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提供适度的信贷支持。三是以客户为中心,改善金融服务。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4〕101号)要求,对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完成改造和重组的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发挥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强对国内外粮棉油市场的研究分析,坚持粮棉油价格信息定期采集和发布制度,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认真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直补资金的监督拨付工作。
国家开发银行要充分发挥资金优势,适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机遇,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总量
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有关政策导向,抓住机遇,结合实际,增加信贷投放总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有关综合经济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207户重点工业项目的衔接工作。对符合行业信贷政策、股东实力强、资本金落实、偿债有保证的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发放贷款。二是抓住当前国内煤电短缺、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积极支持煤炭、电力、天然气开发利用以及煤电转化、煤油转化、煤焦冶金加工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跨区域、有特色的重化工基地建设。做好正蓝电厂、岱海电厂、大唐托电等续建项目和准格尔电厂三期、双欣煤矸石电厂等新开工电源项目,包头至乌海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神华煤液化项目等大型煤转油项目的信贷支持工作,促进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贷资金要向自治区60户重点企业倾斜,向技术装备先进、投入产出比高、单位能耗少的企业和项目倾斜。积极支持公路、铁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国道110线高速公路、省际大通道以及东胜至乌海等6条续建铁路的信贷投入,促进省际大通道和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改善自治区投资环境。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三是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稀土和医药等自治区有一定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大信贷投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四是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信贷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自治区经济和谐发展。五是增加短期贷款,一方面满足有信誉、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及重点项目完工后的合理流动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逐步扭转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防范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四、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精神,做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的重要性。随着直接融资的不断发展,许多大中型优质企业将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解决其融资问题,中小企业必然更多地成为银行最重要的客户。金融部门必须正确认识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把握好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合理调整客户定位,增强自身竞争力。二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的授信,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制度和标准上要有别于大企业,防止由于信贷授信不及时或标准过高而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各分支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各级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防止由于贷款审批权过度集中或审批环节过多,影响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经贷款审查、评估后,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已经评定为本行优质客户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试办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贷款以及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等信贷新业务。要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根据各地区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防止脱离中小企业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难度。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尽量满足其合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三是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对中小企业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通过风险溢价来弥补贷款损失,覆盖中小企业风险。四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自治区本级和各盟市均已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进一步加大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担保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包括民营资本),做大做强担保机构,逐步实现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多元化股权和科学化运营。支持中小企业的联保和互保。对经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机构应适当简化审贷手续,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简化抵押担保登记和公证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合理确定抵押登记和公证期限。五是积极发展信托融资,更好地发挥其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五、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开办助学贷款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加助学贷款开办业务招投标(或议标)工作,中标后尽快与高校签订协议,加快贷款发放进度,保证中标银行与高校签订协议的国家助学贷款及时足额到位。中标银行要在强化风险防范和健全内控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支出,为申贷学生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服务。对于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助学贷款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的招投标(或议标)工作。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加强与教育、财政、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探索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有效方式,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加快推动自治区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要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制度,拓宽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发放范围,积极推广“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社区信用平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的制度创新,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与信用社区建设的联动机制。注重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对下岗职工自办或联合创办的小型经济实体,只要合法经营、有发展前景、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项目投资额的30%,可适当降低贷款担保比例,贷款期限可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还贷能力由银企双方协商确定。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贴近社区的中小金融机构,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金融服务,帮助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六、从严控制过度投资行业贷款,防范信贷风险
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从严控制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及房地产等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规模小、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的小电石、小硅铁、小炼焦、小水泥、小煤矿坚决不予支持。各商业银行要对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变化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提高判断市场风险能力,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防止过度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有关规定,促进自治区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重点推进集通铁路、复华保护神科技股份等企业实现在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积极推进包头铝业、霍林河煤业、蒙西水泥、双岐药业等企业尽快发行上市,帮助其解决和协调在审批和发行过程中的困难。对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优势的高科技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业发行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竞争力。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夯实市场基础,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坚持依法监管,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维护辖区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辖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要抓住国家扩大企业债券融资的政策机遇,扩大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规模,严格审核发债企业和融资项目,对所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偿债基金等偿债保障制度,形成企业债券融资规范、效益稳定、信誉可靠的良性循环机制。
八、积极拓展保险新业务,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手段,提高保险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作用。一是积极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服务“三农”经济发展。保险业要千方百计地融入到农牧民最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中,积极开展涉农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要解决好农牧民养老、医疗问题,逐步建立农牧民养老年金制度。积极发展从事建筑、采矿业的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继续深入开展奶牛保险的研究论证工作,坚持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条款费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办农牧业保险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二是积极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责任保险。三是大力发展健康保险和补充医疗、补充养老保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丰富和完善企业财产险、责任险种,积极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工业企业、名优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五是积极推动县域保险市场发展。开发适合县域消费,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方便购买的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挖掘县域保险市场潜力。
九、进一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稳步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建立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政策和信息的交流,促进辖区金融稳定和安全。金融部门要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从组织机构、制约机制、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入手,搞好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了解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问题,维护银行的权利。进一步落实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各种办法,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整体优势,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企业,认真落实“不贷款、不开户、不提供结算、不提供现金”的联合制裁措施。对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或故意不履行合同的,金融机构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的安全,依法追究逃废债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支持金融部门依法贷款收息,认真解决个别地区和部门中存在的违法行政、司法不公和判决执行难的问题。对金融工作应坚持正面宣传,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部门关于做好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等部门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9〕1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财政厅、安徽银监局、安徽保监局、省林业厅《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
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 省财政厅 安徽银监局 安徽保监局 省林业厅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号)精神,现就积极做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徽省林业比重较大,属于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投入不足,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迫切需要得到信贷、保险、财政等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办林业贷款,改进林业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按照当前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部署,加快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深化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新林业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完善金融服务 1.金融机构要紧密结合林业融资需求特点,进一步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切实扩大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鼓励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走“家庭合作”式、“股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鼓励把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探索“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与林农小额信用贷款的结合,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融资能力。
2.金融机构应根据林业的经济特征、林权证期限、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林业贷款期限最长可为10年,具体期限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3.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原则合理确定各类林业贷款利率。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林权抵押贷款,其利率一般应低于信用贷款利率;对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小额林农贷款业务,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率负担原则上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逐步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
4.辖内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发挥在林农贷款中的重要作用。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同时依托“惠农卡”,积极开展符合林业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应利用网点众多、结算网络完善等优势,积极提供银行卡、资金结算、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其他各国有银行要采取直贷、贷款转让、信贷资金批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林业贷款业务。其他各商业银行设在我省林业发达县域内的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林业贷款业务。
5.支持有条件的林业重点县加快推进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专业贷款组织通过委托贷款、转贷款、银团贷款、协议转让资金等方式加强林业贷款业务合作,促进林区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参与的贷款市场体系。
6.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林业重点县的县级分支机构要合理扩大林业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林业重点地区可积极探索林业、金融、林木资产评估机构等部门合署办公形式,提高林业贷款办理效率。农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网点优势,发挥林业贷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供银行卡、资金结算、小额存单等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培养林农现代化金融意识。
三、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 1.鼓励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募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鼓励林区从事林业种植、林产品加工且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按市场化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对林业小企业成功发行的各类债券类融资工具,省及当地财政按照发行费用的10%分别给予发行部门或单位一次性补助。
2.鼓励林区外的各类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投资基础性林业项目。凡是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与个人,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程序受让集体林权,从事规模化林业种植与加工的,资金不足时,均可申请银行信贷支持。支持组建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基金投资林业种植等产业。
3.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担保业务,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担保机构的资信实力、第三方外部评级结果和业务合作信用记录,科学确定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对以林权抵押为主要反担保措施的担保公司,担保倍数可放大到10倍。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林业生产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省政府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行业协会等组建的信用担保公司,按其实收货币资本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担保业务风险补偿。
四、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1.充分发挥森林保险在促进林业生产和防范林业贷款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研究地方财政扶持森林保险的政策,条件成熟的地区可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2.在国家森林保险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我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原则,选择部分林业重点县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工作。
3.研究确定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标的、险种、费率以及政府补贴标准、补贴环节与机制。引导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和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引导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政策性森林保险,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4.鼓励其他商业性保险公司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林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森林保险基本险和可供选择的其他险种,不断完善商业性森林保险险种和服务创新,作为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
5.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探索银行信贷和森林保险结合方式,金融机构优先对参加森林保险的林业主体提供信贷支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对森林保险实行一定比例的超赔再保制度,提高森林保险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和内控机制建设
1.建立我省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采伐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将上述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银行查询及贷款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整合和共享功能,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林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
2.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和林业投资风险的基础性研究,建立符合林业贷款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贷后检查和跟踪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组织和林农的数据信息,切实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林业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六、明确职责,密切配合,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发挥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作用。辖内人民银行对林业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等县域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增强信用社资金支持林业发展的能力。2.鼓励和支持各级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增加林业贷款贴息和森林保险补贴资金,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遵循市场运作原则,参与林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省政府对金融机构新增的林业小企业、林业农户贷款按0.5‰给予奖励;对金融机构向林业小企业和林农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微小贷款等无担保、无抵押类贷款,按其当年新增贷款月均余额的5‰给予补偿。
3.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森林资源勘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保证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木、林地经营权依法流转管理。各林权证登记管理部门要简化林权证办理手续,降低相关收费。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银行合法债权,对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贷款逾期时,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抵押林权的处置工作。加快建立林权要素交易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大力推进林业专业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和森林资源收储机构建设,为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4.林业贷款的考核适用《中国银监会关于当前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09〕3号)对涉农贷款的相关规定。林业贷款的呆账核销、损失准备金提取等适用财政部有关涉农不良贷款处置的相关规定。
5.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为组长,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省财政厅、安徽银监局、安徽保监局、省林业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徽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联合工作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加强对全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必要的协作和信息交流机制。
辖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保监会派出机构及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具体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附件
安徽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
联合工作小组名单
组 长:赵树丛
省委常委、副省长 成 员:张卫民
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
陶 诚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 左 俊
省财政厅副厅长 施其武
安徽银监局副局长 张雪峰
安徽保监局副局长 汪炳瑜
省林业厅副厅长
联合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负责日常工作。陶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