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

时间:2019-05-14 16: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26号 【发布日期】2006-03-31 【生效日期】2006-03-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

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6〕2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省农村信用社从我省实际出发制定了《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的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能,配合支持各级农村信用社,认真抓好落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省奋力崛起作出积极的贡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的意见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二○○六年三月)

一、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计划(以下简称“金融服务计划”)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要求。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信贷投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满足农民有效贷款需求,缓解农村地区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十一五”期间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力争超过16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00亿元以上,力争超过1200亿元;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确保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支持“三农”。

二、“金融服务计划”的主要内容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农村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合理配置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品种,拓展业务领域,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全面体现农村信用社的正确市场定位。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农民致富信贷支持工程。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结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小额农贷作为主打品种,面向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致富信贷支持工程。今后5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增农户贷款300亿元以上,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增加150亿元以上,贷款支持的农户超过800万户;每年累放农户贷款不少于450亿元。

各县联社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要进一步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对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有可靠收入来源的农户和个体经营户,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简化贷款手续;对专业户、致富能手、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大贷款授信额度,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投资收益周转期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的可适当开办中长期贷款;对入股社员和不同经营项目实行优惠利率和差别利率政策。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小额信用贷款对象由传统的种养户向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科技示范户等扩展,扩大支持和服务的范围。探索推广联保贷款方式,发展农户联保小组,提倡不同经营项目之间交叉担保,主要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多种经营、个体工商户等贷款。

(二)全民创业信贷支持工程。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把支持县域全民创业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之一,作为提供社区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好全民创业信贷支持工程。各县联社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农民创业的意愿,制定支持农民创业的信贷计划,创新贷款品种,安排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对农民自我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给予贷款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县域城镇居民创业贷款和再就业贷款,逐步解决自主创业中的融资难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贷促进工程。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之一,加大对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的30%以上要用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每个县联社每年与20户以上中小企业新建业务关系;5年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增加150亿元以上,支持中小企业5000户以上。

各县联社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认真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办法,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建立与中小企业联系制度,建立辖区内中小企业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生产、销售、资金和资信情况,主动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营销,改进服务手段与方式,发掘和培育新的优质客户群体。对贷款需求量大,但产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优、市场前景好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招商引进的企业、“三外”企业,要充分利用社团贷款等方式,加大信贷投入,巩固和扩大优质客户资源。

(四)农业产业化信贷促进工程。从服务“三农”的高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信用社用于农业产业化企业信贷投入要达到80亿元以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少于500家。

各县联社要从过去单一支持种养业的“小农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大农业”观念,适当集中信贷资金,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方法,实行风险可控的授信制度,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项目,提高信贷支农的层次,带动农产品增值增效。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等手段,参与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有机结合,支持与龙头企业配套、有稳定产销关系的农产品基地、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农业形成“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优势。

(五)农村市场建设信贷支持工程。我省是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全省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农村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全力支持农村市场建设,增加对农村市场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试点企业特别是农产品经营和流通企业,支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广“商家乐”等多种商家贷款方式,培育各类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流通市场,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三、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金融服务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重点要落实好以下保障措施:

(一)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建立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模式的新型产权制度,加快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改革,积极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实践服务“三农”的宗旨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转变经营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发展活力,为实施“金融服务计划”提供机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要坚持市场规则,坚持按金融规律办事,强化信贷等基础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保证可持续实施“金融服务计划”。

(二)建立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工作方案。各县联社要根据本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将“金融服务计划”纳入联社五年发展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体现创新和特色。同时,将“金融服务计划”纳入每年的工作计划,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方式认真组织实施。

建立实施“金融服务计划”的责任制。各县联社要根据实施方案,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省联社对各县联社实施“金融服务计划”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大的县联社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县联社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各县联社要认真学习研究地方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部署,掌握工作动态,积极融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要加强与农业、商务等涉农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工作协作关系,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探索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同与相关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共同体,扩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建立稳固的担保贷款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

(四)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全省农村信用社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县域信用环境建设,特别是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和诚信企业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倡导合法、守信经营,提高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的诚信度,促进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各县联社要依靠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全面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信用等级、贷款额度和信用户,及时发放贷款证,并结合登记、年检、评定工作,制定对信用户的优惠措施,包括提高授信额度、利率下浮、延长期限等,引导更多的农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信用户,打牢信用村、信用乡的基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

省财政厅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 特别扶助制度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8‟6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意见

省人口计生委 省财政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2007‟18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统一部署,从2008年开始,在我省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人口发„2007‟78号),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更好地体现我国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一)扶助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特别扶助条件的具体政策由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由政府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方可 领取扶助金。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起发放扶助金。

享受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领取扶助金:

1.死亡。

2.再生育或收养子女。3.户口迁出本省。4.残疾子女康复。

对于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由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精神抚慰、经济救助和医学咨询指导等服务,帮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再生育。

(二)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扶助金,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对象扶助金标准由省财政出资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确认。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具体程序是: 1.本人提出申请。2.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资格初审。

3.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公示。4.市级和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安排专项资金并分别纳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由中央财政负担50%,省财政负担50%。提标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

(二)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和监督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分别核算中央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并及时足额将扶助金拨付到代理发放机构,监督代理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核实扶助对象人数,编制资金需求计划,管理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掌握并监督代理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 金管理情况。

代理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代理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将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并将资金发放情况反馈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特别扶助资金管理的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发放。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代理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农村地区特别扶助金发放按照我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渠道和要求执行。

特别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代理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

四、组织管理与监督考评

(一)组织管理。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体系,由各级人 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明确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监督评估

1.国家和省人口计生、财政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制度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各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三)考核奖惩。

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在实施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制度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 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资金代理发放机构不按代理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代理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建立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了解政策内容,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各级残联要负责残疾对象的甄别、核残与鉴定等工作,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扶助对象的摸底调查登记和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代理发放机构要按代理服务协议要求,确保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监察、审计等部门要积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三)搞好政策衔接。认真做好特别扶助制度与奖励扶助 制度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对于目前已经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且同时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特别扶助范围,2009年起不再确认为奖励扶助对象;对于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资格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继续执行本方案规定,不再重复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以及“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

各地要按照本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规范制度运行的标准和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将制度实施情况报告省人口计生委和省财政厅。

第四篇: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0]14号 【发布日期】2000-07-05 【生效日期】2000-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农委、省政府

纠风办关于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的通知

(皖办发〔2000〕14号)

各市、地、县委,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大学: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农委、省政府纠风办关于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七月五日

省物价局 省财政厅 省监察厅 省农委 省政府

纠风办关于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意见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农民负担,建立规范的农村分配制度,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农民负担的长期稳定,让广大农民休养生息。为了确保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文件)及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严格执行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坚决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

(一)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并建立新的农村税费征收体制,防止因收费问题而引发新的加重农民负担现象,根据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规定,提出如下取消收费的原则。

1、取消现行一切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各种集资、摊派;

2、取消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规定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审批之外的一切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3、取消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

4、取消各项带有强制性的经营性服务收费。

(二)本着上述原则,经清理,取消下列收费项目(含政府性基金、集资等,下同):

1、省级以上批准的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1)农村教育附加费;

(2)农村教育集资;

(3)农业承包合同鉴证费;

(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费;

(5)农民生活用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6)农民生活用地权属变更登记费;

(7)农机服务费(行政性收费);

(8)除购买自用电表及其以下资产归农民所有的用电器材外的农村电网改造费;

(9)林业维简费向林农收取的部分;

2、少数地方和部门自行出台的收费项目。

(10)乡镇治安联防费;

(11)向农户收取的墙改专项费(基金);

(12)建房卫生配套费;

(13)自行车纳税标志工本费;

(14)建校费;

(15)教育管理费;

(16)农村治安费;

(17)生猪屠宰管理费;

(18)保大堤(圩)费;

(19)农户门牌工本费;

(20)农机监理代办费;

(21)乡镇企业管理费向农户收取的部分;

(22)计划生育管理中收取的各种保证金;

(23)婚姻登记管理中收取的各种保证金;

(24)建设水库向农户的集资;

(25)乡镇以上道路修建集资;

(26)小城镇建设、改造集资;

(27)地方和部门违规出台的其他收费项目;

3、国家和省已经取消的,但在一些地方仍在收取的收费项目。

(28)农民进入市场经营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

(29)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收费;

(30)宅基地超占费;

(31)土地登记费在农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国有农场)收取的部分;

(32)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费;

(3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费在农村收取的部分;

(34)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在农村收取的部分;

(35)规划管理费;

(36)长江干线航道养护费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船舶收取的部分;

(37)内河航道养护费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船舶收取的部分;(38)渔船管理费;

(39)水利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40)农电调节基金;

(41)农村水电建设基金;

(42)农村群众订阅报刊专投费;

(43)农村群众给据邮件邮政附加费;

(44)林业用地荒芜费;

(45)林政管理费;

(46)林区管理建设费;

(47)绿化费在农村收取的部分;

(48)农村广播网络维护费;

(49)乡镇集体和个体矿管费;

(50)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历年来取消的其他涉农收费项目。

上述收费或其他相类似的收费,自本意见公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相关文件规定同时废止。

二、二、清理整顿合法的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

为了精减涉农收费项目,减轻农民负担,省物价、财政部门要会同省农委,对过去经合法程序批准的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为了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对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经合法程序审批的各类证照工本费、各类资源补偿性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计划外生育费、公路养路费、计量水费可继续执行外,其他各项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农村一律停止执行,不得再向农户或农民收取。确需收费的,省直各主管部门应向省物价、财政部门报告,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委重新审核,上报省政府审批并向社会公布后,方可重新收取。对经营性服务收费现按行政事业渠道收取的,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转为经营性服务收费,并依法纳税;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在清理期间应停不停、擅自收费的,一律按收费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经审批后继续执行的收费,省物价、财政部门要重新核定收费范围和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各地、各部门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三、三、加强农村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管理,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的管理,当前应重点整顿农村电价、水价、粮食收购保护价、农村有线电视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等,并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农机配件、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农用汽油、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在向农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时,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严禁牟取暴利,损害农民利益。农村中生产、生活用电要严格实行计量收费;用水也要逐步取消基本收费,向全部实行计量收费过渡。对于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和经营性收费,各级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测,依法监管,坚决制止价格垄断和暴利行为。

四、四、建立健全涉农收费管理制度,从源头堵住乱开口子向农民乱收费行为

今后,所有新增加的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批文,省里一律不再审批新的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地、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出台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和摊派项目。属于国家定价的涉及农民的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应按价格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方法,由物价主管部门本着质价相符的原则,从严审核。

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经营性服务收费,必须凭省物价部门核发的有效的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监制的收费收据;应依法纳税的收费项目,必须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否则,一律视为乱收费,农民有权拒交。

各地要研究制订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农村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公示册、公示卡、通告等形式,将涉及农民的商品价格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向农民公示,提高价格和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接受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经营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

五、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严禁变相乱收费

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农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各类保险、报刊发行、公证服务、法律服务、粮食购销合同公证、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土壤肥料测试服务、牲畜配种服务、“希望工程”募捐等项工作时,都要坚持自愿原则,坚决纠正强制服务、强行收费行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纠正在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管理、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农村户籍管理、农村建房、农机监理以及其他一切收费环节中的“加价”行为或“搭车”收费行为。各地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委计价格〔2000〕364号文件及省物价局、省电力局皖价工字〔2000〕132号文件规定执行,绝不允许擅自向农民进行集资、收费,严禁在电价以外擅自增设不符合规定的收费、基金、附加。

六、六、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为确保涉农收费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地要在今年8月底前,组织力量对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属于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商品价格、经营性服务收费进行重点检查。各级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并设立联系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后,要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乱收费行为,除依法予以经济制裁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制。省直各有关涉农收费主管部门要从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大局出发,带头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收费的政策规定,对于已经公布取消的收费和停止执行的收费,要坚决取消,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不办或变相收费,坚决维护政令统一,确保本系统不向农民乱开口子、乱收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依法规范收费行为,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不向农民乱伸手。各基层收费单位要将中央和省有关减负政策规定传达到每一位收费人员,让他们了解政策,自觉依法行政、依法收费,做到没有合法文件的收费,坚决不收。

各级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业等部门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有关政策,按照各自的职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监督管理。近期内,省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业等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成检查组,对各地和省直各部门贯彻执行上述规定的情况开展督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发行等部门关于实施农业政策性金融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5〕57号 【发布日期】2005-11-14 【生效日期】2005-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发行等部门关于实施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5〕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发行等部门《关于实施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关于实施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的意见

省农发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粮食局省商务厅

省中小企业局省供销社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二○○五年十月十三日)

为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署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切实加强信用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实施政策性金融支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研究解决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有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发行,具体负责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贷款项目审核、确认和统计等日常工作。各市、县也可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二、广泛宣传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和对象

农发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和对象是从事粮棉油购销、储运、加工转化、畜牧业粮食过腹转化,以及相关的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棉油加工企业、其他粮食企业和承担化肥、烟叶、活体储备等专项储备企业。各地要广泛宣传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和对象,鼓励企业积极申报贷款项目。

三、贷款项目推荐和确认

按照“企业申请、政府推荐、银行审查、双方确认”的原则,推荐和确认《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的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

(一)企业申请。凡符合农发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和对象的企业均可向当地政府部门和农发行提出申请和贷款需求。

(二)政府推荐。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推荐函的形式向省农发行和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推荐金融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推荐,如有需要也可随时推荐;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同样方式向当地农发行和担保机构推荐。省及各地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直接推荐。

(三)贷款企业确认。各地农发行和担保机构根据农发行信贷政策和相关贷款、担保管理办法规定,对政府推荐项目和贷款企业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情况及时向政府推荐部门反馈。对具备贷款资格和相关贷款、担保基本条件的企业,农发行、担保机构与政府推荐部门共同协商确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贷款、担保企业,同时建立贷款、担保项目库。各市、县确认的贷款企业要上报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项目对接。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由农发行开户行、担保机构及确认的贷款企业参加的贷款项目对接,签订贷款和担保意向书。

(五)贷款审批、发放。已签订贷款意向书的企业,要在当地农发行开立基本存款或一般存款账户。在此基础上,农发行开展贷款调查,对符合农发行相关贷款办法规定条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企业,按农发行总行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确定贷款额度,按企业实际需要发放贷款。

四、落实《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贷款担保

(一)各级政府推荐贷款企业或贷款项目,要帮助其落实担保措施,并履行督促相关责任主体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义务。

(二)由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牵头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经省财政厅审核后执行。省农发行与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对担保对象、担保方式、担保程序和担保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各市由政府出资注册的担保机构一并纳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贷款担保人,经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评审同意后可为其提供再担保。

(四)担保可分层次进行。贷款企业自身有效资产可提供抵押担保的,由企业全额提供抵押担保。抵押担保不足的,经担保机构评审同意后由担保机构提供保证担保。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贷款原则上由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提供担保,其余贷款企业由市级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大额贷款一家担保公司不足以担保的可实行几家担保公司联合担保。企业自愿也可以纳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的贷款担保人。

(五)担保机构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项下的贷款企业提供担保要给予优惠,按规定收费标准下限收费。农发行对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

五、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建立《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工作统计制度(统计表见附件2),每月统计一次进度,分别报送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统计报告工作由各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附件(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