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

时间:2019-05-15 11: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

【发布单位】四川省交通厅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32号 【发布日期】2009-04-24 【生效日期】2009-04-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川办发[2009]32号)

省交通厅组织编制的《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1年)》已经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定,现予转发,请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各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要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精心组织实施,并搞好资金平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省直有关部门要创新机制,公布规划,明确补助政策,采取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申报制度,支持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到位、建设资金落实的市(州)、县(市、区)加快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技术水平和通行能力,切实改善农村居民出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2009-2011年)

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根据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部署,结合农村断头公路基本情况和全省农村公路发展实际,编制四川省2009-2011年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1号文件)。

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6〕20号)。

3.四川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4.四川省农村公路专项调查成果。

5.四川省公路统计年报。

二、基本情况

2003年,我省开始启动农村公路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县际公路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完成全省农村公路普查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主要目标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计划建设1.6万公里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和5.3万公里通村公路,到2010年将实现全省90%的乡(镇)通油路,98%的建制村通公路。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我省农村公路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建设规模和完成投资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0万公里,实现了69%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79%的建制村通公路。预计2009年底,我省内地将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但是,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省农村公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路网不完善。受建设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十一五”确定的“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是按行政节点进行规划的,只能在县域内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的树状路网结构。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农村断头公路,因不符合“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原则,无法改造建设,使当地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不能得到根本改善。

(二)技术等级低。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20.55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占59.47%,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公路占31.27%。等级过低、有路不畅、晴通雨阻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公路网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是随着我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的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省农村公路网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反响强烈,有必要加快发展。

(三)发展不平衡。我省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地形地貌、基础条件差异大,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快、效果好,预计2009年底,内地绝大部分地区将基本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建设农村断头公路;而盆周山区,特别是三州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成本高、经济基础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弱,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地方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加快“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已确定的规划目标。

三、农村断头公路的成因

由于我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欠发达等原因,农村公路基础条件相对较差,部分具有重要连接作用,且地形条件许可的农村公路,因未连通、未修建必要的独立大、中桥,以及因公路技术等级低、未铺装高级、次高级路面等问题,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断头公路。随着“十一五”农村公路县通乡油路(水泥路)规划的实施,我省将基本实现县城到乡(镇)通油路(水泥路)。由于“十一五”通乡油路是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各乡(镇)的树状路网,部分乡(镇)位于县域农村公路网络的末端,通乡油路进入乡(镇)后,就不再继续延伸,导致部分相邻省、市、县的乡(镇)之间具有重要连通功能的公路不通,不能适应物资集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部分发展依存度较高的相邻乡(镇),因相连的重要公路通道不符合规划原则,未纳入“十一五”县通乡油路(水泥路)规划,在行政区域内形成农村公路发展的薄弱环节,不利于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不利于区域经济交流和发展。

因此,目前我省急需解决的农村断头公路是里程较短、地形条件许可、工程难度较小和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最迫切的县乡道断头公路。

四、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实施“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为基础,通过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构建布局合理、标准适宜的农村公路网,提高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安排原则

(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面认真研究全省农村断头公路现状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发挥农村公路网络最大效益为目标,以连通重要断头公路为主要内容,合理选择路线走向,科学规划路网布局;统筹各地建设断头公路的需要,兼顾“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统一建设标准和实施时序,确保同步建成。

(二)突出重点、效益优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项目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项目社会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分轻重缓急,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时序,确保建一条成一条,不能搞“半拉子”工程。重点建设里程较短、地形条件许可、工程难度较小和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最迫切的农村县乡道断头公路。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省农村断头公路规模大、分布广、情况复杂,许多区域地广人稀、山高沟深,交通需求量小,主要受地形和投入限制,短时间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面解决。要结合当前农村公路网的建设水平和需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建设难度、市(县)政府的积极性和建设资金筹措落实情况,量力而行,分阶段、有步骤建设完善。

(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在建设项目安排上要具体把握我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妥善处理经济相对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对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需要;妥善处理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对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需要;处理好三州地区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中“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处理好地震重灾区灾后重建和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关系,促进全省各地农村公路协调发展。

六、实施方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我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重点,结合“十一五”期间各地农村公路发展水平和断头公路现状,综合考虑区域地形类别、项目的覆盖人口和建设效益,全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总规模确定为17354.8公里,其中:

1.按照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使用中央灾后重建基金安排建设我省地震重灾区39个县的农村断头公路3663.4公里。

2.利用亚行贷款安排建设我省地震重灾区19个县的农村断头公路3541.4公里。

3.争取交通运输部交通扶贫资金安排阿坝州农村断头公路400公里。

4.省安排补助资金建设农村断头公路9750公里,其中内地8950公里,甘孜州和凉山州各400公里,并安排农村断头公路大、中桥梁建设1万延米。

(二)建设时间。

本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分三年组织实施,其中:2009年实施8700公里,2010年实施6000公里,2011年实施2655公里。

(三)建设标准。

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采用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独立大、中桥采用的技术指标应与所在路段相适应。县际和省际间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标准应在适应两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商一致。

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应贯彻“川九路”建设理念,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注重用地节约、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四)资金测算。

1.补助标准。

(1)通过中央灾后重建基金和亚行贷款安排的农村断头公路按已确定的补助标准执行,交通运输部交通扶贫资金安排阿坝州农村断头公路按部确定的标准补助。

(2)本次农村断头公路省补助标准参照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十一五”县通乡油路补助标准,并综合考虑全省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条件和资金筹措能力,拟将省补助标准分为三州和其他地区两类,同时新增加农村断头公路独立大、中桥建设补助标准。补助标准如下:

三州地区:每公里补助50万元。

其他地区:每公里补助40万元。

大、中桥建设:每延米补助7000元-10000元,平均补助8000元。

2.资金构成。

根据我省2009-2011年农村断头公路的建设规模和补助标准,按照目前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平均建设成本,2009-2011年估算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26.3亿元(含中央和省补助83亿元),其中:

(1)通过中央灾后重建基金安排建设地震重灾区39个县的农村断头公路3663.4公里,总投资23.5亿元,中央补助20亿元。

(2)利用亚行贷款全额投资建设地震重灾区19个县的农村断头公路3541.4公里,总投资20.4亿元,全部由中央申请亚行贷款安排。

(3)通过交通运输部交通扶贫政策解决阿坝州400公里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估算总投资约2.4亿元,争取交通运输部补助安排2亿元。

(4)通过省安排补助资金建设农村断头公路9750公里,总投资78亿元,安排农村断头公路独立大、中桥建设1万延米,总投资2亿元。需省补助资金合计40.6亿元,其中农村断头公路补助39.8亿,独立大、中桥建设补助0.8亿。根据分年建设计划安排,2009年投入建设资金约40亿元,省补助20亿元;2010年投入建设资金约20亿元,省补助10.6亿元,2011年投入建设资金约20亿元,省补助10亿元。

省补助资金由省交通厅使用国有商业银行长期贷款解决,用成品油税费改革收入返还资金省级预算分年还本付息,省补助资金按照贷款行要求实行专户管理。

(5)建设农村断头公路,需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筹集的建设资金约43.3亿元。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断头公路的专项资金投入,除补助资金外,建设资金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统筹平衡、全额解决,不得向农民群众乱集资、乱摊派。

(五)建设效果。

通过实施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到2011年末,我省将基本解决里程较短、地形条件许可、工程难度较小,群众需求最迫切、投入产出效益最大、社会经济效果最显著的农村断头公路问题。随着“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和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将使我省农村公路进一步联网成片,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公路网络的综合效益有效提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促进群众交流和货物集散;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增进农村跨区域社会交往和经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有利于进一步统筹城乡,带动区域周边经济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较强的交通基础保障。

(六)项目申报。

中央灾后重建基金、亚行贷款安排的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内农村断头公路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省补助资金安排的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项目,坚持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县为主体、竞争发展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和年度申报制,不一次性确定各地农村断头公路建设规模和项目。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资金平衡主体,按省制定的规划方案和补助政策实行项目申报制。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指导。

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条件,落实项目业主,做好前期工作和资金平衡,经市(州)人民政府审核后,向省交通厅申报,自下而上确定年度建设计划,干不干、干多少,由地方政府确定,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市、县政府要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杜绝出现“半拉子”工程。

省交通厅负责对各地申报的农村断头公路项目进行审查,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重点支持符合建设规划、地方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前期工作到位、资金筹措落实、建设条件具备的项目,对达不到建设条件的项目不纳入年度计划安排。同时,加强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情况的过程监管和中期评估,严格目标考核,并根据各地进展情况,适时调整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形成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竞争立项、动态管理的激励机制,确保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顺利实施。

各地要按照群众自愿、竞争立项的方式选择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项目,形成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坚决不修群众不愿修的路。要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结合当地资金筹措落实情况,申请农村断头公路年度计划。

申请纳入年度计划的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项目符合我省农村断头公路规划原则和发展重点;

2.完成建设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

(1)已形成《村民大会决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县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2)设计已批准;

(3)项目业主已明确;

(4)建设资金落实,已形成市(州)、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确认的项目建

设资金平衡方案,并出具资金落实承诺文件及相关附件。

七、政策措施

1.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建设顺利实施,将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省政府川府发〔2006〕20号文件有关要求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

2.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组建项目法人,实施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农村断头公路建设。

3.市(州)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州)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多渠道整合资源、筹集资金,搭建融资平台,落实建设资金;要建立跨地区的协调机制,确保跨地区断头公路建设项目同步建成;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4.农村断头公路建设要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不修农民不需要、不愿意、不参与修的路。

5.省交通厅要细化农村断头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帮助地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并对各地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对上报项目弄虚作假和建成“半拉子”工程的县(市、区),省交通厅除向全省通报批评外,还将联合省财政厅扣回该项目省补助资金,并在两年内不再安排所在县(市、区)有关公路建设项目。

附件:1.四川省2009-2011年农村断头公路建设规模汇总表(略)

2.四川省2009-2011年农村断头公路建设项目明细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

机制的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同时坚持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一)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0年,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起,进一步提高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同级财政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的,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 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按国家要求具体规定。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全省统一定为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参保(合)对象就医发生的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医保报销支付,同时要相应提高医保支付上限标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已开展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服务仍按现有项目和标准收费。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费。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监管措施,防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复收费、分解处方多收费。

(三)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的具体办法按《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方案》(川财社〔2010〕15号)有关规定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 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按照卫生部即将制定的指导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服务范围。对服务人口超过3万人、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县(市、区)卫生部门申请,市(州)卫生部门根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评审通过,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保留原牌子,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尽快完成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编发〔2010〕15号)要求核定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要求核定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各地可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并按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在岗位总量和相应岗位空缺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开招聘补充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劳动)合同人员,按照相关政策需给予经济补偿的,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要按照 省有关规定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督促、指导,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绩效考核目前暂按照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42号)文件执行,以后逐步完善。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晋级和奖惩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 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卫生部门要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省财政自2010年起对村医给予一定补助。各地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可根据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对达到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水平的村医给予适当倾斜。

同时,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 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二)落实补偿责任。省人民政府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水平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按规定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各级财政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及时下达补助资金,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

(三)强化督促指导。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和完善政策措施。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人事厅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批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3-09-26 【生效日期】1983-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人事厅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劳动人事部关于落实西藏离休退休

人员跨省安置问题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

(1983年9月26日川办发〔1983〕65号)

省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劳动人事部关于落实西藏离休退休人员跨省安置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即国办发〔1983〕33号文),我省将陆续接收安置一部分西藏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这些同志由内地到边疆高寒山区工作,有的已达三十年以上,对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教事业,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培养当地民族干部,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离休、退休后,由于年老体弱,身体不能适应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将逐步返回内地,我们应当热情欢迎,给予妥善安置。现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经与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省财政、民政、公安、粮食、城建等有关厅、局研究,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一、安置去向问题。

1.对回本人或配偶原籍的地专离休、退休干部,可在原籍的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所在地安置;其他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可原籍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安置。

2.到成、渝两市的要从严掌握。退休职工夫妻双方,一方原籍是成、渝两市,一方原籍是专县的,一般应在专县安置,夫妻双方都是外省籍,其子女全部在我省工作,既有在成、渝两市,又有在专县工作的,一般应在专县安置。对个别有特殊困难的,可予以照顾。

二、二、接收安置问题。根据国办发〔1983〕33号和川委办〔1983〕35号文件精神,对各级各单位(含企业)的离休干部和退休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干部,由接收地区的市、地、州委组织部门接收安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由接收地区的县级民政部门接收安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其他退休干部和企业单位的退休工人,分别由接收安置地区的人事、劳动部门接收安置。

三、三、管理问题。离休干部和退休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干部,由接收地区的组织部门和安置单位负责管理。其他退休干部、工人安置到配偶;子女工作居住地的,由配偶、子女所在工作单位负责管理;配偶、子女不在我省工作,回四川原籍安置的,由接收地区的县(市)人民政府指定有关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理。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与当地离休、退休干部、工人同样对待。

四、四、住房问题。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需要解决住房的,其房屋修缮费和建房费,由西藏原单位负担,并由西藏与接收地区的有关部门联系安排办理。具体办法可按以下不同情况确定。

1.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已有住房需要维修、扩建的,维修费用由西藏负责支付,维修、扩建任务由当地房产部门承担。

2.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的配偶、子女所在工作单位有住房可以调剂或有建房能力的,可由西藏与之协商,投资部分经费,分房时按当地规定给予调剂解决。

3.安置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时,如安置地区有商品房出售的,可由西藏出钱购买,使用权归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并按当地房管部门租金规定,缴纳房租。房产权归安置地区的房管部门。

4.需新修住房的,由西藏会同安置地区的组织、劳动、人事、民政部门与房管规划部门联系办理。其住房面积和造价标准,按当地同级在职职工的水平确定。房屋分配亦由房管部门统筹安排。新建住房所需木材、水泥、钢材三大指标,均包括在省计经委每年下达给各地区、各部门的指标之内。

五、五、经费问题。按照国办发〔1982〕36号和国办发〔1983〕33号文规定,离休干部的所有经费和退休、退职干部、工人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医药费、困难补助费等一切费用,在西藏未确定统一拨交单位之前,暂由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原单位,直接负责分别支付给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在西藏确定统一的拨交单位后,经费由西藏统一的拨交单位按以下办法拨付:离休干部和县级(含县级)以上退休干部,按年拨给安置地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人,按年拨给安置地的县民政部门;其他退休干部、工人按年拨给安置地基层管理单位(即退休职工子女或配偶的工作单位或指定的管理单位)。年初预拨,年终结算。

六、六、随迁家属问题。随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共同生活吃商品粮的无工作的配偶、子女和由其供养并在一起生活的其他直系亲属可以随迁。

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在安置落实以后,身边无子女的,可商请安置地区的劳动、人事部门调一名已工作的子女到安置地区工作。

七、七、安置办法及户口、粮食关系的办理问题。

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安置办法,由西藏自治区或西藏县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携带离休和退休干部、工人的安置材料,直接与我省接收安置地区的市、地、州、县组织、人事、劳动、民政部门联系确定,在住房落实以后,再正式办理安置手续。户口,由接收安置地区的公安部门,凭当地县(市)以上的组织、人事、劳动、民政部门同意接收安置的通知,给予办理。粮食部门根据户口办理粮油关系。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市、地、州、县(市)及有关部门执行。

注:国办发〔1983〕33号文件略

四川省劳动人事厅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1994]83号 【发布日期】1994-09-01 【生效日期】199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川办发[1994]83号)

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乡镇企业统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基本能够保证统计数据按规定及时汇总上报,全面及时地反映全省乡镇企业的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多方面的决策依据,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而发生的利益格局变化,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统计数据上出现了弄虚作假以及片面追求产值、速度的现象。对此,农业部去年以来连续作出强化、改进统计财务工作的指示,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和国务院法制局在全国联合开展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其中把乡镇企业产值指标作为检查重点之一。按照全国统一要求,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省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

统计工作是对经济工作实行科学决策、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正确认识国情、决定政策、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及时”地反映客观情况是对统计最基本的要求。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规定和中央提出“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的要求,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和统计工作者要把在统计工作中反假求实提高到反腐倡廉、端正党风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坚决反对虚报浮夸和瞒报拒报,切实把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于违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消极腐败行为,要勇于揭露,坚决查处。

二、二、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切实保证统计质量

乡镇企业战线长、单位多、工作量大,目前统计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统计队伍新手多,素质不高。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把统计培训纳入工作安排,制定切实办法,保证合格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乡镇企业各级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法规,掌握部、省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和要求。根据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各地要狠抓基层起报单位的统计质量,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认真清理统计范围,核实搞准基础数据,逐级从严把关。在统计工作中,各项统计数字必须从企业统计台帐取得。凡估算、推算、测算的乡镇企业产值及其他统计指标数值,一律不得上报,上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应汇总;凡不设置财务帐簿,不能编制任何会计报表,不能核算出收入、成本、利润的企业(含联户、个体私营企业),产值等统计指标不得上报,上级亦不应汇总;凡在会计帐务上以加工费核算收入的,一律以加工费计算工业产值,不得以产品的全部价值计算上报产值,不得重复计算产值。乡村两级尤其是乡村工业企业的个数、人数、产值、利税等相关指标要做到统计财务协调一致。

三、三、把握统计导向,规范考核指标

发展乡镇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克服以产值速度论“英雄”的片面性。考核乡镇企业发展重在考核经济效益、经营管理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总产值指标作为反映乡镇企业总体发展的指标之一仍然要保留,但不作为统计分析、对外宣传和考核评优的主要指标。今年总产值统计范围剔除“服务业和其他业”以后,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各地要认真核查、清理和纠正。

四、四、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严肃法纪,强化监督检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要广泛开展统计普法教育,进一步严肃 统计法纪,强化舆论监督。今年,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每年都应进行1-2次统计检查。对拒不履行统计义务,迟报、拒报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强迫或者授意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弄虚作假掩饰严重过失、骗取荣誉地位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以及对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检举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阻挠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都要依照党纪国法或地方法规、规章,严肃查处,真正把统计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做到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各市、地、州乡镇企业局开展统计检查和处理情况,要及时向省乡镇企业局报告。

五、五、加强领导,努力搞好乡镇企业统计工作

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涉及面宽、层次多、难度大,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要带头学习统计法规,支持统计人员依法办事,如实上报统计资料;要定期研究统计工作,认真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实和加强统计机构和力量,保证统计工作正常的业务经费和必要的培训费用;要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对工作卓有成效的先进集体和优秀统计工作者,应给予表彰奖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与统计部门加强联系,主动接受统计部门对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四川省统计局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监管局等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1年1月11日 川办发[2011]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30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有效遏制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成都海关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安全监管局、公安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成都海关)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促进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烟花爆竹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契机,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简称“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以下简称“三项建设”),把治理超定员、超药量、超许可范围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以下简称

“三超一改”)和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作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工作重点,严肃查处生产经营企业超定员、超药量、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和任意改变工房用途,严厉处罚生产经营企业未经批准违规建设或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一是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完整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消号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顶格处罚,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是要建立企业改建扩建安全设施“三同时”报审制度。生产经营企业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省安监局《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08〕118号)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依法不予许可。四是要建立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制度,严格按照《烟花爆竹流向登记通用规范》的要求,加强烟火药、黑火药、引火线和礼花弹等烟花爆竹产品出入库登记管理,做到购销渠道合法、流向记录完整规范。严禁向个人和批发公司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五是要制定企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和职工安全培训制度。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危险工序特种作业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其他从业人员须经企业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配备1-3名烟花爆竹专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六是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取制度及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和《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369号)的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七是要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值班(带班)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要对涉药工序的值班(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八是要建立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控制烟花爆竹产品的安全质量,禁止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禁忌配伍药物,禁止销售非法产品和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燃放安全。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一)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不断改造完善安全基础设施。《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以下简称《设计规范》)标准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自2010年7月1日起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批按《设计规范》执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对照《设计规范》,对本企业总体布局、工艺流程、危险性工(库)房和安全防护屏障、消防与防雷防静电等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制订改造提升计划。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对照《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逐步完善,在下轮换发许可证时,按照《设计规范》审核发证。尚未竣工验收的新建、改建、扩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工程,建设单位、设计机构应按《设计规范》的强制条款调整建设,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达到《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条件。对不符合烟花爆竹产业发展规划、新

(改、扩)建项目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对原有企业整顿提升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换发新的许可证。

(二)严格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提高烟花爆竹安全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四川省烟花爆竹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高烟花爆竹从业单位的安全准入门槛,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科技装备水平,保障企业本质安全。一要积极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危险工序机械化改造。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11年年底以前,必须对危险工序和危险品储存区实施视频监控,逐步应用物联网先进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强制推行鞭炮生产线混药、装药、结鞭、插引工序机械化。强制推行引火线生产制引机械化。强制推行烟花生产线敷球机械化和亮珠烘房干燥,最大限度地减少亮珠滞留量。逐步淘汰手工装兑药、制引和日光干燥等落后工艺。二要进一步完善烟花爆竹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按照《发展规划》和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结合四川实际,到“十二五”末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减少20%。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的宏观调控。对“新、改、扩”建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对生产经营品种进行市场前景分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品种。进一步严格烟花爆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审查。凡新建、改建、扩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建设项目必须由企业自主委托具有乙级以上民爆、化工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安全规范》进行烟花爆竹建设工程设计。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施工。建设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开展消防设施、防雷设施设计并向消防、防雷职能部门报批。安全评价机构必须依据《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实事求是地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验收进行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负法律责任。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设计负法律责任。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定的设计图纸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工程申请安全验收前,应取得消防、防雷职能部门对消防、防雷设施的验收意见。三要严格控制礼花弹等高危产品生产。暂停审批礼花弹、烟雾类、摩擦类和a级产品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安监总局核准指标,全省礼花弹生产企业控制在5家。建立礼花弹生产企业备案公示和统一产品标识登记管理制度,礼花弹等a级产品由生产企业直接向经公安机关批准燃放的单位销售。

(三)加强烟花爆竹药物和半成品安全监管。严格管理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生产、销售。禁止销售、购买烟火药和含药的烟花爆竹半成品,严禁使用退役双(多)基发射药或直接使用退役单基发射药生产烟花爆竹。依法将氯酸钾纳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监管范围,严格销售、购买和使用流向登记,严禁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

(四)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监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认真整改,限期复查,并及时将抽查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情况通报安全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严厉处罚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

四、规范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市场准入。按照《四川省烟花爆竹行业发展规划》和各市州零售布点规划合理布局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对从事烟花爆竹批发、零

售的企业和经营者,工商部门应在企业和零售户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后,方可核发营业执照。对已被取消经营许可证的或许可证过期的企业或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查验许可证后吊销营业执照或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假冒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完善烟花爆竹购销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购销合同管理,生产和批发企业在买卖烟花爆竹时必须签订书面购销合同,并认真查验相关资质,严禁销售、购买非法生产和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得从其他生产经营企业购买烟花爆竹产品后出售或加贴本企业的标识进行销售。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零售点不得销售礼花弹等a级产品,不得销售非法生产和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

(三)加强烟花爆竹流向信息化管理。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完善购买、销售登记制度,登记记录保存两年备查。加快建立烟花爆竹流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燃放流向实施有效监管,并逐步实现对烟花爆竹产品和黑火药、引火线以及重要危险性原材料流向的信息化监管。

五、加强运输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严格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管理制度。凡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在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时,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时限、条件等,严格审查托运人提交的材料,查验供货单位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的资质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开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运输行为。

(二)加强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和相关人员管理。道路运输烟花爆竹,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并加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运输全过程监控。承运人、运输车辆及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持有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相关资质、资格证明。

六、加强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完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分级管理制度。各级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燃放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格审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严格审查燃放作业单位资质、作业人员资格,并协助主办单位做好安全保卫、消防救援和警戒工作。大型焰火燃放活动所需烟花爆竹的临时存放场所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安全距离的规定,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对违规燃放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燃放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中小学校教育等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燃放常识等,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通知》(安委〔2006〕3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

〔2010〕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6〕124号)的要求,将打击治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作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打非”工作格局,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切实加强对“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非法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部门“打非”工作职责,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二要适时组织对非法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地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三要加强对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的企业加强后期监管,妥善处置成品、半成品、药物、原材料,确保平稳安全退出,关闭到位。特别是对危险品的处理,一定要组织专家,制订科学处置方案,妥善处理,决不能盲目蛮干。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造成的严重危害,营造群众积极参与 “打非”工作的社会氛围。

八、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促进烟花爆竹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一)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地区,要认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凡是发生人员伤亡责任事故的企业,要一律停产停业整顿整改,限期消除隐患,经县级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经营;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停产停业整顿并依法重新审查安全生产条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市州,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该地区烟花爆竹生产建设项目限批两年。

(二)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公安、质监、工商、交通运输、商务、海关等部门参加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通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解决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事项,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根据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自律作用,引导烟花爆竹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四川省农村断头公路建设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