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监察厅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要%82
【发布单位】四川省监察厅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9]19号 【发布日期】2009-03-13 【生效日期】2009-03-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监察厅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办发[2009]19号)
《四川省监察厅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四川省监察厅2009年行政监察工作要点
2009年,我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确立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基本思路、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切实履行行政监察职能,着力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政风政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政令畅通,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加快”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强化对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监察机关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把恢复重建作为加快灾区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的精神,按照“既快又好”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顺利实施、尽快见效。认真执行《四川省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办法》、《港澳特别行政区援助四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和国债资金的监管,突出对大额资金调拨使用、大宗物资采购、重大项目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以及在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挤占等行为。
(二)加强对“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富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督促实施好民族地区民生工程,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查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侵占、转移农村集体财产及林权改革中的典型案件和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违背群众意愿的行为。
(三)会同环保等部门对各市(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项目执行节能减排政策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和纠正违规审批或核准立项,特别是借机上马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对节能减排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的市(州)进行监督检查,强化目标责任,督促整改落实。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落实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重点湖泊污染治理要求,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基层查处阻力较大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案件。
(四)加强开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牧)还林(草)工程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执法监察。组织循环交叉检查,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后期管护责任制建立等工作的监督检查,跟踪整改,巩固提高建设成果。
(五)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完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行为和腐败问题。
(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落实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督促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严格控制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项目,促进投资健康发展。
(七)加强对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破坏、浪费土地资源以及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八)加强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发建设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对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督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2007年以来各地提高容积率、变更用地性质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坚决纠正城乡规划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以及对容积率的调整搞“暗箱操作”等问题,着力遏制房地产开发领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二、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会关注程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推动问题解决。
(一)加强对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克扣、贪污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和涉农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以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等违规违纪行为。
(二)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督检查,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巩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整治成果,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三)深入推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巩固和深化全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上网阳光采购工作成果,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止和纠正各种乱加价、乱收费和开大处方等行为。
(四)督促有关部门深化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加强对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调整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公路“三乱”问题。
(五)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对国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收费、高收费问题,规范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六)督促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严肃处理违纪违规问题,维护资金安全。
(七)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规范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
(八)进一步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着力解决过多过滥问题,逐步建立健全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
(九)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纠正和查处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其他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十)继续巩固控制和规范党政机关举办节庆活动工作成果,纠正和查处党政机关利用举办节庆活动铺张浪费,增加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十一)督促有关部门继续开展价格监管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
种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和灾区建材价格控制在合理正常水平。
(十二)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热线、互联网站相结合的政风行风建设监督体系,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三、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围绕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切实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要尽快建立完善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全面推行和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示制,实行行政告诫制度、行政效能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将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充分发挥各部门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制定完善电子监察工作制度。对行政许可事项、其他审批事项和涉及政府部门的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工作实施全程实时电子监督。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重点加强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政务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的专项监察。加强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工作,进一步拓宽投诉渠道,认真组织调查处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回访工作。加强行政效能问责,对违反行政效能建设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对《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四、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力度
切实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信访举报规范管理、案件线索集体排查、快速调查处理回复等机制,充分发挥好案件线索主渠道作用。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干预招标投标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违法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违法入股矿产开发的案件,环境执法和环保项目审批评审中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金融领域违规授信、内幕交易、挪用保险资金、违规核销贷款和资产处理的案件,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以及企业领导人员搞同业经营、关联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买官卖官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为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及其亲属非法所得的追缴力度。
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巩固和扩大自查自纠成果,狠抓突出问题的整改。
重点查处灾后重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以及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等方面的商业贿赂案件,依法惩处各类行贿和受贿行为。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构建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以及违反“四不准”规定打麻将、参与赌博等行为;二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外定居等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严禁发生与公共利益冲突的行为;三是治理违规组织集资合作建房等问题,纠正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发放住房补贴、多占住房、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住房或以劣换优、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等问题;四是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五是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各级监察机关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推进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健全完善防治“小金库”的有效机制。规范公务接待,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坚决纠正超预算、超标准新建和装修办公用房,以及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小汽车的问题。认真落实《四川省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则》,深入开展党政干部出国(境)旅游专项治理。
认真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四川省省属国有企业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含金融机构)领导人员廉洁自律的“七项要求”。深入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加强对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过程监督。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六、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各级监察机关要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发〔2008〕9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委发〔2008〕23号),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推进预防腐败试点工作,不断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监管制度,推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代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举报投诉处理机制,推行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严格执行公共资源市场交易目录及操作规范,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工业用地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定,严肃处理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违纪违法行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和落实企业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交易监管制度。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拓展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领域。
注重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能作用,坚决查处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尤其是在维护藏区稳定中失职、渎职行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开展向民主党派通报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和邀请民主党派参加反腐败专项检查工作。做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以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监察机关和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加大对下一级监察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察干部培训力度,提高监察干部依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
机制的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同时坚持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一)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0年,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起,进一步提高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同级财政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的,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 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按国家要求具体规定。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全省统一定为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参保(合)对象就医发生的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医保报销支付,同时要相应提高医保支付上限标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已开展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服务仍按现有项目和标准收费。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费。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监管措施,防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复收费、分解处方多收费。
(三)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的具体办法按《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方案》(川财社〔2010〕15号)有关规定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 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按照卫生部即将制定的指导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服务范围。对服务人口超过3万人、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县(市、区)卫生部门申请,市(州)卫生部门根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评审通过,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保留原牌子,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尽快完成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编发〔2010〕15号)要求核定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要求核定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各地可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并按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在岗位总量和相应岗位空缺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开招聘补充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劳动)合同人员,按照相关政策需给予经济补偿的,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要按照 省有关规定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督促、指导,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绩效考核目前暂按照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42号)文件执行,以后逐步完善。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晋级和奖惩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 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卫生部门要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省财政自2010年起对村医给予一定补助。各地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可根据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对达到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水平的村医给予适当倾斜。
同时,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 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二)落实补偿责任。省人民政府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水平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按规定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各级财政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及时下达补助资金,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
(三)强化督促指导。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和完善政策措施。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专题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8]20号 【发布日期】2008-04-22 【生效日期】2008-04-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
(川办发[2008]2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我省民族地区幅员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是全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旅游增收致富,富民惠民;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对外开放,转变观念,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为加快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分布范围。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世居少数民族14个,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地方有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及峨边彝族自治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三州三县,另有米易、盐边、平武、石棉、仁和、金口河等6个民族待遇县(区)及98个民族乡。
(二)旅游资源。
我省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多数分布在民族地区,仅三州现有3处世界遗产,占全省的60%;4处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占全省的100%;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省的45%;5个国家地质公园,占全省的50%;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全省的33%;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的3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全省的18%;1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省的13%。
(三)产业情况。
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阿坝州在九黄机场通航后,客源结构优化,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又好又快的地区,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凉山州西昌市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带动全州旅游规模实现了突破式增长;甘孜州入境旅游者尤其是欧美旅游者人次在全省位居前列,康定机场正式通航后,潜在优势将加快转变为现实优势。2007年三州接待旅游者2032万人次,占全省11%,旅游总收入为131亿元,占全省11%;接待入境旅游者58万人次,占全省34%;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占全省31%。
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发展等原因,我省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条件较差,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还未成为主导产业,在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富民惠民、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把旅游与文化、历史、生态结合起来,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促进对外开放,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在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旅游投资、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领域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2?坚持资源利益共享、富民惠民原则。充分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门槛低的特点,促进就业、增收致富。发挥旅游惠民作用,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和处理好政府、旅游开发主体和当地农牧民的利益关系,促进旅游资源就地转化,完善旅游产品,规范旅游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3?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原则。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尊重民族民俗文化和习惯,抓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自然和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快资源科学开发,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原则。旅游发展主动融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民族地区民生工程中的旅游发展相衔接,加强旅游与交通、建设、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文化、宣传、教育、招商等方面对接与整合,促进旅游产业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2年,三州及其他民族地区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占全省17%,与2007年相比翻一番多,增加2?2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占全省40%;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阿坝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4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建成中国旅游第一州。凉山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00万美元;建成中国彝族风情最浓的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甘孜州,实现接待旅游者达10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500万美元;基本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其他民族地区。到2012年,力争旅游总收入在2007年4?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亿元。
(四)总体布局。
根据资源特征和开发条件,以旅游线路为依托,围绕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三个环节,形成“54321”的规划布局。
5条精品线路:九环线、川西环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香格里拉环线、大小凉山环线;
4大旅游经济区: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香格里拉文化生态旅游区、彝族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
3个旅游集散中心:以九黄机场、西昌机场、康定机场为依托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21个重点旅游景区:以九寨沟、邛海、海螺沟等形成比较完善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体系;
10个特色旅游城镇:以九寨沟县漳扎镇、普格县螺髻山镇、丹巴县章谷镇等基本建成民族地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城镇。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旅游规划与项目策划开发。
1?围绕线路完善旅游规划。科学编制旅游城镇、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并加强旅游规划与自然生态保护区、文化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协调。加快修编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制定;完善21个重点旅游景区、10个特色旅游城镇的旅游规划编制;启动川西环线旅游要素整合方案制定,编制香格里拉环线、大小凉山旅游环线以及10条精品旅游小环线要素整合方案。加大各级各类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利用规划力度。推动九环线和“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线路统筹的实施。各级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2?策划和开发重大旅游项目。依托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每年策划、推出3-5个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重大旅游项目,建立民族地区旅游招商项目库;省、州积极搭建旅游融资平台,实施旅游产业链招商,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分投入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旅游资本市场供需的有效对接;做好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推动项目建设和旅游经济区的形成,培育和做大做强旅游骨干企业,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和整体升级。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旅游交通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加快九黄机场、西昌机场、康定机场等3个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争取开设九黄机场航空口岸,完善康定机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稻城亚丁机场、马尔康机场、成都-九寨沟-甘肃哈达铺铁路建设,加快成昆铁路复线立项和开工建设;加快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的公路建设,重点加快雅西高速公路、西攀高速公路建设和泸沽湖-亚丁等公路建设,以及康东路、G318-G317连接线改造升级,积极争取中央对G318、G317线改造升级的支持,推动我省民族地区与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周边省区联动发展的旅游交通环线建设。按照《四川省旅游道路建设标准》、《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完善旅游线路上的旅游标志标牌、旅游服务区、紧急救援及基本医疗设施、安全设施、汽车营地、旅游汽车租赁维修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手机信号全覆盖,完善沿线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快旅游景区文化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2?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按照规划和标准,突出民族地区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松潘、盐源、康定等旅游强县建设;完善和提升城镇现代旅游功能,加快建设阿坝州漳扎镇、川主寺镇、日隆镇、耿达镇,凉山州螺髻山镇、泸沽湖镇、雷波黄琅水乡古镇,甘孜州磨西镇、新都桥镇、章谷镇等10个特色旅游小城镇。争取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3?加快旅游饭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加快星级饭店的提档升级,突出民族特色,满足游客的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力争建成4家五星级饭店、12家四星级饭店、40家以上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
(三)着力打造旅游精品。
1?开发和建设21个精品旅游景区。按照《四川省旅游景区建设标准》,继续完善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做优“九寨、黄龙”国际品牌;推动建成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做精“大熊猫”国际品牌;加速建设香格里拉文化生态旅游区,做强“香格里拉”国际品牌;加快建设彝族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做响“阳光度假”品牌。以四大旅游经济区为依托,建设精品景区。阿坝州重点建好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叠溪-松坪沟、川西北黄河大草原、卓克基官寨等8个旅游景区;凉山州重点建好邛海-泸山、螺髻山、溪洛渡-马湖、泸沽湖、会理古城、彝海结盟等6个旅游景区;甘孜州重点建好海螺沟、跑马山-木格措、九龙伍须海、甲居藏寨、稻城亚丁、措普国家森林公园、泸定铁索桥等7个旅游景区。
2?着力建设10条精品旅游小环线。以自然生态和原生性文化为基础,在环境承载范围内,以加强环保、节约资源为重点,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以5条精品线路为主线,重点建设九寨沟-松潘古城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线、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生态旅游线、卓克基官寨-桃坪羌寨藏羌文化风情体验旅游线、达古冰川-红原-若尔盖雪山草地红色体验旅游线、西昌邛海-航天城-螺髻山休闲度假旅游线、西昌邛海-泸沽湖阳光体验旅游线、木里・洛克九百里旅游线、海螺沟-跑马山-木格措冰川温泉浪漫休闲旅游线、丹巴甲居-泸定铁索桥康巴风情体验旅游线、香格里拉-太阳谷生态・文化探秘旅游线等10条旅游小环线。
3?围绕“长征丰碑”主题,使红色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以“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为统领,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居民与从业人员三个主体的积极作用,围绕旅游线路的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三大环节,规划建设旅游形象、旅游功能和旅游机制,整合旅游线路各方要素,提升旅游线路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使红色旅游发展与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惠民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建设。
1?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保护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申报和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强化文化资源对旅游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重视藏、羌、彝等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开展民族地区民间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创作和推出一批反映我省民族地区文化风情的歌舞、影视、戏剧作品。做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重点做好藏羌碉楼村寨等遗产的申报,同时做好贡嘎山-海子山-稻城亚丁自然遗产、泸沽湖自然与文化遗产、《康定情歌》和《格萨尔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备选工作。
2?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突出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民族文化旅游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展示场馆、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在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让游客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游览一个民族村寨,观赏一台民族歌舞,品尝一顿民族风味,购买一件民族商品,过上一次民族节日”。抓住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支持甘孜州围绕康定情歌品牌,打造跑马山国际转山会的机遇,打造民族文化产业长廊,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支持专家、学者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努力推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3?策划包装一批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商演剧目。将民俗、节庆活动打造为特色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旅游演艺团体,打造旅游文艺演出品牌。扩大阿坝州《藏谜》、凉山州《火・图腾》、甘孜州《圣洁甘孜・情歌故乡》等民族旅游商演剧目的市场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挖掘一批原生态、高品质民族旅游品牌剧目。
(五)实施牧(农、林)家乐工程。
1?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牧(农、林)家乐。民族村寨、民居是民族本土的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实施民族地区“百千万”牧(农、林)家乐工程,建设好1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1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村、10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户,规划布局好一批“藏家乐”、“羌家乐”、“彝家乐”和特色家庭旅馆。抓好富民安康工程、藏区民生工程的落实,实现旅游脱贫致富、富民惠民。每年在三州各选择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县,以牧(农、林)家乐工程为切入点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工作。
2?促进旅游富民惠民。以政府为主导,整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扶贫、以工代赈等政策资源,推进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分批、分类培训从业人员,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技能。以农牧民为主体,按照标准要求,改善民居内部的住房、厨房、卫生间、消防等设施,购置家电设备,改善农牧民的现代生活条件和水平,丰富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牧(农、林)家乐经营与放牧、务农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形成适合自身家庭特点的产业支撑和收入来源。
3?鼓励、扶持民族地区牧(农、林)家乐发展。各级政府要做好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着力帮助解决牧(农、林)家乐小额贷款、税收优惠、道路、通讯、水电、广播电视等问题;对“藏家乐”、“羌家乐”、“彝家乐”和特色家庭旅馆的旅游从业人员,免费培训普通话、外语、卫生健康、烹饪技术、接待礼仪等旅游服务实用知识和基本规范;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指导,建立民族地区家庭旅游经营的新模式,带动当地居民致富。
(六)开发民族旅游商品。
1?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适应市场需求,设计、生产、包装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挖掘、保护、传承民间手工技艺,重点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民族民间生活和节庆用品,促进旅游商品特色化、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
2?规划建设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市场。结合地方商业网点规划,在阿坝州形成8个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在凉山州形成6个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在甘孜州形成6个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
3?开发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餐饮。完善九环线特色餐饮点布局,提高旅游餐饮点的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川西环线、大小凉山环线、香格里拉环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等旅游餐饮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餐饮品牌。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1?强化旅游品牌和线路营销。围绕九寨黄龙、大熊猫、香格里拉、阳光度假等旅游品牌和5条精品线路,制定民族地区旅游营销规划及宣传促销计划;组织系列特色鲜明、有影响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积极参加国内外旅交会、旅游会展等大型活动;加强网络营销,完善民族地区旅游外文网页建设,开展大型网络宣传推广活动。
2?做大、做响一批民族旅游节庆活动。着重包装策划好阿坝州的国际熊猫节、凉山州的彝族国际火把节和甘孜州的中国康定情歌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培育成世界性旅游节庆,提高民族地区和我省的美誉度、知名度。
3?推进营销整合。整合政府、旅游企业、航空公司与媒体的营销资源,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密切民族地区之间、民族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宣传促销合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各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格局。
(八)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可将景区门票收入作为担保或质押进行融资,积极引入国际国内资本,用于旅游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探索实行收费还贷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
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旅游人才参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加强国家级景区和世界遗产地与国际相关组织的人才交流合作。突出抓好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干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人员、旅游执法人员、旅游教育师资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着力加强导游、讲解员的普通话和外语培训。
3?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旅游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系。重点加强交通、购物、文艺演出、旅行社、导游等综合整治,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游客监督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工商等行政执法垂直管理部门作用,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发挥涉旅行业协会作用,强化标准指导,加强维权、自律、服务和协调,规范经营,诚信服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强化规范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切实维护游客利益。
4?打造安全旅游目的地。完善民族地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景区警务室建设,切实维护旅游景区治安秩序。强化旅游景区安全设施尤其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对旅游交通工具资质、车况和司乘人员管理,抓好高原山地急救,食品卫生监管体系,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和家庭旅馆等场所消防设施建设。完善民族地区自驾车旅游安全服务保障体系。推广旅游者人身财产意外保险。做好索道、游乐等特种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四、政策和措施
(一)扶持政策。
1?围绕产业发展特别是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职业教育、医疗卫生、信息化、宣传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要增大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逐年提高投入比重。
3?民族地区旅游企业,包括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旅游接待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车公司)、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享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培育旅游骨干企业的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交通运输、奖励等扶持引导政策。
4?开展直通车服务,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凡符合规划的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项目审核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减少办事环节,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在规定时间内优先办理项目审核事项。
5?积极开展全省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交流。注重本土旅游人才培养,重点支持三州办好旅游职业学校,开展旅游支教活动。根据民族地区的需求,每年选派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熟练、能力突出的干部开展双向交流挂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6?对重点旅游景区可以授权景区管理机构代行县级政府管理职能,统一管理景区内相关事务。
(二)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由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各州、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加强领导,推动发展。省直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帮扶、指导。
2?目标考核。
要把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健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评价考核制度。民族地区州、县(市)政府和省直各部门要加强配合,上下联动,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的8个方面25个类别60个具体项目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计划,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按照任务分解表落实项目、细化任务、平衡资金、明确责任,积极实施,确保成效。
附件:1?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分解表
2?《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暨2008年工作重点
附件2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暨2008年工作重点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确保《规划》贯彻落实,加快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
一、五年总体目标任务
《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将我省民族地区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实施的主要任务:8个方面、25个类别、60个具体项目。
(一)“旅游规划”任务。完善3个州旅游总规、21个景区规划、10个城镇规划、14条线路产品规划和包装旅游项目等项目。
(二)“旅游基础设施”任务。建设和完善机场、铁路、公路、旅游城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项目。
(三)“打造旅游精品”任务。建设21个精品旅游景区、10条精品旅游小环线,发展红色旅游等项目。
(四)“民族文化旅游建设”任务。世界遗产申报与备选工作、推广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工程、策划包装旅游商演剧目等项目。
(五)“实施牧(农、林)家乐工程”任务。在民族地区实施“百千万”牧(农、林)家乐工程项目。
(六)“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任务。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市场等项目。
(七)“宣传促销”任务。旅游品牌和线路营销、民族旅游节庆活动等项目。
(八)“优化发展环境”任务。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安全旅游目的地等项目。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分期分批分重点实施。2008年正式启动《规划》,前三年为建设实施年,后两年为完善提升年,五年内完成《规划》总体目标。
二、责任落实
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是《规划》的实施主体,省直各部门根据职能帮扶、指导《规划》的实施。
(一)地方政府责任。市(州)、县(市、区)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体,负责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和项目的实施,按期完成相关任务。
(二)省直有关部门责任。
1?省民委: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协调项目、资金、政策落实。
2?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支持统筹民族地区旅游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红色旅游等项目资金给予倾斜。
3?省经委:负责指导帮助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4?省教育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训等工作。
5?省财政厅:负责指导帮助按照规划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增加旅游公益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6?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帮助按有关规定,将民族地区旅游项目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保障用地;指导支持民族地区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利用和重要景区地质灾害的防治。
7?省建设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规划的编制与完善;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建设;加快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备选工作。
8?省交通厅:负责指导支持民族地区旅游通道的公路及其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交通安全等工作。
9?省农业厅、省畜牧食品局:负责指导帮助实施民族地区牧(农)家乐工程等工作。
10?省林业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开发,指导帮助实施民族地区林家乐工程,推进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
11?省商务厅: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市场及网点建设。
12?省文化厅、文物局:负责指导民族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申报和备选工作;帮助策划打造一批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商演剧目和旅游节庆活动等,丰富弘扬民族文化内涵,充实文化项目。
13?省旅游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线路产品规划编制;旅游标准化创建指导、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等工作。
14?省环保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监督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等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建设工作。
15?省宗教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宗教方面涉及旅游有关事项的规范和管理。
16?省安监局:负责指导帮助抓好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监管。
17?省招商引资局:负责指导帮助包装推出民族地区重大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推介活动。
18?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的通信设施建设。
19?省政府新闻办:负责指导帮助民族地区旅游对外宣传工作。
20?省扶贫办:负责指导帮助开展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探索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区。
三、2008年工作重点
重点抓好6个方面,28项任务。
(一)做好12项规划任务。修编3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制定1条旅游线路(九环线)要素整合方案;完善3个旅游城镇(漳扎镇、螺髻山镇、磨西镇)规划;包装策划3个重大项目;完成1条旅游线路(九环线)统筹,启动1条旅游线路(“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实施。(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建设厅、旅游局等帮扶指导)
(二)抓好3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开设九黄机场航空口岸,完善康定机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启动成都-九寨沟-甘肃哈达铺铁路前期工作。(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交通厅、成都铁路局等帮扶指导)
(三)启动1个工程。即民族地区“百千万”牧(农、林)家乐工程,2008年争取启动建设2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乡,其中阿坝州8个、凉山州6个、甘孜州6个;启动建设2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村,其中阿坝州80个、凉山州60个、甘孜州60个;启动建设2000个特色牧(农、林)家乐示范户,其中,阿坝州800个、凉山州600个、甘孜州600个。(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食品局、旅游局等帮扶指导)
(四)开展3项活动。即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活动、干部开展双向交流挂职活动、旅游人才培训活动。(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文化厅、旅游局、新闻办等帮扶指导)
(五)搞好3个节庆。即阿坝州的国际熊猫节、凉山州的彝族国际火把节和甘孜州的中国康定情歌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林业厅、文化厅、旅游局、新闻办等帮扶指导)
(六)建设6个旅游精品。重点完善黄龙、邛海-泸山、海螺沟等3个精品旅游景区,打造完善漳扎镇、磨西镇、螺髻山镇等3个特色旅游小城镇。(三州政府负责实施;省建设厅、林业厅、文化厅、旅游局等帮扶指导)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1994]81号 【发布日期】1994-08-31 【生效日期】1994-08-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
加强乡镇企业城镇
(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川办发[1994]81号)
省公安厅、省轻工厅、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保安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有不少地方已成为县级经济的主体。由于这些新成长的企业,内部保安工作尚不健全,致使一些企业的事故、案件、纠纷不断,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加强这些企业内部的保安工作,保障和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加强领导
企业内部保安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的人员、财产安全,而且也影响到企业的声誉、经济效益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县、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及企业主管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同其它工作一样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县级公安机关和派出所要加强业务指导,经常检查企业内部保安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措施。鉴于“三资”企业的特殊性,其业务指导由县级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企业的主要领导,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抓好保安工作。要有一名企业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做到组织、人员、制度落实。
二、二、建立健全组织
乡(镇)村、社和街道、“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兴办的厂矿、建筑、旅店及大、中型商贸、餐饮、文化、娱乐场所等产业,都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安组织。这些组织是企业抓治安防范、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行政上受企业领导,业务上受公安机关指导。
(一)机构设置。各企业可根据企业规模、人数、地理环境等情况,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保安组织。企业专职保安人员的配备,一般不超过企业人数的2%。工矿、建筑等生产性企业可聘用一定数量的护厂、护场、护矿人员。服务性行业可聘用一定数量经过公安机关培训的保安员,但不得私自招聘人员,擅着保安服装。
(二)严格审批手续。企业建立保安组织,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企业性质、生产经营规模、职工人数、拟建立理由专职保安人员职数和保卫目标,经企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当地公安机关审批。县以上公安机关对提出申请的单位,应到现场进行考察,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批复。企业对保安人员的调换,应征求审批机关意见。新调入和聘用的人员,应由公安机关进行政审和培训。已成立保安组织的企业,要重新完备审批手续。
(三)保安人员条件。凡从事专职保安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政策,没有犯罪前科的嫌疑;
2、作风正派,责任心强,身体健康;
3、热爱治安工作,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年龄18-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应当选那些责任心强、无犯罪前科和嫌疑的人担任护厂、护场、护矿人员。
三、三、工作职责
企业内部保安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犯罪,保障安全”的宗旨,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发动群众搞好单位内部的保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内部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及劳动纪律的自觉性;
(二)制定和完善防火、防盗、防治安灾害事故、防破坏的各项措施,经常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三)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要严格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安全;
(四)对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要及时赶赴现场,作好抢险救灾工作,并保护好现场,协同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处理好善后工作;
(五)对单位内部暂住人口进行管理,做好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协助公安机关落实对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罪犯和监督考察工作;
(六)及时发现和制止少数人滋扰闹事,做好矛盾的疏导转化工作;
(七)协助公安机关查破刑事案件和查处治安案件;
(八)会同所在区域单位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九)完成公安机关交办的有关业务工作。
四、四、健全制度
企业保安组织,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一)请示汇报制度。定期向单位领导和公安机关汇报本单位的保安工作情况,发生重大治安问题应及时报告。
(二)值班制度。门卫和治安值班室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三)安全检查制度。经常对本单位的治安、安全生产及值班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夜间还要根据情况组织必要的巡逻。
五、五、严格纪律
(一)企业内部的保安业务工作,必须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依法开展。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权力。
(二)企业内部的保安工作,实行企业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原则。严禁将保安队伍变成欺压群众、为非作歹的工具。一旦发现此类事件,除追究当事人责任,还应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三)企业内部的保安组织可按规定配备非杀伤性保安器材。
(四)保安人员必须做到:
1、遵守国家法律政策,严格依法办事。
2、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多办好事,不侵犯群众利益;
3、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不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偏听偏信;
4、文明办事,不打人骂人、刑讯逼供;
5、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不贪赃枉法、公报私仇;
6、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不贪生怕死。
六、六、表彰奖励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保安组织和个人,应纳入公安机关和行业、企业内部的表彰奖励范围。对在与犯罪分子斗争中负伤和牺牲的保安人员,除宣传他们的事迹外,还应妥善解决优抚待遇。鉴于保安人员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有一定危险性,各企业应给他们进行人身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
省公安厅 省轻工厅
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1994]83号 【发布日期】1994-09-01 【生效日期】199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川办发[1994]83号)
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乡镇企业统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基本能够保证统计数据按规定及时汇总上报,全面及时地反映全省乡镇企业的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多方面的决策依据,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而发生的利益格局变化,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统计数据上出现了弄虚作假以及片面追求产值、速度的现象。对此,农业部去年以来连续作出强化、改进统计财务工作的指示,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和国务院法制局在全国联合开展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其中把乡镇企业产值指标作为检查重点之一。按照全国统一要求,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省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
统计工作是对经济工作实行科学决策、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正确认识国情、决定政策、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及时”地反映客观情况是对统计最基本的要求。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规定和中央提出“摸实情,讲实话,报实数”的要求,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和统计工作者要把在统计工作中反假求实提高到反腐倡廉、端正党风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坚决反对虚报浮夸和瞒报拒报,切实把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于违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消极腐败行为,要勇于揭露,坚决查处。
二、二、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切实保证统计质量
乡镇企业战线长、单位多、工作量大,目前统计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统计队伍新手多,素质不高。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把统计培训纳入工作安排,制定切实办法,保证合格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乡镇企业各级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法规,掌握部、省制定的统计报表制度和要求。根据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各地要狠抓基层起报单位的统计质量,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认真清理统计范围,核实搞准基础数据,逐级从严把关。在统计工作中,各项统计数字必须从企业统计台帐取得。凡估算、推算、测算的乡镇企业产值及其他统计指标数值,一律不得上报,上级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应汇总;凡不设置财务帐簿,不能编制任何会计报表,不能核算出收入、成本、利润的企业(含联户、个体私营企业),产值等统计指标不得上报,上级亦不应汇总;凡在会计帐务上以加工费核算收入的,一律以加工费计算工业产值,不得以产品的全部价值计算上报产值,不得重复计算产值。乡村两级尤其是乡村工业企业的个数、人数、产值、利税等相关指标要做到统计财务协调一致。
三、三、把握统计导向,规范考核指标
发展乡镇企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教育为先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克服以产值速度论“英雄”的片面性。考核乡镇企业发展重在考核经济效益、经营管理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总产值指标作为反映乡镇企业总体发展的指标之一仍然要保留,但不作为统计分析、对外宣传和考核评优的主要指标。今年总产值统计范围剔除“服务业和其他业”以后,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各地要认真核查、清理和纠正。
四、四、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严肃法纪,强化监督检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要广泛开展统计普法教育,进一步严肃 统计法纪,强化舆论监督。今年,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每年都应进行1-2次统计检查。对拒不履行统计义务,迟报、拒报统计数据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强迫或者授意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弄虚作假掩饰严重过失、骗取荣誉地位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以及对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检举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阻挠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都要依照党纪国法或地方法规、规章,严肃查处,真正把统计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做到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各市、地、州乡镇企业局开展统计检查和处理情况,要及时向省乡镇企业局报告。
五、五、加强领导,努力搞好乡镇企业统计工作
乡镇企业统计工作涉及面宽、层次多、难度大,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要带头学习统计法规,支持统计人员依法办事,如实上报统计资料;要定期研究统计工作,认真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实和加强统计机构和力量,保证统计工作正常的业务经费和必要的培训费用;要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对工作卓有成效的先进集体和优秀统计工作者,应给予表彰奖励。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与统计部门加强联系,主动接受统计部门对乡镇企业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四川省统计局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