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廊坊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认可
廊坊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认可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6月28日发布了国内银行业具有权威影响力的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在进入评价体系的61家银行中,廊坊银行在150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地方性法人银行组别中,体系智能化能力、股本补充能力进入前三,运营管理能力、竞争能力进入前十,稳健经营、团队及创新能力获得认可。
廊坊银行历经15年的发展,目前总资产已超过850亿元,拥有天津、河北2家域外分行、1家北京发展研究中心、30余家支行、员工1300余人。横跨燕赵、服务京津,近一年来廊坊银行的增速、增量均名列同业前茅,以县域金融为主体,以小微业务和创新业务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正加速推进。
中国银行业协会是银监会主管的中国银行业自律组织。在市场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逐渐从追求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转变到提升稳健发展的能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对国内61家银行在九大维度进行专业测评,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反映出当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的能力水平。工行、中信、招行名列“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前三名。
统计局专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三大动力
刚刚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实实在在映衬着经济“新常态”的面孔。
该如何审视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这些新常态的特征,未来该怎样消弭悲观者所认为的潜在风险的爆发,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儿?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增长变慢但发展更稳
NBD:您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潘建成:对于新常态,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期,而且这个时期不是短期。同时,要认识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这也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此外,中国自身内在的条件也已成熟,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就业情况还不错。过去之所以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很大程度上是担心经济放缓影响就业。事实上,可以看到的是,尽管经济增速温和地往下走,但是对就业的影响并未像过去那样大。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慢一些。
经济增长放缓并未影响就业,也是源于三个原因:一是尽管经济增长慢了,但是经济总量仍然很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过去增强了。二是产业结构在变化,服务业比重在上升,服务业的比重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增强。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在持续减少,所以就业的需求从总量上来看是在减弱。
由此,就业的压力不大,中国经济增长从客观上可以放慢一些。并且,中国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精力放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上,放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上。
这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一个标志,未来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慢一点,但是发展会更平稳一点。
这也是源于我国的增长动力从投资切换到消费,从粗放型增长切换到创新型增长,使得增长动力会更稳一些,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会明显缩小。经济质量将得到更好提升,表现为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效保护,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趋于完善等。
以上这些表现就是新常态的精髓。
结构调整已取得成效
NBD:在您看来,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潘建成:就亮点而言,首先就是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成效。
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持续地快于工业增长速度,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在延续。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继续快于投资对增长的贡献,表明消费驱动的动力在增强。经济增长的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在持续降低,表明我国重视对于资源的保护,整个增长的理念都在变化。
这一点,在很多方面取得实际效果。这个效果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目前能源行业的相对不景气,这也是一个问题。最近一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的能源行业,如煤炭等的不景气,是节能降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主动发生的结果,要积极地看待这个问题。
在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就业保持相对充分的状态。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影响,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的回落,正是一个调控目标的实现,这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要求,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房地产市场也不能例外,不能因为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就违背市场的规律,要尊重市场变化对产业的影响。
我认为适当地放宽限购政策,让限购回归到市场也是对的,因为限购本身就不是一个市场行为,并且放宽限购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房地产出现大的回落,这都是好的做法。
能让目前的房地产形势保持稳定或温和地回落,供给需要适当地放缓,通过时间换空间,两三年之后,房地产市场会重新回到平稳正常增长的状态,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总体而言,整个经济在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方面,正在取得一系列的成效。虽然这个成效还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但是也正在发生成效,现在更需要的是耐心与决心。
在整个三期叠加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的情况下,要有耐心,不能够急。但同时,改革和转型又需要有决心,不能够放松。
压力之下仍有三大增长动力
NBD: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压力?
潘建成:首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资源消耗压力加大,使得将来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会更强,这点对我国的挑战是巨大的。此外,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过去的人工竞争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减弱。这两方面要求我国要在创新与改革上加大力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需要特别警惕我国过去的长期粗放增长的惯性。因为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通过招商引资与大量的投资来推动增长,而在通过创新与制度的变革来推动增长方面,还没有过多的经验。如何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发展的观念,这也是一个挑战。
这一点也需要在改革上彻底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政绩考核的改革,要改变过去在政绩考核中过多看重GDP的倾向,要增加对资源环境、民生、科技等方面考虑的权重。如果彻底地改变了考核机制,将一定程度上调整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我国彻底地实现转型也有一定作用。
NBD:在当前经济增长存下行压力的态势下,您觉得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增长点或者趋势?
潘建成:我认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有三大根本动力,这也是和过去不一样的动力。
一是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结构因素包括城乡结构、城市化、城镇化等的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过去的不足,却是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率过高,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而中国城镇化至少还有20多年历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此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这些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用信息技术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够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协同推进。
第二是制度的变革推动增长,主要还是靠改革。目前平稳的价格环境对我们相关领域价格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宽松条件。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释放,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新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因为改革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不停地去推动,所以其释放的红利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第三就是技术的创新推动增长。宏观层面来看,国家也是要求加大对于创新的力度。微观层面而言,三期叠加期这样一个倒逼的机制,企业主动进行创新的压力与动力也在增强。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同样的资本和人口劳动的投入,经过创新后,其效率会增强。专家:欧元区存在通缩风险 我国出口形势不很乐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22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64期“经济每月谈”举行的“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坛上表示,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如年初预期,各国通胀压力总体上都在减轻,欧元区经济在减速,甚至还有通缩的风险。
张永军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走势出现分化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跟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有关系。“一方面危机之后,像美国,主要是再工业化,包括减少贸易赤字。欧洲是消除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被动的收紧内部的需求,这样再加上减少财政赤字。总的来讲,由于内部需求的减少,使得外贸总体的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张永军说:“总体的情况是由于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不断进行一些政策的调整,相互之间进行作用,影响到了新型经济体,因此新型经济体根据发达国家这种政策的变动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于一些小型的经济体这种影响有可能会很大。”
他表示,国际上一系列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虽然短期出口形势好转,“但要想使其持续更长时间,后面的形势不是很乐观,因此恐怕还是要谨慎一点。”
张永军认为,在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因素由于需求不足,使得整个工业生产增速最近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而除了内部因素的影响之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国际上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他建议,一是制定明年的财政政策时,更加明确的强调发挥财政政策调结构的作用。二是货币政策要增强货币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三是稳定出口,包括稳定进口,“人民币(6.2092,-0.0004,-0.01%)这一时间相对于国际主要货币升值实际上都很明显,幅度也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幅度是不是应该考虑放慢一点,避免对下一步出口造成过于明显的不利的影响。”四是对于现在这种资本流入影响比较大的情况,对于贸易和资金流动这方面还是有审查、监测,应该加大力度,防范热钱流出的影响。
贺铿:8月经济运行出现异常 全年GDP至少增7.4%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22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64期“经济每月谈”举行的“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坛上表示,稳增长首先必须稳心态。他认为,今年1-7月份的经济运行相当正常、平稳,但8月份工业增加值下行较多是异常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到6.9%,增速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贺铿表示,能找到的原因主要是出口下降,但很难找到其他一些原因,“或者有些原因牵强附会”。他解释说:“出口对于工业增加值有向下拉动,但不至于这么多。很可能当时货币政策收的不够快,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贺铿还表示,从数据看,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又恢复到了8%,这个速度应该说已经走向正常。“我认为,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7.5%左右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从第四季度的趋势来看,有人甚至还预计可以完成7.5%。我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4%是肯定的,没有什么问题。”
他认为,从当前情况看,四季度经济运行趋势应该好于三季度。“我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学界也有许多人在谈论,对于转型期的某些数字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偏差。统计数据,比如8、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都偏低。但是从今年以来有两个数字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是就业,前三季度的就业超过1000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今年的目标。就业增加就不能说我们的工业有多大的问题。还有一个数字更值得注意,是工业发电量。工业的发电量的增长和工业增加值这二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数据,过去相关系数一直是0.9以上高度相关的。但今年以来相关系数降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降到0.7以下。”
他指出,“这个降低仔细分析很有意思,发电量的增长偏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之上,也就是说是向上偏的。有一个解释,我们的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可能存在系统的偏差,这个偏差不是往水分方面偏差,而是实际的偏差,因此我们整个经济状况来看是比较稳定比较好的。”
第二篇: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20余家成员银行参与撰写。其主要报告点:
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银行业经
营环境复杂多变。201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未来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改革红利的释放以及稳增长政策空间仍然充裕,有助于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总体上看,投资等因素有助于支撑经济增长相对平稳,物价涨幅不高,但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房地产市场调整、融资成本高企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加之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都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略偏向宽松,加大定向调整和结构性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以稳定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要调控方向,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监管机构将在持续落实“巴塞尔协议III”、支持“三农”、设立民营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将顺应监管政策变化,以内部经营思路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配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强化,全面推动转型发展。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特色化经营初显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体保持稳健运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拨备整体较为充足。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及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等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面临流动性短期波动增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等挑战。面对多重压力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快了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表内外协同推进,做大社会融资总量;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紧密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助力中国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努力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建设;调整优化总部组织架构,精简总行部门,进一步提高总部运营管理效率;推进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省直分行将管理与经营并重,省辖分行则以利润和经营为中心。同时积极加强新型渠道建设,通过自助渠道、移动渠道、微信银行等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尝试探索特色化经营,制订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如政策性银行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为重点、大型商业银行着眼于不断提升跨境、跨业综合服务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专业化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坚持服务本地经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三农”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渐趋形成。
三、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结构逐步优化。中国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资产总额突破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7%,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
势。大、中、小银行资产份额进一步向均衡方向发展,非信贷类资产占比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略有回升但整体稳定。受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影响,人民币贷款利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银行业将加快资产业务转型,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加快资产业务创新,夯实资产业务发展质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深化、转型升级、市场竞争的要求,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业对公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去产能政策目标的实现。新增公司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并趋于稳定;公司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短期贷款占比上升;行业信贷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贷款规模扩张但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速进一步加快;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增速趋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继续加大以大零售为重要方向的业务经营转型力度,在资本配置、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满足零售业务发展需要,个人贷款等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新增个人贷款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个人住房贷款份额增加明显,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加,个人消费贷款短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信用卡规模和用信率进一步提升,但逾期风险有所上升。
四、负债增速明显放缓,存款理财化倾向加强。受国内外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2013年总负债增速大幅回落。截至2013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达141.18万亿元,增幅为12.99%,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各类机构负债增速有所分化,人民币对公存款增速略微上升,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小幅回落;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稳步发展,并呈现波动性,个人活期存款占比持续小幅下降;负债成本变动有所分化,存款“理财化”趋势增强。同时,外币存款总额增长明显放缓,各类外币存款增长趋势分化。2014年,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速使得对资金的竞争更为激烈,互联网金融与大资管发展分流资金,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对负债业务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将加快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吸收存款能力,通过推动客户重心“下移”,扩大负债业务来源渠道。
非存款类负债业务进入调整期,同业存放增速大幅下降,拆入资金增速持续下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步伐放缓,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增速放缓,向央行借款快速增长。随着同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债券市场的加快发展,银行业将更加积极地拓展同业拆借、回购、金融债等业务。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规模将明显扩张,银行负债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
五、中间业务全面提速,运行特点凸显转型方向。2013年,银行业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增速和占比一致回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但受环境及自身因素的限制,大型、股份制两大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之间存在差异,二者各具优势。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和占比优势进一步显现。中间业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项目发展速度和收入占比出现明显变化,导致其在同业中的排名发生相应变化。总体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多项业务发展较快和新型业务发展较快的局势未发生根本变化。
银行业中间业务运行与当前运行环境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多元业务条线共同发展,电子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和机构合作力度增强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银行业在多种外部压力下谋求转型的发展方向密切相联。2014年,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事业部制实施或利润中心改革、提升综合化服务水平、加大海外发展力度等措施促进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
六、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风险状况总体平稳,但部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特征明显。2013年,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资本较为充足,整体拨备水平较高,信用风险管理处于较好水平。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特征明显,光伏、钢铁、船舶、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快,新增不良贷款分布则依然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企业信用风险相对集中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在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案件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企业的不良贷款可能继续增长。房地产、融资平台相关贷款应予以高度关注;流动性总体平稳,不会爆发大规模流动性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汇率弹性增强、资本流动频繁,市场风险压力趋于上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制度建设、优化流程、创新工具等多方面加以应对,保持风险水平的总体稳定。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等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处置力度。不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优化市场风险计量及监控的方法、流程和工具,明确市场风险管理目标,提升对单类业务、单类资产组合的整合管理能力。从内生和外生两个维度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计量和研判,建立更为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提高压力测试、应急计划等管理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在文化建设、制度流程、管理工具创新等方面砥砺前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管理进一步细化,监测和管控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七、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盈利能力面临持续挑战。2013年,受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规模增长逐步回归常态的背景下,净息差有所下降。尽管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回升,成本收入比也进一步下降,但依旧难改利润增长与资产质量同步承压的态势。2013年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2014年,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趋缓将成为新常态,净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到9%左右。升息资产增速保持平稳,仍将是拉动银行业盈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负债拓展仍存在较大的压力;净息差稳中略降,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经营成本小幅下降。
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13年,中国银行业在自律规范、丰富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产品创新、维护公众权益、展现行业风采、检视自身问题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服务改进,展现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服务能力持续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稳步提高,网点功能和服务细节更加完善,惠及社
会各层面及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如服务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点布局需要进一步均衡、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2014年,中国银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打造责任银行,有效支持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惠及广大社会层面,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国银行业将坚持以服务经济增长、服务社会公众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创新,践行社会责任承诺,继续提升银行价值,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对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展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对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展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石角支行负责人陈杨
我国行业协会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逐渐发展和壮大。
一、充分认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一行业的自律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组织。他们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制定公约规则、共同遵守,实行行业内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保护行业共同利益并促进行业共同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特定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协调作用。通过协调妥善处理各会员单位的利益冲突,加强会员单位之间联系,增进彼此间友谊,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和增进行业共同利益;通过协调增强行业凝聚力,行成行业合力,促使会员单位在国家规定的经营范围和权限内开展业务,促进行业目标整体实现。
2、服务作用。包括建立会员间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在同行间传递经验和避免教训,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服务作用还包括为会员单位培训员工,加强行业对外交流的职责。
3、沟通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会员单位和监管当局之间、会员单位与会员单位之间、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会员单位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以达到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目的。
4、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建立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走规范诚信发展道路;通过建立举报监督系统,强化会员单位和行业的自律和互律,并对违规会员单位做出自律性处罚,维护和提高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形象。
二、银行业协会发展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认识支持不到位,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受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行业协会在政府、行业和社会民众中的认知度、认同感不是很高。认识不到行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协会完善与否是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
(二)法律地位不明确,监督协调管理乏力。行业协会法制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虽然规定:“行业协会应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明确有监督和指导职责,实际工作中,要么把银行业协会作为内设部门对待,要么监督指导乏力,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三)职责履行不充分,行业作用发挥有限。《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给银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是“一个宗旨、四项职能”。即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适应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等四项职能作用。
(四)领导体制不顺,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是领导管理体制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由省级分行行长兼任,工作过问不多。目前银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行长处理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协会工作。
形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始推动力不足是影响协会作用发挥的根基。
从银行业协会成立的历史背景看,是人民银行完善监管体系、控制案件高发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要求,银行监管机关接管银行协会后,虽然赋予协会的职能作用有所增强,但基本维持人民银行的初始思维。银行协会的产生和运行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观意愿,不是水到渠成的产物,而是掘渠引水的结果,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以致商业银行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会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当然就没有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银行业协会自身存在问题是影响协会作用发挥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是(1)产生发展先天不足。银行协会的活动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对外开展工作时人们不知道银行业协会是何组织,对内履行职能、运用自律等手段时缺乏依据、权威性差。(2)缺乏工作经验。不少银行业协会工作方法自觉不自觉地打上了行政的思维、监管的印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自律的、非盈利性的社团法人组织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对于许多协会工作人员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3)协会组织建设发育不良。有的主管部门把协会看作自己安排干部的一个出口,将不适合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安排到协会任职;一些会员单位因对协会认识不到位,不愿将年富力强的业务干部派驻协会工作;多数协会由于管理制度和费用等问题,难以从社会公开聘用合适人员到秘书处工作;协会工作部门只有秘书处,专业工作委员会或未组织,或虽已组织但不知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都是银行业协会公信力不足、动员能力有限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银行业协会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努力培育协会发展壮大。银行业协会的行为特征应该充分体现公正性、科学性和合法性,其中合法性至关重要。解决当前银行业协会在维护会员利益,履行职能时无法可依的现状,必须要加快行业协会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出台行业协会法律或修订《社团组织条例》,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确定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权利义务、内部管理、活动规则和财务管理等。真正使行业协会工作做到有法律支撑、政策支持、会员支助,得到社会公众和监督管理机关的认可和帮助。
(二)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夯实履职服务基础。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公正廉洁的协会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银行业协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首先,要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加快协会秘书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部门分工负责制和全员岗位责任制,全面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水平。规范内部工作程序,促使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其次,要加强协会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协会活动程序规范。一是要建立健全整个银行业的各种行规行约,争取做到会员有什么业务,协会就有相应的行规行约,做到以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管行业,切实加强行业的协调管理。二是要加强协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严格按照《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和协会章程办事,建立健全以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协会工作行之有据、动之有规,处理工作有章可循。再次,要加强协会人才建设。针对协会工作人员现状,协会要会同会员单位共同协商,进行用人机制改革,对不适宜协会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换。不仅要有少量的德高望众、经验丰富、能驾驭全局的老同志,更要向社会招聘年轻
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学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协会秘书处工作,以改变协会现有人员年龄、知识等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三)完善行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协会工作要在会员单位心目中有一定的位置,必须要有作为。这就要求银行业协会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找准服务内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当前,应将《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为协会定位的“自律、维权、协调和服务”职能具体化,为会员单位做好下列服务工作:(1)开展行业和地区经济金融、银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反映行业诉求,提出有关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2)开展宏观、微观行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办好刊物、网站,开展咨询服务,组织行业新产品展示推介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发展行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引导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管理。(3)做好行业自律,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争议,维护行业公平。(4)做好行业维权,开展行业联合制裁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活动,做好银行业内部通报不良中介损害银行利益和大额欠贷欠息客户信息工作,收集反映银行业依法维权的情况和问题,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共同利益的实现。(5)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组织行业人才技术培训和规范交流,限制严重违法违观人员的业内流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习考察活动,借鉴和吸纳境内外银行业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配合做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训教育和考试工作,引导银行从业人员积极向上和勤奋好学。
联系电话:***
邮寄地址:綦江县石角邮局
第四篇:银行业协会发展问题和对策思考
银行业协会发展问题和对策思考
我国行业协会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逐渐发展和壮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是银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过程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银行业协会发展壮大和促进银行业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银行业协会发展的基础 行业协会是同一行业的自律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组织。他们基于共同利益,通过制定公约规则、共同遵守,实行行业内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保护行业共同利益并促进行业共同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特定行业的自律组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协调作用。通过协调妥善处理各会员单位的利益冲突,加强会员单位之间联系,增进彼此间友谊,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和增进行业共同利益;通过协调增强行业凝聚力,行成行业合力,促使会员单位在国家规定的经营范围和权限内开展业务,促进行业目标整体实现。
2、服务作用。包括建立会员间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在同行间传递经验和避免教训,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服务作用还包括为会员单位培训员工,加强行业对外交流的职责。具体体现在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3、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建立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走规范诚信发展道路;通过建立举报监督系统,强化会员单位和行业的自律和互律,并对违规会员单位做出自律性处罚,维护和提高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形象。
二、银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银行业协会牢固树立为会员单位服务的理念,在推动诚实守信、维护金融债权、深化调研成果、借鉴先进经验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一)认识支持不到位,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受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行业协会在政府、行业和社会民众中的认知度、认同感不是很高。认识不到行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协会的工作水平和办事能力信心不足,甚至表示怀疑。
(二)法律地位不明确,监督协调管理乏力。行业协会法制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按有关规定,银行业协会受地方民间组织管理局和当地银监局的双重管理和监督,但实际情况是民间组织管理局只负责登记审批和发证年检,其它方面由于没有赋予职责而难以为之。《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虽然规定:“行业协会应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明确有监督和指导职责,实际工作中,要么把银行业协会作为内设部门对待,要么监督指导乏力,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三)职责履行不充分,行业作用发挥有限。《银行业协会工作指引》给银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是“一个宗旨、四项职能”。如银行协会为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共同抵制恶性竞争行为,需要制定相关行业公约、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时,往往是即得利益会员单位不愿放弃短期利益,怀疑长远利益的获取,造成相关公约、标准、规范不能表决通过,或通过了执行起来也是流于形式。这种现象极易造成“自律失效、维权不成、服务不佳”的局面。这些,不仅使协会的形象和威望受到损害,也使会员对协会丧失信心,导致会员对协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领导体制不顺,人员结构不合理。一是领导管理体制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由省级分行行长兼任,工作过问不多。在常务理事会和专业工作委员会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协会领导力量显得脆弱,不能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二是协会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人员较少,年龄偏大,加之工资福利均由原单位供给,行政关隶属原单位,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无从谈起。即使协会聘请了少量大学毕业生,但人员编制、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住房基金等相关方面没有政策配套,给协会工作管理和激发员工工作活力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解决银行业协会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努力培育协会发展壮大。银行业协会的行为特征应该充分体现公正性、科学性和合法性,其中合法性至关重要。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确定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权利义务、内部管理、活动规则和财务管理等。真正使行业协会工作做到有法律支撑、政策支持、会员支助,得到社会公众和监督管理机关的认可和帮助。
(二)加强协会自身自建设,夯实履职服务基础。建立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公正廉洁的协会工作人员队伍,是做好银行业协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要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加快协会秘书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部门分工负责制和全员岗位责任制,全面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水平。规范内部工作程序,促使内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其次,要加强协会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协会活动程序规范。再次,要加强协会人才建设。针对协会工作人员现状,协会要会同会员单位共同协商,进行用人机制改革,对不适宜协会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换。
(三)完善行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行业自律,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争议,维护行业公平。做好行业维权,开展行业联合制裁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活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共同利益的实现。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组织行业人才技术培训和规范交流,限制严重违法违观人员的业内流动;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习考察活动,借鉴和吸纳境内外银行业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配合做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训教育和考试工作,引导银行从业人员积极向上和勤奋好学。
(四)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正确处理与主管机关的关系。组织机构、法定代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和撤并,要向社团组织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变更和年检手续。重大问题、重要工作要及时向业务主管机关——银监机关请示汇报,做到“监督管理、行业管理、内部控制、社会监督”的有机统一。二是正确处理与会员单位的关系。协会是会员单位的代言人、服务员以及行业关系的协调者、行业自律的推动者和行业利益维护者。协会要有生命力,就必须面向会员单位,立足会员单位,做好行业服务,赢得会员单位的信赖和支持。三是正确处理好与其他行业协会的关系。银行协会会员单位是一个广泛联系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民众的行业,因此,银行协会要加强与其他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和协作,要加强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市银行业协会和外省市银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和协作。通过参加会议、走访交流、考察学习,了解其他行业协会、兄弟银行协会的活动情况及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改进工作,以促进银行业和银行协会的共同发展。
第五篇:农商银行如何提高获客能力
农商银行如何提高获客能力
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巨头间合纵连横,发力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深刻影响了其他商业银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四大行通过合作,目标直指精准获客。因为获客是互联网企业巨头最具价值的能力之一。
商业银行的获客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重视。
如果说互联网没有走进千家万户之前,商业银行“等客上门”的获客方式大同小异,即便主动获客,也无非在物理网点把营销功课做足,危机感从未降临的话,那么,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怎样守疆拓土、提高获客和留客能力,已成为所有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其中,处于天然劣势的农商银行,更是首当其冲。
之所以说农商银行处于天然劣势,是因为农商银行虽是独立法人,但受省联社管控,自主权极其有限。党建、人事之类的且不谈,仅就业务发展而言,受制于省联社有限的科技支持,很多农商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一些业务开拓很猛的农商银行,一遇到科技系统支撑问题,马上偃旗息鼓。比如,农商银行要开展扫码支付业务,省联社马上干预,不允许农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有的农商银行要推出智能存款业务,但省联社科技系统无力支撑,农商银行不得不人工计算;即便省联社科技系统能支撑诸如手机银行之类的业务,但应答慢、难以根据农商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增添功能,系统设计思路跟不上农商银行发展步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独特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农商银行在获客方面,无法模仿和复制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做法,只能另谋出路、另辟蹊径。
农商银行身处农村,扎根县域,对当地农村风土人情的熟悉、对农民需求的深刻理解是其与生俱来的最大优势。这也使得农商银行在县域的获客方式,与城市截然不同。
刷墙体广告、通过农村大广播宣传业务;逢年过节,送戏下乡;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抽大奖、送礼品……这些方法虽然“土”,但接地气,符合乡村特点,容易被村民接受。特别是送戏下乡、节日抽奖之类的,往往人山人海,人气爆棚。虽然以“奖励”“便宜”“免费”等要素吸引来的客户,未必是精准的,有的根本无法转化为有效客户,但可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形成口碑效应,让村民觉得农商银行是身边的银行,是最好的朋友。一旦有金融服务需求,村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农商银行。这种获客方式,可能当时未必立竿见影,但却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除了公益色彩的宣传推广,发行当地金融机构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以利相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获客方式。
这可分为几个层次,首先可以在物理网点门口悬挂横幅,或者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理财产品信息,吸引路人关注;其次,在网点厅堂摆放宣传理财产品的易拉宝,吸引办理业务的客户关注,通过他们扩散消息,吸引更多客户过来;再次,在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上传递理财产品信息;有直销银行的农商银行,还可以在直销银行上搞线上营销活动,进行异地获客。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总规模可以不大,以形成争抢效应,但收益率必须足够诱人,发行频率必须高。高收益可以来自银行补贴,银行补贴的资金则可以从银行的广告宣传营销费用中提取。即,少做广告,将节省下的广告费用补贴到理财产品中去,让利给客户。高收益理财产品对谁都具有极大诱惑,只要能把客户吸引过来,这些能买理财产品的客户,通常也绝对是农商银行最需要、最值得获取的高价值客户。
互联网时代,线上获客是一种高效获客方式,这也是为何四大行会纷纷拥抱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原因。虽然农商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优势,无法比拟四大行或者股份制银行,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或者轻易忽视。农商银行坚守一方,深耕市场,特别是服务的对象以小微企业和“三农”为主。如果说村民接受微信银行或手机银行,观念更新尚需假以时日的话,那么小微企业的老板作为当地见多识广的代表群体,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足以让农商银行拥有了开辟新获客渠道的基础。
这种新型获客渠道,可以以商户联盟的方式出现。比如,将一个专业市场内的商户做成一个APP上的联盟,农商银行帮助推广这个APP,商户通过这个APP销售产品。商户联盟把跟商户有关的上下游客户都吸引到APP上,农商银行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到商户联盟以外的大量小微客户。农商银行都有存量优质客户,如何深度挖掘,通过存量做增量,值得农商银行在实践中探索。
这种新型获客渠道,也可以以金融电商平台的方式出现。比如,将当地所有的特色产品和生活缴费等放到一个APP上,解决县域老百姓衣食住行问题。农商银行在平台上策划营销活动,通过引导用户从注册到激活,从激活到活跃,在消费场景中,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送给客户。这种方式触达率高,获客也非常精准,是比较高效的获客渠道之一。
不管哪种类型的线上渠道,只要商户在线上有过交易,就能留下大数据,农商银行就可以据此给客户画像,实施精准营销。最重要的是,通过商户联盟或者金融电商平台,农商银行可以顺着产业链条或者供应链条,在获取更多客户的同时,做供应链金融或产业链金融,真正实现农商银行的商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