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家具流通业现状解析
中国家具流通业现状解析
发布时间2010-12-10 11:36:42 来源:亚太家居网 作者:未知
今年的九月底,纵观中国家具 卖场,家具流通业盛事不断,招商、开业此起彼伏,各大业主都用大手笔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看似相互没有关联的的 盛事,其实都围绕着两条主线在进行:一条是备战“金九银十”,谁都不愿意放过这个销售的黄金时间,事实证明,长假效应在全国各地家居卖场形成顾客云集的抢 购局面;其二,各大盛事都以各企业推崇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结合时空,各业主的策略昭然若揭。
今年的九月底,纵观中国家具 卖场,家具流通业盛事不断,招商、开业此起彼伏,各大业主都用大手笔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看似相互没有关联的的 盛事,其实都围绕着两条主线在进行:一条是备战“金九银十”,谁都不愿意放过这个销售的黄金时间,事实证明,长假效应在全国各地家居卖场形成顾客云集的抢 购局面;其二,各大盛事都以各企业推崇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结合时空,各业主的策略昭然若揭。
红星美凯龙 :市场布局彰显全球战略
盛事:红星美凯龙9月动作频频,继前期广州琶州红星美凯龙全家居博览中心筹备和招商后,9月21日下午,“红星美凯龙水头家居博览中心全球招商 大会”在南安水头举行。主办方以及众多厂商、经销商等共2000多人见证了本次盛会。红星美凯龙水头家居博览中心的招商揭幕,意味着红星美凯龙进驻福建区 域市场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为其在福建区域的进一步扩张开了好头,红星美凯龙集团董事长兼CEO车建最新表示,2010年红星美凯龙集团还将在福建区域内 建成6家大型的ShoppingMall卖场。9月23日下午,“红星美凯龙广西家居生活摩尔招商说明暨新闻通气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9月29 日,红星美凯龙布局深圳的第二个家具卖场——红星美凯龙布吉店正式开业,该商场已是红星美凯龙布局全国市场的第55家店。
评述:近两年红星美凯龙的飞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它通过运营模式复制、品牌商誉共享等使企业实力获得外延式增长,实现了横向一体化的经营战略。连锁经营对家具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一呼百应的成功操作方法也使得它规模经济的边际收益远远大于边际管理成本,实现了最佳状态的良性循 环,企业也造就了极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团队凝聚能力。目前,中国家具流通业已经开始了新的比较竞争,各个市场通过制定企业的持续发展计划强化以战略、制度 为中心的竞争机制、通过树立品牌强势迅速占有市场并从市场营销为中心向客户服务为中心过渡,竞争为具备连锁化、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综合性集团提供了 更多的发展空间,红星规范的入驻商场的品牌准入制度和完善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制度正体现了它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和需求。
中国家具CBD:打造中部最大家具产业集群
盛事:9月29日,中国家具 CBD一期武汉家具馆成都家具馆,品牌街曲美旗舰店开业庆典仪式,同时“华中(首届)家具经销商采购大会”拉开帷 幕,随后,还举行了中国家具CBD·华中(武汉)家具工业园奠基仪式。据悉,中国家具CBD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2亿元人民币,按照完整产业 链布局,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家具产业核心商贸区,中部承接国际和东部家具企业的产业转移再投资中心。它是具有完整产业链布局500公里产业半径内唯一规模 化产业集群,同时也是湖北省、武汉市和黄陂区三级政府重点项目。它包括武汉家具馆、成都家具馆、东莞家具馆、深圳家具馆、香港·台湾国际家具馆、中国家具 CBD·品牌街、国际家具MALL,打造仓储物流、家具学院、研发中心、休闲商业及社区服务、商务酒店、生产基地等八大功能板块,全力打造中国家具产业核 心商贸区。这一切,都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继南部乐从、北部香河、东部蠡口,西部八一之后,中国家具CBD成为中部最磊的家具集散地,填补了中部独缺的局 面,完成地形成了中国家具五大商贸集群。
评述:中国家具CBD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广告语:“我们不是家具航母,是承载家具航母的海洋。”这句话精确地概括了它的企业地位,就它身而言,利 用产业空缺和地域资源,金马凯旋实际上是赚取了卖场租赁和产品销售的双重利润,并且自己的一部分房地产也在不断升值。针对一些华中地区以及产业转移过来的 家具厂商而言,以后该市场配有仓储基地、原辅材料市场、工业园,有数百个入驻厂家在此设立华中销售总部,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和直销中心,用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与经营成本,实现厂价直销。
吉盛伟邦:试水“展会+销售”模式
盛事:9月6日,经过近半年紧张筹备,吉盛伟邦广州(琶洲)采购中心开业暨JSWB2009(广州)秋季家具采购会开幕在吉盛伟邦广州(琶洲)采购中心A馆隆重举行。采购中心规模达到9万平方米,入驻品牌共计168个,六层根据一楼布艺沙发、客厅家具、户外家具;二楼皮沙发、古典沙发;三楼软 床、床垫、儿童家具;四楼现代板式家、实木家具;五楼后现代(奢华)家具、新古典家具、中式古典家具;六楼欧美古典家具进行了合理的整体规划。
评析:吉盛伟邦此举形成了“三个结合”:即会展与常年展的结合、内销与外贸的结合、批发与零售的结合,也促使了琶洲商圈的商业模式从初期的候鸟 型会展模式转化为常年型商贸经营模式。从市场层面来看,快速的市场检验,无疑是厂家对市场把握的最有效途径,消费者在展会现场就会对产品给出评价,厂家也 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和自身产品存在的不足,在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及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招商阶段会对参展厂商严格的筛选也为采购商辨别厂商 的实力和产品的优劣提供了极大方便。
吉盛伟邦抢先一步入驻琶洲是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红星目前也在紧锣秘鼓地筹备开业,通过各种展会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以及周边产业的 兴盛,琶洲这个已经成为了“展会经济”的代名词的地点如今风起云涌,但这只会更大程度上提升琶洲商业物业的价值,带来更为庞大且又更稳定的客流和商机。
欧亚达:“跻身前三甲、百年欧亚达”
盛事:9月30日上午,欧亚达建材家居汉阳店开业盛典仪式在商场门前广场隆重举行。汉阳区政府领导及中国家协等领导先后发言,对欧亚达建材家居 汉阳店在武汉乃至中国家居流通领域将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欧亚达建材家居汉阳店是欧亚达家居入驻汉阳的第一家店,它的成功开业无疑将成为 汉阳主流体验式家居购物广场。开业当天,商场的收银系统中的销售记录连创新高,销售记录频频刷新,十月正值装修旺季,很多消费者都延迟到十一把握促销的时 机,铆足了劲的管理团队整合厂商大幅的促销活动确实也拉动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开业当天就取得超千万的销售佳绩。
评析:在经济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下,欧亚达家居凭借着一支精英团队和十余年积淀下来的管理经验,抓住历史的机遇不断进军全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继8月份河南洛阳店闪亮登场,开业期间实现商品销量近2,000万,12万平米的济南北园店招商工作进展顺利,10月底即将盛大开业,又成功签约了总体经 营面积达11万平米的天津红桥、南开两店,全国战略布点今年增至7座城市14家店,北京、重庆、天津3店等商业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谈判之中;斥资近千万正式 签约影视巨星陈道明为欧亚达家居品牌形象代言人;投资数百万聘请北京著名策划咨询机构——国富纵横整合营销及战略体系;明年初,还将投资3,000万在中 央电视台投放品牌形象广告。欧亚达集团负责人透露,“逆风飞翔,弯道超越”是欧亚达家居近期的战略目标,目前欧亚达正以“只争朝夕”的气势加紧备战,欧亚 达一向稳打稳扎,实现“跻身全国前三甲、百年欧亚达”并不是梦想。
喜盈门:打造建材家具 “新业态”
盛事:江西第一大建材家具SHOPPINGMALL——15.8万平米的喜盈门(南昌)建材家具广场于9月28日正式开门迎客。据了解,喜盈门(南昌)建材家具广场引入国际化的建材商务城的模式,致力于为英雄城市民打造一个“诚信、便捷、专业化”的建材家具“一站式”购物环境。南昌喜盈门内部布 局典雅高贵而简洁,全天候中央空调,两个超大型海底世界,12,500平米的休闲广场,1,000个停车位,让消费者在类似五星级宾馆的环境中购物。同 时,喜盈门还配套有美食中心、儿童看护中心、银行、咖啡吧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设施。“先行赔付”、“无理由退货、”100%低价“、”100%环保“,喜 盈门首创了给消费者的四大承诺,立志为南昌消费者创造一个无忧的建材家具购物场所。在开业时的一系列优惠让利促销活动,更有买建材送家具的促销手段,开业 当天,近万的客流量开创南昌同类商场单日客流量新高。
评析:南昌家具市场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建材家具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但业态相对落后,大多数都是处于传统市场化、粗放化的运营状态。喜盈门选择南 昌,是看中其极具成长空间。南昌喜盈门总经理许惊鸿表示:”我们将填补南昌建材家具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空白。“事实证明,国际一线品牌少并不说明南昌 人没有中高端品牌的消费能力,南昌有多少中高端的楼盘,就说明南昌建材家具中高端品牌的市场有多大。过去一线品牌难进南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有 效的桥梁。就像名牌产品一定要进高档商场,名牌家具同样也需要一个上档次、上规模的场所,而过去南昌缺的正是一个建材家具行业的平台,现在喜盈门创造了这 个条件。喜盈门登陆南昌,为国际国内知名建材家具品牌进入南昌及江西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一直以来形色各异的的家具卖场在家具营销的大舞台上上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经历时间的胶着和沉淀,有的成为一代?雄,有的成为一地霸主„„世界 的变化,日新月异,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没有永续经营的同一赢利模式,没有持久不变的世代赚钱秘诀,家具卖场的状况也在有形无形地悄然变化,曾经的辉煌怎 样继续?如何揭开新的篇章?这些我们将给予持续的关注。
第二篇:中国乳业现状
新一轮奶源争夺战展开
中国乳业进入产业链时代
如今,由伊利倡导的“草原游”备受消费者追捧,成为2009年旅游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消费者对奶源的关注源于去年乳业危机,乳制品上游供奶环节的脱节,让“奶源”成为2009年中国乳业的关键词。更多企业瞄准兴建牧场的目标,新一轮的“奶源争夺战”展开。
然而,乳业的产业链横跨农、工、商,上游的建设涉及对基层农业的助推、整改以及与企业生产环节上的良好对接、统一化管理等问题。同时,中国乳制品业整个产业链的升级迫在眉睫。既然如此,企业为何不冷静下来思考:哪一种上游建设更具创新性和竞争性,以达到高效投资、合理转型?
纵览现阶段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品牌众多但是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消费者或许很难说出众多品牌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事实上,乳企需要加强的不仅是上游产业的建设,更需要对自身进行冷静而全面的分析,除了加强产业链的整体性和科学管理之外,还必须得到真正能够带给企业长久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涉及产业链的细微环节。以此作为产业链完善中的突破口,才能在产业链升级的时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颖而出。
中国的乳制品亟待这样的特色化产业建设,而且也并不缺少成功案例。伊利集团自2000年起就已经开始对自建牧场的投资。同时,该企业结合市场分析和自身定位,在上游产业链条的投资极为注重资源的稀缺性和独占性。
北纬40度~50度,是全球公认的牧草生长黄金纬度区,具有空气清新、土壤湿润、日照充足、水源纯净、草质肥沃等特点,被称为“黄金奶源带”。新疆天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如珍珠一样镶嵌在这一黄金奶源带上,而伊利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掌控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企业。此外,伊利集团推行的新型奶源管理模式——“奶联社”也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创立的,它符合当下和未来中国奶业发展的大趋势,机制的确立既符合奶农的利益又符合市场的要求。
由此,即便同是一杯纯牛奶,“伊利”对产业链的打造,以及由于其奶源的稀缺性和独占性,为其产品注入的“天然与纯正”的品质内涵,显然更有助于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伊利以上游的差异化突破了下游的同质化,再次走到行业的前面。
对于中国乳企来说,单纯的模式照搬显然不符合乳业下一阶段长远发展要求。只有理智地分析自身得失,对产业链上的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永葆创业时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产业链时代的大潮中找到适合企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和长远。
第三篇:中国网吧业现状
2011中国网吧业生存现状启示录
[导读]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1996年11月2日,那是北京首体西门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的日子,也是中国第一家网吧开业诞生之日。此后十多年时间,网吧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承担了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启蒙,并在中国的互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1996年11月2日,那是北京首体西门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的日子,也是中国第一家网吧开业诞生之日。此后十多年时间,网吧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承担了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启蒙,并在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中持续扮演着重要渠道和终端角色。
中国的网吧行业,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衍生体,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1996年,互联网开始民间化、商业化和市场化,于是网吧作为最便捷的触网终端场所进入网民视野。并一度成为仅次于家庭、办公场所之外的网民第三大上网场所。
10年前,中国网民的数量仅有2250万人,其中接近70%的用户通过拨号上网。网民认为互联网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是“速度太慢”。然而十年后,根据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高达4.57亿,位居世界第一,占亚洲网民总数的55.4%,宽带已经普及,而互联网普及率也攀升至34.3%。
根据2011年3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2010中国网吧市场报告》这是继2010年6月8日,文化部发布《2009年中国网吧市场报告》之后,网吧主管机关第二次权威发布行业产业报告。结合两份报告,我们大致能够勾勒出国内网吧行业的现状:
1、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网吧用户规模达1.63亿,与2009年相比增加
2847万人,年增长率为21.1%,增速回升明显。这说明,网吧仍旧是网民触网的第三大上网场所,网吧目前仍旧承载将近三分之一中国网民的日常上网需求,这也促使网吧网络消费的终端渠道价值在未来几年仍旧会继续延续,游戏厂商、IT软硬件厂商,仍旧会继续青睐于网吧。
2、从网吧数量来看,2010年,全国网吧总量为14.4万家,电脑终端保有量为1428万台,网吧连锁率近30%。其中,全国网吧连锁企业4家,省级网吧连锁企业351家,连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说明,在各地文化执法部门的连锁强推下,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连锁模式仍旧收效甚微,2011年,文化部已经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继续严格执行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的政策,网吧连锁化进程在2011年仍会加速。
3、从市场规模来看,2010年网吧市场规模为771.169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886亿的市场规模下降了12.96%。从表象看,这应该是从业主体退出后造成的,但实质是网吧行业正常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导致的,由于对单体牌照的停止审批,新市场主体被挡在外面,既存市场从业者短期内缺看不到利益和希望,这样的悖论如不解决,未来还将不断拉低网吧行业的市场规模。
4、从执法查处来看,6年来文化行政机构累计查处取缔黑网吧13万余家,最大程度挤压了黑网吧的生存空间,有效规范了网吧市场秩序,为合法网吧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结合2011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5年多来,工商机关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查处取缔黑网吧10万余家。这说明网吧市场的竞争正在趋于规范与平等,黑网吧泛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5、从网吧价格盈收来看,网吧收取的机时费是网吧收入的主要来源。自1996年以来,全国网吧机时费单位水平呈下降趋势。平均价格从最初的20元/小时逐渐下降到目前的2元/小时左右,网吧经营已进入微利时代。这说明网吧仍旧沿用上网时间兜售的盈利模式获取利润,一直倡导的多元化盈利创收目前仍存在“落地”尴尬,网吧主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多。
6、从网吧经营规模来看,以网吧拥有的电脑终端数量为划分标准,网吧大致可被划分为大型网吧(300台以上)、中型网吧(100-299台)和小型网吧(100台以下)三类。目前大型网吧占7%;中型网吧占46%;小型网吧占47%。其中,中小型网吧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7、从网吧市场现象来看,呈现出“四下降”、“四提升”趋势:网吧案件数量明显下降、网吧违规举报明显下降、网吧提案议案明显下降、网吧负面报道明显下降;网吧监管水平明显提升、网吧连锁比率明显提升、网吧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网吧行业形象明显提升。
8、从2011年网吧市场的管理重点来看,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维持原有总量布局规划不变,大力推进网吧连锁。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增大违法成本。三是加快行业协会建设。这说明,2011年,文化部针对网吧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是继续加速政府推进型网吧连锁模式的推动,继续期望在存量市场中将网吧行业提升起来,做大做强;同时会继续加大网吧的执法力度,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黑网吧、违法网吧进行打击和治理。
9、从网吧行业的从业现状来看,已吸纳了60万就业人员,但网吧人力需求仍然旺盛,其中以网吧普通服务人员的缺口最为突出。同时伴随网吧连锁化的推进,大中型网吧对于高端网吧职业经理人或店长的需求也明显加大。
10、从网吧行业的投资现状来看,文化部联合14个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网吧经营单位之间,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合作。鼓励依托网吧依法开展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项目。网吧更名、迁址、变更网络地址等须依法办理手续。早在2006年,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网吧提升计划办公室就曾表示,文化部在酝酿将VC(风险投资)引入机制,以扶持连锁网吧业的发展。但目前来看,除了在单体网吧牌照停止审批期间,一些福建、浙江的民间资本涌入网吧业,进行牌照投机炒卖外,网吧行业鲜有资本进驻。
11、从网吧媒体和娱乐平台价值价值来看,行业进入盘整期。从2007年开始,国内网吧娱乐平台进入用户规模高速增长期,伴随商业模式、平台媒体广告价值等的深化,也将未来几年中迎来新的成熟期。截止目前,市场主要主流产品是易游、网维大师、迅闪、信佑、I8desk、锐起、强者等。2010年,8月27日,顺网成功登录深市成为网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发行1500万股股票募集了超过6亿人民币的资金。2011年,顺网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最高对价不超过1.64亿元,以及支付3.16亿元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新浩艺软件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100%股权。
在未来的竞争中,网吧娱乐平台的自我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资源整合力度是突破性发展重点,其一,网吧娱乐平台软件产品需要占据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一方面在获取互联网娱乐服务提供商内容支持方面具有较高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获得广告主的认可。其二,在大规模网吧网民使用的前提下,需要具备使得网民停留在该平台之上的粘性,相应地,一方面在娱乐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方面要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在广告推送方面考虑到用户体验的问题。
网吧连锁之路任重道远
在2011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规范网吧经营秩序经验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表示,“十二五”期间,在维持网吧原有总量规划不变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网吧连锁,力争到2015年,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网吧达到80%以上,逐步消除单体网吧。
应该说,一刀切的消灭单体网吧,推崇网吧连锁模式,在网吧行业,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从2003年文化部颁行《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开始,政府自上而下力推的网吧连锁模式在国内已经存在了七年时间。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文化部联合14个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停止全国范围内的单体网吧牌照审批,在网吧存量市场中推进连锁化,更是将网吧连锁化推向高潮。
2003年6月,文化部开始在全国网吧行业推行“10+3”模式(即十家全国性连锁,每省3家省级连锁)”,当时10家国字号网吧连锁牌照分别发给了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设立的中青网络家园有限公司、中国录音录相出书总社设立的北京中录时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亚联电信网络有限公司、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首创网络有限公司、长城宽带网络办事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瑞得投资控股公司,于是这些获得牌照的企业纷纷开始跑马圈地。
在2003年至2009年之间,网吧业界关于网吧连锁业态为什么持续“连而不锁”,网吧连锁的盈利模式,到底是直营连锁好还是特许连锁好,甚至是自由连锁好,网吧连锁模式在中国网吧行业中的利弊分析,网吧连锁业态是否应该和单体网吧业态公平竞争,是否应该解禁单体网吧牌照、政府自上而下推进型连锁是否应该被自下而上的市场连锁模式替代等话题的探讨和争论就一直未曾停止。
其实,无论是网吧连锁化或是网吧单体化,只不过是在国内网吧市场中存在的两类核心经营业态。连锁网吧代表的是集团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方向,从经营业态上看是对单体网吧的升级。但单体网吧加盟连锁网吧的前提是连锁网吧有品牌价值,同时连锁网吧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可被复制,但现今看来,国内网吧行业存在的连锁化模式,更多不是依靠市场整合力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模式建立起来的,既缺乏品牌效应,同时没有好的连锁盈利模式,这都促使网吧连锁模式在国内和单体网吧模式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强推了多年连锁模式,但至今单体网吧仍旧是市场主体的根本原因。
2009年,政府推进型网吧连锁模式在深圳、长沙、辽宁、河南、山西等多地区或省份开始不断升级。在这种趋势和背景下,文化部在2009年9月7日印发颁行了《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目的一方面是对实施了近六年国内网吧市场的连锁化现状通过认定进行梳理与掌控,为今后更好的政策推进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对网吧连锁的概念做了修订。然而最终认定的结果,却让业界大失所望。
2010年8月,文化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宣布向零度聚阵、中录时空、北京瑞得和中电华通4家公司下发了网吧新政颁布后的首批《全国网吧连锁企业认定证书》。这意味着2003年的国字号十大连锁网吧,如今已经纷纷退出市场,垄断性、自上而下政府推进型的连锁已经被市场证明是失败的。2010年12月10日,作为当年浙江省最早拿到省级网吧连锁牌照的浙江沸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沸蓝网盟”,在浙江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挂牌价格只有103.63万元。沸蓝信息的法人代表许凌峰表示剥离网吧业务实属无奈,做了这么多年,投入巨大,真金白银投入的2000万元注册资本几乎打了水漂。这可看做是省级连锁网吧企业经营现状的一个缩影。
笔者认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既存的合法网吧业主,是不能被随意取缔,否则就可能涉及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和补偿问题。例如既存网吧从业者的补偿、安置、再就业问题;既有IT互联网产业链厂商与网吧合作关系暂停损失是否应该赔偿的争议性问题;单体网吧都关了,连锁网吧投入不能开辟如此多的网吧,那么既存的网民上网需求如何满足等问题。目前来看,政府主推的仍旧是直营连锁模式,而非市场特许连锁加盟模式。对于网吧产业的连锁化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应积极引导市场力量自下而上的进行连锁化发展,通过区域性连锁、联营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直营连锁等模式的并存发展,由连锁经营者以持续运营的心态打造自身的品牌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连锁业态的繁荣发展才能够被唤醒,单体网吧的特许加盟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
网吧业面临的四大困境
1、政策法律困境:考察一个产业是否成熟,除了看其是否有成熟、周延、细分的的产业链以及稳定的利润来源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其是否具有一个稳定的法律环境。国务院2002年颁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台初衷仅是因为北京“蓝急速网吧纵火事件”,随后网吧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了严苛的运动式整顿治理时代,目前来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及文化部系列关于网吧连锁化政策的规定,已经严重的制约了网吧行业的发展。例如网吧零点断网是否合理?未成年人是否有权利进网吧?网吧单体与网吧连锁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什么?网吧税收到底该按娱乐业还是服务业征收?网吧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权和自主经营权到底该如何捍卫?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才是现今网吧业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2、多元化创收困境:目前网吧的商业模式很土,仍旧采用的是延续了十多年的上网时间兜售模式,但伴随家庭上网的普及,以及PC、移动终端的价格速降,网吧被替代的可能越来越大。网吧行业迫切需要开拓出多元化增值来创收。有数据显示,网吧增值业务占网吧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一些地区,增值业务收入甚至能占到网吧总收入的20%。诸如饮料食品销售、点卡销售、空中充值、数码产品销售、PC形象展示、网吧店中店、网吧网游联合运营、网吧咖啡模式、广告销售等网吧增值业务,在未来几年仍将是网吧总营业收入的有力补充。
3、应对法律诉讼困境:游戏、影音、聊天是网吧三大娱乐服务,近几年,伴随众多网吧影视提供商的出现,以及此起彼伏的网吧影视维权纠纷层出不穷,网吧影视正版化趋势已经形成。网吧业主如果在采购合同中,不能明确要求网吧影视提供商全责保障内容无版权瑕疵,否则承担全部侵权赔偿以及违约责任。从2009年开始,有大量网吧因为影视提供商提供的内容存在盗版而连带侵权,被法院判决赔偿版权人不菲金额,甚至出现专业的以打网吧版权官司而生存的人或公司。2010年,8月9日,微软起诉动感网络侵权一案,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微软状告动感网络在未经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复制、安装、使用了微软依法享有著作权的Windows系列软件以及Windows Server系列软件,索赔158万。可以说网吧软件版权的纠纷也一直此起彼伏。
4、黑网吧不正当竞争困境:黑网吧泛滥,有多种原因,六年前,笔者就根据调查和总结,曾将国内现存的黑网吧概括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逼良为娼型黑网吧、贪得无厌型黑网吧、有权有势的黑网吧、合法型黑网吧、公益型黑网吧。对于贪得无厌型黑网吧、有权有势的黑网吧、公益型黑网吧三类,执法机关是应该坚决打击和治理的,但对于逼良为娼型黑网吧和合法型黑网吧,执法者却应该反思,是否是在行政执法中或政策监管设立上出了问题,以至于让本应该合法存在或经营的网吧,成了黑网吧。由于多年来,单体网吧牌照停止审批,市场新进入主体要想涉足网吧行业,除了高价牌照买卖、挂牌连锁外,别无他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业主就不得不干起了黑网吧的营生,对这些黑网吧业主而言,他们是盼望“转正”和“洗白”的。由于2011年文化部全国网吧总量布局规划不变的思路和逼良为娼型黑网吧、合法型黑网吧区域性存在的事实,笔者断言,2011年,国内黑网吧仍旧难消亡。黑网吧对合法网吧的不正当竞争也将继续存在。
网吧业的生命周期及未来出路
关于网吧行业的前景问题,业界一直存在疑虑。一方面中国网吧占据了全球网吧市场的80%以上的份额,伴随网民普及率的提升,上网终端设备的普及,网吧扮演的上网场所的角色将被淡化;另一方面,在酒店、商场、咖啡厅、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上网服务已非常普遍,这也会对网吧市场造成冲击。
如果将网吧市场的发展划分为起步期(网吧提供内容以信息获取为主)、上升期(网吧进入快速发展,网吧内容开始转向娱乐内容)和成熟期(网吧仍然是娱乐平台,但随着家庭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网吧总量开始下降)三个阶段,那么目前,国内的网吧业正在由上升期向成熟期转型,至少还会有10-15年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网吧会向三、四、五级城市进行纵深发展,作坊式单体网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一、二线城市中,集商务、休闲、娱乐、咖啡等文化于一体的高端网吧,将日趋成为主流。
此外,据媒体报道,成都某网游公司,将首次在国内游戏行业中采取“网吧运营”模式,通过联合各个网吧运营,真正去把握到最终的游戏用户。按照这种模式,网游公司将为每个网吧提供一套游戏运营方案,由网吧参与道具销售等运营环节,并最大可以获得40%的利润。在网吧连锁化进程中,如果由盛大、腾讯、网易这样的游戏巨头加盟或开网吧连锁店是最能调动网吧行业升级的。如果网游网吧联合运营能够成一方气候,不排除未来会有游戏巨头投资网吧行业,整合现今网吧行业的“作坊式”经营格局。
第四篇:流通业定义
三、流通业的多义
流通业,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商品或服务的流动与交易的行业。换言之,商品或服务从企业生产出来后,从企业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就是流通。前者就是生产,后者就是消费,中间就是流通。
在中国,流通业又分泛义、广义与狭义三种,根据需要选定。
狭义的流通业就只包括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
广义的流通业包括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旅游业。
泛义的流通业除上述五大细分行业范围外,还包括酒店业、休闲娱乐业、拍卖业、典当业、旧货业、专卖业。
在中国的官方统计中,流通业目前只包括零售、批发、餐饮业。
[编辑本段]商品流通企业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从事商品批发、商品零售或者批发零售兼营的企业,称为商品流通企业。凡以批发价格、批零一价或低于零售价的价格销售给商业批发和零售单位、个体商贩的商品,销售给公交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燃料;销售给建筑安装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的建筑材料,销售给医疗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给外贸企业供出口的商品,销售给饮食业作原料的商品等等业务,均属于商品批发业务。凡是按零售价格,以及按上述价格销售给使用单位和消费者商品的业务,属于商品零售业务。零售商品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批发商品则不直接进入消费领域。
[编辑本段]业务范围
商品流通企业又分为:粮食商业企业、外贸企业、物资供销企业(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供销企业)。
按所有制形式,商品流通企业可分为:国有商品流通企业、个体私营的商业企业、集体商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以及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外国商业企业等。
第五篇: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转载
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作者:不详
来源于:企业报,发布时间:2004-8-27 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流通现代化高级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语出惊人。他说,流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架构,目前,我国流通组织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否则将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国内产业大规模重组的障碍。他坦言,以信息管理代替库存管理,从单体物流到一体化供应链是世界经济大规模重组的支柱。我国流通业经过20年的发展,没有根本性改进,我国内地交易成本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商业部门的薄弱和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业已经成为阻碍国内产业重组的一个环节,如不能革新图强可能导致失败。
中国流通业开放加剧竞争
日前,北京市商委主任梁伟在“2002国际流通现代化———北京论坛”上说:“明后两年,北京商业将处于外商进入的高峰期,预计将会有200—3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向流通业。”梁伟的一番话似乎印证了中外企业在中国流通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实战阶段。
流通领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时间最早且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中明确规定,关于零售服务,中国政府承诺在烟草销售不开放的前提下,加入WTO后一年内允许外商设立合营公司,从事书报杂志、药品、农药、农膜、化肥、成品油以外所有进口和国产商品的零售业务;加入WTO后一年内允许外商控股;中国还承诺加入WTO后允许外国公司通过特许经营形式进行营销活动。在外国企业眼里,中国流通领域是在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脆弱产业,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在他们看来,只要挤进中国市场就意味着成功。
外经贸部外资司的报告显示,今年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增速超过18%。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今年外商投资第三产业项目———房地产项目、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和现代物流领域已达到46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8.9亿美元。在商业零售企业中,世界商业巨头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一家会员店明年春季开业。麦德龙明年将在北京建第一家店。还有美国的7-11便利店,西班牙迪亚折扣店、欧尚、家居建材超市、欧倍德、百安居、乐华梅兰等都在为进入北京市场做准备。而北京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已经开业。物流企业中,北京市有外商投资的物流企业超过17家,住友、富士康、联强国际等物流项目仍在洽谈中,嘉里京泰正在增加投资并逐步实现简单物流向现代化综合物流的跨越。
我国从1992年对外开放国内的零售市场。据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其中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太平洋、百盛等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外资介入我国物流业始于1984年,当时美国联邦快递(FedEx)进入了中国,十几年间,联邦快递的内地服务城市达到202个。2001年,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又获得了在中国的直航权。UPS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投入1亿美元,建成了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
在华的外资商业和物流企业都创造了不菲的业绩,入世加速了外资进入流通业的进程,加剧了国内流通领域的竞争。外资的涌入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流通业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入世第一年,外商的一只脚踏进了中国流通业的大门。
中国流通业差距不小潜力极大
行业差距
目前,我国的现代流通业尚处于起步时期,从行业看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流通成本高。据世界银行的推算,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6.7%,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流通周期慢。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日本企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有的企业达到20—30次。占用库存大。据统计,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流通效率低。据推算,我国汽车空驶率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运、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流通发展慢。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
市场潜力
从市场看我国流通市场已经具备了高速发展的条件。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97年增长37.8%,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3%,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0.7个百分点。中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全国货物周转量超过4万亿吨公里,进出境集装箱超过2500万标箱。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快,铁路、交通、民航运输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全国的信息化网络日趋完善,这些都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企业潜力
从企业看,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小、管理差、技术低、发展不平衡。2000年,中国GDP为8.94万亿元人民币,流通领域的增加值只在其中占了8.1%,而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大大高于这一比例。就流通业本身的结构看,中国连锁业营业额占整个消费总额比例约为6%,国外则一般为15%到20%。世界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2000年的销售额为193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约46%,而且每年还有200亿—300亿美元的增长,而中国目前零售业龙头老大上海联华的年销售额仅110多亿元人民币,只大约相当于沃尔玛的0.7%。
面对这样的差距,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日前表示,中国已处于现代化流通业大发展的前夜,并将努力培养自己的“沃尔玛”。张志刚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上曾长期对流通领域不够重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在市场供求关系、改革开放格局和经济体制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因此有了根本性变化,变成指导消费、促进生产的先导性产业。
在张志刚看来,中国流通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是消极的,也是积极的。他说,差距大也意味着潜力大,中国在流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认为,现代流通将是本世纪中国经济的血脉和神经,也是经济驱动的强大动力,其发展可以拉动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推行现代化的流通,也是目前进行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体制保障。
中国流通业成绩喜人问题不少
成绩
应当看到,中国流通毕竟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计划经济时期长期萎缩的流通行业相比,我国流通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指出:“九五”期间,我国商品流通行业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市场加快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7%和4.7%。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人均消费中食品支出比重分别比1995年下降9.4%和7.2%,用于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及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比重则分别增长8.5%和6.9%,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业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传统营销方式逐步得到改造,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成长迅速,电子商务的兴起已经成为商品市场中新的增长点。2001年全国限额以上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已发展到1124家,门店达21784个,实现销售额21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7%,占同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5.7%;2001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及股份公司近3000家,已有70多家流通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一批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流通集团企业正在成长起来。
问题《“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同时指出了我国流通的问题,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商品流通业结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2000年全国主要273户大型零售商场商品零售额实现1072.8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而美国前15户流通企业的销售额占其全国销售额的20%以上。二是业态发展不平衡,现代营销技术的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仍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实力,与国际大型连锁集团的规模相差悬殊;传统批发业萎缩,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投资不足,制约着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城乡市场差距有所扩大。在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0.6%,农村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8.3%,城乡增幅相差2.3个百分点。四是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水平不高,高科技成果在流通方式上的应用滞后。五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力量薄弱。
中国流通业问题与误区
四大原因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上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追述了我国流通业种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他说,目前流通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尚不足9%,许多大问题正严重制约着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商品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比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内外贸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严重,流通立法滞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二是商品市场体系缺乏规划和资金投入,导致在一些地区的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结构失衡、比例失调、功能雷同的同时,现代批发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发展缓慢。三是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流通企业管理的手段、技术和水平落后。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目前流通产业的核心技术、物流和信息设备都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五大误区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流通企业存在的五个误区:一是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零售领域所占的比例很少,现在不足为虑。我们有34000亿元人民币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但是这个数字包括了多方面的统计内容,既包括正规店铺销售,也包括各种市场的销售,如家具市场、建材市场、农副产品市场等。但在具有很高增长率、且竞争激烈的领域,如大卖场外资零售企业则占有了非常强的优势。由此,简单地用外资零售企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说明其在中国零售领域所占比例较小是不合适的。二是认为设立外资零售企业可以带来大量国外资本。零售业的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确实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数量和我们期望的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说家乐福有100亿销售额,但它真正投入中国的资本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除了注入一定初始股本金,多数是用中国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资金来发展其在中国的项目。三是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可以向中国零售企业传授管理技术。事实上,管理技术的转移只能通过在外企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来实现,指望外资企业向中国的合作伙伴转移管理技术是很难的。四是认为设立外资零售企业可以促进商品出口。事实上,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店与其在中国是否会增加采购量并不挂钩。五是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店铺有限,不会影响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在很多城市,城市商业街区的黄金地段很容易被外资零售企业抢占,而我国连锁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大型超市、大型仓储商店将主要被外资占领。
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我国流通业问题的解析,不难看出流通企业惟有革新图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才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中国流通业革新图强国家经贸委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流通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力争使商品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明显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流通效率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初步形成适应现代消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流通产业结构,促进流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持“十五”期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左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年均增长10%左右,餐饮业年均增长15%左右。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用现代流通方式改组改造传统流通业,明显提高流通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中国流通业革新图强,以结构调整为核心,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为重点。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定连锁经营在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使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企业店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十五”末期,全国连锁企业店铺数发展到10万个,销售额7000亿元人民币,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销售额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连锁企业达到20户,销售额在20—50亿元人民币的连锁企业达到40户,培育5—1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
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一是在地区上,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通过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现有连锁企业的规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同时,通过合资、合作和联营等方式,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争取在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业态上,从目前的以超市、百货连锁企业为主,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多业态发展。三是在行业上,在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行集中管理和专营专卖制度的行业,以及新兴服务业中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四是在形式上,在直营连锁不断完善和规范的同时,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管理基础好的企业,积极探索特许经营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作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其主要功能在于大宗货物的快速集散、流转。在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中要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培育拥有多种运输手段的新型物流企业。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纳入整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实行预留地制度。要加强大型物流基地的规划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设施功能单一,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建立健全为物流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如建立便捷、快速的“大通关”系统,现代化的展示、展销设施,完善的通讯系统等等。
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根据我国的实际,要大力发展直接为生产、流通企业服务的物流设施。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业务,逐步建立钢材剪切加工、混凝土、玻璃加工、日用化工产品、食品等专业化的加工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配送品种范围,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稳妥进行电子商务试点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重要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和数字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标准为前提、以数据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进一步提高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流通企业对信息增值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大型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挖掘系统的建设,提高流通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
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一是在钢材、电子、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中,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二是在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中建立专业网络系统,探索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三是探索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利用连锁店铺的有形网络,通过开办网上商店,拓展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四是探索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不同的发展模式。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棉花等流通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领域重大课题之一。流通领域不开放,我国流通企业就不能参与全球竞争;流通体制不改革,我国流通产业就不能适应竞争加剧的形势。流通行业不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就不能顺利进行。惟有革新图强是中国流通的必由之路 中国流通企业出路何在?
作者:彭敏华
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04-8-26
21世纪,物流产业将成为对国民经济在高起点提供基础动力,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兴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的涵义和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的趋势,决定了物流产业要蓬勃发展,这是因为现代物流的发展,使电子商务有了基石,不再是一栋灿烂的空中楼阁,它使信息的执行有了保证。
目前,全世界物流支出约4万亿美元。据统计,1990年美国物流支出约占GDP的比例为10.1%,而我国物流支出为1.46万亿人民币,约占GDP的比例为16.3%,又据统计,从1996年至2002年,全世界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3%,200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以15—20%的速度增长。如果我国的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894亿元人民币,如果达到美国的水平,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5543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物流市场是巨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国的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我国的物流效率又很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加入WTO之后,世界物流业强手将纷纷抢滩中国的物流市场,我国的流通企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市场环境看,首先是整体物流规划不理想,物流很难实现合理化。我国物流各环节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环节浪费大,物流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物流的实现方式十分落后、过于单一。加入WTO必将面对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方式和竞争的冲击。其次是现代物流的理念与发展还很落后,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也就是说对物流的各个要素: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没有进行整合,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是标志其是否成为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就是靠信息技术将物流各要素迅速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入WTO,国外物流企业凭借现代物流优势必将对我国流通企业产生强大的冲击。
从物流市场主体看,我国的流通企业既竞争不过国内的民营企业,更无法与世界物流企业竞争,其根本体制不适应。加入WTO,我国的流通企业制度安排就要符合国际上的最先进的制度。
过去老讲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严格地讲还是对什么是最先进、最新的国际企业制度内容与标准理解不深。加入WTO,就得对自己的企业制度升级,学习国际上最先进的制度,首先是企业的产权制度。这主要是指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清晰、产权的结构是否多元化,产权的组织体系是否合理。从目前我国的公司法看,只要按照公司法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应该讲是能搞好的,问题是传统的禁锢的思想体系束缚着人们,这些年来,不少管理企业部门的领导仍然是说的是市场经济的话,做的是计划经济的事。
其次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利益主体的关系,这套界定企业内部最主要利益相互关系的制度叫企业治理结构。以英美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外部监控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股权分散,以市场监督为主,股东“用脚投票”为主,内部监督以发挥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为主,经理班子实行高薪激励。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监控模式,它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以主银行监督为主,职工参与为主,股东不是“用脚投票”为主。不管学习那种治理结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
第三是企业的契约制度。顾名思义契约就是当事者之意愿的承诺,而企业就是一个契约的载体。一个企业就是投资者之间以及就业人员和企业之间方方面面达成的一个合约,一切都用契约形式体现出来,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制经济也在于市场的每一个主体——企业,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准都是合约,因此企业的契约制度一定要健全,都要当事者共同承诺,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之所在,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人格化制度等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间的组合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动的整合与管理手段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重要内容。至于人格化制度更与企业文化相关,既要在企业内界定好人与人的关系也要界定好人与企业的关系。有的人在企业的分配方式是资本的收益即产权收益,有的人就是按合同拿工资的劳动收益。这些都要用制度固定下来,人力资本的理念在企业制度要体现出来。
充分调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就要研究不断发展的国际先进企业制度,这样才能在加入WTO后使我们的流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由于我国的流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因此,要转向现代物流就得搞第三方物流这是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的物流成本很高,搞第三方物流可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流通企业在战略选择上如果认准了搞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那么紧接着就应当进行市场战略与要素战略研究。也就是怎么去争夺市场获得大的市场份额;怎么去充分挖掘人力资本,怎么去整合产品、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要素,也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怎么去融通资本,要融通资本还得使产权流动起来,流通企业不搞重组不搞资本经营无法把企业搞大,也没有钱去进行现代物流工作。
加入WT0后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向国际开放,大批国际物流强手将云集这一市场,中国的物流企业只有从战略上选择现代物流,制度上向国际先进的企业制度靠拢才能在强手林立之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