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

时间:2019-05-15 05: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

第一篇: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

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

——浅谈青海撒拉族的婚嫁习俗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青海撒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婚礼仪式。并从撒拉族传统婚俗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来解说撒拉族的形成历史与民族文化特质。

关键词:民俗文化 婚嫁习俗 青海

正文:

婚姻行为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制度,“也是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婚姻制度除了有国家法律的程序外,在民间还有一套更为复杂的活动内容,一系列的仪式、程序明显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稳定性特点,也就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婚俗。它一旦形成就会被特定地区的民族世代沿袭,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模式的外部表现。而青海从历史上就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其不同的婚嫁习俗,撒拉族的婚庆又有着怎样的特质,足以让我们传承和赞美呢?

一、撒拉族传统婚俗简介

(以女方的行动作为参照)

撒拉族传统婚俗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求亲:

如果撒拉族男方看中某位姑娘,就会请媒人带一包获茶和两包冰糖到女方家里求亲,女方家父母与女儿及其亲属(尤其是舅舅)商量后,如果看好男方条件,有缔结婚姻的意向,在行为上就会表现为愿意接受媒人带来的礼物。(二)订亲:

订亲是男方得到女方应允的消息后进行的第二项工作,选日子让媒人给女方去送“订婚茶”,礼物一般是银耳环一对,获茶一包,化妆用品一套。女方也回赠礼物,一般是一件衣料,表示约定姑娘不再许配他人,这门亲事彼此有了约定。(三)送彩礼:

也称“麦赫热”,男方通过媒人送给女方彩礼。送彩礼那天,男方家族代表一行带着聘礼到女方家,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家的宾客。一般这天都是要要择吉日,然后双方口头约定迎娶的时日。(四)迎亲:

迎亲时,由男方家长率领亲属中的男性及新郎到女方家中“证婚”,念“尼卡哈”,新娘的长辈在庭院里会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尼卡哈”念完后,新郎在众人的簇拥下向女方的长辈女眷道“色俩目”。在念“尼卡哈”的同时,新娘在闺房里由其嫂子等妇女给她梳最后一次姑娘头,然后新娘在伴娘的扶持下一边唱“撒赫斯”(哭嫁歌),一边将手里的麦子撒在地上,在院子里绕三圈,出门时由哥哥或舅舅抱着来到乘坐的马跟前,新娘再拿上三碗牛奶,一碗泼在她乘坐的马的马蹄上,两碗仍拿回家中。之后前往男方家里,迎送新娘的队伍经过某一个村庄时,村口会有人请新娘及送亲人吃“油搅团”、喝茶。新娘一方则以钱作为酬谢,一路如此。到了男方家门口时,男方家鸣放鞭炮迎接新娘,女方家的人簇拥着新娘企图强行骑马进人男方家里,他们认为,这天是新娘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应该足不沾尘,所以新娘应骑着骡马进人婆家大门。但男方家认为,新娘应当下马着地,走进婆家大门,这样日后才能听公婆丈夫的话。因此,送亲队伍来到婆家大门时,婆家的守门人把住大门,不让骑马的新娘子进门,送亲队伍毫不示弱,你推我拉,想方设法要新娘脚不着地进人婆家大门,直至精疲力竭,最后送亲者让步,由舅舅或兄长抱着新娘进人婆家大门。不管新娘以何种方式进门,正当她进入大门之际,新郎还要跑上屋顶,在新娘经过的门顶狠踏几脚。进入洞房后,新娘的舅舅站在新娘的背后说完祝福的话,会用筷子挑开新娘的头巾,婆家要用钱收回筷子,新娘的灿埋们(服侍的人)端来一盆清水,她们用手搅动盆里的水,新娘把钱币丢在水中,表示婆家清白似水,愿新娘在婆家扎根结果。(五)演骆驼戏:

傍晚时分,由四个年轻人表演“骆驼戏”。众人围坐一圈,由一高一低二人翻穿白色皮衣扮骆驼,另一人扮演勒莽(撒拉族先民的首领),再由一个人扮作蒙古人,当彼此接近时,一问一答,其内容反映了撒拉族先民牵着骆驼从中亚撒马尔罕迁至青海的情形,场面十分热闹。(六)乌热亥苏兹(祝福词)。

在新娘到男方家后的第二天,男方家再次设宴款待女方家的人,新娘打开自己的陪嫁箱,新娘母亲从中取出赠给新郎亲属的鞋袜枕头之类的东西给媒人,由媒人转交给男方亲属。然后,女方家请来的民间艺人唱“乌热亥苏兹”,当屋子中都坐满了宾客的时候,娘家人长辈或专门邀请来致祝婚词的主持人就站起来,向众人道“色兰”(即祝福)相贺,开始致婚礼祝词,一般是祝愿两亲家和睦相处,常来常往,小两口互敬互爱情深意长,祝愿女儿“象后花园里的花椒树,几年后一片珍珠玛瑙挂满树”,也会对男方家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亲家母请你细细听,我女儿身材虽高年纪轻,做人的道理她不懂,万事要您多指正”等等之类的贺词。从祝词中可以看出撒拉族重视家教,尊老爱幼,克己为人的道德观念。

而婚礼至此达到高潮,也是婚礼的尾声。

二、撒拉族传统婚俗的特征

(一)撒拉族传统婚俗中的伊斯兰文化特色:

据《撒拉族简史》记载,撒拉族是元代一支西突厥乌古斯部落撒鲁尔人迁至循化而重新组成的。撒拉族的先民是带着《古兰经》来的,伊斯兰教深深地渗透在撒拉族的日常生活中,世代传承。婚姻作为撒拉族的人生大事,也毫无例外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其表现有: 1.伊斯兰教对撒拉族传统婚俗中说媒习俗的影响:

《古兰经》中指出;“真主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他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因此在穆斯林社会中,是鼓励人们结婚的。撒拉族有俗语: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撒拉族人不论男女,均以做“嫂吉”(媒人)为荣,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于积了一座“米那拉”(宣礼塔)的功德,会获得主的“回赐”(色哇布),所以,人人乐意为之奔跑,并不图谋索求报酬。2.伊斯兰教对撒拉族传统婚俗中聘礼的影响:

撒拉族的女方家对彩礼的要求不高,若出现摆阔气讲门面,重物轻人的行为,会遭人轻视。这个习俗有一个传说: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与阿里成婚时,阿里家贫如洗,只有一升大麦,一个手推磨和一床破旧的铺,哈其麦非常寒心,哭着对父亲诉苦,先知不以为然,耐心启迪,说人在世上,要知足,有这点家当就应该感谢真主,哈其麦听了,转忧为喜。《古兰经》中指出:“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作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如果她们心甘情愿地把一部分聘仪让给你们,那么如果你们乐意就可以加以接受和享用。”撒拉族人视此为婚姻经济行为准则。

3.阿旬(相当于证婚人)的作用:

在整个婚礼仪式过程中,阿旬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要由阿旬念“合婚经”,这被认为是撒拉族婚礼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撒拉人认为凡是经阿旬念过“尼卡哈”的婚姻才是“合法”的,才符合伊斯兰教的教法规定,是撒拉族社会大众群体认可的婚姻,高于其它形式。父母应允,阿旬证言,男女才算夫妻,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真正的宗教信仰为一个确定的群体所共有,这个群体习惯于参加并实行与它有关的礼仪。这些信仰不仅被该群体所有成员以个人身份接受,而且还是集体的属性,与群体融为一体,组成群体的个人感到他们彼此是联系在一起的,仅由他们有一种共同的信仰这一点联系起来。”可见,伊斯兰教在撒拉族婚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伊斯兰教对撒拉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影响:

在撒拉族的祖先迁人循化境内初期,山高岭峻,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十分不好,周围的藏族、蒙古族、土族、汉族在人口数量上比他们多出许多,使他们处在一种相对劣势的生存困境里。从传说和文字资料中可以推断,撒拉族先民初来循化时,人口是不多的,为了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与外族通婚成为撒拉族组建家庭、繁衍人口的重要手段。伊斯兰教虽然提倡教内通婚,也并不绝对禁止与外教通婚。但他们认为万事应以《古兰经》和‘怪训”为判断的准则,凡是合乎《古兰经》及圣训的加以接受,代代相传,凡不合的则加以拒绝和排斥。所以,与撒拉族通婚的外族人在结婚后必须接受伊斯兰教信仰。据说,撒拉族先民为扩大人口曾向周围的藏族求婚,藏族人提出四个条件:①信奉喇嘛教;②在屋顶安放麻尼筒;③在庭院中立木杆;④在院墙的四个角顶上放置白石。他们坚持伊斯兰信仰不妥协,只答应第四个条件,才开始了与藏族的通婚。被娶进来的藏族妇女一定要阪依伊斯兰教、遵守伊斯兰教规。

汉族也是撒拉族与外族结亲的又一重要对象之一。《循化志))(卷四)记载:“当地汉人,历年既久,一切同土人”。可以看出,汉族女子嫁给撒拉人后同样改信伊斯兰教。

撒拉族传统婚俗这一民俗事象经历了若干代的发展,其仪式内容仍然以伊斯兰教信仰为核心,形成了撒拉族传统婚俗的民族性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撒拉族世代在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中成长,他们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又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撒拉族社会的共同信仰、规范和价值观。“这些是维持社会紧密结合的‘胶水’,因为它们特别不易发生变化”。

(二)撒拉族传统婚俗的多元文化特色: 1.撒拉族传统婚俗中受藏族婚俗影响的方面:

藏族新娘出门时,要用三碗青棵酒,一碗泼在新娘的马蹄上,两碗仍拿进来。伊斯兰教禁酒,故改用牛奶。藏族姑娘出嫁时,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撒一些粮食,边撒边说一些祈祷词。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姑娘出嫁后带走娘家的好运或财气。撒拉族新娘在出娘家门时,要骑马在门前场院里绕三周,还徐徐撒完一把麦子,象征新娘家五谷丰登,到婆家生根发芽。藏族要请参加婚礼的客人吃糟耙,撒拉族则演化成请客人吃“油搅团”。在藏族的婚礼中,舅舅是最尊贵的客人,他们称舅舅是“一世的父母”,舅舅送新娘到男方家去,在男方家里,主要由舅舅对男方家说有关新娘的事。比如,新娘如在男方家受了委屈,他一定会帮新娘讨回公道。而且舅舅给新娘送的礼物比其他亲属都贵重。“对待母系亲属或母方团体及其神灵和神物的特殊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仪式习俗中被表达出来的,在这里仪式的功能与在别处一样都是用来固定和维持某种义务和感情在内的行为模式”。舅舅在撒拉人的婚礼中也倍受重视。从订婚到婚礼举行完毕,没有舅舅参与的局面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要给舅舅抬“羊背子”、送获茶,新娘给男方家做见面礼枕头鞋袜都要给舅舅要做双份,以示敬重。由此有“阿让恩达”的撒拉族婚礼习俗。“阿让恩达”即宴请舅舅的意思。撒拉族语言中舅舅的发音与藏族语言的舅舅发音十分相似,但撒拉族是属于突厥语族的,说明撒拉族是直接吸收了藏民族中关于舅舅的礼仪习俗的。

2.撒拉族传统婚俗中受汉族传统婚俗影响的方面:

汉族有“撒帐”习俗,新娘来到婆婆家后,在洞房中,会由婆婆或其他人将红枣、栗子、桂圆等撤在新娘身上,意寓新娘“早生贵子”。汉族在迎娶之日,以午后至黄昏这一时间段作为接女方到男方家的最佳时间。汉族许多地方姑娘订婚后,有为男方家做鞋的习俗,即“嫁妆鞋”,以表现姑娘的勤劳与聪明。有俗语:从嫁妆看新娘,心灵手巧全在针线上。撒拉族新郎家选择下午接新娘,新娘到,放鞭炮。众人欣赏新娘自己做的鞋袜、枕头等陪嫁物,赠送新郎的亲属等,也是汉文化遗风。

婚俗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撒拉族人对藏汉民族婚俗的吸收承袭,体现了撒拉族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文化特征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个迁徙来的民族,撒拉族为了生存下去必须习惯新环境,开始再习俗化,“历史与现实中那些各民族之间的通婚给当事人的再习俗化提供了学习异文化习俗的必由之路”。史料记载撒拉族与周围的藏族进行商业贸易往来、物资交流的史实。有向汉族、回族等民族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农历节气安排及手工业技术的记载。

反映在婚俗这一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中,它必然也将伊斯兰教、藏、汉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复合的婚姻价值观念,最终形成一致的民族文化认同,这也使得撒拉族婚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异族文化元素特征。“文化的发展意味着第一次改造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同时,他们也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的自然条件。

综上所述,撒拉族传统婚俗受以伊斯兰信仰为核心的民族心理、情感的支配,自愿接受先民传下来的婚俗仪式,世代传承。而周围的藏汉民族在与撒拉族的交往过程中把本民族文化的某些部分渗透到了撒拉族婚俗中,促使撒拉族婚俗发生了一定变异,其本质是撒拉族吸收了与以前习得的习俗文化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民族性与异民族性相结合,最终构成了撒拉族婚俗的复合性特征。

三、撒拉族传统婚俗的民俗含义

婚俗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许多信息。1.撤拉族传统婚俗中的“越轨”分析:

撒拉族传统婚俗中,姑娘出嫁前一个月要学唱“撒赫稀”即哭嫁歌。婚礼举行那天,即将离开娘家时,唱“撒赫稀”作别亲人。“撒赫稀”的内容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是诉说包办婚姻给其带来的不幸。伊斯兰教规定婚姻自主。《圣训》上记载:不论寡妇或处女,没其许可,别人不得作主缔结婚约。但是受经济生产方式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撒拉族男女婚约的缔结,是以家族家庭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在撒拉族扩展式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儿女的婚事在征得亲属同意后可以包办,为他(她)们订下一门亲事,完全忽略了结婚青年男女的个人意愿,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感情基础。“婚姻由双方家庭谈成,与教规立法相反,婚姻表现出父亲对于子女个人命运的巨大权威”。在包办婚姻的条件下,撤拉族妇女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她们自己的不满、反抗。不能自由选择爱人,这种情况,乌丙安先生称之为“越轨”。包办婚姻作为习俗规范是“控制机制”,包办婚姻有时可能违背婚姻缔结一方的愿望,因而双方发生冲突,导致婚姻中的某一方“越轨”。但他认为,这种越轨行为是被社会群体认可的,即使社会某些规则遭到了破坏,也不会受到来自社会群体的反对。“撒赫稀”反对的就是包办婚姻习俗,它的功能和作用可能是导致某些习俗产生萌芽的诱因,而撒拉族的包办婚姻作为民俗控制而言时,阻止了民族群体中部分组成成员需求的满足,起了一种功能上的反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新的社会条件下的撒拉族男女自由恋爱已成为可能,这种民俗控制在逐渐减弱,但它对现在撒拉族人的婚姻的影响依然存在,婚姻的完全自主还未实现。

2.传统婚俗仪式的文化内涵:

撒拉族姑娘到了男方家门口时,所进行的“挤门”插曲,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撒拉族人保留这种奇特的“挤门”仪式是有一定道理的,意在提高婚后家庭两性关系中男性的权威,即强调男尊女卑的纲常伦理。新郎在新娘经过的门顶狠踏几脚,是表示婚前踩脚下,即男主女仆的家庭地位在进门时就要确定,提醒女方意会。让新娘把钱币丢在水中,愿新娘在清白似水的婆家中扎根结果。这又是向即将过门的媳妇发出一种心理暗示。在婆家要做一个撒拉族群体社会承认的合格媳妇,顺应婆家的生活,以男方家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媳妇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男方家在增添了新成员后仍能维持家族的运作,家庭声誉也不因媳妇的出现受到损害,依然能够“清白似水”。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里,“男子在社会生产和财富积累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决定性的意义,使他们要在社会和家庭中比妇女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习为了巩固这一地位,男性要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其地位,因此由“需要”产生有内涵的仪式,撒拉人要新娘下马着地,新郎踩新娘经过的门顶,让新娘往水中投放钱币。通过这样的象征仪式,表明自己在未来的家庭中的角色是“统治”者。马林诺夫斯基在论述仪式的创造功能时讲到:“这种及相似的风俗所引起的结果,及它们在所属制度的布局中所起的地位,就是它们.的功能,这类风俗的形式,是一种象征的仿效,在相当程度内,是决定于它们的功能的”。从社会层面上讲,它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依附,男尊女卑。从家庭层面上讲,它表达了撒拉族传统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男性是当家人这一功能。

在撒拉族家庭中,由于受民族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宗教的影响根深蒂固,妇女地位很低。撒拉族妇女具有十分优良的品质,她们恭敬顺从,尊老爱幼,任劳任怨。但是,妻子在家务事以外的许多方面都没有决策权力,她们只能在家庭这一小范围内,以照顾老少的饮食起居为己任,让一个家庭有条不紊的运作。这正是撒拉族传统婚礼“挤门”仪式和往清水中丢“钱币”的深层内涵。3.民族情感的培养:

对于没有书面文字的撒拉族来讲,通过其传统婚俗中的祝婚词和骆驼戏的世代举行,让人们在喜悦与欢乐中把本民族的观念和历史文化传递,在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婚礼中向后代灌输本民族的知识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从而保持了撒拉族的民族特色,强化了本民族的凝聚力,保留了本民族的整体文化,使它在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撒拉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勤劳、善良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撒拉族先民用他们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我们知道,文化有排他性,但同时也有整合性,特别是当不同的文化杂处于一起时,它们必然会互相吸收、融化、调和,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青海撒拉族婚俗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地区撒拉族的习俗,就是因为受其周围汉、藏、穆斯林文化影响的结果。综观撒拉族的传统婚俗礼仪,通过这种仪式宣布了一个新的撒拉族家庭的建立,这是它的显性功能,而通过这种仪式表达撒拉人对于个体情感、家庭、民族的期望,隐含着撒拉族的民族伦理观,这又是它的隐性功能。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婚俗也将不断加人新的元素符号,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新的功能。

第二篇:书与我的生活

书与我的生活

——读书心得体会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

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证明: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千佛狮子中心校汪志毅

第三篇: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说到写心理学与生活,心里就唱起了忐忑,想想也不知从何提笔,发现生活中应用的心理学知识太多了。对许多没有接触到心理学的人来说,它或许是门很深奥的学问,其实不然。现在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而人人的就像一匹匹的布,有的人已经被染的根本分辨不清他本来的颜色,有的人可能还是干干净净的。可能身在社会,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把握的始终是自己。

先分析一下药家鑫这孩子。他一个看上去这么老实巴交,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却干出这种出格的事,这说明人哪,就不能光看表面。我想他那时也可能是一时冲动,当时心理承受不住别人冤枉他,觉得别人欺负自己穷,一时心理扭曲了,心里面那个善良的小人打不过那个邪恶的小人,所以他就杀人了。这个例子就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平时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情商,别人家一句话就激动了然后干出什么出格的事,事后弄得人人都伤心;还有就是不要随便激人家,没证据就不要冤枉别人,说不定你哪天一倒霉也碰到什么赵加鑫,王加鑫的,然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那就太不值了。

再说说苹果啊,这老板不是一般人,前两天去天堂了真可惜。它先是故意让你们买不到就会越让人想买来显示身份,他们就是利用人们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某歌词)”的心理然后在那里大捞油水;其次又在那里吊吊胃口出这个三代四代五代的,让那些苹果迷们是期待又期待,然后一出就抢购。不过首先苹果也得有实力才能这么拽。它那手机确实比一般的还是好用点。我就比较欣赏“这不就一手机嘛”的想法。它对于那些有几个小钱的人还是可以追追,对于我们平民们太奢侈了不好。

人活在世上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它不是万能的。现在的人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为钱转啊转。所以经济就出来了。最近在看一书《经济学会撒谎》,里面就说,很多数据是不可信的。一些脑袋瓜子比较灵光的人就借此再稍微利用人们某种贪便宜的心理来帮自己获益。曾经与股神巴菲特齐肩的投资大师,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涉嫌庞氏骗局被FBI人员带走。他利用自己的上市公司以高利率,低风险做诱饵来让别人投资,然后把新投资者的钱回报给最初投资的人,来诱使更多人上当。越是美丽的东西就越带刺,所以不要因为贪婪的心而掉入陷阱。

不止是我们,有很多小动物也“懂”点心理学。在全家一次抓鼠行动中,我发现老鼠竟然会假死。当时被我爸一鞋拍倒后,一动不动。全家人还在观看它是死是活时候,突然它就跃起逃了,不过最后还是没逃过我犀利爸的人爪。这小样就充分利用了我们在它假死时放松防备的心理使它的奸计得逞。

也许想到心理就是“人心难测”“城府深”这样不好看的词,研究这个那个是搞研究的人做的,一次的生命,生活开心就好。

第四篇:电与我的生活征文

电与我的生活

谢梓明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妈妈说:“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背着这句顺口溜,每天享受着电带给我生活的乐趣——晚上,四周围一片漆黑,是电,给我带来光明,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夏天,酷热而发闷,是电,给我带来丝丝凉意,让我对生活充满希冀。我渐渐地觉得:电,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就会给我们带来光明而美好的世界。

记得今年夏天,我生日的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一起跟我庆祝生日。为了搞气氛,我们一会儿关上灯唱生日歌许愿,一会儿打开灯切生日蛋糕,大家别提有多高兴。突然,“啪”的一声,灯全灭了,风扇停了,到处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顿时汗流夹背,刚才的高兴劲儿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了。爸爸恍然大悟:电视昨天晚上公布了,因夏天多人用电,电力不足,今晚实行错峰用电,我们家的所在片停电两小时。我们一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哪有玩的劲儿,都跑到屋外乘凉去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的是电,电灯、电视、电脑等都要用上电。由此可以看出电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电,节约这来之不易的能源吧!让电力更足,生活、生产更顺畅!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节约用电,创造一个节约型社会吧!让电更好地造福于我们,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安全用电,从我做起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三小学四(2)班

谢镜斌

辅导老师:杜国仪

周末已经来到了,但是又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可以自由地去玩耍,烦恼的是没有人可以陪我玩。“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跑到门的旁边在门隙里看出去,原来是表弟。“哈哈,有人可以陪我玩了。”我非常愉快地说。

“我们玩什么啊。”我纳闷地说。表弟灵机一动,对我说:“咱们玩‘半夜惊人’的游戏吧。”表弟把一块绿布掩盖在电灯上,做了一个可怕的鬼面具。当我打开电灯的时候,灯并没有亮。我就跑去阳台拿了一根晒衣服所用的铁棒子,我用它来碰一碰电芯,一碰,我便亲眼看到了一股电流从铁棒里来到了我的手上,感觉好象被铁棒吸着了,我的手一下子就麻了。“呀哟!好……好……好麻呀!”我痛苦地喊。表弟看到这样,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想叫表弟把我推开,可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表弟跑到电源开关前把它关掉了。当时我面容灰白,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晕倒在地。“表哥,你醒一醒!表哥,你醒一醒!”我朦胧听到。表弟高兴地说:“表哥,你终于醒来了。”表弟眼睛红红的。

每次我想起这件事,我都心惊胆跳。我意识到了用电安全是非常地重要,电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生活离不开电,我们的学习也离不开电。用得好,电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用不好,也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养成安全、节约用电的好品质。

安全用电,注意防火 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三小学六(2)班

陆毅韵

辅导老师

刘志昌

“救命啊,救命啊,着火啦!”深夜里传来阵阵令人害怕的声音。起初,我以为是哪个人在玩耍的叫喊,就没理睬了。随着看到对面楼房冒出来的一阵阵浓烟,我看见了有一点害怕,就赶快打119求救。没多久,消防员就到了。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火扑灭了。这场大火里,对面楼房的那位阿姨被烟曛得头昏脑胀,被吓得手忙脚乱的。她说:“我当时被吓得不知怎么做了。我实在是没办法才大喊大叫起来的。”她在楼下不断地对各位朋友、街坊说:“对不起,对不起,真的是很抱歉。”各位街坊都说:“无所谓啦,你这样做都为了灭火才这样大喊大叫的。”看见这种情形,我被感动得不得了。我起初以为有人在乱叫,原来是对面楼房上的阿姨。在我被感动的时候,那位阿姨对我说:“毅韵啊!听说是你报案的,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一个电话,要不是你的热心,要不是你有着助人为乐的心,我这条命就没有了。哎呀!都怪我,用电磁炉时没注意用电安全。”当时我的眼泪不断地向下流。我几乎误会了她,她竟然还来感激我。我的心一直在想:应不应该对她说出,我当初对她的误会呢?阿姨把我抱在她怀里,我掉着眼泪,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这没什么的,假如是我,我也会像你一样啊,因为在没有把事情搞清楚之前,乱打电话会打扰人家的。”

这时有位消防员叔叔走过来,我趁机向消防员叔叔求教:该怎样防火?消防员叔叔就把安全用电的知识、节约用电的常识,耐心地告诉了我们。我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入了神,我的傻脑子在想:我以后当了也要当消防员,那样既可以救人,又可以把我知道的常识,把我所拥有的知识都讲述给人们听,还要把我的经历都可以说给大家听„„

怪不得以前爸爸、妈妈都常提醒我,电是“无牙老虎”!我一直都不明白:电为什么是“无牙老虎”?我整天对自己说老虎是老虎,牙齿是牙齿,老虎与牙齿跟本没有关系啊!别听爸妈乱说。从现在这件事里,我明白了这个“无牙老虎”的意思了。

电与我的生活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三小学六(3)班

吴玉花

辅导老师:梁锦霞

电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伴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电走进生活那一天起,就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了电,机器可以转动,电视机的屏幕上能出现图象,有了电就能通话、发报......安全用电,需要我们从小就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替爸爸用手机充电,因为手湿,当我拿插头按进插座时,手被电流扎了一下。这一点,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尝试过,这使我意识到要安全用电。

随着电资源的缺乏,人们才明白电的可贵之处,然而,暂时的缺电给人们带来了多少不便,给社会带来了多少损失。没有电,我们不能好好地学习;没有电,我们将沉浸在黑暗与炎热之中。没有电的滋味,我可是有亲身体味的。记得一个闷热的夏天,我从学校回到家,满头大汗。我赶紧打开空调,可是我按了很久,仍旧还没有反应,我便心急如焚地问妈妈:“妈妈,空调坏了吗?”“傻瓜,今天停电了,快到便利店买蜡烛。”天黑乎乎的,我摸黑下楼,下楼时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摔到地上,膝盖都流血了。好不容易来到楼下,我走进便利店买了一包蜡烛,把其中的一支点燃了,以方便上楼。

我把蜡烛点燃,家里才渐渐亮起来。开饭了,我发现今天的晚饭特别丰富。“今天天气炎热,加上没有电,电冰霜里的东西不能放到明天,不然会臭的。”吃过饭,我开始做作业,但是由于光线不足,加上我的视力又不是那么好,做作业的效率那么低,字体显得东倒西歪的。现在已经是十点多了,明天还要上学,我不得不放下作业。洗玩澡,我也才记起今天停电了,洗衣机不能用。我满腔怒火,心有不甘,情不愿地把衣服洗完、晾起,可已经是十一点多了。我睡在床上,热汗直流,实在忍不住了,我那起一本书,不停扇风才能睡„„

节约用电,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大家一起行动。大家手牵手,心连心一起节约用电,人人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让每一度电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共创未来美好家园。

电与我们的生活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三小学六(3)班

陈玉枝

辅导老师:梁锦霞

电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我们的学习离不开电。用得好,电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用不好,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我经常用到电脑,但是电脑用得久经常会坏或者失控,也常常浪费电源。妈妈就常常教我为电脑设置休眠等待时间,这样当电脑在等待时间内没有接到键盘或鼠标的输入信号时,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如果有时在电脑上听音乐时,可以将显示器亮度调到最暗或干脆关闭。这样就会节省很多电了。电脑用久了,对电脑经常保养也很重要,要注意防潮、防尘,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除机内灰尘,擦拭屏幕,这样既可节电又能延长电脑的使用寿命。

在夏天,我的房间有一部空调,它经常给我解热,驱蚊,使我安心睡觉。但是我一睡就睡到天亮,空调一晚都凉着。虽然睡觉舒服,但是一个月过来的电费又让妈妈怨气了。后来我查阅过书,每晚睡觉经常把空调温度调到睡眠的状态。把空调温度调到26℃,空调每调高1度,用电可节省0.9℃。还可以空调配合电风扇低速运转,可适当提高空调温度,这样既舒适又省电。一个月过来,可节约电源,常让爸妈用空调用得开心、舒适,电费也少担心了,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天,妈妈拿者电费单走过来,“这回电费可高了,都不知怎么搞的?”我一看电费单,“哇!200元!”我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我查过电费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下又怎么回事?”突然,我发现刚看完的电视机没有完全关闭,这下我全明白了,原来真正的祸首是我们。我看过报纸,待机可以耗占中国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所以我们使用完电器,一定要及时拔掉插头。

我们不光科学用电,还要安全用电。例如:洗完手就尽量抹干手,才去摸电器,不要把手指插进插头里等等。最重要的是在家庭里,所有的用电设备,一定要装设漏电开关保护,并经常进行试跳,以验证漏电开关是否完好。

科学、节约用电,需要我们从小就学习,需要我们从小关注。在用电普及的今天,我们必需多学一点用电知识。把安全用电牢记心间,让“电老虎”乖乖地为我们服务。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与我的生活

非物质文化与我的生活

我的家乡在浙江绍兴。来到武汉后,每次有人问起我的家在哪里,当我提及绍兴时,总能迎来这样的反应:“哦,那真是一个好地方。”、“鲁迅故里呀。”、“原来你是个江南水乡的妹子呀。”,诸如此类。的确,绍兴是个好地方。那是一幅画,画面上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川烟雨任平生,是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当然,这并不是一幅单调的写景画,它还包含着浓浓的人文意蕴。绍兴的孩子生来就浸泡在人文情调当中的。古有王羲之流觞曲水、陆游吟唱钗头凤,近代有鲁迅先生锐利的笔尖、秋瑾女士正气的身影。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有丰富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有多样的戏剧,有醇香的黄酒,还有在水面上摇摇摆摆的乌篷船,这里上演了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里也是西施故里,所以这里能培养出多愁善感的文人,也能栽育出正气凛然的烈士。非物质文化伴随着家门前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早已流入了每个绍兴人的生活中。

我是听着绍兴各位先辈的故事长大的,也曾看过一些介绍绍兴名人的书籍。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绍兴有很多名人。大禹、勾践、西施、王羲之、陆游、王阳明、曹娥、周恩来、鲁迅、秋瑾、竺可桢等等。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王羲之曲殇流水的故事想必是人尽皆知的。周恩来先生、鲁迅先生、竺可桢校长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所以在这里我想写写孝女曹娥、鉴湖女侠秋瑾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是对我的成长影响比较深的。我们那儿有一条江名为曹娥江。相传在东汉,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入江中,三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于是,人们将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并在投江之处兴建了曹娥庙。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也不提倡像曹娥那样去救父,但是曹娥的故事仍然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曹娥救父的故事从小就教育我,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自己的亲长。而鉴湖女侠秋瑾则是一个女性自强不屈,不断追求自我更高境界的典型。秋瑾在7岁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跟哥哥们一起上学。从青年时代起,就抱定了解放妇女的宏愿,认为女子应该读书,自重自立,争取自由。27岁的秋瑾冲破了丈夫的阻拦,筹措费用东渡日本求学。这期间,她常以“鉴湖女侠”的署名发表文章,揭露清廷的腐败,鼓吹反清革命。光绪三十一年,她加入同盟会,在发动武装起义时被敌人围捕。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她坚定地说:“革命必须流血才能成功。这些年来,不少男同志抛头颅洒热血,但还没有听说过妇女死于革命的。请从我开始吧!”。在被捕后,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她咬紧牙关,坚决不说一点实情。卑鄙的敌人在编造的供状上让秋瑾签字画押。她愤然挥笔,用鄙夷的目光扫视着催逼她画押的清廷官吏,随即写下“秋风秋雨秋煞人”7个大字。虽然最后秋瑾被清政府给杀害了。但是她的事迹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秋瑾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身为女性,也要自强自立,女子也能像男儿那样,有侠义精神,有不屈的灵魂,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绍兴的这些名人名士,他们的事迹影响着我们一代一代的绍兴人,让我们孕育在灿烂的精神文化中,蓬勃地发展。绍兴的革命先辈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社戏,具体情节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他笔下去观看社戏的时候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与我小时候知道要去看社戏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会儿外婆家还没有电视机,外公每天晚饭后都会放一会儿收音机。绍兴的戏曲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有越剧、绍剧还有莲花落。其实我一直也没分清楚绍剧和越剧是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越剧比较有名的段子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作为一个绍兴人实在是倍感惭愧。外公听的是哪种戏曲我也是不知道的,只记得他有满满一抽屉的录音带,还不许我们小孩随便玩。泡上一杯茶,放上一盒带子,外公能坐在摇椅上眯着眼跟着录音带哼唱老半天。也许是受外公的影响,直到现在妈妈在家里拖地或者做饭时也会偶尔哼唱几句戏曲。外公喜欢看戏,我也喜欢。外公喜欢看上好装、穿上漂亮戏服的演员在舞台上依依呀呀的表演,而我喜欢的是热闹。每次有戏班子来唱戏的时候都是村里最热闹的日子,有许多小朋友能跟我一起玩,还有许多卖冰糖葫芦或者是泥人等小玩意儿的小贩。虽然我们喜欢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盼望社戏的心情却是一样的。我们那儿唱戏一般是晚上。终于等到戏班子要来了,白天村里会有几个人找一块宽敞的空地搭建戏台子。天还没黑,外公就会搬一把长凳、拎上一壶茶,带着我前去占领最佳观看位置。到了戏台戏还没开唱,外公就和村里其他爷爷们谈天。而我问外公讨上几块钱,就跑到别处去玩了。记忆中,我和小伙伴们喜欢钻到戏台下玩打仗或者是捉迷藏,亦或是跑到后台去看演员们上装,换衣服,我们喜欢去买橡皮泥捏成的小人,还喜欢吃像云朵一样的棉花糖。玩累了我就回外公身边,坐在椅子上乖乖看着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一直这样,总是戏散场了我们却都还意犹未尽。最值得高兴的是有时会遇上一连唱上几天的大戏,那简直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可以天天看到唱戏的表演,又能天天在外边疯玩。后来,村子里的房子越来越漂亮了,可是来村子里唱戏的越来越少了。偶尔也会有几个老头儿,想听戏,凑些钱请个戏班子来村里唱唱戏,但这样的事终究不多。外公仍是喜欢在收音机前听戏的,可是家里有了电视机,我再去外公家时也很少陪外公听戏了。直到去年外公去世了,外婆家就再没传出过收音机里播放的戏曲了。

而我现在由于来了武汉,就更加会时常想起绍兴,时常不经意地拿着两者做个比较,又为离家千里而感叹良多。去年寒假的时候,我和同学就专门花时间在绍兴市内好好游览了一番,发现了很多我从来没见过的绍兴的样子,才觉察到自己对生活了这么久的家乡的了解竟然这么少。我们看见了午后悠闲地坐在胡同里喝喝小酒吃吃小菜的老爷爷,也看见了元宵前挂满了花灯的小巷子。我们重新体验了坐上乌篷船在小河前行的感觉,也观察了酿酒师傅现场酿制黄酒的场景。说起黄酒,这是在介绍绍兴时不得不说的一个特色。在香港回归时,浙江省省委书记向香港赠送了黄酒,绍兴黄酒的名气也就此打响了。绍兴的黄酒酿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绍兴黄酒是以优质糯米、小麦和在绍兴特定地域内的鉴湖水为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发酵酿造而成的优质黄酒。酿酒师傅告诉我们优质糯米在经过鉴湖水浸泡、蒸煮、鼓风冷却、落缸、糖化发酵(加入麦曲、酒母)、灌坛后酵、压滤、煎酒、灌坛陈化、灌装等这么多工艺之后才能变成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绍兴酒。影视作品里,经常有人家在女儿出生的时候在地底下埋了黄酒,然后等女儿出嫁的时候拿出来喝的,这也就是女儿红。我家是没有在我出生的时候埋下女儿红的,但是家里的长辈也都会酿酒。不过,自己家酿酒肯定是不会这么复杂的。妈妈会买来优质糯米和酒母,经过浸泡蒸煮等一些处理后放入一个坛子里,密封,过个一年半载后拿出来就能喝了。小时候妈妈是不让我们喝酒的,但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在不被允许的时候会更加强烈的。于是,偷偷地拿出酒坛子来舀出一点点自己躲起来喝。不过那时真的觉得那味道不怎么好,所以后来也没再偷喝过黄酒了。还想提的一点是,大家似乎都不知道,在绍兴人家里黄酒很多是在做菜时当料酒用的,并不是纯粹用来喝的。此外,在上课的时候谈起过年的习俗时,我发现了我们那儿的习俗与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年前的准备大致都是一样的,要赶尘,要买年货。但是我们那儿的一个特色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要把房子里所有的灯打开,我想这大概跟年兽的传说是有一定关系的。传说中年兽是害怕亮光和爆竹声响的,所以我们要把屋子都弄得亮堂堂的。我们那儿几乎家家都会守岁到十二点,每到十二点是要放爆竹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家能成为在新的一年里第一户响起爆竹声的人家,以求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还有一个特色是大年初一要吃莲藕八宝粥。大年三十晚上,妈妈会在高压锅里煮上莲藕、莲子、红枣等一系列东西,煮成一大锅八宝粥。到了第二天早上热一热,就是我们大年初一的早餐了。此外,我们都是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去祭祖的。每次吃完莲藕粥,我们就会去墓地里祭拜祖宗,给他们送去新年的第一声慰问。而在清明时节去祭祖的人反而比较少。

这些就是我想呈现的绍兴。不知道别人对绍兴是怎样一种感觉,但是在我眼里,它永远是一个最可爱的地方。它是一位有着丰富历史的老人,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少年,是我梦里那盏灯亮着的地方。

下载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文化与我的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运动与我的健康生活

    体育运动与我的健康生活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赵凯 班级: 化设2班 学号:1302122510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关......

    民俗文化

    山西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中不同的展演 十年腾飞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民族风情请看内蒙古。 (一) 民间文化: 晋商文化。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

    民俗文化

    县域文化 社火(一) 社火(二) 灯阵 宝卷老调 土门戏 山歌 曲艺剌绣 剪纸 社火(一) 春节闹社火,是我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文化活动。每当新岁复始、春风沐浴大地之时,满脸堆笑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我的生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我的生活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

    我的梦与我的高中生活

    我的梦与我的高中生活 九月,悄无声息的来了,穿过知了的吟唱,穿过梦想的发线,穿过这悲喜无常的春天。九月,也许是个忧伤的月份,我仿佛觉得自己站在爱与痛的边缘。九月,它是最无情的......

    生物多样性与我的低碳生活

    生物多样性与我的低碳生活 2010-10-19 13:15 提问者: 暗夜§幽灵abc 等2人 我来帮他解答 |浏览次数:1247次 大家帮帮忙啊,我不会写论文啊,我们又马上就要啊! 网友推荐答案 2010-......

    绿色化学与我今后的生活 论文

    唐山师范学院 绿色化学论文 题 目 绿色化学与我今后的生活 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 2012年 10 月 06日 绿色化学与我今后的生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作为和......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与我的读书生活演讲稿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四零一班的戴羽茜。说起来,我与书结缘已久。一两岁时,从宝宝手撕书开始,边玩边看;三四岁时,听妈妈讲故事,在故事中进入甜美梦乡;五六岁时,自己看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