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实务2003~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新闻传播实务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实务2003~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实务
一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请联系新闻实践,分析记者公开(亮相)采访与隐性采访、事件性新闻采访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各自特点与长短处。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报道方式发生哪些变化? 3.试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与目前现状。二实务题(分别为5、15、20分,共40分)根据下列记者采访的素材,进行以下实务操作: 1 制作一条新闻标题(两行题或三行题,5分)2 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动态消息(15分)3 配写一篇600字以内的短评(20分)
素材附后:
“小煤矿挖断了我们的命根子。”今天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时屯村的村头,60多岁的老农时宝指着大片塌陷的农田向记者诉说“小煤矿之祸”:“俺镇这几年冒出来的76个小煤矿,乱采滥挖个个都是‘吃地虎’,挖坏农田,挖踏了村庄。”
记者放眼望去,汝平公路(汝州至平顶山)南侧100多亩农田像一个“盆子”,低于路面近一米。“盆子”里竟有四个小煤矿,两个废弃,两个正在兴建中。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范锁说:“这地以前是亩产400公斤小麦的良田,被小煤矿挖踏后,亩产量不足150公斤。” 记者看到,一亩大小的麦地,竟然有十来道裂缝,范锁说:“下面越挖上面越裂,有时人走着走着,都要陷进去。这地现在都不能浇水,水都顺着地缝渗跑了。”
农民们为了自救,每年都要往地里垫土,垫玉米秆,可垫了又陷下去。现在,联合收割机进不到地里,农民只好改从“机收”退回到“手收”。农民姚俊伟说:“小煤矿矿主挖挖就跑,把钱挣走了,那祸害扔给俺。找矿上、找镇里都没人理,这笔账该算在谁头上?” 范湾村和李湾村位于姜公河两岸,两村间的大片塌陷的农田里,竟竖着十六七个插小红旗的矿井架。李湾村农民马留进说:以前大家都引姜公河水浇地,小煤矿挖了几年,把水源都挖没了,姜公河干了,连自家院里的井也干了,只能借水吃,夏天洗澡都得外出洗。
小煤矿采煤,是哪里有煤往哪里挖,小屯镇的一些小煤矿不顾国家有关规定,把矿道挖到了村庄下面,使农民的房屋裂缝、塌陷,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范湾村村头20多米远就有一个小煤矿,自1999年以来,全村先后有20多户农民住房出现沉陷、裂缝。记者来到农民贾会议家,但见天井院下陷半尺多,三间堂屋屋体倾斜,屋里墙体多处裂缝,最宽的缝达20多厘米。由于无法居住,他们一家人只好搬到损坏程度相对较轻的东厢房住,把堂屋改称猪圈。贾会议说:“俺们省吃俭用了半辈子,盖了东厢房,本是给儿子结婚备的新房,如今新房也成了危房。”他们先后给儿子说了两门亲事,可人家来一看,都不愿意。
范湾村1993年曾修建一所小学,有一座两层小楼和一排平房,四间厕所。1999年以来,先是校园土地由南向北塌陷一米多,紧接着所有建筑物均出现裂缝,四间厕所倒塌。学校共有400多名学生,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就无法在学校上课,其中100多名学生转学到外村,剩下的学生分散在大树下,村民家里上课,苦不堪言。李湾村也是个“塌陷的村庄”,据当地群众讲,村庄底下已被小煤矿挖成了“老鼠洞”。记者走访了十几户群众,发现他们的房子已微若累卵。在村民王书安家,记者看到,房子多处裂缝,他找了六块木板撑着房顶。村民马留进家七间全是危房,由于地基不断下沉,家里的门已截短三回。从1999年起,李湾村村民同小煤矿打了官司,最终获赔30多万元,可分到户上,不过几个元,根本不够。村民们说:“俺村已没法住了,大家都想迁,可到处是小煤矿,往哪里搬?”
小屯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张新坡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镇里对小煤矿进行整顿,已有一半停工,小煤矿挖坏耕地、群众房屋,镇里负不了责,是群众和小煤矿之间的事。目前,镇里正按河南省有关规定,给符合复工条件的停产小煤矿办复工手续。
平顶山市土地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测算,一个小煤窑,窑身占地10-15亩,在开采期限内每年造成4-8亩土地塌陷,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有大煤矿。
复旦大学
200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播实务
一、何谓“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试联系实际,论述其意义和影响。(20分)
二、从心理策略的角度,以实例说明、广告如何有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20分)
三、试联系实际,试述“危机管理”的内涵、意义及组织落实的途径。(30分)
四、从研究方法和传播功效的角度,对以下报道进行评析。(30分)请听听两个国家12至18岁青少年的梦想 中国孩子憧憬未来法国儿童享受现实(正文略)
第二篇: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实务
本科目须考查的知识要点如下:
新闻实务:新闻采访概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发现与判别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记者的修养、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的第三阶段、新闻报道体裁、新闻主题与材料、新闻语言、新闻结构、各类新闻的采写、各类通讯的采写、新闻体裁改革趋势、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说理论述的原则与艺术、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配发言论的效应与依据、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新闻述评、杂文、广播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
传播实务: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与职能、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媒介广告的经营管理、媒介的生产管理、媒介的技术设备管理、媒介的财务管理、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媒介的公共关系、媒介产业化与集团化、媒介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广告概述、广告学及其基本原理、广告产业与广告市场、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广告组织、广告运动的基础:广告调查、广告运动的核心:广告策划、广告的信息处理: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传播的通道:广告媒体、广告运动的信息宿点:广告受众与消费者、广告效果及其测定、广告与营销要素整合、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整合、广告法规与广告行政管理、广告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新闻传播史论
本科目须考查的知识要点如下:
新闻本体、新闻传者、新闻受众、新闻媒介、新闻作品、新闻传播、新闻与价值、新闻与真实、新闻与自由、新闻源流、新闻事业、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1949年以来的台湾、香港,澳门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篇:新闻传播实务总结
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一)、活动概况。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8月9日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二)、重要意义。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馆舍的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这一活动,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项学习教育” ”(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有效措施。
三)、实践依据:作风和文风问题历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涉及新闻语言与文字的风格,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新闻媒介的名声和信誉。因此,我党历来重视新闻队伍的作风和文风建设。
1、20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整风期间,党中央就把整顿文风与整顿学风共同作为整风中的三大任务。1942年毛泽东在中宣部专门为整顿文风而开的干部会上发表《反对党八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共同抵制党八股。同时,毛泽东还给《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要求采编人员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生活,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和现场,采写了吴满有、赵占魁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2、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客里空”运动,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还从深层次上改造了记者的立场与采访作风,并再次强调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得到重视。
3、邓小平也很重视干部队伍和新闻工作的作风和文风建设。197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对党内存在的“最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做法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强调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风气。在他看来,文风和作风是相互联系的,形式主义的文风其实反映的是一种虚浮不实的思想作风。
4、江泽民关于新闻队伍作风建设问题有许多明确论述。例如,他把“作风正”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四项目标和要求之一(视察解放军报是的讲话);他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六大作风,即“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视察新华社时的讲话),这些都为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加强思想和作风修养指明了方向。
5、“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以人为本”等新的执政理念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它不仅反映了当中哟昂对新闻队伍建设是明确要求更体现了党中央指导新闻工作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新闻工作者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完成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6、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虽然我党也一再强调作风和文风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关于改
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要求“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通晓国家和地方建设事业的政策、情况和问题,养成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力求与人民群众、机关和干部保持亲密的联系”。但后来一方面由于党内官僚主义作风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当时全面、系统学习苏联《真理报》,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造成中国新闻宣传日益公式化、概念化,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作风也受到影响,报道经常落后于现实生活,严重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在社论《致读者》中明确提出三项改革要求,第一项就是“扩大报道范围”,要求多采集、多登载一些“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当时确实也刊登了相当数量的记者深入基层,向群众生活深处延伸的新闻稿。但由于“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政治运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破坏,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的作风也受到影响,记者即使到了基层,看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情况。1961年,党中央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当时总体上是在“左”的思想路线影响下,记者不能讲真话、不敢讲真话,“深入基层”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嗣后,“文化大革命”对党风、文风的破坏到了极点,就更谈不上“走转改”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今天我们所倡导的走转改的活动,其实是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再现。
四)、为什么要“走转改”
第一,从客观方面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所出现的新情况,再加上新媒体的出现,新传播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新闻工作者原有的一些新闻理念、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致使一些人过于依赖互联网,以来新的手段和技术,而不愿意延续以往的,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而导致了采访报道作风和写作的文风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从主观方面看,一些新闻工作者缺乏责任感、作风浮漂,思想方法简单片面,写作方法老套、陈旧模式化,不善于向群众学习,从而出现了有偿新闻、纸馅包子等比较严重的事件。
第三,是继承新闻工作传统,做好新闻本职工作的必要性决定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这样一个国情下,为了使我们的新闻宣传紧跟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了使新闻从业人员敢于担当、不辱使命,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教育,经常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2003年,由中宣部等中央主管部门在新闻界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继而,在2006年又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简称“三贴近”)的要求,主要着眼于转变作风,眼睛向下,深入基层。接着,从2010年11月始,部署了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强化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直到今年8月开始大力推进“走转改”的实践教育活动。之所以对新世纪以来新闻界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一简单回顾,无非是说明今天的“走转改”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说,前面的学习教育是重在解决指导思想、方针原则、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走转改”就是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的问题。也可以说,“走转改”是检验我们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应对新媒体崛起、全媒体时代来临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高科技手段在新闻领域被广泛应用,世界的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各种新兴媒体,从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到今天盛行的微博,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一句话,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手段,都对传统媒体构成了直接的威胁。特别是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性、公开性、交互性和畅通性,使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在这样的“大兵压境”、“兵临城下”的情势下,如果传统媒体按兵不动,只能束手待毙、自甘沉沦,我们的报纸只能由萎缩走向消亡。怎么办?“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有靠内容取胜,靠优质新闻产品取胜。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媒体凭借真实性、权威性的固有优势,再加上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独家新闻,反映老百姓身边事、身边人和人间情的深度报道,以及思想敏锐、观点前沿的评论,包括采用为普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将新兴媒体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这一切,单靠从网上下载,靠编发统发稿,靠电话采访,靠到面上转一转遛一遛,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大量事实表明,基层是新闻的富矿,群众是报道的主体,社会生活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走转改”,别无他途。因此可以说,今天特别强调“走转改”,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广大报纸、广播、电视工作者“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的灵丹妙药。
五)如何“走转改”
“走转改”不能停留在“形似”阶段,应力求“出神入化”,做到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
——力求思想领先,做到善于学习。我们在“走转改”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思想理论准备,是不是有党的方针政策根底,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反映社会脉动、引导主流舆论的媒体人,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形势任务学习,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以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这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是各种理论观点和利益诉求相互碰撞、激荡的时代。有人概括当前存在七大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虚无主义思潮。如果我们不学习,对这些思潮就会若明若暗,一知半解,是非难分,真假莫辨,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特别是从事政治思想领域报道的同志,又怎能做到心明眼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呢?所以,这些都是搞好“走转改”的必修课,是保证“走转改”卓有成效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媒体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从具体条线的新闻报道来说,记者更应该通过学习,了解与熟悉我们党和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方针政策,这样在“走转改”中才会有所遵循,才会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譬如,当前从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报道,如果你不了解“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两加强”(加强政府扶持,加强体制改革)、“两发展”、“两繁荣”(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其主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那么即使你整天沉在基层文化单位,也会两眼一摸黑,不知从何抓起。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武装头脑,应该贯穿于“走转改”的全过程,这是最好的“磨刀”。
——力求真情融入,做到善于发现。马克思曾经指出,报刊应当“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虑、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走转改”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记者放下身段,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黎民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真正做到与他们打成一片,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帮他们之需,为他们鼓与呼。在这个过程中,蕴藏在基层群众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风尚就会不断映入你的眼帘,如果你做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同样,因为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道理,什么是新事物的萌芽,什么是旧社会的沉渣泛起,你也会比较清醒,容易识别真伪。实践一再证明,我们来自基层的热点新闻、独家报道、深度调查,就是这样产生的。《新民晚报》近几年荣获中国新闻奖的佳作,从沈阿姨卖房向灾区献爱心的消息,到“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的通讯,无不是记者沉在基层一线抓到的“活鱼”。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一般越是贵重的药材,越是产在崇山峻岭,产在云端深处;同样,越是有价值的新闻,越是来自基层的一线,来自平民中间;来自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现场。
——力求开动脑筋,做到善于思考。俗话说:“行成于思”、“多想出智慧”。在基层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看纷纭多变的社会现象,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就要开动思想机器,坚持独立思考,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05年《文汇报》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就是记者在一线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以独特的视角命题的。一般来说,人们对院士往往有一种神秘感,总觉得他们与众不同,高不可攀。但记者在听了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关于“一定要纠正对院士的过度崇拜、过度看重的问题”的讲话后,就萌生了采写这则消息的想法。在消息中,他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汪品先院士的话作为背景材料,真是神来之笔。汪品先院士说:“院士又怎么样呢?应该这么看,我无非比没有当上院士的人多一票而已,仅仅一票之差,我多了一票,当了院士,到处受到欢迎,人家少了一票就让他回去抱孙子了,这是不公道的。”这无疑是记者对掌握的大量素材,经过反复权衡、筛选的结果,是深思熟虑的产物。又如,《解放日报》去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消息《长江隧道开通一个月崇明“拒资”十亿元》,也是如此。记者在长江隧道通车后的一个月里,不时来到崇明县采访,深入了解通车对崇明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当得知该县为了落实市委关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规划,为了发展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毅然拒绝了外界投巨资前来办有碍环保企业的申请后,深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顾全大局、惠及后代,讲究可持续发展的善举,因而很快撰发了报道。
——力求改进文风,做到善于表达。文风是由作风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风。说实在的,如果你坚持“走转改”,整天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有了群众的思想,群众的感情,群众的语言,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情趣,那么文风改什么,怎么改,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拿传统的消息的写作来说,历来强调要有一个好标题,最好能高度概括最核心的事实;要写好导语,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把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扼要地交代;通篇要用事实说话,说事实的话,要以叙述为主,切忌议论;篇幅要短,最多不超过1000字等等。现在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关于消息写作的有些传统做法,就得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因为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真所谓“一网在手,应有尽有”,然而人们对传统报纸的信息传播有了新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能看到消息背后的东西,即思想观点方面的东西,换句话说,不仅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在消息写作中就不能没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有时就免不了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更加充分体现“三个重视”,就是要更加重视群众实践,更加重视群众期盼,更加重视群众创造。走基层的报道,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而应当去发现基层百姓的期盼和心声,困惑和烦恼;去发现一线部门、企业和职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创新与创造精神,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和借鉴。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深刻挑战,新闻工作者既要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又要发扬创新创造的精神。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更好地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我们的报道要给人以知识的增进、思想的启迪、文化的涵养、价值的熏陶,更好展现新闻宣传的清新之风。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必须“抢占思想制高点”。一个优秀的记者编辑深入一线,不能简单地走马观花,应该站在高处看风景,胸怀大局做报道。当代中国,发展最关键。只有让报道的主题紧紧围绕上海发展大局,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形成共识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办法,才能写出有思想特色、有思想深度的报道。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走转改”并不是什么新花样,它是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成长之基、成功之魂,必须坚持修练,常抓常新。为此,一要形成共识:“走转改”
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闻工作者的毕生追求。新闻工作不息,“走转改”不止。二要从采、写、编的各个环节入手,确保落到实处,一以贯之。三要建立完善制约激励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六)、“走转改”要走到底:
李长春同志最近对这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了批示,强调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走基层要坚持走到底,这样才能真正地转变作风、改造文风、取得实效。
第一,“走到底”要持之以恒。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常常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出现了“倒退”。从主观上讲,有些新闻工作者确实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加上媒体本身的特点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到底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新入行的年轻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工作传统教育,手段和办法都比较匮乏,甚至连业务能力培养都有点放任自流的感觉。此外,我们面临新的数字传播环境,信息来源多样、多元,“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记者如果奉行“拿来主义”,就容易出问题。我们当然允许从网上找线索,但问题是要核对信源,而不是把网上的线索当成我们的新闻。本来就缺乏深入基层的观念,加上数字条件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一些年轻记者不能、不愿深入基层,从数量角度讲,照样可以完成任务,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新情况、新原因、新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倒退”。我们正视这种倒退,分析每一次倒退的原因,才有可能切实“走基层”,并且真正“走到底”。
第二,“走基层”要沉下去,“走”到真正的基层。
“走基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走出报社,走出机关,走到基层;一个是扎扎实实地体验基层老百姓、基层工作的甘苦,体验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实际感受。这样,我们才能真切体会到的确要转变作风、改造文风,否则必然还是走马观花,看看表面现象。
第三,“走到底”要“放下身段”。“放下身段”有三层意思:一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就是走基层。二是走基层要理性地去关注现实。走基层不是被动地接受人家给你看的那些事实,消极地如实反映,而是要积极地思考问题在哪里。沉下去,沉到底,放下身段,真正触底——观察触“底”、思考触“底”,才能写出真正有实效的报道来。三是“走转改”是系统工程。走基层为什么往往不能走到“底”?一方面是认识问题、素质问题,还有一方面确实是我们的体制问题。怎么破解它,需要媒体的领导也要“走基层”。
七、走转改的媒体案例
1、北京媒体:央视新春走基层;北京日报开辟“记者在基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一线体验”和“现场直击”;北京电视台“我在基层”;
2、上海媒体:《解放日报》“把办公桌搬到基层”,在定海路街道扎根长达五年,笔端饱含深情,赢得基层民心。《文汇报》推出《第一现场》专栏,内容鲜活,思考深入,凸显了普通人的奉献精神。《新民晚报》的《我的基层报告》栏目,动真情、讲实情,积极化解疏导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上海广播电视台《直通现场》《直通990》等栏目,将镜头和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群众,配合中心工作,写出了群众爱听爱看的报道。《新闻晨报》特别策划《寻找今日马天民》、《东方早报》刊出系列报道《坚守者》,塑造了基层干部群众平凡而伟大的历史群像。东方网、《劳动报》《青年报》、第一财经等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许多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好项目、好作品。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青年记者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发现的力量——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报道优秀作品评选”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8、新闻理论:新闻专业主义(客观、中立、平衡);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
第四篇:新闻传播实务论文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新闻职业规范,已经屡屡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所提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所处的困境,本文主要从《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入手,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时的困境,以及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商业利益
《羊城晚报》
广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如下所示,图1是《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的版面。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过报纸头版刊登整版广告,但是当这一天,《羊城晚报》在封套版头版宣布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的时候,不禁试问:新闻专业主义如何面对商业利益的侵蚀?底线在哪?
图1 关于《羊城晚报》的这个版面,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准确来说,这不是报纸新闻版面的头版,而是外套封面的头版,这个事实要澄清;其次,即便是在封面,做整版广告,只留一个头条的标题导读,这种情况早屡见不鲜;再次,这条广告的最大争议是内容,声称没有什么新闻比某车上市更重要,显然不妥,;最后,这广告没违法,只能从责任角度批判。
有一句看似戏谑的话“现在的广告做得很有新闻性”在不少人中流传,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细究也不无道理。媒体靠新闻卖广告,靠广告养新闻,这已经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是是我国现今媒体大环境下的主流,而且媒体与广告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我国媒体的发展以及广告业的繁荣,十九世纪末美国人给广告下的定义之一是"广告是关于产品的新闻。"说明广告原来与新闻有相通之处,但是,媒体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否则,本来处于良性互动的媒体与广告出现畸形发展,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蚀。本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同商业利益的博弈关系入手,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问题。
一、关于新闻专业主义
1、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①
可见,新闻专业主义从来与利益团体无缘,也即与各种利益包括商业利益没有可调和的余地,它本着新闻本质的原则从事新闻报道活动。
2、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点
概括来讲,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性、独立性、真实性、自由性。所谓客观性,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新闻报道活动,把履行“把关人”职责时要按照新闻价值标准而非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所谓独立性,是强调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该独立运作并为公众服务而不应屈服于行业规范范围之外的任何权势或利益集团等。所谓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力求达到从整体到细节的真实,以求独立的权威性。所谓自由性,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
3、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媒介的三个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承社会遗产”。②实际上,在媒介实现这些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两大特征在期间发展成了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并对传媒功能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二、新闻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西方,却在中国历经20多年的新闻改革中屡次被涉及,“其中包括反对“假、大、空”,以事实说话;强调贴近生活,提高媒介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业的职业伦理;呼唤“舆论监督”以及内容采编和媒体经营的分别管理等等。可以说,经过新闻改革,建立新闻专业的信念、伦理和规范,早已成为新闻改革过程的新闻实践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已经呼之欲出。”③然而,在中国独有的新闻和传媒体制下,新闻专业主义难免受到侵蚀。
1、“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媒介体制引发的“权力寻租”
“我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媒介制度,即“一元体制,二元运作”。一元制度就是指媒介为国家所有制,二元运作就是既要国家拨款,更要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去获取广告利润,而后者已经成为所有媒介的主要收入来源。”④我国之所以形成这样独特的媒介体制,实际上是各种不同集团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进行重新制度化的过程.一方面,政府力量借助资本力量,以期加强对媒介的控制;另一方面,资本力量逐渐成为媒介资源重组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力量获得资本回报。而公众在此博弈过程中就成为两者之间的一种筹码,一方面,政府借助资本力量加强对媒介的控制,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媒介进而向公众宣传主流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资本力量如果希望借助政府力量获得资本回报,就必须考虑受众的需要。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必须权衡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建立起现代的媒介制度。然而,在媒介运行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却遗憾的发现,广大受众往往成为政府力量和资本力量等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中的牺牲品。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独特媒介体制下,媒介一方面要完成政治领域中要求完成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广告等市场收入来支撑媒介的再生产。一言以蔽之,就是媒介通过国家所有制赋予的政治优势来获取广告费等市场收入,又通过这些市场收入支撑媒介的再生产以完成政治领域要求的意识形态宣传任务。由此看来,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掌握着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也成为受众的主要传播源。然而,如果一些媒介从业者利用这种权力谋取各种利益,实现权钱交易,用公共权力在市场中寻找租金,即我们所说的“权力寻租”,就会丧失新闻专业主义的应有之义,使广大受众成为牺牲品。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2、《羊城晚报》之于新闻专业主义
以《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为例,不可否认,报纸依靠平面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车广告等能够获取丰厚的盈利,以此来维持报社的再生产,而报社的这种做法也并没有违背媒体在“一元体制、二元运作”媒体体制下的运作原则。我们也可以看到,《羊城晚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出了八连版的广汽巨额投入的创意广告,(图2是《羊城晚报》八连版广汽巨额广告的其中两版)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当《羊城晚报》发行八连版广汽巨额广告的时候,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一方认为《羊城晚报》作为都市报而非党报,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广告追求创意和创新是没有错的,最重要的是《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汽广告确实达到了广告宣传的目的;另一方则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羊城晚报》虽是都市报,但也应秉承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品质,报社靠广告获取盈利以维系报社再生产本无可置疑,但像《羊城晚报》这样即使只是在广告封套版头版整版打出汽车广告的做法,已经超过了新闻媒体与广告间的“度”,难免模糊了报社作为社会公器的角色。
笔者认为,对于之前《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告,作为受众应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应该看到,《羊城晚报》的八连版巨额广告只是在报纸的包封上而非盛传的头版,是属于做成假头版的内容页广告。对于当今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运用此做法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解。然而,如果说此前的八连版巨额广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告受众还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话,《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2日的封套版头版广告便让人不敢苟同了。对于此头版广告,最大的争议不在于其整版的巨幅广告,而是其宣称“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广汽SUV传祺GS5全球首发更重要”的内容。很明显,《羊城晚报》是想用“惊世骇俗”的语言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争论。“在信息社会,注意力资源变得日益重要,信息社会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⑤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广告商购买投资于媒体并不是为了购买报纸的某块版面空间或广播电视的某个节目时段,而是冲着这块版面空间、这一节目时段所实际吸纳的受众的阅读习惯或收视行为而投资的”。⑥广汽集团购买《羊城晚报》的版面,其目的是着眼于《羊城晚报》长期以来培养起的广大受众。而《羊城晚报》作为都市报,传播新闻是其主要职责,作为拥有广大受众群体的大型都市报,《羊城晚报》公然在广告上宣称卖车比所有的新闻都重要,这岂不是对读者智商的冒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呢?《羊城晚报》的这种做法虽不至于上升到以公共权力在市场寻找租金的“权力寻租”的地步,但是作为定位在大型都市报的报纸,其在商业利益的面前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模糊化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推而广之,诸如《羊城晚报》的此类侵蚀新闻专业主义品质的做法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从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赵安落马,影视部副主任露馅,到山西繁峙矿难多家媒介的11名记者集体受贿;从《焦点访谈》栏目日益增多的说情者,导致舆论监督锋芒大打折扣,到各地各类媒介口喊人文关怀,却对有钱、有权阶层趋炎附势„„我们尴尬的发现,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新闻专业主义被忽视甚至是被抛弃的情况,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步履维艰。
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并不是主导新闻观,但是其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在不断的建构和消解中体现出极大的理论价值”。⑦媒体只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生存发展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不仅会使原有的传统媒体加速衰落,而且会使新媒体的公信力迟迟难以建立,到头来既不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不能收到经济利益回报,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把握道德底线。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1、回归到为人民服务上去
在我国,媒体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媒体诸如报纸、广播等要把握好为公众服务这个最终目的。从公众角度来讲,媒体资源的丰富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譬如,在海量信息面前,往往有些信息不是公众所关注的,甚至有些东西是造成受众“麻醉效果”的元凶。由此,公众需要的是媒体帮助他们过滤信息,以便得到需要关注的信息,至少是排除冗杂信息、噪音信息、虚假信息等。这就需要媒体想公众之所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做好新闻而非铺天盖地的灌输信息,更不能摒弃职业道德误导受众。而审视《羊城晚报》的做法,其把封套版头版做成巨幅平面广告并冠以所谓的“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广汽SUV传祺GS5全球首发更重要”的噱头,非但没有帮助受众过滤掉冗杂多余信息,反而是以极其富有歧义的广告语来误导受众,显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2、加强制度建设及舆论监督
新闻专业主义能够坚守,职业道德能够维护,离不开制度的建设。也唯有制度的建设才能够将相关问题纳入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运用国家强制力的方式来解决。而舆论监督至于新闻媒体,就出现一个“悖论”,因为新闻媒体本身就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实施者,而舆论监督有需要他人来监督新闻媒体本身,这就需要新闻媒体间的相互监督,还有来自受众的监督,“制度建设和舆论监督,对于媒体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他律”和“自律”的关系,共同促进新闻专
⑧业主义与道德问题的解决”。制度建设及舆论监督作为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坚守的两翼,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3、新闻专业主义是永远的追求
新闻媒体要始终确立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虽然新闻专业主义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主义,但是从客观上来讲,新闻专业主义有助于新闻从业人员确立新闻理想,督促他们确立客观、真实、中立、公平公正的新闻理念,从而在新闻报道中坚守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要确立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媒介从业者的素养。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目前超过半数的记者编辑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丰厚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积累的实习生、或者刚从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就能为千千万万的受众筛选信息”。⑨《羊城晚报》能够出现如图1所示的封套版头版版面设计,即使不是编辑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的问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题,也与编辑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出现偏差有关系。
4、媒介素养是通往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⑩“新闻专业主义”至今仍然是新闻从业者的准绳,只是这个“准绳”容易受到影响,所以才有“媒介素养”的需求。实际上,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相比“新闻专业主义”,“媒介素养”更为迫切。我们需要让普通人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了解媒体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了解媒体在构建现实方面的特点„„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乏专业新闻的典范,《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都有自己的成功战役,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个的新闻专业主义,而是普通民众基本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在信息时代,应该是公民教育的第一步。
我们必须能读懂官方与民间信息之间差异的原因,必须能读懂各种力量与媒体之间的关联,也应该能运用基本的表达方式与渠道„„如果受众能够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就会更好的解读媒介的各种信息,并能积极反作用于新闻媒体,督促新闻媒体更好的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正如针对《羊城晚报》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张志安在其微博中所说:“报纸广告越轨,公众能做点啥?《羊城晚报》11月22日封套版头版广告,默许汽车厂商宣称“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全球首发更重要!” 我想,对这种行为,读者能做点啥?最简单的办法:@其微博并说句话:羊城晚报,贵报错了,下次不要。大概没用吧,可如果你也@它呢?也许它能听到并会反省。”
四、结语
《羊城晚报》广告**让我们再一次关注新闻专业主义的种种问题,或许在我国独特的媒介体制大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这种本来就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闻思想很难实现,但至少前进一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就会随之前进一大步,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媒体,任重而道远。
真的没有什么新闻比一部车的上市更重要?
------当新闻专业主义遭遇商业利益
【参考文献】
①《舆论监督、客观性与新闻专业主义》,郭镇之,专家论坛,传媒学术网 ②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③张立勇《“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新闻业的参考价值》,《对外大传播》,2005年6月
④李良榮《當前中國新聞改革的基本特點———紀念新聞改革25周年》,《現代傳播》,2004年第5期
⑤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上)——关于传播营销的的策略分析》,《当代传播》,2000年3月20日
⑥吴菲《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对“后危机时代”下地市电视媒体的启示》《今传媒》2011年第8期
⑦范以锦,霍慧《“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新闻与写作》 2010年5月5日
⑧范以锦,霍慧《“转型期”的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道德底线把握》 《新闻与写作》 2010年5月5日
⑨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
第五篇:复旦大学——新闻业务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复旦大学——新闻业务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新闻业务
一、问答题(30分)
1、新闻界,人们常说:“编辑要乐为他人作嫁衣”、“编辑是一项再创造的工作”。请您谈谈对这两句新闻界“行话”的认识。(15分)
2、“策划”与“炒作”是当前新闻界经常用到的词,这两者在理论以及新闻工作的实际操作与信息传播效果上有何区别?(15分)
二、分析题(70分)
今年初,中国足球协会与《广州日报》旗下的《足球》报打了一场笔墨官司,引起了一场**。新华网曾以《足协和足球报互不妥协》为题报道了这场**。全国各地媒体也纷纷对这场**表示了关注。请您就试题所提供的新华网消息等情况,从采编业务的角度谈谈对这场**的看法,以及媒体对此类问题应该如何进行正确而有意义的引导。(材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