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及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性格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缩小。尽管如此,但有些民族所固有的性格是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的,本文主要从中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出发,研究中俄民族的性格差异,并深入探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寻找两民族性格间的契合点,希望本文的内容和观点能够对中俄文化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差异
一、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文化传统的稳定的成员共同体。相对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内在的、稳定发展的一种历史传统。本部分主要分别论述中俄两民族的性格特点。以两国自身的性格作为出发点,做为基础探讨中俄两国性格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一)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中庸”的特点
“中庸”是儒家的思想主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庸”思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中庸之道”,凡事没有绝对,不强求也不将就,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处世态度。所以在中国,人们的思想绝不是极端的,人们更喜欢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区域,做事讲求分寸、做人宽厚圆润。可以说在“中庸之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宽厚、圆融的性格。其实,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既能不伤及他人与自己的颜面,又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种“中庸之道”的性格特点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无论是在个人修养上,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平和且不争执,这在如今的国际交往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与他国进行来往时,中国人向来温和宽厚,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行事作风。
2。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
中华民族性格中包容的特点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又有清末林则徐题书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都是宽以待人的包容的性格。
中国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遇事冷静、不骄不躁,能容人之过,这才显示出我大国人民的风范。《左传》中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千百年来,中国以其包容大度的心态广结善缘,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成员。而“包容”这―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国际交往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性格特点。
(二)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1.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
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世界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多彩的世界对俄罗斯人是不存在的”。与中国的中庸思想不同,俄罗斯人凡事都追求绝对,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在他们眼中事情只分两种:黑白对错,不存在所谓的灰色区域,没有任何中间缓冲阶段。同时,东正教教义对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特征表现在。宗教情怀和神性意向以受难意识为基础,追求终极,彻底和绝对,强调共同性,寻求普遍获救”。所以就造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极端性”的特点。这一点与中国人是完全相反的,世界范围常常用“战斗民族”来形容俄罗斯人民,这样的称号不是平白而来的,俄罗斯人民始终信奉极端终极性的做事方法。
2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两面性”的特点
很多学者认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如“谜一般”,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其民族性格的“两面性”,既有西方因素又有东方特征。这种性格的产生在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横跨亚欧大陆,多年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在这片国土上相互激荡和碰撞,“为这里最终生存下来的文化深深地打上东西方文明结合的烙印”。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一直摇摆在东西方之间,有时靠近东方,有时摆向西方。
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因素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这种气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国“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人素来向往平稳安定的生活,不争强不好胜,强调以和为贵。温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中国温和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中国人安稳的性格特点。
俄罗斯横跨地跨欧亚大陆的两大洲,拥有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寒冷而漫长的冬天促成了俄罗斯人表现自我的性格,同时畜牧业的高度发展也是形成他们极端且好斗性格的一大因素,不仅如此,俄罗斯人也因为长期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逻辑性。
(二)中俄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因素
中国人素来信奉儒家思想,奉行中庸之道,强调以和为贵。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等思想早已在万千中国人内心深处扎根,这是中国人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相对的,俄罗斯人长期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是一个拥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东正教是俄罗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在东正教以及古罗斯人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现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的各种风俗习惯,俄罗斯人自信豪放、善于表达等的性格特点都与这一宗教信仰有关。
三、中俄民族性格的差异
(一)在政治上的差异
中俄两国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两国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两国在政治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国家的民族精神角度来论述中俄两国政治上的差异。
中国的民族精神内涵可以用《周易》中的两句明艳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明一直都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五千多年的不断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总的来说,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民族精神的特别之处,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也同时具有东西方的文化特点,既有东方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有西方民族精神中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
上面提到过,中国位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且雨热同期,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形象立足于国际社会中。在生产生活中更多的以农业种植业为发展方式,平稳的生产秩序,稳定的生活轨迹。而俄罗斯因为地处寒带、亚寒带和北温带三个气候带,冬天寒冷而漫长,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广阔的牧场和草原却为俄罗斯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俄罗斯人民生产生活主要依靠的也是牧场饲养的牛、羊、猪等牲畜所生产的肉、奶、蛋等。
四、结语――借鉴俄罗斯民族性格,完善中华民族精神
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是两方文化精髓的结合。中国在某程度上应该借鉴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有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之后,也应该注重强化个性和进取精神的培养,否则也只能是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处释放。在这一层次上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追求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也要突出自我个性,强调挑战与创新,发展自我。所以,应该借鉴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以此来完善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第二篇: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论中美两国民族的性格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特点,跨越文化障碍和揭示各民族性格中的隐蔽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交际策略,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探究形成中西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
【关键字】中美 民族性格 差异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和美国,他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1] 中华民族是华夏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民族。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是遇到兵荒马乱,人民大体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静的性格。”[3]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
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所谓民族的优秀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中美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讲到探究这种差异之根源及原因
时,传统上,学者诸家习惯用这么一种逻辑:由“地理环境决定论”推导出中西文化不同的渊源和发展轨迹,再由不同的中西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孕育出中西民族不同的性格。
这种逻辑推理和理论应该是可接受和认可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线一元的而是多元复杂的。同样地,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元化的。
一、从历史文化看
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中国走了几千年,美国走了几百年,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已经形成各自迥异的文化特征和性格。提到中美文化差异,几乎会让每一个人自然地联想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如果比较文化差异的话,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比中国和美国更具可比性了。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两个民族的性格在不断互相磨擦,互相影响。[4]
但是正如某个人,其性格势必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一面,也有碍其自身发展的一面,如何在文化交流磨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本民族形成一种更利于民族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性格就是一个需要学习、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了。同时,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由此便产生了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制社会,多元制“就是要使所有的思想和意见都能得以表达和实现。”“个人主义的特色则在„„每个人或团体的均志愿加入国家这 个组织,但并不放弃自己的个体和选择权”。[5]中美国民性格的差异代代相传,在这其中,家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生活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正是家庭,而不是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向孩子们传授知识与经验。”[6]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同样也表现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之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生长起来的,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自始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路径,形成一种比较孤立、特殊的文化。也正是由于受到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中国文化比较重视内部的和谐,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易于形成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总之,中国的传统
思想,一直把中庸之道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孔子赞颂:“中庸之德,其至矣平。”朱熹在《中庸章句》题注称:“中者,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孔子认为凡事应“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老子、孔子开始,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问题。提出了十分丰富的有关修养的理论和主张.‘‘侈”指修身,“养”指养性或养心.修养即提高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儒家关心人的主体,偏重柔,主张“明心见性”,注重内省及人格完善。以达到圣贤境界.“吾日三省吾身”的劝勉历来为志士仁人们所蘑奉,这就养成了中国人内向的性格,心态也是安宁的、宁静的。可以讲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的是如何做人,做好人成了人生最高理想,而且道德本身就是最高报酬,讲究为人要有浩然正气,要保持人格的尊严”。中国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与愉悦,不太看重物质利益,中国人总想避免被人看成是个重利之徒,避免炫耀自己富有,利欲熏心的人则被视为势力、俗气、缺乏道德而遭人所唾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真可谓一穷二白,中国人正是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来发展和强大中国的.。无私奉献,不计报酬”。只求给予,不求索取”、“俯酋甘为孺子牛”、。淡泊名利”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座右铭。
而美国人跟中国人恰恰相反,他们祭尚及时行乐。追求物质利益。美国文化源于西方从古代希腊就开始的海洋文化或者商业文化。求变、好奇是海洋文化的特点,他们养成了好动的性格,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以及其它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他们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中克服常规。求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并在做事中发展这一动力。因此,“做事有所成就”自然就变成了他们的重要的文化取向或价值观念。美国人重视铤而走险,认为快速行动,追求效率,并有所成就才是积极的品质.因此入们争取改善社会地位,为获得成就而有为。并因此获得金钱和荣誉,他们尽量满足自已的欲望和要求。
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日“爱人”,孟子说。仁也者,人也。[7—8]所谓人就是指人际关系。中国讲究礼节,注重孝悌为仁之根本,注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不同等级秩序,要求臣子忠于君,子孝于父母,弟尊敬兄长,等等,否则便为“不仁”。然而,西方的文化则偏重于理智、理性,认为理智应该而且能够控制情感,人应该控制自我的欲望,用理智和道德去追求幸福,理智的份量大于人情的份量。这也与中美的伦理观念不同密切相关。美国人认为人与人之同是契约关系,人与人之周只是依靠契约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人讲究人伦情谊关系。讲究“君巨,父子、夫妻、兄弟、师友”。三纲五常”等等。
二、从文化相对主意看
从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种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9]
中庸和平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人养成一种惰性而不思进取,美国传统中则贯穿了求生存求发展的信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注重创新.愿意迁移和进行冒险。这种频繁的迁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新成功的性格。[10]而这也正是很多中国人所缺乏的.
由其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人权”观点使美国人相信美国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是最优越的,然而作为与美国白人不同的。异文化”拥有者,美国国内的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许多年来一直处在白人严重的种族歧视之下.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就是上述“美国信条”的代表。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推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之问的冲突。作为有普世意义的“美国信条”必然要与伊斯兰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等“异文化”发生冲突,认为美国的优越之处不在于美国人民优于其他人民,而在于“美国理想”的至高无上。[11]这也是美国政府在当今世界上推行单边主义的思想溯源。
参考文献
[1] 侯喆.中国与美国儿童国民性格的差异[J].人文论坛.186
[2] E.Steward.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美国文化模式[ M].卫景宜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70.[3] 余元浦,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4] Bradford Smith.Why we Like Americans [M].195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69.[5] 侯维瑞.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18—
219.[6] Baker, Larry.Communication.Chicago:Prentice-Hall Inc.[J],1984: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扬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10]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9.[11] 苑可.亨廷顿的优思[ J ].读书,2005,(5).
第三篇: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首先,教育都肩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
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
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
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俄罗斯学校普遍实行“走读制”,学校整体效率及效益虽高,但同时亦有管理不严、生活不便等不足;
第四,在高校方面,在本科以上学位管理上,中国是“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而俄罗斯则多为“硕士,而五年连读“硕士—副博士”体系;在高校教师任用及职称评聘等环节上,俄罗斯相当严格。全俄高校教授、副教授队伍少而精,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对“教授”质量的注重及严格界定,也使得教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充分展现;
第五,在教育文化方面,中国文化一直以“中学”为主体,无论经过怎样的改革与革命,“中学”始终在中国大文化平台中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在某些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上中国越来越多地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像西方国家模仿,但“西学”主要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它无力撼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且,任何外来文化传到中国后都要经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洋为中用。因而此“西学”已非彼“西学”。这正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博采众长而本色不易、渐进发展而非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俄罗斯文化的阴阳两极性决定了它的无根基性、无本体性,因而对东西方两种文化均采取了知识性的态度:在遇到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便掉头向东方文化求解,而在东方文化中难以实现的目标则依靠西方文化来变通,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依循西方文化,与东方国家交往时则运用东方文化;用使自己亚洲化的方法克制亚洲,用使自己欧洲化的方法制胜欧洲。而且,每一次文化转变都像一场押注,其手段之激,方式之烈,后果之难以预料,实属罕见。例如:苏联解体后的自由派先锋波波夫、盖达尔以及叶利钦的首席谋士布尔布利斯就曾建议“用最资本主义的方法改造俄罗斯”,而“无需任何民族性的掩饰”。
第六,教育体制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民对家和国理解的不同。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家庭和家族的利益要高于国家利益,“百善孝为先”,孝道利家是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恪守的道德准则。对个人来讲,家族即他的世界,家族在则世界在,家族若瓦解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一般来讲,中国人对家的关心超过了对国的关心,在面临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选择时,中国人往往首选前者,再选后者。当然也有例外,毕竟中国有很多舍生取义的大贤、大可。所以我们暂且不能一概而论。在俄罗斯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家庭和家族意识并不强烈,更无中国人视为孝道之首的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的想法。在民族主义和家族主义比较的意义上,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具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是民族主义自大自狂、甚嚣尘上的国家,是把一切都民族化了的国家。家族观念比国家观念对人类的危害要小得多,因为国家观念容易导致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尽忠的最好方法就是杀人;而孝道利家的最好方法则是安居乐业、老守田园,采菊东篱下,安得其所的人性化、私性化的理念。但这种意识也是造成对国事麻木不仁、对公事弥饷玩公、听之任之的温床意识。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相同和差异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中俄两国不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上的交流。通过考察与对比可以发现,中俄两国的学术上的交流频繁,时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的。
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尽管两国的政府都通过立法及提供经费等方式和途径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和影响,不过总体来说,中国政府对学校及教育的管理干预已变得更为间接和宏观,许多权利已经下放给学校,逐步树立起教育是“人才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理念。政府的拨款主要用于对新建院校的投资,重点和急需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引导,奖贷学金发放等大政的方面,并已初见成效。这亦是当今国际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政府管得过多过细,常使得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教育及学校自主自立地健康发展。而莫斯科一些很有资历及名望的学府,因长期由政府直接包管,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发展动力。这应成为俄罗斯学校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国教育改革中,政府不断放权,学校市场化、集约化的做法也值得俄罗斯关注。
在教学的方式效果上,俄罗斯学校许多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对地处莫斯科的多所院校考察后感受到,教师普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电教设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课堂气氛很好;经常安排学生课堂演讲和辩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这些值得中国好好研究和学习。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如何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的问题。
在考试和录取制度上,两国现行的制度各有利弊,应相互融合。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多地依靠绝对统一的国家考试和录取,而俄罗斯又过于放任于各校自行命题和选拔。结果是中国考生的培养潜质很容易被统一而僵化的考试科目与方式抑制和掩盖,从而制约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反观俄罗斯,却又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学校的负担加重,尤其是一些院校以多招多淘汰的遴选方式选拔学生,这对大多数被淘汰者而言,只能来年再考,造成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此外,为实现多种选择,学生又不得不复习准备多种科目和内容,负担沉重且基础难以扎实。而日本考试和选拔制度可谓为两者的折中,日本把学校入学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是统一考试,考题由“考试中心”拟定,所有考生在统一的时间进行考试;然后,各个学校进行第二次考试,形式则灵活多样,意在细致考察权衡考生的专业培养潜质。实施效果不错。
在办学的效率和效益上,俄罗斯学校的一些高效现象足以引起对中国近些年出现的合并院校扩大规模但却往往难出效率的现实进行反思。扩大学校规模不一定就会提高效率和效益,相反,常常还会造成巨大的内耗。学校对自身准确的层次定位、有效的内部挖潜、不断提高单位效益才应是提高办学效率的基本方向。在俄罗斯,从教学方面看,学校的走读方式是其办学效率及效益较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走读制”有效地增添了人员及校舍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校园仿佛没有节假日,全日制、在职、成教等各类学生各择其主、人流不断,达到了高效率。
在两国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走在了前面。应该说,中国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相当健全,这也得益于长期实行的“住校制”。从学生角度讲,完善而低廉的生活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既节省了学生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又可一定程度地为学校创收。目前,中国学校后勤服务所积极进行的社会化企业化改革,目的也在于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尽管俄罗斯的学校以“走读制”为主,但白天校园里学生的保有量更大,大流量下更需要便捷的后勤服务。为此,可尝试多方集资筹建类似德国的“大学生服务社”,使后勤服务既不完全由学校承包,又不完全放任于社会,甚至还可探求学生的自主管理方式,一举多得。
中俄两国的国情各不相同,互补性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充分地借鉴别人的经验和长处,结合自身特点有效地促进本国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则是共同的愿望。
第四篇:中俄交际礼仪的差异
中俄交际礼仪的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研究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种族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不同语言或者不同文化底蕴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
经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越加频繁。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甚至是在军事方面,都离不开交流这个过程。这样的文化交际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友好的外交。尽管现代科技发达到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程度,缩短了交流的距离和时间,交流似乎变得很容易,但是要想要拉近不同种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巧妙运用跨文化交际是十分的。
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与国际交往日益加深的时代,跨文化交际显得越发重要,跨文化交际也作为一门兴起的学科被人们学习。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不断研究和学习,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可以营造良好融洽的氛围。
二、中俄交际礼仪差异的具体表现
1、自我介绍方式的差异
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如若能巧妙地使用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扩大属于自己的交际范围,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现自我,在交往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解除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自我介绍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特别重要,而中俄两国在自我介绍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来看看我们中国人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的。中国人见到陌生人一般先是互问姓名,表明是对对方的关心,以示一种尊重和礼貌,而不习惯向别人主动介绍自己,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那样做有自我夸耀目中无人的嫌疑,是无礼貌不谦虚的表现,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在含蓄、委婉性格的表现。而俄罗斯人正好相反,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相当强,常常会在别人面前显示自我的价值,与生人见面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在他们看来,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对方在耍架子摆谱,不容易接近。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性格应该是属于偏内向型的,感情虽然很丰富,但是不轻易表露。而俄罗斯人性格属于很明显的外露型,他们拥有火一般的热情,感情比较容易外露,因此说话也比较直截了当,动作行为比较豪爽。
2、请客的差异
现如今,请客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也是渐渐流行起来。这种交际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增进彼此的理解。
中国人在邀请别人来自己家做客时,首先会依据惯例说像这类的话我请客,你一定要来,不来不行呀,说了这些话,中国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即使这是一些表面话,但被邀请者有时候听了也会十分开心,显得自己十分受邀请者的重视。但是俄罗斯人对于这些话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他们一般反应的不会是特别开心,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邀请简直就是强人所难,完全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在俄罗斯文化中,俄罗斯人十分尊重别人的安排和计划,当他们邀请别人参加某个宴会或者某些活动时,一定会顾忌到被邀请者的感受,他们认为邀请别人事实上就是在占用别人的时间,因此对于最后的邀请时间和计划邀请者和被邀请者会积极的协商,直到双方满意为止。而在中国文化中呢,被邀请者会把邀请作为一种荣幸来看,对于邀请者来说,邀请是在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是在给被邀请者面子的。
3、对待时间态度的差异
与约定者会面时,守约和准时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准时也有自己的标准。
除了一些重要的会晤,俄罗斯人在赴约的时候有可能会迟到十分钟,在俄罗斯人看来这完全是允许的。由此就有很多外国友人就认为俄罗斯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很随便。俄罗斯人对于准时总是有着自己的概念,尤其他们在和别人约定时间的时候,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概念约定见面的大约时间,比如说约定在十点钟见面,其实可以认为是大约十点钟见面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在赴约时,一般会提前几分钟到达约定地点。在中国人看来,不守时是很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态度呢?这估计与俄罗斯人不习惯制定长远生活计划有关吧。
三、深入分析中俄交际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1、文化起源的不同
中国在亚洲属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文化组成大部分来源于本土文化,很少一部分结合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在中国大地上渐渐形成了以儒、道为基础,诸子百家思想共存的思想文化底蕴。
俄罗斯地处在亚由大陆板块的结合处,左邻欧洲国家,又紧挨亚洲国家,地理位置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比较开阔,可以汲取邻国优秀先进的文化。因此俄罗斯文化的形成不同于中国,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使其文化的本土性渐渐消失,形成了比较典型的边缘文化,或者可以称为嫁接文化。
2、文化的构成及形式不同
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各国的文化,只要是有精华之处就会去包容并且不断融合,因此异国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并且任何的外来文化来到中国后都必定会经历中国化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洋为中用。由此看来,这正是中国文化能在众多文化中博采众长却本色不改、逐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中国文化相反,俄罗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很极端,也可以说是相对。俄罗斯文化本土性比较差,因此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俄罗斯大地上巧妙结合。在很多方面俄罗斯民族采取相对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当西方文化没有办法解释问题的时候,就会转向东方文化寻求解决方案。在与国家交往时也一样,在与西方国家交往时遵循西方文化规则,在于东方国家打交道时使用的是东方文化准则。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积淀。中俄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习惯、宗教,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交际礼仪的差异。为了中俄两国的友好发展,了解并学习两国的交际礼仪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希望有助于更多俄语学习者的学习,共同来进步,用我们的努力促进中俄两国之间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中俄习俗差异
中俄习俗差异
世界上每一个名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俗文化,甚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民族风俗和传统礼节,它们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心理中。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而既然是一个民族的特别,那当然是有别于我们五千年文化大国的传统民俗。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俄存在着某些差异。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打招呼的多是熟悉的人,而对于只有过一面之缘或是不熟悉的人,一般的点头寒暄变足以。而俄罗斯人认为,见面不打呼或问好是不礼貌、不友好、甚至是没教养的行为。中国人最常见的见面礼仪就是握手,大到各过领导人相见,小到平头老百姓,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招呼方式就是握手,似乎手与手的那么一触碰就能把彼此的喜悦和欢乐传递。而俄罗斯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有很多:单纯言语的、脱帽、握手、亲吻等。在俄罗斯人的见面礼仪中,男士有脱帽的习惯,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和问候。俄罗斯脱帽礼仪有两种形式:掀帽和脱帽。握手作为世界上一种常用的见面礼仪,俄罗斯人也十分讲究,他们认为这是人际间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俄罗斯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时要相互握手,即便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也要握。而女人之间握手或者不握手比较随便。在中国,人们想见很少有亲吻的,但在俄罗斯是有的。而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亲吻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在待客礼仪方面,中俄也有着差异。中国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喜欢用酒肉来招待,中国人认为你是我的贵宾,我就愿意拿我家中的好酒好肉来招待你,这就是厚待。俄罗斯人对待客人热情大方,对待特别尊贵的客人他们习惯用传统的“面包和盐”的方式来招待。因为面包在俄罗斯民族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俄罗斯人的眼里,它是生命之源,也是获得温暖、欢乐、和睦和幸福的保证。而盐在古俄罗斯时是一种稀罕之物,要从很远的地方花昂贵的价格运来。因此,自古以来盐就被俄罗斯人视为来之不易的珍贵品,象征高贵、恩惠、神奇、精华等意义。
在生育方面,俄罗斯人自古就有在无人居住的地方生孩子的风俗,而在中国,人们都认为要在医院里生孩子才安全有保障一些。并且,按照习俗,俄罗斯妇女产后一般不“坐月子”,也没有禁忌,她们一般生孩子7天后就与一般人一样开始操持家务。而在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都十分照顾孕妇,而且按照习俗一定会“坐月子”。
在崇拜习俗方面,中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古代的皇帝到后来毛泽东,从各路神仙到基督耶稣,中国人大多崇拜的都是人或者神。而俄罗斯人从古至今都崇拜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例如:桦树,柳树,花草,禾梱等。在动物方面,俄罗斯人主要崇拜的是熊。他们认为它善良,性格憨厚,是甜食家,美食家等。如今,熊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龙在中国人心中那样神圣不可侵犯。
在禁忌方面,中俄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俄罗斯忌恭维身体健康,他们认为这是对人的一种诅咒,而中国人则喜欢听人恭维说“您精力真好”“您身体真棒”之类的话。俄罗斯忌提前祝贺生日,而中国人认为生日可以提前而不可以延后。俄罗斯忌数字13,而中国忌数字33。俄罗斯忌双数,而中国人则认为好事成双。
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发展演变中都为自己嵌入了好多习俗,所谓习俗,便是那些改也改不掉,忘也忘不了的习惯,从古至今。这些习俗都是民族的象征,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点。正因为中俄民俗的差异,各国民俗的差异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地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