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

时间:2019-05-15 05: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

第一篇: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

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

近日,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与市商务委投资促进处联合组团,赴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重点推介上海最新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及自贸试验区发展情况,加大吸引欧洲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

代表团在法兰克福、哥德堡和利物浦分别召开“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代表团团长宗宇燕女士致辞,团组就上海最新投资环境、自贸试验区运行情况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有关内容进行宣讲。

德国Eschborn市市长、黑森州经济部中国业务处长、黑森州经济部办公室主任,以及德国政界、商界7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英国利物浦作为上海友城伙伴关系,副市长专程到会致辞并主持研讨问答环节,英国投资贸易议员代表及有关机构和企业等40余名利物浦政界、商界精英参加会议。哥德堡市市长胡田女士(Anneli Hulthen),瑞典中国驻瑞典哥德堡总领馆总领事张卫华女士,哥德堡投促署产业发展部部长Maria Strömberg女士到会致辞并发表演讲。哥德堡投资促进署、哥德堡港、北欧最大乐园Liseberg、瑞典邮轮公司Stena、瑞典最大的律所Vinge以及哥德堡主要开发园区首席执行官等45人参加了会议。

会后,德国、英国和瑞典企业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利物浦发展署和瑞典瑞中贸易委员会都表示希望加大与上海的经贸合作。包括与德国及欧洲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英国生物医药行业,瑞典西岸亚洲商会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第二篇:英国和瑞典幼儿教育介绍

英国和瑞典幼儿教育介绍

2004年9月22日至10月3日,江苏省幼儿教育考察团一行六人,在张仁团长带领下,考察了英国和瑞典的幼儿教育。时间短促,行程匆匆,团员们不辞车旅劳顿,克服食宿不适,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宏观到微观,对这两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与这两个国家的幼教工作者座谈和交流,学习他们发展幼教事业的经验,并向他们介绍了蓬勃发展中的江苏省幼儿教育,收获颇丰。

一、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高度重视

英国政府把幼儿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将普及幼儿教育当作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多渠道、多途径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并加大对幼儿教育投资的力度。

从1997年起,政府开始实施多项旨在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全国计划。规模较大的有在英格兰地区实施的早期发展合作的计划(EYDP)。该计划要求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发展本地区的幼儿教育,明确提出要实行政府、自愿团体和组织以及私人一起开办和维持学前教育机构的政策;先从4岁幼儿开始,力争做到逐步向下普及。1998年,政府开始实施规模庞大的“全国儿童保育战略”(National Chilbdcare Strategy),先前实施的EYDP计划也扩充为早期发展和儿童保育合作计划(EYDCP)。此项计划要求各地方教育当局制定须经中央政府批准的具体方案,通过各种合作的途径和措施大力发展幼儿教育。1998年9月提前实现普及4岁幼儿入园的计划后,政府随即又将该计划扩充,向下延伸到3岁幼儿。英国政府六年之前对学龄前儿童实行教育券制度,儿童从政府领取教育券,上幼儿园时抵冲学费。为了简化手续,现在幼儿园可以凭在园幼儿的花名册直接去当地政府领取教育基金。政府每学期给每个孩子发放450英镑教育金,连续发放三学期,超过的部分由家长承担。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经费投入充足,英国幼儿普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在素有福利国家之称的瑞典,大部分幼儿园是国家办的,家长只要交纳少量的学费,便可送孩子上幼儿园。在斯德哥尔摩市郊拜林斯纳小区幼儿园,团长告诉我们,这个小区共有公办幼儿园二十余所,私立幼儿园只有很少的几所,规模都不如公办幼儿园大。这所只有三个班,七十五个孩子,每班三个教师的幼儿园,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显然这所幼儿园的收入不够开支,园长告诉我们,幼儿园不管收费,家长把钱交到区里的主管部门,幼儿园的办公费用和教师工资全由区里拨付。全区所有公办幼儿园的经费和工资都由区里承担。

二、管理规范,幼儿发展领域和目标明确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应该在哪些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基础教育做好必要的准备,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正式宣布设立基础阶段(foundation stage)。该阶段为2年,即学前教育阶段的3—5岁,这与小学5岁以后开始的4个年龄阶段的划分具有上下承接性。此措施出台后即被国际间看作是英国规范幼儿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引起广泛关注。

英国政府教育和就业部所属的“资格与课程”(QCA)专门为此阶段的幼儿确定了六大发展领域,还为这些领域分别编制了详细的“早期学习目标”(early learning goals)。

设立基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5岁开始的义务教育第一关键年龄提供必要的准备。所以,在课程方面也体现了与全国统一课程上下承接的连贯性特点。政府十分强调基础阶段的课程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找下必要的基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倾向;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技能,特别是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他们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相互倾听;

注意的技能和持久性的培养,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或小组作业;

语言和交流技能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交流,与成年人和伙伴进行交谈,练习与扩展词汇和交流技能,认真地倾听他人说话。

阅读和书写,给予幼儿在多种情景中探索、分享、学习和使用词汇和课文的机会,接触各种书籍。

数学,促进幼儿对数、尺寸、图案、形状、空间的理解,对周围世界的知识与了解,为幼儿提供各种情景,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解决问题、作决定、实验、预测、计划和提出问题,探索和发现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环境、人和地方; 身体的发展,运动技巧;

创造性的发展,为所有幼儿提供机会,通过艺术设计和技术、音乐、动作、舞蹈等具有想象力的角色扮演活动,使他们去探索和分享想法、见解和情感。

概括起来,“资格与课程局”提出将该阶段的学习分成以下六大领域:个体、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语言与读写能力、数学,对世界的知识与理解,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从上述这些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对幼儿教育阶段在各个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幼儿的认知、身体和情感发展的同时,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当作一个独立的领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三、托幼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融合

在英国曼彻斯市,我们考察了历史悠久的North Trafford College职业技术学院。除了数学英文制图电工等专业外,幼儿教育是该校的一个重要专业,十几年来,她们为全英国的托幼机构培训了5100人次的专业教师。该校教务主任告诉我们,根据英国规定,幼儿教师获得任职资格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分四个等级,第一级培训需一年时间,接受高中毕业生参加;获得一级证书后,再经过一年培训可获得二级证书,参加第三级培训则历时两年,第四级培训也是两年,经过四级培训才能得到幼儿教师执照。受训者在各级培训过程中都要在幼儿园实习,实习时间长于课堂学习时间。国家规定,幼儿园园长必须有四级证书,一所幼儿园至少50%以上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四级证书。由此可见。英国幼儿教师的准入资格是非常严格的。

North Trafford College有附设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只有4个班,为家长的服务也是别具一格的。家长需要育儿知识、家长需要专业文凭(包括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可以到这儿来学习;家长下岗了。可以在这儿继续培训从而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甚至家里汽车、洗衣机、计算机坏了,也能在这儿得到帮助。

四、多元幼儿教育发展格局

英国3—5岁幼儿的公共教育由各地方教育当局(LEA)负责提供。从机构类型上看,已经形成以地方公立为主、社会自愿团体和私人为补充的多元发展格局。公立幼教机构当中又以教育当局开办或资助的为主,部分为地方社会机构开办,但也有二者合办的。地方教育当局开办或资助的主要有下列几种:

保育学校,招收3—4岁幼儿;

保育班,通常附设在幼儿学校或初等学校内,招收3—4岁幼儿;

幼教中心,招收3—5岁幼儿,只在正规学年期间上课;

学前班(苏格兰地区无此类型班级),主要招收4—5岁幼儿,类似小学阶段;

特殊幼儿学校,招收3—5岁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补充班,主要为特殊需要儿童特殊教育,使他们进入正常学校就读。

由社会团体、工商企业或私人开办的幼教机构则多种多样,包括日托中心、私产幼儿园和游戏学园等等。根据1999年的统计,在英格兰地区,公立幼儿教育机构吸纳了59%的3—4岁幼儿,30%进入私立园所(其中一些收取学费),9%进入各种自愿团体开办的免费幼教机构,由雇主开设的机构只吸纳2%左右的幼儿。

我们在英国还考察了曼彻斯特市郊区创立于1876年的St.beder学院。这是一所教会办的私立学校,招收4—18岁的学生,4—11岁为小学部(4岁和5岁两年龄段属于幼儿教育),12—18岁为中学部。1976年设立幼儿园,现有231名幼儿,编为11个班,每班人数少于26个,最小的班15人。幼儿园开设数学、英文、科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还有宗教课,此外还聘请客座教师教授戏剧、演讲、乐器演奏、国际象棋、板球等,科目比较多。英国对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很规范,学校的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有权对学校的所有事务作出决定,但政府每年都派专管私立学校的督察官来视察。St.beder学院是一所慈善机构办的学校,不用缴税,所有盈利除发教职员工的薪水外,都用于学校的办公和建设。

五、重视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有创意

1、有效的教与学,就是师生“共享思维”。

颁布于2000年9月的《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课程指南》,引领着全英国幼教界进行着“有效的教与学”的研究和探索。考察中我们细细地体味“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有效的教与学,“既要有一个有意义的课程,也要求实践工作者理解并有能力实施该课程的要求”。英国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们都能清晰地了解、把握本国“课程指南”中为学前儿童定位的在“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六个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精心建构早期课程”。

在St.beder学院幼儿园,园长指着教室墙上的各类计划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有“秋季的发展目标”、“一周的计划”、“活动区的计划”等。此外,教师还要为每个幼儿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的过程和发展水平。英国“课程指南”中所要求的“有效的教”,促进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和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

“有效的学”,包括“幼儿发起的能够促进学习和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的活动”。在英国的幼儿园中,教师们积极创设一个充满刺激和变化的环境,让每个孩子获得各种可使用的资源,并按照他们自身的速度,生成探索性的学习。

2、玩中学——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在英国和瑞典,我们完整地看了3所幼儿园孩子们的半日活动。随着与英国同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了,尽管在英国的幼教史上,也曾经历过“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游戏乐园”与“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之争,但随着英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整合的观点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即不该把游戏与学习等活动机械地、人为地割裂开来,应赋予预设的学习以游戏化,在游戏中则生成、柔和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玩中学成了游戏与学习融合的最高境界。

3、“自然食品”比“人工合成食品”更有意义

英国和瑞典的幼儿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在North Trafford College附设的幼儿园,“婴儿按摩室”的教师,拿着一大筐“杂物”(竹球、林垫、丝巾、麻绳、刷子、毛巾、布料、草编物品等)向我们介绍:给孩子们触摸,游戏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东西,决不能是塑料的制品。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拜林斯纳小区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上,我们看到有的孩子在教室墙边用砖头“砌”房子;有的孩子用吊在大上不一的滑轮上的水桶,在沙坑里“运沙”;有的孩子在用废旧轮胎和木条搭建的“独木桥”上行走、在铺满木屑的“草地”上蹦跳;还有的孩子成群结队地爬到园后的山坡上嬉戏;区角里,玩彩泥的活动结束了,桌上、椅子上、地上及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各样的彩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拾、整理,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自然地学习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英国的幼儿教育,使我们感受到,环境的影响的综合的、立体的,人的发展也是整合的、自然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工合成的食品”,也许有它高效、速效之作用,但回归自然,崇高纯真的呼唤,使“自然食品”更有其原汁原味、纯美溢香之魅力。

4、一个孩子一个主题

英国的“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学习的”的,“实践工作者必须理解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件事情,以及幼儿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时间取得进步”。因此,英国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个幼儿,为每一个幼儿设计“课程”。North Trafford College的老师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模式都是独特的,政府制订的“大纲”仅仅是为教师的工作指引了一个方向,真正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是能够按照每个孩子的“图式”去设计课程。在英国的幼儿园里,我们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现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拍照、录像……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我们信手拈来的是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观察记录、资料照片。

六、幼儿教育特色突显

英国和瑞典幼儿教育体现了“三多”、“三高”、“三活”的特色。“三多”即多元化办学、多部门合作、多样性选择。“三高”即高规格师资配备、高标准经费投入、高水平政府重视。“三活”即激活课程改革方式、激活保教管理机制、盘活社会教育资源。

这两个国家幼儿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紧密相连。比如要让幼儿学习英文书写,教师并不是让幼儿反复地书写枯燥的英文字母,而是让幼儿在画有虚线的一串葡萄上描画实线,因为英文里有许多字母的书写都要求有画圈的功夫。要让幼儿认识木头的特性,教师就给幼儿提供大小软硬不同的林块,让幼儿用锤子、钉子随意敲打,孩子们在钉钉拆拆、敲敲打打中,逐渐获得了有关木头的相关知识。再比如教幼儿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讲一讲、念一念就行了,还让幼儿穿上服装进行表演,通过“诱之以情、导之入境”使幼儿能更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这种活动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意识和观念。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对他的意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同时它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早期学习经验。教师很少批评指责孩子,也不给孩子提供一个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是让幼儿在平等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想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以小组和个别教育为主,较少组织全班性的集体施教。比如注重求异地、而不太注重求同,非常注重对幼儿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在斯德哥尔市郊拜林斯纳小区幼儿园,我们就看到有许多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间,它们被用作各类游戏室和阅读室,每个房间有四、一个孩子在自主游戏或看书,教师较少用灌输的方法给幼儿传授知识,而让幼儿通过主动参与、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和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技巧、培养情感、态度。

七、英国和瑞典幼教给我们的启示

考察期间,两国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两国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构建我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幼儿教育体系。

——大力宣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各地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确立符合我省省情的发展幼教事业指导方针。我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幼儿教育事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一同来办好幼教事业。

——继续抓好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巩固、提高工作。特别关注农村学前教育、残疾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以社区为依托,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对散居儿童实施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和家教指导;

——积极构建0—6岁现代早期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格局;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0—3岁早期教育形式,尽量满足3岁以下儿童和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积极探索以示范性实验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托幼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网络。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发展幼教事业。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充分考虑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留有余在并对社会力量办园给予必要的扶持;乡镇的财政预算要安排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幼儿教师工资发放。应建立:

发展基金——投入建造新幼儿园,改造旧幼儿园,办好示范幼儿园,发展幼教事业。

风险基金——用作体制改革后幼儿园推向市场所面临风险的保障。

奖励基金——奖励办园成绩突出者,激励事业发展,调控办园方向。

保险基金——设立教职工医疗、退养、下岗的保险基金,保障教职工基本福利。

——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对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园长、教师,由主办单位予以调整;凡园长和幼儿教师不参加教育部门资格审定或聘用不合格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幼儿园(所),不能予以登记注册、分类定级、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

——制定督导评估标准,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与筹措、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依法对托幼园(所)的办学方向、教育目标、教育质量以及受教育者、教职工和家长的合法权益进行检查评估。

第三篇: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

英国和德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表日期:2010年9月16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佚 名

本页面已被访问 269 次

一、英国建立了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和高效的农场经营制度

英国国土面积狭小,人多地少。2005年,国土总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6036万,耕地面积573万公顷,人均耕地0.095公顷(1.42亩),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近。目前,英国农业已高度现代化,2007年GDP中农业份额占0.5%,就业人数中农业就业份额占1%,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二战前,英国对耕地基本不予保护,所需农产品主要依赖盟国和殖民地进口。二战以后,伴随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和国内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英国日益重视本国农业发展,加强农地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一是将改变农业用地用途的权利由政府行使。1947年英国颁布实施了《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私有土地变更农业用途,必须向政府缴税,从此土地私有者失去了擅自变更农业用途的权利。其后,还陆续制定了《新城镇法》、《村庄土地法》等一系列法律,进一步强化用途管制。

二是建立农地质量评价和规划管制制度。英国农业部从1966年开始进行农地质量评价,建立了农业土地分类系统,后经多次修订,现已成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许可的基础和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目前,他们正通过实施乡村发展纲要和国家发展规划,强化对农业用地特别是优等农业用地的保护。

三是多元化解决农地纠纷。发生农地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解决:最高法院和苏格兰郡法院受理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争议,下属法院受理地主与佃农争议;苏格兰土地裁判所与英格兰和威尔士土地裁判所受理征地补偿争议、土地登记争议等;农用地裁判所受理农业用地经营活动中的有关争议,独立行使裁判权,成员分别由土地所有者和承租者组织的代表组成。英国的土地裁判制度属于行政裁判,根据法律设立,既不属于法院,也不属于行政系统,工作经费由行政机关保障,裁判活动独立进行,主席由大法官任命,成员由部长任命,但部长不能解除裁判所成员的职务。

四是促进自营农场的发展。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租佃制农场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进入20世纪以来,政府不断通过立法、财政补贴等方式,限制地主权利,发展了自营农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1906年《农业持有地法》规定,地主不得干涉农场主如何使用租佃的土地;1941年《农业法》规定,农场主可获得终身租期;1976年又将租期延长到租地农场主死后的两代人;1986年在坚持赋予租地农场主终身租赁权和两代继承权的同时,对租金实行三年一次评估调整,防止租金过高。经过上百年的调整,在限制地主权利的同时,也限制了租佃制农场的发展(1995年英国政府废除了佃农终身土地租赁权),并催生和发展了自营农场。当前,租赁经营的农场仅占农场总数的16%,自营或者以自营为主的农场已占农场总数的84%。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由1895年的32公顷提高到目前的70公顷(其中一半以上的耕地由经营规模超过120公顷的农场经营),自营农场经营成为英国现代农业最基础的经营形式。

二、德国十分重视农地产权管理

德国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41万人,耕地1190万公顷,人均耕地0.14公顷(2.16亩)。目前,德国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2007年,GDP中农业份额占1%,就业人数中农业份额占2.4%。德国十分重视对农地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东西德国统一后,对原东德的公有农地实行私有化改造,建立了统一的农地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

一是对农地产权交易实行特殊管理。德国土地绝大部分属于私有,也有一部分实行公有(如国家、州、市镇所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土地所有者对该土地包括地上和地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可以自由交易。但由于农地的特殊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德国对农地所有权的自由交易实行严格限制,以防止农地细碎化,防止土地集中到非农民手中,防止农业滑坡。自1918年以来,德国就对农地自由交易实行控制,并延续至今。《土地交易法》规定,出让农地所有权,应经地方农业局许可,对可能导致土地分散经营或者细碎、出让价格与土地价值严重背离、改变农地用途的不得批准出让。

二是对农地实行田亩重整。为解决二战后形成的农地地块分散、细碎、不便于机械化作业问题,从1953年开始至今,德国按照《田亩重整法》的规定,实施了田亩重整计划,由参与该计划的农地所有者组成共同体,在国家支持下,通过田亩重整程序,对不同所有者的农地进行互换、重新登记,并加以平整改造,使之连片成方,适合于机械化耕作,促进了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从1949年到1994年,平均农地经营规模由8公顷提高到29.8公顷;低于10公顷的农业企业由140万个减少到28万个。

三是加强对农地租赁管理。在原联邦德国,有38%的农地用于租赁经营,在全德国现有53%的农地用于租赁经营。为防止改变农地用途,实现农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租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地租赁管理,在《民法典》规定的基础上,1986年原联邦德国颁布实施了《农地用益租赁交易法》,规定农地租赁实行合同备案制度,租赁期限为12-18年,地租要符合国家规定,并由农业部门定期检查,重点检查租金是否适当、股东或者合伙人是否变动、用途是否改变、是否转租等,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租赁合同作出调整。如果承租人两个季度未付租金,或者未经批准转租、改变用途,则要求当事双方解除合同。

四是畅通农地纠纷解决渠道。德国的农地租赁纠纷主要通过调解和农业法院解决。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主持人由经过考核的专业人士或者双方认可的调解人(如市长、教士、农业局官员等)担任。调解不成可向农业法院起诉。农业法院属于基层法院,由一名基层法官和两名名誉法官(如农地地主等)组成,依照《农业纠纷诉讼程序法》(1953年颁布实施)规定审理。对农业法院判决不服可上诉到州中等法院。在与农庄主座谈时,他们表示,“调解协商的结果要比法院判决更容易接受”。

三、几点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借鉴英国和德国的经验和做法,对扩大我国农业的国际参与度,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一)始终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英国和德国与我国同是人多地少的国家。从他们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保护农地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并不矛盾,保护农民土地权利与发展规模经营也不矛盾,坚持家庭经营与建设现代农业更不矛盾。他们的丰富实践和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不能随意调整和改变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推动土地流转,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尊重和保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稳步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快改革健全农地保护制度

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农地实行用途转变许可和规划控制,有效地保护了农地资源,实现了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统筹协调发展。除执法严格、管理规范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项制度建立在农地质量评价和加强农地监管的基础上。加强我国农地保护和管理,健全农地保护制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建立农业用地质量评价制度。开展农业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调查,加快基本农田到户入证和落实到具体地块、图件等工作,尽快制定农业用地保护规划,并作为其他城乡建设和用地许可的基础。同时,对补充耕地,要落实国土资源部门与农业部门的联合确认制度。二是健全农业用地转变用途许可制度。由于农业用地的特殊性,英国和德国农业部门对农地转变用途负有监管职责。目前,我国已经明确林地、草原用途转变须经林业、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鉴于耕地对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建议对耕地改变用途,也实行经农业部门许可的制度。

(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虽然我国与英国、德国的农地制度不同,但他们的农地产权交易管理制度和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以保证现代农业建设健康顺利进行。一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着重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租赁和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农业用途审查制度,明确转让对象、租赁期限、农业用途认定等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审批、备案部门由发包方调整为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对流转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定期检查。二是注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问题。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验,组织承包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并结合农田整治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在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营规模化。

(四)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制度

英国的土地裁判所、德国的农业法院,都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的农地纠纷解决制度。我国各地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探索建立了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为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当前,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立法的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仲裁规范管理,加快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大力培训仲裁员,完善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为土地承包仲裁法律正式实施奠定基础。

第四篇:宁马一体化合作论坛暨马鞍山市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南京举办120

宁马一体化合作论坛

——金融专场推荐会在南京举办

日前,马鞍山市在南京举办宁马一体化合作论坛暨马鞍山市投资环境说明会,研究探讨宁马一体化合作发展课题,向与会客商推介马鞍山市投资环境,并进行项目签约。

市委书记郑为文、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院长乔均作了主旨演讲,市长张晓麟推介马鞍山投资环境。市领导章应民、訾金雷、靳林春、盛厚林、杨跃进,市委秘书长张东明、市政府秘书长杨勇义及数百名当地客商出席了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尧主持论坛和投资环境说明会。

郑为文在演讲中说,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也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频繁和紧密,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从原来完全竞争、分割发展的状态走向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在合作中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一个城市的短处变长、长处更长,从而促进城市之间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南京是六朝古都,马鞍山是六朝畿辅、京都要地,从古到今两地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一直十分频繁和密切。特别是近年来,两市的交流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成果更加显著,逐步形成了经济联合加强、产业互动发展、体制趋于融合、要素流动增多的良好态势。

郑为文指出,当前,马鞍山和南京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宁马一体化进程已经成为两市发展的共同选择,成为两地企业和民

间的共同愿望。在推进宁马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马鞍山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南京的发展,同时积极为南京搞好配套服务,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宁马一体化发展,我们将组建专门的班子、明确具体的人员,建立两市高层互访、日常工作会商和调度机制,加强对口部门及县区、新区、开发区之间的衔接,抓好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确保两市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郑为文最后说,推进一体化发展,重要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当前,马鞍山马鞍山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整合开发行政区划调整后一江两岸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重型工业制造中心、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运动健康休闲中心、绿色食品供应中心。今天的马鞍山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已经掀起新一轮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今天的马鞍山投资空间十分广阔,发展前景十分美好,正被越来越多的客商所青睐。我们真诚期盼各位南京的企业家关注马鞍山、选择马鞍山、投资马鞍山,与我们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共创辉煌。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演讲中说,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家有共识、有需要。尤其宁马两市在发展战略、发展基础、发展资源上都有很多的共同点,未来在推动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市的合作于国、于市、于民都是有利的好事。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应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做到定位高、思路新、核心强、措施实。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对宁马合作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宁马多领域的全面合作,进一步衔

接两市总体发展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为两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带来更多商机。

乔均在演讲中回顾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并重点就马鞍山城市转型及产业升级提出建议。乔均认为,马鞍山应坚持工业立市,优化二产结构;加大整合港口,促进物流发展;以产业特色推动服务业升级,延伸钢铁产业链,把以钢铁贸易为特色的“钢铁交易产业园”作为建设的重要目标。张晓麟在推介马鞍山市投资环境时说,马鞍山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马鞍山是一座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均指标在全省前列;马鞍山是一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与南京市一样是全国文明城市,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马鞍山是一座工业城市,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有着浓厚的崇尚企业、崇尚企业家文化,非常适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马鞍山是一座比较优势突出的城市,拥有“东部的位置、中部的政策、中部的资源”和“南京的条件、安徽的成本”,可谓“梯度转移首选马鞍山,投资马鞍山正当时”。张晓麟说,南京与马鞍山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两地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随着宁马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双方的合作将更加紧密,真诚欢迎广大南京客商到马鞍山走一走、看一看,多体会、感受马鞍山,在这里投资兴业,实现共赢发展。

会上,21个项目进行了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产、商贸、旅游、现代物流平台等,总投资内资143亿元,外资2980万美元。会后,郑为文、张晓麟分别会见了部分参会的客商和专家。

当天下午,马鞍山市还举行了工业、金融、商贸物流项目,文化、旅游、现代农业项目,以及土地、产权、基础设施项目三个专场对接会。市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向与会客商详细介绍了马鞍山市有关方面情况,并与客商进行了座谈交流。

第五篇:法国德国瑞典荷兰会计实物体系的背景和特点区别

区别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

荷兰:由官方和民间结合的三方“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

在1971年财务报表法案颁布之前,会计职业界就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具体意见。当时主要由于跨国公司接受国际流行惯例尤其是英美的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较大,所以国内的会计立法的进展十分缓慢。

法国: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方案

法国是西方世界中别树一帜地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总方案的国家,就法国本国的会计实务体系而言,这应该是它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会计实务体系的最大特色。

德国:在会计工作规范上,会计服从法律要求,德国没有单行的会计准则,其会计规范是由政府通过分散于《公司法》、《税法》、《商法》中的规定来体现的,即“会计规范法典化” 瑞典:税法和国家的特定经济政策支配公司会计

1.只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可以得到大量的激励和补助;

2.在瑞典,应税收益基本上就是报告收益,因而无需采用所得税跨期摊配的程序确认遵延所得税.

3、瑞典的会计实务主要依据于税法和主要经济政策,如果没有规定则主要依据于其他的会计惯例。

二、会计模式确立的原则

荷兰:会计准则和实务以法律规定为基础,但财务会计有别于税务会计。

1)会计实务与法律为基础,影响最大的法律为商法;

(2)报表法,该法对于财务会计准则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3)会计报表法的修改以及出台之后依据欧盟的指令进行了修改;

法国:以税务为导向的会计

法国传统的会计模式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产物。《拿破仑法典》曾明确规定,会计的原则和方法必须遵守国家的税法,因此,可称之为“以税务为导向的会计”。阿伦在对世界范围内的会计模式进行分类时,把“服从税制需要”作为法国一西班牙-意大利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

德国:在税务会计上,则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政府要求为计税目的而使用的会计程序和帐务处理的方法,必须和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帐务处理方法相一致 瑞典:以公司利益为导向的“准备会计”——“未税会计” 保持着以公司利益为导向的北欧会计模式的特征,奉行“极端稳健”的会计政策。通过“准备会计”和低估资产价值来隐藏公司利润。税法允许公司建立“未税准备”,尤为瑞典会计的特色。

三、会计管理体制

荷兰:会计职业界和审计要求

(1)荷兰会计职业组织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在1895年荷兰会计师协会成立,而且出版了《 会计师》的协会专刊,1967年生效。

(2)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法国:法国的会计职业界——分离为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法定审计师协会。

由于企业资本来源封闭和政府对会计的直接管理,导致法国会计职业界的分离和相对薄弱。在历史上,法国已形成两个会计职业团体——法国注册会计师协会(OECCA)和法定审计师协会(CNCC)。

OECCA其主要工作包括法定审计以外的所有公共会计业务,通过国家会计委员会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并负责发表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指南。CNCC的责任大体上与其他国家对公司财务报告审计的责任相类似,但CNCC对于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犯罪嫌疑行为,必须向国家检察官报告。

德国:在会计管理体制上,通过立法程序由政府和民间会计团体联合领导和管理全国会计工作,但会计团体地位相对较低,作用较小

瑞典:瑞典的会计职业界和审计要求

瑞典有关会计惯例通常是特种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理解瑞典财务报表入门》的小册子作为依据的,只对会员产生约束力,对审计

会提出一些建议。

四、会计模式的特色

荷兰:

1、北欧会计模式中最富有与美国会计模式相协调的色彩

2、会计实务体系更注重于理论

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的公司以重置成本计量存货和固定资产。

法国:强调会计报表的社会经济目标

法国的国民经济收支表和国民收人账户的主要数据来源,是企业的会计报表。因此,法国政府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主要考虑政府所需要的会计数据,以便于制定经济计划和检查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

德国:按总费用法编制损益表

德国《商法》对损益表有两种规定格式:(1)按总费用法编制的表式;(2)按销售成本法编制的表式。后者是为了在欧盟内的协调而采用的,也是国际通用的格式;前者则是德国和欧洲大陆国家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格式。

瑞典:会计实务体系是以宏观统一为基础,以经济学理论为根据的典型代表。

下载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德国瑞典和英国召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