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大的班主任工作[J]
``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大的班主任工作
臧爱萍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直接责任人。上过学的人,可能记不清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但他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班主任,因为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情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都要远远超过一般任课教师。在成人高校的管理中,班主任工作是具有基础性、过程性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地对学员的管理,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让每个学员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心情舒畅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员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目标。面对来自社会各个岗位不同经历的学员,班主任工作,官小责任大,既要贯彻上级、学校的意图,又要协助学校、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班级管理好。在成人教育的学校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切是一个难题,需要在实践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地摸索、总结和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学校的思想教育、实践教育都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是班级的核心。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学员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为班主任是学校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方方面面,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都是学生对学校进行评价的条件。通常,一个好的班主任,通过他的工作,可以使一个班级蓬勃向上,班风、学风优良,到课率、及格率、毕业率都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学生在对班主任认可的同时更多地赞誉的是学校,学生通过喜欢班主任而热爱这个学校,社会通过这个班主任而了解学校,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意义重大。近年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班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班主任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管理工作
电大的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社会经历、实践经验、年龄、婚姻及家庭状况等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有所不同。一开始就应尽快摸清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入学前的各种情况,抓好入学教育关,有利于以后的管理。
学生入学伊始,首先接触的是班主任。这种接触不一定是面对面,还可以是从网上,还可以是从电话里。但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和个人的知识基础等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后期开展工作时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新入学的学生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方式很陌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去开展自主学习,他们已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甚至不知道电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这种时候他们特别依赖班主任,也最需要班主任领他们进门。有些班主任在开学典礼时只是单纯地发发教材和课表,我认为这样是不够的。作为电大的新生,有的离开学校多年,有的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工作环境,重回学校,他们心中充满对新的学习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他们或多或少有一种要好好学习的冲动,有一种热情,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打铁趁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讲解学校的学习要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习与家务、学习与婚姻等的关系。
在这种时候,班主任要及时介绍,广泛宣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了解电大学习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增强信心,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奋斗、去努力,使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开端,所以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尽早介入学生的入学过程,主动承担学生入学教育和入学指南的任务,做好导学工作。
进入电大学习以后,按照要求,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所修课程和学习方式。而作为班主任要根据对新生入学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在掌握所带班级所属专业课程设置及要求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计划,设计学习方案,引导学生与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交流沟通。同时要针对学生情况,根据自愿、就近、方便的原则,指导和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助互动的网络,还要及时完成班委会的组建工作。
实践证明,入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一学期。第一学期抓得紧,抓得严,形成良好的班风,取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因此,第一学期的班主任非常重要,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窗口。
二、用心扮演好班主任的角色
````
``
(一)细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电大成人教育的特殊教学过程,凸显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地位,使其工作状态居于教学管理的中枢位置。教务处的教学安排、教师的授课进程、学员的学习状况都得通过班主任这一环节来实现。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从学员开学时发放教材,到毕业时拍毕业照、领毕业证书都要经历无数细微繁复的工作:登记、点名、考勤、通知、调课、转告、劝导、协调等。
班主任还应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分阶段地做好工作。对专业中的难点学科,督促学员平时认真听讲,积极备考,尽可能在教学计划安排的学期里完成相关课程考核。
考试前夕提醒学员勿忘带好学员证和身份证,注意严肃考纪,诚信考试。
放假前发放缴费单,告知下学期的开学时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上网查询成绩等等。成人学校的学习和全日制有很大区别,班主任与学员之间的联系时间相对少些,而各任课教师与学员的联系比班主任频繁。因此,班主任要和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要依靠各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特别对于外聘教师要经常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采取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帮助各任课教师把好关。
正是这些细小琐碎的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下情上达、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完成整个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正是由于这些工作的细小琐碎,才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地将工作做到位,及时将一些问题和矛盾化解。
成人学校的学习和全日制有很大区别,班主任与学员之间的联系时间相对少些,而各任课教师与学员的联系比班主任频繁。因此,班主任要和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要依靠各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特别对于外聘教师要经常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能有针对性采取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帮助各任课教师把好关。
(二)热心做学生学习的导师
尽管电大学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除了有课来校上课,其它时间都不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相对要简单一些,但是班主任工作仍然不可或缺,而且由于成人学生大都存在工学矛盾,对业余学习具有不同程度的困难,班主任除了要处理一些常规的工作外,还要做好导学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中的困难。
电大学生进入学习阶段之后,一方面学生通过面授、网上学习、或者在家自学等,按设计好的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随时进行跟踪服务,通过电话、校园网站、班级QQ群等各种渠道,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强学生与辅导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发布、及时反馈各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对学生的行为施加影响,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行规范和调整,这种实施和控制的两个阶段始终并行,并一直延续到学生完成全部学习计划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在此期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
我工作了25年多,担任电大班主任也有25年的历史。感觉上,现在电大的班主任是越来越难做了。仔细想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些学生不是真正要读书,而是由于环境所迫想来混一个文凭的,有没有真的学到一点东西无所谓,在感情上也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的话根本无所谓;二是有些学生是想学习的,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但工作与家庭压力确实很大,要在平时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挤时间出来学习,一天两天问题不大,长期坚持确实需要一点毅力。
所以,班主任要了解学员的工作情况,要善于接近学员,体贴和关心学员,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和他们做知心朋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真诚。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学员都是成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单位,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很多学员的工作时间与上课时间有冲突,还有的学员正在孕期或家里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因此不能保证上课出勤率。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要与学生多沟通,对他们的困难,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情况下予以帮助。对那些困难不是很大的学员,要给他们分析利害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上课的重要性,督促他们保证出勤;对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学员,为他们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并对他们提出最低要求,同时给他们的自学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这些人性化的管理,使学员体会到学校是急他们所急,````
`` 想他们所想,这样可以促动他们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改善班级的出勤率。
由于成人学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基础比较差,又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部分学员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往往出现上课缺勤率比较高,不按时完成作业。这又导致考试中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员提高认识。同时要加强管理,勤到班级走走,定期公布出勤情况,强调到课的重要性。平时有空多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有时在课堂上得不到的信息,在闲聊中他们都能和老师交流,毕竟他们都是成年人了,多谈谈就容易产生感情。尽量避免用空洞的理论来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与他们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使他们意识到读好书,学好技术的同时,也提高和锻练了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他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处理好偶发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虚心做学生的榜样
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班主任的品德、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政治素质、业务学习、文明礼貌、心理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虚心学习,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班主任的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电大各项规定和流程,还要熟悉所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五)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班主任工作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班级凝聚力,形成互帮互学的班级学习氛围。由于学员大多年龄在二、三十岁左右,这是一个最喜欢交朋结友的阶段,而每周四到五个晚上的课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与朋友娱乐的时间,如果班级同学之间不能尽快熟悉、很好沟通的话,出勤率就会有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自己要与学员沟通,而且要引导学员之间的沟通,通过一些班级活动,增进学员之间的了解,使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可以使得晚上的上课同时也就成为朋友间的聚会,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同学间的这种友谊,使他们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谁那一次不能上课了,可以代为请假,把上课笔记借给他看;到考试的时候,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整理复习笔记,然后复印供大家复习。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班级的稳定性。
建立得力的班委,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一个好的班干部,可以抵半个班主任;一个得力的班委会,不但对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及时地向学校反映学员对学校的要求、对课程的意见、对教师的评价等等,有利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只有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才能树立良好班风。
班主任不要一开学就急于指定班干部,要深入班级,在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和他们的出勤情况的前提下,选出有组织能力,思想正派,有服务意识,出勤率较高的学员担任班长,再选一名副班长兼学习委员,同时性别上兼顾搭配比较有利于开展工作。要避免选出勤率较低的学员担任班干部。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
选好班干部以后,就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班干部了解学生情况,与同学有共同的心理,思想接近,感情融洽,又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建议。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他们商讨班级工作,在布置任务前,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使布置的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在班级工作中,树立他们的威信,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带头作用。
三、做好学生毕业后期的工作
````
`` 电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期限可以延长至8年,是电大不同于其他高校的又一个特点。所以,作为电大的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三年,而是八年,有的同学过了几年还没能毕业,他能找的还是班主任。作为班主任,要耐心帮助这些同学做好最后的工作,顺利拿到毕业证。
(一)继续做好未正常毕业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未能随全班正常毕业的学生,不外乎有下列几种原因。一是因工学矛盾、工作单位变更、结婚怀孕、照料幼小的子女等等而中途休学耽误了学业;二是平时学习没有跟上,部分课程考试未能顺利通过,尤其象经济数学和会计专业难度较大的课程;三是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实践课没能按时完成;四是因种种原因缺乏学习的信心,未能坚持下来,不得已而放弃了。
做好这部分未随班正常毕业学生的工作对电大的成人教育事业意义深远。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流失率。第二方面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到电大的人性化管理。第三方面做好这好善后工作,会使电大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口碑。第四方面通过这部分学生对身边亲友的宣传和影响,有利于电大的招生工作和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未随班正常毕业学生工作的看法
第一,帮助他们建立起继续学业的信心。这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而中途辍学休学了,他们报读电大的初衷,还是下了决心要学习想取得电大的专科或本科毕业文凭的。只是迫于工学矛盾、家庭困难或自己的基础太差跟不上而放弃的,因此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十分关键。班主任可以与他们探讨一下知识和命运、知识和前途的关系,举一些本班已毕业学生的典型例子,帮他们树立继续学业的信心。
第二,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便利。比如在学期开学初告知他们未合格课程的具体上课时间,报补考时提前提醒他们来校办理补考手续,期末复习时可能的话联系任课老师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社会实践环节没完成的及时办手续、交初稿等等。
第三,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适时与他们通通电话、上网聊聊,谈谈工作、谈谈家常,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学校没有忘记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母校的温暖和亲切。由此,焕发出继续学业、克服困难的动力。
随着电大入学成人学生年龄渐趋低龄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日趋繁重。学习目的的教育、课堂纪律的管理、学习方法的引导、工学矛盾的处理、教学信息的交流等等,都需要班主任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电大班级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
````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2010-06-29 18:54:0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外贸出口工作发展(2)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县外贸出口实际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总的形势
我县外贸出口历来是弱项,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竞争力差等因素的制约,去年前7个月仅完成8万美元的出口任务,仅占出口计划的%,到年底通过代理完成外贸出口任务万美元,今年截止到目前,完成任务
是空白。我县仅有6家企业拥有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其中有两家因企业改制停业;有一家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时开时停,仅剩的两家也无产品出口。去年新增加的一家出口权手续办妥后正全力开工生产筹备出口,但目前仍无多大实质性进展。因此,要想完成今年的出口任务,必须开辟新的途径采取有力的措施。
从调查研究的情况看,我县外贸出口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1、我县出口产品单一,属一般性产品,价格廉,附加值低,竞争力差,利润少,创汇水平低。绝大多数属资源性产品,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优质高效的出口产品。由于国家对高污染和资源性出口产品进行政策调整,皂素、重晶石粉、大理石加工行业近半年都没有产品出口。
2、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知识,难以自主开展国际贸易,目前我县有6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大部分对外贸知识、技能和要求、规定不太了解,不知如何开展出口贸易,多年来保持着委托出口的思维定势,企业没有专门外销的相关人员,不熟悉出口业务,导致企业多以间接出口为主,难以掌握贸易自主权。
3、受国家调整出口政策的影响,黄姜医化产品出口受限转移。
4、利融石艺有限公司近年来因原材料调运不正常而时开时停生产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
二、2009年外贸出口工作的安排
为了完成今年的出口任务,我局已着手通过多种途径,一是促进新登记的一家出口企业--郧西明星矿业有限
公司将该企业的锑品出口,二是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大力支持我县桑蚕产业发展,力争今年引进一家茧丝绸加工出口企业;三是服务好外资企业郧西菲律宾塑胶城项目建设;四是依托我县的木耳种植,积极引进一家包装加工出口企业。实现出口任务的完成。
三.重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受其他基本建设影响,我县仅有的出口企业利融石艺有限公司也因道路不通,原材料调运受阻而生产不正常。
二是百科皂素主要是受水源区产业政策的调整限制,现在处于停产状态。今后只能治污达标才能恢复生产。
三是重晶石粉出口企业也存在道路受阻问题,不过涧池乡又新建了两家
加工企业,这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请大企业出口代理。
四、措施建议
1、提高进口和加工贸易比重,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加快一般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比重。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吸引企业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大进大出的产业群,带动我县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
2、优化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一是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二是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三是指导和帮助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档次,不断改变原料型、初级产品加工现状,提高
产品出口附加值。
3、鼓励企业“走出去”,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走出去”战略是新形势下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我县企业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经受磨练,以提高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的程度。关键是要把握机遇,敢于迈出国门,带动国内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出口,更好地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有效服务。一是制定激励措施。建议县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在企业创出口品牌、境外参展等方面适度予以补贴,以充分调动企业的出口创汇积极性。二是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和省对外经贸企业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出口信用保险、公平贸易、创品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有资助或补贴,为此一方面要想方设
法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扶持资金,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的鼓励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努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全社会要共同支持外贸发展。财政、工商、国税、国土、外事等部门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关心支持外贸的发展,要经常性地开展企业调研,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矛盾,切实转变观念,开展优质服务,为全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全工作
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全工作
通过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根据学习体会,我就按照科学发展观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安全生产是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质和内涵来看,科学发展观与安全生产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真正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重视做好人的工作,在提高人的安全文化、技术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追求的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抓安全生产就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大幅度地减少事故,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成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做到统筹兼顾。而“五个统筹”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人民的生命健康能否得到切实的保障,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往往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经济的损失,而且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因此,落实好“五个统筹”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把事故总量降下来,把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遏制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和工作环境,这也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内容。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各级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篇: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提前两年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100%,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存在,致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均衡。在经费投入上,有人概括说:“城市学校人人爱,农村学校无人盖。”总体相对而言,政策性收费投入多一些,财政性投入少一些;优质学校“锦上添花”式投入多一些,薄弱学校“雪中送炭”式投入少一些;高中教育学校筹资渠道多一些;义务教育学校筹资渠道少一些;在校舍建设上投入多一些,在教育教学设施配置上投入少一些。
二是办学条件不均衡。在办学条件上,有人比喻说:“好的学校像欧洲,差的学校像非洲。”总体相对而言,城市学校校舍好,农村学校校舍差。就学校内部而言,存在校容校貌好、图书及教学设备差,教学楼条件好、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等现象。
三是教师资源不均衡。在教师配置上,有人总结说:“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总体相对而言,城市学校和示范性学校教师配得齐、配得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配不全,配得弱;文理科教师配得多、学历高、职称高,体艺教师配得少、学历低、职称低。
四是生源不均衡。由于城乡教育差异很大,优质学校教育与薄弱学校教育差异很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受到冲击,家长、学生择优就读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生源不均衡。
上述现象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致力于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义务教育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此,我们必须用科学教育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全局,依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以科学的政绩观为指导,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教育投入监控体系,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切实改变“硬经济,软教育”的错误倾向,确保政府办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保障法定教育投入,防止教育经费流失,即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确保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教育口子经费足额征收、足额到位。各级政府要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二是要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往往以所谓的“保重点、握拳头”来对优质学校进行重点倾斜、重点扶持,从而形成“县一中”一枝独秀的现象,进而加剧了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背离了均衡发展的目标。为此,在编制预算时,我们除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要建立教育经费指标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既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涉及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也包括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的统计公告制度,以便于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促使有关方面严格依法投入和优先义务教育经费。进一步优化学校财务支出结构,充分发挥有限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以科学的建设观为指导,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客观要求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一是推进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够用、牢固、环保”为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学校校园规划用地和校舍面积指标,保证学校建筑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按照“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明确规定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序,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校的建设都能达到合格学校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二是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一方面,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改造的经费投入。对于一时难以改变面貌的薄弱学校,可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建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改善图书与教学设备阵旧老化的现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普及现代远程教育,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缺乏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农村教育中,能充分发挥其教材多源化、资源全球化的优势,为实现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提供坚实平台。目前,我市建成现代远程教育站点2800多个,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今后,要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在研制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上下大气力,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库,实现市域、县域、乡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以科学的教师观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优质教师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资源的均衡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村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农村教师的逆向流动,进而加大了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要从政策、经费和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和不断优化,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保证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一是要建立健全补充教师的新机制。要认真做好近、远期中小学教师人才规划,并按规划逐步实施。目前各县市要全面启动并加大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师资力度,以缓解目前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二是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以“名师工程”、“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师定期赴农村学校讲课等活动为载体,面向农村教师组织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使他们在教学理论、方法上与时俱进,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尽快提高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在一定区域内统一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实行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教师的工资高于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愿意留的平台。同时,要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实行提前离岗的办法,腾出岗位,梯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四是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2005年,我们启动了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教师交流试点工作,从试行的情况看,试点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今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通过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宏观措施引导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推选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即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学校和其他学校之间,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经常性轮换,既有城乡间的轮换、又有不同学校间的轮换。通过教师轮换制度,实施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调控。要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和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以确保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四、以科学的质量观为指导,树立教育新理论,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一些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入学不规范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个别地方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对于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这有违公正、公平原则,也将加剧择校问题,滋生助长不规范办学行为。一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收取高额借读费,一些学校乱办各类“实验班”、“特长班”、“重点班”来乱收费,等等。这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关注。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各学校因经济利益驱动引发的。但究其本质,是地方政府没有尽到举办义务教育的法定责任,把其办学责任转嫁到了学校和社会,其结果是直接加剧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为此,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坚决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制度,彻底取缔重点校、重点班、校中校,立即纠正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切形式的“改制”,还政府办学的本来面目。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者 顾斐泠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摘要] 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要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就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民族院校就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 高等民族教育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教育是实现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地位。应“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应该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①民族高等教育建设是少数民族社会各项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民族教育建设是少数民族振兴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事业,是培养民族人才和发展民族科技的基础。在新形势下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人民的输送合格人才,我国就必须办好民族高等教育,把民族高等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即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一方面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并进行国民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确保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根据民族地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大力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以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民族教育的发展,争取在较短时期内使民族高等教育的局面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满足当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立足中国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包括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②民族高等教育是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科技、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③在新时代、新形势要促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石,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就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④为此,民族高等院校工作者要努力在 ①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5页
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99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为适应社会需求进行的一系列的推陈出新活动,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育评价创新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一)构建民族高等教育新观念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⑤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学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合作性”。⑥但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片面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利益。这样的教学理念怎能体现“以学生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高等院校的特性,在教育观念上要创新。民族教育观念创新就是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 “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体的利益体现“以学生为本”,将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期盼进一步统一到民族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教育首先要考虑到是受教对象的特殊性,高等民族院校多民族成分决定了学生信仰的复杂多样性,再者受不同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民族文化。因而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往往会形成了极具个人民族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得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以及行为始终存在着差异。而当前我国民族大学生的共同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服务于当地各族人民,为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同时,民族大学生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有生力量。要到达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构建新型民族教育观念,需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高等院校的受教群体的上述特性,尊重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将高等民族教育从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着手,关注民族学生在经济生活、文化风俗及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形成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民族高等教育不但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服务于当地各族人民、为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的人才,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有生力量。
(二)创建民族高等教育新内容
在当代,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垄断的局面,制造了自由的虚拟空间,使得青年大学生自身形成了许多新的思想特点,对社会也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在民族院校中由于多个民族的文化共同呈现在青年学生的视野之中使他们面临更多的冲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很难适应民族院校青年学生思想的需求了。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因此民族教育内容的创新主要是对高等民族教育课程的创新。当前,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所形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民族人才的需要,现行的许多课程内容明显过于陈旧、老化,课程设置单
一、僵化等现象严重,极大阻碍了学生在新的领域的开拓意识和能力。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加强课程内容的人本化转变,满足新时期下对民族人才的不同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课教学,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形成学生萌发求知欲的生长点,给学生留有今后发展的更大空间;适当扩大选修课程比重,⑤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上讲话
⑥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教学论》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01-01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同时把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艺术等列为教学内容,使民族学科成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使高等民族院校实现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实现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加创新能力教育的转变。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构建新型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期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学生能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使课程对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性。
(三)发展民族高等新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技术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民族地区应该大力推进民族教育的信息化,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民族教育的信息化,就必须积极推进民族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族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逐步形成民族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加强民族高等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民族高等院校在当地信息化进程中发挥“龙头”和载体作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提高民族教育信息化水平。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在民族教育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高等民族院校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谈话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暗示法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和演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民族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民族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推动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建立民族高等教育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是该国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的评价标准。国家的创新力就是需要该国的年青人来实现,作为青年人的代表大学生更是毋庸置疑需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客观上由于新型教学方式的在民族高等院校的普遍运用,使得教育信息更新快、容量大、跨学科性强,此时教师已难以完成传统的传载任务,更多的是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这也要求当代的学生必须学会创新。但目前民族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书面考试,事实表明,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学生成天埋头书山题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个性特长,即使有创新的灵感,在应考的压力下也只是昙花一现,得不到升华和延续。这势必将进一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必须大力革新原有民族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制。在考试内容上,多考虑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在考试形式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形式单一化的特点,采取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多种考试形式。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将创新的精神融入到民族高等教育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各环节中,将各种评价方式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积极培养民族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树立民族高等教育教师新形象 目前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时代环境,对民族高等教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高等教育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意识、改革意识、科研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品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技巧,而且要掌握现代科学的最新知识,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现代科技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指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研究问题和增长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不能满足新时代环境对民族高等教育教师的要求,民族高等教育教师应起到新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即要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必须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必须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民族高等教育教师应树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观,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生动活泼的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的形成。以期培养出适应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民族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和国家历来把少数民族人才问题作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现的核心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秉承和延续。⑦民族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民族高等院校教育工作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总体原则,更要坚持尊重民族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始终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合格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总之,在全社会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时候,民族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即 “以学生为本”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去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就一定会为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4]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上讲话 [5]《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求是》2005.7 ⑦ 《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求是》2005.7
[6]布鲁纳(1915-),《教学论》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01-0 [7]蒋峥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培养教育[N].湖南日报,2004-5-24.[8]孟醒.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界,2005 [9]陈杰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版),2005 [10]周爱云.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德育教育[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11]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3-25(第四版).[1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12. [13]刘少雪,张应强.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
作者简介:
顾斐泠 西南民族 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