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调研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网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调研思考2010-06-29 19:02: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调研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调研思考(2)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既影响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更是一级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具体形象的体现。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硬件而言,经济发展软环境与经济生活、生产力相联系,属于政治生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良好的软环境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为推进“三新一强”,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六大环境”、实施“北部攻坚”的决策部署,并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以“打造六大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遵义”为活动主题。作为边远贫困县,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愿望更为迫切,如何创优发展软环境,是各级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意识不浓。有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对县情了解不深、不透;一些干部谋发展、盼发展的意识不浓,作风不实,求稳怕变;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善,项目储备少、推介少,多为“守株待兔”式招商,选商不准,缺乏市场带动力强的企业;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前期服务少,后续管理跟不上,办事难、人情办事现象较为突出。二是部门利益至上。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政绩,注重短期效应,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有的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感,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规定、制度就执行,凡是触及削减部门利益的就大打折扣甚至不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中间梗阻致使政令不畅。多数引资企业资产规模小,加之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怕贷、惜贷现象严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一些部门特权思想较严重,“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企业经营理念滞后。一些企业只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群众利益,甚至不惜牺牲损害群众利益,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经营不善,诚信缺失,导致企业走入绝境。一些招商开发的荒山、旅游等项目,投资商签订了合同而又不按合同办或放弃不搞开发,政府投入和群众利益受损,矛盾纠纷较多,给基层组织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政策环境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不规范。在招商
引资上无过硬的可行措施,造成有意者观望,有识者却步;一些部门规章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擅自规定了收费项目及标准;群众和企业对收费政策不清楚,且同级监管部门对一些部门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同样不清楚。二是政策不配套。出台的一些政策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甚至一些部门还在执行已经作废的文件规定;不注重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调节,只下达指令计划指标而无可操作措施。三是机制不健全。重点是激励机制,表现在考核共性工作多,考虑了多数忽略了少数,对一些只有部分乡镇才有的工作,由于工作量大,牵涉乡镇大量人力财力,但在考核时却未纳入,下级组织怨气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单项目标的考核亟待加强。
(三)政务环境跟不上服务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服务乏力。政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形式不规范。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发布量太少,有些部门
常年没有内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政务公开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多,企业需要了解的办事程序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公开不细。到目前为止,政务服务中心尚未正式运营,“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仍未形成,一些部门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等没有完全做到事前公开告知,审批环节不畅,企业和群众办事不便,便民高效政府功能未能体现。二是干部作风不实。少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认识不够,作风漂浮,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屡禁不止,乱用滥用权力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能及时办理的事项,急办变缓办、能办不给办,一切按“潜规则”办,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创业软环境。三是执行政策走样。一些部门特别是个别上挂部门不能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技术标准,人为设置障碍,干扰企业生产,在对企业实
施监管的过程中,事前不管不问,事后以整改、处罚代替履职。四是行政审批不畅。政出多门,职责不明的现象客观存在,在围绕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方面做得不够。一些部门还在按原来的套路进行审批,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相互推诿甚至互不卖账。
(四)法制环境跟不上保障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执法不当。部分执法人员无视法纪,不依法执法,不一视同仁,给了好处就不罚,不给好处就重罚;部分执法部门人员工作不到位,怕担责任,对一些干扰企业生产生活的行为不能给予及时制止和打击;个别部门以言代法,以罚为主。二是法制观念淡漠。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多,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等法规的教育培训,导致企业、群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企
第二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
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4]《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5]《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第三篇:检察院促进经济发展软环境作用
切实履行检察职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某某区人民检察院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政策管理部门素质及社会信誉的主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经济发展软环境成为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集中体现越来越突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产力。因此,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已成为某某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是相对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硬件(硬环境)而言的,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政府管理体制、政策法律、社会信用、执法司法以及人才环境等方面。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可以用“量”来衡量,相对容易达到;而软环境则是“质”的提高,它体现社会的进步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后者的实现更为关键和艰难。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某某区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某某区通过开展“效能建设年”、“三服务一满意”(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主题活动和“服务民生满意站所”(办事窗口)评创活动,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在服务意识上有了新的增强、在工作作风上有了新的转变、在工作效能上有了新的提升。但是,对照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品牌服务”的要求,某某区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上还有差距,存在着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服务质量还不够好,服务效率还不够高,服务制度还不够严,服务评判还不够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等。
三、发挥检察机关作用,全方位服务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般而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作为检察机关而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找准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1、严厉惩处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有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严厉打击报复陷害、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盗窃、哄抢、诈骗等侵害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严重刑事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偷税骗税、金融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犯罪活动,按照“打防结合、以预防为主,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原则,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综合治理措施,为投资者创造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控申检察职能作用,积极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在工作中,对涉及投资者、投资引荐人反映的问题,打破流程,立即办理,及时反馈。并进一步规范接待群众来访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法律程序接访,一次性处理群众信访案件,让群众满意,避免群众因处理不好或是处理不及时而重复访、越级上访等情况的发生,优化执法环境。
2、加大查处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 深入开展反贪污贿赂斗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这是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离开了打击经济犯罪,就谈不上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按照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为大局服务的意识,突出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贿受贿、严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严重损害投资环境的渎职犯罪案件;利用职务包庇、纵容、参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涉及民生职务犯罪,以及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在改革、重组、出售国家资产过程中,大肆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的案件。
3、全面加强诉讼监督工作,努力维护司法文明和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对侵犯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的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不立案、枉法追诉和判决不公等问题,坚决依法监督纠正。尤其要加强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该立案不立案的监督,同时对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不该立案而立案的也要依法监督。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行政干预、司法腐败、当事人恶意串通、编造假案致使严重侵害企业及投资者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案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注重检察工作方法,全面加大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力度。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无疑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克服单纯办案和就案办案的思想和做法,要结合办案把为优化经济环境服务寓于整个检察业务工作之中,加大服务力度。一是讲究办案方式方法。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随意对企业负责人采取强制措施,确需采取强制措施时,事先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建议尽快调整补充人员,保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查办企业的案件,要突出一个“快”字,作出有罪或无罪的结论后,也应及时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二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首先是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其次是运用检察建议,搞好办案的跟踪服务。针对发案单位在生产、经营、人事、财务、安全防范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加强防范,堵塞漏洞。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社会治安形势等社会问题,深刻分析当前犯罪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等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积极探索为企业服务的新路子,努力当好企业的“法制参谋”。同时,注意从宏观上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某某区人民检察院
2011年5月
第四篇:关于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软环境 建设
论文摘要: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所处的软环境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本文集中回答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影响软环境的因素及其对策。软环境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结果
从概念上说,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它与交通、资源、通信等硬件条件,构成经济发展整体要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其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营造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是环境营造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软环境。我们说政府职能转变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的透明程度、办事效率、工作机制和廉洁状况。这就要求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权力转化为责任,把管理转化为服务。
1.2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机关公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一般说来,软环境建设上的问题,往往出现在那些与基层、与企业、与群众、与投资者经常打交道的公职人员身上。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公职人员的服务质量是软环境,主要是指公职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自身能力和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每个公职人员要人人成为环境,真心实意地为服务对象着想,为服务对象负责。
1.3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诚信程度。在现实社会中,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选择,往往看重的是你这里能否有良好的社会诚信度,其投资的回报率能否有效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诚信程度是软环境,主要是指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公民要讲诚信,投资者也要讲诚信。事实上,最讲诚信的地方,就是对外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1.4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地域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创造。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大概说来,投资环境好的地方,都是文化氛围浓的地方。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文化氛围是软环境,主要是指这个地方有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没有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有没有知名的文化品牌,有没有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果有了这些,就能构成强大的文化支撑,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奠定定基础。
1.5 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其实,社会治安实际状况如何,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试想,哪个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投放到一个不但回报不安全,甚至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的地方去?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说社会治安状况是软环境,主要是指那里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程度、黑恶势力的存在程度要低,社会稳定和环境的净化程度要高,为投资者的全力营造一个“安全、赚钱、舒心”的环境。[!--empirenews.page--]
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分析
2.1 政府职能错位的影响。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还没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而很好地转变过来,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应由市场运作的事情,使政府应有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这不但制约了经济发展软环境,而且也降低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2.2 经济管理部门违规操作的影响。本来,经济管理部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应是“纳税人”的“保姆”,但是,有些经济管理部门过分看重于手中的权力,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乱检查、乱收费、乱推派,甚至不顾企业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随意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不但伤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2.3 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的影响。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执法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者和“保护神”。然而,有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以情代法,甚至把执法权力变成为部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使社会正义受到侵害。
2.4 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高的影响。服务行业是直接为企业、为投资者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这些部门,特别是那些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的高低,对经济发展软环境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有些服务部门,缺少“亲商”理念,对服务对象不但态度生硬,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给人一种“出了这个门就不想再进”的感觉。这样的服务环境,能引来大项目吗?能招来大客商吗?能实现大发展吗?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 [1][2]下一页 2.5 社会舆论“杂音:”太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来说,一点舆论“杂音”没有是不现实的,但是,“杂音”过大就会引偏舆论导向,自己把自己的环境搞坏了。像那些无中生有的“告状风”、小题大做的新闻炒作风、茶余饭后的怪话议论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消磨人们的斗志,恶化人们的情贯,使人“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干不好更不是”。试想,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又怎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 3 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软环境应当采取的基本对策
3.1 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是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要在理念上转变,即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我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二是要在方针上转变,即要坚持非歧视性原则,公平地对待企业和公民,保护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是要在宗旨上转变,即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宗旨,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上来。四是要在机制上转变,即要坚持公开透明的运行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empirenews.page--] 3.2 要规范行政行为。从身边发生的一些破坏软环境的案件来看,大都是由于行政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规范的重点放在经济管理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和各服务“窗口”,特别是要放在与企业、与群众、与投资者有直接管理关系的公职人员身上,使其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一是要进一步清理审批项目,缩小审批范围。二是要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投资运行成本。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进一步约束公职人员的管理行为,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查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软环境建设意识。
3.3 要提高服务水平。要建设好经济发展软环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服务水平,力争在“依法服务、诚信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变一变感情。要在思想上树立“亲商”理念,在感情上贴近企业、贴近投资者,在工作上要善待企业,善待投资者,将其视为自己的服务“上帝”。二是要变一变位置。在服务过程中,要善于换位思考,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企业,你是投资者,你希望怎样为你服务?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来考虑问题,相信一定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三是要变一变角度。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有些做法,或者企业和投资者的某些要求,和现行的某些政策规定的符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按照有利于企业、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来调整一下角度,既要体现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服务,又不硬碰“高压线”。
3.4 要健全监督机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监督。从目前来看,这方面的监督还不健全。因此,一是各级人大、政协要把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不断拓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二是党委组织部门要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中,切实加强考核监督。三是企业、投资者以及广大群众也要参与到软环境建设中来,组织开展好评议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社会各界要密切关注软环境建设工作,多提批评意见。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其宣传与监督作用。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墓地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农村墓地建设 回高月玲
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 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关系 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 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 的大事。同时,殡葬改革涉及千 家万户,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 我国土地的日益减少和生态资 源的消耗,实行火葬,改革土 葬,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破除 丧葬陋俗,文明节俭治丧,建立 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殡 葬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一项重要工作。
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推行火葬为 核心的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 就,每年约有400多万具遗体实 行火葬。据统计,九五和十五期 间,实行火葬的地区越来越多,分 布越来越广,火化率逐年上升,10 年间,共火化了3535.3万具遗体,火化率已经达到52.8%,比十年 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在推行 火葬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反思推行火葬50多年的历史,推行火葬是否做到了毛主席签 名倡导火葬的初衷,是否做到 了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 不建坟墓。火化量大幅度增加 是否真正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推行殡 葬改革的初衷在于火葬先进、卫生、文明、节约土地,而现实 是城市人口遗体火化后,大多 数选择进人公墓人土安葬,有 的甚至建大墓、豪华墓,不但占 用了与土葬相近的土地面积,大量的石材和水泥的滥用,还 导致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 坏;在农村,不论是经济发达地 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火化 后仍然把骨灰装人大棺材埋人 耕地立碑的现象普遍存在,乱 埋滥葬,占用耕地。经济的发展 并没有改变群众落后的丧葬观 念,有的地方火化率虽然100%,但80%新修的坟在基本农田,根 本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保护资源 的目的。群众反映,不仅没有节 约土地还增加了火化部分的费 用。如果不解决好火化后的骨灰 处理,推行火葬就成了既浪费 资源、污染环境,又增加群众负 担,群众还不愿接受的徒劳无 益的行为,使殡葬改革的成果 大打折扣。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群众 对遗体处理的观念已经发生了 深刻变化,近二十年来,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 江、山东、江苏等省市火化率一 直保持接近100%,安徽、河北、浙江、广东、河南等省近年来推 捌CHINA3OCIALWELFARE 行火葬的工作力度很大,火化率 达到90%左右,同时,全国许多 大中城市火化率在80%一90% 以_L,在这些地区,已基本完成 了从土葬到火葬的第一次殡葬 革命,推行火葬已经不是殡葬 改革的主要任务,骨灰处理已 经凸显为殡葬改革的重点间题,下一步就是解决好火化后的骨 灰处理,这是新时期殡葬改革 的目标。
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给 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提出了 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殡 葬改革的第一次革命,从保留 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殡葬改革 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而且,身 体力行,带头把自己的骨灰撒 散。第一次殡葬改革的对象是 遗体,以不保留遗体为目标,全 国近一半的省区和大中城市基 本达到了第一次殡葬改革的目 标。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骨 灰如何处理就成为非常紧迫而 严峻的问题。环境是资源的载 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 础。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减 少殡葬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 的破坏,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目前,50%以上的遗体 火化了,不保留骨灰是极少数,大多数还要保留骨灰,在这个 过渡阶段,怎样处理骨灰,才能 达到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保护 环境的目的和构建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社会的要求,这就 是摆在我们面前巫待研究解决 的课题。
殡葬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起源于人类文明,又将永远 与人类结伴而行。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看,骨灰如何处置反映 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有9亿农民,有23万个公盆 性公墓,在农村的殡葬改革中,公益性公墓作为农民安葬骨灰和 遗体的主要设施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 的影响,人土为安,长久保存是 大多数人对骨灰处置的要求,据 调查,在农村,大量遗体散葬和 骨灰二次葬占用了大量耕地,消 耗了大量木材,既浪费资源又破 坏了生态环境,还加重了农民的 负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和 政府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采用不 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和 遗体,50年来,在推行火葬取得 巨大成果的同时,骨灰处置方式 也由最早的骨灰堂寄存,发展到 今天除骨灰堂存放外,骨灰廊、塔、墙安放和公墓安葬、骨灰撒 海、骨灰树葬、花葬、草葬、深 埋不留坟头等多种多样的不占 或少占土地的安葬方式,卧碑、艺术碑的形式越来越受到群众 的欢迎。
浙江省推行的生态葬法,在传统墓葬向不保留骨灰的过 渡中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一 种比较容易被群众接受的方式,易于推广,生态葬法不同于公 墓有豪华的墓体建筑和超大面 积,是一种占地面积小、小型 化、无坟头,周围为花草绿地的 墓葬形式。其特点是除一小型平置的卧碑外,没有高出地面 的其他建筑。既节约土地,又节 省石料,解决了殡葬与节约土 地,保护环境的矛盾,公益性墓 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也可以 村为单位规划建立。
目前,骨灰处理的方式,按 节约土地的程度可分三类: 1.骨灰徽徽和,接入土的
方式。主要有骨灰撒海、骨灰直 接人土树葬、花葬、草坪葬、深 埋不留坟头、不留标记、不立墓 碑等,属于一次性处置骨灰即 不保留骨灰的方式。2.骨灰安放的方式。按建
筑形式分为室内骨灰架寄存的 骨灰堂(楼、塔);将骨灰盒嵌 在亭、墙、廊等墙壁内的壁葬 等,是一种比较节约土地的保 留骨灰方式,也是目前我国主 要的保存骨灰方式之一。3二灰央娜的方式。将骨
灰放入骨灰盒中,地下构筑墓 穴,地上采用卧碑或立碑。这种 方式主要集中在墓地安葬,按 地面建筑和绿化形式分两种,一种是采用树葬、花葬、草坪葬 等地表绿化的方式.另一种采 用建筑材料立碑的形式,后者 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保存骨 灰的方式,但不是基地的发展 方向。
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 定,全国都要推行不占或少占 土地的方式处置骨灰和遗体。目前,有大约5%的骨灰采用撒 散的方式,其余的大部分进人 公墓安葬,另外一部分采用安 放的形式。在实践中,各地根据 本地区具体人文、地理环境条 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 区实际的葬法。如平原、海岛地 区以骨灰存放为主,山区、半山 区以墓地安葬为主。浙江省在完成全面实行火
化为重点的殡葬改革任务之后,启动了以整治“青山白化”及推 行生态葬法为主的绿色殡葬,通过树葬、花葬、草坪葬、山崖 葬、壁葬和骨灰集中存放等方 式打造绿色浙江,立大碑转变 成了小型卧碑,反映了人们殡 葬观念的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了墓地安葬的发展方向。生态葬法在发达国家已被
人们普遍接受,如树葬、花葬、草坪葬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 国家很普遍,在美国的公墓内,花坛壁嵌着骨灰,花坛中鲜花 下安葬着骨灰,周围的树下也 安葬着膏灰,大片的草地上镶
结三目自七曰杯绍钧建七耳,1勤‘若由六打盈翻胃性不11 葬等各种生态葬法已经发展了 十几年,全国每年有大约820多 万具遗体和骨灰需要安葬,我 们面临的是墓地需求日益增多 而土地日益减少的矛盾,少占 地是缓解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这是新时期殡葬改革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在党和政府的倡导 和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全 国许多地方因地制宜,纷纷创 新骨灰处理方式,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推行 和倡导了不占地和少占地的葬 法,骨灰植树葬、草葬、花葬比 起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做 法,是一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的方式,既增加了绿化面积、保 护了生态环境,也比较符合中 国人人土为安的传统心理。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多个省
润片〕工石甲一产万瓦,法1士m云昔故IJ国,.忆」翻右笼凌艺 发生了很大变化,火化率连年 保持100%,有60%以上的骨灰 被群众自愿交给殡葬部门集中 撒海,不但实现了从土葬到火 葬的转变,而且实现了由保留 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两 次殡葬革命一次完成。潮州市 潮安县在抓好遗体火化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抓村镇两级骨灰 安放设施的配套建设,采取县、镇、村财政投人和社会捐资的 办法,投资3700多万元,建成 了252处骨灰安放和安葬设施,其中在老墓地上建设骨灰安葬 设施100处,有效地解决了骨灰 “二次葬”占用土地问题。江苏省常熟市采取逐步取 消村办公墓,代之以集中安葬 骨灰的做法,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即: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公
之亏,胜J月,活下J当护习毕沛侣士篮互右.珊斤劫
圈CHINASO0lALWELFARE 两个公益性骨灰堂,虞山骨灰 堂仅用20亩土地,就解决了400 亩土地的老坟迁移。常熟市取 消了村一级公益性公墓,在全 市以镇为单位建立了12个公益 性骨灰堂。其中新港镇的公益 性骨灰堂,占地面积41354平方 米,由三人负责日常管理,能够 满足本镇12万人口50至60年 的安葬需要。
河北省探索适合本省实际 的骨灰处理方式,开辟了骨灰 树葬的处理途经,重点培育了三 种模式,一是改造原墓穴型公 墓,平掉坟头,在坟基上种树.二是新建树葬型公墓.三是在林 果园内建立树葬型公墓。原则是 不占耕地、必须有树、不留坟头,至于是否留标记,由群众讨论决 定,但标记不能大。至2001年,唐山市在500个村推行树葬试点 取得成功,并以平均每年建立或 改造500多个树葬公墓的速度快 速发展,很快使树葬得到了普 及.其他各市也于2002年基本 完成了试点工作。2004年,北 京新影厂以唐山市的骨灰树葬 改造为素材拍摄了《不与活人 争土地》的新闻纪录片,取得了 较好的社会效果,辽宁省沈阳市结合植树造 林的骨灰树葬已经坚持了十几 年,缘化荒山枯0多亩,安葬骨 灰色万余份,20的雄安葬骨灰 7000佘份·大连市龙粤兜念园 材葬骨次一方多设的岁年橄 葬:000鑫份,辽骨灰林
安葬达到火化总盘的4肠。堆在 全国是不多见的。
浙江省全省推行生态葬法、打造绿色浙江取得了显著成效,恢复可用土地14124亩,建立生 态墓地和骨灰存放处12393个,全省生态葬达到60%,杭州市达 8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浙江省推行生态葬的实践 为深化殡葬改革、推行不占地 和少占地的葬法提供了成功经 验,据了解,除浙江省全省推行 生态葬法外,全国许多地方都 在有计划、按步骤地将过去的 老坟改造成新型的树葬、草坪 葬等生态型葬法墓地。为治理 乱埋乱葬现象,多年来,各地积 极开展平坟还田活动,一些地 区还因地制宜推行了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等少占土地的文明葬 法,过去的乱坟岗已经被改造 成树葬公墓,改变了千百年来 乱埋乱葬的旧的土葬形式,节 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了 自然环境。
在我国,经营性公墓有
1500多个,公益性公墓约23万 个,墓地设施主要分布在农村,由此可见,解决农村人口的殡 葬用地是节约土地资源的关键 所在。因此,大力推行农村生态 慕地葬法的经验具有现实愈义。农村是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殡 葬改革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个 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建设生态 墓地就是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 态经济、构建生态文化,生态葬 钻的核心是节约土地、保护和美 化环境。推行殡葬改革要与保护 生态环境相结合,才能为人类创 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 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发展,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从 根本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人与 自然的基本问题,随着社会的 文明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火葬区,应逐步实现骨灰撒 散、骨灰直接人土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一次性处置骨灰的方 式,在土葬区逐步实现遗体深 埋、坎葬、崖葬等不占地的方 式。无论是火葬区还是土葬区 都应尽量采用卧碑或不要碑的 方式。浙江省推广的生态墓在 殡葬改革新的历史时期是一个 飞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体现。
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墓 穴安葬在占地上将会缩小,墓 穴数量将由于“不保留骨灰”行 为的增多而相对减少,保存时 间也会缩短。周恩来总理提出 的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 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意味着人 类发展终将不保存遗骨和骨灰。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 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 值观的改变,墓地的发展必将 由杂乱走向规范。墓地造设最 终将发展为节约型、环保型、文 化型等各种顺应历史潮流的方 式,莎地建设将肉园林化、艺术 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作右.砚峨如杜会栩利极峨今奋娜助事络 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