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只做好一件事
人生只做好一件事
作者:水晶灵
为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听我慢慢道来!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豆腐的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的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的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
完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把豆腐做的结实一点啊!”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对么?”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以后两个月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大概一个多月后,“张记”的门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也排队来买了一碗,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仍然是稀稀的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从前的味道。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我也笑着问:“能告诉这其中的秘诀么?”
老板说:“其实,我和潘记的老板是师兄弟。”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豆腐不一样啊?”老板说:“是不一样。我师兄——潘记做的豆腐确实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再配上调料,再经过12个小时熬制而成,师兄再这方面就不如我了。”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师父特意传授给我们的。师父说,生意要想长远,就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师父还告诉我们,‘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是也会烦。”
因此师父传给我们不同手艺,这样,人们吃腻了我师兄的豆腐,就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场了,人们还会回到我师兄那里。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会来到我这里,这样,我们师兄弟的生意会比较长远的做下去,并且互不影响,我试探的问道:“你难道就不想跟师兄学做豆腐么?”老板却说:“师父告诉我们,能做精一件事情就不容易了。有时候,你想样样精,结果样样差。”张记老板的这番话,我以为除与老豆腐有关,于一个人的择业,一个人一辈子的坚守似乎都有些关联„„当然,我们没有第二次选择机会,却可以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猪每一次机会。那么,当面对选择是,请珍惜每一个机会吧。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加壮丽多姿!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刻面临着选择。当选择的过程中,每一个选择都有其道理,人们都认为是对的,然而,到最后都会感觉到有些遗憾,有时候的选择甚至会是个无法挽回的错误。也许有许多人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会感慨如果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自己一点会更加努力,更加珍惜选择的机会,更加珍爱生命。然而,生命却只有一次,没有一个人能进行第二次的选择。许多机遇的选择也一样,错过了就难以在挽回。无论已经逝去了的时光中是辉煌还是凄凉,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上帝都不给我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那么,当面临每一次选择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每一个可能的机遇,不要错过更多更好的选择。这样,当事情发生以后无法改变时,才会少一些遗憾,少一些悔恨,有一天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也会无怨无悔了。“因为那个地方根本没有水。”大师从容的说道:“为人也是如此,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准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和体会。”
比尔·盖茨的回答,似乎与记者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比尔·盖茨真正回答了什么是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什么是我们最需要抓住的机会。在比尔·盖茨看来,人生最不能等待、最需要我们抓住的事,并不是事业成功的机会,而是孝,而是爱,而是善。因为拥有爱心,才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才是人生获得幸福快乐的基础。
做到第四题 吃
第二篇:人生做好一件事不容易美文
人到中年,常喜欢盘点一下走过的路。有的人会觉得功到名盛,风光无限;但也有人自惭卑微,眼看当年一道胸怀抱负信誓旦旦的同学朋友现在出落得风生水起,难免有点酸溜,甚至幻想有机会重走人生、重开棋局……
说起这点,我每每想起逝去的母亲。母亲只是一介家庭妇女,不但谈不上什么宏图大业,连一份有单位的工作也沾不上,穷其一生无非是照顾丈夫、养育子女。但母亲却一点儿不觉得做人抬不起头,而是整天乐呵呵的,看着丈夫安心工作,子女茁壮成长,心里同样充满成就感。那年月生活拮据,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支撑着家里生计。但妈妈也顶半边天,为了把穷日子过得顺畅点,一分钱掰开几边花,针头线脑中省分寸。虽然费煞苦心,却经常做到饭热菜香、被暖衣足、窗明几净,令家里四季如春。家乡一年到头台风频繁,为节省开支,每回台风过后,母亲总冒着风后余虐,跑到海边捡残枝败叶晒干当柴火。为了给大家补点营养,把养家鸡当成一项事业。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供应奇缺,到过年才有福分吃上鸡。妈妈有办法,她到自由市场买些小鸡回来,关笼里养几个月,便既有蛋又有鸡。妈妈养鸡可有心机了,买不到饲料,就把剩菜骨渣剁呀剁的剁成浆,又到市场捡些破菜叶,和点鸡糠熬成饲料(我称之为“鸡饭”)。别看是粗糙之物,远远闻起来却香喷喷,我放学回来,老远便闻到弥漫的香味,还以为熬什么靓汤呢。鸡自然都爱吃得不得了,一到“开饭”,都“咕咕”叫个不停,扑哧着翅膀,围着笼口转。妈妈手捏着“鸡饭”,挨个儿地喂,生怕分配不公,边喂边念念有词:“你这个调皮蛋,老是抢吃”“你那么斯文干什么?不饿死才怪”“你该生蛋了吧?给你补一补”……经妈妈养的鸡,花钱不多,却肉嫩味香,皮滑骨脆,令人回味无穷。我敢发誓,离开家后,我一辈子再也吃不到妈妈养的那么好吃的鸡了。
母亲老了。孩子们读书的读书,就业的就业,就像长硬翅膀的雏燕,从手中放飞蓝天,母亲的嘴边总露出宽慰和成功的笑容。
由此我常想,不管能力如何,人生苦短,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不要以为宏图大业才是做事,都是宏图大业便无所谓宏无所谓大;也不要以为总得当顶天梁柱,没有砖瓦碎石便无所谓高楼大厦。正如雷锋说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铆在应在之处,像那些一辈子跋山涉水的乡邮递员、一辈子守住穷沟的山村教师、一辈子侍候机器的工人叔叔、一辈子早耕晚作的农民兄弟、一辈子养儿育女的老爹老妈……虽只是平头百姓布衣一族,一生做的又只是十分平凡的一件事,但你能说这不同样是成功辉煌值得慰藉的一件事?
其实,人生做好一件事也不容易。别以为只有创大业才艰难,再平凡的工作也有其内在的道道和“九九”,要做好同样要付出努力,付出智慧,付出终生的艰辛。想毕其功于一役,浮躁畏难,三心二意,得陇望蜀,心有旁骛,都不可能做好。
那些自恃有才有能而叹途运不济者,也不必怀才不遇,于心不甘,盲目攀比。就算自己有很好的素质,但人家成功的路,换到自己脚上,却会因很多偶然因素和条件而未必能走好。还是专心致志走好眼前的路,更来得踏实。人生做好一件事的确不容易,要懂得珍惜已有的成功。
第三篇:人生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人生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人到中年,常喜欢盘点一下走过的路。有的人会觉得功到名盛,风光无限;但也有人自惭卑微,眼看当年一道胸怀抱负信誓旦旦的同学朋友现在出落得风生水起,难免有点酸溜,甚至幻想有机会重走人生、重开棋局……
说起这点,我每每想起逝去的母亲。母亲只是一介家庭妇女,不但谈不上什么宏图大业,连一份有单位的工作也沾不上,穷其一生无非是照顾丈夫、养育子女。但母亲却一点儿不觉得做人抬不起头,而是整天乐呵呵的,看着丈夫安心工作,子女茁壮成长,心里同样充满成就感。那年月生活拮据,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支撑着家里生计。但妈妈也顶半边天,为了把穷日子过得顺畅点,一分钱掰开几边花,针头线脑中省分寸。虽然费煞苦心,却经常做到饭热菜香、被暖衣足、窗明几净,令家里四季如春。家乡一年到头台风频繁,为节省开支,每回台风过后,母亲总冒着风后余虐,跑到海边捡残枝败叶晒干当柴火。为了给大家补点营养,把养家鸡当成一项事业。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供应奇缺,到过年才有福分吃上鸡。妈妈有办法,她到自由市场买些小鸡回来,关笼里养几个月,便既有蛋又有鸡。妈妈养鸡可有心机了,买不到饲料,就把剩菜骨渣剁呀剁的剁成浆,又到市场捡些破菜叶,和点鸡糠熬成饲料(我称之为“鸡饭”)。别看是粗糙之物,远远闻起来却香喷喷,我放学回来,老远便闻到弥漫的香味,还以为熬什么靓汤呢。鸡自然都爱吃得不得了,一到“开饭”,都“咕咕”叫个不停,扑哧着翅膀,围着笼口转。妈妈手捏着“鸡饭”,挨个儿地喂,生怕分配不公,边喂边念念有词:“你这个调皮蛋,老是抢吃”;“你那么斯文干什么?不饿死才怪”;“你该生蛋了吧?给你补一补”……经妈妈养的鸡,花钱不多,却肉嫩味香,皮滑骨脆,令人回味无穷。我敢发誓,离开家后,我一辈子再也吃不到妈妈养的那么好吃的鸡了。母亲老了。孩子们读书的读书,就业的就业,就像长硬翅膀的雏燕,从手中放飞蓝天,母亲的嘴边总露出宽慰和成功的笑容。
由此我常想,不管能力如何,人生苦短,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不要以为宏图大业才是做事,都是宏图大业便无所谓宏无所谓大;也不要以为总得当顶天梁柱,没有砖瓦碎石便无所谓高楼大厦。正如雷锋说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铆在应在之处,像那些一辈子跋山涉水的乡邮递员、一辈子守住穷沟的山村教师、一辈子侍候机器的工人叔叔、一辈子早耕晚作的农民兄弟、一辈子养儿育女的老爹老妈……虽只是平头百姓布衣一族,一生做的又只是十分平凡的一件事,但你能说这不同样是成功辉煌值得慰藉的一件事?
其实,人生做好一件事也不容易。别以为只有创大业才艰难,再平凡的工作也有其内在的道道和“九九”,要做好同样要付出努力,付出智慧,付出终生的艰辛。想毕其功于一役,浮躁畏难,三心二意,得陇望蜀,心有旁骛,都不可能做好。
第四篇:一生只做一件事(定稿)
我想请大家先跟我一起看一个动画片„„我想很多人在生活中排队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我们很多人还扮演着其中那个小熊的角色。我们站在路的这一头,看见一个路口,就想那条路的尽头,肯定有非常美丽的风景吧。于是就走下去了,走走走,旁边又出现一个岔路口。于是乎,我们又改变方向往这儿走,就这样反反复复犹豫彷徨。这样的迷茫,每个人都遭遇过,有人迷茫了1个月,有人迷茫了1年,有人迷茫了一辈子,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是因为搞不懂要做什么,其实无论事业也罢爱情也罢,我们为什么烦恼纠结,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一棵大树,如果人心中没有大树,就会杂草丛生,就会患得患失,而如果心中有了那棵大树,就会心无杂念,就会勇往直前。六小龄童,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大艺术家,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先后重播了3000多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观众眼里,似乎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的化身,甚至,六小龄童就是为演孙悟空而生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在他们这个猴戏世家里,演美猴王最合适的人是他二哥——小六龄童,他的二哥三岁开始学艺,表演天分极高,1961年,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曾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三打白骨精”,并获得一致好评,可惜二哥后来患了不治之症——白血病,十七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二哥离世之前,年仅7岁的的弟弟六小龄童问“我能再见到你吗”“我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二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就能再次看见我”,就是哥哥这临终前的一句话,在六小龄童心中播下了一颗大树的种子,也划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无反顾,他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
其实六小龄童的性格最初是不适于演戏的,他小时候很内向,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叫他小女孩,六小龄童自己也说,小时候很胆小,上课时老师问1+1等于几,很简单的题,自己也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举手回答,很羞怯。六小龄童的眼睛也是不适合演孙悟空的,孙悟空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但是生活中的六小龄童却是个大大的近视眼,六百度近视两百度散光,这如何展现出美猴王的火眼金睛来,但是当年二哥撒在他心中的那棵大树种子一直以来牢牢地生根发芽,推动他一心要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最终,虽然天性羞怯,但他却成功演绎出了桀骜不驯、神通广大、英雄豪气的齐天大圣的角色,虽然眼睛高度近视,但是却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如电的双目,令观众印象深刻„„一生只做一件事,六小龄童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哺育着心中那棵大树,让它开花、结果,最终塑造出了至今难以超越的荧屏美猴王的完美形象。
2010年1月,有一条新闻轰动了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有一只灯泡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只灯泡熄灭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星期,其他的时间都在发光发亮。在109年前,谁有这么神奇的技术,使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人们纷纷猜测,这只神奇的灯泡,这只光耀百年的灯泡,它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呢?研究者通过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发现:1901年,电灯刚发明不久,美国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爱迪生等一批发明家都参加了这场比赛。当举办人将电压逐渐提高时,一只只灯泡都相继炸了,最后惟独留下一只灯泡还亮着。而这只灯泡的研制者,并不是当时名气冲天的爱迪生,而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发明家柴莱特。2010年1月记者报道的那只灯泡,正是这只柴莱特发明的、光耀了一个多世纪、使用寿命达到109年的灯泡!
在那个电灯刚发明不久的年代,为什么柴莱特能研制出如此高质量的灯泡呢?研究者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1901年,那场电灯实验竞赛结束后,爱迪生出于对柴莱特的欣赏,邀请他一起参加碱性电池的研究。面对大发明家的邀请,柴莱特却拒绝了这个好机会,他指着在比赛中获奖的那只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后来,有人在柴莱特的日记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一生只亮一盏灯,守到群火熄灭,照样耀泽天空。!”
一生只研究灯泡,不管这个领域之外有多少难得的机会,有多少美丽的诱惑,也不为所动,这也许就是柴莱特研制的灯泡,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光耀百年的秘诀和根源吧。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亮一盏灯,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也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一辈子的坚守不容易,选择用一生的坚持,完成一件事,其结果或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或许默默无闻、微不足道,但其透露出的人生态度,都让人感动和钦佩。六小龄童先生心中的大树是演绎好美猴王这个角色,柴莱特心中的大树是造出世界上照耀百年的灯泡,朋友们,我们心中的大树呢,它可以是一个梦想,一个榜样,一个信念,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你心中的那棵大树,一定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第五篇:一生只做一件事 简介
内容简介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适合所有职场人士阅读,尤其适合作为职场新人职场生涯的指导用书。很多工作本身并不难做,也不是人们不会做,但许多人就是做不好,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不够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注才能造就成功。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编辑推荐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专注——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拥有了专注,你就拥有了成功的钥匙、支撑事业的力量;它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能否专注做事,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媒体推荐
成功与运气无关,所谓成功的密码其实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专注。
——腾讯公司总裁 马化腾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
我和99%的中国青年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喜欢玩游戏并不纯粹是件坏事,关键是要玩得“精”。我就是玩游戏玩出创业灵感的。大学生创业完全可以从身边找到灵感,找到机遇。但无论做什么,都要专注。
——盛大网络公刮CEO 陈天桥
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口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纪晓岚
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其中大多数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却只做一件事情。假如你们把这些时间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那么,你们同样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不参与。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丁肇中
作者简介
成毅,毕业于江苏大学,10年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经验。先后任美的集团厨具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现场管理与技术支持专员、LG泰州电子冷机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冰箱制造室Team长、冰箱资材Group长等职,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组织管理,团队建设。
目录
上篇 专注造就成功
1.专注是灵,执著是魂/3
成功的秘诀在于专注/3
专注:成功者最可贵的品质/7
见异思迁会使你一无所获/10
专注是一种执著/1
3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5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15
专注的员工备受青睐/18
专注的企业基业长青/21
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2
4中篇 你该如何专注
1.专注小事,小事不小/29
成大事者须先专小事/29
悲剧是由忽略造成的/3l
工作本身无大小之分/33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6
2.专注难事,难事不难/40
勇敢地挑战更高难度/40
积极应对任何困难/43
智慧地思考所有难题/46
耐心地攻克一切难关/49
3.专注过程,细节完美/52
用心做事,专注细节/52
好过程造就好结果/55
执行到位最重要/58
将过程做细、做完美/6
14.专注结果,万事可就/64
没有什么比结果更重要/64
完成任务≠有了结果/68
专注于结果才会更出色/71
为结果用尽全部力量/7
45.专注领域,成就卓越/76
学会经营自己的强项/76
专心投身于一种行业/79
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81
从平庸迈向卓越/8
36.专注市场,占尽商机/85
目光聚焦市场第一线/85
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87
发掘与众不同的模式/90
为产品增添新的亮点/93
7.专注服务,顾客满意/95
服务生的工作最重要/95
让顾客感到备受欢迎/98
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102
有效解决顾客的抱怨/107
下篇 专注的4个步骤
1.每阶段只设定一个目标/113
一定要带着目标上路/113
两个目标=没有目标/116
目标明确才更为可行/119
2.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122
好计划才会有好行动/122
计划不周,面临困局/125
周密计划,高效有序/129
3.以最大的热情去行动/133
不要拖延,立即行动/133
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136
明智地利用时间/140
4.专注+坚持=成功/143
不能轻易地改变方向/143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146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49
序言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优秀的职场人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常胜不败,之所以事业有成,之所以不可替代,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寻常人所不具备的专注精神。
专注可以自知,专注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要想创造出比其他人更大的价值,除了忠诚、责任、态度、敬业外,你还要具备专心和专注的精神。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无论做任何事,专注于自己的专长,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重中之重。一个人不会因为打翻一篮子鸡蛋就一无所有,但是会因为缺乏专注而满盘皆输。急功近利、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心存杂念,都是成功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这些习惯会让你输得一无所有!
后记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专注才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里的“有心人”就是那些能够专注地做事的人。
本书就是专为解决职场人士应该专注什么和如何才能做到专注而著。本书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
本书的很多内容,笔者在以前的培训中都曾经使用过,但培训资料毕竟不同于书稿。幸好我的身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支持我完成这本书。王波、李作学为整理、编撰本书中的部分故事,付出了很多;在图书初稿完成后,金成哲、叶亚宁又对个别章节内容的增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