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会发言:关于优先发展旅游业.(定稿)doc分析
优先发展旅游业
为清原经济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清原县政协 王希平
年初以来,县政协按照市、县确立的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调研视察和学习考察。7月份召开了专题常委会,听取了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视察了四河源头。9月份又组织调研组赴桓仁、宽甸、庄河以及新宾、抚顺两县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而且被他们强烈的发展意识、浓厚的发展氛围所震撼,进一步增强了为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议政建言、献计出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五县(市)发展旅游业值得借鉴的经验
通过对所考察的五县(市)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梳理,结合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认为以下经验值得借鉴:
(一)理清转型思路,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时尚追求,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关联度高、产业规模大、最具活力的产业。基于这样的认识,五县(市)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思路,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三产业,推动二产业,拉动一产业,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结构向三二一转变的新格局。聚焦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明晰的优先发展思路,催生了五县(市)旅游业大干快上的发展新常态。
(二)巨额投入,大手笔运作,打造精品景区 宽甸县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专项投入等方式筹措
资金10多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鸭绿江、天桥沟、天华山三处国家4A级景区以及国家风景名胜区青山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石砬子。庄河市投资近100亿元先后打造出银月湾、天一庄园、温泉城、影视基地等40多个旅游项目。抚顺县投入1.2亿元对三块石景区进行升级改造。
(三)强势宣传推介,扩大客源市场
“十二五”期间,桓仁县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全方位强势推介“历史遗产,文化名城,中国桓仁”的旅游品牌形象。国内旅游市场已延伸到吉、黑、冀、鲁、京、津等省市,海外市场拓展到了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13年桓仁全县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庄河市仅2013年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旅游宣传,在《美丽中国乡村行》、《生财有道》等央视栏目和《自驾游》、《大连日报》等媒体开展旅游宣传,组织旅游企业到省内外宣传促销。今年1-8月,庄河市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五县市还采取举办桃花节、枫叶节、冰雪节、乡村美食节、满族冬捕节等节庆方式搞好宣传促销,扩大了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完善法规制度,提升服务质量
五县(市)都能按照立法权限和各地实际制定县级旅游条例、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指导意见等法规制度,为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桓仁县由旅游部门牵头,组织公安、消防、交通、安监、质监、卫生、广电等部门定期到景区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治理景区无序摆摊,强买强卖,坑害游客的乱象,使旅游业树立了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安全运营的市场形象。宽甸县组建了专业
旅游执法队伍,推进了旅游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
(五)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桓仁县为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的管理,在保持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不变的基础上,聘用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经理。规定在5年经营期内,第一年向政府上交利润1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0万元,明确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经理本人可参与分红,否则由个人补齐不足部分。宽甸县整合旅游资源,把6家旅游景区合并成立宽甸鸭绿江山水实业总公司,实行集团化经营,改变了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经营收入明显提高。庄河市实行了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加强景区管理,实行市场化经营。对景区承包方在经营期内的旅游项目开发、资金投入等重大事项,由承包方上报计划,政府进行审批、把关、监管。合同期满,引进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由政府埋单,景区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实践证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滞后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使旅游管理从简单粗放走向规范有序,才能促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清原旅游业的发展,如果以红河漂流为标志算起的话,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接待能力、对外宣传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对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我们过去相比,应该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也曾经分享过荣耀和喜悦。然而,与周边的桓仁、宽甸、庄河等县(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知名景区景点数量还不
多,影响力不够大,接待能力和旅游收入也不高,我们的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水平都有待完善,旅游业对三产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我们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不占优势,我们的山水没有人家的险、奇、秀,我们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没有人家悠久和厚重。仅从接待游客数量和综合收入来看,我们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全省8个少数民族县年平均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平均30亿元以上,增幅都在两位数,而我县今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与人家相比相差甚远。
既要正视差距,更要看到潜力;既要发挥优势,更要把握机遇。碧水蓝天、满目青山、清新空气、绿色家园,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和最大优势。只要我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就一定能实现清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我们拥有独特的资源。清原是浑、清、柴、柳四河发源地,境内50多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森林覆盖率达71.4%,有“绿色屏障”、“四河之源”美誉,生态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已融入了沈阳一小时经济圈。这些为我们优先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清原是满族聚居区,也是清王朝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英额门是老满文创立者额尔德尼以及清王朝五大开国重臣之一额亦都的故里。满族故里的历史文化也必将为我们的旅游业赋予深刻的民族、民俗、历史文化内涵。
(二)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开发建设了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创出了红河漂流品牌,旅游业态得到快速提升,道路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有了一定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法规,积累了管理服务经验。我
县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辽宁省旅游强县”、“辽宁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辽宁省森林旅游先进县”等荣誉,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2013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旅游法》,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的要求。省委提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市委也提出了向消费主导型城市转型的战略定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和切入点。今年3月,抚顺市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发展旅游产业唯一试点市。大伙房水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虽然限制了我们传统的一产业和二产业发展,但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把旅游业作为替代产业、支柱产业来培育,早日实现经济转型。
三、关于优先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显著特点,在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劳动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原作为一、二产发展受限、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源头地区,发展旅游业是必然的选择。我们要下更大决心、用超常举措做好清原旅游这篇大文章,通过旅游牵动,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实现清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政府主导
旅游业是绿色产业,更是朝阳产业,最能吸引人气、提升名气、聚集财气。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
义,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发展、兴旅游就是兴清原”的思想,广泛凝聚共识,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上来,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业。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一个思路抓全程,一个目标干到底。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实施、政策制定、市场监管、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及时出台针对性更强、更实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格局,形成全县上下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旅游规划
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应结合清原生态优势和资源特点,确立这样的发展思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红河漂流为龙头、重点景区为支撑,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度假、避暑、养生并重,努力将清原打造成沈抚的后花园和北方地区休闲旅游胜地”。要按照突出“一线”(202线景观带、产业带)、做强“四区”(红河漂流、筐子沟、天然石佛、滑雪场四大景区)、兼顾多点(如王家堡、沙河子沟域农家游、万寿山、抽水蓄能电站、“四河源头”等)的发展战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城乡一体的清原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完善旅游编制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重点、梯次开发、稳步推进”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要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来我县实地踏查,为旅游发展谋篇布局、把脉支招,编制出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清原旅游总体规划、重点景区专项规划和“十三五”旅游规划。我们的规划不单单是旅游规划,应该是能够承载相关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的规划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应该向宽甸县那样,建立一个展馆或展厅,把规划的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并向社会开放,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规划,宣传规划,这样才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社会共识的凝聚。
(三)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景区
一是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定位、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只有保住了绿水青山,才能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全域性、全局性综合开发旅游产业。抓好已有的、搞好在建的、谋划好未开发的,把景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红河漂流是我县旅游业的龙头。要进一步将红河漂流做强做大做精,让红河漂流的牌子更亮、名字更响、带动作用更强,充分发挥红河漂流景区的牵动和引领作用。要加快推进筐子沟森林公园、天然石佛、滑雪场等景区建设,力求将其打造成省级以上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对于那些待开发旅游项目,如万寿山、抽水蓄能电站、“四河源头”、大小水库等要搞好挖掘、论证和研究,做好项目包装,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库。对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可先保护下来暂不开发,避免造成低水平开发和资源浪费。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农家乐、山货水果采摘等独具乡村特色的自然文化项目,让乡村旅游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红火起来,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三是围绕我县旅游资源和客源构成,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清原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早日形成“重点景区支撑、精品线路连接、乡村旅游补充”的精品旅游圈,实现资源同享,客源互流,市场共赢。使全县旅游资源融为一体,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应,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是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大对土特产品、绿色食品、工艺品、纪念品等多种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做到质量好、做工精、品位高、包装美、易携带,不断提升我县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是打造满族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弘扬满族文化是发展旅游业不可忽视的内容,应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同时,应组织文化、民族、民俗以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挖掘满族文化内涵,推进旅游要素与满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使满族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彰显。让满族文化印记更加突出,满族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充分发挥满族历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满族风情。
六是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商业地产。要着力提升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服务业档次,加快发展壮大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兴建以度假、养生、养老为主的风情小镇、民俗村,在县城适当位置发展旅游地产,满足沈抚等城市居民多样化需求。
七是全力打造旅游城市。要像桓仁县、庄河市那样,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形象。让城市形象成为地区的旅游品牌和靓丽名片。
(四)扩大对外宣传,提高营销水平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还需勤吆喝”。要走出巷子、多想点子、勤找路子,不断提高旅游宣传营销水平。
一是对旅游景区精心包装。精心策划和尽快推出具有清原鲜明特色、叫得响、记得住的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口号,拍摄清原旅游宣传片,制作精美旅游宣传品,特别是要加快清原旅游网的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宣传清原旅游的重要窗口和快捷平台。精心制作高水平的旅游风光片与知名网站链接,鼠标轻轻一点,让清原的美丽风光扑面而来,尽显眼前,努力提升清原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二是打好宣传“组合拳”。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会议、节庆等载体,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联合推介和“打捆”宣传,扩大清原旅游宣传整体效果,使清原旅游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得到不断提升,叫响清原旅游品牌。
三是在交通干线及城市出入口和重要公共场所制作清原旅游宣传广告,放置旅游画册、旅游地图等。让人们一走进沈抚,一走进清原,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旅游信息和浓厚的旅游氛围。
四是每年定期到省内外客源市场举办推介会,邀请各地旅游社来清考察,体验清原的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康体养生游、民俗风情游。打响生态休闲这张牌,做足自然山水这篇文章。
五是加强对内宣传引导,让每个清原人都了解家乡的山水,都成为旅游讲解员、宣传员,同时要加强文明素质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好“四德”主题教育,使每个清原人都成为旅游形象大使。
总之,要以巩固和提高基础客源市场为核心,大力拓展省外客源市场。通过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清原。走进青山绿水,走进农家田园,欣赏自然风光,感悟生态之美。尽享天然、绿色和清新;体验纯朴、闲情和野趣。深度领略美丽的清原,春有踏青赏花之旅,夏有漂流避暑之行,秋有满山红叶之美,冬有高山滑雪之乐。
(五)创新体制机制,夯实产业基础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景区管理模式创新,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一定要掌握在政府和集体组织的手中,经营者在承包期内要进行项目建设,必须向政府提出申请,履行报批程序,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后,由审计、财政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认定,并形成结论报告。待承包期满后,由第三方评估公司对资产进行评估,由政府或集体组织埋单。对占用资源不开发、乱开发、不作为的,应按照合同要求依法收回其开发经营权。
二是健全融资机制。投入是旅游发展的关键。没有大投入就没有旅游的快发展、大发展。要积极采取争取国家的、吸引域外的、激活民间的多元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为旅游发展提供保障。要加强旅游项目包装,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招商推介活动,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助推清原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在引进旅游急需的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还要采取有效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温馨、文明安全的旅游环境,满足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让游客能够进的多、游的慢、出的少,延长游客在我县的逗留时间,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建立监管机制。要适时制定清原县旅游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推进行业自律,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业是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旅游兴,百业兴;旅游强,百业强。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着、“船不到岸不松桨”的韧劲,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全力推进,我们清原的旅游业就一定能乘势而上、顺势而起,创造更大的业绩,展现更大的作为,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第二篇:甘孜州优先发展旅游业实施方案
甘孜州优先发展旅游业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中共甘孜州委 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甘委办〔2013〕7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
以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为目标,围绕州委、州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核心、新型城镇建设为载体、现代农牧业为支撑,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实现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按照“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理念,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国道317、318为轴,形成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旅游大通道;以甘孜州康东、康南、康北为面,突出特色,立体发展,形成相对独立互补的旅游区域,建设“两环一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环亚丁旅游经济圈、康北康巴文化旅游区)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目标。预计2013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2014年接待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到2015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5%。
(二)社会目标。2015年,旅游从业人数达到4万人,拉动社会就业约15万人。
(三)行业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创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家以上高星级酒店,发展壮大甘孜州文旅集团等骨干旅游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高起点编制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甘孜州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廊道、城镇(村落)规划。
1.东部。指导和推动康东各县高起点编制(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完成康定、丹巴、九龙旅游发展规划和大海螺景区、亚拉景区、康定城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
2.南部。指导和推动康南各县高起点编制(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稻城-亚丁景区‘1+N’规划体系。完成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规划与设计方案、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设计方案、寺庙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农业景观设计方案、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及景观设计方案。指导完成巴塘、乡城、得荣旅游发展规划和巴塘措普沟、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理塘格聂山、得荣下拥等景区详规的编制(修编)。
3.北部。指导和推动康北各县高起点编制(修编)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深化完善甘孜州北部地区加快旅游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旅游主干线公路和重点旅游景区公路(旅游景区—旅游主干线的联结公路)建设;围绕“313”(3个机场、1条铁路、3条高速)交通建设奋斗目标,建成辐射重点景区、支撑城镇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1.加快康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基本完成猫磨路大板崖隧道病害治理工程;加快建设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及S211线瓦丹路复建工程;加快推进泸石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全面启动跑马山隧道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九石路、榆磨路、G318线康定过境段隧道、郭达山隧道建设;2014年基本完成S215线瓦九路、S211线瓦丹路复建段;加快建设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及榆磨路、九石路等干线改造升级和甲居旅游景区公路的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快速通道——康定新城至九龙汤古乡公路、丹巴党岭乡—道孚七美乡、泸定县牛背山旅游环线公路、雅哈景区公路等主要旅游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 期开工建设。
2.加快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基本完成G318线东海段主体工程(隧道工程除外)、亚三路,亚丁机场正式通航;加快建设S217线/S216线理亚段,力争开工建设洞东路;2014年基本完成G318线东海段、S217线/S216线理亚路、洞东路主体工程。亚丁机场力争开通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千万人口大城市固定航线,年吞吐量达10万人次。加
快亚丁机场-邓波-章纳-喇嘛垭-理塘县城公路、格木(格聂)生态旅游区公路、稻城(卡龙)-乡城(青麦)公路、措普沟景区公路、理塘格聂旅游景区公路等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开工建设。
3.加快康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基本完成色年路、岗白路;加快建设G317线俄岗路、雀儿山隧道、甘白路、S217线马石路、S217线甘君段;2014年基本完成G317线俄岗段、甘白路和S217线马石路(隧道工程除外)、S217线甘君段主体工程;加快启动甘孜机场前期工作及加快雀儿山隧道等国省道干线和主要旅游公路建设。
(三)实施风貌改造。一是加强规划设计,各县编制(修订)城镇风貌规划,开展风貌设计,引导特色建设;二是加强风貌塑造,建设特色旅游城镇,提升城镇旅游功能。重点实施康定新都桥镇、泸定泸桥镇、丹巴章谷镇、九龙呷尔镇、道孚八美镇、雅江河口镇、理塘高城镇、稻城金珠镇、香格里拉镇、乡城香巴拉镇、得荣松麦镇、巴塘夏邛镇、甘孜甘孜镇、炉霍镇德格更庆镇等14个城镇以及G318线二郎山—折多山、S211线瓦斯沟—丹巴、甘谷地—磨西公路沿线乡村、民居风貌设计和改造。规范和提升旅游沿线各乡(镇)办公用房建筑外观。
(四)实施重点旅游沿线景观打造。整合利用公路边坡治理、绿化、生态补偿等专项资金,重点对国、省干道、旅游通道公路沿线进行绿色通道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是以公路、江河沿线为主线,国道、省道、乡道统一规划,路基(堤面)绿化和两侧,以山地造林绿化统一布局,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统一推进,乔、灌、花、草结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结合,实现通道沿线林木成网,花果飘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五)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全省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四个一”示范项目,重点抓好自驾车营地、汽车维修站、医疗急救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站、点)、旅游厕所、游客休憩以及信息网、通信网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旅游咨询中心。实施旅游咨询中心示范工程,抓好甘孜州导服中心建设,在旅游通道沿线的乡(镇)政府设立游人服务中心(站、点)。2012年至2014年,重点建设康定和稻城亚丁两大旅游集散中心,逐步配套建设旅游城镇集散点。
2.城镇基础设施。抓好旅游城镇交通、电力、供水、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咨询、医疗、救援等配套服务站(点)建设。
3.便民服务设施。改造交通沿线的加油站厕所,免费向游客开放,有条件的加油站要配套旅游购物商店;在交通沿线和重点景区修建各类营地和停车场,为自驾游、骑车游、徒步游提供服务。制定停车收费标准,界定收费或免费区域,增加游客消费透明度;调整充实重点旅游乡镇卫生院工作力量,增加医务人员数量和新增部分医疗设施。
4.旅游标识系统、观景位建设。完善公共旅游标识图形符号系统,车站、机场、城镇中心广场、主要出入口设置自助旅游服务窗口。主要旅游通道建设观景位,设置导向标识牌、交通导览图、旅游安全标识牌等配套设施。
5.自驾车旅游服务设施。落实“318景观大道自驾游”示范项目,建设康定和稻城亚丁自驾车租赁服务中心,提供异地租车、落地自驾服务。
6.旅游信息化建设。结合“智慧甘孜”建设,建设数字景区、数字城市,提高旅游信息化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加快推动旅游景区及旅游交通干线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干线、国家A级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星级酒店通信息网络全覆盖目标。
(六)建设重点品牌景区。
1.稻城亚丁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稻城亚丁核心景区建设。全面推进供水供电、环保设施、通讯覆盖、医疗急救、景区管理、游人服务、门禁系统、自然资源保护等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旅游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亚丁;建立长期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原住宅民入股参与景区开发;理顺景区与州、县的管理关系,建立符合景区实际的财政保障体系和调控机制。促进香格里拉镇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2.康定情歌城景区。根据功能和产业实行组团式开发,配套、完善城市旅游交通、景区道路、会展商务、信息咨询、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以康定机场为中心,规划设计“康定机场—新都桥—塔公—康定机场—木格措—康定”的“8”字型旅游环线,构建无障碍旅游通道;丰富旅游产品,推进木格措5A级景区创建,提升改造跑马山旅游景区,加快格萨尔文化园区、演艺中心和康巴文化系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办好康定
国际情歌节、跑马山国际转山会等节庆活动,打造中国情歌文化圣地。
3.海螺沟景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景区提质升级,创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磨西、新兴城镇功能建设,建成中国唐卡绘画博物馆、国际乡村温泉俱乐部、贡嘎神汤、红石公园、磨西天主教堂文化园区等旅游景点,开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科普科考、大众登山、骑游等旅游产品;编制《雅家埂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中国最佳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办好海螺沟夏季冰雪节、高山花卉节、(红叶)彩林节、摄影等节庆活动。
4.丹巴美人谷。甲居藏寨景区要结合创建4A景区,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机制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完善党岭村、克格依村、莫洛村等村落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丹巴藏民独立师遗址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办好丹巴嘉绒风情节。巩固和深化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成果。
5.康北景区。积极开发以民族文化深度体验游为重点的旅游产品。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改造提升德格印经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挂牌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重点打造朱德和格达**纪念馆、甘孜白利寺、炉霍寿宁寺、白玉亚青寺、色达五明佛学院、新龙申臂桥、石渠巴格嘛呢石经墙和松格嘛呢石经城等旅游景点。
(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1.创新营销体系。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网络销售功能,整体营销旅游资,鼓励旅游企业建立电子网络销售系统,扩大网络销售效果。加强与中央媒体和海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争取在境外主要客源地设立旅游网站,提高入境旅游宣传促销的便捷度和影响力。抓好川渝、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港澳台旅游市场开发,逐步拓展日韩、东南亚、欧美市场。在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主要客源地设立甘孜旅游营销点。积极争取把反映我州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的优秀文学作品编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课本。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稳定、专业、多语种导游队伍。
2.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环贡嘎山生态文化之旅,亚丁香格里拉之魂生态游,川藏线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自驾游3大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藏寨民居、雪山冰川、草原暨赏花、高山湖泊、阳光温泉、红色文化之旅等6个主题线路;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满足自驾游客多样化需求,设计推广100条自驾旅游线路,将甘孜州打造成为自驾游客的天堂。
3.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整合特色民族节庆活动,办好康定国际情歌节、跑马山国际转山节、丹巴嘉绒风情节、理塘“八一”国际赛马节、乡城香巴拉民族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发以登山、漂流、攀岩、蹦极、自驾、骑行、徒步穿越、汽车拉力、骑游康巴等为主的户外旅游活动;开发建设红军飞夺泸定桥遗址、甘孜州红军长征纪念馆、磨西会议旧址、泸定二郎山川藏公路博物馆、岚安红色旅游区、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纪念馆、甘孜十八军窑洞群遗址、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丹巴藏民独立师遗址、红军第六军团乡城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抓好理塘等县“抗日阵亡纪念塔”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温泉疗养、藏族药浴、藏医保健等康体旅游产品。
(八)加强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统筹协调全州创建和申报5A级景区和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2015年前,力争创建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4个、3 A级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
2.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2013年全面启动全州旅游标准化建设,国家、行业、地方旅游标准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4年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创建高星级酒店5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50家。
3.特色餐饮。发展康巴特色餐饮。提升饮食服务质量,丰富饮食类型,逐步形成适合不同档次需求和口味需要的饮食体系。制定地方餐饮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推行藏餐制作厨师等级制度。规范餐饮服务行为,所有餐厅提供的菜品必须有菜名、照片和价格。结合地方特色小吃,开发餐饮夜市。结合农家乐/乡村酒店、近效休闲度假等,结合旅游形象传播与餐饮、歌舞等,开发康巴特色歌舞宴。扶持品牌企业发展,培育引进大型餐饮服务业,发挥连锁经营、品牌效应,打造既具康巴特色又富现代气息的餐饮街区。
4.加快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结合甘孜州实施“无线城市”工程,推进数字景区建设。提高二维码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手机WAP网在旅游管理、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加快推进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务商务,提升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引导金融机构与景区合作,在景区、重点景点、宾馆、特色商品购物点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安装POS系统、ATM机、转账电话等自助系统。
(九)推进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
1.建设特色旅游城镇,提升城镇旅游功能。按照环境生态化、风貌特色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服务人性化和集约高效的要求,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展示与旅游集散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城镇。完善城镇街道、给排水、供暖供氧、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配套功能。积极创建卫生城市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城乡绿化、街景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环卫净化,建设新型城镇。
2.建设特色旅游村寨。结合牧民定居工程和新村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实现人畜分离,实施生态停车场、分户停车位、旅游厕所、民居风貌、游人服务站(接待中心)及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提升牧民新村和特色村寨的品质。
3.大力发展民居接待示范户。对照《甘孜州旅游民居接待点服务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民居外观特色化、内部设施现代化、使用功能实用化、生活方式生态化、建设材质本土化的总体要求,州、县两级财政落实专项补助资金,做好民居接待示范户升级改造,鼓励和扶持特色旅游民居服务示范点标准化建设。开展服务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培训、民居接待规范服务培训等。
4.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民族特色饰品和手工艺制品,积极开发牦牛肉、松茸、虫草等特色旅游食品和保健品,力争打造10个具有国际水平和知名度的甘孜旅游商品。
(十)引进和培训旅游专业人才。
1.培训目标。3年内计划培训各类旅游人才3900余人。
2.培训内容。旅游标准化体系、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划、旅游行业管理与宏观调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规划与项目策划、旅游法制与诚信建设、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信息化管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旅游政策与法规、经营管理案例分析、旅游服务礼仪、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旅游度假管理、旅游职业道德建设、旅游服务技能、乡村旅游基础知识、藏传佛教基本知识。
3.培训方式。以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为契机,借力对口帮扶、对口援建、校州合作渠道,通过自主培训、外派挂职、合作培养、送教上门等方式,培养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用技能人才。一是加强与重点教育机构、高校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川民族学院开设专业课程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二是州级相关部门整合资源优势,合举办培训班;三是“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
4.建立文艺人才培育奖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擅于宣传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的文艺骨干和文艺人才,把锅庄、弦子、藏戏等民间文化艺术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1.甘孜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州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全州旅游规划和保护、统一全州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统一全州旅游宣传营销、统一全州旅游人才开发和培训、统一旅游综合环境治理。
2.制定甘孜州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
3.建立甘孜州旅游发展基金,作为全州旅游市场拓展费,划归州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一使用管理。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包装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争取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旅游投资主体和旅游企业集团。
5.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旅游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旅游企业的授信额度。建立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积极搭建旅游企业融资平台。
6.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探险旅游、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不同旅游方式,境内和境外等不同旅游地区,以及不同年龄群体,开发涵盖医疗救援、遗体运送、人身伤害、航班延误、旅程取消等保险产品。推动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保险服务。
8.各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以及辖区内旅游资源(包括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文物、湿地、温泉、湖泊、河流等具有旅游文化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资源)开发及项目建设方案,必须按程序报批并严格执行,切实维护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延续性。旅游规划要发挥全州资源开发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强化规划执行力度,确保有序开发、规范建设、合理利用。州规划委员会负责指导资源开发建设。
9.探索建立旅游服务中介机构的组织体制,大力发展会议服务、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承揽旅游接待、会议承办等各项服务业务。
(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1.各县必须落实旅游投诉接访一线单位执法周转资金10万元,并明确专人负责,严格办理时限,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旅游投诉案件及时有效就地处理。
2.完善《甘孜州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抓好重点景区和旅游企业应急演练。
3.加强旅游购物场所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欺诈行为,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维护本地优秀企业良好形象和合法利益。
4.运管部门要把车内配备垃圾袋作为旅游营运车辆的强行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司乘人员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
5.规范户外广告宣传。
6.优化旅游环境。
治安环境:大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公共安全、短斤少两、敲诈勒索、阴阳菜单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旅游沿线交巡警巡机制,在主要路口设立游客咨询服务登记台,确保游客游览安全。
人文环境:教育引导当地群众掌握旅游接待服务礼仪式,树立微笑服务、优质服务意识。交通执法环境: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严禁乱收费、乱罚款。在处理游客交通违法行为时,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处罚(处理)必须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裁量适当、依据准确、文书填制规范。
控制文艺演出场所数量,提高准入门槛,引导演艺市场有序发展。宗教寺庙旅游开发必须事先征求当地宗教部门的意见。
(三)明确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
州级相关部门和各县要按照“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明确责任,科学有序,州县联动”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聚集各方面力量,推动“三化”联动。
各县党委、政府和景区管理局既是责任主体也是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尤其是涉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要制定实施方案并征求州级相关职能部门意见。要加强规划衔接,强化项目管理,倒排工期,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州级相关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要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对口衔接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审批,落实配套政策全力支持、参与旅游业发展。
州委、州政府目标督查办对该工作方案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切实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篇: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发言材料
抓住机遇重点突破
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强区
寒亭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区以风筝、年画这一独特的姊妹艺术为重点,挖掘资源优势,狠抓载体建设,完善推进机制,形成了民俗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等齐头并进的特色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禹王生态湿地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创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于家大院、柳毅山等景点已初具规模并对外接待游客。
今后五年,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抓住旅游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突出民俗文化旅游特色,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打响“风筝年画之乡、魅力民俗之旅”旅游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的民俗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强区。
一、实施“提升计划”,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业上档升级。按照“大产业、大发展、大文化、大旅游”的思路和“打造中国北方民俗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积极推进以杨家埠民俗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为重点的“提升计划”。在制定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改制,突破发展瓶颈,提高管理水平,激发企业活力。加快风筝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农民画博物馆、杨家
1埠民俗村、浞河会所、潍水人家、风筝苑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民俗文化旅游总量,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内容。以电视连续剧《年画》即将播出为契机,做好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的景点打造、高端艺术专业人才的引进聚集和旅游产品、艺术品的研发交易等工作,充分做足放大“年画效应”,全力打造颇具影响力的影视旅游基地。争创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强对风筝年画经营业户的引导和管理,严格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整体形象。培植民俗旅游接待户,体现地方特色,提升杨家埠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快玫瑰花园等高档酒店建设,积极培植并申报星级酒店,大力提升景区接待场所档次,实现游客接待能力和水平的新突破。
二、开展“挖掘行动”,打造更多文化旅游新亮点。在加快杨家埠民俗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一是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以挖掘“寒浞文化”为重点,全面开发建设以寒亭高庙、寒亭古街和于家大院为重点的“古寒国文化城”项目。结合城中村改造,回收于家大院周边10余套古院落,扩大旅游体量,进一步恢复于家大院的盛时风貌,着力将于家大院打造成国家AA级旅游景点。以“柳毅传说”为依托,以“柳毅故里、情缘胜地”为主题,加快推进柳毅山“情缘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并申报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同时,申报“嫦娥奔月”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深入挖掘禹王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禹王生态
湿地建设,积极争创AAA级旅游景区,加快与白浪河上游的白浪绿洲、中游的北辰绿洲一起打造形成“一河三湿地”的生态景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等生态农业旅游,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景点。三是培植发展文化旅游企业。引导扶持盛壮红木嵌银、丰泰文化、天成风筝、鲁东物流等龙头文化企业做强做大,实现文化旅游载体的规模化、多元化。积极争创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整体上档升级。四是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为核心,以杨家埠民俗旅游接待村为依托,将杨家埠民俗旅游景区通过“浞河景观带”与古寒国文化城特别是于家大院景区连为一体,形成以“民俗体验、水景游览、古宅探幽”为特色的寒亭旅游线路。同时,串联禹王湿地、柳毅山等其他文化旅游景点,从根本上解决我区旅游滞留时间短、留人难的问题,最终形成“精彩寒亭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三、强化“高端意识”,积极发展新兴文化旅游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突出发展年画风筝创意制作、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产业,以高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文化旅游层次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培植创意企业、打造创意街区、建设创意园区为重点,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时尚理念,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努力形成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大寒亭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在进一步办好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潍县萝卜文化节等节
会的同时,积极组织我区年画、风筝、布玩具等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参加国内外展会,实施立体化、全方位宣传营销战略。以“柳毅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柳毅庙开光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柳毅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宣传层次,扩大文化影响,并争取以“柳毅传说”为题材拍摄电视连续剧。成立“风筝年画协会”,强化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研制,严把质量关,防止低层次劣性竞争现象发生,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二〇一二年六月
第四篇:初三质量分析大会发言
初三质量分析大会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好: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初三物理组,向大家汇报一下九年级物理学科教学和复习计划。
我校九年级物理由胡主席,王亲钦老师、我三人任教,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计划在下周结束本学期的新课学习,进行适应性考试的全面复习。大致安排如下:
17-18周,以课本为纲,练习册为辅。其中安排大部分时间用于本学期电学的复习。电学的复习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19-20周,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如实验作图等,在上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出现的薄弱环节,在这一轮复习进行补差补缺。同时进行适应性考试综合模拟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方面:我们将突出精练精讲,杜绝满堂灌;加强教研与合作,广泛收集考试信息,同时加强与班主任及各学科的沟工作,牢牢把握双上线这个关键点。
学生方面:我们将重视基础练习,解题规范和理解分析,同时重视踩线生关注学困生。
以上发言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老师们指正。
郭林峰
2013-12-12
第五篇:旅游业SWOT分析
(4)识别并分析企业的核心业务及流程,并进行SWOT分析。
百色旅游责任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为百色市各个景区门票的销售,门票销售的方式有两种,景区现场售票和网上售票。景区现场售票的流程为直接到售票窗口现场购票;网上售票的流程为到企业网站填写订票人的有关信息和预购票的有关信息,在线付款后会给订票人的指定手机发送二维票码,订票人凭二维票码到景区自动取票机换取门票。
SWOT分析
S—优势
1、利用信息化手段销售门票,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2、拥有绝对优势的渠道,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各景区门票。
W—劣势
1、公司目前旅游产品单一,多以红色旅游为主。
2、公司人才资金缺乏,制约公司发展。
3、公司在同行中,市场占有率不高。
O—机会
1、百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项目。
2、网上订票这种电子订票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T—威胁
1、同行模仿建站的威胁。
2、网上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
(6)虚拟一项需求,规划采购流程,拟定具体的采购指标。注意要在其中使用适当的订货策略,进行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的决策。
需求:企业因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采购一批建设物资
采购流程如为采购人员根据供应商确定的供应协议和条款,以及企业的物料需求时间计划,以采购订单的形式向供应商发出需求信息,并安排和跟踪整个物流过程,确保物料按时到达企业,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并根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市场上建设物资的价格来制定相应的订货策略以进行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