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冉:制度之责与马云之错
王冉:制度之责与马云之错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1年06月20日 10:45 共有0条点评
马云错了,不等于制度对了。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对外资(其实很多时候也包括对民营资本)带有先天歧视的牌照制度和审批制度为马云今次的错误提供了发生的场景
制度之责与马云之错
作者:王冉
(王冉为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本文为其6月19日博文,本网受权转载)
说老实话,这是写博以来让我最为纠结的一篇。
和很多人一样,我一直十分钦佩马云。我曾亲眼看到淘宝给身边那么多的朋友带来了那么多的便利与快乐。坦率地说,我觉得中国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和电子商务从业者都应该感谢马云—正是淘宝和支付宝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培养起了网上购物的习惯。虽然偶尔经过机场书报亭看到他在屏幕上神采飞扬会让我觉得他的公关团队做事情还不够精细,但当我在企业家年会现场听到他发自内心地同与会者讨论中国水资源的问题时,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眼界、有魅力的企业家。
于私而言,我和马云虽不能说有多深的私交,但也算是朋友。在朋友面对危机、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朋友提出批评—哪怕是就事论事的批评,会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也不符合我心中对“朋友”这两个字的定义。但正因为这件事的主角是马云而不是别人,正因为他在青年学生和创业者中间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正因为有那么多采用了协议控制(VIE)结构的中国企业家们(其中很多同样是我的朋友)此时此刻正面临着来自海外的巨大压力和质疑,我又觉得有责任写点什么。这是让我最为纠结的地方。
于公而言,我的身后毕竟还有易凯。作为一家投行,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我们需要广交朋友,而不是四处树敌。本来我也完全可以像我们的某些竞争对手那样,在大谈海外投资人如何对VIE心存疑虑之后转身声明自己“只是个做买卖的”其实没有任何观点。虽然我的确同样也仅仅是个做买卖的,但我还是希望在做好自己买卖的同时能够看到马云所说的“新商业文明”在中国的孕育和萌生。也因此,即便我今天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不理性的,甚至是愚蠢的,我在纠结了几天之后仍然觉得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是我唯一的选择。
在5月11日雅虎发布关于支付宝股权重组的声明后,我最早仅仅是觉得蹊跷,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马云把支付宝从外资控股变成了外资通过协议控制。这种事情在有准入限制的领域已经司空见惯,所以也没太在意,当时还以为雅虎的声明仅仅是一种谈判策略。6月3日,我在机场看到一篇《21世纪经济报道》的比较深入的报道,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再后来,是舒立的文章以及双方的短信交流。最终,6月14日,马云出山,直面记者。
在实时微博阅读了他的记者会报道并从他自己口中确认了一些基本事实之后,我才确信:在这件事上,我无法继续支持和赞同马云。
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为了让支付宝获得支付牌照,2009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口头同意了支付宝股权转移一事,同年7月24日的董事会纪要也明确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6月,由马云和另外一个自然人发起设立的浙江阿里巴巴以1.67亿元的对价从Alipay E-commerce Corp.受让支付宝70%的股权。2010年6月央行相关规定出台,于是在2010年8月,浙江阿里巴巴又以1.65亿元的对价收购了支付宝剩余30%的股权。
根据马云的说法,这两次关于支付宝的股权转移都处于协议控制下。但在2011年一季度,央行发函要求支付宝做出关于“协议控制”的书面声明。基于对牌照审批形势的判断,马云在递交申请的前一天在未经雅虎和软银的董事代表许可的情况下单方面终止了协议控制,并于第二天把这件事事通知了雅虎和软银等股东,随即启动了相关的补偿谈判。
要想讨论清楚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把一些看似关联的问题彻底分开进行讨论,否则讨论来讨论去还会是一团浆糊。这些问题包括--
1.支付宝是否真的关乎国家的金融安全?
这是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也是很多其它相关问题的源头。
作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领军企业,支付宝拥有大量的客户数据,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数据加起来可以勾勒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很大一部分轮廓,这样说应该也不为过。但即便如此,说这些数据关乎国家的金融安全,似有夸大之嫌。
所谓国家金融安全,涵盖银行安全、货币安全、保险市场安全、股市安全等众多方面,指的是系统性的安全与风险。虽然企业个体构成了整体市场的一部分,但维护金融安全的实质是通过立法、监管、宏观政策调节和市场引导来帮助一个国家的经济体规避整体性、而非个体性的市场风险。金融安全最重要的保证来自于国家的经济实力、货币和外汇制度以及金融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完善。
作为消费者,你买了两包鸭脖一件T恤,她买了两支口红一瓶隔离霜,这些数据汇总起来或许对境内外的食品、服装和化妆品厂商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与国家的金融安全相距甚远。
我当然理解,支付宝不仅仅在淘宝平台上被使用,在很多其它电子商务的平台上、甚至在一些行业应用市场同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几乎所有这些电子商务平台和行业应用市场都是高度市场化的。支付宝由于淘宝的强大,在电子商务支付领域奠定了自己领先的地位,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它并不具备天然面向整个支付行业的垄断优势。在一些细分市场,它甚至连领先优势也谈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支付宝拥有再多的客户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加在一起,无非也仅仅是构成了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各行业统计数字的一个子集而已。它们或许可以作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候的一个参考依据,但本身难以构成金融安全的核心要素。
还有人说,支付宝之所以关乎国家的金融安全是因为它接入了银行系统的网关。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中国最重要的四大商业银行都有外资股份,各大银行也都有与外国信用卡机构联名发行的信用卡。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真的是那么脆弱、神秘、不可触碰,那么作为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为什么还会允许外资进入?
退一万步说,就算支付宝真的掌握了关乎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的核心数据,那么这样的数据似乎应该交与政府掌管,而不应让一个由两个自然人发起设立的公司成为它们的实际拥有者。
2.支付宝是否可以被外资持股、控股或协议控制?
这是一个行业准入政策的问题,显然不应该只针对这个行业里的某一家公司。因此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是:所有从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公司,是否都可以被外资持股、控股或协议控制?
只要有准入问题,牌照就是一道硬门槛。从ICP到视频,从游戏到影视,从医院到零售,从担保到支付,中国几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会面临牌照的困扰。过往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政府部门在准入审批和拍照发放方面价值取向通常都是稳字当头,宁可趋于保守也不会趋于激进,宁可过度拦截也不能轻易放行,宁可模棱两可也不愿明确许可。但实际上这种有意留白、过度监管、审批为安、一切唯牌照论的价值取向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变革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协议控制”—也就是业内人常说的“VIE结构”—应运而生。所谓VIE结构,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与境内持有相关业务牌照、在某些情况下也实际运营业务的实体相分离,前者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协议事实上享有后者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并可在财务上实施并表的法律和商业上的制度安排。
VIE结构不是对监管的刻意规避和绕道而行,而是鉴于法律法规要求和监管现实的一种商业利益的制度性安排。这种安排有利于过度监管环境中的中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发展和壮大自己,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VIE结构是中国企业从自身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于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外汇管理、IPO审批等领域的过度监管的一种市场化修正。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每一家商业网站都需要ICP牌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CP牌照只允许内资持有。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需要经历投入大于产出的“烧钱”阶段,而国内的A股市场和人民币基金又不鼓励 “烧钱”项目。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境外风险投资几乎是互联网企业唯一的资本出路。为此,当年新浪的律师想出了专门用来规避牌照问题的协议控制结构,也称“新浪结构”,以应对互联网监管思路的滞后。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协议控制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和时尚女孩手中的iPhone4一样成了标配。
可以说,如果没有VIE结构,中国就不会出现新浪、搜狐这样的主流互联网媒体平台,不会出现腾讯、百度这样拥有数百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不会出现优酷、360、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一大批后起之秀,甚至也不会出现阿里巴巴和马云。有人说VIE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至少从结果上看这种说法并不为过。
回到支付宝事件。按照马云自己的说法,整个支付宝事件的起因是拿牌需要。那么,这里面的前提假设一定是:不保持纯正的内资血统,不把外资彻底清除,就一定拿不到牌照。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条微博:“一季度央行发函要求企业声明没有外资直接控制或者协议控制:若有,申报;若没有,声明,并盖公章。随后,口头通知,凡是外资控股、参股或协议控制,一概不受理”。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那么我们只能得出一点结论:外资控股、参股或协议控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暂时拿不到牌照。但央行并没有明文禁止外资进入这个行业,暂时拿不到牌照既不等于需要立即关门整改,更不等于以后也拿不到。(事实上,某一个领域中的主要企业分期分批获得牌照的情况在中国并不罕见,譬如视频行业就是如此。)
总的来说,在支付这个领域,我还是倾向于相信监管者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会理解为什么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需要外资投资人,相信他们会分清财务投资人与战略投资人的区别,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投资人获得投资收益与获取运营情报之间垒起一道高低适中的墙。
我同样愿意相信监管部门会站在真正的国家利益的高度,不会让已经生根了十余年、涉及数万亿美元资产的VIE结构说打破就打破、说废止就废止,不会让那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背上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不讲原则的骂名,更不会在刚刚发出27张牌照之后自己打自己一记响亮的嘴巴。
3.马云是否有错?错在哪里?
我曾在微博里说:我不相信稍微对马云有一点了解的人会认为马云有可能想用3.3亿元把支付宝装进个人的口袋,他不是这样的人,这也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此,对于任何关于马云为个人利益侵吞股东资产的指责我是坚决抵制的。
有人说,马云这次是老谋深算,希望以此来增加自己对雅虎和孙正义的谈判筹码。我认为这也不太靠谱,因为不值。对马云来说,自己的声誉远远重过一切商业利益。
还有人说,马云是导演了一出苦肉计,希望以此来逼央行对VIE结构做出明确的表态,之后再恢复VIE原状,从而帮助协议控制下的支付宝获得牌照。我认为这更不靠谱。马云完全没必要绕这么一个大圈子,走得这么辛苦,还付出声誉上的代价。(后面会解释为什么。)
因此,我愿意相信马云在做出剪断VIE结构的时候是真心认为自己在做一件“不完美、但正确”的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很不幸,马云错了。错了就是错了。
马云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在剪断VIE协议这件事上对董事会先斩后奏。关于这件事已有很多人进行了评论,这里就不多说了。我非常理解马云当时面对其他董事有意拖延表决的愤怒与无奈,但这并不能自动让程序缺失变得正确或者正义。
这好比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如果你是提出离婚的一方,谁都希望能够先离完再谈赔偿。但世界不是这样运转的--你必须先谈清财产问题才能办理离婚手续。即便这个时候已经有新人在逼婚,你也不能情急之下伪造一个对方同意离婚的签名,更不能在没办完离婚手续的情况下火急火燎地步入下一个婚姻殿堂。
第二个错误是在记者见面会上为了说明自己的“正确”把中国数以百计的采用VIE结构的企业推到风口浪尖,让本来已经被报表造假等问题和大肆做空的对冲基金搞得风雨飘摇的中国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雪上加霜,这不是我们心目中一个行业领袖应有的风范与担当。如果马云不是马云,或许我们无需对他记者会上的言行有过多的指摘。但正因为他是马云,我们才有理由对他抱有更高的期望。
在某种意义上说,马云有点像那个第一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但是他遇到了一个稍微有点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穿着的小短裤上还绣着邻家小芳的名字。
4.马云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如果当时马云不剪断VIE结构,也不隐瞒VIE结构,而是如实以VIE结构按照法定程序向央行提出牌照申请会怎样?
根据前面提到的央行口头通知的精神,最大的可能性是央行拒绝受理,但拒绝受理并不意味着支付宝会自动失去继续运营的资格。谁都清楚,如果支付宝停运,淘宝就很有可能瘫痪,淘宝如果瘫痪对于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意味着什么,监管者同样心知肚明。
事实上,我相信央行乃至更高决策机构在考虑支付宝问题的时候会非常谨慎,让淘宝和支付宝因为没有牌照而猝死或休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如果央行暂时拒绝受理,马云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最后的结果无非两个:如果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最终明确要求支付宝由协议控制转为纯内资,这会为马云在同雅虎和孙正义的谈判中增添砝码。反过来如果政府最终同意支付宝在外资协议控制的情况下获得牌照,那么事实上等于默认这个行业里的所有支付企业可以在协议控制的结构下合法生存。
因此,抛开前面提到的两个错误不谈,马云这次留给我们最大的遗憾其实是这件事: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本来完全有机会选择通过捍卫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底线从而推动监管部门对过度监管做出某种有利于中国产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局部修正,但实际上最后却选择了触碰这样的原则和底线同时还顺带把所有采用VIE结构的中国公司悬在了半空。
我始终认为,马云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这个看法至今未变。但在支付宝这件事上,马云的社会责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字面合规上,更不应该是捅破本已是无奈之举的VIE构架;他更深刻的社会责任是利用支付宝的行业地位和众多同行们一起推动监管变革,让趋于模糊和封闭的准入制度变得更加透明和开放,让牌照至上的审批经济逐步走向适度监管的市场经济。
马云错了,不等于制度对了。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对外资(其实很多时候也包括对民营资本)带有先天歧视的牌照制度和审批制度为马云今次的错误提供了发生的场景。
马云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一定会犯错误。
在我眼里,这一次是一个影响了中国几亿网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然值得尊重和期待的企业家犯了一个也许诚实、但却触碰了底线并且需要他在今天勇敢面对的错误。
第二篇:马云《能力与品格》之感想
读马云《谈能力与品格》之感想
读完《能力与品格》一书后,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从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出发,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在职业生涯中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忠诚、敬业、自动自发、负责、注重效率、结果导向、善于沟通、合作、积极进取、低调、节约、感恩。我由衷的感悟到:在开展工作时,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与他的品格紧密相关,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以下是我对这12种品格的理解和心得:
1.忠诚——忠诚是公司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是我们在职场发展的先决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在工作中,若受了委屈或产生失望,要试着让自己站在老板和公司的角度去想问题,将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公司不会抛弃忠诚的员工。
2.敬业——敬业是热爱和敬重自己的工作。从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往往能够判断出这个人具有怎样的品行。只有爱岗敬业,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专研工作。一个敬业且脚踏实地的员工,才是德才兼备、能够被公司委以重任的首位。
3.自动自发——自动自发是一种自觉自律的表现。是金子就一定要去闪光,不把自己放到阳光下,别人怎么会发现你的光芒?展示自己闪光的一面,让你的才华有展露的机会。不要“不推不走,不打不动”,工作要积极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培养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不管领导在与不在,都应把工作自觉自愿地完成好。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难找的同时,老板们却感叹“人才难求”,什么人才?积极主动做事、能创造价值的人才。主动地做一些“分外”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是成功的基石;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一些分外事,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视为一种机遇。虽没有获得更多的报酬,但却收获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养成多做“分外”事的习惯,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还能增强自己超凡的生存能力。工作中要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勇于创新,懂得“用进废退”的原则。
4.负责——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做出承诺,就应该对这份职业负责,对于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不要找机会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主动并勇于承认错误,分析错误,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如何培养责任心?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危机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认真踏实的做起,尽职尽责,只有大家都具备了负责的良好品格,才会在公司上下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担当的良好局面,才会提升企业的信誉度。
5.注重效率——学会高效率的工作,会让你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快乐。在工作中,忙碌和高效是两回事,如一场球赛,重点不在于组织了多少次进攻,而在于这场比赛进了多少球,得了多少分。不要没有目的地瞎忙碌和傻干,而应该专心致志、有计划的、高效率的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拖延工作。处理日常事务时,要根据工作的重要性,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处理。
6.结果导向——常会有人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而企业最重视的是你立了多少“功”,而不是你有多少“苦”!无论苦干还是巧干,出绩效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员工。计划好自己的工作,确立工作任务所要达成的目标,并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与途径,学会以巧妙的方法应对繁琐的问题,以轻松的状态避免重复劳动,别光闷头做事,要学会动脑筋、聪明地做事,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把工作做完、做好。
7.善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大家目标形成一致,行为达成统一。通过顺畅的沟通,成员之间形成合力,企业才能够顺利的发展。不论是在企业的管理、营销、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上,都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沟通是一种能力,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愉快的工作,而不是用于八卦公司的是非。世界500强任何一家企业,都非常注重员工之间、员工和上级之间的积极交流,可见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作为一名好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从工作出发正面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交流中,而不是仅在背后议论或光会拍马屁。在交流中,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宝贵意见,接受正确意见的意义在于改掉自己的错误,帮助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乐于接受批评,会让自己快速成长。
8.合作——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员工之间的彼此合作与和谐,那就会是一盘散沙,就很难实现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人想要成功,能力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的集合体,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别人的优点。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团队,多为别人考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树立起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最需要的是服从,服从并不代表你没有能力,服从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成熟、顾全大局的表现,是对企业领导、企业制度和企业工作的尊重,有了尊重,才会顾全大局,服从总体安排,才会集合一切资源和能量,执行并实现战略。
9.积极进取——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让我们在困难中坚定,在挫折中顽强,在逆境中保持昂扬的斗志。凡事不进则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
10.低调——低调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种涵养境界,也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做人,都要谦虚低调,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求教,借鉴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不断提升自我。要懂得尊重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11.节约——我在一个餐店吃饭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小条幅:“不差钱,不等于浪费钱”,我很赞赏。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是我们每一位员工共同的责任。要把企业的财产视作员工的共同财产,履行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吝惜每一分钱、每一分钟工作时间,不贪占集体的财产,不为个人小利而牺牲公司大利。
12.感恩——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师妹说过一句话:“把手握紧,什么都没有;但把手张开就可以拥有一切。”手里握一把沙子,手抓得愈紧你就失去的愈多;而张开手掌,你会得到的多一些。用感恩的心面对工作、面对社会,你就会快乐,就会去做出回报。把工作看做是自己的经济基础、发挥能力的平台、学习实践的机会,把领导和同事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生活和工作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挑剔。端正心态,培养宽厚仁爱的性格,这样才会让生活变得多彩,让工作变得愉快。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品格,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三篇:马云之创业分析[推荐]
马云登陆雅虎首次发表演讲稿全文
今天是我第一次和雅虎的朋友们面对面交流。我希望把我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尽管我认为你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勤劳聪明的人都无法从中获益,但我坚信,一定有个别懒的去判断我讲的是否正确就效仿的人,可以获益匪浅。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话题吧!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的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好,让我用100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的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的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的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实在太懒了。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体。
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罗纳耳朵,他在场上连动都懒的动,就在对方的门前站着。等球砸到他的时候,踢一脚。这就是全世界身价最高的运动员了。有的人说,他带球的速度惊人,那是废话,别人一场跑90分钟,他就跑15秒,当然要快些了。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的出奇,懒的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的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的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的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懒的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的一个一个的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懒的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懒的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的再说了。
还有那句废话也要提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你见过哪个运动员长寿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还不是那些连肉都懒的吃的和尚?
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的想!
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他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一千年。他们懒的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牛最勤劳,结果人们给它吃草,却还要挤它的奶。熊猫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着根竹子能啃一天,人们亲昵的称它为“国宝“。
回到我们的工作中,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据说还有不少公司的股票呢!
我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世界如此的精彩都是拜懒人所赐。现在你应该知道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了吧!
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长肉都懒的长,这就是境界。
中国大学生创业率低,主要原因是创业环境差,还是创业教育不足?
背景:
2009年8月11日,中国新闻网上有一则消息称日前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有人认为根本原因是创业环境差,有人认为是创业教育不足,到底谁是谁非?
正方:中国大学生创业率低主要原因是创业环境差
刘效权 华东政法大学劳动法律服务中心志愿者
高校扩招在解决“入学难”的同时,也使得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爆增,据悉,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i][i],“就业难”成为新的课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相关部委及各省市政府先后密集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力求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其中“创业”一词屡被提及,相关条款还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优惠政策。在政府和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大张旗鼓、寄予厚望的同时,有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毕业生也渴望自主创业[ii][ii][iii][iii],然而真正去创业的却少之又少,仅仅有百分之一左右[iv][iv][v][v][vi][vi]的创业率。学者总是站在理论的最前沿,老外们也不例外,言之凿凿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破解大学生创业问题,笔者不反对创业教育,相反的反倒认为应当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但是笔者认为创业环境差才是导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创业资金困局看大学毕业生创业环境。有家公司用数据系统表示影响创业的因素:缺少资金(31%),市场推广困难(25%),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0%),技术水平不够高(8%),项目论证不够(4%)[vii][vii],这些因素中除却创业者自身的内在原因之外,共同构成影响创业的外在环境,其中缺少资金是创业路上的最大障碍,并且资金问题也间接影响到市场推广、技术水平和项目论证,当然如果资金雄厚,也可能影响到管理经验的获得,我们来看看一名希望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合法正当的解决资金困局:
一、向父母、亲友筹借。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报道(奇怪的是常常是成功的报道,而很少失败的报道),更多的是父母能够支持一笔启动资金,而这些人的父母常常本身就是生意人;然而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是工薪阶层,当他们辛辛苦苦供养自己的孩子念完几年大学的时候,已经为此消耗得没有多少余钱,甚至有些筋疲力尽,他们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创业的资金支持。
二、向银行贷款。这似乎是一个好的资金获得渠道,有的地方政府还可以给与贷款贴息,然而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不是每一家银行都愿意贷给一个学生,贷款申请时他们需要学生的担保或抵押,而学生能贷到的款项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贷款是要还的;创业成功无疑是欣喜的,但创业失败时那得面对银行还贷的通知,甚至是法院的传票,不良的信用记录也许会时刻随伴左右。
三、政府资助。这是最好的一个消息,能获得政府的资助无疑是最佳选择,但资助本身的特点使得资助不会成为大学生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
四、自筹。自筹无疑需要学生在就学期间勤工俭学、起早摸黑去挣点钱,但学生应以学为主,有人可以,但不应鼓励。至于获得风投的钱,笔者认为在目前中国风投还仅限于“高端消费”,如果创业大学生把获得风投的关爱当成解决资金问题的主渠道,有人能成,无疑于买彩票中彩。资金成为大学毕业生创业一个绕不开的结,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就业本身更难。
政府应当为整个社会的所有创业者提供公平、良好的创业环境,进而带动就业。创业成功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到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看到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推出大量的鼓励政策,有减免收费的、有创业园的、有手续一条龙的,但是相对于一个企业成立后面对的税收压力、员工工资社保压力、不公平的恶意竞争等等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学生缺乏办企业经验这些内在的因素,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仍显得单薄,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学生企业的生存;据一份教育部的报告讲的,大学生创业办的公司,成功率只有30%[viii][viii]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情况。而相对于社会人,即非大学毕业生创业,较大学毕业生有些许资金优势以及经验优势,如果加上政府能够给与的较好的创业环境,例如尽可能降低税赋、减轻雇佣负担、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等等,更可能创业成功,进而带动更多的就业。政府与其花费许多的精力和资源去搏一个成功性小的社会收益,不如将这部分资源用在更适合创业的那部分人身上,而不论这些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其他人。
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着眼于先就业。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创业人才公寓[ix][ix]的同时,可以考虑为毕业大学生提供廉价的可租用的公寓,以解决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居住困难;政府在投资大型工程以增加社会就业和GDP的同时,也可以搞一些主要使用大学生的小工程、小项目,以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我们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一样应该鼓励;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创业当成就业之外的补充,但不能拔苗助长,更多的应该把鼓励大学生创业放到鼓励所有人创业这个背景上,把创业环境的改善,看成是长期的工作,大学生需要创业,普通民众也需要创业,只要有人创业,总是会带来就业和社会进步的。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不应从鼓励大学生创业入手,它本身是个假命题,应从改善整个社会创业的环境入手;如果过分把社会的责任(提供就业机会的责任)压给学生、学校,学生贸然创业,后果和负面的影响会很大。我们不反对创业教育,但中国大学教育本身的缺陷使得创业教育在大学是不能完成的,大部分大学教师是不知道如何创业的,否则大学老师流失得不会这么少,应当由政府组织中介机构组织创业培训课程,面对社会上需要的人群进行授课,而这个培训而非教育的课程将以实用性为主,主要解决的是操作性而非思想性的东西,中国目前缺的是创业培训而非创业教育。
反方:中国大学生创业率低主要原因是创业教育不足
邢楠 华东政法大学劳动法律服务中心志愿者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严重偏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是低得可怜。据称,我国近六成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意愿,但是其中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人,占比不足1%;而在这1%的行动者中,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4%。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以今年615万毕业生的数字来计,这就是说,创业大学生中能继续走下去的只有1500人左右。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少,创业成功率低,这点已经是全国人民的共识,毋庸多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政府、学者、高校教师、社会公众以及大学生自己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是启动资金渠道太狭窄,还是税费优惠力度不够?是学校里教的知识不实用,还是象牙塔里待久了的大学生们摸不准市场的脉?尽管原因必然是多方的,但各种因素在问题形成过程中带来的作用力却是大小迥异。大学毕业生正以每年几百万人的速度扑向就业市场,解决这个群体创业难的紧迫性,用“火烧眉毛”来形容也不为过。因此,我们必须找出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主要原因,才能知道在哪里下手才是最有效的突围之道。
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的“双低”现状,笔者看来,在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动创业式就业的背景下,创业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不能一味将创业失利归咎于外部环境不够好;相反地,这些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却并未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不足才是“创业难”的决定性原因。
相比于马云、丁磊等人先后崛起的那个年代,中国大学生目前的创业环境称得上是个艳阳天。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大高校都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校内就业指导中心,“赢在中国”、“挑战杯”等鼓励创业的比赛也越来越多,清华、北大等高校都设有科技孵化器,一些高校还专门为学生提供创业园区。而眼下的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恰好是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机遇: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创业成本下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倡创新的大环境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大投资的政策趋向都为创业者带来分享利益的可能性;国家大力鼓励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帮助创业者解决启动资金、融资贷款、经营场所等创业初期的关键难题。
从地方上来看,人民网今年三月曾报道了各地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政策:譬如,北京市规定,京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创办公司制企业的,投资人可以专利、非专利、股权等非货币资产出资;河南省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行试营业制度,并免费核发有效期为12个月、标注有“临时”字样的营业执照,试营业期内,免收各种费用;湖南省则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免去了3年的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圳市则规定,本地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小额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
创业大环境热了起来,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却并没有如期望那样得到提高。现下社会上热议的改善创业环境,更直接点说就是要求国家采取更多促进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业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创业环境说到底只是成功创业的外部因素,没有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创业项目内在发展性的支撑,任何来自外部的推力都不可能永远为一个项目保驾护航。1998年,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带起了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第一股浪潮,以清华学子邱虹云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走上了“传说中的” 创业之路。然而两年后,伴随着美国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灭,一大批由中国大学生开办的公司陆续倒闭。
当不管怎样松土、加湿或是保温,花圃中撒下的100粒种子还是只能开出一朵花的时候,也许我们不该再在气候和土壤的问题上纠结,而是应检视一下种子本身,或是培育种子的方法。与其把纳税人的钱无止尽地投入不知能否被大学生们成功消化的“创业环境”改善,倒不如说发展成熟的、对路子的创业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目前社会上关于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的呼声,似乎更多是来自于学者、教授,而作为当事人的大学生们却深感学校创业指导的匮乏。据调查,65.95%的网友表示学校“几乎没有”创业指导课程或讲座,表示“有,但较少”的则为29.86%。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对于高校所进行的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最近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当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在为是选择继续读研还是接受一份月薪2000的岗位而犹豫时,当个别高校出现毕业生“被就业”的拍案惊奇时,当初以本科第四批成绩入学的义乌工商学院的大学生们却一个个以“老板”的身份走出校门,创业创得风生水起。若论政策环境,浙江省的创业促进力度谈不上比其他省市更大;若论市场环境,义乌工商学院“学生老板”们的客户,经由网络这个平台来自于全国各地。对于该学院学生的成功创业,唯一令人信服的解释是良好的创业教育模式。
我们谈加强创业教育,应当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面必须谈到对于大学生创业观的培育。创业教育和传统的书本教育、就业教育都不同,它致力于要教会学生的,并不是创业的“知识”“技巧”甚至于创业的“成功模式”——因为成功的项目不可能有固定的经验,当一个项目具备了可以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经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后来者基本不可能再闯出自己的新路了。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的,应当是大学生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观和创业理念。
让我们回头看一看本文开始引用的数据: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行动者却仅为1%。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绝大多数人放弃自己的想法,连一次尝试都没有去做呢?归根结底,这是创业观的问题,是对于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创业之路和为人打工、固定工资保障的就业之路的取舍,并非是认为创业环境不够有利而放弃创业梦想。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是比较消极的,前几年,曾有新闻报道北大学子卖猪肉、复旦学子卖鸡蛋,舆论多少透露出不解甚至不屑的口吻。这一代的大学毕业生,从小到大基本可说是在一种“学历崇拜”的教育氛围中走过来的,高考状元、奥赛冠军、出国牛人是社会为他们树立的楷模,一路深造、登顶学术高峰或者成为高级打工仔是他们目所能及的最有保障的阳关道。现在正是毕业时节,如果你随便走进一所大学的校园,你会发现充斥着校园的话题和情绪是考研、实习和出国留学,更多时候,创业根本不在毕业生们选择的视野之内。这种氛围,绝对不是国家出台多少政策、颁布多少法律,市场提供多少机会所能改变的。
有网友称,他和他身边很多同学对于创业怀有一种畏惧感。畏惧经常是来自对该领域的未知。学校的创业教育,第一使命正是要让学生们熟悉创业、了解创业,消除对于创业之路的未知,理性地看待机遇和风险的并存,通过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创业,既不害怕创业,也不盲目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观。
创业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要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生创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可能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很多时候,创业教育都应当是一件授人以渔的事,而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似乎教育者们还是更多停留在直接把鱼喂到学生嘴边的阶段。
大学生创业瓶颈的打破,应当是通过创业教育来完成。遗憾的是,当前的创业教育虽然有,但远远不够;而且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够,实际功效有限。全国人大代表孔令人就指出,“没有创业经验的人从事创业教育,把书本里搬来的东西教给学生;或者照搬国外的成功案例,‘拿来主义’是否有用?”
确实,在当前的创业培训中,有些人言必称西方,说必是微软。当然,西方的创业成功率比我们高,而且青年才俊备出,值得学习;当然,微软的成功让人羡慕,盖茨的经验值得借鉴。可是,西方离我们太远,环境差异太大;盖茨让人仰视,却鲜有人能及。对于更多的大学生来说,他需要寻找身边的典型,哪怕这个典型是卖馄饨的;他需要具体的指导,包括如何与各种部门打交道。可是,这一切在我们的创业教育中很难找到。
有调查显示,仅有1%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知识来自学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高校教育,至今仍维持在学术教育的范畴,也就是常说的“书本知识”。事实上,创业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而且形式单一。针对知识、技能和信息的缺乏,学校应系统地开设一些创业课程,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获取市场信息,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为创业打下初步基础。
义乌工商学院的院长贾少华曾对媒体说,创业是最有效的学习。他透露,创业学院的教学大纲可能将发生变化:课程为学生发展而存在,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存在。比如淘宝店开到一定级别可以“赚学分”等优惠政策,经营淘宝网店本身就是在学习创业课程。从曾经的学术教育到如今大热的就业教育,再到我们几乎可望及前景的创业教育,这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进步,也是解决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然出路。
如今,各种各样的创业政策已经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说大学生创业是国家力图使其畅流的一条大河,那么此时它的河道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疏通和拓宽,然而,岸上却还是挤满了犹豫的观望者。
——我要说的是,还没教会一个人游泳的话,你又如何期望他勇猛下水?
参考资料:
乔杉:《百名大学生创业为何仅一人成功》,载《中国青年报》
周江:《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载山西新闻网,2009-8-19访问
佚名:《看义乌大学生创业:人人都可以做老板》,载新浪网,2009-8-19访问
------------------
[x][i]大学生创业“可能有些难”提倡和质疑并存:/20090812150448.html):“调查显示,虽然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
[xiii][iv]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杭州5月12日讯(记者汪群芳):“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毕业生总数的1%,而美国为23%-25%”
[xiv][v]大学生自主创业瓶(http:///20090812150448.html):“调查显示,虽然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创业者仅占1.94%”
[xv][vi]大学生创业“可能有些难”提倡和质疑并存(:
颈
何
在
第四篇:马云演讲,感悟之深
马云:
关于社会对80后90后的担忧、抱怨、埋怨,我最早是在前年的一次会议上听到的,后来是连续不断的听见,他们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垮掉的一代。但引起我思考的是,阿里巴巴的人,淘宝的人,支付宝的人,腾讯的人,百度的人都是80后的,公司的建设靠他们。
就像刚才所有提出的问题,我深为大家骄傲。我问我自己:在你20岁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水平、这种胆略、这种想法,提这样的问题?没有。我坚信不移的认为,80后比70后、60后、50后更加成长空间,更有希望。
社会上很多人说我们不听话,我们也要反思我们听了孩子们的话没有?我觉得,80后、90后是我们的产品,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去批判我们的产品,我们唯一有的权力和责任是完善我们的产品。
所以大家刚才提的问题,我是蛮感动,我更加坚定的认为,一代胜过一代。最早我爷爷这一代是通过报纸来了解世界;我父亲这一代希望耳听为实,他们通过收音机来了解世界;我们这一代则是“眼见为实”----我们通过电视机了解世界。而你们这一代和你们后面那几代是通过互联网。你们告诉我们不希望听到别人告诉的,你们想参与,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抓出来的都是贪官,企业家抓出来的是像黄光裕这样的,一些教授是有剽窃行为的,一些医院是不负责任的,但是社会整体上在进步。
我们永远要积极、乐观的看待未来。在我20岁、30岁的时候,我也跟大家一样抱怨过,譬如我父亲为什么没有地位?为什么不是局长?我舅舅为什么不是银行里的?我为什么应聘30几份工作没有一份录取我?
我去应聘肯德基擦盘子的工作也被拒绝过,我抱怨过,但是抱怨有什么用?我相信在我20岁的时候,这个时代不是我们的;我相信40岁的时候,这个时代是我们的。为了40岁的时代,我从20岁开始寻找完善的机会,寻找未来而不是埋怨别人。
我感谢大家今天晚上来交流,因为你们来意味着每个人都关心未来,包括刚才90后的一个同学说,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这很正常,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不知道,30岁的时候也不知道。我创业做阿里巴巴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梦想,到今天为止,我越来越清楚我要干嘛。
所以我想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没关系,但是要心存理想,要坚信会找到。我们不断在思考这些问题,大家说社会到底怎么了,看到的全是坏的一面。但是我相信在座的以及今天在网上的人,假如你看到社会积极、正面的一面,你才会产生乐观的想法,去改变自己的另一面。我前面十年唯一没有放弃的是对未来理想的坚持,没放弃对别人的关注,但我放弃了自己很多喜欢的东西。
人就是这样,内和外。所以包括刚才问的所有的问题,我感谢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许都没有解答,这个答案一定是要用你的人生去证明,你觉得是对的就去做。创业永远挑选最容易、最快乐的事情做,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你要喜欢这个工作,你喜欢做这件事,那是最大的激情和最大的动力所在。
如果你为了挣钱而创业,我告诉你,永远有比你能想到的更挣钱的东西。你选择是因为你喜欢,喜欢就不要抱怨。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批判,但是你们一定会替我们找到未来。今天中国的问题,50年以前中国有过,60年以前中国也有过,600年以前中国还是有,这个世界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有这些事,不是每个80后、90后都会成功,但你勤奋有理想,完善自己完善别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功。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的做自己。怎么做自己,要先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愿意放弃什么?我们这一世不是来创业的,不是来做事业的,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怎么可能公平?你出生在农村,盖茨的孩子出生在盖茨家,你能比吗?但是有一点是公平的,比尔?盖茨一天24小时,你一天也是24小时。这24小时有3个8小时,8小时你在路上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干什么,这时候需要好的朋友。还有8小时你睡在床上不知道干什么,你需要有一个好的床,床上有一个好的人。还有一个8小时你知道自己干什么,那就是工作。
假如你工作是不开心的,讨厌这份工作,你做得不爽可以换,千万别继续做。娶了这老婆天天骂,又不离婚,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些人是没有意义的,对不对?所以我想每个人要清楚,世界不公平,你如果想改变它,告诉你,第一不可能,第二从政也不可能。只是人可以不一样,出生的条件不一样,但人是可以幸福的。
我们要让年轻人明白,不要怪人家富,不要怪人家有钱,而要改变我,寻找快乐,寻找幸福感。创业不会给你带来幸福感,会给你带来快感,但快感的背后会带来很多痛苦,真正的幸福感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给别人带来什么,你会逐渐从痛苦中找到快乐。
我坚定不移的相信,你们会为我们,为这个国家找回价值体系,而这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代,永远是如此,一代胜过一代,而最最高兴和高傲的则是,我从你们眼光里看到了希望。
毛主席说世界是年轻人的,我今天觉得他讲得太对了,一定是你们的。所以今天请大家不要抱怨,这个时代还不是你的,如果你想成功,看任何问题要积极乐观。我刚才就说了,你们有权抱怨,但你们没有资格抱怨;等你们四五十岁的时候,你们有资格抱怨但你无权抱怨,你必须把它干好。今天你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你不知道那个位子有多么痛苦,20年以后别轮到我们抱怨你们。所以我今天来讲创业,我的网站公司将会全力支持大家。但是我不想谈具体怎么做一家公司,碰到这个问题可以交流,我们有个语音计划可以交流。
我不喜欢看成功学,我只看失败的,从失败中分析怎么去做,从成功中去反思,他为什么成功?学他的成功还是学他的精神。
人的心态决定姿态,从而决定你的生活状态,心态好一切自然会好起来的。你们要比的是20年以后,谁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什么是最好的机遇?上一个世纪的商人抓住机会成功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微博抓住了这个时代,下一个世纪,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司才是未来的真正公司,想一想你能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公司会成功。
没有人是完美的,社会也不可能完美,因为社会由所有不完美的人组成。你的职责是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有一点理想,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好起来。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能走到今天没有任何理由,唯一的理由是我比我同龄人更加乐观,更加会找乐子,更加懂得左手温暖右手,相信明天会更好,就是这样。
来自艾瑞网
第五篇:访谈马云之观后感
访谈马云之观后感
世界上先有马云,后有了阿里巴巴,再有了全球的电子商务。
英雄,人人都喜欢,但不是所有成功者都是高大的。马云就是其中一位。有人说,马云不用化妆,扮演外星人正合适。所以,想成功,根本不用在意自己的长相。
马云,不懂互联网,更不懂电子商务,但他却创新了电子商务,改变了互联网。他不懂管理,却被公认为世界奇才。
所以成功不靠长相,成功所依靠的是一个人的热情,兴趣,更重要的是敢想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