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生活习题
文化生活卷(黄冈密卷)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B.2014年5月8日,李克强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并致辞 C.2014年8月29日,国家大剧院举办管弦乐团音乐会
D.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 2、2014年1 O月2 9日,湖北省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上演出,全剧真实地突出了荆楚特色,展示了湖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且“桂花岭上桂花开,桂花树下望哥来……”等优美唱段让观众深深陶醉,久久回味。这充分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力量在于让人产生精神的共鸣
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经济发展,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A.文化的价值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深刻影响-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5、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材料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们的气质、谈吐、胸襟等有影响且是潜在的体现了①④。②③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书籍才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传递正能量。
6、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劝酒文化异化了人际情感,毒害着社会风气。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收敛,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在部分地区愈演愈烈。这表明()A.文化发展总是领先于社会经济发展
B.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7、少数民族节日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因历史、人文等因素,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有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因为一些传说继而流传千古。人们通过感触各民族争奇斗艳的民族节日,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③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故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④。
8、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D.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材料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表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故选C。9、2014年5月1 6日越南反华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许多在越南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微博寻亲”活动由此展开。“微博寻亲”的兴起是因为
A.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
B.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C.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D.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微博寻亲”是因为微博作为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错在“最有效”,B错在“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说法都太过绝对;D材料为体现。故选C。
10、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皖风徽韵美洲行”惊艳美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C.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传承: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
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B符合题意。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趋向同一”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应该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继承的内容,D与题意不符。
11、近年来,国内“国学热”日益升温,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孔子热”“中华文化热”,越来越多的人探讨中华儒家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学属于传统文化,对其的正确大庭广众是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符合题意;A中“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的表述是错误的;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说法错误;实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C亦错误。
1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就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一定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3、近年来故宫博物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加速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借助音频视频技术,采集古书画装裱的图像资料,完整地记录了工艺流程、操作手法细节,为防止技术流失上了“双保险”。这说明()
①科技、教育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活”文化,在历史中如同一方泉眼,不停地喷涌出新鲜的清泉。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①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②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摈弃传统文化④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材料中“活”文化意在强调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活力,②④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故①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③说法错误。
15、有专家指出,我们要防止把西方现代主义的作品照搬到中国来,中国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中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专家在这里强调的是,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A.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B.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 C.要科学分析、认真甄别,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要海纳百川、熔铸百家,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
16、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③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 17、2014年8月17日,官方独家授权图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上市。该书展示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能带领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汉字中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博大精深
D.具有地域性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分。材料旨在表明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的这一特点是中文化成就和魅力的体现,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正确;材料并未从纵向表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A排除;材料亦未涉及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或汉字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亦不为材料所反映,D不选。
18、“在战略上扩散„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日本又在战术上渲染„中国危险论‟。”2014年6月15日,日本媒体表示,在与中国的双边博弈中,日本自知越来越处于弱势,所以采取的战略是宣扬中国“国强必霸”,对日本构成威胁。下列观点可以驳斥日本媒体论调的是()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美好品质
②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
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之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①符合;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因此“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危险论”是错误的,②符合。③自强不息④中华文化的力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19、网传台湾演员柯震东、香港演员房祖名因在京吸毒被拘,是警方严打120名吸毒艺人的序幕。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随后发布微博称,网传消息系谣言。这一网传消息告诉我们()
A.国家可以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B.文化市场越活跃越要加强管理 C.网传消息符合繁荣文化市场的要求D.网络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0、伴随着各种电子读物的兴起,人们已经习惯于“快餐式阅读”。对此,专家呼吁,资讯越是发达,越是需要人们培养慢阅读、深阅读的习惯。专家的呼吁是基于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人们()①更好地涤荡灵魂、体验文化韵味
②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把文化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在享用与咀嚼文化的过程中增长智慧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它们的主题不尽相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良方,对培育平和的社会心态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可以()
①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②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集 C.②④
D.③④
22、近年来,很多外国电影中都出现了中国元素,如获得第86届奥斯卡七项大奖的《地心引力》中就出现了“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会有亲切感。这启示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
①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②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③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文化的趋同④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地心引力》借鉴中国元素,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表现,且该影片获得全球顶级奖项,显示出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外国电影借鉴中国元素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这启示我们要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觉,①②正确。③错在“趋同”,④与材料无关。
23、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之所以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①③分别说明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在“决定”;思想道德建设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并不能提供智力支持,④排除。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四小题,共52分)5 25、2014年5日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优秀文明成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好比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画面和景色就会出现。习近平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我们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希望各国外国专家继续当好中外交流合作的民间大使,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把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文明交流互鉴中应如何做到“不拒众流,方为江海”?(12分)①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架起各民族文化沟通、理解的桥梁,同时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2分)
③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3分)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在文化交流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分)
⑤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26、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为什么要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1O分)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分)
③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3分)
④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27、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承续中华历史传统,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反映当今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气脉之久远,基石之深厚。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道路自信一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一刻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
结合材料,说明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12分)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④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每点3分,答对4点即12分)28、2014年秋季,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古诗,由此引发了热议。
赞成者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光古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必为此操心。古诗诵读对部分聪明的孩子而言不难,但课本应该尽量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需要。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也是他们这个年龄很难领会的,更适合他们的,应该是儿歌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反对者则认为,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最能体现汉语言之美,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朗朗上口、韵律优美的古诗,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韵律之美。与一些地方动不动就让孩子穿汉服、行开笔礼相比,课文中这些古诗承载的传统文化,其实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1)你是否赞成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删除经典古诗?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8分)
(2)习近平说,应该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的意义。(10分)(1)赞成: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删除经典古诗是教育具有选择性的体现,适应了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4分)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小学一年级课本的内容应顺应时代,删除古诗增加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4分)
不赞成: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经典古诗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删除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4分)
②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削弱古诗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增强民族自信心。(4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利于转变思维方式,加强阅读,提升自身素质。(2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有助于影响人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分)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3分)
25.素有“东方芭蕾”美誉的花鼓灯,起源于夏商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定期举行的庙会活动。经过漫长的演进,到宋代才真正成为成熟的民间歌舞艺术。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治淮期间,著名艺人冯国佩用花鼓灯向治淮模范表示祝贺,其精彩表演让中央歌舞团的舞蹈专家惊叹不已。此后,花鼓灯走进中南海,走到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然而,到21世纪初,花鼓灯的民间传承几近消亡。为了重振花鼓灯艺术,近年来,某地投资建成原生态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大力发展花鼓灯文化生态旅游,举办花鼓灯歌舞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交流切磋,终使花鼓灯又“花”开怒放。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概述社会实践在花鼓灯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作用。(12分)26.“襄阳”,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名城。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关羽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和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典籍。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近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此举引发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热议。在互联网上,支持的一方认为,改名有利于人们铭记历史,有利于文化传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光靠改名不能保护文化遗产。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如何保护文化遗产?(12分)27.2010年初,著名而权威的媒体《美国汽车新闻》评选了21世纪头十年世界汽车行业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其中之一是中国人在购车偏好上的特殊“口味”——“加长”。而西方国家消费者仅仅把汽车作为一种代步交通工具。事实上,自从十多年前奥迪率先为中国市场打造加长款车型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了“中国化”队伍。即便强调“从不为一个单一市场特别推出车型”的百年奔驰,最终也“入乡随俗”——其在中国生产的车型都将加长。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奔驰“入乡随俗”的原因。(12分)28.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省了0.5千克煤;如果全国10%的打印纸是双面打印、复印,每年可减少耗纸约5.1万吨,相当于节能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4万吨。对此,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看法。
假设你也有微博,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试着在你的微博上,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发布一段文字。(16分)25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如何简述“花鼓灯”发展历程的,即“产生—成熟—传播—衰落—重振”,然后再运用教材中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来回答。
答案:(1)社会实践催生了花鼓灯艺术的产生和成熟。“花鼓灯”源自人们纪念大禹治水的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中日趋成熟。(4分)(2)社会实践是花鼓灯艺术传播的动力。正是治淮的实践才让国人知晓花鼓灯艺术,并使花鼓灯艺术走向世界。(4分)(3)社会实践推动了花鼓灯艺术的创新、繁荣和发展。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建立原生态中国花鼓灯第一村、发展花鼓灯文化生态旅游、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形式的创新,推动了这一民间艺术的重振和繁荣。(4分)26解析:本题的落脚点是文化遗产,第一小问实际上是要学生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这一知识点回答。第二小问要求学生回答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一要继承,二要发展。
答案:(1)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它们还是人类共同的财富。(6分)(2)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自觉保护有保留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使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同时我们应该传承文化遗产所象征的文化和精神,保存历史文化精神内涵,提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6分)27解析:回答本题时学生要弄清楚乡俗是文化的体现,入乡随俗是对文化的尊重与接纳。奔驰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答案。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由中国汽车发展的客观形势决定的,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助于推动其汽车的销售。(4分)(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奔驰进入中国“入乡随俗”,接受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而将车加长,这是中国消费理念影响其实践活动的体现。(4分)(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奔驰“入乡随俗”将车加长,是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尊重,有助于中外文化和睦相处。(4分)28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运用文化生活模块知识;第二,要写出低碳的举措并说出理由。答案:(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4分)(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4分)(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4分)(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分)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习题(共)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一、看和选(仅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 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之所以建设农村书屋,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D.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某地木板年画的模具传统是木板手工雕刻,但为了印刷的速度和降低成本,开始进行平板机器印刷;同样某地制作皮影,为了最求速度和利润,开始了机器压制制作。这将导致()①正宗的传统手工工艺受到冲击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流失
③传统文化不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④经济发展为文化开发创造新机遇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各国政府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4.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这三者是()
A.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B.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C.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关系D.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5.《喜羊羊与灰太狼》前期投入两千万元,赚回的播出费以及带动的玩具、图书等产业链,产值将超过四个亿,让沉寂已久的中国原创动漫“羊”眉吐气。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6.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景天魁委员说: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先要在人才总量上相当或超过美国,要想在人才质量上与美国比肩,先要在数量上占先。之所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是因为()
①我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④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2010年山东省启动了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项目。下列对待孔子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表示,2010年10月18日将邀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0.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最后一位自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回答11-12题。
11.女书是妇女当中流传的、表达她们喜怒哀乐的文字。女书一旦失传()
A.意味着民族文化将自行消亡B.说明民族文化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
C.会使中华传统文化惨遭灭顶之灾D.会使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受损
1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①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中国传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京剧是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之为中国的戏剧“国粹”。回答13-14题。
13.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是京剧的特色。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一特色()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个性和特性的标识②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应在实践中得以继承和发展④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15-16题。
15.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______等特点。
①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②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③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④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18.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1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的活动,它的特定文化功能有()
①选择文化的功能②传播文化的功能③创造文化的功能④培养“四有”公民的功能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从1998年手机短信业务在中国大陆开通以来,手机短信就以其______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②便捷、经济、及时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1.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
22.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④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A.①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3.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二、想和写(共50分)
26.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政府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牟利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开设数量已突破300所。2010年6月5日,位于加拿大安省圣凯瑟琳市的布洛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最近获批建立孔子学院,这使安省的孔子学院上升到三家,也使加拿大全国的孔子学院达到七家。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创办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有感于此,有人认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2分)
27.英汉两种文化在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如使用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等问题都要回避,而中国人对这些事情都是公开的,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和“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了刺探别人隐私和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谈谈你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12分)
28.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一精神,某班开展了合作探究并收集到下列材料: 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近年来,江苏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创建文化大省。连续三年都有两台剧目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苏州的儿童戏《一二三,起步走》、无锡的舞剧《红河谷》正式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江苏省文物节、世界遗产大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江苏的文化底蕴、综合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8分)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2分)
(3)参与该项活动对你今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何启示?(6分)
参考答案
一、看和选
二、想和写
26.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称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②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快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主动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对本国的了解,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国力,也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③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
27.(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同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己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了解,承认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8.(1)①文化的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古为今用”: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①选题要切合社会实际和中学生自身的实际;
②要综合运用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收集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 ③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④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矛盾的对策;
⑤要把正确的认识运用于自己的行动之中。
第三篇:期末复习备考习题4(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复习备考习题四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命题:赵长荣
2013.12.9
一、选择题部分
1.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2.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这种观点
A.没有看到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 B.没有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承认了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
4.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为主题的第五届“汉语桥”比赛,共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的102位选手参赛。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②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7.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对莫言的作品做出了如下评价:你读莫言之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他的作品中除了有精彩的关于爱、自然和善良的描写外,还有极其暴力、残酷、血腥的描写。尽管他的作品中描写的是自己故乡的小村庄,但让读者感受到的却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没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样让我着迷,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针对上述材料,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能让佩尔·韦斯特伯格着迷,主要因为:
①莫言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莫言以特色的文化内涵传递了共同的人类情感 ③莫言的作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④莫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较高艺术享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展现了中国饮食的“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9.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0.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1.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下列现象中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①中医药学主张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 ②各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相互交融 ③清明祭扫,中秋赏月的习俗世代相传 ④佛教与道教在南岳衡山共存于一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在长期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努力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长处,自强不息,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选择,郑重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本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据此完成14~16题。
1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因为 ①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 ②中国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涵 ③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5.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
①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②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在相互激荡的思想文化中发挥主心骨作用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我国将建设古今汉字全息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古今汉字,厘清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此举是基于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B.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惟一见证D.汉字文化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文化 1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0.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复习备考习题四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命题:赵长荣
2013.12.9
班级: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新中国成立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22.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地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要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角度阐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12分)
材料二 2013年12月2日,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新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联系材料二的观点,谈谈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复习备考习题四(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CABDB
6-10: ACCCA
11-15:DBCBD
16-20:CBACC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分)
(2)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以上每点1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1)略。
(2)①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3分)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分)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分)
复习备考习题四(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CABDB
6-10: ACCCA
11-15:DBCBD
16-20:CBACC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分)
(2)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以上每点1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1)略。
(2)①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3分)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分)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分)
复习备考习题四(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CABDB
6-10: ACCCA
11-15:DBCBD
16-20:CBACC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分)
(2)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以上每点1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1)略。
(2)①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3分)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分)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分)
复习备考习题四(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5:CABDB
6-10: ACCCA
11-15:DBCBD
16-20:CBACC
二、非选择题部分:
21.(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分)
(2)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以上每点1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2.(1)略。
(2)①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3分)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分)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分)
第四篇: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斓、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
(2)“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主要表现:
(3)对策: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2、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1)原因:置身于文化市场的海洋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2)应对的措施:
①公民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国家应该: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1)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近代中国真正的先进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要性与重要性: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3)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重要性: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①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②基本要求: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基本要求: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宝贵资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
2、必要性:
①从思想道德自身的属性上讲,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
3、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4、要求:
(1)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2)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及解决途径
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气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七、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落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第五篇: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结合中西方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符合国情的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课讲得是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我们先学习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大家请看P13方框里的两张图片。左边这幅是中国家人在吃火锅,右边这一张是外国人在聚餐。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生:中国人的是几个人吃一锅菜,而外国人是自助吃的,各吃各的。
师:对,还有呢?
生:中国人用的是筷子,外国人用的是刀叉。
师:对,这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外饮食文化的不同,除了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外,中外还有哪些文化是不一样的呢?
生:节日不一样,中国过的节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西方国家过的是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等。
师:说的非常好,一聊到这些节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
师:外国的节日对外国人也一样,一到圣诞节,外国人就会买圣诞树,会吃火鸡,会戴圣诞帽。
师:这些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那我们接下来进入新课。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谓文化影响面面观了。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到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我们生活在永州地区,永州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交往呢?
生:会。
师:当然会了,比如两个人远距离联系感情,古代人用书信(学生在喊“飞鸽传书”),因为科技不高,一封急件要从地方火速送到京城要累死几匹马,很辛苦;到了近代,人类发明了电报,远距离交流再也不那么辛苦了,但还是很麻烦;到了现代,人类又发明了电话,交往不麻烦了,但只能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当代人又发明了手机,既方便,又可以发信息。现在的人们还可以通过上网跟远在他国的亲朋好友们联系了,通过QQ,MSN,E-mail,博客等等都可以跟远方的朋友们聊天,既方便又便宜。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往都带有那些文化印记。
师:在中国古代,地位低的人去见地位相对高的人,一般要行什么礼节呢?
生:要下跪。
师:除了下跪之外,还有一种是表示对地位最崇高地位的人的尊敬的,是哪种礼仪呢?
师:五体投地。(学生有的点点头,看来有所了解)所谓五体就是指头加四肢,行这礼时先跪地,然后手往前伸,身子向地慢慢趴下,最终五体都贴在地上,这个礼是很大的。《英雄》里面的无名见秦始皇就是行这个礼,所以我们现在成语里面还会有这个,表示对某人很佩服的意思。
但我们现代人交往基本上已不行这样的礼仪了,我们见了地位比我们高的人只需尊敬叫一声,点一下头,或握握手就行了。古代人见面下跪是取决于当时的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交往也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记。大家看P14下面的图片。
课堂探究:①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②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
①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遇到婚丧节庆、应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的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的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说来,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谢、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②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礼节,例如: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锡伯族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在全疆各地也有分布。他们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却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叩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如封建时期的下跪,有的源于风俗习惯。
有的源于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器物(功夫茶具)、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如绅士和淑女的行为举止。
刚才我们讲欧美人风面时总是拥抱、亲脸、贴面,但英国的绅士与淑女见面不能一下子就这样的,要握手时,绅士有戴手套的一定要脱下来,淑女可以不脱,然后绅士轻轻握一下淑女的手指头,不能握太多(学生笑),然后看情况,如果情况允许就轻轻亲一下淑女的手指,如果淑女对你不感兴趣可不要乱亲(笑得更厉害了),特别是亲的时候不能流口水。(笑成一片)(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P15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又反映出思维方式的差异。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设问:上面我们讲了文化对人的多方面影响,你参加或熟悉哪些文化活动?现在请大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这些活动对你产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依次学习这两个特点。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课堂探究:①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提示:①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②各种各样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的是积极健康的,有的是消极被动的。由以上可以看出:
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1)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
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2)人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回乡偶书·贺知章
课堂探究: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示:说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课堂探究: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请看这段话:P17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大家思考:这段话是哪部作品里面的?这部著作和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发表意见)
教师提示:这幅图片是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一个剧照,这段话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这部著作深深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这段名言生动深刻的刻画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归纳这节课的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
教学后记: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同学们大多对里面的事例有亲身体验或者比较熟悉。关键是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导入:(过渡)文化对人的影响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讲课]那么,文化是怎么能塑造人生的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同文化对牛顿的影响: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不用全讲,可选一些讲一下就行)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里要强调“优秀文化”)
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呢?雪莱说过“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化能给我们的精神带来智慧和欢乐,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雪莱大家认识吧?
生:不认识。
师:(很惊讶现在学生的文化常识)啊!不过大家一定读过他的诗的,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他写的(学生也会跟着念,看来是读过的)。雪莱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个天才诗人,一说到天才,你们可能已猜到什么了。
生:英年早逝。
师:前面我讲过莫扎特,也是个天才,但天妒英才,雪莱也是这样的人物,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后就写出了很有名的作品,但可能是上帝怕他的才能比上帝还厉害,在他30岁时就夺去他的生命,1822年7月8日,雪莱从利弗尔诺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夺去了诗人仅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才在沙雄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当地的法律规定,任何海上飘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拜伦和特列劳尼安排火化。那一天,晴空万里,火焰升得很高,发出耀眼的金光,终于火化了一代诗杰雪莱的遗体,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心脏却完整无损,被特列劳尼从白炙的火堆中抢出。
师:很奇怪的是大家对雪莱的陌生,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大家应该有印象的才对呀。其实雪莱的好朋友大家应该听过的,就是刚才提到过的拜伦。这个应该听过了吧?
生:听过......(答得这么无力,看来也不大了解他.)
师:在英国诗坛中,19世纪的诗人里面,除了雪莱和拜伦,还有后来比他们俩慢出道的济慈,这个大家应该是更没听过的。我不知道你们学的语文到底是什么内容,这么重要的文化知识竟然都没有收录。看来你们真的要丰富精神世界了,那么,如何丰富精神世界呢?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例如我们进行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我有个同学,超喜欢Beond这个乐队的歌曲,整天都听他们的歌,连快高考了,老师让他们在上课时间自习,她还必须听着Beond的歌曲才能把心安静下来,如果到了背书时间,不听歌她无法安静去背书,这说明优秀的音乐能让人的精神世界安宁,而且有时候还能给人快乐。
这里有两句话,大家看它说的对不对。
(1)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评析: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文化是人创造的”这一点是正确的。
②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该观点看到了文化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的认识是片面的。文化有着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作用。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片面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只要人们平时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评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它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还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对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一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肯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是正确的。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隋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
(3)优秀文化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表现在人通过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表现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为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认为只要人们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就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片面的。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个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个观念: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一个7天7夜建成、5天5夜医务人员全部到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就成为一道铁壁铜墙,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北京保卫战中成为中流砥柱,铸造了“军地协作、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神舟”飞船遨苍穹,伟大精神贯长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奏出的一曲壮丽凯歌。
(还可以选一些讲讲,我选了自立、竞争、效率讲了一下,批判社会存在“啃老族”的现象)
(探究活动)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谈谈参加的感受。再让大家辩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是否会浪费时间和耽误学习。(以辩论比赛的方式进行活动比较好)
老师总结: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不一定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校里,参加一定量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空虚意义上说,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但如果参加过多的社会团活动,以致于影响到正常的学习,那就不可取。所以参加社团组织活动要适度。
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为例,说明参加志愿者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还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雕塑-《马赛曲》
《马赛曲》这首歌充满着爱国激情,使法国人民热血沸腾,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到了增强法国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后来被法国定为国歌。
由《马赛曲》这首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想到了一类歌曲与之相似,大家想想看有哪类歌曲有类似作用。
生:军歌
师:聪明,就是军歌,大家高一时都参加过军训,记得军训内容之一就是有一个徒步七八公里的拉链活动,当时大家跟着军官一起走,一边唱着响亮的军歌,很快七八公里路就走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一点都不觉得累,这就说明军歌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还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大家记忆里的军军歌有哪些呢?
生:《咱当兵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血染的风采》......师:对,看来大家认识的军歌还不少的嘛。大家说的这些歌都体现了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声音,表现了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这些都体现了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师:讲到先进文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师:会想到中国共产党(学生觉得我这个答案不大好,我也觉得问的不好),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材讲到的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这种先进文化,辩析:“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正是在这种“铁人”精神的鼓舞下,新中国的石油工人开发了大庆油田,粉碎了国外敌对势力用“洋油”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企图。可见,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就是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除了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外,还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文学、音乐欣赏等形式从事文化赏析活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笼统地说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只有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认识是片面的。
师:铁人精神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点远了,我国现阶段还有那些精神在鼓舞着人民呢?
生:航天精神
师:其实只要你记住这几个词就能记得什么是航天精神了,它们是“吃苦、战斗、攻关、奉献”,完整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还有“女排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例如:终身学习的概念
(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 例如:培养综合性人才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文化氛围的感染作用、文化活动的促进作用
问题: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也逐步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也离不开入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会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对优秀文化也会越来越重视。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及教师总结和讲解等形式,明确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感受各国各国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力,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责任意识、科技意识和成才意识。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资料,并要求制成简单的课件。
(2)分组讨论课本P23-25的三个探究问题(①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②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③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组长整理好讨论结果。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新课:聚焦文化竞争力。结合课本P22-23的材料一和材料四,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板书)1.什么是文化产业?(学生自由列举,教师概括总结)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提问:“各国为何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教师就此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辅导:①理论依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第一个探究问题(运用这些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有什么意义。)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组组长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展示图片:《哈利·波特》及其作者--《哈利·波特》的作者因为这部小说的出版而使她从原本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哈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
“你还能从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板书)2.文化产业在各国的重要地位。
教师展示图片--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教师提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日本、美国乃至英国,它们的文化底蕴与中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他们的文化产业如此发达,而我国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且对应所列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板书)3.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
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板书)4.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展示相关课件。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今天,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各组组长上台发表课前小组对此问题的讨论结果。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板书)5.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国要关注文化安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由回答。教师总结:①文化对一个民族(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②国际社会中存在着霸权主义。(引导学生复习旧课,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板书)(1)关注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越来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那么我们要如何维护文化安全呢?(板书)(2)维护文化安全
要求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整理好交教师加评价意见,然后张贴于班上的“学习园地”以供各组交流学习。课后作业:
分组讨论--①为什么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如何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高ο考╗试╬题|库 下载此文档 分享到
0
相关文档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主干知识回顾】 1.为什么说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1(...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学案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2
一、考点整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第二单元《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第二单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会考复习学案1
一、考点整合: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眼下,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设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I: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二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第二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