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总结

时间:2019-05-12 23: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生活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生活总结》。

第一篇:文化生活总结

《文化生活》主干知识总结和课堂笔记整理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 李跃华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3)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4.概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是什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框题 文化与经济、政治

5.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的特点?

(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6.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特点?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7.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1)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与政治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题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出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2)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题 文化塑造人生

3.概括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4.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1)从国际社会的总体局势看,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2)从中国发展来看,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6.文化竞争力的含义及其表现?

(1)含义:所谓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2)主要表现为:①文化创新能力②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③高素质的人才

7.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包括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经济管理部门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些列活动。”

8.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有意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题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

2.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简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性。

(2)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二框题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什么是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8.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9.什么是大众传媒?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10.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第一框题 文化的继承性

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臭味相投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4.简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简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注:含有文化创新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如何理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具有引导、制约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2)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第二框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3.如何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创新过程?

(1)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即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4.简述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5.简述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通过彼此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

(2)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共同发展各民族文化;

(3)通过交流、借鉴和融合,能够形成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6.如何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1)要具备包容的胸怀和能力(2)要能正确对待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3)应有享受世界文化创新成果的愿望。(4)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特征?

(1)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文化因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日渐衰微?

(1)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力落后,导致了经济的落后,从而使文化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2)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3)闭关锁国,人为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4)国人的盲目乐观和骄傲的态度,表现为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征?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5.如何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3)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7.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有体现时代性。

第七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题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4.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二框题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如何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①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的名义,迎合低级趣味;③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必须做到两点:

(1)不同的文化形式,只要人民群众需要,都应得到发展。

(2)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4.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为: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③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

(1)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框题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框题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2)对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1)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5.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如何科学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3)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4)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8.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框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5.如何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6.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常用知识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普遍性)。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特殊性)。(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文化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

(2)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二、文化的作用(高频考点、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内)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①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措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与社会的关系(1)文化的特点(2)(3)(4)

(2)文化的社会作用(总体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发展)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横向:文化交流)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意义:①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但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4)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

6、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不同的文化间需要交流、借鉴、融合(1)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2)文化传播的媒介(工具、手段)

①传媒的形式: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②大众传媒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特点(作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注意:(1)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2)大众传媒≠传媒,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旧传媒的消失。

7、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怎样进行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向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化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法制)建设。⑤有利于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⑥有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素质; ⑦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新。⑧其他(2)怎样进行文化交流?(措施)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参考第4题)

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④其他。

注意:考查以上意义和措施时,要结合材料做具体分析。(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体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注意:区分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特点。

2、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作用)

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做用;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重视的意义: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要坚持继承与发展有机统一,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的意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如何正确处理: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做用。

(3)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4)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固守传统是“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外部因素(决定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内部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内部因素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内部因素

7、知识拓展: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5)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三、文化创新(高频考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地位: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2)文化创新的作用。(见前面)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科技、管理、体制等)的创新。

5、怎么进行文化创新(第二单元知识总结)(1)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基本途径)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基本途径0(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5)立足于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6)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7)其他。

注意:一般考查时,常用前4点。

6、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第三篇:文化生活选择题总结

文化生活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 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6.河南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7.与往年相比,2011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等均宣布过亿,其中,《让子弹飞》更是单日票房突破6 000万,打破了2010年1月9日《阿凡达》创下的5 760万元单日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比如苏北某市重视盐业文化、麋鹿文化和水浒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交汇和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这主要表明()

A.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9.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到底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10.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同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软实力”是看到了()

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11.“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温总理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赢得尊严,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社会事业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这表明()

A.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 B.经济的发达与社会事业的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就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D.文化底蕴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1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

①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 ③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11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于2011年11月6日在韶关举行,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元。“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①发挥岭南文化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②发挥旅游业在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③发展旅游文化,确保广东经济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

④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广东大众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6月12日正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文化遗产()①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5.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他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①具有继承性

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世界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说明()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18.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药方和精选药材等前提下,吸取了西药的一些特点,采取先进工艺,制造成中成药:有瓶装汤药,有冲剂,有药丸等。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C.西药优越于中药 D.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 19.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打击手机涉黄信息”、实施“少儿出版精品工程”„„2011年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部门更是频出重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很容易受外界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落后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精神萎靡、消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2011年8月5日,全国总工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结束。活动共评选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20个,“先进单位”44个,“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20名和“先进个人”42名。回答21~23题。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B.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三个面向

22.关于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D.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①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②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以________为着力点

()。

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5.“网络时代,人身攻击的时代?” “在网络上羞辱别人变得如此简便和快捷,而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种威胁之下。以前只有社会名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名誉,学习挽回脸面的技巧,但现在,这已成为一种大众需求。”“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一直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为净化网络风气,防止“人肉搜索”演变为“网络暴力”,必须以________作为道德选择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

A.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中华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

12月10日晚,齐鲁电视台曝光了赵忠祥、曾志伟等一些明星、名人代言问题产品的消息。近年来,某些专家、名人已长期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逐渐丧失中立立场;或者是紧紧地与某企业联系在一起,成为其传声筒。事实上,失去严谨的判断和公正的评论,最终专家、名人也会失去公信力。回答26~27题。

26.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当

()。

①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7.下列关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属于思想道德修养 B.学习科学知识是文化修养的内容

C.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 D.科学文化修养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8 “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助别人”,这个看起来简单到不能说服任何人的理由,却是支撑着他——徐本禹的理由。大学毕业后,徐本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放弃苦学和高分获得的公费读研机会,到岩洞小学当教师。他的付出也使得他与袁隆平、任长霞、牛玉儒、刘翔及中国女排等一起,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徐本禹的事迹()。①使我们看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完美统一 ②说明思想道德的贡献比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

③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9.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体现了

()。

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只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无关 2011年9月17日上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这是一种文化在传承,这是一种力量在传递,更是一种追求永驻心间。回答30~31题。3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和谐为原则 D.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1.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②学校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缺乏实效

③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还不够高 ④父母应该以良好的思想品行教育孩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正气歌》是一台由中央纪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廉政歌咏晚会。其中,既有反映党的干部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品德的《老支书》,还有歌颂青年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雷锋颂》等等。这些生动鲜活的节目唱响了正气歌的主旋律,宣传了廉政规章制度,歌曲动人心扉,激人斗志,有助于干部进一步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D.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从下面漫画中可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点是

()。

“染色馒头”

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增强诚信意识

C.社会公德

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4.书有优劣之分,只要人多读些能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深、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人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

A.多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可以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一个人提高了文化修养就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35.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被两度 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人都漠然离去。2011年10月21日,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离开了人世。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启示我们()。

①必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必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④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36~37题。

3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 B.坚持文化的对外开放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37.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模式”的文化,应当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④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39.近10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推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身份不同、经历各异的获奖者身上,人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精神和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

()。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0.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发展邓小平理论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1.2011年吉林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边境地区,并列为全省要全力办好的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之一。全年完成683个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C.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42.2011年9月1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规定,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下发有关通知,12类引进人才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这有利于()。

①普及科学知识 ②弘扬科学精神 ③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3.兖州市把市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动员全民参与。全市10个镇(街)普遍成立了民间艺术团,开展了“我的好邻居”摄影大赛、“乡村少年宫”、“牵手关爱”活动、“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兖州城乡公共文明指数不断上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不断攀升。兖州市的做法表明

()。

① 建设和谐文化,要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 建设和谐文化,就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③ 和谐文化,重在参与 ④ 培育文明和谐的新乡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环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4.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属于这一活动的是

()。

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②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青年志愿者创先争优活动 ③社会各界组织的“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④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5.山东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去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B.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C.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D.支持和发展文化公益事业

46.发展先进文化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保证文化建设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①目的是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④能有效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9.2011年 9月17日,天津市首个古瓷器博物馆——天物古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将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藏品。这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更为市民鉴定藏品、陶冶艺术情操提供了理想场所。天津市注重发挥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有助于

()。

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挖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0.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1年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振兴,教育要先行”。这些话表明()。

①教育是立国之本 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 ③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园林雕塑

②大运会火炬传递 ③高中语文教材收录金庸小说 ④网络监督 ⑤学习科学发展观 ⑥“双百”人物评选 ⑦千年铁树开花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

52.目前,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多,食品消费与文化的契合度越来越高,而且两者相辅相成。这说明()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影响着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科技已经成为西藏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3~54题。53.材料说明()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4.2011年国庆期间,到北京的游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商业广场和剧场中,都可以免费欣赏到许多展览、演出、讲座、艺术普及课程等。在上海,“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有1 018场。如果我们为上述报道设置一个标题,下列标题最合适的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运用先进传播媒介,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D.拓展文化传播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55.2011年9月29日,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专题图片展在仰光喜多娜宾馆大礼堂举行,缅甸副总统吴丁昂敏乌和夫人、中国驻缅甸大使李军华等各方嘉宾数百人出席观看图片展。这说明()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精神的东西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56.在《天涯共此时》邓丽君经典金曲音乐会上,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尘封在人们记忆中的歌声缓缓响起,一首首邓丽君的经典歌曲穿越时空,焕发出新的魅力。这说明()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57.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8.《亮剑》《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潜伏》等电视剧,主题鲜明深刻,情节让人震撼,观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爱国热情随着剧情的发展油然而生。而反映生活的故事片、电视剧,剧中发生的一些故事,都能给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留下各自的思考空间。这表明()A.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作重要讲话。据此回答59题。

59.胡锦涛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这体现了()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0.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国一代圣哲拉罗会富科认为,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启示我们()A.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B.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古代就已经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61.2011年4月,四川省广电局、省工商局等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该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2011年底。这体现了()①政府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令人忧虑的现象产生 ③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生产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④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2.2011年6月,黑龙江公安消防部队举行英模事迹报告会。开展这一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3.漫画《“精”养》充分说明了()9

①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

②市场经济在带给社会富有时代气息的观念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③应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④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4.教育部为128个以“双百”人物命名的中小学班集体授牌,希望中小学生从“双百”人物身上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这表明,“双百”人物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永不泯灭 B.核心价值体系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世代相传,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6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不仅能有力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文化多样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6.为了促进广东省教育事业大发展,全面展示广东的教育服务和优质教育品牌,广东省举办了2011广东教育博览会。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7.《中国达人秀》照搬了外国节目《英国达人》的模式。业内人士疾呼:国外模式不能照搬,并非“引进”就能带来好的效果。这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A.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坚持解放思想,百花齐放

68.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在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两岁小女孩悦悦(化名)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而之后将近7分钟时间,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这名路人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姨。对小女孩被撞一事,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不少人频频感叹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对此有人批评指出:“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这句话启示我们()A.要提高道德认识 B.要遵守道德准则 C.要重视道德实践 D.要加强道德监管 69.从2011年7月1日起,陕西省5家美术馆、112家公共图书馆、120家文化馆、1 611家乡镇文化站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做法是()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对这些文化产品经济价值的否定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④把文化产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加以发展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0.为治愈旅行社的价格欺诈等顽疾,湖南省颁布施行了《湖南省旅行社价格行为规则》。要治愈价格欺诈顽疾,除完善市场规则外,在道德方面还应该()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加强宏观调控 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增强诚信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在今天,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对低龄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时,都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首选。在《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据此回答1~2题。71.下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在《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要()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些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

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要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 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

D.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74~75题。74.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5.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76.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7.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78.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11年9月26日至29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儒学研究专家学者汇聚东方圣城曲阜,探究儒学价值,开展对话和交流。据此回答79~80题。

79.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这充分说明()

A.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C.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嫁接

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 80.“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C.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81.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

①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2.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被艺术家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获得广泛好评。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

A.必须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每年的9月20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据此回答83~84题。83.国家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③以共同理想为基础 ④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84.假如让你做一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实践”的演讲动员报告,你的报告会包括()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修养 ③思想道德建设搞好了,我们的全面小康就能实现了 ④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5.雷锋传人——郭明义用言行诠释了他以助人为乐、以奉献为荣,以做好事、献爱心为幸福的幸福观。郭明义的幸福观集中体现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以爱人民为原则

C.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D.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86.上海书展、上海中国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国际动漫展„„这些活动往往巨星云集。但是,上海人更注重让这些活动成为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普惠大众。这说明()

A.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坚持商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 B.满足人民需要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D.只有发展公益性文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7.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领导同志读书座谈会上提出:“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多抽点时间读读书,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这告诉我们()

①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 ②只要多一点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③提高知识和理论水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8.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这表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 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9.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9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这一观点强调了

①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中起着决定作用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1. “如和煦的春风,吹散心中郁积的疑惑;似夏日的阳光,照亮阴霾笼罩的心灵;是成长的阶梯,铺就实现梦想的旅途;是智慧的加油站,鼓动我们前进的风帆„„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和力量!每读一本书,就是一次通透的心灵体悟,一次魅力无穷的美的享受,一次人生旅程的智力加油。”这表明()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C.要在文化知识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9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3.漫画《仅差一字》启示我们()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重 D.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的一切传统道德思想

94.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就能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95.目脑纵歌即目脑节。“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庆祝目脑节是()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6.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青睐。为此,有关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

①民族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7.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也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比如韩国、越南也同中国一样在同一天过春节,但三个国家的春节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8.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9.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人类共同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0.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③中华文化正成为世界性文化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1.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 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

10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深深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孔子、老子、孙子等中国先贤的许多观点被世界所称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4.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羊、狗、鸡、虎等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这些动物相关的生肖邮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新加坡等也发行了与羊、狗、鸡、虎等有关的生肖邮票。这表明()

A.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B.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都是吉祥物 D.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是一样的

105.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在北京、广州等城市,青年志愿者的无私、热情和微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志愿者活动()

①是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必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06.2011年8月13日,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启动“国民休闲汇”活动。休闲汇期间,省总工会拟于9月的最后一周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全省职工休闲娱乐健身周”活动,组织休闲游玩、文艺演唱、读书征文、摄影展、棋牌赛、健步走、登高、爬山等简便易行、便于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工种)参加的职工文体活动。可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该()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坚持以指导思想多元化为前提 ③重点发展流行的、通俗的、娱乐性的文化 ④开展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7.漫画《赌》中的“赌”者行为()

①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毒化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思想 ③ 破坏家庭幸福,引发其他违法犯罪 ④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A.①②③ B.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8.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和“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9.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对我国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首先要()

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 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 D.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10.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了()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111.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2.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四篇:文化生活地位总结

文化生活地位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第二单元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印刷媒体的推广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6、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8、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创新是文化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第三单元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核心是爱国主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第四单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主旋律,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示范作用。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5、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6、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第五篇:2018年最新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知识清单

第1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1、文化是什么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②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课分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作用与反作用)(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3)文化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是同步的,超前或滞后。

2、相互交融: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科学技术的作用越爱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国内: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课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1)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单元总结:文化的作用

(1)综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2)对社会: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决定、反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经济交融、与政治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措施(3)对个人:

①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②表现; ③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清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背)1)重要性:

①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只有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互相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必要性

①意义:对本民族: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对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背)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途径:商业贸易(重要途径)、人口迁徙(重要途径)、教育(直接方式)、其它诸如亲朋聚会、外出旅游,互办文化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注意,传媒≠大众传媒,包含关系),①大众传媒的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②大众传媒的特点(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必背)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出)②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传入)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5、★★★★★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必背)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途径: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手段: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⑤任务:引进来——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走出去——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继承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背)

(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

①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对民族:发挥积极作用,兴旺发达。

②对个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全面发展,创造新生活。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背)

①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反对四种错误倾向:固守传统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和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①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联系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传承(3)怎样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必背)

(1)外部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 的发展方向。(社会变革影响文化发展)

(2)内部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内部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内部因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实质;源泉和动力

(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1)综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综述、推动社会实践、促进民族文化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背)(1)必要性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重要性

(1)综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怎么进行文化创新?(必背)(1)根本途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基本途径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7)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科技促进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1.学习型社会(1)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2)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知识清单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特征一: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①文字: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地位——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作用——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地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史书典籍: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特征二: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A、文学艺术:作用——展示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特点——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

((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地位——展示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艺宝库中占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长期占世界前列;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整体性和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A、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政治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态势):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鲜明的民族性)A、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a、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b、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敢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④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⑤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具有包容性。

①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

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核心:爱国主义。

①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3)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精”、一“魂”、一“火炬”)P71+P76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⑤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现实必要性(5个“是”)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⑤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80)

3、怎么样弘扬民族精神?

①立足实践: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②主心骨: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③继承与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外来文化: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⑤时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改革创新 ⑥人民主体: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清单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其原因

1)文化生活的特点: 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消费多种选择。2)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1)“喜”的表现和原因

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②表现:A、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2)“忧”的表现和原因

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表现:A、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B、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C、不负责任传播绯闻轶事。

3、落后和腐朽文化(文化生活“忧”的实质)1)落后文化(认识的问题)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传统习俗≠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也有经典的东西存在)②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③对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腐朽文化(祸国殃民的社会危害)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措施: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3)存在落后和腐朽文化的原因(了解)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历史原因)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冲击(外部原因)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多样化(内部原因)

④市场经济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内部原因)4.★★★★★怎么办(必背)①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要求:面向广大人民的;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企业、传媒:A.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B.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③公民:A、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B、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九课思路: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第一框: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然性):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历史证明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2)原因((((((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继承和创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二)★★★★★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背)①六个“坚持”(P97专家点评):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

⑦立足实践,调动亿万人民参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其表现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如何树立?(必背)

①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③要自豪自信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对待外来文化,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⑤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背)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本任务)(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A、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a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怎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A、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发展科学事业的要求(怎么做)

a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b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c坚持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A要求:(怎么做)

a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b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c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目的: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要求:投身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十课思路:

(一)怎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背)

1.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家)①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主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④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公民)

①努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自己)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作用: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精髓:弘扬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重要性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②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怎么做)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地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怎么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必背)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③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五)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想道德冲突原因(了解)

①客观原因: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城镇化、新型产业的崛起、网络的普及)②主观原因: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层次、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同(2)解决途径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1)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3)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两者是有区别的:含义不同 ②两者能够相互促进: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5)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背)

(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加强

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划分四个界限。

③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④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下载文化生活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生活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精选合集]

    ——《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一.基础 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

    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一、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和社......

    文化生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2.1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

    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1-01-03 17:33:58|分类: 教学 |标签:主义道德文化社会思想|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知识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色彩斑......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总结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主观题总结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96)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总结(5篇)

    2018届大冶六中术科高三复习资料文化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含义、一般特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总结提升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总结提升【整合拓展创新】1.走进文化生活:这一知识内容多而杂,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习时要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要对知识进行重组、整合,构成有机的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