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学费历年的演变
中国大学学费历年的演变
这些年,中国大学收费节节攀升,居高不下,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高校收费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学生及家庭,也关乎高校的社会形象与国家的形象,更关系到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和民族振兴,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中国大学收费的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的数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免费的午餐”。这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直到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其实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地只收200元,但却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1994年以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免费上大学给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了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在此其间,一些公立学校开始招生部分自费生,逐渐形成了公费生与自费生并存的“双轨制”。但在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自费生,主要是单位委托培养,学费由单位交给学校,不由学生和家庭承担。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2000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但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20%,学费涨过4000元,当时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育部门发出的通知规定:“从2000年9月新学年起,对北京地区高校年度学费标准进行上调,最高上限上浮20%,一般专业一般高校为每年4200元,重点院校为5000元;理工科专业一般高校为4600元,重点院校为5500元;外语、医科类专业一般高校为5000元,重点院校为6000元”。全国高校生均学费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000-12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4年大学需要4万多元。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8-2002年我国高校学杂费5年增长5.34倍!
从各高校的收费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指导性标准,从来低于实际的收费标准。如东北师范大学并不算名校,但它的收费标准,就已经达到了1万元的水平。
这样,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踏踏实实地走完了三步曲(免费、低收费、并轨),但一直攀升的大学学费就像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本科生大幅增加的同时,研究生招生规模也连年高速增长。1998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是7.2万人,到2005年,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已达31.6万人。而报考2005年硕士研究生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22.7万人,增幅为24.1%。考研热“高烧”不退,带动了“考研经济”的发展。据教育界人士估算,目前每名考生的考研费用平均不低于2500元。2000年全国考研消费约10亿元,2003年就超过20亿元,而2004年已增至约30亿元。
大学收费与国民收入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1996年试行并轨收费及1997年全面并轨后,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够当时的2000多元/学年的学费。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而农村居民收入仅为2210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2000年学费猛涨,而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则不大。再加上近年来城乡居民利益格局变化较大,不少家庭或个人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医疗、养老、住房等费用支出有增无减,因此城镇居民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学费加上生活费等开支,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普通学生家长全力支撑——这在中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做父母的自己也要吃饭活命呀。因此,学费暴涨后,家中出了一个大学生,而父母年收入只是全国平均水平,就难以承担了。加上高中也实行收费制度,稍微好点的高中,学费和大学一般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孩子进了高中,又顺利考上大学的话,只有平均年收入的家庭,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将处于负债状态。而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情况则更糟。
那么,我国大城市与城镇居民的状况又如何呢?据14家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4座大城市”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大城市人均月收入821元,人均年收入9850元。据专家的估算,以上数字可能比实际情况偏高。这就是说,我国2000学年的大学学费,相当于14个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达到“两亿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80—90%以上。这样沉重的负担,在社會主義初级阶段,难道说是合情合理的吗?
至于广大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状况,则比城市差得远!按照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637-882元人民币,有几个农民还能供得起大学生?如今,为子女储蓄高等教育经费已经成为很多家长从结婚之初就开始进行的一项大工程。可怜天下父母心!
据统计,1989年大学学费是200元,占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1376元人民币的七分之一。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平均以每年500元计,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年收入的50%左右。与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和落后的)相比,这比例已经算很高,但还承受得起。十二年后,学费暴涨到5000到1万不等,涨幅为25倍到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是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增长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社会评价与专家意见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与搜狐网合作进行了一项有关大学费用的调查,共有5万多名网友参与了调查,70%多的网友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的收费过高。据有关媒体对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统计评选,教育行业竟赫然名列第二位。难怪有人批评称,教育是中国新时代压榨老百姓的三座大山之一。教育与医疗、住房被列为当下国内最贵的三项生活必需品。农民无法承受,城市居民也叫苦连天。人们频频发问,高校的学费难道非得那么高吗?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就高校学费大幅上涨后,人们有哪些看法?大学学费上涨将有哪些影响?在北京、天津、广州三地对1000位学生家长做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于高校目前出台的新学费收费标准,高达58%的被调查者表示该收费标准不合理,难以接受。研究人员指出,被调查者对于大学学费的承受能力同家庭经济能力、收入有直接关系。家庭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的被调查者中有25%的人可以接受每年4001-6000元的大学学费;而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只有0.2%的人可以接受每年4001-6000元的大学学费。因此,目前出台的大学新的收费标准对高收入的富裕家庭没有过大影响,但对于占我国将近80%的农村家庭以及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每年4000-5000元的学费再加上数目不小的学习、生活费用,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不堪重负的,甚至是雪上加霜了。
就在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广州,人们对现有大学收费标准也很难接受。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每年5000元以上的大学收费标准,调查结果显示有71.6%的广州人觉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
教育理论专家戚业国和辛海德两位先生明确指出:“在人均GDP低的国家,学费所占的比例不应该太高!”
总之,完全可以说,大学收费的飞涨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完全脱离了广大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完全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完全有害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
中国大学收费的纵横比较
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3种: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报告《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圆之间,平均约为22银圆。所以,一般劳动人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交大、北师大等等,或免费的师范院校。30年代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师大有许多大学生来自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家庭,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史实。
由统计数据计算出:30年代银圆1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如此说来,在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约22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每年约9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2700元;“贵族大学”每年约160银圆的学费,相当于今日的人民币4800元。而私立大学或“贵族化”的教会大学,对于工农子弟来说确实是上不起的。特殊情况如清贫的青年周恩来能上天津南开大学,是因为减免学费的缘故。
可以看出,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为35%,即三分之一;或者说,教会大学的昂贵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的三分之二。当时的说法是,教会学校是培养“高等华人”和“精神贵族”的温房;而北大、北师大则洋溢着“平民意识”。这足以令我们深思。
现实可行的目标是:把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降低到10%以下,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这个要求,也正是回到30年代一些大中城市的水平——在历史上曾经达到过,在今天也一定可以达到的。
从世界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个谱的,比如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一般在20%左右;在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水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美国的国民人均收入是3万多美元,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大学学费仅占年人均收入的1/6。即使是私立大学的收费也只是人均收入的一半左右。英国的国民人均年收入是1.5万英镑(2000年的数据),英国的大学学费现在是平均每人每年1125英镑,按1500英镑计算,英国的大学学费是英国人均收入1.5万英镑的1/10。即使是按照“新法案”到2006年大学学费达到每人每年3000英镑,大学学费也只是占人均收入的1/5(假设英国的人均收入仍为1.5万英镑)。按此比重计算,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是8000元人民币,大学生每年所要交纳的学费应该是在2000人民币以下。而中国一年少则五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0%以上,占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50-300%。这还不包括杂七杂八的乱收费。
第二篇:中国大学学费变迁
中国大学学费变迁
中国大学学费变迁免学宿费 30年代国立大学的收费
在30年代大学收费情况是:北大清华一律是每年二十银元,一律免收学宿费。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国家全包 1950-1985年间的学费
这个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对于家庭差的学生来说,每月还可以享受到十七到二十三元不等的助学金。一般来说,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能够考上大学,不会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并且一旦毕业,还可以有旱涝保收的工资。重生
1977年12月10日高考恢复
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定向 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外
1985年中共中央指出可以计划外招生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收取学费。中国大学学费变迁免学宿费
30年代国立大学的收费
在30年代大学收费情况是:北大清华一律是每年二十银元,一律免收学宿费。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圆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圆。国家全包 1950-1985年间的学费
这个时期上大学基本上是国家全包干,对于家庭差的学生来说,每月还可以享受到十七到二十三元不等的助学金。一般来说,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只要能够考上大学,不会给家庭增加任何负担。并且一旦毕业,还可以有旱涝保收的工资。重生
1977年12月10日高考恢复
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定向 1983年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外
1985年中共中央指出可以计划外招生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从此,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只对部分自费生、委培生和定向收取学费。
国大学学费变迁开始收费 1989高等教育实行收费
直到1989年,国家才对高等教育进行收费,当时的收费也只是象征性的只收200元,但总算迈出了高等教育收费的关键性一步。试点 1993年收费并轨试点
我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收费并轨试点。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多次讨论和试验后,规定标准分数制度由省级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和等级量表分数组成。教改
199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高校“缴费的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并轨招生
1996—2000年并轨招生推进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各地高校收费标准猛涨,普遍提高15%左右,有的地区提高20%,学费超过4000元。成本监审
2005年6月发改委出台教育成本规定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对高校的教育成本作了明确规定。
第三篇:中国书法史演变
中 国 书 法 史 演 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从书法角度欣赏,甲骨文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基调和韵律。
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依附于青铜器、铸鼎的祭祀礼器,因此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文中以《司母戊鼎》、《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在秦统一中国前,通行文字繁杂,互通甚难很不规范,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关于隶书的产生,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赞赏,赦免其罪并封为御史。此为传闻,虽不足为信,但是,秦代隶书出现已成定论,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书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存焉。”即隶法解体后,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近于奔肆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也不仅仅在于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时期。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书家,以张芝为代表,张芝也被世人称为“草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大发展的时期。在发展中,书法艺术形成如下特点:其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后世的技法在此基础上虽有所丰富和变化,但不再有本质突破。三国时期汉字书写发展为真书阶段,真书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书体,一般认为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正体,是“楷模”,因此一直流传至今。其字方笔直势渐占主导地位,横笔尽量少作或不作燕尾笔势,撇捺亦不向上挑出并缩短长度。钟繇被尊称为“楷法之祖”。东晋王羲之,正、行、草各体皆精,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其二,书法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史载:师宜曾在酒店壁上作书,观者纷至,致使酒店兴隆。其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书法艺术上出现了贴与碑两种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婉丽风流和雄奇朴拙的书法艺术境界,尤其是楷书和行书,已达到成熟阶段。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大批文人荟萃江东。美丽富饶的江南风光,使书法家们在艺术上更讲求遒润婉媚。三国时期,隶书开始衍变出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三国(魏)时期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成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陆机《平复帖》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名人墨迹。楷书经过魏、西晋的发展,到东晋已趋成熟,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都是以楷书书体为胜。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两晋最有创新意义的是创造其流美飘逸的行书,其代表作“三希帖”,即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等。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两晋的王羲之,世人称其为“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称其笔势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姿多彩,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等。
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名家辈出,灿若繁星。整个唐代书法,从六朝书法遗法中蝉脱而出,以楷书为主流,结构严谨笔法具臻。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稍晚的孙过庭、李邕、陆柬之、怀素、张旭等一大批书法家也都有相当的成就。唐玄宗时,以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号为“三绝”。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的重要书法家,其字遒劲圆润,楷法精严。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基本已全部确定。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开始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上溯魏晋书法。融入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创造出一种楷兼行、行兼草、并寓篆、隶遗意的新风貌。
宋代书法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的超脱更新。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文轻武,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书法于法度之外,多几分意趣内涵。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苏东坡的书法书卷气极浓,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黄庭坚的书法体势异常开张,以特别紧密或特别疏松作巧妙对比,在豪宕中不时露出韵致;米芾因其生性倜傥不羁,以顿挫为含蓄,结构矫侧练达,神采淋漓;蔡襄的书法也有新意。
元代书法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书法总的趋势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有创新。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赵孟頫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欧体、颜体、柳体并称“中国书法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他的书法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在元朝书坛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但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邓文原、赵孟頫、鲜于枢,并称“元初三大书法家”。
明朝中期,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此四人中,以祝允明成就最巨,其小楷直追晋唐,而行书、行草、章草、今草诸体皆善。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围,还云集着一批书法家。如陈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穉登等人,都是属于吴门四派的书法家,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晚明书坛,徐渭、邢侗、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许友、米万钟等人继起,开始了一种复古运动,书风离俗而趋雅。其中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董其昌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清初康熙酷爱董其昌的书法,至乾隆又推崇赵孟頫的书法,因此赵、董书体身价大增,一般书法家只奉赵、董为典范。乾隆在位很久,而且嗜书又深,尽力搜集历代名迹,命梁诗正摹刻《三希堂法帖》,因此清代中期帖学仍很风行。帖学书法家中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
清代金石日出甚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加之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大景观。
邓石如是清代学碑的书法巨匠,擅长四体书和篆刻,创造了富有金石气的风格。伊秉绶擅长隶书,以颜书笔法体势作汉隶,魄力宏恢,有独特的风貌。二者是清代碑学的开山祖师。何绍基的行草熔颜字、北朝碑刻、篆隶于一炉,恣肆而超逸。赵之谦的楷书用婉转圆通的笔势来写方折的北魏碑体,而且他的行草、篆、隶诸体,无不掺以北魏体势,自成一格。何绍基、赵之谦对清代末期的书法影响极大。
这时期还有一些画家兼书法家,如“扬州八怪”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近代,书法艺术更是多姿多彩,隶行书、隶草书、隶篆书、草篆、行书、隶书、篆书综合的现代书法等等,百家齐鸣。
第四篇: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
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
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一: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叫***,1988年生,是**07—1班的一名学生。
在这里已有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现特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申请材料如下:
我来自石家庄赵县,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亲文化浅薄,在家中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均较差,母亲因患眩晕症不得不花大量的钱用药物维持,尤其是父亲,因患腰椎间盘突出而不能重体力劳动,为省钱供我们兄弟两个上学,患病多年没有舍得买过药,疼痛时就吃两片安乃近止疼。
家里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我还有一个因不能支付学费而不得不辍学的弟弟,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
父母以种地为生,家庭收入要来源于农田收入,家庭生活条件很差,尤其在我考上大学以后,为支付高昂的学费家里生活情况更加糟糕。但是农村的生活赋予我吃苦耐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品质。
在节假日我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余时间做家教,寒暑假去做家政,去一些、工厂打工等。
我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习永远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在进入大学后我刻苦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一次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在班级中都名列前茅。
07年开学时候攥着众多亲友帮忙凑齐的学费,才有机会来这里上学,接下来的两年为了我的学费父母含辛茹苦拼命劳作可是仍然杯水车薪,只好再次四处求借,如今不富裕的亲朋好友都已经竭尽全力了.每当开学之初看见父母为我的学费发愁而唉声叹气,偷偷落泪时候,每当看见父亲越来越佝偻的背影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母再为我的学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来打造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安乐是最好的回报.大学的最后一年中我不想失去学习的机会,更不想因为学费无法交齐而半途而废。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减免学费!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申请人:***
***年*月*日
>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二: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1484字)
院领导、老师:
听到学校学院下发的减免学费的通知,欣喜之余,找来纸和笔,慎重地写下了这份申请。
我是思想政治教育1202班的赵xx,严格说来,写这份申请,我的条件都还不够,因为我的学习在班上并不优秀,但我又想,学习的原因并不纯是自身的原因。至少我还坚持每天上课不旷课,按时上交作业,每天晚上去上自习,我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尽了一个学生的本分。又想到如果学费减免,不管可以减多少,对家里的父母来说,都会给他们省下好多活,省好几份心,于是我写下这份申请,不管能否被申请,我想,还是试一试。
我本人来自云南,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均务农。家里没有兄长,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父母亲都奔六十岁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送到大学,明知读大学会花掉一大笔费用,但孩子读大学的荣耀明显盖过了艰辛体力劳动的疼痛,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送我来到这个梦中的天堂,于是我成了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我的心里很懂得作为一对父母看到自己培养长大的孩子有出息那种心情,我也很高兴能给父母带来这份惊喜和成年礼。
来到武汉这座城市,我的生活费也在见涨。之前父母从我姐夫那里打听到说武汉的消费每月得400块,都显得有些担忧。因此,来到学校,我首先就考虑和打听贷款的事,我的贷款申请书甚至在家里就已写好带了过来。幸好贷款最后妥善解决,学费暂时得以省心。但父母都知道,贷款就是一笔债,不管什么债,都是有期限的,都是要还的,期限一到必须还给国家。因此,尽管我贷款事宜也解决,父母在家却更加不敢放松,一年到头辛苦地筹钱,为了每年能多赚点钱,他们种起了烤烟这种强体力活,本来家里就没有劳动力,谁不想过得清闲,何况都是几十岁的老人了,但实在没办法,爸妈常说:“如果年轻一点,出门打工还有人要,就不用在家里做这些,这样的年纪,是没人要了”,言语伤感而无奈。我把爸妈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心里,因为那都与我相关。于是每年暑假,我都没有留在武汉打工,而选择回家。我有我的想法,一来可以陪爸妈,二来可以分担一下重担,越年迈的人,越经不起折腾,我总怕父母因劳累过度而受到伤害,留下什么可怕的后遗。而寒假过年的团聚日子我却放弃了回家而又留在武汉,要么去打工,要么在校内勤工俭学,我总结了一下我做过的活有家教、发单、餐饮、婚庆和校内勤工助学。我能力有限,赚的钱也不多,但有这样的心和行动,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在生活上,我坚持了多年的俭朴依旧坚持着,从离家住校上初中开始,我在生活上就没有给自己优待过,吃饭只保持在温饱或以上一点水平。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都思想幼稚,唯有好好读书勤俭节约这一点显得自己特别懂事,每次见父母给生活费的那种小心谨慎和饱含殷切都让自己不敢乱花钱,并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上进的状态。在大学里来,也一样,只求吃饱,不讲色香味俱全;给家里打电话也只用寝室的座机,快上大三了才买了个便宜手机,买“电脑”这种事想都不敢想,与我无关,也不用去想,看到一些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争着买电脑,觉得很好笑,似乎没有电脑就活不下去了。不管我周围的环境怎么变化,我始终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来自这样一个家庭,我该有这样的生活,没有羡慕、没有自卑,真实地过着我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为何要去想入非非、绞尽脑汁地去为一些本来很自然的事而费尽心思、心神不宁。
也快到大四了,回顾这三年的大学,在这里依旧要特别感谢学校学院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一部分经济上的补助,我也会在学习上对自己不放松。本次我权衡了一下我的条件,有意申请()元的学费减免,还望给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审查批准。静候佳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赵
>大学学费减免申请书三:大学贫困生学费减免申请书>>(489字)
尊敬的学校领导:
本人是xx学院xx班的xxx,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家所在的县xx县是百个全国级的贫困县之一。家里有八口人,爷爷奶奶,爸妈以及姐弟四个爷爷奶奶都已八十高龄,且体弱多病。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其中母亲又经常小病不断,不能干重活。小时候,家中四个小孩一起读书,父母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赚钱,但是他们那些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根本不够我们几个人的学费,只能向亲友借债以维持。因为经济实在困难,大姐和二姐初中毕业就错学回家了。如今我在上大学;九月,弟弟也将跨进大学的门槛,两笔昂贵的学费沉甸甸的摆在爸妈的面前。
由于我家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偏僻山村,交通极为不便,家中地少,光靠种地几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赚钱,我爸妈也不例外。爸爸去了广东一家工厂,妈妈因为体弱多病不能远行,只好去了县城里的一家超市做清洁工。我家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爸爸那一点点的收入,出去还债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了。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
我很希望能够减轻父母的压力和家里的负担,特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请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x
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大学学费缓交申请书
缓交申请书
尊敬的院系领导;
我是工商管理专业08级的贫困学生,来自山东xx的一个偏僻农村,我荣幸来到贵校就读,大学教育是人生学习历程中最高等的教育,是人人所向往,向往归向往,现实终究还是现实,大学的消费远远超过了以前的高中和初中,超额的经济消费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的父母都是务农,仅靠种稻谷和农作物来支撑我的学业。现家有5人,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我。爸爸妈妈在家务农,爸爸去年因患上糖尿病,花费大量的医药费,当时没有那么多的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且妈妈体弱多病,全家的开支主要靠农作物。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加上去年又遇干旱,农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前几年的学费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借来的,今年要把学费交齐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所欠学费交清,于是,我特向系里提出学费缓交的申请,我已经参加了假期打工在努力挣取学费,明年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补交学费,同时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望领导批准为盼。
申请人:xxx 201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