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文化浅说(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5:5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棋文化浅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棋文化浅说》。

第一篇:围棋文化浅说

围棋文化浅说

第一讲

围棋的起源

中华文化源远疏长,跌岩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围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围棋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旺盛、最深奥又最具有魅力的智力游戏非围棋莫属。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博夫精深之围棋如今已逐渐走向全世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一株奇葩,也成为人类和平友谊的一座桥梁。围棋诚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个伟大意献。

围棋的起源是千古之谜。

知欲乃人性之一。由于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技术尚不能解释现存世界的一切,而人类又以不断地破译和解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切为自己的追求。只要人类还存在于这个星球上,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就永远不会停止,这是人类的宿命。

对“谜”的好奇,对谜底的探索和追寻皆是人类的求知欲使然,对围棋起源的探索亦是如此。

围棋起源于中国,无可置疑,因为有关围棋的历史记录出现化中国。全世界已经接受围棋文化的所有其它国家都找不到先于中国的有关围棋的史料,他们的史料都明白无误地承认围棋是中国传入的,或经二传承日本传入的。围棋起源于中国不是谜,起源于何时才是谜。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此见于先秦典籍《世本》,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发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后人增补至议)》,列国诸侯的氏姓、都邑、制作等方面的事略。《汉书·艺父志》载有《世本》十五篇,这部文献在唐代已经残缺,及至宗代已经亡佚,我们今天看到的《世本》是清代若干人的辑本。

我国古代典籍中凡有亡佚史的东西总有不少麻烦。因其潜沉蛰伏的时间太长,及待重视江湖,是滞真是原来的面目就很难说了,伪诈的事屡见不鲜。所以,认为尧造围棋说出现在《世本》系后人附会的大有人在。当然这也只是质疑而已,推翻的实证也拿不出来。

但是,撇开《世本》,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有如下字句:“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不管是《世本》还是《博物志》,“尧造围棋”都是传说。尧也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的可靠性究竟如何呢?

在各民族文化中,最早的传说和历史都是在长期口传的基础而后见诸文字的。易言之,文字出现之前的历史,全凭口传,也即传说得保存和流传。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若干实证研究剔除纯粹神话成分,远古的传说非常可靠。

尧的生卒年有两种说法:

1、前2377年—前2259年

2、前2214年—前2097年

后一种说法并标明尧在位执政时期是前2168年—前2097年。

彰说尧活了108岁,后说尧为117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根据邓小平的批示,我国与美国有关方面洽谈后,1986年翻译出版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73—74年版)。

前“2256年,起源于中国”。这结论不知根据何化?这个年代与上述禹种尧的生卒术都有些出入。不过笼统的说,围棋发明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无疑也是文化史上的一种奇观吧。

传说可靠也罢,终不如确实可信的文字记载。前770年至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春秋”时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中的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这个“弈”就指的围棋。上述是迄今为止欠见到有关围棋最早,明确无误的文字。

在日常中的比喻,一定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物,由此可见围棋当时死亡大大夫阶层已经非常流行。《论语》中,孔子也提到围棋。孟子被黎为“亚圣”,在儒家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中提及围棋的有两次,共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优为重要。从此弈秋被誉为中国围棋的鼻祖,所知的第一代国手。

围棋盘是直线纵横交错,棋子仅为黑白二子,如此简易的棋是又是为何产生的呢?史籍不载,后人无所凭借,只好想当然了。笔者所见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战争需要的排兵布阵及谋略种种;二是占卜的道具,“照和棋圣”吴请源如是是说,社会学家郑也夫赞同此说,以为是驳不倒的。

不管那种,都是“假说”,都是情断性的,都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仅就是现有的知识推想,我倾向于占卜道具说,另一说则定重不靠谱。

本讲要点:

1、围棋起源于中国

2、传说尧造围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3、《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即前548年的一段文字是有关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

4、春秋时期围棋在七大史阶层已流行。

5、孔子、孟子的诏录及著述均有关于围棋的文字。

6、弈秋是我国第一代国手,被称为中国围棋的鼻祖。

物质的消费无法解除生命的焦虑,精神的思维也无法克服存在的孤寂。终极的答案,不在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之中,唯有爱的行动,在关切、付出和分享当中,生命才得以完整,人类灵性的光艺才得以绽放。

以马内利修女(1908-2008)——《活着,为了什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围棋班开学典礼 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时间:2014年4月10日下午5:10—5:40

四、活动时间:清镇职教城幼师范校区XX教学楼XX

五、主持人:

六、参与人员:

1、全体师生

2、幼师领导

3、市体育局

4、市体能会

5、贵阳棋院

6、贵阳市棋委协会

7、贵州弈源围棋俱乐部

七、活动流程:

1、安静地由教室后门步入,听课

2、宣布仪式开始

3、校长致辞4、5、6、学生代表致辞

5公钟

第二篇:围棋文化

2013—2014第一学期围棋文化试题

2011级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班

08号

李龙梅

一、简述围棋的起源及其在我国发展情况(30分)

答:

一、围棋的起源

1、我国最早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是“尧舜以棋教子”的故事。(大家知道尧是谁吗)。当时尧的儿子丹朱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他的母亲很着急,找到尧。尧就对丹朱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听父帝不叫他打猎,改学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转意,“下石子棋还不容易吗?坐下一会儿就学会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亲立即教他。帝尧说:“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你只要肯学就行。”说着拾起箭来,蹲下身,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们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但是后来,由于丹朱不听从教导,尧只好把帝位禅让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后来,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在《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 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不过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 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则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

2、围棋的小资料 围棋古代叫作“奕”。《说文解字》:“奕,围棋也。”围棋在古代还有“坐隐”、“手谈”等别称。刘义庆《世语新说》: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3、《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548年。围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很难说,中国的古籍书中有“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尧 3 是原始社会的人了。目前出土文物中,历史年代最远的围棋棋盘是汉代的,那时的围棋棋盘是纵横17道线的。而出土的隋朝围棋棋盘就是19道线的了。北周时期(在公元六世纪)成书的《棋经》是最早的一部围棋棋经。三国时孙策和吕范对局的棋谱,是目前可找到的最早的棋谱记录。记录在公元十二世纪成书的《忘忧清乐集》中。

二、围棋的变化 围棋只有361个棋点,但是其变幻是无穷的,真有计算一下的话,假设我们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三、围棋的棋子 围棋的棋子呈黑白两色,古代文人对此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比喻。“引如征鸿赴沼,布若群鹊依枝”。黑白子被喻为鹊鸟、鸿雁。其实我们的语言中有不少是从围棋而来的:星罗棋布,举棋不定,旁观者清,琴棋书画

四、围棋的流传 大约是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围棋传入朝鲜和日本的。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流传。围棋在欧美的传播,主要还是从日本传播的,这也是围棋在欧美各国被成为“GO”的原因,是由日文的『碁』音译而来。尽管围棋起源于中国,但是后期日本围棋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部分围棋名人 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棋手:李昌镐 李世石 古力 常昊 几个知名的人物:吴清源、木谷实、藤泽秀行、曹薰铉 聂卫平马晓春 小林光

一、赵治勋、武宫正树

六、围棋礼仪与弈德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因此,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下棋的人首先要讲究弈德,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但这类记载亦是寥如星辰,表明当时围棋的发展仍比较缓慢。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

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二、说明目前围棋规则中“中国规则”、“韩国规则”、“日本规则”是怎样计算输赢的(15)

答:中国规则黑先行贴3又3/4 子,即黑占领180.5+3.75=184.25子赢,中国采用数子法!先行一方下的子和用这些子围起来的空之和为185子为赢3/4子,184子输1/4子。

日本,韩国都采用黑先行贴6.5目。由于日本较早的在海外进行围棋的普及工作,除中日韩三国外的国家多采用的是贴6.5目的规则,如果黑57目,白是50目,则黑赢57-50-6.5=0.5目。注:1子=2目 目:黑子或白子围棋来的区域内的交叉点,不包括黑白子。比如围了10个交叉点,则为10目。

中国人下完棋后,通常是把双方的死子全部拿掉以后,数某一方子和子围的空来判断输赢;日本人和韩国人一般是下完后不破坏棋局的形状,采用点目法来判断胜负。

三、说出围棋中五种以上的吃子方法(10分)答:吃子方法 :

1、门吃

2、抱吃

3、二路吃

4、双叫吃

5、征

6、枷

7、倒扑

8、双倒扑

9、扑吃接不归

10、金鸡独立

四、说出五中死棋的形状(20)(如梅花五)

答:“直二”、“方四”、“直三”、“曲三”、“丁四”

五、什么是“围棋十诀”?谈谈你对“围棋十诀”的理解(25分)

答: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2具体释义

不得贪胜: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列出要领,供大家参考:

一、有一定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1.布局阶段,决不能退让,因为此时距离胜负道路尚远。2.中盘阶段,关键之处不能退让。局部损得,可酌情处理。3.收官阶段,必须将这种优势正确地计算为目数,能否退让,完全取决于优势目数的情况。

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

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攻彼顾我: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

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弃子原则:1.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2.仅是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3.逃孤对全局不利。4.对方很难吃干净的子。5.弃子可以得到多种重要利用。6.弃子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弃子争先大都只适用于布局至中盘的各个阶段,到了官子阶段则一切取决于目数的大小了。争先,1.即争取先手和主动,2.争取对全局的控制能力(急所和大场)。

舍小就大:“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小”,即目数少或发展潜力小的子,或只与局部利益有关的子,次要位置的子等;“大”,则是目数多或发展潜力大的子,或者与全局的利益相关(急所、大场)的子,重要位置的子。“小”与“大”的判断方法,应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确实的目数概念,这样判断就比较容易了。比如:某方以弃去30目价值的残子换取一道厚势,那么事先必须估计这个厚势是否具有30目的实质,或者这个厚势对全局的影响和控制力是否大体具有30母的价值。这种估算法,虽然没有点目那样准确,但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其准确性便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提高大局观,提高全局的判断力亦是大有裨益的。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危”,一般指形势受到损害,棋子受到攻击或遭到某种危险状况。“危”的另一层涵义是“居安思危”,这是从全局来讲的,是己方的弱棋,在尚未直接遇到危险时,就已经计算到某些暗伏的危险,需要提前作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弃”,与前面的“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有所不同,“逢危需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有腾挪、转身、转换之意。不过其总的要领仍然是相同的:“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弃”可以摆脱困境,争取主动。

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要重视对手,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不要凭主观意志盲目出手行棋,要根据双方棋势的发展,计算周全、严密后,再确定如何行棋。动须相应:指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将全局的形势放在首位,局部要和全局呼应配合。明白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要和周围的形势有配合照应。“相应”包括:

一、获得周围子力的接应,二、借用全局力量攻击对方,三、和全局的形势配合,围空或扩张势力。彼强自保:“彼强”说明对方在某一方面有优势,要判断准对方强在哪里,是形势、模样还是厚势?是无懈可击吗?其弱点在哪里?搞清楚这些是决定如何自保的前提。“自保”是本诀的关键。在敌方的强处,棋没有缺陷,无理挑战自然会自找苦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忍为上,力求尽快安定;敌方的棋虽强,但有缺陷或弱点,这时候的“自保”要根据全局的需要,采取积极的自保(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或含蓄的自保(瞄着对方弱点,有章法地撤退,以图后发制人,使对方攻杀时有所忌惮,不敢放手一搏),这就需要对局者有一个良好的形势判断能力,根据不同的局面,采取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自保”措施。

势孤取和:这实际上是教人一种治理孤棋的方法。“势孤”说明在某一局部或某个方面,对方势力较强,己方子少力薄,强战必然导致失败。但应采取那种方法打开局面呢?“取和”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理论支柱。当然采取“和”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变化,有的宜直接谋活,有的场合不能与对方正面作战,需要运用灵活的转身战术,有时又需经过腾挪,再相机动出,凡此种种,举不胜。因此“势孤取和”直译的意识是:己方势力弱时,应采取灵活、调和的方针。本诀中又包含了“入界宜缓”“慎勿轻速”“彼强自保”等内容,但又与以上三诀有所不同,因为“取和”,是属于一种有准备的、积极的抵抗手段,如果对方“不和”的话,就要预先准备必要的反击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和”的成功,这也是“取和”之真意。

3新十诀:一.持重勿贪二.入界宜缓三.相机而攻四.扼要而据五.弃子取势六.舍小就七.动须相应八.慎勿轻速九.彼强自保十.先势后地

4其他十诀:进入二十一世纪暴力围棋时代,一些年轻的职业棋手和网友总结的新十诀 1.坚决要胜2.入界宜深3.攻彼忘我4.弃子另杀5.大小都要6.逢危就战7.爽在轻速8.棋都不应9.彼强硬搞10.势孤玉碎;鲜明凸显了现代围棋取胜第一,依赖计算的特点。

5其他释义:围棋就是宇宙,就是天地。围棋里面内含太丰富了,包括天文、数学、哲学、军事、人生等,包罗万象。就拿哲学来说,围棋里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大小,先后,攻守,得失,生死、厚薄、奇正、动静、地势、虚实等。攻与守是矛盾的,又是不矛盾的,像围棋就是阴阳调和,黑白阴阳,黑跟白交融在一起,像太极图,黑白互相转换,不可分割。守跟攻,你只有守得好才能进攻,攻得好就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必须守得好。

不得贪胜,你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干什么事情,你一贪就坏,所以它摆在第一。围棋你赢半目和一目半都是赢了,就可以了,你明明只能赢二目,你非要赢二十目,那就不明智了。中国的中庸思想就是这样,你适可而止,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你要侵犯到人家那里去,不要着急,慢慢地来,不要急于侵犯人家。攻彼顾我,进攻人家要顾到自己,必须考虑自己,你盲目去攻,自己到处都是破绽,这种攻是不行的,你首先要顾到自己,自己没有破绽,才能去攻人家。匹夫之勇不可提倡。

弃子争先。你弃子才能争先,要抢先手,就要付出代价的,放弃才能抢先手。什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上好处都是给你得的,没有的,不仅是下棋,做人就是这么做。

舍小就大。你要大的,就要舍小的,连小的都不能损失,那是不行的,必须有得有失,一个人干任何事情就要有得失。通过学围棋就要懂得得失关系,人的一生最后总结得比失多一点,就成功了。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得或都是失的,舍小就大。逢危须弃。碰到危险你就放弃,不要抱住不肯放。

慎勿轻速。你的速度,什么东西都不能太快,轻举妄动是不行的,干什么事情也是如此,每一句都告诉你,做人要谨慎,要小心,兢兢业业。

动须相应。你的行动要有照应,不要单干,蛮干更不行,下棋也是这样。彼强自保,人家强了,你还得保,人家很强大,你盲目地攻击人家,是傻瓜。势孤取和。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仔细一想,这十句话都是教人必须要稳,沉得住气,每一步都要兢兢业业。

2013—2014 院系:物理与信息技术学班级:学号:姓名:李龙梅

11级物理学班 201105110108 第 一 学 期 围 棋 文 化 试 题

第三篇: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文化浅说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日神妃的热带峡谷;佛经中记载是,住在藏区东方嘉穆谷的人;索土司说是,居住在靠近汉区的山间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人;马长寿认为是,始于其民族的自称直译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西藏把十八土司地方称为“甲绒”,后来又把它写成了“嘉绒”。任乃强曾说:“嘉绒”一词首次出现,是上海史家庄学本民国年间同**进藏路过金川,把“甲绒”写成了“嘉绒”,从此为史学蜀沿用。目前在“嘉绒”,含义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藏语对川西北十八土司所辖地区的称呼,指居住在大渡河上游及岷江右岸河谷地带从事农耕的藏族。

嘉绒成为藏族的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上的宗教、语言、建筑、歌舞、婚姻习俗诸方面。它与西藏的共同之处有:嘉绒人的住房与西藏平民的住房相同,都是样式相同的石砌平顶寨房,墙上涂有白色的太阳和月亮图案;嘉绒话与藏语同属藏缅语系;嘉绒地区通行藏文;嘉绒人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嘉绒民间和西藏都有一妻多夫制;嘉绒藏戏和锅庄也与西藏藏戏有许多共同特点。但是,嘉线不同于西藏的特色也是显著的。嘉绒有独特的语言,奉信苯教,汉文化也较早地渗入到嘉绒的方方面面,有长期的土司制度等。这些同异特点的形成,都打着历史演进的烙印,给人们提供了在历史烟尘中迫朔嘉绒足迹的线索。

族源探索

嘉绒的历史,是民族融合的历史。在漫长历史进程的冲突甚至流血中,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而逐

步形成了今天的嘉绒藏族。最初的嘉绒先民,是生息在嘉绒本部大渡河上游河谷里的土著原始部族,从事狩猎,牧畜和农耕。在金川等地发掘的石棺葬墓群,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黄河上游的氐羌诸部族向南迁徙,中原诸族西倾,大渡河谷曾经是这些部族南迁西倾的天然“走廊”。有学者认为川滇黔的苗人和雅州的青衣羌人,是原居住在大渡河上游的金川和丹巴一带的嘉绒人。嘉绒人还曾经北迁宁夏地方。氐羌的南迁使嘉绒土著先民与氐羌人实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在温暖的大渡河谷地,形成了部族生息繁衍的繁荣和农牧业文化的兴盛。

晋时,由鲜卑族分出的吐谷浑族占有甘、青、川、康、四省边界一带包括川西在内的地区,吐谷浑族又与嘉绒人融合。这是第二次大融合。

公元633年,吐蕃20万大军东进侵入吐谷浑及党项诸羌,随及松州(松潘),唐天宝年以后,以上各地均由吐蕃支配。在200余年中,吐蕃占据统治地位,这使嘉绒地区又经历了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语言、宗教、民俗上对嘉绒藏族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吐蕃东侵,形势迫使嘉绒人口东移至岷江右岸,形成所谓嘉绒冲部之说。②

到了公元851年,沙州(敦煌)人张仪潮等战胜了吐蕃守军,收复西北及岷廓地区,川西节度使杜源则收复维州(理番),汉文化西移,嘉绒地区与西藏的关系疏远。之所以嘉绒与西藏有着明显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早在吐蕃东移之前,嘉绒先民已在这个地区根深叶茂,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古羌的河谷走廊农耕文化。马长寿说:“隋唐之嘉良,近代之嘉绒,此族非氐非羌。”嘉绒靠近汉区,受汉文化影响很早。而与西藏毕竟相距遥远,丛山四周的农耕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在语言、习俗、价值观和宗教观上的独特性。

《清史稿》称此区域:在宋是羁摩州,在元为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等土司管辖地,自唐宗起,中原中央政权不断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明清时期,嘉绒已由十八土司代中央政权管理,成为中央政权统辖的自治区。土司世袭,定期向朝庭纳贡。清雍正初年,已有改土归流之议。清臣鄂尔泰说:“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到乾隆时期,经两次金川之战,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后,才将十八土司中最强硬的大小金川土司改土归流,废土司制,改设直隶厅——阿尔古厅和懋功厅。战后,实行屯兵制和召垦制,大量的汉满回蒙人涌入嘉绒地区,足使第四次民族大融合,加速了该地区的同化过程,也推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嘉绒与氐羌、吐

谷浑、吐蕃、汉、蒙、满、回的多次民族融合,加之该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嘉绒人在适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农耕文化

所谓“嘉穆谷”、“温暖的河谷”、“东方的杂谷”,是指西藏高原东缘自雅砻江东至岷江两岸的高山峪谷。这里的“杂”主要是指生产上的多样性,民族杂居融合性及地貌的错落性而言的。大渡河上游有一段一百多公里的低平河谷,气候呈垂直型变化,河谷温湿宜农,半山草丰宜牧,高山林茂宜猎,山顶终年积雪,有繁多的珍禽异兽。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一种农耕、畜牧、狩猎三位一体的农业文化。

金川这一地名的形成,并不在这里的黄金,金川大规模开采金矿是清末民初之事,而在于这里的农业。据《清史稿》载,乾隆打金川时,清军经过“萨克萨谷,北茹寨,麦方熟,麦田十余里。”这一片金黄的景象,可以说是遍及整个金川河谷的,可见当时农耕的宏大规模和富庶景象,难怪人们叫它“金川”了。

乾隆打金川,运输民工数十万人进入嘉绒地区转战七年之久,战后汉人大量迁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民族融合过程。集镇商贸发展起来,仅金川镇就有十大商号,杂谷脑也成了边贸中心,金川金矿开采盛时工人达四、五千人之众。《绥靖屯志》称:“商贾列肆而居,多秦、晋、豫、章诸地人,汉夷日用之需取于兹,其伙计中通夷语者,背杂居入地售之,夷人入市易粮食、牲畜、薪炭诸物。”嘉绒人每年还以十多次热闹非凡,人如潮涌的大型庙会吸引各族群众赴会交易。货币流行,各种工匠流入,说唱艺人应运而兴,学校和医药也发展起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嘉绒地区的农耕富饶,人民开化。1935——36年红军长征时在此建立苏区根据地和藏族人民革命政府,嘉绒人民为红军提供的物资和人力支援,对保存中国革命力量立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碉文化

以石碉为主的建筑文化,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建筑既是生产又是艺术,既是民族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民族精神的造型。至今我们在嘉绒地区还能随处见到那高达十几层饱览了历史沧桑的石碉或石碉群,诸如松岗双碉、金川勒鸟——马尔邦线碉、丹巴中龙村群碉。这些碉是哪个年代留下来的?无人认真考究了。

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嘉良夷”“累石为室,高十余丈,是为邛笼”的记载。当时,由于生产和军事上的需要,智勇双全的嘉绒先民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就地取石伐木,在实践中创造了这种独特的多功能的建筑物,堪称一绝。

石碉的功能首先是军事上的。

这些高碉都建筑在河与沟的交汇处、大山隘口、要冲高地上或平坝中央,首尾相望,形成网路,通过燃狼烟,吹角号,鸣枪炮,摇旗旌,传达重要信息,发布部族的命令。战时是坚固的堡垒,平时又是生产上的观察畜群,照看庄稼的哨所,也可住人关畜,储藏物资,避风雨灾害。随着农耕的发展,先民把住房改建为三、四层的平顶矮石碉房,下层关畜,中层住人,上层晒晾粮食,这种碉房群称为“寨”的村落。而土司官寨,是这种碉房中最宏大的。

石碉在战争史上起过惊人的作用,以清乾隆两次攻打金川为例:清廷之所以损兵折将,久攻不克,高碉难破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凭碉据险,顽强抵抗则是金川土司的主要战略手段。攻碉战之惨烈,请看《清史稿》中的几个片断“山险碉坚,转战逾二年,帅无功。”“纳亲初至督攻碉,师败绩,总兵任举为骁将,战殁。”乾隆“阅疏泣下。”“卡撒山顶已有三百余碉”,“且人心坚固,至死不移,碉尽碎而不去,炮方过而人起,主客劳夫,形势回殊,攻一碉难于克一城。”“攻色尔底碉击二百余炮碉圯一角。”足见碉之坚固,碉之难攻。在第二次攻打金川时,“温福惟袭张广泗故智,以碉卡迫碉卡,建碉上千。”乾隆称:“我朝用兵,从无如此挫折,思之切齿。”又曾说:“我师至四万,彼只三千,彼应我有余,我攻彼不足。”因为对碉战一筹没展,乾隆殊斩了统兵的几位大学士、兵部尚书、总督,而另一些主帅和总兵等战将都在碉前战殁了。

嘉绒石碉坚固无比。同样,嘉绒人亦英勇顽强,无与伦比。这上点在维护祖国疆域和主权的战斗中也有过突出表现。

宗教文化

宗教精神成为部族或民族的内聚力之一,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嘉绒先民奉信原始拜物教,相信万物有灵,是自然神论和多神论者。神的庇护往往是其民族自信心的来源,对神崇拜又使他们顺应自然,畏惧自然,也热爱自然。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要应付的生存问题是分不开的。

嘉绒地区是川藏的边缘地带,曾经处在两个强大政权的中间,历史上多次处于两种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区域,汉藏文化的过渡地带。

嘉绒地区是苯教的大本营。苯教曾一度风靡全藏,占统治地位。公元5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在八世纪发生了大规模灭苯之浪潮,一种以吸收苯教的仪轨(祭祀、跳神)的佛教——藏传佛教诞生,且占据了统治地位。从而掀开了西藏历史上政教合一制度的序幕。在嘉绒地区,虽然宗教也与政治关系紧密,但最高统治首领,土司

都不是宗教领袖,也都不是**和喇嘛,土司手下有一专管宗教事务的机构,所谓全民信教也不是绝对的,而且嘉绒地区的教派呈多元性,这种并存性形成了嘉绒宗教文化的特点。

苯教的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③,象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难以捉摸的。苯教究竟是从大食(波斯)传入西藏,还是西藏土生土长的?又在西藏哪个地方?有学者认为嘉绒语中有古藏语,而某些表达能力比汉语和藏语更精确,进而认为嘉绒是藏族的祖先。也有人提出苯教象雄即在嘉绒,雍中拉顶寺(金川广法寺的前身)就是苯教第一大寺和中心,④这就产生了两个在学术上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其一是,嘉绒农耕文化和苯教是怎样传遍藏区的?其二是八世纪的西藏灭苯时,大量苯教僧徒迁入嘉绒地区。为什么苯教僧人不西迁回大食而是往东迁入嘉绒呢?总之苯教在嘉绒地区存在时间最长,根深蒂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绰斯甲土司仍以苯教为官教。苯教寺庙在嘉城保存完好的也很多,其中雍中拉顶寺,有人说它在七世纪前已是苯教大寺;有人说它建于公元二世纪。那么,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它已是苯教第一大寺的话,西藏灭苯之后,嘉绒成为苯教残余势力的最后根据地就不足为奇了。直到乾隆打金川,在嘉绒地区再行灭苯兴佛后,苯教依然在嘉绒各地生存下来,确实非同一般。

锅庄文化

史书记载了嘉绒人能歌善舞。锅庄是一种集音乐和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它和建筑一样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以“达尔尕”为代表的大小锅庄,宗教舞蹈“羌姆”(跳神),及嘉绒藏戏中,有许多情节舞蹈是以飞禽走兽命名的,象鹿舞,孔雀舞,还有虎、牛、羊、马等面具舞,都表明嘉绒先民是山间林区部落。而“在原始部落中,戏剧、舞蹈、音乐形成了一种协调的综合艺术,它一般就来是与宗教仪式有关”(马克思。德莱)。嘉绒锅庄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嘉绒人从狩猎到农耕文化中形成的对自然神的祈祷,祈求消灾灭祸,风调雨顺,年丰畜旺的活动。并且,这一活动与原始宗教的咒仪巫术相联系,通过巫术的舞蹈形式表达对狩猎能手和复仇战神的敬奉,沟通人与神鬼、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求和谐康乐。他们的世界观就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与此相适应,“他们的艺术主题也一概取自动物界。可以说,他们异常丰富的全部艺术都根源于狩猎生活”(冯、登、施泰因)。这也正好是嘉绒人的艺术与他们真实生活之间密切关系的形象概括。但是,农牧猎是三位一体毕竟才是嘉绒人生活的完整内容。因此,在歌舞艺术中也有表现农牧业方面的内容。

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需要有丰富的思想和深造的理性认识,有全民性的艺术,把他们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表达出来。嘉绒锅庄既有礼仪性又有自娱性,表演上围着青稞酒坛扣圈,有领舞者说唱祝词,众人奔放起舞。它的群众性培养着一种民族情绪,表现民族性格,表达共同的精神风貌,是嘉绒人连接心理感情的纽带。

嘉绒文化的内涵是极丰富的,特别是嘉绒与西藏之间的文化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兴趣。

[责任编辑 根典次仁]

注释:

①贾尔穆《“嘉绒”略谈》《阿坝报》1984、10,28。

②《文化与艺术》1988年1期,1989年1、2期。

③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

④《西藏研究》1989年3、4期。

[作者简介]李仲康,男,现在四川阿坝州委宣传部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第四篇: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

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学生要消化吸收好,与教师的教案有一定的关系。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参与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影响很大。因此设计好本课教案内容是上好这篇课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去设计好本课教案内容呢?我是从下面这些方面进行的。首先: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2.思想教育目标:

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2.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设计:5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为什么疯狂扩军备战?

[导入新课] 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积极地准备战争,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了。[讲授新课]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导火线:(板)1.大战的原因(板)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的扩军备战

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争夺的一块“肥肉”,成为大战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2.巴尔干危机(板)

(挂《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先后经过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P35——P36小一段)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波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请看录像《萨……事件》。(播放录像片《萨拉热窝事件》)3.萨拉热窝事件(板)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间,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片《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战爆发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越出了欧洲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了战争的旋涡。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19C末20C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 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另外,1914年,马恩河会战后,形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于是,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5月23日,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的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二、大战的进程(板)

1.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板)

战争爆发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它们早就准备好的作战计划展开军事行动的。(挂《大战形势图》)(1)德奥:

德国的作战计划基本是以1905年的施里芬计划为蓝本的。这个计划考虑到德国的主要敌人处于西方,决定将战争重点放到西线,采取速决战、闪电战,先发制人,计划在4~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到东线,在3个星期内打败俄国,全面结束战争。奥国计划大抵为了配合德军的部署而制订的。德皇威廉二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他狂妄地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落叶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认为德国稳操胜券。然而,战争一开始,德国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就花了18天时间,这就给英、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更出乎意料的是,俄国边动员边投入了战争,并很快在东线开辟了战场。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分兵两路,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德国的失败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2)英法俄(板)

英国是岛国,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它的强大海军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因而没有制订单独的计划。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法俄缔结了协定以后,施展了它的奸诈妓俩,企图利用法、俄同德国厮杀,自己坐受渔翁之利。虽然英、法两国参谋总长曾密商达成了大陆作战计划,但战争一开始,英国并不准备派兵到大陆作战,只是后来由于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它看出德国有可能突破法军纺线,占领法国和比利时海岸时,才决定向大陆派遣远征军。根据计划,英国远征军入法国北部,由法国统一指挥,英国制订了周密的海上作战计划,并同法国分工:法国负责地中海的防卫和战斗,英国负责在北海对德国海岸的所有海军基地和港口实行封锁。

法国主要是执行总司令霞飞制订的《第十七号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法军在西线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由于法国当局既害怕德国的进攻,又对德国的实际兵力估计不足,以为德国两线作战,法国可以实现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进攻。因此,十七号计划将兵力全部集结在法德边境,而法比边境和北部却未设防。战争开始前,德军在德比边境上大批集结,法国虽有觉察,但却没有引起注意,结果使法军在德国的进攻面前,坐失战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俄国的计划是采用两种方案:如德、奥军队共同进攻俄国,俄军就按“┏”号方案行动,大部分兵力对付德国。如德国主力对付法国,俄军就按“A”号方案行动,以主力进攻奥匈,集结于波列斯耶省以南,进攻的目标是占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虽然法俄协定曾规定:战争一旦爆发,俄国需在动员的15天后集中80万大军进攻德国,以吸引德军,减轻西线法军的压力,可是,俄国仍将军力分两部分,而且主力对付奥匈。很明显,这是符合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只有战胜奥匈,俄国才能夺取加里西亚的千里沃野,统治整个巴尔干,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同时,可以肢解奥匈,从南面打击德国,俄的这一在东线一举完成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的举动,说明它既要谋得本国利益,又要应付和法同共同议定的军事义务,这就充分暴露了在各帝国主义集团内部,总是既勾结,又斗争,各谋己利,不顾盟友,这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战争开始后,在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P37表)。2.三条战线(板)

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在那里,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俄国对德、奥作战;巴尔干战场是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3.重要战役:(板)

1914年8月4日,德军主力侵入比利时,企图突袭法国北部。8月下旬,德国摧毁了比利时军队和英、法联军的抵抗,通过比利时,直逼巴黎。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恩河附近同英、法联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1)马恩河战役(板)

当德军先锋逼近巴黎时,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们都以为胜局已定,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的进攻力量。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国总司令霞飞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了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共150万,战斗十分激烈。9月10日,法军被迫退踞埃纳河,形成对崎局面。9月11日,小毛奇下令德军停止进攻,双方开始转入到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本部在六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的计划破产了。同时,德国又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这也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战争拖延下去,对德国是不利的。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皇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在东线,8月中下旬之交,俄军进入东普鲁士,提前开辟东线战场,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来东线,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8月底到9月中,德军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缺乏配合的两路俄军,进入俄境。(2)马祖尔湖战役(板)

但同时,俄军挫败奥军,深入到奥地利的东北地区,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1915年,德军在东线集中兵力,打算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1月间,德军连续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领土,把战线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带,但迫使俄国投降的主要目的未能达到,东线威胁没有解除。1916年,战争重心又重新转到西线。2月和7月,在凡尔登和索姆河,发生了两大战役。(3)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板)

(P38小)在这两大战役中,双方伤亡近200万人,结果,德国准备在西线决定战局的希望成为泡影。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协约国,德奥困难重重,每况日下。

海上的战局对德、奥尤为不利。德奥的军舰长期被围困在港内,1916.5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4)日德兰大海战(板)

是一战中英、德两国海军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5.31下午,英国皇家海军司令杰立克率24艘战列舰、3艘战斗巡洋舰驶离因沃内斯,与另一支分别向东行进。不久即与由德国舰队前锋司令余伯所率领的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海面上遭遇,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此后,双方又各自向海战区域增援。6月1日,战役结束。在战役全过程中,英国出动舰只151艘,德国101艘,英国被击沉14艘,损失6000余人;德军被击沉舰只11艘,损失2500余人。尽管英国损失大于德国,但英国仍然控制着制海权,海战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德奥的海运几乎被全部封锁,物资日益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几次大的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而此时俄国爆发的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三、大战的结束(板)

1.战争对交战双方的沉重打击:(板)

(问)为什么交战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呢?(P39小二)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战争也教育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着各国人民反战运动不断高涨。沙、俄是当时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革命形势也最为成熟,因此,在沙俄最早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2.俄国革命的胜利和退出大战。(板)

(问)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沙俄呢?(P39大二)俄是当时帝国主义集团中最腐败、最落后、最凶恶、最反动、最衰弱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不仅集合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矛盾(工、资;农、地;帝、殖;少数民族、沙皇政府;帝、帝),而且矛盾相当尖锐。其次,第二国际破产后,俄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正因为这样,1917年,沙俄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但新政权被资阶掌握,他们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阶政府,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坚决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而这一时期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美国的参战(板)

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8月4日发表“中立”声明。(P39下漫画)当时,美国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威尔逊以“使美国免于战争”作口号,捞取选票,连任总统,美国资阶也希望通过“中立”,大发战争财。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中立的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914——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增加到624亿美元,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到参战前,美国由于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地损害了美国同协约国的军火贸易,美德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3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力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进一步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同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对同盟国宣战。

4.中国参战(板)

1914年大战爆发后,8月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中立。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依赖日本的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供款,扩充实力,实现武力统一,所以积极主张对德宣战。受美军支持的黎元洪,畏惧段势力的扩大,因而持反对态度。经过激烈斗争,段终于赶走了黎元洪,扫除了参战的障碍。1917年18月,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宣战。中国的参战使中国人民遭到新的灾难。参战期间有17.5万华工被强迫送到欧洲和中东,供帝国主义者驱使,有2000多人在战争中丧失了生命,中国的参战加深了国内的政治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5.大战的结束(板)

苏俄退出战争后,德国主力集中于西线,决定在大批美军到达之前打败英法联军,结束战争。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发动了5次大的进攻,但无大的战果。同期,大批美军和军事物资运到西线,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从7月起,协约国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9月下旬,协约国联军发动总攻,德军防线全线崩溃,至此,德国败局已定。

同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交战国都发生了革命。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发生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逃往荷兰。11日,宣布投降,在协约国军总司令、法国总参谋长福煦乘坐的车厢里,双方签署了贡比涅停战协定。(P40小一,彩16)6.大战的性质(板)

(问)各帝国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企图通过战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从作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7.大战的后果(板)

一战历时4年多,把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交战双方把自己的新式武器都使用出来,飞机、坦克、毒气都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远程大炮也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达800多万人,受伤的达2000多万人,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

但是,这次战争也产生另一个最大的结果,那就是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小结设计]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就为三十年后二战埋下了祸根。

从整体来看,教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把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教师所要他们学习的内容。

第五篇: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围棋文化其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所沉淀出的精华。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出现,经历了一个从社会的道德教化工具发展演变成为个人才能和人格的展现过程,它代表了个人文化精神修养的形式,位列“琴棋书画”四大修养之一。围棋是一项体现高级思维活动的复杂竞技运动,具有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围棋文化以围棋棋艺为基础、以方法学为灵魂,对弈双方短兵相接、千变万化、紧张复杂的战斗,体现了精湛纯熟的战术形成了围棋文化的外在形态,隐藏在神奇绝妙的棋理深处的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哲理和思维方法。然而在多元化文化全球扩散的今天,围棋文化依靠其独有的竞技魅力和深奥的哲理内涵仍然绽放着它独有的光芒,但是,人们的视线更多的转向了现代的新生文化,围棋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缩向专业俱乐部、棋苑,变得高度的职业化。围棋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负增长的态势直到近几年有很多的围棋俱乐部在各地兴起才有所回暖,但围棋本身高难的棋理使得要使其重回大众的视线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改变现状,而基于围棋文化的产品是一个巨大的空缺。近一百年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加上新技术不断涌现让产品彻底占领了人类生活的俄各个角落,而设计理论的不断演化以及设计实践的不断深入又为无孔不入的产品赋予了生命,能够向使用者传达被设定的情感与意图,同时产品本身的运作模式使得其能够在不断的开发、销售、再开发、再销售中完善与进化,持续不断的对人产生影响。把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研究围棋文化在产品中的可植入性及植入方式并最终通过产品将文化内涵与魅力传递给使用者,让更多的人在使用中获得感受并产生认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些产品,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产品体系。

下载围棋文化浅说(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棋文化浅说(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说集体合同的类型

    浅说集体合同的类型 集体合同的类型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类型。本文在一般性介绍了集体合同的多种划分标准及其类型后,重点分析了企业集体合同、产业集体合同,纲领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说(交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是通晓古今、陶冶情趣、增长辩才的有效渠道,更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

    古典诗词朗诵浅说

    古典诗词朗诵浅说 李天光 赵涵 【摘要】在古典诗词朗诵中,朗诵者要加强文学修养,结合情景再现,努力体会作者原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关键词】古典诗......

    赤水民间文化特点浅说

    赤水民间文化特点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四川南部三县交界,名区重镇,江连巴蜀,素有“黔北门户”之称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地域文化,赤水民间文化特点是具有浓郁的川南和......

    律师辩论技巧浅说

    律师辩论技巧浅说 2010-4-14 16:08:13 (2006年9月12日,赵小鲁) 辩论技巧浅说,不是给大家分析辩论的具体事例,也不是具体分析逻辑方法,例如,演绎,归纳,归谬,二难推理等,而是告诉大家一......

    浅说中国的酒文化

    浅说中国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的酒有少量的果酒,主要是以粮食原料配制而成的,以生长霉素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

    “此致敬礼”浅说(推荐5篇)

    “此致敬礼”浅说 仇润喜 “此致敬礼”是书信常用语。因有多种用法及“变体”,易发生误读,故有此浅说。 作为信末祝颂问安语,其主要用法是: 其一,最基本的是动宾结构的“此......

    浅说打油诗杂文随笔

    关于打油诗,出了很多笑话。一次,我给某诗歌网写了一首叙事诗,版主纷纷评论,其一个张口就是打油诗。还有一个诗词交流的群主公告:发来的稿子要注名七绝五律,否则一并打油诗。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