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骨庙的传说
鱼骨庙的传说(二)
老年人兴许都还记得,在三圩后的鱼骨庙,也就是海龙庙里,除前殿的龙王、后殿的娘娘外,东西偏殿里较之别的龙王庙多了一尊像,按老规矩,除龙王娘娘外,其他无非是雷公、电母、闪打娘娘、风老妈妈,然而鱼骨庙里却塑了个赤脚蓬头、肩背鱼篓、手提旋网的打鱼郎。说起打鱼郎,奄这儿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呢。
传说古时候塑神一要用白银铸心,再就是一尊神抓一个人魂魄,并且抓魂是塑神的关键。这年鱼骨庙在三圩落成后,请来塑匠塑神,龙王娘娘、雷公电母都已塑好,可怎么算也少了一尊神,东西殿不对称。把个塑神匠急得是抓耳挠腮,心神不安,就在这时,离海龙庙顶多有里多路的沙岭村一姓王的老汉,打鱼从此路过,心里话:天天听说庙里塑神,可准也没见过,我何不偷看看?他围着庙转了一周,只见门关紧窗堵严,不知里边弄的是什么景。越看不着越想看,他转到西殿前,细听听,里头似有动静,他把头贴上窗户。这时,庙内的塑神匠突觉一阵心头烦躁,闷闷地似喘不过气来,突然,他颤淋淋打了一个寒噤,顿觉心头一亮,急回身,再说窗外王老汉刚用指头推开堵在窗上的厚帘子,还没看清什么事,就觉背后似被人猛抓了一挠钩,痛得他“啊哟”的一声,拔腿就跑,跑到家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一头栽倒了,口吐鲜血而死。等到六月十六敬龙王,王家子孙在西殿看到一尊
神
像,跟自家老祖一模一样,才知王老汉原来是脱凡成仙而去。于是,日照县涛雒东鱼骨庙哩比别的地方多了一尊神——打鱼郎。
第二篇:百家庙的传说
百家庙的传说
南漳李庙 王能凯
说的是远古时代的金花和银花俩姐妹,骑着金马西行观光,路过李庙小集,没有歇息,径直沿青龙山和龙凤山夹道而上,不一会儿功夫,来到了晓烟坪的茅草坡。
连续十里,一路顺风,金花小姐正准备下马歇息,空中突起红尘,看来不是好兆头。银花扫瞄一圈,指着左面山坡说:“大姐请看,那不是一家庄园么,我们何不如前去避避?”金花小姐说:“小妹说的是,一避二防三解难,一举三得嘛!”二人笑着拐过弯路,来到山坡人家住处,只见一位百龄老妇跑进跑出,神态慌张,金花小姐上前行礼道:“请问老人家,这满空红尘是什么征兆,经常出现吗?”那老妇人老耳不聋,嗓音不缺中气,拉住金花小姐手道:“姑娘,这红尘一来,可不得了啊!”她指着山头上的一道湾子向金花小姐道来原委。
原来,这“上湾”有一条乌龙,每年在这个时间出来,经过“下庄子”,朝“焦家冲”方向,沿“三岔口”而下,直奔“龙山”(大龙庙背后的一座大山名叫龙山),腾空飞往大龙洞。这大龙洞乃是老龙爷的大儿子的洞府,几百米横向深度,里面有个几十米长的深潭,那乌龙要来这潭中洗澡,十天后顺原路返回,一路横冲直撞,飞沙走石,地动山摇,糟害人畜和自然生态,毁灭大量的房屋和良田,人们痛恨极了。眼看它马上就要出来了,金花小姐眉头一皱,劝慰老妇道:“老人家,别害怕,由我来教训它,让它转害为益。”老妇惊喜而又关切:“姑娘,你若真有这个降龙之法,可要当心啊!”金花小姐急忙赶到老妇所指的龙行方位,迎面等候。
刹时间,只听山头呼呼作响,满空红尘向山头集中,发出刺耳的声音。不一会儿,那乌龙真的出现了,它张牙舞爪,越过山头,行如飞镖猛扑下来。金花小姐早有准备,只见她取出宝珠,朝龙头扔过去,那蛟龙瞅的准确,一口吞下。当即口喷琼浆,鼻冒风火,鳞片飞舞,一头扎地不动弹。
金花小姐降伏了蛟龙,到上湾与老妇告别,姐妹俩抖擞精神,直奔晓烟坪去了。这焦家冲一带住着不同姓氏的百户人家,百姓一见红尘到来,不用说,家家携儿带女,哭喊声连天,躲避将面临的一场莫大灾难。眼看乌龙收回红尘,几个时辰过去了,也不见乌龙的影子,想必是转移了行走方向,且前去看个究竟。
不一会儿功夫,人们如流,朝“上湾”方向一涌而来,见蛟龙伏地,已成化石,有诗为证:一条巨龙卧上湾,头扎湖同尾朝天,口喷玉液长流水,消灾赐福惠人间。大家高兴极了,此时,只见一位百龄老妇站在人群中亮出了话:“降龙引水,我们不能忘了两位仙姑。”接着,把金花小姐的长相和降龙经过道了个分明。众人异口同声,为纪念仙姑降龙引水,立功除害,都全力支持给金花小姐建造一座“百家庙”,影身塑像,供天下人瞻仰。大家说干就干,仅用了一月时间,相当规模的“百家庙”在龙泉附近修造落成(现在庙宇已毁,青石雕像和碑文尚在)。
百家庙的石身卧龙长20多米,龙身全是活灵活现的天然龙鳞花纹,口喷清泉栩栩如生,供养百家庙人们的人畜用水,天旱的季节,照流不干。数千年过去了,石龙依旧,清泉更清,它沿袭着这段美丽的故事代代相传。
第三篇:卜家庙的传说
卜家庙的传说
申玉林
张寨乡尚庄正东三里许,妹冢乡孔庄正南半里处,有片六亩多大的土岗子,这就是卜家庙的庙基。卜家庙是1943年被汉奸文大可拆毁的。卜家庙规模之宏大在朝城城西首屈一指。庙宇座北朝南,有大殿三间,内有泰山老奶奶姊妹三人的塑像。东西廊房各三间,其中姿态各异的神像难以数计,小鬼小判千奇百怪,有的豹头环眼,有的牛头马面。墙上壁画多是宣扬封建礼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内容。大殿正南有山门三间,当中一间是南北通道,东西两间分别塑有哼哈二将,手持铁杈大斧,青脸红发,怒目圆睁,叫人望之生畏。山门正南200米处有戏楼一座,面对山门和大殿,高四丈,砖石木瓦结构,宏伟壮观。庙院内古柏参天,外有数以百计高耸入云的杨树,南北成行。大殿之南有关帝庙三间,佛堂三间;之东有忠烈祠三间,其中有不少木制的灵牌。紧靠关帝庙有守庙道人院落一所,平房十数间。庙宇周围有十数家店铺。庙田共有30亩。这里一年有两个庙会,即古历二月初十和九月二十。逢会唱四天大戏,人山人海,商贾云集,波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逢一逢六有集,十天两个。
看这庙的建筑格局与所祀之神,分明是座奶奶庙,为什么当地人都称之为卜家庙呢?其中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庙宇之西三里的尚庄现有卜姓家族40户,近300人。相传卜姓原居朝城南关,清初迁居今日尚庄。卜姓在原籍朝城时,贫穷不堪,仅有一处宅基,一座破房,田无一垅,靠推大粪车过日子。年过花甲的卜姓老太太为了给儿子娶妻,塌下了三十贯大债,一家人一连几年出力卖命难以偿还。本上 加利,利又生息,压得卜家人连糠菜也吃不上了。这一年,老太太见人去泰山烧香,也动了心,就和别人一道前往了。走了一程又一程,别人在前,她在后,越拉越远。走着走着,一阵风把她吹倒在地,饥累交加,竟在黄土坡上睡着了。睡梦中,她见到了锦绣满身、慈祥和善的泰山老母,并听到了泰山老母的叮咛:“在家行善事,胜过远烧香。心到神知,回去吧!”卜家老太太睁眼一看,已是红日西坠,想到梦中听到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地焚了香火,祈告了一番,返身回家去了。
“在家行善事,胜过远烧香。”她记得结结实实。邻居有了病人,她帮助煎汤熬药、缝缝补补;有逃难人路过,她留下住宿……。善事做了千千万,“穷”字仍不离身。
进入腊月,债主又带人上门讨债了:“你欠债已经3年,本利共计60贯,清帐没事,不的话,今天就去见官!”卜老太太连连叩头,苦苦求个宽限,债主不允。卜老太太想:有钱钱挡,没钱人挡,当官的也不能把人逼死。哪知县官惊堂木一拍,厉声说:“杀人偿命,欠账还钱。没钱还债,就以房屋宅基抵账!”就这样三两喝斥,衙役强拉着卜老太太按了手印,又将她推出了县衙。卜老太太象是五雷轰顶,接着是一片漆黑,两眼睁得再大,什么也看不见了。
第二天,卜家儿子架起那辆推大粪的破独轮车,上坐双目失明的老母,离开被封的穷家,往西北讨饭去了。时近年关,倒也能讨些干粮和菜团之类充饥。路上,卜老太太想起了吃人的债主和凶恶的县官,她恨得咬牙。一转念头,她又想,一家人外出逃荒,总算出了虎口,有朝一日,苍天睁眼,善良人会过上好日子的。想来想去,心里宽畅了,两眼也不那么胀疼了。这一天,他们打算住到离朝城十三里的尚庄。因为尚庄人心眼好,好周济逃荒避难人。天色向晚,一家人赶路心切,不知不觉把车子推进一片沙滩。儿子推、媳妇拉,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不大会儿就精疲力竭,寸步难行了,只得找个避风的地方歇息片刻。刚坐下来,一阵清风吹过,母亲忽然呼叫儿子:“快,快进庙磕头!”
儿子以为母亲中了邪,不以为然地说:“这里没有庙,哪里磕头去!”
母亲说:“你往东看!” 儿子说:“不见庙”。“你再看西看!” “不见庙。”
“往南往北都看看!” “还是不见庙。”
又是一阵清风吹过,老太太如梦初醒,只觉眼前有些亮光。她擦擦眼睛再看,竟然看见了车子,看见了儿子和媳妇。天空中星星在眨眼,月亮在微笑。老人家心中一阵狂喜:眼睛复明了。她赶紧告诉儿子媳妇:“刚才我好象迷迷糊糊地进了泰山老母庙,泰山老母对我说:”念你忠厚善良,热诚待人,特让你双目复明,人丁兴旺,家业振兴!孩子啊,这真是泰山老母显灵了,快磕头感谢神灵!”于是三个人望空叩拜不已。
叩拜之后,老太太若有所思地说:“不见庙,不见庙,我听着倒象是卜家庙。既然泰山老母在这个不见庙的地方显灵,让我双目复明,我们就在这个地方盖个卜家庙吧,也好时时受神灵保佑。”儿子媳妇点头同意。天亮之后,三个人推着车子,找来一些破砖碎瓦,在不见庙的地方盖起了一个 桌子大小的小庙。一家人插草为香,伏地叩拜,求泰山老母再显神灵,保佑卜家时来运转,子孙昌盛。
卜家母子沙滩遇神灵的事很快传开了,不少眼睛不好的人纷纷到小庙前来烧香,还有人主动为小庙添砖加瓦,小庙的香火越来越盛。从此后,卜家在尚庄安家落户,不久又添了下辈人。这样一来,又有许多人到小庙上香许愿,磕头求子。卜家庙虽小,竟然远近闻名。
在尚庄,卜家人住在土地庙。他们人穷志不短,不偷不摸,尊老敬贤,团结乡邻,靠开荒垦土、拾柴捞禾过日子。尚姓人家借给工具,借给粮种。在尚姓人的帮助下,卜家居然盖起了房屋,置了些田产,日子渐渐兴旺起来。乡里人都说:“卜家是在泰山老奶奶的保佑下才人财两旺的。”
后来,卜家越过越兴旺,威信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卜家邀请附近十八个村子里的权威人士,共同议定:各村统一集资,在卜家庙址上修建一座奶奶庙,并将周围约30亩土地定为庙田。历时一年多,修建庙堂21间,戏楼1座,植柏树数十株、杨树百余株,并请来史姓道人长期守护庙宇,耕种庙地,同时定二九月两个庙会和一、六日为集。
清朝末年,孔庄(今属妹冢乡)同时考中文武两个举人,全村人都认为是泰山老母保佑所致。《卜氏家谱》中载有文举人孔宪堂为此事所作的一首诗,诗云;“始知卜庙会,发起卜姓人。功泽润梓里,福及在子孙。”
现在,这里的庙宇已荡然无存,连那高2米、直径1.5米的大铁钟也不翼而飞了。但是,这个反映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神话故事还在群众中流传。土改时,二月、九月庙会会址移到了接受庙田的菜瓜杨庄,成了进行物资交流、繁荣农村经济的盛会。
第四篇:文王庙石牌坊的传说是什么
文王庙石牌坊的传说是什么
演易石牌坊位于河南省汤阴县羡里城文王演易处。文王演易处又称文王庙石牌坊。明《河南通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北八里羞里城内,昔文王演易之所,后人因建庙焉。岁时有司致祭,三岁一遣使祭享。”该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立柱前后置抱鼓石,通体不饰雕刻,当心间大字板题刻“演易坊”。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为商末周部落领袖。在商朝帝乙任职时期,姬昌和九侯、鄂侯并称为三公。封是帝乙的儿子,帝乙死后,便由封即位成为商王,史称商封。商封宠信一班谈臣,使崇侯虎等人得到重用。同时,商封又是一个好色之徒。这年,他得知九侯的女儿长得好看,便召人宫中做了妃子。由于她不喜欢与商封在公众面前淫乱,商封一怒之下,将她杀死,而且还把她的父亲九侯剁成肉酱。鄂侯见九侯死的冤枉,向商封强烈谏净,商封不仅不听,反而把鄂侯杀了。姬昌听说后暗中叹息,不料被崇侯虎得知。崇侯虎添油加醋向商封报告:姬昌在国内积善行德,现在又对您处死鄂侯的做法表示不满,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夺取商朝的天下。商封听信潜言,遂把姬昌拿下,关进羞里监狱达七年之久。
姬昌患难发奋,在羡里监狱将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对每卦与每卦的六丈,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注上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和艾辞,后人称之为《易》或《周易》。“易”通常指变易。《史记·周本纪》载:“其囚羡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其间,商封曾听说姬昌在推演八卦.为了试探真伪,竟然将姬昌长子伯邑考杀害,并把伯邑考的肉烹成魏,送给姬昌食用。姬昌心想,如果自己君吃,商封必定猜疑,会立即加奢于己,无奈之下,他强悲痛.将旋喝下。商封知道后,便自鸣得意地说:“谁说姬昌是神人?用他儿子的肉做成羹,他喝了都不知道。”《史记·集解》载有其事.“囚文工,文工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封御,封烹为裁,赐文羹曰:“子入当不食其了羹。文工食之。”到日:“谁谓西伯圣者,一食其子烫尚不知也。”从此,商封放松了对姬吕的警踢。
后来,为了营救姬昌,姬昌近臣闲夭,散宜生等人设法向商封行贿,送来美女,珠宝和良马。商封见到这些馈赠,!十分高兴地说:“光献美女一项就足以释放姬昌,何况你们还送来许多珠宝良马!”这样,姬昌便离开羡里回到了周。姬昌晚年利用商封征伐东夷时机,迅速发展壮大自已部落的政治及军事势力,但对商朝还是维特服从的姿态。后人曾撰联颂之,为臣止敬,作易有忧。
七年臣节敬能止,万古天心文在兹。姬昌死后,其次子姬发即位。姬发起兵打败商封,从而建立周朝,史称姬发为周武王,武王又追尊其父姬昌为文王。
文王所演《周易》,在周朝前期主要用作占笠之书,由官府专人掌管。春秋时期,《周易》作为一门学问,还很少有人问津。战国时,逐渐出现了解释、发挥《周易》卦名、卦象、卦辞、艾辞、艾象的著作。西汉学者杨雄赞誉“六经之大莫如《易》”,他又模仿《周易》结构而作《太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至此,《周易》因孔子而被世人所重。后来,《易》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为六经,并被推崇为六经之首。于是在此间石牌楼纪念。
文章转载:http:// 公司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鱼骨教案
【第二期】英语“鱼骨式”教学设计专栏
第二期:英语“鱼骨式”教学设计专辑
老师们好,下面给大家看两个农村中学老师制作的鱼骨教学设计,我们期望通过这两个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启示。【思考】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鱼骨式教学设计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教案)有什么不同?
2、鱼骨式教学设计如何编制 ?鱼骨式教学设计分成几个部分组成?
3、你能否尝试编写一份教学设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