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指导:爸爸更能教好孩子的十件事
专家指导:爸爸更能教好孩子的十件事
新浪教育
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基于两性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更能轻松胜任,妈妈不妨趁机“让贤”,在一旁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有十件事,爸爸更能教给孩子,你都知道那几件?
三十八岁在金融业工作的钟先生,每周接送念小三的大儿子学游泳、上小提琴课,儿子的英文功课也是他的管辖范围。目前请育婴假的钟太太因此可以专心照顾三岁的小儿子。钟太太表示,先生的个性比她更谨慎细心,孩子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先生就会立刻带他们去看医生,甚至比她更会看小孩。
四十三岁在小学担任学务主任的苏文钦,太太在企业上班,跟小孩作息差不多的他,有更多时间照顾念小四与大班的儿子。由于工作上天天与小孩为伍,他比太太更容易理解两个儿子的脾性与学习需求。实在很难扮严父、不会“修理小孩”的他,还是比较喜欢当跟儿子睡前聊天的哥儿们。
家有三个男孩的心理师邱永林自豪的说,只要没出差,晚上都是他帮三个儿子洗澡。
上一代的父亲为了家计,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太多时间管小孩,没被严加管束过的这一代爸爸们,小时候也就没太多机会跟自己的父亲起冲突,但心中仍渴望亲子间的亲近。邱永林观察,愈来愈多“新品种爸爸”,有了小孩后,多半觉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认为小孩和工作一样重要。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小孩,也渴望能密集“赖在孩子身边”,甚至不惜“孟父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四十八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知名出版人傅月庵,笑称自己“把儿子当孙子养”,为了能多些时间跟儿子小宝相处,他宁愿减少收入,一周只工作三天。
有趣的是,邱永林指出,新一代的爸爸育儿参与度明显提高,可是“有些婆婆甚至妈妈却还没有‘转过来’,仍会觉得有空陪孩子的父亲可能是‘有问题’,”邱永林笑着回忆,白天他陪孩子在公园玩,婆婆妈妈们都会好奇他是不是失业了。爸爸在家里做家事、花太多时间顾小孩,仍会有公婆看不过去,无法欣然接受。
也许接送孩子上才艺课、休育婴假的爸爸看来仍很稀奇,但主动参与育儿、陪过孩子的爸爸都会发现这个平凡无奇的事实:每个爸妈都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做父母,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妈妈才会做的事。不过,基于两性的生理与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更能轻松(愉快)胜任。综整爸爸的第一手育儿心得与专家观察,列出爸爸可以教给孩子的十件事。若你家爸爸的确在这些方面更有优势,妈妈不妨趁机“让贤”,适时让自己喘口气,在一旁优雅的当啦啦队就好。
十件事,爸爸比妈妈更能胜任一、一起运动
多数妈妈都不是那么热衷运动,而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一起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不过每个孩子肌肉发展与领会运动窍门的速度不一,爸爸尽量带孩子“玩”运动就好,别过于求好心切。带儿子打棒球时,应避免如“你怎么投球像女生一样无力”这类贬损女性的语言。
二、放松、放空
虽然这不是妈妈最喜欢的模式,但是根据谘商心理学博士许皓宜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会产生源源不绝的“万一”与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妈妈互补。四十四岁在媒体工作的沈志清(化名)表示,平时在家时,女儿“虐待爸爸时最开心”,升小
五、小二的女儿喜欢爸爸扛着她们往空中抛,直到爸爸不支倒地。
三、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但许皓宜认为,小孩三岁以后,特别需要爸爸,带他们往外探索、出去探险。因为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时间也比妈妈长,孩子受点皮肉伤,爸爸通常不会大惊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险,爸爸也能及时反应,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险环境。
四、动手做,想办法
路不只一种,不试不会知道,是很多爸爸觉得“天经地义”的事。目标清楚加上喜欢动手做的特质,会让爸爸倾向一件事不会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必太钻牛角尖,也不一定要等到万全准备后才出手,要灵活、随机应变,才能适应这个快速改变的世界。
五、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目标导向、讲究效率和方法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专业或工作方法一点一滴传授给孩子,不仅能增进亲子的理解,也许还会增添亲子的互相崇拜。
六、爱妈妈
许皓宜幽默的说,爸爸要支持妈妈“爱给小孩看”,家里的小孩随时在观察与吸收“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日后和异性的相处。
若是妈妈不快乐,倒霉的是小孩。因为多数家庭还是妈妈陪伴小孩的时间长,如果妈妈是主要管教者,爸爸要支持妈妈,不要争夺管教权,而是去理解妈妈为何那样做,或适度带妈妈抽离执着的状态。比方换手照顾小孩、安排夫妻相处时间,即便是两人一起送小孩去上才艺课,利用等小孩的空档喝咖啡、聊聊天,都能帮妈妈充电。
七、做家事
美国《Parents》杂志提醒,爸爸若能自幼儿时期就让孩子自然和异性孩子玩耍、相处,以及从小带着儿子做家事、教儿子做饭,或教女儿帮脚踏车轮胎打气,除了能让孩子更有生活能力,也能减少孩子对两性的刻板印象。
八、诚实有礼貌
不少爸爸都非常在意孩子的礼貌与规矩。邱永林认为比起“男穷养、女富养”,还不如男女都该“有教养”,爸爸要教会孩子在自私的前提下学会妥协。另外,诚实不欺,对父母、长辈有礼貌,仍是多数爸爸认为不能妥协的底限,也是他们认为待人处事的必备素养。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浪高考志愿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九、制造许多美好的初体验
第一次跟爸爸去打棒球、看球赛、看电影、去夜市吃小吃„„与爸爸共有的种种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邱永林相信,爸爸带着孩子多接触、体验美好的事物,就可以远离丑陋、令父母担忧的黑暗面。爸爸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与美好回忆,也能成为稳定孩子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难关、挫折时,帮助他坚强。
十、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亲稳定的承诺,”邱永林认为,爸爸需要和孩子建立至少一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仪式或默契,譬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不管阴晴圆缺,不管跟孩子有过多幺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项仪式。即使误会或冲突一时半晌解不开,孩子心底仍会确认与感受到爸爸不变的爱。(本文选自《盆栽奶昔的博客》的博客)
第二篇:专家指导孩子早恋家长怎么办
专家指导:孩子早恋家长怎么办
简介: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恋,从之前的高中开始早恋,到现在有的小学生就开始互相爱慕,早恋成为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广育网特别推出早恋专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恋,从之前的高中开始早恋,到现在有的小学生就开始互相爱慕,孩子早恋家长该怎么办成为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广育网特别推出早恋专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一:“怎样理解早恋的含义?”
我觉得早恋从字面意思推敲,应该是过早开始的恋爱,通常是指未满18岁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比如,发生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恋爱。现实生活中,中学阶段对异性完全不产生感情的人很少,但多数感情停留于朦胧的好感﹑单恋和暗恋的层面,两情相悦的实质性的早恋并不多。
问题二:“现在学生中的早恋现象可以说是很普遍的,您认为是什么由原因导致的?”
我认为这首先应该理解为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就好像在小学时,我们处于异性相斥的阶段,比较讨厌男生,不喜欢和他们玩儿,男女同桌的话,还会在课桌上画三八线保持距离等;进入12-16岁这个年龄段,身心发育特别快,性意识觉醒,突然之间开始喜欢异性,关注异性,尤其是一些帅气﹑英俊﹑有特长的男生和漂亮出众的女生,会有很多异性同学情不自禁地爱慕他(她),暗恋他(她)。这是一种自然的值得尊重的感情,除了与身心发育的水平有关外,也与社会﹑家庭﹑学校﹑媒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问题三:“您认为早恋为什么不被社会认可呢?”
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到法国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卢梭的一句话:“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势必很快至于腐烂”。
卢梭强调的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但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释早恋的危害既生动又形象。因为中学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心智不够成熟,经济也不独立,根本无法承担恋爱后结婚生子的后果,盲目的早恋既影响学业,也损害他们的身心发展,很多初中生因早恋而失学,高中生因恋爱而怀孕堕胎甚至私奔后流落街头,荒废学业的例子等都说明了中学生缺乏理智的处理感情的能力,一旦深陷早恋的泥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恶果。
高中生面临严峻的高考压力,很难把学业和恋爱的关系处理好,家长﹑老师都希望他们以学习为主,能考上大学,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在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早恋了。这应该是不认可的主要原因吧。
问题四:“作为家长﹑老师,该怎样对待学生的早恋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个粗浅的看法: 首先,家长、老师应该尊重、体谅和理解陷入到早恋中的孩子,不能够一发现,就如临大敌,对孩子严加防范,横加指责,甚至私查孩子的日记或短信件,跑到学校兴师问罪等,这些不明智的做法极容易触怒孩子,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也许,他们相互间只是朦胧的好感,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交往,在家长老师的雷霆万钧和粗暴干涉下,他们为了扞卫自己的感情和自尊,极有可能奋起反抗,甚至选择放弃学业,离家出走等轻率行为。
为避免这样的结果,家长﹑老师应该尊重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巧妙地引导,让孩子学会把握分寸,理智地与异性交往。比如,有位高中女生的妈妈,发现女儿恋爱后,友好地跟女儿相处,甚至鼓动女儿把她喜欢的男生带到家里来做客,过后不动声色地指出这个男生的优点及言谈穿戴方面不得体的地方和女儿探讨,女儿很信赖妈妈,在和妈妈的交谈中,认识到这个男生还很青涩,为他牺牲学业不值得,主动淡化了这份感情,专注于学业;还有一位高中的班主任,特意把一对从初中开始就公开谈恋爱的同学安排在一起同桌,不到一个学期,这对恋人就主动分手了,因为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都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不完美。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对待中学生的早恋,强行堵漏不如顺势疏导;严加防范不如真诚的理解和沟通
【案例】不算是早恋的早恋
简介:她感到自己很“冤枉”,自己明明没有早恋,这么多人都给自己盖上“早恋的帽子”,尤其是父母的不理解更是让她感到委屈……
女,高中生,因为早恋问题而与班主任发生多次冲突,近来班主任开始频频向家长施压,感到不被大人理解,焦虑并伴有一些抑郁的表现。
案例背景:她在上高中之后,因为其开朗的性格,较好的学习成绩,以及不错的外表,受到很多男生的喜爱和追求。但是她自己却不愿意接受任何一个男生谈恋爱的请求,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愿意早恋,那样太耽误时间。”不过,对于男生的其他邀请,比如一起去吃饭,逛街,看电影她一般不会拒绝,而且明目张胆在学校和男生手牵手散步;同时对于男生赠送的礼物,小到书包、笔记本,大到项链、手机,她也从不拒绝,全部收下。一开始对于她拿回家的礼物,父母从来不过问,但是自从班主任向父母表达过她早恋的事情之后,父母开始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开始限制她打电话和出去玩的自由,为此她感到自己很“冤枉”,自己明明没有早恋,这么多人都给自己盖上“早恋的帽子”,尤其是父母的不理解更是让她感到委屈。
问题背后:从她内心的感受来看,感到被冤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早恋的标准和父母、老师的标准不一样。在班主任眼里,只要是男生女生牵着手,一起逛街、看电影,就是早恋的表现,而在父母看来,既然老师都这么表达了,还有那么多放在家里的礼物作证,当然是铁证如山了。而在她自己内心的标准来看,一起逛街、吃饭或者看电影,仅仅是朋友关系,收礼物也是“他们愿意给,我就愿意收下呗”,根本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恋爱。也就是,大人的标准是“看图说话”,孩子关注的是内心感受,大人看到的是大人世界里恋爱的表现,孩子关注的是快乐原则。在两种标准的冲突下,最后就出现了关系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干预治疗:首先来帮助孩子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就是让她能够明确并不是大人的不理解和冤枉造成了她今天的痛苦,而是因为大家的标准不一致产生的冲突。引导她能够看图说话,“比如你们班另外一个女生,和男生一起看电影、吃饭、逛街,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学会理解别人的标准。
探讨礼物问题背后的情结,“在别人看来,送礼物意味着什么?”通过分析她的感受和思考别人的感受,来探讨亲密关系建立和表达的模式。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每种标准的存在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关键是你必须适应你生存和学习的环境,除了冲突之外,有没有合理保护自己的选择。
探讨冲突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思考在处理重要人际关系时出现的问题,学会科学地认识并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愤怒。【经验】专家教你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
简介:孩子早恋了,一味的制止反对是最要不得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呢?广育网专家教你轻松应对。
孩子早恋了,一味的制止反对是最要不得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呢?广育网专家教你轻松应对。
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
家庭教育,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孩子早恋。我属于中年人,也有一位刚满十七周岁花季的女儿,提及早恋,有着强烈的共鸣。我写这篇文章时,孩子还笑着说:“爸爸,将来我交朋友,一定征求父母的意见,一个双方父母都反对的婚姻是很难幸福的。”女儿的话深深感动着我!
现实中,个别孩子陷入早恋,确实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丝阴影,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导致孩子陷入误区。家长必须了解青春期特点,加强教育,预防为主,未雨绸缪。男女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有许多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这是人体发育的一种本能,是孩子告别少年时代经历的特定时期。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和正常的娱乐活动上来。早恋是枚青苹果,酸涩可想而知,预防工作就要在早恋的萌芽出现之前开始。早恋不可怕,关键在转化。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发生早恋,我建议--
一、正视早恋,不放弃希望。我们知道,解决早恋的难度大,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学校对早恋反感,加上早恋难于启齿,所以容易捂着、盖着、让着,甚至放弃希望,最终酿成不良后果。
如果孩子真的早恋了,那么家长一定要好好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下几点很重要:
1、与学校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孩子发生早恋,家长既不放松,也别大惊小怪,更不要难为情。要及时与学校保持密切配合,放下面子,积极沟通,配合老师,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困惑。譬如,家长期盼孩子成绩优秀,孩子却不理想;学校反对早恋,孩子偏陷入恋情;孩子违反纪律,遭到严厉批评……这些矛盾冲突会使孩子受到压抑,要及时帮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3、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不要一开口就问学习如何?成绩如何?名次如何?可以从生活的其它方面,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人手。交流要讲艺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找到解决方法,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努力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馨、和睦的乐园,让孩子有安全感。发现孩子早恋,要分析原因,对症解决。是同学们起哄造成的所谓“事实”?还是一时感情冲动?是青春期的困惑还是学习过于紧张?总之,需要做细致的调查和耐心的思想转化工作。
二、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使矛盾激化。处于心理封闭期的少男少女,能把隐私暴露出来,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赢得他们的信任。别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它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通过讲人生、树理想、论道德、比学习,很好地引导孩子,为孩子答疑解惑。
女儿在和我沟通时,替我分析过初、高中阶段的同学早恋的原因,其
一、寻找精神依托。激烈的竞争使大家神经高度紧张,异性间或许能得到少许安慰,互相倾诉,逃避现实。其
二、受某些爱情小说和影视的影响,甚至课本中的爱情故事……这些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无疑有诱惑力。遇到早恋的孩子,家长、老师要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亲人般的温暖,做耐心细致艰苦的感化和思想工作。不妨请教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对迷途的孩子予以教诲,我相信孩子会转变的。
前不久媒体电话采访,问我对“孩子与家长签协议”持什么态度?我觉得,如果家长与孩子能沟通,就没必要签协议。协议只是一种形式,根本不能替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当然,有的家庭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好的话,我也举双手赞成。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特点采取不同方法,一切为了孩子。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爱护下一代,培养他们具备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孩子一定能够度过豆蔻年华的困惑,走向光明的未来。简介:孩子早恋了要如何对待呢?家长要谨慎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广育网支招,教你轻松应对孩子的早恋问题。
孩子早恋了要如何对待呢?家长要谨慎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广育网支招,教你轻松应对孩子的早恋问题。
早恋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处理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处理,都要考虑到不要方式要得当,老师要正确看待“小情况” 家长要听孩子的解释。
小琴是个活泼的中学生,由于性格使然,她和男同学的来往较多。在最近的家长会上,老师反映她与某男生的交往比较频繁,希望家长注意孩子的“早恋”倾向。回到家里,家长对孩子大声训斥,丝毫不听孩子的解释。小琴委屈得大哭一场,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由于精神状态不好,小琴又被老师批评了一番。从此,原本活泼的小琴越来越沉闷,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家长感到事态严重,带小琴来到训练营做心理咨询。小琴的问题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一旦发现情况,倾向于及早通知家长,避免担“失职”的责任。而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缺乏了解,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异*往较多就如临大敌,轻则旁敲侧击讲“早恋”的危害;重则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
当老师或家长处理不当时,容易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或赌气、或证明自己有主见、有尊严而真的早恋,从而荒废学业,甚至过早地发生性行为。
二是出现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继而出现情绪、睡眠等问题,学习成绩下滑。如果不及时干预,严重的还可诱发精神疾病。
如何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呢?
观点一:
◆ 老师和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认识到孩子和异性交往是心理正常发育的表现,切莫“谈虎色变”。
◆ 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孩子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
◆ 发现“苗头”时,切忌简单粗暴地训斥,要平等沟通,给他们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既能满足自己和异*往的心理需求,又不至于把需求和精力指向一个人,同时还可享受同伴的友谊和快乐。
观点二:
1、鼓励孩子坦率的和家长沟通
早恋的孩子基本都怕父母知道他们的恋情,所以一旦父母要和他谈有关他早恋的事,他都会持有戒备心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谈他的情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焦虑、担心,或者愤怒的情绪,要尽可能地做到心平气和,像聊天一样。如果有可能,家长可以从自己十几岁的相关经历谈起,然后肯定进入青春期后都可能对异性产生好感,都可能会面临如何处理两性关系的挑战,然后步入主题,询问孩子的情感生活。如果日常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和谐,不经常发生冲突,孩子在家长营造的宽松、民主的谈话氛围中,都会说出实情。但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说出实情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表达出他的感受,他对他早恋的看法,他对早恋对象的认识,他对未来的设想。让孩子表达既有利于家长了解事情发展的程度,全面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又有利于孩子自己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为了让孩子能大胆的,无所顾忌的说,家长一定要内心倾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做出任何评判,即使家长听到的内容是多么幼稚和可笑。
2.坦然面对中学生早恋,科学解决孩子成长的烦恼 其实早恋不只是感情发展的自然,同时也是美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因为,学生所爱的人往往不是差劲的人,学生经常会爱上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那些在心理上成为他们最初所崇拜的对象。所以我认为,中学生出现这种感情的时候,是学生对生活热爱的开端,是审美教育的很好的心理发展的一个起点。
发现自己的孩子早恋后,作家长的应做到别害怕别担心别指责别限制,但也不是视若无睹,应该加强引导,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现在长大了,会恋爱了,真让我们高兴,你所爱的人一定是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我们也希望你变成这样一个孩子,这样别人才能也爱你。”
3、通过协商,引导孩子接受家长对他与异性约会的要求
当孩子不能接受放弃早恋的建议时,家长要和孩子就他约会的事情达成一致意见。例如,不可以在阴暗、密闭的场所约会;约会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与年龄、与中学生身份不符的行为;不把交往限制在两个人的小圈子里,而要保证必要的和他人交往的时间。
协商有关孩子与异性约会的规定,不是放纵孩子的早恋行为,而是避免孩子把早恋转入地下,避免孩子的早恋完全处于自由的、无指导的状态。
早恋是每个孩子都可能面临的成长问题,家长不要把其当作洪水猛兽。家长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真诚交流所思所想,悉心指导孩子的行为,孩子也可以在早恋的经历中成长、成熟起来。
从性意识发展上来说,早恋是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少男少女对特定异性的好感,爱慕也是十分纯洁的。但现代社会和封建时期不一样,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发展学业的黄金时期,主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
我们应该看到早恋并不时一种主流,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因为早恋而不能自拔,.因此我们不需奇怪和紧张。如果我是中学老师,我首先会建议社会不要太过重视这个话题,因为过多反对渲染会造成不太懂爱情的青少年头脑混乱,把正常交往也当成恋爱,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逆反心理,没有早恋的也故意找早恋对象。
其次不能在学校绝对禁止男女交往,一旦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就不分青红皂白定为早恋,甚至公开处罚,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
最后我认为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青少年的性格已经趋于稳定。例如我们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青少年分为内倾型,外倾型和中间型。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内倾型的学生,我们绝对不能直接批评甚至讽刺他们,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交际面也相对较窄,我们应正确疏导他们,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接触,扩宽眼界。对于外倾型的学生我们也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对待他们,他们大多逆反心理严重,这样只会让他们为了反对我们而故意早恋。中间型的学生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对待他们我们更应斟酌而办。
4、向孩子表达家长对他的情感生活的忧虑和建议 家长害怕孩子早恋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怕孩子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就千方百计的想让孩子明白早恋会影响学习,希望孩子能通过明白这一道理从而放弃早恋。结果,孩子往往是不接受父母放弃早恋的要求,反而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早恋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孩子之所以早恋,一方面是由于性生理成熟带来了性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孩子没有成熟的爱情观,不能用成熟的爱情观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所以,孩子早恋了,正是在提醒家长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爱情观,家长要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家长不能单纯从影响学习的角度谈孩子的早恋问题。
家长可在表达对孩子学习状况担心的同时,表达对孩子情感状况的忧虑。例如,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进入青春期后,每个人都面临着处理自己情感问题的挑战,你这么快就决定和她确立恋爱关系,是不是快了点?早了点?”“成人在确定恋爱对象时,都会非常慎重、谨慎,你对你们的事情认真考虑过吗?”“你想过你们的未来吗?”“成年人恋爱时搂抱、亲吻是正常的,我担心你们交往过密也会有这样的行为?”“你怎么看待婚前性行为?你觉得中学生早恋可不可以有性行为,中学生性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出建设性意见。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们应该尝试着保持一种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关系?”“你们需要探讨什么样的关系不会给你们双方带来压力,对你们双方都是有益的。”“你们的生活里只有你们俩而没有别的朋友会影响你们个性的健全发展。你们需要商定一下,如何减少你们私下的交往以便使你们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实例分析】女儿早恋了怎么办
简介:孩子早恋让许多家长担忧,女孩家长会更加焦虑。广育网特别收集女儿早恋怎么办相关问题以及同龄人的解答,希望对女儿早恋的家长有所帮助。
孩子早恋让许多家长担忧,女孩家长会更加焦虑。广育网特别收集女儿早恋怎么办相关问题以及同龄人的解答,希望对女儿早恋的家长有所帮助。
女儿早恋家长求助:
高三还早恋,她在日记中写到和那男的亲嘴和ML一些无聊透顶的事情,看了我简直要爆了…做出这样的事情…居然做出这么出格的事。
女儿学习很不错,在全市最好的高中的普通班,可以上个一本。原来我一直以为那男的是一个小混混或者是一个废人,他是他们学校尖子班的,这次高三第一模,年级第4,中考好象是全市前10吧!用能力冲状元,应该是个好学生,怎么也会早恋呢?女儿跟她学习进步100多名,我现在很矛盾,该怎么处理。那个男的很特别,如果是一般的我肯定强制,现在女儿学习进步,那男的也很不错,大家给点建议!
网友baobei猫猫的回答:
高三已经不算早恋了。都十八九岁了。喜欢上异性是正常的,是脑内分泌的激素和荷尔蒙使然。要是十八九岁还不觉得异性相吸,那才恐怖咧。恋爱是生理现象,是生理需求,不是什么坏事。我认为家长要在意的并不是女儿有没有喜欢人,有没有谈恋爱,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
高中ML确实过早。不过就我读高中那会,身边也是有这样的同学。既然错已经发生,也不能挽回什么。而且您女儿跟着他进步了不少,也就是说他们的恋爱是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业,他们的前途,这场恋爱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
既然您已经知道女儿这事。您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女儿谈谈心。让那男生回家吃顿饭,也跟男生谈谈。确保不要耽误学习也是好的。而且一个人不是只靠成绩衡量的,您见见那男生,也能更好地了解他这个人。
还有既然已经ML了。那么就要告诉他们避孕的知识,还有正确性@爱的知识。频率不要太多。(呵呵)虽然我也知道父母很难开口,但是,您不觉得这些是很重要的吗??
如果您怕他们以后会分手,女儿会受到伤害。可是谁一生中没有失恋过呢?路是她自己选择的,做家长的除了引导,还有就是支持了。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港湾啊。
如果说,早恋很幼稚,不成熟。其实不然。台湾作家刘墉说过,难道二十多岁时为了虚荣为了车子为了钱而恋爱就叫成熟?三十多岁时为了生活稳定有套房子而恋爱就叫成熟?四十多岁时只为了不做老姑婆而随便跟个男的结婚就叫成熟?或许,只有年少时的爱情是最纯真的。(原话忘了,这是大概意思。)
恋爱是你女儿成长得一个宝贵经验。或许您应该好好为她们护航。
我也只是二十多岁。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不过最后还是说一句。您偷看她日记这事。我真不知道怎么说了。要是被她发现,你才真应该头痛了!估计她就再也不听你的了!我也是超级!讨厌!家里人偷看我的隐私!
【经典】一个父亲对早恋儿子的谈话
简介:早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家长如何对待一个孩子的早恋呢?广育网特别推荐一位父亲与他高一儿子有关早恋的谈话。
早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家长如何对待一个孩子的早恋呢?广育网特别推荐一位父亲与他高一儿子有关早恋的谈话。
两个男子汉间的坦诚对白:16岁男孩的恋爱
一位16岁各方面很不错的高一男孩,认真地与同班一位女孩相恋了,男孩的父亲与儿子进行了一次属于两个男人间的谈话。
父:儿子,你是不是觉得她是最好的女孩? 子:我觉得我认识的女孩里她最可爱。
父:爸爸相信你的眼光。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认识的女孩有多少?
子:我心里只有她。
父:你说你要上大学,将来还要出国深造,想成为一名律师或金融家。你知道你将来会遇上多少好女孩?爸爸并不反对你现在谈女朋友,但是,爸爸最反感的是见异思迁。这女朋友是你到目前为止认识的最好的女孩,可是,你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到那时你该怎么办?你会不会后悔?
子:可是,现在让我离开她,我很痛苦。
父:你初三时买的“随身听”呢?
子:前两天,您给我买了个高级的,我觉得音质比原来那个好,就把它给人了。
父:这就叫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如果把握好每一个属于你的机会,你以后的成就只能比今天大,你面对的世界只会比今天更宽阔,到时候你的选择只会比今天更好,更适合你。如果你现在与这女孩真有那份情缘,到时候再让它开花结果多好。儿子,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做些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是,人生大事只有几件,后悔了,就遗憾终生。
子:爸爸,我懂了……
从此以后,男孩把对女孩的特殊感情像一颗种子般深埋心里,生命的乐章却弹奏得更欢快了。他明白,即使爱的种子发芽了,也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更不可能结出甜美的果实。而在这之前,自己只能做一个默默耕耘的农夫,等待庄稼的成熟。
这个男孩无疑是幸运的。首先父子之间存在着信任--朋友式的信任,男孩才敢把深藏内心的秘密告诉爸爸;其次,爸爸知道后,没有训斥,没有居高临下的“教育”,而是对儿子的恋情娓娓道来,有理解,有启发,有暗含规劝的比喻,最后使儿子心服。
每个情窦初开的孩子无可避免地都要遭遇感情问题,但,未必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幸获得和父母朋友式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篇: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
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
平常,常听到有些当教师的感叹,教了一辈子的书,教出来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是没教好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教师还发出一种消极的声音“孩子天生是给别人教的”。教出了好学生而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绝对不是当教师的荣耀,相反,应该是当教师的一种悲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耻辱!
家庭教育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门学问。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从自身的教育做起,从自家孩子的教育做起,肩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首先做到让自家的孩子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工作忙,学校的事情拖累,绝对不能成为自己推卸家庭教育责任的借口和托词!
一、端正家教态度,消除心理障碍
人一般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对教师来说,还有另外一种心态,喜欢教训人,喜欢使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实际上,这些都是病态,都属于心理障碍。教师要教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就要端正家教态度,消除心理障碍。
1、平常心态,对孩子别期望太高
作为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总觉得是个奇迹,总觉得孩子很聪明,是个天才,于是就忘乎所以地将孩子作为向外炫耀的本钱,于是就按“天才”的设计来要求孩子,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期望孩子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英才,成为神通广大的全才。
实际上,天才存在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是神童,即使是神童也不是靠感觉可以确定的,而是要靠科学的智商测定。就算是神童,如果缺乏科学的培养,缺乏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也不可能成为英才。
因此,作为教师,同时作为孩子的家长,要端正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别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天才,别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成长得愉快些,让生命成长得自然些,善待孩子,善待生命。不要落入“父母爱孩子,更爱面子;常常为了面子,伤了孩子”的俗套。
2、放下教师架子,还原父母角色
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社会地位上被定格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师每天都需要在社会群体中时刻保持着作为教育者的那份社会道德规范和尊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形成了职业思维定势——职业病。
教师职业思维定势的家庭化对教师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极大。教师把职业角色带回家,在家中,肌体语言、说话腔调都和在学校一样,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孩子在家里渴望得到的,不仅仅是师道尊严、道德说教、行为约束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份亲情、一份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如果作为教师职业的那种思维定势被教师带回到自己的家中,让孩子根本感觉不到那是自己的父母回家了,反而感觉到自己从一所学校又回到了另一所学校,心中渴望的那一份父母的疼爱和家的温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还能指望孩子会听你的唠叨吗?这也许就是教师教不好自己孩子的重要原因!
因此,作为教师,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必须放下教师架子,还原作为父母的角色,对孩子,少一些教师的尊严,多一些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师的思维灌输,多一些亲情的情感滋润;少一份苛刻,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少一份烦躁,多一份耐心,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自然的,能安全地放飞自己心灵的空间。
二、父母各司其职,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真正的素质教育、个性化引导、情商培养,主要是靠父母来实施的。孩子的成长,既需要母亲的细心珂护,也需要父亲的粗放教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各司其职,各展其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1、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儿孙”,这不仅说明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说明母亲的素质影响着孩子,影响着所有家庭成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孩子的品格、性格的养成方面,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孩子的品格、性格主要是在十岁前形成,而在这期间,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机会更多,因此,母亲对孩子的品格、性格也就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孩子成长到少年时期后,才会更多地受到父亲的影响。
显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呢?
首先,母亲要以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即使是作为当教师的母亲,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学做好人,做伟人,做受人欢迎的人。
第二,信守承诺,坚持诚信。作为母亲,一定要守信,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能做到的事不能失信,至少要有一个争取去做好的过程。
第三,母亲要成为孩子的“港湾”。家,是一家人共同补给和休息的港湾,母亲要放下教师的说教姿态,要起家的核心凝聚作用,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要成为孩子温馨的避风港。
第四,母亲的示范作用。一般来说什么模子造出什么产品,母亲应该和孩子共同进步,并且要偶尔超越孩子,要给孩子言论回行为的示范,这样,孩子才会信,才会服。说教的母亲,高深莫测的母亲,表现弱智的母亲,表里不一的母亲,都不会得到孩子的喜欢。
第五,母亲要保持自己女人的魅力。一个母亲,可以年老但不能色衰。作为母亲,特别是作为当教师的母亲,如果没有一点女人味就会失去魅力,在丈夫面前,在孩子面前,要学会撒娇,学会示弱,要让丈夫、孩子来布施、疼爱。强硬的母亲,永不认错的母亲,会使孩子难于接近,难于亲近。
2、回归家庭,当好“严父”
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父亲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家庭教育这块阵地,于是,母亲们就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块空白,以致于普遍出现了“严母慈父”的家庭教育格局。
然而,“养不教,父之过”这已是古训,父亲应该回归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须担负起家庭教育中宏观调控者和导演的重任。所谓“不教不孝”,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那就是对祖宗的不孝,就是对国家的不忠。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一般来说,父亲应以粗旷、豪迈、大气的男人形象实施家庭教育,与母亲的细心、细致、细腻形成对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表率作用: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是孩子效仿的榜样,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父亲不应仅仅给予孩子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更要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的表率作用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来体现。
第二,平衡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这无疑将增进夫妻感情,丰富夫妻生活,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致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第三,权威作用:一般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胜过母亲。这与我国的传统婚恋观密切相关:女的要找比自己高的,如果找到比自己低的,家庭结构就不那么合理。因此,大多数家庭中,男人比女人在文明、智力等方面的水准要高一点,这个事实在家庭教育中也会表现出来。
当然,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作用,既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和发展,也可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削弱甚至消亡。父亲良好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方式、方法有助于加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家庭教育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四,传授作用: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游戏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人生观教育,这和动物向幼仔传授捕食经验是类似的。
第五,心理作用: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若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或者说母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效果好。但是可以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只要父母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统一目标,统一教育口径,就一定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三、针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策略
要教好自己的孩子,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不能跟风、盲目攀比,不能重知轻能、重智轻德,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适合于自家孩子成长并不断修订的计划,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策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1、幼儿时期,开心快乐
幼儿时期应该是孩子开心快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策略应该围绕着“开心快乐”而展开,应该通过一系列愉快的活动来实施教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使孩子初步了解自然,了解亲人,了解社会,建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学习并逐渐感受独立生活。
我个人认为,对那种违反规律的早教,不宜提倡,也反对那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提法。与其说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不如说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摧残孩子的身体来赢取父母的“面子”和“成就”,纵观历史上所宣扬的“神童”,有哪一个不是因为父母的虚荣而产生的,有哪一个“神童”是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又有多少“神童”是真正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英才呢?
尽管现行教育体制确实存在问题,正常读完大学课程,到了22岁,博士研究生毕业则快30岁了。这个体制对孩子来说,差不多意味着牺牲正常的个人生活,在正常年龄不能恋爱、结婚、生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浪费了孩子的生命。
然而,3、4岁开始早教,6、7岁达到小学低年级,9、10岁小学毕业,13、14岁高中毕业,16、17岁大学本科毕业,18、19岁硕士毕业,20、21岁博士毕业。这样的设想也是不现实的。
姑且不谈“
3、4岁开始早教”是对孩子快乐生活的剥夺和摧残,“22岁大学毕业”实际上是缓解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更何况读博士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既然教育体制很难更改,既然孩子进入学校之后就要接受并不愉悦的教育,那么,作为父母,特别是作为喜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种种“设计”的教师父母,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开心快乐呢?
实际上,玩也是一种教育,玩也是一种学习。因此,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感受,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成长,应该成为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
2、少年时期,培养习惯
一个人少年时期所养成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良习惯,都将伴随一生。
1978年,在巴黎有过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盛大聚会,当时有很多媒体采访了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说你们这些杰出的精英,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有一个科学家说,我是在幼儿园学到了凡事要跟他人去分享,人要遵守制度和规则,饭前要洗手,到中午要睡觉,对人要谦逊礼让,如果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情要学会道歉。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当今的大班式教育模式,指望老师能对班上每个孩子都能专门调教几乎不可能,所以素质教育、个性化引导、情商培养这些重担只有落到我们父母的身上了。作为父母,我们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气,培养孩子的优良习惯。
首先,要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环境,懂得遵守制度和规则,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对孩子违反班规校纪的行为,接受惩处是应当的和必要的,父母绝不能护短,更不能出现抵触学校教育的情绪。
第二,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懂得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懂得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爱护同学。
尤其是对于当教师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优越感,在学校里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孩子,不能给自己孩子提供不适宜的便利,在学校你就是老师,在家里才是父母。
第三,要帮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教学,培养专注学习、有效学习、自信学习的习惯。
专注力、高效率、自信心是伴随人生成长和发展的三大法宝,而这三者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专注力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专心、坚持程度。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比如学习的专注力,可以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通过画画、写字、唱歌、甚至游戏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来养成其静坐下来专注地学习的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以其更喜爱的游戏、玩具、小零食等作为奖励,或者通过短暂的间歇活动,不断延长其专注时间。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并不在乎那半小时或一小时里,孩子能学到多少,而只关注孩子能否静心专注。
学习效率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比如训练孩子的背书效率,可以通过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的方式进行。首先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规则——只允许阅读三遍就要进行背诵;接着,让孩子当检查者,父或母充当背书者,一方面让父母作示范,无形中,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爸爸(妈妈)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信心,另一方面让孩子过过当老师的瘾,体现训练的公平和有趣;最后,孩子和父母交换角色,快速完成背书任务。当然,这种训练开始之初,父母需要给孩子些提示,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背诵任务,但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孩子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分数不是重要的,但父母却又不能不重视分数,毕竟在成绩唯上的学校教育模式中,分数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次次得满分,但每次的分数都要能够让孩子产生自信心,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绝不能允许孩子养成“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的不良习惯,更不能让孩子因为分数而失去自信心。
孩子的专著力强了,学习、做事的效率自然就会高;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自然就会充满搞好学习,完成事务的自信心;自信心强了,又会促进专注力的增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孩子的专注力、高效率、自信心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形成,那么,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就会要走很多弯路。
3、青年时期,宏观调控
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就进入了“小大人”时期。尽管这个时期孩子的年龄只有12到15岁,但若论其心理年龄则可以纳入青年时期。
在孩子的青年时期,特别是初中阶段,一方面,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总想反驳大人的教育,与父母“较量”,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开始进入专业化和学科多样化,父母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来担负具体的教育辅导工作,因此,在这个时期开始,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就应该是:多观察,少唠叨;宏观调控。
多观察,就是对孩子的一切活动都要尽量了解和掌握,对孩子的细微变化要分析,对孩子的生活照顾要细致;少唠叨,就是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具体事务少话语,尽量让孩子拿主意,对孩子反感的非原则性问题尽量少坚持,尽量避免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固执己见的印象。
宏观调控,就是对于孩子在大是大非、原则性的问题和事项上,必须配合学校,加强教育,加强调控。比如,孩子的早恋,绝不能允许;孩子的学习成长,必须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和爱心,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要适时沟通、理顺。
初中阶段是孩子青年时期成长相对危险的阶段,很多犯罪就是源于这个阶段的“偏航”,父母要积极与学校配合,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密切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并及时、正确地对孩子予以宏观指导,让孩子顺利渡过危险期,向合格公民的方向健康发展。
高中阶段,孩子的世界观基本形成,将正式成为公民。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退化为宏观调控,而且只能起到参谋作用,对孩子的培养也转变为对孩子的期望,期望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期望孩子为父母增光,为家族增光,为国家和人类作出贡献。
第四篇:美术高考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美术高考都考哪些内容?
报名现在是11月初在所在学校就可以报名参加全省美术统一考试。外省的考试一般在第二年的元月底至2月底。考试的科目有素描和色彩,有的地方还有30分的速写题,安排在素描考试后。所以只学素描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自学参加美术高考,但是可能会很辛苦而且缺少方向。报名现在是11月初在所在学校就可以报名参加全省美术统一考试。外省的考试一般在第二年的元月底至2月底。
考试的科目有素描和色彩,有的地方还有30分的速写题,安排在素描考试后。所以只学素描是不可能的。
素描的考试内容一般是头像,也有的院校考的是半身像。
素描的工具
(1)铅笔:铅笔是最简单而方便的工具,初学者素描常从铅笔开始,主要原因是铅笔在用线造型中可以十分精确而肯定,能较随意地修改,又能较为深入细致地刻划细部,有得于严谨的形体要求和深入反复地研究。同时铅笔的种类较多,有硬有软,有深有浅,比较俱全,可以画出较多的调子,铅笔的色泽又便于表现调子中的许多银灰色层次,对于石膏等基础训练作业效果较好,初学者比较容易把握,因此,较适合于基础训练开始时应用。
(2)炭笔:炭笔以不脆不硬为度,炭条以烧透、松软笔黑色为佳,炭精棒以软而无砂称上品。
(3)纸:洁白、厚净、有纸纹的纸。铅笔画纸不宜纸纹太粗,炭笔画纸表面不能太光滑,而钢笔画纸纸却要较光滑的纸面,还要有一定的吸水性。
色彩的材料分水粉和油画。一般院校考水粉静物居多
(1)水粉颜料:目前市场经常见到的水粉颜料有:钛白、柠檬黄、淡黄、中黄、深黄、士黄、桔红、朱红、大红、深红、桃红、玫瑰红、紫罗兰、青莲、群青、深蓝、普蓝、翠绿、草绿、淡绿、熟褐、深褐色、褐色、黑等。
(2)水粉笔:水粉画的用笔随意,如:水粉笔、水彩笔、油画笔、刮刀等,作画者可以针对自己的作画习惯以及对笔的喜爱程度进行选择。一般水粉画的笔要求笔锋要求有圆、方、尖集扁以及大小之别,便于表现任何刻画对象
(3)纸张一般选用较硬较厚的纸张,严格讲,画好和保存一张好的水粉画,最好还是选用水粉、水彩、卡片等纸、他们既方便又好用,其画面效果能长期保存
(4)清理工具:做画时需准备一个合适的洗笔筒,如小塑料桶。另外做画时还要准备一个海棉或找一块吸水性较强的布作为清理工具。个别美院考的是油画半身像,油画的材料有常用颜料,油画笔,调色油(用于稀释颜料),绷好画布的油画框或在美术用品店买做好的画板。
第五篇:专家总结指导
专家总结指导:如何做好考研复试准备工作教育频道 来源:中华教育 转载日期:2008-12-01 字体大小:小 大 浏览次数:2443次核心提示:新闻资讯频道所转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本文《专家总结指导:如何做好考研复试准备工作》来源于网络并非原创内容,请读者以官方内容为准,如果您发现本资料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内删除该资料,以保障您的知识产权。对于考研的大学生们而言,也许最难过的就是初试,因为那是万里长征中最漫长的过程。但作为考研成功的最后一道门槛——复试也同样不能忽视,因为稍有不慎,也许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同时由于近年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许多学校正在推行复试模式,即差额复试,复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已经通过初试的同学,认真准备复试也是非常重要的。
确定复试时间
按照一般的规律,等到国家初试分数线下来之后,各高校招生办公室就会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的考试情况再确定一个复试分数线,确定后就会马上通知考生,一般复试时间在4月上旬。
复试内容
硕士研究生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政治思想,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试与考察。博士研究生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
如何准备
对于研究生复试的准备,不少招生办公室的负责老师都称:“无须准备,因为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知识积累情况。”但按照往年的经验,要想顺利的通过复试,充分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1.系统的英语口语训练
英语口语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才华、反应敏捷、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口语会相当出色,同样,一个人的修养、品质、道德观念、科研素质和能力也会在对话中表露无遗。大多数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中都比较看重面试,这足以说明加强口语训练的必要性。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说,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导师对哑巴英语深恶痛绝,他们认为没有良好的口语就不能学好语言。因此他们要求复试时一定要加试英语口语,有的考生在复试时还要求用第二外语与导师直接对话。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语训练,你一定会在复试时感到无所适从。
2.了解本专业方向、动态、进展
因为复试本身就是考察应试者的知识积累能力以及自身发展潜力,因此要想给导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就必须对所报专业的情况十分熟悉,其中包括研究现状以及进展情况。应试者应该注意这方面情况的搜集,另一方面也要求应试者多去了解该导师研究的侧重点和主
要的观点。
3.请教往届的师兄、师姐
这一条也很重要,一来可以侧面了解一下导师的禀性、好恶;二来也可以在请教的过程中和未来的师兄师姐叙叙友谊,了解一下往年复试的情况。
4.保持良好的心态复试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紧张,男同学不要太邋遢,利索一点;女同学也不要刻意打扮,这是面试,不是选美。同时,面对一大帮老师、专家、教授在面前的情况,也千万不要紧张,要沉着应对。
5.做好多种准备
如果能够顺利通过复试,当然最好不过了,但如果不幸未通过某个学校的复试,就应该早做打算,可以考虑参加第二志愿的学校的录取,或听从导师的建议读其他学校其他导师的研究生。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读委培、定向、自筹经费的研究生。
本篇文章来源于 《求学快递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专家提醒08年考生应避免陷入考研备考四误区教育频道 来源:中华教育 转载日期:2008-09-13 字体大小:小 大 浏览次数:1820次核心提示:新闻资讯频道所转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本文《专家提醒08年考生应避免陷入考研备考四误区》来源于网络并非原创内容,请读者以官方内容为准,如果您发现本资料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内删除该资料,以保障您的知识产权。2007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硝烟还未散尽,许多考生又在为新一轮的考研做准备。专家建议,在考研备考中不要陷入误区。
误区一 复习动手越早越好
很多考生认为,考研准备越早胜算越大,因此从大
二、大三就开始搜集信息,看辅导书、背英语单词、做历年真题。
专家点评:如果从打基础的角度考虑,早做准备不是坏事。如英语、数学方面的知识储备都不是短期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再如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复习专业也要早做准备。但如一开始复习就明确针对考研应试,则不宜动手过早。首先,考生备考时间过长会过早陷入疲劳期,甚至导致考前弃考;其次,面对日趋灵活的试题,仅把指定教材背熟是不够的,更要对该学科领域有更广泛的了解。另外,每年考研大纲,尤其是政治大纲经常有变。因此,考研准备并非越早越好,关键是平时自身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积累,根据学科性质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一般在大三暑假进入初步准备和整体规划阶段即可。
误区二 上辅导班越多考上几率越大
有些考生认为报考研究生辅导班越多,成绩提高越快,考上几率越大。春季基础班、暑
假精讲班、秋季冲刺班和考前点题班一个都能少。
专家点评:考研面授辅导班往往强度很大,一堂课要3个小时左右,老师讲得也很快,听下来就已经很累了,课下还要消化吸收,所以建议考生不要同时上多个辅导班,不要贪多而要求精。另外,辅导班的老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考生要选择口碑好的学校报名。其实辅导班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只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关键还是考生自己要掌握好教材上的核心知识点。考生如果已经上了辅导班就要坚持学完所有课程,不要中途放弃。
误区三 盲目追求热门而跨专业考研
近几年出现了“跨专业热”,某些考生禁不住诱惑,盲目报考MBA、法律硕士、计算机等热门专业。
专家点评:这些考生并没认清自己究竟想学什么,将来想做什么,而是看了几篇“某某专业在未来十年内最吃香”的文章,或听人说某某专业毕业生能进入大公司工作,就决定跨专业报考。这些跨专业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往往发现,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但那时再想改行已为时过晚。因此,考生在决定跨专业考研前,应该对专业有一个全面了解,最好能从在读研究生处获取一些真实信息。
误区四 考研就业环节众多多头准备
有些考生越临近毕业越忙碌,认为只要是个机会就不能错过,所以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应聘公司企业,多头准备,忙得不亦乐乎。
专家点评:考研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搜集学校招生信息、确定报考专业、强化复习、巩固核心知识点、考前冲刺、初试、复试和调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全身心投入和大量的时间保证。近几年考研竞争激烈,试题灵活性大大增加,考生以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不能奏效,所以考生要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消化基本原理和做题上。因此,考生投入全部精力还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更不用说分心去考公务员或找其他工作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在11月底,而此时考生正处在考研复习的攻坚阶段,同时准备两门考试易使考生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找工作同样繁琐,既要制作简历,又要搜集信息,还要跑招聘会。考生如果一定要做多手准备,那就要将备考与其他事情统筹规划。
本篇文章来源于 《求学快递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过来人经验总结:我考研的五点重大失误教育频道 来源:中华教育 转载日期:2008-09-13 字体大小:小 大 浏览次数:4386次核心提示:新闻资讯频道所转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本文《过来人经验总结:我考研的五点重大失误》来源于网络并非原创内容,请读者以官方内容为准,如果您发现本资料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内删除该资料,以保障您的知识产权。分析这次考研,我总结出我以下主要的几点失误,希望能对师弟师妹们有用:
(一)、目标不坚定。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我的复习进程、复试自信心。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在报名的时候。当然从身边的同学来看,在制定目标时,也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不要把自己期望的太高,太难达到容易绝望。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到希望,要有坚强毅力去
坚持!
(二)、复习上没有注意策略,复习常常是匆忙且狼狈地被动应付,最惨的就是复习过程断断续续,像英语这科都是要细水长流的。在初试和复试的不少信息上我也知道的有点迟(这也许就是跨校跨专业考试的难处吧)。还有有时复习会沉迷于知识点细节中,没整体感。
(三),时间安排上有重大问题:
1、复习开始的太晚了。
2、没有提前安排好时间分配,复习中间断断续续,而这是考研复习大忌。
3、没有充分考虑中间的其它影响因素。像大四上学期的上课时间及实习时间(我算了一下,大四上学期的4.5个月中我能有效用在考研上的绝对不会超过2.5个月,单上课就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还有实习、保鲜活动以及大学专业实验什么的,有些实验是整天地做。因此在制定考研计划时不要把时间预算得过于理想)
(四)、考场上失误百出。先是政治答错题目位置(这个很必要引起重视,据我所知,至少我有四个同学因为答错位置而没考上的,开始我也不相信自己会这么笨,但在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接着是数学每做10分钟没有思路就换一题也是数学考试的大忌!当然,我知道根本原因是自己知识复习的不够牢固„„
(五)、整个考研过程我似乎都不怎么自信,特别是复试那阵子,看到人家初试400分以上的都有好几个,三百八九的更是一大堆,而我却只能排在到数第二了,没有一点信心了。之前也有想过放弃,现在想来,真的是自己的想法有很多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 《求学快递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