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客家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客家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我校从2010年开始进行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特色的课题研究,那时的课题研究仅限于三至六年级的中高年级的部分学生,从今年开始进行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全面铺开,同时学校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把学校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客家风格特色的主题学校,我觉得学校的这些举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客家文化进校园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过:“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事实也证明了创建特色学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的一个有效的举措;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的途径。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风格,而我校正处于全世界客家人的祖地——石壁,为了把客家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特殊的地域性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我校的特色发展是以客家文化为基调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形成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在客家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慢慢的积淀和形成的,是学校和教师开发的新的课程,在客家文化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收集和整理,装订成册,形成独特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随着客家文化进校园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我校的校本课程将会更加的完善和系统。
三、客家文化进校园可以以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客家文化进校园可以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参与特色教育,教师必需要对特色教育有思考、有研究、有实践,这是教育本身的特征所要求的,因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特色教育要求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仅有少数教师参与的学生社团活动或者说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此,就必须是几乎所有教师都要思考、研究,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渗透和落实特色教育,这其实就是教师的教科研,而且是最有效的教科研。如果我们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能通过思考和研究特色教育,并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就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而只有教师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工作中践行特色教育,那才是真的特色教育。客家文化特色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真正能够掌握客家文化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校的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客家文化进校园的项目,但不是所有教师对客家文化有所掌握和了解,这样就促进了教师主动的去学习客家文化,有的教师深入群众学习,有的教师向专家请教,同时学校也选派了一些教师外出进行客家文化的培训。总之,教师为了给学生进行客家文化的教育,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四、客家文化进校园可以让学生得到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
特色学校的一个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率必须至少达到80%以上。特色教育的效果应该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如果教育缺少选择性,千校一面,都使用同一个教育标准,那么学校将没有发展,没有出路。教育模式面对的是不同需求的学生,所以教育改革思想要增加教育的选择性。教育是适合的教育,我们应当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大家也都知道,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那它的发展必定是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如果基础教育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那么学校必定是一个个性化的学校,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指导思想。我校正是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客家文化进校园方面,开展新举措,举行了客家文化多项目的开展,项目涵盖面广,贴近生活。有客家山歌、客家童谣、书画艺术,有集音乐、舞蹈、诙谐于一体的花灯舞,有服饰、绣花的研究与制作,有贯穿吃、穿、住、行的客家风情展,有收集关于客家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还有供学生实践的客家凉茶研究,每个学生都选报了至少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有些学生甚至选报了多项。由于项目的多样性,给了学生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及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这样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也可激发学生传承乡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这有利于保护、传承客家文化,充分利用和开发客家祖籍地与居住地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教育才是结合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真正的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合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
当然,我觉得在客家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1、时间上,教师的传授最好是集中安排在某一天或两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以勉形成一天到晚学校乱哄哄的.2、学生可兼报,但要限制,如有些学生多达四五项,一方面学生学得杂而不精,累不说,学得这不象,那不象,建议最多只能报两或三项,便于辅导老师的管理,因为有的项目兼报的人数太多了,实际开展起来,根本无法进行,现在有些项目还未进入实际开展阶段问题没暴露出来,当然,兼报时可根据项目的可操作性有的项目确实可以让许多学生参加的,才可让学生多报.总之,客家文化进校园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它改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了管理理论和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学校也就得到了个性的特色发展。
第二篇: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研究
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研究 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而客家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大支系,具有许多独特而又优秀的文化因素,它影响渗透了廉洁文化,就形成了特色的客家廉洁文化。2005年7月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结合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可见,全面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洁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结合客家地区的实际,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廉洁文化理念
梅州作为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名城,校园教育一向领先于邻近地区,对于客家廉洁文化在校园的弘扬,具有较大的氛围优势。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在校园确立崇尚科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追求真理先进、激发创新精神的文化建设目标,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手段,积极倡导廉洁文化、奉献文化、守纪文化、礼仪文化等,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洁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每一名教师和同学的座右铭。
二、建立良好的校园风尚
客家地区社会风气普遍良好,校园风尚也因此受到积极影响,要继续紧抓校园良好风尚的建设,把廉洁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突出对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教师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惩治各种不正之风、违纪违法行为,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激浊扬清,提高师生对腐败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及对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要坚持廉洁文化建设与党员团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党风行风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教育的多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树立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崇廉尚洁”的思想道德观,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建立“廉洁从政、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
三、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传统客家文化经过长期的锤炼和发展,留传了许多精华部分,客家地区的文化环境在如此扎实的基础上,朝着健康的方向继续发展,这对于校园廉洁文化良好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时势,结合廉洁文化,继续开展健康廉洁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一是创设廉洁的文化环境。要立足廉政,结合校园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如弘扬客家廉洁文化优秀作品与名家精神,开辟师生廉政作品专栏,悬挂著名科学家、学者、廉官的画像,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廉政标语等。二是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要加强校园的硬件建设,始终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廉明。如对学校道路、学生社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时时处处见廉洁。三是创设健康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书吧、影视厅等的治理整顿,切实防止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扎根驻营。
四、搭建丰富的文化载体
客家地区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校园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得以极大的丰富,我们必须综合利用。一要充分运用传统载体。将客家廉洁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廉洁教育资源。同时,可以组织客家文化与廉洁文化研究专家编写客家廉洁文化读本,通过开设廉洁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廉洁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既可以增强客家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又可以传播廉洁文化。二要扩大廉洁文化阵地。要多方设立载体,广泛搭建平台,以校广播站、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板报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客家地区的廉洁先进典型事迹,播放廉洁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洁教育信息;以客家廉洁文化宣传标语、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洁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客家廉洁文化的声势。三要丰富客家廉洁文化活动。努力做到内容地区化——内容选取上既注重吸收各地廉洁文化精华,又根据客家地区特点,广泛吸收收集具有客家气息的廉洁文化标语和易看易懂的各种漫画,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级、分层次组织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如以校园文化长廊和宣传栏等为宣传主阵地,筹建设立“廉洁文化宣传廊”、“廉洁文化小标牌”,大力宣传廉洁文化。如开展廉洁事迹演讲比赛、廉洁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主题辩论会、参观客家廉洁名人文化教育基地、征集特色的客家廉洁自律格言等活动,使廉洁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增强廉洁文化的辐射力。
五、构筑规范的管理机制
梅州的许多公办学校早已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这正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而针对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我们还应该进行专门性的更加有利于客家廉洁文化弘扬的机制建立。一是机构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立足学校实际,成立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各科室负责人、团组织等组成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专门研究客家廉洁文化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通过建立学生执勤队、监察队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二是制度硬。要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三是方法新。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客家文化实际、贴近客家人生活方式、贴近学生的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方式方法,促进客家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入和长效。
总之,客家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着我们政府反腐败斗争成绩的巩固,更关系我们客家文化传承的下一代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搞好客家地区的校园廉洁文化是一项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它需要政府、全体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探索和共同努力。
第三篇:客家文化进校园特色发展可行性报告
客家文化进校园特色发展可行性报告
一、客家文化进校园背景介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以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历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客家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客家精神、民俗、艺术、建筑、人文、饮食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很好的素材。客家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客家文化进校园与适合教育中“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着手”这一理论不谋而合,客家文化进校园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客家民俗文化又是客家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中许多民间艺术如“绣花”“花灯舞”“客家山歌”等,曾经是客家人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活动,现如今发展前景堪忧,有些甚至面临失传,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对于这种文化却知之甚少,丰富的客家文化正面临着淡化的危机。
二、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客家学校地处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客家人的总祖地——宁化石壁,与客家祖地仅一路之隔,遥相呼应。在这里,时时处处感受到浓浓的客家风情,公祠内的文物陈列,每年举行一次祭祖大典中的一套完整规范的客家礼仪,把客家传统文化集中而生动地再现给人们。如今,获国家发改委支持的省重点建设项目——客家始祖文化园建设方兴未艾,将来会增添更多、更深的客家文化内涵。作为全县唯一的客家学校,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特色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学有所长,知识丰富,身心健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适合教育的主旨,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学校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客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客家文化进校园是独特的教育内容和特殊的教育需要。
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一笔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以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客家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客家精神、民俗、艺术、建筑、人文、饮食等。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基本是以儒家为主流和传统的。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客家文化与儒家文化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而客家人尚学、勤劳、团结、不畏艰难的硬颈精神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因此,传承客家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客家文化进校园是特殊的历史使命需求。
众所周知,客家文化是灿烂的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烁烁生辉的璀璨明珠。曾几何时,客家传统文化就像山花烂漫似的绽放在石壁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龙灯、高跷,木偶戏、花灯、花船、旱船、绣花、活字印刷等,真是应有尽有,所有这些文化瑰宝无疑构成了石壁客家文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因为它记载着客家人自己的历史,是一部客家人真正的“百科全书”。然而,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由于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所致,在那些优秀的客家文化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古老的、非常有特色的东西正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就连当年十分流行的龙灯、绣花、锁呐等,也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我们知道,民间客家文化是这样的灿烂,这样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对于这种时刻都会接触到的文化却知之甚少。客家学校作为文化宣传的阵地,理应承当起传承和发扬的重担。这也是历史赋予学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五、客家文化进校园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1.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我们的学生都是客家人的后代。他们与客家人传统文化的联系从没有停止、断裂过。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较之祖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身上流淌的仍然是先辈的血,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存留先辈的优良特质。客家人由中原地区长途迁徙,拼搏奋进,到今天客家人暂新的生活面貌,可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宿影。从中,学生们可以感悟到许多客家人的优秀品质;深切感受到家乡、民族、国家的进步,使他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客家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载体,学习、体验客家文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甚至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养成都有所帮助。实践证明,一所学校如能有效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客家文化可以以点带面形成广泛影响,可以延伸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3.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学校的特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具有独有的客家文化资源,把客家文化文化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有力抓手。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一地区的特性将客家文化引入教育实践中,极有可能成为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创建小学特色教育品牌的成功范例。
4.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得好,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条筋,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当中原已昌明于世时,闽西北乃是“魑魅为邻”的“瘴疠之地”,客家祖先凭借勤劳的双手、黄河文明与智慧,谋求安身繁衍之地。自唐宋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客家文化,它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与扩展。客家文化是这样的灿烂,这样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对于这种时刻都会接触到的文化却知之甚少,丰富的客家文化,正面临着淡化的危机。作为客家学校,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特色文化培育一代新人。我们的学生作为文化继承者的同时也应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5.客家文化进校园是办学水平提升的抓手
客家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落实“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名”办学理念,达成“客家祖地窗口学校”办学目标的有效抓手。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办成一所富有特色的农村学校,用优秀的客家文化来引领全体师生是行之有效的。
六、客家文化进校园特色得以发展的内外因素 一)校内保障措施完善
1.成立特色项目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2012-2015)组长:余洪庆 主持人:龙达根
主要成员:张朝荣 陈应珍 张标林 张芬明 廖根林 巫昔权 张仁锻 张启亨 温子渊 张蓉华 张文娟
2015-2016 组 长:吴华 主持人:王金玲
主要成员:郭德富、张启亨、张芬明、巫昔权、廖根林、张仁锻、温子渊、张文娟、张族锋、张蓉华
2.制度保障。
学校重新修订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此项课题研究占教师考核总分的15%,并在学年末评优、评先中倾斜。
3.资金保障。
学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融入客家元素,客家文化氛围浓厚。拥有比较齐全的软硬件设备,其中客家文化相关书籍一千余册,为文献研究带来很多便利。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措施。为确保研究的深入有效实施,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每年至少投入学校经费的20%,确保课研学习、考察、培训等正常工作开展的各项经费开支。
4.高素质的团队保障。
客家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平均年龄41周岁,我们号召全体师生学习掌握客家文化知识。从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到客家民系的形成;从客家人的变迁到客家方言、民俗、民间文化;从客家的历史名人到客家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从客家人在海外的分布到近、现代客家人的历史贡献。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弘扬客家文化、提高教学品质这一中心,迅速兴起一股学习客家文化知识的热潮。许多教师为了便于学习,准备了个人学习小笔记,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对流传广泛的优美的客家山歌、童谣等,不少青年教师自己学会后还教给其他教师。学校所营造的客家文化氛围首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且迅速影响到全校学生,许多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后,非常认同和赞扬,给予了许多力所能及的支持。我们深切感受到形成一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教育团体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二)校外资源丰富、社会认可度高
1.石壁每年都举办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团体、个人、学者等齐聚石壁,盛况空前,石壁祭祖大典继承了中原祭祀古风,又融合了当地习俗,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每年的祭祖大典也是我们学校的节日,是学生们难得的综合实践活动机会,学校鼓号队、腰鼓队、花束队、彩旗队等参加迎宾活动;学校文艺队参加祭祀表演;客家祖地小导游社团的小导游们充当起了小志愿者,当起了义务小导游。他们的表现得到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石壁又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具有丰富的民间民俗资源,每年的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会期等都会开展民俗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中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客家文化的小传承人。
2.学校以“客家文化”为办学特色,全校师生高度认同,有良好的基础。国家督学成尚荣到我校调研、考查,充分肯定了这一发展方向。
3.社会团体共建,合力发展。
现已和客家祖地管理处签订共建协议,得到了客家工作办公室、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客家研究会等专业客家团体组织的支持。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客家文化专业人士的智力资源优势,把他们邀请到学校来,对教师、学生进行客家文化行专业培训;创造条件让教师、学生走进社区,实地考察、学习客家文化。
七、客家文化进校园特色发展势头喜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客家文化办学特色逐步凸显。省教育厅、市教育局、三明日报、海峡教育、东南网等多家网站、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对我校客家文化特色进行宣传报道;《客家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等客家文化论文在CN刊物发表;“客家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列入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客家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海峡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课程的实施);开发了校本课程《客家祖地》(上、下),《客家祖地楹联》、《客家童谣》、《客家山歌》等,2016年新一任领导班子再次成立教材采编领导小组,着手开发《客家民俗民风》、《客家传说名人故事》、《客家美食》、《客家童谣》等校本教材,预计5月份出版。汇编《传承客家文化论文集》一本,成功举办了两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汇编“客家美食”“客家人物故事”“客家民俗”“客家风土人情”等学生研究性材料80余册。2012年1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宁化县特色学校”,2012年7月全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特色学校”称号,2013年获三明市“五四青年集体奖章”,2014年12月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第四篇:廉洁文化进校园之我见[定稿]
廉洁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山店中心校黄冬梅
廉洁文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尊重中小学的教学规律,分别实施不同层面的廉洁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可以以开展思想品德课讲廉洁故事、“六一儿童节”晚会唱廉政歌谣等的主题活动。对于初中生,则以开展以思想政治课讲述廉政知识,通过时事政治大力进行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教育;通过征文活动写廉洁故事、以出版廉政手抄报学廉政知识、以及以“五四青年节”活动融入廉政内容的主题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系统的学习教育活动,将廉洁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使青少年对廉洁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由知晓、启蒙、辩析到养成、内化、践行,形成牢固的廉洁观念。让青少年学生人生起步发展、踏入社会前接受廉洁文化熏陶,还可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廉启善,明“廉荣贪耻”之分,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自觉弘扬社会正气。通过廉洁活动实践,还能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运用自己学到的廉洁知识,监督学校、教师和同学。并将廉洁的观念带回千家万户,在家监督父母和亲人,劝说他们为官清廉、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促使大人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为孩子做出榜样。那么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2.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3.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教师廉洁从教,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教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廉洁从教;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第五篇:见廉洁文化进校园之我见
一、廉洁文化思想以深远的意义植根素质教育
首先,廉洁思想是青少年道德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其中的“富贵不能淫”意即钱财利益污染不了贤者的道德情操,这样的思想,是中国人传统的精神支柱之一,早已融入到中华的千年文明史中。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立 此丰碑,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现今社会,腐败盛行,不论是官场、商场、学术界,腐败毒瘤处处遗害,甚而渗透到青少年的道德思想体系中。不少学生从小接受惟利是图的价值观,耳濡目染并不视腐败为道德禁区,在学科教育中强调廉洁,是对青少年道德思想误区的拨乱反正。
其次,廉洁思想进校园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和农村”。这是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和农村这一要求的提出,将廉政建设的教育面涵盖到了社会各个层面,从幼儿抓起,一直抓到老,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青少年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使之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是整个廉政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再次,廉洁思想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是国家下一代建设者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一向强调加强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价值观、道德观已经形成的成年人,廉政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防腐疫苗”要从娃娃抓起才能赢得主动。廉洁思想的受教育者青少年,是成长中的新一代,国家明日的建设的教育内容,将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成才观、就业观,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日后踏入社会,为官者自会廉政为民,为商者自会洁身自律……从而形成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德智兼备的优质人材。
二、廉洁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初中生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敏捷、激进却又缺乏全面、冷静的分析;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系统,但是也有着幼稚、不稳定的一面;他们观察、模仿这个社会,却又逆反任性,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针对这样的教育实际,廉洁思想的教育内容应侧重于“明理、立志”,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奠定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教育方法应该侧重于潜移默化,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感染他们、熏陶他们、改变他们、铸就他们。
提倡廉洁文化进校园以来,我校作一个义务初中的施教学校,展开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廉洁文化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廉洁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教育形式如下:
1、编制校园廉洁文化读本。
为了宣扬廉洁文化,为翠岗师生提供崇廉尚廉的精神食神,我校组织小组编写了廉洁文化读本。从成语、诗歌、对联等六个方面收集和编了有关“清廉”的传世警世名言,形式活泼,解读朴实。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读本将我校的校园文化与廉洁思想相结合,对校风、校训以及学校的匾额题字中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诠释,演绎出校本文化中的廉洁华章。如我校教学主楼“仰贤楼”由书法大家欧阳中石题字“仰贤”,袁援教授撰跋曰“楷范无殊异,唯从寸愫求”,读本这样解说道“我们要仰慕并学习前代有德行的人,他们高风亮节,始终能持有一颗廉洁自律之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圣贤的楷模就在于他们能从一寸丝的诚意做起”。这个解读赋予“仰贤”的“贤”又一层丰富的内涵,将“廉洁”二字融入了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校园文化。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感受到浓郁的勤学善思的文化氛围,也为无处不在的廉洁思想所陶冶。这种有机的结合,春风化
德观。
2、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小品创作、社会调查,聘请学生为“家庭廉政监督员”,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我校在学校开办廉洁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认识,增强廉洁意识。初二(一)班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共同发出“大兴清廉之风,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书,以实现“双争”为目标,营造廉洁校园的良好风气。
3、将廉洁思想的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初中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家庭以及各种新闻媒体,而明辨是非、确立道德观的园地是学校。教育者要学会智慧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把学科内容和廉洁思想结合起来。如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言文《治水必躬亲》,里面讲到海瑞治水的经过,“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并不只停止于对海瑞治水方法的分析,而是有意识地拓展到为官的原则,请学生从海瑞这么做的好处谈起,说到他们的知识范围中是否还有类似官员,进而谈谈现实政府官员应该秉着怎样的原则。学生很快联系到海瑞的两袖清风,包公的刚正不阿,焦裕禄廉洁奉公,有些学生还从反面举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原书记李乘龙贪污受惩的例子进行辨析,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更加清楚了要从古人的高风亮节中汲取精神营养,在自己走入社会之后成为高尚正直的社会成员。在学科知识中渗透廉洁文化教育,智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么做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避免了说教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乐于接受。
以上列举了我校廉洁文化进校园的一些做法。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廉洁思想教育,要针对初中生的思想现状,将廉洁思想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去,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道德观念的成长成熟,避免谈大道理、空论时事。
三、校园廉洁文化将以广泛的效应反作用于社会
校园中的纯真眼睛,注视着身边的成年人,用“廉洁”的道德标准衡量并约束自己身边的大人们;校园中的莘莘学子,终将有一日会成祖国栋梁,廉洁思想将成为他们兴国安邦的精神之源。时代呼唤廉洁文化进校园,作为教育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