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教育进校园之我见
诗词教育进校园之我见
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刘 梅
【内容摘要】:
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简洁而又寓意深刻的形式流传至今,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宝,更是中华文明最闪亮的一页,这些语言文字成为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与诗人词人对话的重要媒介。在当今“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将古典诗词的鉴赏引入校园,让学生沐浴在诗词的光辉之中,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显得尤为重要。从考试分析到简单分析再到品读鉴赏,这应该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践的。
【关键词】:
诗词教育传统文化新课改语文学科德育
纵观历史,无数文学大家用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和璀璨,名篇佳句灿若星辰,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渐渐变得不那么热衷,经典的东西渐渐为人们忽略。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渐渐醒悟,慢慢转身开始理性分析和思考:我们的文化在哪里,我们该怎样继承我们的文化!伴随着这样的理性思考,人们开始关注校园这片育人的土地,诗词进校园活动应运而生。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有些粗浅的认识,在此做以下陈述:
现在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失去它的魔力,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绕着这根指挥棒转,由此很多老师便提出质疑,诗词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读诗、颂诗、作诗能提高高考成绩吗?如果不能,那开展此项活动有什么意义,这样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的确,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要学习这么多科目,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但是,当学生在书山题海中苦闷的时候,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1舟”是不是能使他们眼前为之一亮;当学生遭遇挫折,灰心失意时,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不是能让他们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当学生付出努力取得成绩时,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不是能给学生的求知之路立上一个坐标„„诸如此类。优美的诗词名句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单是从这一点来看,诗词进校园工作已经值得我们去实践了。
以古典诗词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和审美,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阅读去品评语言文字,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懂得对世事进行正确的判断,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会判断的人,在读诗、颂诗、作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诗的海洋中得到熏陶,自身境界得到提升,这正是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想,这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切入点。
首先,重视诗词教育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内在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将诗词进校园活动融入其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诗词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要鉴赏诗歌就必须做到阅读、理解、联想和想象的高度统一,从简单文字的学习出发,寻找诗词中的意象,经过想像加工,形成独特的意境,以此去感悟诗歌,与作者情感产生强大的共鸣,这样就达到了读诗、品诗的目的,一旦这个目的实现,语文学科就真正地从死的书本变成了活的生活,这样才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例如:品读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知道“母亲节”、“父亲节”,但他们未必真正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就像春天的小草不能报答春天给它的光辉!也许这首诗能引导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一针一线都是母亲的牵挂与思念,这样的诠释比无聊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这样也正能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次,教会学生读诗、品诗,也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做诗词鉴赏题的钥匙。诗词鉴赏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高考中也占很大比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其教学生死记硬背作者的风格特点,诗歌的表现手法,还不如教学生从诗词本身入手,多读,多分析:读诗的语言,读透作者的思想,分析是的遣词造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自
2己学会鉴赏,把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与合理的答题步骤相结合,形成真正的鉴赏,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全”,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分析时抓住关键词:“入”字表现山河的生气,“摩”突出山的高峻,作者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而面对亡国之恨作者也只能“泪尽”,一个“望”字更是写出了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现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不禁让人联想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与执着。
再次,语文学科承载着传播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文化的光荣使命,诗词是历史的积淀,经典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铭记。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同时见证历史的发展,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同时增添爱国的热情,在品评诗歌时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观,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例如:鉴赏宋朝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作者身处北宋中期,此时民族、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复杂。纵有满意腹经纶,亦未能力挽狂澜。眼观世风日下,人情刻薄;又目睹封建官吏,互相倾轧,争名夺利人,乃蝇营狗苟;忧国忧民者,则其志难伸。故而以诗抒情,以物明理,鞭笞一种现象。全诗旨在托物言志,引人深思。其一、二句描写凌乱柳枝,虽“未变初黄”,方吐新芽,却凭借春风吹拂而乱舞狂飘。诗中巧用比拟之修辞手法,抨击、嘲讽、蔑视其“乱条”,即所谓趋炎附势,得志一时之小人。其三、四句描写飞花(柳絮)既飘忽摇摆,亦妄图遮天蔽日。殊不知秋季清霜降临,岂不枯萎凋零?!这样的诗作难道还不足以让学生明白何谓忠孝,何谓正气吗?
另外,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把诗词进校园活动融入其中,同样能取得好效果。首先,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认识古典文化的过程,我们会醉心于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会为拥有这样的文明而自豪,这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最好教育。其次,不管是读诗也好,抄诗也罢,出黑板报也好,做手抄报也罢,朗诵也好,下水创作也罢,学习古典诗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动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有自
3身能力,又有团队协作能力的人,这样的活动,正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再次,在浮华的当今社会,学生把时间用在读诗、抄诗、作诗等活动上,比把时间花在上网游戏、无聊攀比上要好得多,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我想,诗词进校园活动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在开展此项活动时不能流于形式,如果仅仅限于带学生读两首诗,出一次板报,搞一次演讲,而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没有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么,这样的活动就不可能受师生欢迎,就失去了开展它的意义。但是我仍然相信,诗词进校园活动是一种既有利于学校管理,又有利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我会努力去实践。
第二篇:诗词进校园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
(2011年)
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
二、活动时间
2011年3月中旬开始启动
三、活动参与人员 全体班主任、全体学生
四、活动组织 德育办
五、活动要求
1、选好诗词。诗词以学生课本上诗词以及课外读本为主,内容健康、朗朗上口、读起来有气势、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低年级每学期积累15首,中年级每学期积累20首,高年级每学期积累30首。
2、上好诗词课。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认真上好诗词课。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领悟意境,领会意义,理解内容,体味艺术。
3、加强管理。学校确定各年级诗词积累数量,由各班班主任组织督促,从严要求,指导学生积累,并定期检查,学校将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各班学生古诗词的积累情况,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4、广开渠道。充分发挥墙报、板报、广播站的作用,营造诗词进校园的文化氛围。
5、合理利用时间。利用好每天的早自习及课前十分钟,开展诗词积累活动。
六、活动具体安排
1、中华诗词歌曲进校园工作由德育办牵头,各班主任具体负责。为了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出浓郁的诗词氛围,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中华诗词;黑板报开辟一角,定期更换古诗词内容。2、5月份以班为单位,开展读书汇报会。3、11月份开展古诗词积累竞赛。
七、组织领导
组 长:张茂银
副组长:宋福群 张凤杰
组 员:孙大光 曲连栋 各班主任
2011年3月
“中华诗词进校园”读书汇报会活动方案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促进我校读书活动的蓬勃发展,特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读书汇报会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茂银
副组长:宋福群 张凤杰
组 员:孙大光 曲连栋 各班主任
三、活动范围
三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四、活动实施
1、定于5月23日第7节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汇报会,各位班主任教师要结合学生读书实际,上一节读书汇报课。
2、读书汇报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小组为单位或是以个人为单位;可采用表演、朗诵、谈体会、书画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3、读书汇报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诗词歌赋、诗人故事、古诗词类别等内容均可。
4、会后各班主任将活动过程材料上交德育办。
总之,这次“读书汇报会”活动,我们要进行充分准备,具体落实,扎实有序地进行。希望真正让学生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读书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红光学校 2011年4月26日
第三篇:诗词进校园和感恩教育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2008年11月5日,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在博兴县召开,来自各县区宣传部长、分管县长、文明办主任、团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文化局局长、公安局局长等共计100多名领导参加了会议。2009年2月14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长琨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到博兴调研,博兴县第一小学为这两项规格较高的观摩活动提供了现场,各级领导对该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该校在素质教育实施、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华诗词进校园和感恩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长琨欣然为博兴一小题词“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自1997年建校以来,博兴一小始终坚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承,奋斗中不断革新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经典中华诗词和感恩美德是我们国家的两件传家之宝,也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件法宝,市县关工委非常关注这两项活动的开展。博兴县第一小学多年来致力于中华诗词进校园和感恩教育的探索,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
一、赏颂中华美文,提升人文素养
博兴县第一小学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率先实施了“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工程,以诵读经典诗词为特色,在构建“儒雅”校园文化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深入开发“经典诗文”校本课程。学校成立了“经典诗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5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彰显学校诵读经典特色的课程文化。结合博兴县本土特色,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经典诗词选读》和《魅力博兴》两本校本教材。每天的诗文诵读与名曲欣赏可谓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形成了“朝听名曲晚读经”的课程特色。
2.精心选择经典诗词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选择了递进式的经典诗词诵读篇目。有古典的《论语》、《老子》、《唐诗宋词三百首》,有近代的《少年中国说》、《再别康桥》,有励志的,有教育学生爱国的,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教学生做人道理的。学生在博颂古今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得到了文化的熏陶,思想逐步得以升华。
3.用音乐再现诗词的意境。“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欣赏诗词,除了体会意境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感受作者的感情和诗的意境。感情的表达,意境的再现,主要靠声音,借着声音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学时,教师配以音乐让学生反复诵读,同时,帮助和鼓励学生将学习的诗词自己配上音乐演唱。如岳飞词《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王维的《阳关三叠》等,不仅唱出了诗情画意,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还使学生在音乐中受到了熏陶。
除此之外,师生还经常一起朗读、吟读、唱读、背读、译读,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多措并举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每个班级设立小书橱,精选了部分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诗词选集,学生可以在课余闲暇随手拈来。每学期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擂台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诵读水平的舞台。开展经典诗词节目比赛,用艺术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成果。山东省首届诗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暨小学生诗文诵读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中,我校作为生力军,有四个节目参加了展示汇演。作为现场观摩学校之一,我校展出了60多块“诗情画意”展版、80多块“学习型家庭展版”和许多优秀的读书笔记、诗文手抄报,孩子们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5.建立科学的经典诗词诵读评价机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我校已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诗词考级制度,在学生证的背面为学生标明“诵读大王”、“诵读小博士”等称号,令他们倍感自豪,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词的兴趣。
二、育人先育德,做人要感恩
博兴一小坚守“育人先育德,做人要感恩”的教育原则,把感恩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品格高尚、懂得感恩的学生。
1.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切身感受感恩的必要性。
每学期,博兴一小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为学生建立孝敬教育卡片,吸引家长互动参与,每到学期末,小卡片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孝敬教育活动的足迹。学校开展的“我为妈妈洗一次脚”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父母的爱,在撰写活动体会的过程中,还进一步使学生形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的为人之道。“父母与儿女大换位”活动,让学生与家长换位一天,旨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不易,活动结束后,学校收到的一堆堆来自家长的感谢信和应接不暇的感谢电话,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活动的成效。“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变得懂事多了,回家就主动帮我做家务„„”家长在电话里这样说。“感谢父母养育恩”主题班会,吸引了家长的参与,班主任为家长与孩子搭建交心的平台,平时家庭生活中不好意思或感觉没必要说的激情话语,在这种特殊的氛围里可以尽情倾诉。“什么都没有你重要!”当学生流淌着感
动的泪水重复着母亲的这句话时,全班的孩子都哽噎了。
抓住传统节日主题,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也是博兴一小历年来的有效做法。每年的“庆国庆”活动都有新形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清明节进行大型祭奠革命烈士仪式,让学生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请老红军举办红色岁月再现演讲,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在枪林弹雨中打江山的艰苦历程;中秋节到了,学校请退休老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共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佳句,墨宝香里驻留了两代人手牵手的烙印;“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这两天,学校要求孩子们为妈妈分担家务,帮妈妈洗衣服、打扫卫生,为妈妈捶捶背等,教学生感恩父母;教师节到了,办公桌上悄然出现的一束束鲜花和那充满稚气的祝福,还有学生自发排练的文艺节目,无不透露着孩子们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2.在各学科加以渗透,使感恩教育全面铺开。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博兴一小注重把感恩教育贯穿到各学科,特别是语文、品德和心理健康学科,要求教师的备课更要适当贯穿感恩内容。
博兴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兴一小抓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入开发以传承孝道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已形成了《学做好孩子》、《故乡情浓》、《董永故里》、《魅力博兴》等校本课程体系,分层次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的情节。
“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头发白了不会再变黑皱纹添了不会再消退„„”在《天下父母心》的歌声中,家长和学生敞开心扉,互吐知心话语,感恩的力量使他们久久相拥,让他们泪流满面。这是在2007年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博兴一小分会场的课堂观摩现场的感人一幕,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教育专家和学校领导无不为这堂生动而富有强辐射力的感恩课而喝彩,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3.浓郁的校园文化,让感恩之风温暖人心。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博兴一小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把感恩教育做的滴水不漏。无论是孩子们上放学必经的门厅、课间活动经过的走廊,还是操场的一隅,或是画像、或是小故事、或是诗歌、或是名言警句,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着感恩的信息。
每个班级门口设立班级文化墙壁,定期开展感恩主题的手抄报、剪报、电子报刊打印等展览,每到课余总有一堆学生围在那里观看,这种做法有效地实现了班级间感恩教育成果的共享。
2006年,博兴一小又推出新举措,以每学期全校学生中评出的“感恩之星”和“孝敬之星”为主体,筛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组建了校园文化导游团,以宣传校园文化为途径进一步辐射感恩教育的成果。
4.多媒体直观呈现,实例使感恩教育更直观。
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因特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等多媒体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当然也能助感恩教育一臂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是同学们翘首期盼的,他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为的是不错过“红领巾电视台”播放节目。节目内容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有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仪式,有《我爱我的祖国》精彩演讲,有全国人民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捐血,也有学校自己摄制的家校座谈,每期节目播出后,对同学们都产生心灵深处的触动,使他们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感动着、成长着。
自中华诗词进校园和感恩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博兴县第一小学的校园里经典诵读之声不绝于耳,课堂上、楼道内、操场上,扼虎救父、百里负米、刻木事亲等感恩故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学生之间相互传唱,儒雅而含蓄的“小绅士”逐渐增多,调皮捣蛋的“坏娃娃”明显减少。在这两项活动的推动下,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红旗中队、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成绩昭示着跨越,同时催生了责任,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为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诗词进校园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虎山中学承蒙厚爱,由岚山区诗词学会举办、区教育局大力支持的“诗词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即将开幕,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光临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具有十分重要和十分深远的意义。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诗歌对提高人的素质的意义,传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诗书《诗经》,就是在一代代历史教学中传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经济实力,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激烈地竞争。所谓国力,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则至关重要。
民族凝聚力是来源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优秀高深的人文精神。没有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这个民族就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几年以来,在我校读书节系列活动中每次都包含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大家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更进一步地亲近古典诗词,初步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今天,诗词学会的领导将亲自为我们做专题讲座。
老师们,同学们,徜徉古诗词使我们充实,诵读古诗词使我们明理,书写古诗词使我们成长,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传授,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开拓创新,传承文明,让我们的书香校园更显朝气,让我们把中华诗词发扬光大.
第五篇:经典诗词进校园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悯农一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鹤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④。
青箬笠⑤,绿蓑衣⑥,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③。
[作者简介]
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他写有不少旅游诗。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