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安国镇中心小学“诗词进校园”活动
汇报材料
近一年来,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制定相关方案、计划,扎实做好诗教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师生读诗、诵诗活动,以诗教人、以诗育德,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现将我们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建立、完善组织
根据工作计划,2010年2月份开学之初,我校就成立了以郭怀华校长任组长的 “诗词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班也成立相应的“诗词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词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
从3月份开始,我们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营造浓厚的诗词进校园的活动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行动中、学习中重视这项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实施教诗、读诗、诵诗活动。
三、全面实施
从2010年4月至今,我们按照方案、计划要求。认真实施“诗词进校园”活动,本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广播和刊出《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和一些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会同班级中学习骨干,利用班级墙报定期刊出一些必背古诗或经典古诗词,必背古诗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熟练背诵,其他古诗能做到熟读即可,不必要求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思。
3、在学生中间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同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
4、各班级、年级段、学校适时组织一些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扎实做好并不断推进活动的实施,学校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诗词朗诵的活动中去。同时,积极组织了一些列活动,如四月份。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的古诗词素养和诗教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以诗教人、以诗育人的活动目的。
现在已进入12月份,也到了我们对一年来的诗教工作进行年终检查、考核、评比、验收的阶段,我们将根据本年度的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好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今年“诗词进校园”的工作任务。
第二篇:“诗词进校园”活动总结
安国镇中心小学“诗词进校园”活动
阶 段 性 总 结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诗词强素质,诗词育新人”的活动,通过文化熏陶,道德教化,情感激发,培养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探索了一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下面是对我校一学期来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一些情况总结。
一、充分认识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领导
中国是诗歌王国,中华民族是酷爱诗歌的民族。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事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部文学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特别是唐宋时期所兴盛的近体诗和词,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存在形式。从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直至鲁迅、毛泽东、柳亚子、叶剑英,他们的诗作,名垂汗青,万古流芳,永照后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营养。
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文明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富于美感的充满了诗意的社会,一个能够写诗填词的社会精英层出现之时,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诗词吟诵之声高扬于“地球村”之时,也
1许就是中华文明真正复兴之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以先进的诗词文化的力量,来陶冶、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育崭新的民族精神,强化中华诗教,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看,让诗词教学进入课堂,应是当今学校决策者和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说,“诗词进校园”,这是中华诗词文化的开拓延续,这是精神文明的巍巍殿堂,这是繁荣富强的咽喉桥梁。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让中华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中华诗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中华诗词完善学生的人格,普及校园诗教,不仅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粹得以存亡继绝的大事,也是提高民族审美品格和生存智慧的根本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固本培根的千秋大业。
二、充分彰显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组织
加强诗词教育,以诗育人是学校语文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诗词教学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管理。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动“诗词进校园”这一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诗词教育领导小组,各班级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从上至下形成网络,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实行“五抓”,即抓活动落实,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诗词教研活动;抓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使诗词进校园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网络;抓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师生全体参与,全员活动,全程管理,将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浓郁的诗教气氛;抓组织到位。着重抓好校园诗词教育和学生诗词诵读指导教师两支骨干队伍,学校有人抓、班级有人管、教师任主角。做到校内校外有活动,教室前后有名诗句,;抓典型引路,树立诗教活动中的好典型,让典型引路,实行传、帮、带,做到学、比、赶、超,实现了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开展了师资培训。我们聘请安国镇汉风诗社精通诗词格律、教学经验丰富的同志主讲。我们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据受训教师反映,听了诗社老师的讲课,受益很大。从春秋时期子夏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唐代白居易的“相逢何必曾相识”到宋代晏殊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从孔子、屈原到李白、杜甫,从“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更有甚者,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讲授慈母对游子一针一线的无私的爱,生动之处,无不让人潸然泪下。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诗词创作活动,探索诗教艺术,形成由会作诗词到作好诗词、由讲解诗词到传授创作技巧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学校还鼓励教师们辛勤耕耘,提笔写诗,相互唱和。我校校长郭怀华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写诗,发挥领头雁的榜样作用,极大推动了学校诗词教学工作。
三是落实了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现代学生完全可以进入诗词的诵读、欣赏阶段。我们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生以记忆诵读为主,逐步做到背诵诗词70首。在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我们落实诗词教学要努力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阵地、有成果,还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语文考试中,将诗词的背诵、默写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作为检查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将诗词教学与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才干等,分成若干小组。如诗词编译小组,诗词朗诵小组等。组织选拔优秀选手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各显其能,各显其长,各投所好,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三、充分体现中华诗词的教育力量,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延伸
为充分发挥诗词对学生的陶情、益智、美德的功能,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强劲推动诗词进校园工作。
一是开展中华诗词鉴赏活动。诗词是清泉,荡涤着心灵的尘埃;诗词是甘露,滋润着求知的心田。增强少年儿童的诗词鉴赏兴趣,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是诗词进校园的基础。我们发扬传统诗词的吟诵、歌唱传统,在班级成立诗词吟唱小组,组织主题班会等研讨诗词创作。倘佯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我们随浪漫李白梦游天姥,追豪放苏轼放歌赤壁,想现实杜甫抒发忧国情怀,忆凄凉屈子汩罗江之惆怅,陪忧
伤李清照独上兰舟,望悲壮陆放翁指点江山。品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寂;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无奈;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狂歌;追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悲壮磅礴;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戚;赞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这无不显示了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是组织中华诗词诵读展演。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学校以课堂教学的诗词为主要内容,组织师生自编、自演诗词歌曲,朗诵、吟唱优秀诗词作品,体现了诗中有乐、乐中有情的独特意境。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陶情了养性,提高了素养,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诗词进校园”,是国家的号召,是文明的希望,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温床。诗词进校园,像初生的婴儿,像灿烂的曙光,像阳春之曲,像涓流弹唱,这是人文的进步,这是理想的启航,这是文明的传递,这是历史的荣光!作为接力者,我们将全力以赴,用百倍的努力和百倍的信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三篇:“诗词进校园”活动总结
“诗词进校园”活动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诗词强素质,诗词育新人”的活动,通过文化熏陶,道德教化,情感激发,培养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探索了一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下面是对我校一学期来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一些情况总结。
一、充分认识中华诗词的文化精髓,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领导
中国是诗歌王国,中华民族是酷爱诗歌的民族。中华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事父事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部文学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特别是唐宋时期所兴盛的近体诗和词,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存在形式。从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直至鲁迅、毛泽东、柳亚子、叶剑英,他们的诗作,名垂汗青,万古流芳,永照后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营养。
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文明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富于美感的充满了诗意的社会,一个能够写诗填词的社会精英层出现之时,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诗词吟诵之声 高扬于“地球村”之时,也许就是中华文明真正复兴之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以先进的诗词文化的力量,来陶冶、提高学生的素质,培育崭新的民族精神,强化中华诗教,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看,让诗词教学进入课堂,应是当今学校决策者和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说,“诗词进校园”,这是中华诗词文化的开拓延续,这是精神文明的巍巍殿堂,这是繁荣富强的咽喉桥梁。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让中华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中华诗词塑造学生的心灵,让中华诗词完善学生的人格,普及校园诗教,不仅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粹得以存亡继绝的大事,也是提高民族审美品格和生存智慧的根本举措,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固本培根的千秋大业。
二、充分彰显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组织
加强诗词教育,以诗育人是学校语文教学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诗词教学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管理。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推动“诗词进校园”这一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诗词教育领导小组,各班级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从上至下形成网络,层层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实行“五抓”,即抓活动落实,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诗词教研活动;抓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使诗词进校园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网络;抓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师生全体参与,全员活动,全程管理,将诗教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浓郁的诗教气氛;抓组织到位。着重抓好校园诗词教育和学生诗词诵读指导教师两支骨干队伍,学校有人抓、班级有人管、教师任主角。做到校内校外有活动,教室前后有名诗句,;抓典型引路,树立诗教活动中的好典型,让典型引路,实行传、帮、带,做到学、比、赶、超,实现了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落实了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现代学生完全可以进入诗词的诵读、欣赏阶段。我们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生以记忆诵读为主,逐步做到背诵诗词70首。在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我们落实诗词教学要努力做到“八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 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阵地、有成果,还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语文考试中,将诗词的背诵、默写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作为检查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将诗词教学与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才干等,分成若干小组。如诗词编译小组,诗词朗诵小组等。组织选拔优秀选手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各显其能,各显其长,各投所好,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三、充分体现中华诗词的教育力量,切实加强对“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延伸
为充分发挥诗词对学生的陶情、益智、美德的功能,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强劲推动诗词进校园工作。
一是开展中华诗词鉴赏活动。诗词是清泉,荡涤着心灵的尘埃;诗词是甘露,滋润着求知的心田。增强少年儿童的诗词鉴赏兴趣,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是诗词进校园的基础。我们发扬传统诗词的吟诵、歌唱传统,在班级成立诗词吟唱小组,组织主题班会等研讨诗词创作。倘佯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我们随浪漫李白梦游天姥,追豪放苏轼放歌赤壁,想现实杜甫抒发忧国情怀,忆凄凉屈子汩罗江之惆怅,陪忧伤李清照独上兰舟,望悲壮陆放翁指点江山。品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寂;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无奈;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 狂歌;追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悲壮磅礴;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戚;赞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这无不显示了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是组织中华诗词诵读展演。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生产中创造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学校以课堂教学的诗词为主要内容,组织师生自编、自演诗词歌曲,朗诵、吟唱优秀诗词作品,体现了诗中有乐、乐中有情的独特意境。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陶情了养性,提高了素养,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诗词进校园”,是国家的号召,是文明的希望,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温床。诗词进校园,像初生的婴儿,像灿烂的曙光,像阳春之曲,像涓流弹唱,这是人文的进步,这是理想的启航,这是文明的传递,这是历史的荣光!作为接力者,我们将全力以赴,用百倍的努力和百倍的信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兴仁县第十三小学 2013年7月28日 兴仁县第十三小学2013
“诗词进校园”活动
阶 段 性 总 结 6
第四篇:“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安国镇中心小学2010
“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彰显我校的人文教育特色;进一步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推行新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与生活。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诗词进校园、创建书香校园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
一、建立、完善组织
根据工作计划,2010年二月份是本次活动的第一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校级“诗歌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郭怀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梁公上同志和教导主任张振安同志担任,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各班成立相应的“诗歌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歌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
三月份是本次活动的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营造浓厚的诗词进校园的氛围,让全体教师、全体学生
1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诗教工作、行动中重视开展诗教工作,学习中体现诗教工作,将本次活动营造成全体教师、学生耳熟能详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实施的全校性活动,让大家体会到诗词进校园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
三、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阶段是本次活动的第三阶段,时间从2010年四月份到2010年的十一月份。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充分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定期对学生大量地广播或刊出《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和许多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会同班级中学习骨干利用班级墙报定期刊出一些必背古诗或有意义的古诗,必背古诗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熟练背诵,其他古诗能做到熟读即可,不必要求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思。
3、在学生中间要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
4、各班级、年级段、学校适时组织一些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组织竞赛
本阶段是本诗词进校园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本次诗教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从进入2010年十二月份开始第一周,学校就要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
提出竞赛验收的要求。为了体现我校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水平,要求学校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诗歌朗诵的活动中去。具体做法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初赛阶段。本阶段的活动时间定于12月上旬和中旬,活动主体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相关的评委工作小组,全班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诗歌朗诵活动中去。基本流程是学生任选一首诗歌进行脱稿朗诵,从语速、语感、神态等方面进行评判,选出班级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其中班级一等奖获得者作为选手进入学校年级段竞赛活动中。
第二方面是校级竞赛阶段。本阶段活动时间为12月下旬,活动的分组情况为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段,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在比赛进行前成立各年级段评委小组,成员由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原则上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不担任本年级段评委工作。比赛的过程为学生各朗诵一首固定古诗,接着自选一首古诗进行背诵,综合这两首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评判,设立校年级段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其余参与者均获鼓励奖。
五、总结提高
本环节是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对全年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再发展再提高阶段。校级诗歌朗诵比赛结束后,学校将根据各年级段选手获奖情况做好表彰前的准备工作,由学校校长进行发奖并进行总结发言,提出新的诵读要求与希望,最后,由教导处联合少先大队部做好本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材料整理和资料归档工作,做好迎
接上级单位和领导对本工作的检查验收,为下一步继续做好“诗歌进校园”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经典诗词进校园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悯农一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鹤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④。
青箬笠⑤,绿蓑衣⑥,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③。
[作者简介]
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他写有不少旅游诗。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