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中年级花卉的认识课程纲要
小学中年级花卉常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花卉常识
设 计 者:张静、周漫、仓瑞、段显奇 适用年级:小学中年级
学
校:荥阳市索河惠厂小学 学情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对花卉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根据图片辨认花卉的名称及基本特点。在中年级的花卉学习中,孩子们要进一步学习了解花卉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48课。整册书分别从花卉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介绍了:玫瑰花、百合花、紫罗兰、虞美人、芍药、牵牛花、槐花、梨花、梧桐花、杏花、丁香花、牡丹、向日葵、昙花、金银花、爬山虎、无花果、荷花、蝴蝶兰、薰衣草、含羞草、凤仙花、美人蕉、茉莉花、百日红、满天星、菊花、月季、仙客来、串串红、夜来香、曼陀罗、非洲菊、夹竹桃、迷迭香、紫荆花、腊梅、迎春花、水仙、小苍兰、君子兰、马蹄莲、文竹、吊兰、芦荟、绿萝、滴水观音、富贵竹。课程目标:
1、认识玫瑰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认识百合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认识紫罗兰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认识虞美人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5、认识芍药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6、认识牵牛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7、认识槐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8、认识梨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9、认识梧桐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0、认识杏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1、认识丁香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2、认识牡丹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3、认识向日葵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4、认识昙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5、认识金银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6、认识爬山虎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7、认识无花果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8、认识荷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19、认识蝴蝶兰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20、认识薰衣草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1、认识含羞草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2、认识凤仙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3、认识美人蕉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4、认识茉莉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5、认识百日红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6、认识满天星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7、认识菊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8、认识月季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29、认识仙客来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30、认识串串红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1、认识夜来香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2、认识曼陀罗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3、认识非洲菊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4、认识夹竹桃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5、认识迷迭香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6、认识紫荆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7、认识腊梅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8、认识迎春花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39、认识水仙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40、认识小苍兰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1、认识君子兰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2、认识马蹄莲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3、认识文竹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4、认识吊兰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5、认识芦荟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6、认识绿萝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7、认识滴水观音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8、认识富贵竹的学名、形态、习性、分布及应用。
49、能够熟练地说出48种花卉的名称,了解花卉分苦木科、蔷薇科、忍冬科等不同科类,能够正确区分花卉所属的科类。
50、简单了解48种花卉的习性特征。
51、培养学生对花卉的喜爱与兴趣。
52、在感觉花卉美的同时培养科学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理论、审美理想,疲惫的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为后续的学习贮备更多的精力。课程评价: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有效的评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很多次,我发现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予积极的评价,他们的脸上都泛着喜悦的笑容,表现出更加自信和认真的态度。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花卉的认识与学习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花卉的认识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花卉的认识与热爱的。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及时考察自己对花卉的认识情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坚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对北方的常见花卉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第二篇: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红旗小学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文同生活的联系,语文同美的建构,那么怎样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形态,而在生活里,在一切美的体验里呢?我们向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发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一、目标的确定
1、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2、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拥有表达的自信,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际,讲究文明修养。
3、学生学会自主地参与实践,善于合作形成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热爱阅读,能在有个性的读书学习活动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较丰富的文学积累。
二、内容与实施
目前,我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了阅读、写作、表演(课本剧、演讲)、语文小常识四类:
1、阅读:主要推荐《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篇目,及适宜儿童的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扩大语言积累。
2、写作:主要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写作,提高应用语文的能力。
3、表演:具有更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空间,使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4、语文小常识:从学生的趣味性入手,让学生品尝多种文学美味。如:对联知识、歇后语、成语接龙、名胜提联、文人小故事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比赛,教师记分,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是否认真写好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红旗小学数学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为了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在数学特长和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开设数学校本课程。
一、目标
1、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
2、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与实施
1、奥数:
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实践与综合应用:
通过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①操作与制作②游戏与竞赛③实际测量④观察与调查⑤小课题研究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测试、竞赛。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反思、专题总结书写情况。②听课、评课。③教学质量监测。
红旗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
一、目标
1、不断加强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内容
1、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
2、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三、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对教师的评价:
1、听课,评课。
2、及时做好校本总结工作。红旗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美术、书法、陶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感知唱歌、画画、写字、捏制工艺品的艺术魅力与特点。
2、学生养成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逐步形成节奏感、音乐情操、审美情趣、宏扬个性。
4、学生逐渐养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
二、内容与实施
1、音乐:以大合唱为训练形式,通过选取适合的曲目,在训练合唱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合唱水平,培养生动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合作能力。
2、美术:通过多种少儿趣味画的实践活动,体验、感知吹画、版画、剪纸等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修身养性,陶冶学生儒雅之情,感受中国汉字的神韵。
4、陶艺: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捏制各种小工艺品,让学生品尝独特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比赛,常规性作品,教师记分,评定等级进行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认真实施,是否认真写好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红旗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为了增进学生对体育的活动兴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特开设校本课程。
一、目标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意识,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展示自我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健康意识。
4、引导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活动时紧张与愉快、兴奋的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的心理感受。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意志品质。
5、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去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内容与实施
1、田径 :主要通过跑(短、中、长)、跳(高、远)、投(铅球、铁饼)项目活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运动规则。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2、篮球:是小学球类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脚步动作、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球、打球、断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发展速度、灵敏、力量和弹跳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等意志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3、足球:是 学校球类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踢球、接球、运球、头球、抢截球、掷界外球和守门技术等。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爱好。促进身体发展,掌握基本技术,获得足球技能,培养勇敢、果断、团结友爱的精神。
4、象棋:是国家体委规定体育竞技项目,也是广大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象棋招术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钻研创新的精神。
三、评价
1、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通过比赛检查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获得的基本技能。
2、检查教学计划、备课、总结。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程纲要
中心小学体育领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体育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三至六年级体育教师 授课对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内容:
一、体育教学理论知识(2课时)
二、基本体操技巧(6课时)1队形队列3课时左右
2 徒手操...........................3课时左右
三、走跑与游戏(8时)
1走跑的技巧性学习............................2课时左右 2走跑的延伸练习.......................2课时左右
3走跑与游戏的关系及应用..........................3课时左右
四、简化少林拳(12课时)
1学习简化少林拳.........................................9课时左右 2练习简化少林拳.....................................3课时左右
五、投掷与游戏(4课时)
1投掷技巧熟悉.................................2课时左右 2投远练习与游戏呼应.................................2课时左右 3归总复习
六、复习评价(4课时)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内容标准:明白体育健康学科的只能,知道体育健康小常识。教学重点: 了解体育健康知识。教学难点:明白体育健康的误区 教学安排:
课时1:学前教育:了解上课应遵守的规范,正确掌握学习方法。课时2 了解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对应自身的习惯。第二单元
内容标准:再简单的体操姿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所学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
教学重点: 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姿态。教学难点:对正确的姿态的保持
教学安排:
课时3感知队形队列的纪律性与整齐性 课时4 齐步走学习课时5齐步走练习课时6学习徒手操前三节 课时7学习徒手操四到六节
课时8学习徒手操七、八两节,并对八节徒手操进行小结。第三单元
走跑与游戏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走跑的正确身体姿态与技能,能够积极的产生兴趣,对走与跑的技能进行练习延伸,并能够在游戏活动或者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初步应用。教学重点:熟悉走跑的正确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于生活当中 教学安排:
课时9 走的正确姿态 课时10 跑的技巧动作 课时11 跑的技能熟悉 课时12 走跑的自然交替 课时13 跑步的练习与扩展 课时14 看谁走得快又稳 课时15 看谁跑得快 课时16 走跑与游戏
课时17 走跑与游戏 第四单元
简化少林拳
内容标准:进一步延伸少林武术操,学习简化少林拳,掌握地方特色课程,了解地方特色教育,发展地方特色资源,锻炼身体,增强意志力。
教学重点:掌握简化少林拳 教学难点:动作正确流畅 教学安排:
课时18 并步抱拳到弓步插掌 课时19 砍掌弓步顶肘到弓步架抱拳 课时20 抄拳到并步格拳 课时21 弓步反击掌到虚步合肘
课时22 单拍脚弓步架冲拳到歇步十字下冲拳 课时23 歇步十字下冲拳到搂手提膝推掌 课时24 马步冲拳到盖跳步仆步切掌 课时25 弓步架掌插指到并步抱拳 课时26 复习第一段 课时27 复习第二段 课时28 复习第三段
课时29 练习连贯简化少林拳动作 第五单元
投掷与游戏
内容标准:了解投掷动作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增强练习投掷技能的兴
趣,锻炼体育课堂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摆臂转体 教学难点:把握投掷方向 教学安排:
课时30 学习投掷技巧 课时31 锻炼投掷技能 课时32 进行投掷比赛 课时33 设计投掷生活小游戏 复习评价 教学安排:
课时34 复习评价内容 课时35 复习评价项目 课时36 男生评价
课时37 女生评价及集体总结
课程实施建议:
一、实施手段
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编制教学预案,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二:教、学方法
1、目标激励法,在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教师注意推敲自己的“ 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观察诱导法,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引导他们观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然后由教师联系教材的实际进行程序教学。
3、口诀导引法,体育教学口诀语言简炼, 流畅顺口, 能诵易记, 听起来津津有味, 念起来朗朗上口, 使练习者在动作技术学习中易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4、限导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 运用条件限制去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5、正误对比法,把正确的技术动作与错误动作一起演示比较, 使得技术动作的正与误、优与劣、美与丑径渭分明, 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而使正确动作得到加强, 错误动作得以抑制, 以加速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和优良品质的形成。
6、师生同乐法,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 教师尽可能让自己的身心全力投入到学生的训练热潮中去。
三、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提问、练习、竞赛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谈话询问等途径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通过整理与复习,明白学习主要意图,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整合练习,初步可以把所学内容加以运用。
课程评价:
一、评价认定的指标及依据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练习情况、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器材的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练习情况:(1)是否认真练习(2)是否注重合作(3)是否请教并及时纠错。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二、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当场测试,评定等级:(1)85分以上为优秀;(2)70—84为良好;(3)60—6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三、结果处理
需努力的同学不能获得老师奖励,补考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五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