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农村工作会议 陈辉副市长讲话(范文)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 辉
(2009年2月4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我市三农工作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和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表彰2008年度农业品牌建设先进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0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宁德市的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克服低温冻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成效体现在“七稳七新”。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效益实现新提高。围绕建设“茶都、芋乡、菇城、海洋大市”目标,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落实粮播面积28.5万亩,粮食总产7.51万 吨,粮食优质率90%以上,完成储备安全应急种子27.5万公斤。茶叶年产量1.28万吨,比增5.9%;毛茶产值5亿元,白茶年产量3300吨,均比增10%;茶业总产值13亿元,全市山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280元。渔业总产量13.47万吨,比增5.24%。其中网箱养殖发展到5.5万口,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分别比去年增加4.48%和5.89%。建立槟榔芋、四季柚等名、优、特农产品高优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引进7家加工企业,槟榔芋产量1.1万吨、四季柚产量0.42万吨,柚芋生产取得全面丰收。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全市食用菌总产量1.97万吨,产值1.26亿元。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40多家,其畜禽出栏量占总出栏量65%以上。全年肉蛋奶产8688吨,比增6.8%。完成各项造林面积3.1万亩,占宁德市下达任务的111%。重大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农作物平均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87.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亿元,比增7.2%;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660元,比增19%。
(二)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通过科技推动、龙头带动、品牌拉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536个,比上年增加15个。36家省级、宁德市级和市本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17.6亿元,出口创汇51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加24.2%和49.8%;带动农户4.68万户,占农 户总数的37.1%。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形成了粮食、茶叶、槟榔芋、四季柚、蘑菇等五类农产品加工系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创产值16.5亿元。建立各种“五新”技术示范片、生产基地、展示田40多个2万多亩,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面积近200亩次。品牌农业建设取得成效。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福鼎白茶)示范基地”;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获中国名牌农产品;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的“石兰”牌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虾皮获国家标准委颁发“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9项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6家企业进入2008年全国百强茶业企业;福鼎白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获得成功,并已经公示;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奥运白茶砖,创下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三)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继续实施以“六千水利”工程为主线,以水毁修复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解决23个村2.4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山地水利工程4处、蓄水池100个;完成9座小
(一)、小
(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9处,改善灌溉面积 6400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400亩,新增防渗渠道3公里;市财政每年在原有农业投资的基础上,增加20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复,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争取省渔港扶持资金2120万元,带动全市渔港建设资金约4556万元,新、改扩建各级渔港27座,新增防波堤、码头、护岸12.8公里,渔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个,总投资2835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土地及节水灌溉面积3165亩,增加粮食产能45万公斤,新增农产品产量10多万公斤,增加产值3532万元,新增利税935万元,受益农户2.46万户,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25元。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投资9000万元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里程229公里,新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行政村55个,率先在宁德市范围内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公路。
(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示范整治取得新成效。继续开展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1200万元增设各种垃圾处理设备1545个(辆),17座垃圾焖烧炉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能力提高近一倍。把推广农村沼气池与改水、改厨、改圈相结合,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沼气建设800口的任务。抓示范辐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冷城、柏洋村被推选为全省第二批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10个示范村共投资1024万元,发展生产性项目1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社会事业发展项目16个,这些项目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10个示范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示范点”。2008年,10个示范村村均社会总产值1.3亿元,比增21.3%;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比增19%;农民人均纯收入5987元,比增20.2%,高出全市平均值327元。
(五)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改善民生迈出新步伐。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落实。共下拨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197.7万元,免费教科书金额373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60万元。共有476名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生均补助2310元。12.48万户农村房屋全部参加住宅保险,总保险金额62亿元。办理60马力以上渔船投保569艘,办理渔工保险7006人;对全市4113艘渔船燃油实行补贴,6132万元补贴款已全部发放到渔民手中。通过全面实行一折通的形式发放种粮直补资金1086万元,每亩综合直补金额达34.8元,惠及8万多户农户。落实购机补贴129台41.1万元。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将补贴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394万元。共有43.8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100%。2008年共补偿医药费用3303.4万元,人均补偿1567.7元,农民承担医药费用降低了36.85%。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争取专项补助资金103万元投入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党建建设。安排造福工程和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882户3373人。下达扶贫贴息小额信贷500万元,扶持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放映电影3984场次。建立体育协会13个,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百人;投入120万元新建全民健身工程32处,举办各类大小赛事达90多次,参与人数约3万人。设立“农家书屋”建设示范点12个,投入90万元支持秦屿、佳阳、贯岭三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站建设。先后在8个乡镇举办了16期阳光工程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1026人,就业率100%。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900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初、中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040人。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601人。
(六)农村改革稳步开展,农村工作形成新机制。始终坚持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面落实农村土地呈报政策,推动土地流转进程,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31万亩,流转涉及农户5850户,分别占承包耕地和承包总数的9.53%和5.9%。推进海域使用 权制度改革,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证书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完成养殖用海确权575宗2.56万亩,确权率99.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市251个村完成林权登记面积144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9.7%。143.98万亩林地已发证,林权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四是加快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放活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用市场机制调动农民治水、管水的积极性。小
(二)型以下的水库采用包库签约责任状的形式,由农民代表自行管理,及时掌握汛前、汛中、汛后的雨情、风情、水情,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安全保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通过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组织机构、规范利益分配、规范经营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7家,其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2个,有主导品牌的2个;累计注册资金达3450万元,涉及农民社员4103户。
(七)民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组织有了新保障。从建好基层组织、强化教育培训、抓好阵地建设、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村干部任职培训,市乡两级举办培训班49期,培训村干部3856人次,落实“福鼎市村干部大学学历培训计划”,全市292名村干部在读大学学历。市委出台了《福鼎市村干部补贴管理办法》,决定从2008年10月开始提高村干部待遇。重点抓好30个村推行“六事”制度、33个农村党小组设置改革、30个村级服务站建设及50个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示范点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抓好省级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规范化试点,完成35个重点村财务审计,审计资金总额2.72亿元,农村财务管理得到规范。积极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持续保持安定稳定。
总之,2008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还存在的一些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村集体经济仍然脆弱,乡镇之间、示范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示范村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二是农业和农村投入仍然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贷款困难、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粮播面积难落实。由于今年以来化肥、农药、种子、柴油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抵消了政府支农惠农补贴,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由于近年来接连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 水利水毁点多面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五是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还未有效形成。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3.8万人,占乡村人口的10%,脱贫人口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仍较突出,巩固扶贫的成果和任务还相当艰巨。七是农民增收空间越来越小。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生产量缩小,用工减少,农民外出打工获取非农收入空间越来越少。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起步之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抢抓机遇,推进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2009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宁德市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 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加快“茶都、芋乡、菇城、海洋大强”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亿元,比增6%;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比增10.1%。按照上述思路和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特色,把优势产业做优。我市农产品特色鲜明,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稳定今年农业生产,必须进一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一要夯实粮食的基础地位。继续完善和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大力推广良种、水稻超级稻生产、旱育稀植、水稻免耕直播、脱毒两薯、高优栽培模式等粮食增产技术措施,抓好粮食丰产示范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杜绝耕地抛荒撂荒。完成粮播面积28.5万亩、粮食总产量7.5万吨的任务,确保粮食安全。二要突出茶产业的主导地位。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切实加强福鼎白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功效的研发,继续举办中国白茶文化节,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博会,协助办好第三届海峡茶博会。推进国优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茶园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茶基地建设,改造中低产老茶园,发展丰产优质茶园。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环节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完成“福鼎白茶”获取国家驰名商标任务。组织实施茶业发展“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中国白茶之都,组建一个白茶集团,打造一个国家级品牌(福鼎白茶),形成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集中区,改造一万亩低产茶园。加快鼎台茶产业对接,引进台湾茶业加工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福鼎白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要发挥槟榔芋产业的优势地位。福鼎槟榔芋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芋类产品,要加快发展,扶强扶大。继续坚持“稳定老区,扩大新区”的发展思路,扩大福鼎槟榔芋的种植面积,加快品种的提纯复壮,提高种子种苗质量,正确引导芋农水旱轮作,建立福鼎槟榔芋标准化、高优栽培示范基地,扶持槟榔芋加工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把福鼎槟榔芋打造成国内独一无二的特色产品。四要稳定海洋渔业的经济地位。发展现代渔业,提高远洋捕捞能力,积极恢复对台近海渔工劳务输出业;合理完善沙埕港内网箱养殖和浅海滩涂紫菜养殖布局,加快紫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解决紫菜烂苗等技术难题,加快引进鱼虾贝藻新品种、新技术,完善科技指导体系,开展海域水温监测和“海漂垃圾”治理工作,推进海洋和渔业生态环境建设。五要巩固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地位。重点建设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和标准化专用菇房示范推广基地;扩大“田蘑菇”示范基地;建立反季节“早蘑菇”示范基地。大力引进优质双孢蘑菇新菌种,开展菌草栽培蘑菇和蘑菇培养料生物温发酵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开展《白色双 孢蘑菇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通过验收,完成前岐蘑菇专业市场改扩项目建设。食用菌栽培总面积力争突破2000万平方尺。六要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型、节粮型草食动物,狠抓肉鸡、蛋鸭、肉鱼基地建设。保障各种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推广良种繁育、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程序化免疫、疫病防治、快速监制、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七要推进林竹业的发展地位。开展毛竹丰产高效基地建设,形成基地规模1万亩;加大对黄栀子等经济林的扶持发展力度,做好现有1万亩黄栀子基地的管护培育;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面积5.4万亩;继续开展村庄和非规划地造林绿化、种植珍贵树示范村建设,绿化美化生态环境。
(二)夯实基础,把现代农业做强。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一要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三大工程,2009年力争完成6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6500亩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力度,力争2009年建设沼气池1000口,完成9个镇、村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二要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全年计划落实40个村级供水,解决饮水困难5万人,实施店下、硖门、贯岭三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国债项目建设,解决人口2.3万人。完成5处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保安工程,修复水毁工程20处;完成前岐双岳海堤灌区和节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山地水利工程5处,新增蓄水量1.2万立方米;规划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00公顷。积极推进管阳溪跨流域引水和桑园水库二期饮水工程的前期工作,解决边远山区和沿海突出部群众缺水问题;在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公路的基础上,抓好农村公路“上街下延”工程,推进陆岛交通码头、撤渡建桥及农村客运站、侯车亭等方便群众出行项目。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完成农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试点任务。三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2009年计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总投资6933万元。实施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面积1500亩,有机茶、福鼎白茶基地建设面积5000亩,槟榔芋加工600吨,紫菜加工700吨等项目任务,提升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水平。四要提高农业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动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和预警系统等各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机制,积极推进桐山水北溪、秦屿吉溪、管阳东溪、前岐双岳溪、磻溪赤溪、店下溪等8个中小 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域区排洪排捞工程建设,争取三年内完成投资1.38亿元。加大市区河口防洪堤及河道整治,确保城区防洪安全。
(三)重视品质,把品牌质量做精。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要大力实施农业无公害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产品标准的制修定,扶持茶叶、福鼎槟榔芋、食用菌、四季柚、黄栀子、蔬菜、粮食种植和水产、畜牧养殖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五个环节的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定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二要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强龙工程”,继续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力促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做好企业改制和企业上市的基础工作。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参与“6.18”,“9.8”等省内外大型招商引资、经贸洽谈、项目对接、展示展销活动等平台,不断在重大应用技术、关键技术创新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加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重点扶持海鸥、品品香、好口福等 一批省市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具有福鼎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食品生产和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用2-3年时间的努力,实现我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经营模式,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三要加快发展农村新型服务组织。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等创办各类合作组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快速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能力。四要着力打造优势品牌。继续帮助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打造省级品牌农业企业金奖;采取奖励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驰名(著名)商标,通过注册商标、证明商标及申报地理标志等方式,创建品牌。重点保护好槟榔芋、福鼎白茶、四季柚等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标志和证明商标,采取通过协会管理的形式,推行有偿使用,提升品牌意识,培育更多知名品牌,使我市农产品从产品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四)示范引导,把新农村建设做实。继续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积累经验。一是推进试点示范建设。继续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示范村和整治村上报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首先考虑发展村财和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造血工程”,保持建设发 展后劲。加大整治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整治村的生产发展、规划编制、家园清洁等方面工作。研究制定“环太姥山新农村建设走廊”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太姥山旅游沿线村的产业发展、村容整治等工作。二是发挥部门和社会力量作用。继续完善市直单位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制度,创新挂钩帮扶办法,加大帮扶力度,重点帮助挂钩村发展生产性项目,变“输血”为“造血”。深化“百龙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新农村示范村结对,重点从发展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基地、开拓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培育树立1-2个产业共建典型。鼓励、引导在外有实力乡贤回乡投资创业,举办经济实体,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是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三年成果汇总、图片展览,市新农村办要配合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对新农村建设涌现出来典型经验、先进人物、新村风貌等典型事迹进行深度的系列报道,继续办好《福鼎新农村》刊物,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五)关注民生,把惠农政策做深。把发展公共事业、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作为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举措。一要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市直部门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村扶户制度,2009年实现5000人脱贫目标。继续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等综合性扶贫措施,确保14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顺 利实施。把造福工程搬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并与小城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人口聚集结合起来抓落实,力争完成“造福工程”和地质灾害点搬迁3000人以上。二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计划完成“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任务。拟在春节后,举办一场规模较大的山海劳务对接供需见面会,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力争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三要开展“家电下乡”推动农村消费。从今年开始,连续四年对农民购买彩电、洗衣机、冰箱和手机给予13%的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支持供销社、邮政、商贸企业等在农村连锁经营,新建和改造一批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四要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探索并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实现应保尽保。继续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补一免”等政策,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加快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项目建设,在2009年8月前完成6所寄宿制学校。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进城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实施国家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继续实行农村住宅房屋、渔船、渔工保障制度。落实良种补 贴、种粮直补、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福利事业,加大公共福利设施建设,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创办农村社会慈善事业。
(六)注重创新,把农村改革做活。针对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和长久不变。认真解决农村土地承包中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大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监督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促进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有度、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对流转承包农户耕地成片集中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或个人,在技术扶持上,由农业部门明确专业对口农技人员,实行一对一技术指导服务或公派农技人员驻点进行技术服务。二是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林地承包责任制,把林权证发放作为林改确权的核心,全面落实发证工作。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水利设施良性循环;推进农村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偿使用。继续推进海域使用权制度改革,维护海域使用秩序,保障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快金融支农创新产品的推广步伐,提高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加大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组织各类金融机构研究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信贷品种,积极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优势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融通资金,增加农村有效信贷投入。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的水平。下移服务重心,进一步把乡镇领导、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为农村群众服务上来,全面落实乡镇干部驻村制度,变过去包村指导为驻村服务上来。强化市、乡两级联动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联动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加强对村级“六大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村级“六大员”服务站,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困难。
(七)加强民主,把和谐稳定做好。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基础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要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乡镇党委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2009年结合村级组织换届,把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队伍,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做好村党支部书记选配 工作。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一体的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继续抓好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区、党员示范基地等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开展廉政文化进村活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村主干届末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和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制度。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以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主线,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状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副市长民政工作会议讲话
副市长在市第四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书记对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市长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随后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
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保持良好态势,明确目标任务,推进工作落实,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成绩显著
2007年全市第三次民政会议召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精心谋划运作,注重务实求效,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中不断提质提效积极作为,全市民政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基本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灾害应急救助和孤儿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和运行机制。全市城乡低保保障人数从9.9万人增加到13.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83亿元,农村五保金0.53亿元;支出医疗救助金6975万元救助52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91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2万人(次),其中发放困难学生救助金1351万元救助学生8442人(次);下拨救灾资金6319万元,帮助2786户灾区群众重建倒房7859间。二是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福利企业113家,累计安排残疾职工3600余人(次)。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新审批社会办养老机构30余所,新增床位2600余张,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需求。公益慈善事业加快推进,各类慈善活动日趋活跃,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三是福利彩票发行和爱心捐款工作成效突出。五年累计发行福利彩票6.748亿元,募集福彩公益金2亿元,接收爱心捐款5415.78万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发展。
——基层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效。一是城乡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解放模式”研讨会。解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探索建立了“一村一社区”和“多村一社区”模式。二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率先顺利完成第三届、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六届、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更加扎实有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有效治理11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大幅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全市社会组织由652个增加到931个,社会各界群众依托社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更加宽广。四是社会工作逐步推进。社会工作岗位服务领域逐步拓展,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优抚双拥安置创造新业绩。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3.79亿元。认真落实新的义务兵优待制度,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及时发放到位。积极推进优抚事业单位建设,零散烈士纪念建筑物得到有效保护。积极推进新型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退役军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5110人,培训退役士兵2432人,接收安置军休人员76人。严格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比照公务员标准为军休人员补发了取暖费。组织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军休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先后为驻焦部队划拨建设用地1977.48亩,并在规划审批、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创新双拥工作形式,积极开展科技拥军、信息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努力打造双拥工作品牌,涌现出了“海军云台山舰”、“拥军公交专线”、“军地青年鹊桥会”等拥军行业品牌。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和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社会事务管理取得新发展。审慎稳妥审批行政区划调整,圆满完成新区区划调整工作,全市撤销2个镇,新设立5个办事处,调整了3个乡镇和70个建制村的行政隶属关系,变更了11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促进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扎实推进地名管理,建成市地名信息数据库,自主设计楼门牌编码管理业务软件,实现了市城区楼门牌编码规范化、网络化、防伪化管理,地名服务达到全国先进
水平。规范有序开展界线管理,确保边界地区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殡葬改革,全市实现了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加强墓地建设与管理,将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对非法公墓和偷埋乱葬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建立健全救助机制,积极推进救助进社区、进乡镇,救助网络更加完善,实现街面无滞留流浪未成年人目标。强化婚姻登记管理,婚姻登记
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明显。积极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达标,10个婚姻登记机关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
——民政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加大民政项目建设,建立了民政事业项目建设储备库,做到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市儿童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了孤残儿童和城市“三无”人员居住、生活条件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条件。全市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4个,敬老院基础设施和供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强基层民政所建设,对105个基层民政所近500名专职民政人员进行了轮训,基层民政干部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先后制定了“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事业发展指引了方向。
五年来,全市民政工作在务实创新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突破。这五年,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民政事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民政社会形象全面提升,民政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这五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保障、养老服务、社区建设、地名管理、殡葬改革、退役士兵安置等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很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新成就,社区建设、婚姻登记、优抚双拥等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五年来,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民政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主要有:一是只有始终坚持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才能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二是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三是只有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才能为民政事业的发展积蓄后劲;四是只有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只有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把惠民利民的事情办实办好。以上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发扬。
过去五年,硕果累累。******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市民政局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组织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指导单位、全省民政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民政部门忘我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市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城乡居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各种社会矛盾正在一个相对活跃的高发期,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民政工作主要集中于社会领域,在社会建设中的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加繁重。与新时期新任务相比,我市民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民政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创新能力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民政工作服务方式、工作体制、经费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基层民政保障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四是民政服务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任务繁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前景。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民政工作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进入新阶段,面对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主题,抓住重点,持续求进,积极作为,奋力开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目标任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支持和促进国防建设、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努力开创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实现民政事业城乡发展一体化,初步形成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明显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加有力,民政基本社会服务网络健全有效的发展新格局。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民生是国之大计,民之生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民政工作的根本任务。“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公平、普惠、均衡的发展导向,着力完善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持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严格对象认定条件,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建立举报核查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努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平、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建立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十二五”末,市、县两级都要建立专业化核对机构和信息核对平台。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与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无缝衔接的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科学有效的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适度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临时性突发困难的群体及时实施救助。加强农村敬老院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明确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法人地位,提高五保供养服务水平。持续开展争创文明(示范)敬老院活动,2014年,全市所有乡镇敬老院达到市级以上文明(示范)敬老院标准。加快实施敬老院普遍安装冬季取暖成套设备的“温暖工程”,从2013年起,用3年时间彻底解决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冬季取暖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减灾救灾体系。落实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市级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平台,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灾害信息报告和发布、应急处置和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动员机制。提升灾害救助应急能力,逐步建立救灾资金投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和灾害分担机制,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积极推进综合减灾工作,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构,加强“防灾减灾日”宣传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防御能力。
三是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布局,加强供养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依托乡镇敬老院,建立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重点为低保、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和其他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按照“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的建设原则,“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市)要建成1所集养护、康复、托管于一体,为老年人、孤儿、精神病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托老和互助养老站(点)等服务网络覆盖全市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
四是探索建立普惠社会福利体系。全面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孤儿安置、养育、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就业、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完善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推动慈善组织覆盖城乡社区。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网络,完善社会捐赠接收、管理、使用、监管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慈善工作服务平台,构建运作规范、机制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加强福彩文化和保障能力建设,科学、安全发展福利彩票事业,不断提高公益金募集额度,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供更大的支持。
(二)着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责,必须扎实推进平台建设和体制创新。“十二五”时期,要突出推进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突出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着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增进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解放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深化城镇社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区化、网络化。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居)民自治,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加快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十二五”末,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60%以上的县(市)区要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80%以上的社区要具备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修订市级和谐社区示范标准,积极开展争创活动,打造“精品社区”。
二是推动社会组织创新。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深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落实现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在协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到2015年全市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200家以上。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力量,实施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稳妥推进直接登记管理、下放登记管理权限和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等工作。建立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力度,用3年时间对现有社会组织评估一遍。
三是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政策体系,在城乡社区、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率先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积极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当前,要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力度,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范围。
(三)着眼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优抚安置双拥工作事关军政军民团结大局,事关军事斗争准备质量,事关军地安全稳定,必须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深化优抚安置工作改革,着力提升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是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面实施新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刚性手段和沟通协调、制度激励等柔性措施,全面提高安置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制定落实针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着力加强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100%参加培训,培训合格率、推荐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各地要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新老政策衔接,提高安置质量,扎实搞好服务,促进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细化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
二是加强优待抚恤保障工作。要建立健全“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促进优待政策落实。加大优抚事业配套经费落实力度,完善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各项抚恤金和义务兵优待金,不断提高优抚保障水平。完善新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医疗补助和优惠减免力度,有效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加快实现优抚信息管理系统省、市、县联网。优先安排优抚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做好烈士审批、评定、褒扬工作,2013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建立健全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长效机制。要扎实做好复退军人解困稳定工作,在广大复退军人中继续深入开展以“发扬光荣传统、珍惜光荣称号、再创光荣业绩、争做光荣公民”为主题的“四光荣”活动,帮助和扶持广大优抚对象自主创业,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做好军休人员安置管理。要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安置任务,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医疗待遇,确保军休干部享受安置地同职级退休公务员医疗待遇,确保无军籍职工各种地方性补助补贴经费落实到位。要按期完成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将服务管理机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效解决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用房、服务管理工作及工作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不断改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
四是提升双拥共建工作水平。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双拥工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和社会化拥军活动,大力帮助部队解决在训练、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健全各级双拥工作机构,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继续推动军地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制定加强双拥文化建设意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着眼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突出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改革、收养登记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等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依法管理,优化措施,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增强区划地名服务效能。牢固树立“区划调整也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推动区划工作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引领发展、助推发展、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强行政区划规划论证,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培育发展县域城市和中心城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助推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与行政事权不相协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内“村改居”工作,有计划地推进城市规划区内“村改居”工作。加强具有******特色的地名文化建设,理顺和完善地名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管界,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二是提高婚姻和收养服务水平。加强全市婚姻登记数据库建设,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确保婚姻登记合法、规范、便民。加快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化管理。“十二五”末,每个县(市)都要建成1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救助管理站,并配备救助专用车辆等设备。要推进救助工作进社区、进乡镇,基本实现街面无滞留流浪未成年人目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新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和全省深化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大殡葬改革推进力度,努力提高火化率,推行节能、节地、环保的绿色殡葬。要加强对经营性公墓规划建设及经营行为的指导与监督,严厉打击非法公墓。要不断改善殡葬服务设施,提高殡葬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满意。
(五)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民政提供和拓展公共服务的载体作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民服务的载体,是民政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服务保障有效衔接的重要结合点,是履行民政职能、发挥民政作用的重要依托。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民政事业发展各项规划的有利时机,科学谋划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基本社会服务网络。要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增加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举措,全面推进婚姻、殡葬、养老、防灾减灾、社区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孤残儿童养育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规划项目按时开工、精心施工、如期竣工。要加快建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和民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民政综合信息服务与人口、社保、医保、工商等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城乡不同层次群众的服务需求。
三、为民执政,贵在落实
今后五年的全市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不折不扣把各项惠民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从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民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认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要落实基层民政部门工作机构办公经费、办公场所及设施、制度、队伍建设等实际需求,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
二要加强协作协同。民政工作点多面广,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级发改、教育、工信、公安、财政、人社、国土、住建、规划、商务、卫生、编制、税务、工商等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资金、项目、土地、规划等方面,支持民政事业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交流,积极争取支持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加强能力建设。各级民政部门要不断深化现代管理理念,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在全市民政系统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和“听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政风、行风和作风建设,廉洁奉公、为民惠民,不断增强民政部门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同志们,新的五年,新的任务,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务实重干,奋发进取,全力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市委书记辛维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对全市农村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亲自进行工作总结、动员和部署,这说明市委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这是对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和极大鼓舞。辛书记的重要讲话,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措施有力、指导性强,特别是提出了城乡统筹要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抓住了我市发展农业和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举措,非常鼓舞人心。市委2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的精神,高度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强化了各项支农措施。与会的全体同志通过热烈讨论,都表示一定要坚决贯彻、认真落实、抓出成效。这次会议表彰了达到小康目标的53个村,兑现了畜牧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表彰了农业“十佳”共50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了11个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30个先进个人,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我市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市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农村工作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县乡两级党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有市县农口部门的负责人和市直涉农部门的负责人,一共300余人。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的思想,提高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方略重大转变的认识,增强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信心,明确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的任务,达到了会议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当前农村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讲:“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贵州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比例高,农民收入还比较低,需要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上作出更大努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今年中央1号文件用了四个“并没有改变、改观”和“艰难的爬坡、攻坚阶段”来形容,即“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当前农业的好形势下要保持清醒认识,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投入不足、基础脆弱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我市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脆弱,高产稳产田土的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短期内不可能根本解决。加上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建设的难度很大。还有水土流失、石漠化的问题,以及地质灾害、洪涝冰雹等问题,需要的投入更多更大。比较下来,我市种粮的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应该转向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农业,发展高效的设施农业,转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的牧业和林业。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是指要逐步建立一套能持久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建立一套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包括市场导向、政府补贴、投入增长、产业延伸、产销合作、农民权益保障等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将有一个过程。我们更要看到,每个农民平均只有一亩多土地,无论你种什么,最多也只能解决温饱。所以,仅靠农业本身,农民根本不可能致富,应当说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要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要支持和鼓励农民敢于走出来,敢于进入城镇就业安家落户。同时要制订相应法律法规,保护外出农民的合法权益,公平地对待进城农民工。讲城市支持农村,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把农民转移出来。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从体制上看,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从矛盾方面看,主要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差距拉大。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扭转,将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要增强加快农村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讲工业反哺农业,就是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国家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这里我想用一组数据来加以说明。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很大,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已经做到应保尽保,而农村才开始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农
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全国只有6000万人,其中领养老金的不到200万,而我市农村除了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给予养老保险的7079户外,仍是一片空白,其中农村保费投入市县乡三级加起来共为600多万元。而城市除了有工作的以外,买养老保险的就有7000多人,保费达900多万元,保费多养老金也相应领得多。二是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生病住院率低,看
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国调查农村妇女有1/3在家生孩子,有80的农村人病死在家里,而我市的农村妇女有63.6在家生孩子,病死在家的比例可能更高。农民得大病,住院费相当于全家1、2年的收入,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很普遍。现在我市农村大病统筹的工作目前暂时还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正在盘县展开,盘县已有近68万人参加合作医疗,每人筹资10元已经完成。按要求是每人筹资30元,其中中央财政拿出10元,省市县财政10元,农民个人自筹10元。现在省市县这一块只拿到7元,即便是每人30元,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农民的医疗负担仍然很重。据调查统计,全国农民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约200元,农民看病免费还难以做到。但我市医疗保健水平更低,城市居民医疗保健年平均支出仅为140多元,而农民更少得可怜,只有24元,我市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7,可以说农民无所谓就医。三是教育上城乡差距巨大。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而农村初中升高中比例很低,约占1/4,我市可能更低。国家已经具备在农村免费进行普九义务教育的国力和财力,但是政府的投入还是偏低,还应该更快一些。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的出路在教育,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让农村劳动力升值,要使农村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尽快都达到12年,否则长期都是廉价劳动力,农民怎么能富起来?农民对国家工业化的贡献,最主要的一个是廉价劳动力,一个是廉价的土地,以工支农、以城带乡,最重要的是解决好这“两个廉价”的问题。
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现在农村改革的内容很多、力度也大,有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单项的还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现在农村改革的亮点是农业税全免,明年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农业税也不是一免了之,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政府要进一步在农村教育和医疗上做好文章,才能使农民更高兴起来。农村税费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乡镇机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化解乡村债务问题难度较大。据调查全国乡村两级债务高达3000多亿元,平均每个乡400万,村20万。我市6个一类乡去年调查,债务达1060万元,平均每乡177万元,主要是用于发展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办教育和计划生育,也有用来交农业税以及发工资的。对这6个一类乡,除了发展经济的这块外,其他的债务给予了减免,减免了625万多元,平均每乡也是100多万元。农村金融问题很大,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不是新闻,一半多的农民有贷款的意愿,但并不能解决,供求不顺,现在的怪现象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从农村撤离。农业银行也离农民越来越远,农业贷款的余额占资金比例很小,全国不到10。但我市农行还不错,农业贷款余额占到15.7,高于全国水平。农村信用社改革有一些进展,但一乡一社的格局,由于缺乏竞争,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都比较模糊,进展缓慢。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土地问题是个难题,前面提到了“两个廉价”,土地制度要改就要改掉廉价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千方百计占廉价土地的便宜,政府和土地部门也想从土地上获得巨大收益,只有农民的力量最弱,吃“哑吧亏”,“三农”问题矛盾最突出的是土地问题。征用农民的土地,应当公平地补偿农民。有的专家提出,建立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这可能比给政策更优惠,比给照顾还重要。集体土地是一种不完整的、产权主体缺位的产权制度,有很大弊端,要给农民真正的土地物权。因此可以说,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切实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国家政策取向的重大变化,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改革力度、支持力度和领导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各项工作。
二、重在抓好落实,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辛书记已作了全面部署,市委2号文件作了全面安排。在这里我准备就几项重点工作如何抓好落实讲一些具体意见:
第一、要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达到200元。市委常委会确定的这个目标,并不是提高指标,而是根据客观条件和可能作出的判断。在总结分析去年的农业形势时,回良玉副总理讲了一句话叫“粮价高”,这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有利的因素。去年全国农民收入增加了300元,遵义市增加了201元,毕节地区增加了193元,还有四川泸州市增加了300元,我们为什么不能增加200元?我市不仅粮价高,烤烟也提价,蔬菜价格也高,毛猪价也高,肉价也高,马铃薯价格涨了一倍多,生姜价格涨了几倍。农产品价格虽在回落,但是缓慢的,不会很快降落到前几年的低价位水平。还有我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全省最高的一家,这其中有一部份将转变为农民的劳务收入和三产收入,这也是最有利的一个因素。最近我同统计、农业、乡企等部门作了一个分析,今年农民收入的目标,有可能达到181.5元,这离200元已经差得不多了,因此在农民收入问题上,我们要统一认识,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从农业内部提高效益,主要是家庭经营这一块,增收平均应超过110元以上,重点是粮食、养殖、烤烟、蔬菜,特别要突出畜牧业,还有家庭二、三产业,沼气池也是创收的。农民纯收入包括农民吃、穿、住、用、玩、烧的都在内。近几年农民改造旧房积极,我市农民对旧房更新换代在全省比较突出,这方面的消费还没有完全统计进来。二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现在农民工工资有所增加,包括清欠的在内,人均增收50元以上,再增加一些也完全有可能,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第二位,全国看可能已占第一位。三是转移性收入,包括免农业税、各种补贴、救济和无偿扶持等,人均增收要超过16元。四是其他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在内,测算下来至少人均增加5元。农民今年减收的因素也有,主要是燃煤价格上涨,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的因素究竟有多大,这些都要作具体调查分析。
第二、要大力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还要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增加粮食产量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就要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这就必须依靠科技。按现有的科技水平,优良品种加育苗技术加分带轮作加地膜覆盖,只要普及率提高,在现有农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科技的推广工作不力,覆盖农户面不广,农民的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的叫农技服务中心,包括农、牧、林、水、农机、气象、农经网等基层机构,经过几年的建设,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主要问题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中心工作占据时间多、深入指导农户少、推广经费不足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两个80”的目标,就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80,从事技术推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80,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人员不平衡的,县要进行调整。对非专业技术人员,一是要逐步调出,只出不进;二是安排学习培训,取得技术职称资格。参与包村的农技干部,要以业务为主,包技术指导服务,包试验示范样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进行改革,将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科技人员开展经营性服务,要给予积极鼓励支持,兑现有关优惠政策,科技人员在岗兴办实体,从事经营性服务,收益按有关规定分成。
第三、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实现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名优产品,按区域布局建立农产品优势产业基地,把规模做大做强,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许多资深专家的调查和规划,我市的特色农业比较优势强的农产品主要有草食畜牧、茶叶、蔬菜(山野菜)、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称“六大产业”,其中没有包括烤烟,烤烟也是我市特色产业。这六大产业包括了近期的和将要发展的在内,具体内容是稳定粮食、烤烟产业,巩固提高现有茶叶、马铃薯产业,加速发展草食畜牧、高山蔬菜、特色果品、优质茶叶和中草药产业,适时开发山野菜资源。粮食不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粮食是解决群众温饱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不保,结构难调。如何处理好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关系?我认为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从农民角度看,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只要有钱就有粮。粮食安全是政府的事,政府要保障粮食供需平衡和质量安全,只要你通公路,粮食就能保障供给。所以讲优化结构,就是效益优先,要放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要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要继续挂钩联系和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个别的市级龙头企业要进行调整,该除名就除名。要加大力度把马铃薯加工产业做成功,争取形成今年新的亮点。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优质、绿色、富硒、有机、无公害”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区域化布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搞行政命令。一种方式自下而上,一种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通过农民典型引路发展起来,自上而下是由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农户带出来的。政府的作用就是积极引导,加大扶持,推波助澜。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是靠企业机制,二是靠企业家,没有好的企业家,龙头企业也办不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转变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树立商品生产意识,这个问题在马铃薯产业上非常突出,要结合基地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三、当前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1、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当前已进入春耕备耕阶段,春耕大忙季节已经到来,农村工作要以春耕生产为中心,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春耕备耕工作。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农业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加强指导,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农机增粮”、“农机科技进万家”活动。对双杂良种、脱毒种薯、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缺口,农业和农资部门要集中力量,加大组织力度,千方百计保证供应。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对个别地方出现的高价尿素,物价、工商、供销、农资等部门要迅速组织检查,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马铃薯种植要加快进度,特别是10万亩商品薯基地种植,要保质保量按计划要求完成。烤烟育苗要保证在3月中旬全面完成,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按计划要求落实好10.5万亩种烟土地。水城县今年全部推行漂浮育苗,要加强技术指导力度,确保成功。要抓好烤房的新建和改建,水城县必须加快烤房建设进度。小麦、油菜去年由于干旱的影响,播种期推迟,长势不够理想,要加强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生长。对农民群众春耕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今年市级增加了对农机具补贴,从预算的10万元调增至30万元,县级也要加大力度,增加补贴,抓好落实。农机部门要作好安排,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确保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大农机安全的监管工作力度。
2、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防汛抗旱和人工防雹的一切准备。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进度偏慢,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各项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扫尾工作,原有水利设施要搞好维护和岁修,确保今年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作用。要认真落实农民兴建的小微型水利设施,国家适当给予材料补助的政策,各地除了将正常渠道资金用于补助外,要确保落实好县级土地出让金20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结合我市实际,主要用于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同时要按规定,明确产权归农民个人所有,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投工投劳兴修水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要做好人工防雹的各项准备工作,人员要培训到位,加强与机场联系和组织指挥工作,减少冰雹灾害的危害。
3、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工作。今年春节前后,由于气候原因,森林火警频发,火灾不断,全市上下全力防护,尤其是林业部门干部职工、消防、武警战士、民兵、护林人员和各级领导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大年三十晚上,不少干部群众是在山上度过的。针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市级将防火经费从原来预算的20万元调增至40万元,要加强森林灭火器材的购置和装备,增加一定数量的临时护林人员。当前气温逐渐回升,风干物燥,农业生产用火增多,是森林火险易发高发期,各县要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搞好防火物资的储备,加大护林人员巡山守护力度,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对重点林区加强防范和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坚持防火期24小时值班制度。森林公安要加大火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故意纵火行为,同时要教育群众遵守法规、改变不良习惯,严禁在晴天大风天气上山烧灰积肥。各级林业部门要抓住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抓紧抓好营造林工程的规划选点、作业设计和苗木准备,切实搞好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确保造林计划的完成。
4、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我市动物疫情形势始终严峻,不容轻视。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动物五号病等重大疫病高发季节,畜禽及其产品的运输和交易流通频繁,为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全市上下必须高度警惕,严密防范。要全面提升我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要做好春季防疫注射等项工作,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五号病免疫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一旦出现疫情,各地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快速应急反应,立即出动就位,采取坚决果断的综合防治措施,消灭病毒,控制源头,同时做好相应的群众工作。
加强农村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发奋图强,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同 志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今天,炳伟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省加大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x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生产再创新高,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继
—1—
续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祥和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的显著势头,为促进全市经济较快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克服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依靠科技,依靠政策,依靠实干,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深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活动,全市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259万吨,较上年增长1.33%,实现了“八连增”。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5.1万吨、43.55万吨、5万吨,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完成造林面积17.17万亩,是省下任务15.65万亩的109.7%。肉、蛋、奶生产分别达到39.2万吨、27.8万吨、25.8万吨,分别增长7.8 %、10 %和8.4%。
二是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投入总规模为9.88亿元(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投入5.86亿元),较上年增长80%,是近年来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引黄灌溉面积达249万亩,创我市历史新高。共建设各类建筑物245座,开挖治理沟渠362条,新打、维修机井2875眼,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5.69万亩。对贺李河、运粮河、铁底河、涡河故道、康沟河、贾鲁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进行了治理。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Ⅰ标段土方 —2—
工程已全部完成,Ⅱ、Ⅲ、Ⅳ标段土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05亿元又解决了22.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县建设任务。积极应对特大干旱,紧急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实现了“引黄入杞”的多年梦想。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个县和禹王台区都建立了乡镇水利站。
三是现代农业有了新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培育无公害蔬菜、x西瓜、x菊花、沿黄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全市优质农作物面积已发展到795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59%,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基地118个,面积达98.6万亩,无公害基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共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60家,县(区)级示范社100余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工商注册的已达1632家,比2010年底1399家增加了233家,增长16.7%。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带动农户40余万户。
四是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新面貌。把打好加快新型城镇化攻坚战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完成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五区村庄布局规划
—3—
和15个中心镇核心控制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个,新建住房7245套,新建社区内道路80676平方米,铺设下水道管网49424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1万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
五是农业科技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共完成机耕754.7万亩、机播850.9万亩、机收669.7万亩。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个,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做好高产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共开展了14个(其中小麦9个、玉米4个、水稻1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小麦示范方最高单产达623.3公斤/亩,玉米示范方最高单产达804.7公斤/亩,水稻示范方单产达707.1公斤/亩。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建成11个农业信息网站,440个村级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和6个多功能气象站。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370期,培训农村信息员78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7192人次,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继续加强与中国农大合作,实施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市校共建的内涵,建立双方合作运行的长效机制。
六是减负惠农工作有了新成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 —4—
实现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2元。全市共发放种粮直补8040.6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5840.19万元,良种补贴9004.07万元,农机具购臵补贴3927万元,退耕还林补贴1196.91万元,各项补贴资金均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全市已通过审核的“一事一议”项目筹资筹劳总额约23900万元,筹资到位98.7%,受益群众达到302.7万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9.5万亩,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2万亩。共完成扶贫投入资金10632万元,实施整村推进村41个,完成脱贫人口5万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农口各部门协同配合、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明确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生产效益“有而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其它地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粮食生产虽然连年增收,但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难度加大。二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波动异常激烈,农产品价格下
—5—
行和农业生产资料上行双重压力明显上升。三是城镇化率依然偏低,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四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与现代农业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矛盾不断加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所下降。五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实际,提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这些重大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政策基础。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既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完成“三农”工作任务上来。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 —6—
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要增强责任意识,在逆境中把握主动,在风险中捕捉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升两大攻坚战,在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有所作为,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x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和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是: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 %左右;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投资1亿元,解决18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 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7—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巩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好形势,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更加重大。
(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加快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x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科学谋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整合资金、聚拢政策”的原则,构建粮食稳定增产增效的长效机制,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40万亩以上。二是全力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x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的贯彻实施,按照“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总体要求,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显著提高耕地的抗灾减灾能力,夯实粮食增产基础,持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赵 —8—
口、柳园口、三义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赵口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贾鲁河、运粮河、铁底河、贺李河、涡河故道、康沟河等6条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做好“油改电”工程。加快黑岗口调蓄水库建设步伐,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四是全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重点在五县优势产区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4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20万亩,在x县、x县及金明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建立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
(二)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加快x崛起的基础支撑。一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着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层次。重点支持优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扶持西瓜、大蒜、辣椒、胡萝卜、食用菌以及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花卉、林果产业的发展,扩大以菊花、特色小杂果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利用我市自然风光、区域景观、特色农业和民风民俗资源,推动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带和朱仙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9—
二要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相对集中的畜产品生产优势集聚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形成生猪、肉牛、家禽、奶牛、肉羊等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扶持畜禽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肉品、乳品加工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三要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要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着力点,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到2015年,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十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业、棉纺加工业、油脂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畜禽养殖加工业、特色种植业、香精香料业、菊花产业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一是发展x县、x、x县面(米)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发展市区、x县、x县、x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化集群;三是发展市区、x县、x县、x县、x棉纺产业化集群;四是发展市区、x县油脂产业化集群;五是发展市区、x、x县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六是发展市区、x县、x县林产品产业化集群;七是发展x县花卉香精香料产业化集群;八是壮大市区周边以菊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化集群。四要积 —10—
极发展粮食加工业。在促进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协调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传统主食品、速冻食品和速食食品、玉米休闲食品、杂粮方便食品、高端营养食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力争粮食深加工能力达到粮食产量的40%,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五要积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管理,扩大监测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臵、有效控制。
(三)着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
要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思路,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因村设计,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要在科学规划上有新突破。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时间完善调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3月底前县区村庄布点优化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坚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所有新确定的社区必须首先完成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经市规
—11—
划评审组评审,市规划局、市城乡住房建设局和市委农办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工建设。要参照《新型城镇化社区特色民居设计图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传统文化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高质量、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要建立规划监督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要在典型引路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步伐。2011年启动建设的35个重点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底要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县区,每完成一个社区,从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奖补县区100万元;每少完成一个社区,将从整合的该县区财政资金中扣除100万元。全市各乡镇(涉农办事处)都要行动起来,按照要求至少开工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全县的重点来抓。同时,各县要从乡镇(涉农办事处)新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中选择4个行动快、效果好的作为市里2012年重点扶持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要在资金整合上有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资金每年列支不低于3000万元,整合县区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建设规模,增加财 —12—
政资金的投入。要强化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匹配项目、投放资金,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村庄绿化、电网改造、农村超市、卫生室、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体育设施等有关资金项目计划安排,要与新型农村社区有效衔接,统筹安排,一并实施。
四要在土地整理上有新突破。鼓励新型农村社区采取拆旧建新的模式,在原址上进行建设。确需占用新增地的,要充分利用闲臵地、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要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周转用地指标。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要首先复垦为耕地用于归还周转指标,节余的土地指标,可在本县域内臵换城镇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其土地增值收益专项用于社区农民住房补助、土地复垦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突破建设用地瓶颈,并有效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
五要在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编制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功能分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出来的土地,积极引导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重点培植高效农业、现代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规模化经营产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给
—13—
予大力扶持,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六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吸收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完善服务管理功能,使农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社会进步成果,切实转变生活方式。要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组建党总支(或党委),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延伸推进卫生、就业、教育、文化、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四)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力支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把农业科技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臵,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一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大学、x大学、xx天民种业公司、市农科院、市蔬菜研究所等为依托,建设小麦、棉花、西瓜、花生育种创新基地,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支撑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支持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农业科技 —14—
研究,巩固小麦、花生、西瓜、棉花育种的优势地位,提升玉米、花卉、林果、水稻、家禽、生猪、肉牛育种的研发能力。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转化一批重大涉农科技成果。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农业发展技术体系。二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主要农作物育种进程,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2012年使我市各类农作物种子基地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以上。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作物分子聚合育种、大面积均衡增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新型疫苗、生物农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支持小麦、花生、西瓜、棉花、玉米、生猪、肉牛等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创新。推广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实用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气候灾害、农业污染与农业生产安全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2012年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一个百分点。三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
—15—
强农业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构建农科教联合推广服务机制,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农技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服务和良种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参与农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要加大新兴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构建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启动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着力分层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全市培训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化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等实用技术达到5万人次。
(五)着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从今年开始,新一轮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启动。国 —16—
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持范围,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责任更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扶贫纲要精神,精心组织、强力推动,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一是突出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型产业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树立大扶贫理念,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要把扶贫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统筹规划、统筹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大力实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有组织、有规划的抓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建设、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积极鼓励市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参与贫困村驻村帮扶,积极承担相应的扶贫任务。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实施金蓝领工程,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托科技项目吸引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扶贫,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宣传教育
—17—
力度,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稳定脱贫致富步伐。
(六)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程,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构建符合x特色的、多元共生的农村社区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实现x跨越发展、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提供精神动力。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活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基层供销社、返乡创业农民、各类专业大户等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要达到1850家,基本覆盖全市每一个乡镇。二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创新土地股份合作等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切实落实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积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进一步扩大农村企业、农民和农户可抵押物范围,有效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18—
问题。扩大农村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各保险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解除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四要加强涉农资金监管。要把涉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促进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要创新涉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五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资源开发、土地整理、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好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政策,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让我们真正做到思想真重视、领导真加强、工作真落实,把重视“三农”工作体现在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理念、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x快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
第五篇:副市长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讲话
稳中求增 开拓创新
努力推动全市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副市长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总体部署,总结全市**年金融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研究安排**年金融目标和工作重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年
全市金融稳步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特别是在各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金融系统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态势良好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长16.2%;人民币贷款总额**亿元,较年初增加4*亿元,增长15.87%。**年,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9.08亿元,赔款给付支出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5%、40.9%,保险行业共实现税收**万元。*年,全市证券行业全年完成交易量66.79亿元,同比减少24%,托管市值达*亿元,同比减少4%,新开户**户,同比减少31%。**年,全市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资金25.18亿元,在保资金**元,累计担保8226户,在保3*户。**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亿元,增长28%,全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5.19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5.95亿元,增长24%,公积金存贷比为68.51%;**年,全市18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年累计发放贷款5.51亿元,较**年增加1.38亿元,增长34%;年末贷款余额4.58亿元,较**年增加2.22亿元,增长94%。
(二)构建平台,合作共赢,银政企合作迈上新台阶
**年,全市积极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促进资金供求双方交流协作,全市银政企合作走出了协议化、机制化、常态化的新路子。一是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年3月底,我市被省金融办列为首家州市级试点,成功举办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有效促成了86家企业与银行签订了总金额达**亿元的贷款合同,另有104家企业与银行签订了22.30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到2*年3月末,“融资便利化行动”意向贷款共落实12.58亿元,落实率达56%。二是开展金融支持保山行系列活动。**年8月底,成功举办了“金融支持保山行”系列活动,与省级各金融机构分别签订了26份战略合作协议、14份项目贷款意向书,签订意向贷款项目323个,意向贷款金额达*亿元。到**年3月末,“金融支持保山行活动”中意向贷款共落实41.98亿元,落实率达5.31%。
(三)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务层次进一步丰富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年,全市共组织申报小额贷款公司2批14家,成功获批9家,公司数量达18家,增加1倍;注册资本总额达5.64亿元,同比增加3.55亿元。二是村镇银行从无到有,填补了全市无村镇银行的空白。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和腾冲民生村镇银行分别于8月、*月顺利开业,成为又一股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新生力量;三是**保山营业部于2*年10月23日开业,进一步丰富了证券服务行业;四是省内外股权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及金融服务公司都分别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拟在保设立分支机构,将进一步丰富全市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努力探索,积极开拓,金融改革与创新有新进步
一是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在稳步发展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发展新型金融服务,直接融资工作取得新进步。**年底,市国资公司成功发行了8亿元的企业债券,开创了我市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先例;**电力公司正在筹备发行4.8亿元的企业债券,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获省发改委审批通过,近期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二是积极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年5月,隆阳区被省金融办确定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县。全市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民房所有权“三权”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步开展。到**年底,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1.65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5.04%;涉及户数147户,同比增加30户,贷款余额在全省排名第四。
三是与太平洋集团、瑞丽景成集团和省城乡投集团在BT和BOT融资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五)重视金融,学习金融,金融培训工作得到新提高
**年,借助“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和“金融支持保山行系列活动”等大型金融活动,全市共开展了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培训、股权投资培训、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