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

时间:2019-05-15 05: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

第一篇: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

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

——与高中毕业生谈高考志愿的选择

从中学迈入大学是青年学子一次跃龙门式的跨越,面对的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十分重要的选择。对于优秀高中学子说来,了解北京大学的特色与优势,了解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了解北京大学的招生理念与招生政策是关键时刻进行明智与成功选择的关键。

一、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录取政策要点

☆2010年招生计划:录取人数原则上同2009年持平。

北京大学坚持走“本科生精英教育”之路,2010年招生计划将继续保持稳定:校本部招生计划总数为2650人;医学部计划总数为830人(其中本科630人,高职护理学专科200人)。北京大学2010年的调档比例控制在120%以内,最终视生源情况而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的为准。

☆录取政策。北京大学严格遵循教育部有关招生的方针和政策,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结合高考志愿和高考分数顺序录取。

凡各省市规定的加分投档的考生,北大按照加分政策(最高不得超过20分)加分后提档,然后按实际考分录取专业。

保送生和按加分政策录取的特长生不占当年已公布的各省市的招生计划。

自主招生降分标准为北京大学当年在当地录取线下30分以内给予正常录取,具体是:自主招生学生的加分和各省市的政策加分累计不得超过30分。

北京大学在录取时设专业级差,级差一般不超过5分。

☆按院系或大类招生。按院系或大类招生是按院系或大类培养的基础环节,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

☆人性化的“零风险”与“零调节”(适用于出分报志愿省份)。北京大学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诚信为本,为北大负责,更为学生负责的理念,实行“零风险”与“零调剂”的政策:在与考生和家长充分沟通、协商后,结合考生意向与招生计划,同考生协调专业志愿,可以保证(即“零风险”),而且专业志愿也可以保证(即“零调剂”)。

☆优秀新生奖学金。

自2008年起,北京大学新生奖学金实行申请制度。优秀新生可向招生办公室提出奖学金的申请,北京大学不再仅依据高考成绩来评定新生奖学金,而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奖学金额度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提高,分为三个等级:全额奖学金5万元,半额奖学金2.5万元,专项奖学金1万元。

☆校本部和医学部继续实行两个代码招生。

2008年起,医学部本科新生都在校本部学习一年基础课程。从2009年起,医学部达到校本部理科提档线的学生可以申请转往校本部,校本部学生也可以申请转到医学部就读。

二、雄厚的综合实力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各行业起领军人物。重视基础、尊重选择、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最好的教育是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的一贯宗旨和传统。

☆独一无二的文理医工互补、综合培养优势。北大文科、理科以及医科实力在国内高校中位列榜首,且大部分专业为国内首创,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和传统;北大新型工科依托北大雄厚的文理基础研究和综合学科优势,从高起点出发,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如能源与资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为北大学子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北大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校园生活中,文理医工相互交融、渗透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互补。

☆通识教育的先锋——“元培计划”。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探索和实践“通识教育”的高校。2000年北京大学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在低年级进行基础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和自主选择专业制度。概括地讲,“元培计划”就是:入学不分专业,低年级重点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基础课程,一年半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趣选择专业;自由选课学分,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教育模式继承了北大重视基础的传统,保证学生受到严格的基础训练,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推动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元培计划”推出以来,受到了大批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开创精神的高中生的青睐。今天,“元培计划”已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领域最显著、最主要的成果和特色。

☆按院系或学科大类培养。可理解为“小元培计划”,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院系基础课程,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高年级时进入学科领域,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通过学习进行选择,通过选择完成学习。

☆选修双学位专业或辅修课程。北京大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修双学位专业或辅修课程,毕业时可取得两个学位证书(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或两个毕业证书(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学生选修双学位或辅修学位,既拓展了知识面,又为就业增加了砝码。

☆灵活的转系或转专业制度。由于北大实行按院系或学科大类招生,报考志愿时无需在院系内选择具体的某一个专业,可在入学后2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志向选专业。如果对所在院系内专业均不感兴趣而想改学其它院系的专业,有以下途径:

1.申请转院系。入学后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双方院系同意,接收院系考核通过,合格者可以转院系;

2.选修或者辅修双学位。

3.在毕业时保送或报考硕士研究生时进行专业调整。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宽广的个人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的品质,不仅在于它拥有多少大楼,多少大师,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北大校园文化便是中国杰出校园文化的代表。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在北大校园里,老师是一盏盏明灯,是他们为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铸造铁打的营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北大的主人,全国各地精英在北大的空气中自由呼吸、展翅翱翔,他们勇于创新、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大校园文化生活。北大精神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在这里自由地交流、畅快地讨论;北大校园文化是神奇的,它使北大与一代代北大人激情澎湃、永葆青春。

☆未名湖畔好读书,博雅塔下宜聆教。北京大学每年有上千场学术讲座和演出、报告、演讲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同学们在近距离接触大师、各行各业精英的同时,既开阔了眼界,也增强了发奋学习、努力攀登的动力。一年千场讲座,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中国作家北大行”系列汇聚当代著名作家,他们品文学,谈写作,观人生。“走进两会”系列邀请名师解读两会关键词,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关注现实,心系国计民生。“燕园青韵”系列以环保为主题,化简理科的公式,普及环保的知识;兼收社科的理论,提升环保的意识,理性地指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人文社科、跨学科系列的讲座更是层出不穷,用周易的思想阐释管理的哲学,用密码学的理论盘点谍战和侦查大片,用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分析经济政策„„学科交叉也走出研究室,走进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哲理的思辨在三尺讲坛上彰显,历史的变迁在悬河之口中讲述。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化,全球经济的潮涨潮落,在学者侃侃而谈之时变得不再遥远和迷幻。北大的讲座传授的不只是不同领域的知识,更是不同学科的思考方法;它打开的不是一扇窗,而是无数双智慧的眼睛,探索更加广阔的未知世界的眼睛!

☆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大学时光七彩斑斓。北大社团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吸引着燕园学子于其中挥洒青春与激情。社团活动为志趣各异、爱好广泛的北大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魅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缤纷亮丽的色彩。在北大,有继承“五四”精神的旗帜,创办中国高校第一个诗歌文化节的“五四”文学社;有用青春的热血沸腾了卓奥友锋的雪线,用生命的极限印证了“智力的强者不是体魄的弱智”的山鹰社;也有“铁骑”走天涯,用现代文明之光烛照丝绸古道,把环保观念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的自行车协会;还有为自习室里一时不便的学生送上一瓶墨水,为老区求知若渴的学子送去文化甘泉的爱心社„„

☆在校本科学生的“压力”。北京大学鼓励年轻学生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地激发潜力,使好学生更好地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北大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9年北大共录取各省区文理科第一名共629人;1995-2009年共录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国际奥赛奖牌获得者197名。进入北大后,所有的同学都将褪去以往的光环,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里,只要你足够努力,坚持付出,虚心求教,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相信四年之后的你也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北大毕业生。2010年4月,北大招生办联合各院系,向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家长和所在中学寄送喜报,以鼓励同学们更加刻苦努力、勤奋学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家乡汇报。

☆为本科生搭建科研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是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98年以来,北京大学设立了君政基金、泰兆基金、校长基金和毛玉刚基金等四项本科生科研基金,学校教育基金会也为本科生科研训练设立了专项基金。大学生创新计划和科研基金促进了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4年至2009年,共有3397名本科生的2203个项目受到本科生科研基金的资助,资助总额830余万元,近2500余名本科生获得了研究课程学分。2004年-2009年,据不完全统计,受资助学生共计发表论文784篇,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受资助学生作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达到124篇。

☆本科生毕业去向。一流的本科教育造就了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北大本科生在就业和继续深造方面优势突出。

①直接就业:北大本科教育以其高质量的特点在社会各行各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众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党政机关争相到北大招聘应届毕业生。自2000年以来,北大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多年超过98%。截至2009年12月,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13%。

②国内保研: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凡获得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北大本科学生,都具备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在保研的同学中,除保送本院系研究生外,有相当大的比重是跨专业的。2009年,北大校本部同学选择在国内深造的比例达41.07%。

③出国留学:基于良好国际声誉和毕业生在国际上的良好表现,每年都有一大批世界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录取通知书飞跃重洋寄送到北大毕业生手中。2009年,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和比例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态势,本科毕业生出国人数比例高达32.85%。

☆国际化程度显著,力争使每位本科生都至少有一次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北京大学已与260多所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常规校际交流项目达68个,并且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合作,而各院系也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工作,为本院系学生量身打造最为适合的海外交流机会。每个学期,都有多个各具特色的海外学习项目供学生选择,北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申请到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悉尼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世界顶级名校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海外学习,修得的学分可以直接转回北大,校际交流项目多数都为申请者免除学费,并提供奖学金。北大学子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北美、东亚,甚至中亚和南美,都留下了他们求学探索的身影。

此外,北京大学还与耶鲁大学、慕尼黑大学、萨尔斯堡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等十几所境外大学有常规暑期学校合作,每年春季向全校学生开放申请机会,利用暑假到各高校进行为期4-8个星期左右的学习;而种类繁多的奖学金项目,如剑桥大学Wing Yip奖学金、法国政府埃菲尔奖学金、洪堡基金会联邦德国总理奖学金、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等,则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提供了经济支持,极大地为他们减轻了经济负担,令深造之路更加通畅。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与港澳台地区的十余所知名学府,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也签署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每年近100名北大学子有机会在香港和台湾学习生活一个学期。

北京大学有20余家与国际交流和探讨国际问题相关的学生团体,如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模拟联合国协会等。他们直接参与接待了克林顿、普京等近40位国家元首与国际政要或同其进行面对面交流,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商界巨擘、名校校长亲密接触和深度对话,北大学生的自信、睿智和思辨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大学生自己组织了很多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各国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拓宽了眼界。如2009年3月,第三届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世界16个国家,88所高校的近500名代表参会,大会突出了亚洲特色,成为各国青年认识亚洲、了解中国的窗口,获得了巨大成功。

北京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不只在于学术能力方面,更注重其综合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校期间,北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校园内的知名学生社团组织申请到海外知名公司或国际组织实习。由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同美国波音公司旗下的“未来飞行馆”公司(Future of Flight Aviation Center)合作的暑期实习项目,每年选拔北大学生于暑假期间前往美国西雅图实习,亲身体验国际顶级企业的商业运作和文化氛围。由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AIESEC)提供的每年数十个赴全球各地的实习项目以关注发展中国家事务为特色,充分地展现了北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环球视野。而为期一年的中国赴英实习生项目则以其完善的项目运行,充分的时间安排和深度工作实践受到了广泛好评,许多参与者从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良好的工作机会,或是进入世界顶级名校继续深造。知行并重,北大学子在国际舞台上施展着才华,为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未来人才打下基础。

四、轻轻松松上大学

☆本科阶段的学费与生活费。

校本部:学费每人每年5300元或5000元,住宿费每人每年750-1200元;医学部:学费每人每年6000元,长学制学生按有关规定办理;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后,缴纳1000元/学年的实习材料费,住宿费每人每年12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北京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任何一名北大的优秀学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为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大学设立了“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包括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借款、临时困难补助、助学金(包括五•四专项助学金)、奖学金等渠道。目前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将作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北大学生资助中心咨询电话为:010-62759349,62754251。贫困新生也可通过各省的招生组长提交助学金申请。

五、把握机会,选择北大

1、优秀高中生首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中学阶段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应将眼光更多地投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齐全,文理渗透,更加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全面发展。此外,相对于传统的以工科为主的大学而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之间更容易交叉,“从未来趋势而言,交叉学科研究是一大热点,也更容易出成果。以北京大学现有的学科为例,经济学与法学交叉为经济法,理科与法学的结合可以从事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或者实务工作;在基础理科学科中,数学与物理、物理与化学、化学与生物等的交叉,就更不是新事物了——拥有深厚底蕴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更具备资源与学科优势。思维活跃的年轻学子,在这样的学术气氛中,会拥有更多机会,学术眼界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知识结构合理构建,并做到文理交融——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阶段,打下扎实全面的知识基础,对于胸怀远大抱负的学生而言,将非常重要。”

2、北京大学是优秀高中学子首要选择。

北京大学是学科门类最为齐全、学科优势最为突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大师级人物荟萃、高层次人才辈出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宝库,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学术重镇。无论是文科类专业、理科类专业,还是新型工科(如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医学专业,北京大学都是优秀高中学子的首选。北京大学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北京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大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北京大学拥有的学科非常齐全,到现在为止已经涵盖文科、理科、工科和医学等各个学科。而学科齐全是大学之所以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前提条件。

第二,各个学科之间高度的融合,通过这种文理医和工科的相互交融渗透,为同学发展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

第三,北大拥有强大的文科和理科,这些年国内高校都把发展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根据学者的研究,综合性大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非常强大的文科和理科,现在有一些学校强调新建的学科是小而精,实际上拥有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第四,培养目标多元性,也是综合性大学一个重要特点。北京大学致力于为各个领域培养顶尖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的目标非常多元,也鼓励同学们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北京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体现。

第二个特点,北京大学拥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从蔡元培老校长提出这个办学理念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思想在北大深入人心,从老师的科研到学生的学习探讨,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氛围为同学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第三个特点,北京大学的同学基础非常的扎实。北大从1988年提出了“十六字方针”,鼓励同学在本科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具备非常扎实的基础之后,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长远的根基。

第四个特点,可以概括为北大的学生还有非常宽阔的视野。当然首先一个前提是要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北大因为学科非常的齐全,与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之间的交流也非常的广泛,听取各种顶尖的学术报告机会非常多,参与社会实践也非常的充分,所以造就北大学生有一个非常宽阔的视野。第五个特点,北大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正是因为有学科的多样性和自由民主氛围,使得学生一方面有多种选择,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进行选择。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也是一种能力,在校园里面学会选择,学会经过比较理性的分析再做出选择,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关于理科与工科的认知与选择。

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工科(如土木、机械等)属于技术科学;理科(数、理、化、天、地、生、力等)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与主导地位。基础科学研究要实现科学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又要不断实现工程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毕业于北大数学力学系,他领军的科研群体对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制是工程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引发了印刷行业的革命性变革。北京大学的理科类毕业生和立足于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理科基础之上的新型工科毕业生有着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有着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对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思维敏捷灵活,有志于在科学技术事业上干一番事业的理工科类优秀考生,北京大学的理科类专业与新型工科类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4、关于具体专业的选择。

能被北京大学录取且对专业又比较满意,自然是理想的选择。如果高考成绩不是名列前茅,可以选择北京大学但不能进入自己心目中的最满意的专业,怎么办?北京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地、自觉地专业选择的机会。如申请转专业,选修双学位,在报考硕士生时进行专业再选择等等。北京大学文、理学科的领先地位和前沿新型工程科学领域的优势地位为这种选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报考时不喜欢某一专业有可能是对此专业不了解,入学时打算申请转专业而后来喜欢上所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很多人在新的专业和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自1998年百年校庆以来,北京大学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领跑者,一直致力于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创造条件。招生中,我们坚持为北京大学负责,更为学生们负责,让最优秀的学生不错失进最优秀大学的机会,是这两个“负责”的最佳契合点。

还要强调的是:北京大学是高中学子的第一选择,但我们并不是希望所有学生都把北京大学视为唯一选择;一旦有了报考北京大学的机会,要把握机会欣然地选择北大;如果因高考成绩不如人意而不能够报考北大,可以坦然地选择其他高校。我们更希望看到,在高考录取结束之后,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学子和家长的脸上!

第二篇:零距离看北大: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中文系?

零距离看北大: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刘纯

一、想当“作家”不一定进中文系

我在理科实验班参加高考,在我家那个地方,填报志愿是在高考以后,出分以前。我那个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事实上,在我看到北京大学招生计划的时候,决定就早已经做好了。我把我的选择告诉我的老师们,无一例外地,他们都会白我一眼,然后冷冷地说:这个志愿好,没人跟你抢。

直到今天,依然会有无数的师弟师妹以及中学生一脸不解地问我:作为一名理科生,你为什么要上北大中文系?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拾起自己久违的耐心,不厌其烦地讲我是多么热爱中文这样一门学科。答得多了,我忽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会对我这样一个其实非常普通的选择充满疑惑?后来我听一个师妹跟我诉苦时,突然明白了问题所在。

那位师妹对我说,有一次,某位叔叔这样问我那位师妹:“你学什么专业的?”我师妹说:“中文。”那位叔叔马上条件反射似的说:“中文,培养作家的?”我师妹想了想,勉强说:“也算吧。”——事实上,中文系并不是作家班,中文系和培养作家并无直接关系——然后那位叔叔就又问:“那你出过几本书了?”我师妹特别无奈地说:“没有。”最后那位叔叔大惊失色:“啊?没有?没有就让你毕业了?!”然后我的师妹就很无语。

第二次,某位阿姨问我师妹:“你学什么的?”我师妹说:“中文。”那位阿姨马上条件反射似的问:“那你写诗不?”我师妹说:“不写。”阿姨又好像很专业似的说:“哦,也对,现在不流行写诗了。那你写小说不?”我师妹摇摇头,说:“不写。”阿姨突然做恍然大悟状:“对对对,女孩喜欢写散文,就是冰心那种的吧,我特喜欢!”我师妹再次非常无语。这位阿姨比刚才那位叔叔好一点,不过她依旧把中文系当成了作家培训班。

第三次,我师妹在火车上遇到了某位大爷,大爷问她:“上学呢?”我师妹点点头:“嗯。”大爷接着问:“学什么呢?”我师妹说:“中文”。大爷看了看她,满意地笑了笑说:“学得不错啊,我都没听出来你不是中国人。”这回我的师妹更加无语,因为这位大爷把学中文的和老外学汉语划上了等号。

最后一次,我师妹的表姐问她:“你学什么的?”我想这个时候各位已经可以替她答了:“中文。”她表姐问她:“中文都学什么啊?”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在中文系学了将近7年,也做不到一两句话给它解释清楚。我师妹吧啦吧啦说了一通,她表姐想了想,就回了她一句:“哦,也就是说你们还有比较专业的东西,是吧?”我想我师妹什么反应,也不用再跟大家重复了吧。

总结一下这四次尴尬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中文系的认识,就是培养作家——说得再难听一点,就是培养出一大批多愁善感而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学男女青年,这些人的公众形象基本上就是矫情、无聊、空虚、寂寞,同时还不负责任,简而言之,三个字:“神经病”;后两个问题则告诉我们,之所以中文系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大家认为“中文”是大家都会的,学中文的没有什么专业的东西用来服众,中国话大家都会说,凭什么要你们来教我们,学来学去学中文,有什么好学的呢?我想,接下来,我必须向大家还原出中文系的真相;也就是说,只有最后跟大家谈清楚中文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这些学中文的人到底都在学些什么,为什么要吭哧

吭哧一学就是四年,有的还要学七年,甚至十一年、一辈子,我们讲北大中文系的意义和价值,谈选择北大中文系的那些理由,才不至于流于空谈。

二、中文系到底学习什么?

从大的专业方向上分,中文系有四个方向:文学、语言、文献和应用语言学。先说文学。文学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并非让他们日后成为作家,而是成为批评家和分析家,换言之,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并非文学创作,而是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所有那些神经兮兮的文学青年跟中文系文学专业基本上都没什么关系。文学创作是要靠感性,可文学评论和研究更多的还是要靠理性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感性分析固然重要,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才是决定一篇论文好坏的根本所在。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心浮气躁,某种意义上说,为了对那些感情的文学作品进行缜密细致的阐述和分析,他们必须比一般人更加脚踏实地。

语言专业细分起来,又有古代、现代和应用之分。在徐通锵、叶蜚声先生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中,老先生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在人类尚未直立行走之前,嘴要承担的任务很多,比如吃东西,取东西,甚至还包括打架。等到人类终于直起了腰板,解放了上肢,进而创造出了语言,人类的思维水平才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一切文明。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文字水平的高低,与人的思维能力直接挂钩,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大思想家都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先秦诸子就不必说了,他们的著作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瑰宝;就是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们自身的思想能力也为世人所叹服。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学的研究,表面上是与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语法现象打交道,而究其实质,却是深入到人的思维层面,探究真正属于人类自身的奥秘。这里,我简单地对所谓“应用语言学”专业做一点补充介绍。由于我当初进北大中文系的时候身份是理科生,所以就被默认归到了这一专业,我们所接触的工作,通俗点说就是“金山句霸”,即利用计算机编程的相关技术,结合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中文信息处理的相关问题,这一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就业形势也一片大好。

文献专业就是搞国学的。现在“国学”已经成为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用可以称自己是研究“国学”的,反而是文献专业真正研究国学的师生们,却从来没有在电视、电台中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在踏踏实实地做着保护整理与研究古籍的工作。所以我们不用泛滥的“国学”而是换一个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保存在哪里?保存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文献专业的任务是所谓“古籍整理与研究”,因为我们知道,古人写书是没有标点的,用的又是古汉语,而且经过那么久的年代,书籍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今天的人常常看不懂,所以需要一些人经过专业训练把这些古籍转换为大家能够看懂的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呢?说得夸张一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义务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想消灭一个国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它的文化。比如秦始皇灭六国,秦朝虽然很快崩溃,但六国已经无法复兴起来,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的文字,烧掉了六国的史书,换句话说,六国的传统文化被消灭了,六国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是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获得这种民族认同,我们除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汉语之外,对于传统文化也应该有起码的了解。而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传统文化修养好的人,他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气质、人格必有优于常人之处,因

为他们推崇和学习的,是中华民族青史留名的优秀儿女,而不是时下的明星大腕超女快男。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古籍整理的数字化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专业的同学如果又精通计算机编程等,其前途将不可限量。

三、中文系的师长与学生

我在北大中文系学习了将近7年,我庆幸自己在这7年的时间里认识了无数优秀的先生。我现在清楚地记得邵永海先生给我们上古代汉语课时的场景,对于这位先生,我们所有人都尊敬地称其为“邵公”。有一次他在办公室里给几个同学讲《诗经•豳风•七月》,讲完之后顺带说起中国的农民问题。他一脸严肃地甚至略带些悲愤地跟我们讲现在农民的负担。后来我听说邵公来自山东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切身的体验,从那时候开始我明白了邵公不是那种钻进象牙塔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以及什么叫做活的学问和热的学问。我还记得那位每次上课都穿着长衫和布鞋的头发灰白的张鸣先生,用我一位师姐的话说,“张公是最认真贯彻‘从大街上捡回来一个破人就玩命对他好’这一北大道德准则的北大人”。那次我写了一篇关于辛弃疾历史观的论文,张鸣老师不但批阅得无比细致,而且措辞颇有情致,有的地方甚至用红笔标出之后,旁边就写两个字:“呵呵”。那次论文交上去之后,张老师特意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和我探讨论文中的观点,其实我的那些不成熟的意见自己并没有多在意。我还记得教当代文学的贺桂梅老师每次讲到得意处时嘴角都会微微一翘,眼神意味深长;我还记得吴晓东老师在现代文学史的课堂上背着手踱着步在教室里朗诵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的同学竟然在前排哭得稀里哗啦;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陈晓明老师时,我跟他说正在读他写的《无边的挑战》,他马上问我读的是什么版本,然后他跟我说:我送你一本新版的,你改天来取,我取的时候发现封面上写着“刘纯雅正”,当时心想真是情何以堪;我还记得教《诗经》的吴鸥老师声音非常小,但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每一个字都清楚地抵达了我们的耳朵里„„

也许,在很多年以后,有一些细节会逐渐淡忘,关于某节具体课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不清,但无论如何,结识这些先生,聆听过他们的教诲,都必然是我一生当中无比宝贵的财富。同样宝贵的还有我在北大中文系结识的那些朋友。也许是想和师兄看齐,我在北大中文系也组建过两个组织,一个是辩论队,一个是表演队,前者曾经在北大最高水平的辩论赛上披荆斩棘,力克卫冕冠军,后者已经成为北大最高水平话剧比赛上永远最有力的冠军争夺者,没有之一。2010年5月22日,当表演队的同学们为自己获得话剧比赛第三个冠军和最佳编剧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不用太多的言语,所有人都对中文系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事实上,这种认同从新生踏入中文系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当他们在中文系团学联文艺部的带领下学习中文系系歌《新秋之歌》的时候,林庚老先生优美的诗句会将所有人带入到一种属于中文系独有的韵律之中。迎新晚会(中秋晚会)、新年联欢会、K歌大赛、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志愿服务队„„中文系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中文系的生活不只是书卷气息浓厚的图书馆,中文系的同学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四、中文系毕业生的去向与志向

每次参加北京大学开放日的活动时,我们无数次回答过家长这样的问题:中文系的学生出来能干什么?随着我们答疑的逐渐熟练,我们给出的答案也越来越明晰:

本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2008年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

究生的比例达到68%,位列全校第一。出国深造也是有兴趣和有志向同学毕业之后的重要选择之一,众多同学去了哈佛、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康奈尔、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由于他们的知识功底和刻苦精神在欧美等地的世界名校中享有良好声誉,许多国外大学都乐于接受北大中文系学生。

本科毕业后就走向社会的同学,近年就业率在98%到100%之间,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应用型热门专业。同学在择业方面也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以去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军队、企业等等,中文系毕业生以其“名牌”声望,加上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中文信息处理、中国文化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人才急需,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为很多机构和部门所看好。

简单地说,在中文系,想继续读书,我们为你提供机会;想出国发展,我们为你提供平台;想步入社会,我们为你提供无限的可能。中文系的学生是“万金油”,哪一个行业不需要头脑灵活、思维清楚、文字功底强、社交能力好的人呢?如果再谈吐文雅有风度,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是哪一行、哪一业,中文系的学生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就我认识的师兄师姐,他们有的成为了企业老总的高级助理,有的成为了极为成功的商人,更有人成为了非常出色的记者、编辑和教师,当然同样也不乏优秀的主播和编导。当然,更多的同学,仍然留在象牙塔里,从事文学、语言与文献的研究,为继承、宏扬与发展传统文化,为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做着他们各自卓有成效的贡献。

其实,在我看来,讨论“中文系的学生以后能干什么”,更像是一个伪问题。在当今这个看重个人能力远胜于学历背景的时代,专业对于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在这个越来越注重人的内功修为以及发展潜力的时代,中文系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好的学生在中文系,学到的东西可以是其它院系的好几倍。更何况,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6个重点学科的院系,前两年还不分专业,最大限度地夯实学生在各个方向上的基础;同时,北京大学中文系还与其它若干高等学府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大量的名额可以外出交流沟通。这是一个真正健康的、生机勃勃的平台。如果我说来北大中文系之前只是对这个学科感兴趣,那么现在我想说的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北京大学中文系都为我7年前的选择提供了足够的、且越来越多的理由。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使得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能够脚踏实地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够不声不响地在各行各业取得足以改变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成绩,使得我们的毕业生,在每年的毕业典礼上,都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在所有院系的毕业口号当中,没有哪个院系的声音能够像中文系的那样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说这话的人是宋代理学家张载。这四句话,如果不来北大中文系,或许我一辈子都无缘得见。也只有在中文系,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四句话所承载沉甸甸的重量,也才明白一个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心中所应有的不应该只是一份锦衣玉食的工作。

第三篇:为孩子选择小学

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

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普通小学与重点小学相比升重点中学机会大还是小?关于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明确的说明,是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2010年幼升小圣经最敏感的话题”既然大家非常关注,先在这里详细分析一下,供各位家长参考!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要分三个层次:

一、小学升学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二、小学升入重点中学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三、具体到每个区县细节性的升学、升优质中学的规定又是什么?

先说第一个层次。

1.如果实行统考升学——家长择校最简单:看看哪所学校连续若干年考试考得最好,不必区分小学是否曾经是重点,尽管选择考分高的小学就可以了;

2.如果完全实行大派位——没有升学考试,选择教育强区加上这个区对应的好中学多的小学就可以了;

3.如果实行名小小学生比例大于普通小学学生升入优质中学的方式——毫无疑问,家长一定要选择知名度、口碑度、规模大的小学;

4.如果实行普通小学升入优质中学比例明显大于名小的方式——更简单,家长可以尽情选择最普通的小学;

5.如果实行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同比例升入优质中学的方式——这个方式就需要分析了,关键看除了这个比例相同外,还有其他什么方式能够升入优质中学,这些所谓的“其他”方式所占的比例比与各名小、普小推荐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相差大还是不大或是是否基本相同。很显然,目前北京市小学升入中学的升学方式是上述的第3、第5种的混合体。

在第3、第5种混合升学的方式下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层次的问题。

目前各级教委公开的和被各重点中学普遍采用的小升初进入重点中学的方式主要

有5种(实际上有15种左右)。

1.推优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2.特长生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3.共建生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4.大派位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5.“点招”入学(教委默认但不公开、北京市几乎所有的一流重点中学都采用的)。在这里,主要搞清第1、第3、第5种升学方式才能最终搞清楚到底是选择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择校更好、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更大的问题。

因此,讲到这里我们就要详细讲到最关键的第三层次的问题,即:具体到每个区县细节性的升学、升优质中学的规定又是什么?因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东城、西城和海淀区,我就主要说它们,其他区县也都类似,简单比较就可以确定了。先说共建问题,搞清楚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

有的家长提出,共建生不占各小学非共建生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因此共建生留下的空缺,非共建生可以更好的获得推优名额从而在推优中扩大比例,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第一,共建生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不是所有的共建生都能直接进入重点中学的,因此,这些共建生一旦走共建不行的时候,他们必然希望通过推优、点招方式再获得第二、第三次机会。如果共建生不占推优指标,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推优资格,反而不如非共建生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共建生的家长也不干啊!

第二,在东、西、海推优名单的出台、资格审定、公示、电脑推优等任何一道程序都在共建生单独招生考试之前,也就是说符合推优条件的共建生在参加单独的共建招生考试之前就要获得推优资格,否则就将彻底失去一种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因此共建生只要符合条件是一定要100%占推优名额的,除非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本人放弃。所以,共建生采用的小升初

方式是:先推优,一旦被目标学校选中就没必要走共建了;推优没有被目标学校选中,还有机会参加共建单独组织的考试;如果共建也没考上,那么还有“点招”机会。而非共建生主要是推优、“点招”两种方式,比共建生至少少一次机会。讲完共建的操作步骤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东、西、海各区细节性的招生政策。

东城区:推优入学在东城区任何一所小学的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即全为15%,2009年实际推优率12%,重点中学“点招”比例约24%,共建约10%;西城区:推优入学在西城区任何一所小学的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即全为30%,2009年实际推优率24%,点招比例约23%,共建约10%;海淀区:分两个层次,知名小学、规模大的小学推优比例15%,普通小学11%,全区平均13%,2009年实际推优为8。58%,点招比例约24%,共建约1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东城区小学择校,就学校校内教育而言选择任何一所小学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是完全相等的,但东城目前极少部分小学还有些薄弱,能够选择400人以上规模的任何一所小学都可能是稳妥的(中等规模以上的东城小学据我的了结不存在薄弱校);

第二,西城区小学择校,就校内教育而言,因为这个区所有的学校我都去过,有的学校也有很好的关系,从我对西城的了解看,经过整合后任何一所小学都是很不错的,只要你喜欢、感觉方便,在西城区选择任何一所小学都会获得同等的机会;第三,海淀区政策导向与东城、西城不同是混合型的,因此选择海淀区一定要尽可能选择知名度大、口碑好、规模大的小学才可能使学生获得同等的机会。此外,海淀的校外培训机构或坑班对海淀的名小会给与比普通小学大得多的机会。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向我提出,认为“推优”就像抽彩票全靠运气,对它不能太在意,对上好中学没有太大意义。是否如此呢?东、西、海要一分为二。对东城区来讲,推优已经超过10%以上,点招虽是推优的两倍多,但比例也已不低,毕竟各小学校内教育的升学机会完全相等,如果说是撞运气超过全体学生数10%以上也不算低了,况且被推荐上的学生被电脑抽中的机会东城区是最高的达到80%;西城区的实际推优达到全体学生的24%,比点招还要高出1个百分点,推优的抽中率是76。5%,可以说是西城区占比最多的升学方式了,所以也更不能认为这如同抽彩票撞大运了;海淀区的实际推优只占学生总数的8。58%,电脑抽中率为66%,是东、西、海中最低的,加上海淀区点招人数几乎相当于推优人数的3倍,因此在海淀区推优确实有点像抽彩票了,最主要的升学方式家长应该放在点招的课外培训上,这也直接地进一步验证了海淀区为什么是北京市教育产业化最发达、培训机构最多、受训的学生最多这一事实。说完这个问题,有的家长又向我提出质疑:推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只能在普通班、点招进去的可以进实验班(也就是重点班)。事实到底是如何的呢?据我了解,目前一流的的重点中学一般会在小升初结束后举行分班考试,将推优生和点招生、共建生打乱一起考试,然后根据成绩分出普通班和重点班;有的重点中学则采取一学期后举行分班考试的做法。大家也可以看看学而思目前的小升初论坛,这两种方式目前是主流。总结一下:非划片入学热门重点小学的家长一般非富即贵,同时牛孩众多,根据

以上分析如果选择东城的小学,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选择接近中等规模以上的小学也许比选择热门重点小学机会更大;如果选择西城区,对于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只要你和孩子喜欢、又觉得方便任何一所小学都可以自由选择机会可能会更大;如果选择海淀区,对于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请一定选择知名度、规模都要大的小学,否则绝难获得和重点小学学生同等的机会,如果是外区前来海淀择校更要如此,家长必须尽早准备。最后说明一点,如果家长名校情节非常强烈,就不在我们这个主题的讨论范围了。此外,名小生源较普通小学优质关键在家长,名小进入重点中学人数多,除了是因为学生人数多外,最主要的是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孩子课后的教育中做了艰苦的努力、信息灵通,因此幼升小最关键看家长,小升初关键看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如进入普通小学或二流小学的家长能够同样重视教育,我深信在目前各区不尽相同的幼升小、小升初的游戏规则下,肯定会做出完善而理性的判断。

第四篇:为什么老师要选择自杀

揭秘老师选择自杀原因---是生活压力太大,还是其承受能力太脆弱?

河北某县一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即将三十岁。因为工作、经济压力太大,看不到未来在安排好学生夜寝后,回到办公室,喝下了自己准备好的一瓶敌敌畏,选择永远的离开这个让他又爱又无奈的人世间。他说最放心不下的是年老的父母、还有妻子和一岁左右的儿子,希望单位能照顾一下他们……

青岛小学老师仅仅因为老师让学生罚站,校方害怕家长向上级投诉就对该老师进行停职,公告导致该教师自杀……

黑龙江30岁的赵某,是馆陶县2006年引进的人才,任县一中英语老师。赵某工作认真,爱岗敬业,得到广大师生认可,今年担任高三某班的班主任。4月27日晚上10点左右,赵老师辅导完学生晚自习后没有回家。第二天早晨,他被人发现死在办公室内。警方接到报案后,在现场发现了盛农药的瓶子和一封遗书。

人民网海南视窗6月11日电(记者宁远、吴声婧)6月4日,人民网海南视窗独家报道了《三亚一中学女老师宿舍自杀 遗书称“累垮了”》一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纷纷对这一年轻女教师的离去表示惋惜。近日,三亚民族中学就此事向本网作出回应称,该校把当事女教师当“宝贝”看待,并没有超负荷安排她的工作,也没有违反规定安排工作量。

四川隆昌县一名小学女老师张远淑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在学校寝室内服毒自杀。女教师服毒前夕把手机里的亲友联系电话全部删除只留下一个山西网友的电话。事发后也是这位网友获悉其自杀情况后报警

2008年10月24日中午1点左右信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信高52岁物理女教师杜慧霞在该校实验楼5楼跳楼身亡。杜惠侠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在信阳高中工作26年近三年来连续担任高三3个班物理课的教学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39岁的女语文教师何小容在课堂上制止几名男生打牌时遭一名男生恶毒辱骂。何气愤难当在结束两节任课后疑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在学校。

无锡市一位22岁的女老师因管教一个小学生被家长割断喉咙死于逃命的归途学校门口

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去做家访时被学生掐死

…………………

近年来,教师自杀的事件频频出现。年轻的老师们未经得起社会的“洗礼”,选择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找安慰。

为什么这么多的教师频频自杀?综合死亡原因有一个共同点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就是前天我还同一位从教师转行到电视台当播音主持的朋友谈话,用他的话说,当教师这不是人干的活。当播音,他整个上午没有一点事,下

午到晚间也不是经常去工作单位,他从教师的岗位上转到播音员这个工作,刚开始的感觉是闲疯了。当时他要转行时,教育局长允诺他,如果不转行,可以到他轄的最好的学校去教书。他当时立即回绝,去电台机会难得,让我回去,绝对不行。由于工作清闲,他在业余时间又做起了本行的事,教学。他是英语教师,以前带的就是高三英语,他竟然办了五个英语补习班,有高考补习班、中考补习班、少儿英语班,英语提高班等名称。我说,你做这么多不累吗?累,一点不累,首先,我挑选学生,你到我的班里来上课,每班基本上就二十个学生,我的声誉在这里,总能招到优秀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立马滚蛋,给钱多我也坚决不要,没有学生给你气受,工作是美好的。二是我是为自己做的,我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什么人逼迫我,也没有什么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做得多,挣钱也多,不瞒你说,这几年,我通过补习至少挣了二百多万元。你看,我的这个工作室,完全是我自己的产权,是六十万元买的,现在还要升值呢。现在,星期

六、日排得满满的,星期四还有一个班,平时上班就是休息,星期

六、日才算是正式上班,不要说我在工作单位的表现不好,我现在是先进工作者,从来就没有过工作出错的事,如果我要想当什么领导,我早就凭工作成绩当成了所谓的领导了,我不干。你说在学校,我当年就带高三班的班主任,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晚上不到11点不能休息,天天连轴转,学校还要这检查,那达标,还要搞什么排名,自己折腾自己,学生方面的压力尤其大,时常有一些混蛋学生给你找麻烦,你还无可奈何。身体累,心尤其累!如果当初不是转行出来,而我还了解我现在的工作这么轻松清闲,我现在恐怕也要自杀了!

老师自杀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太大,心累,收入低下,工作环境恶劣――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威胁。还有的学校自己折腾自己,搞所谓的评比达标,什么末位淘汰。面对多重的压力,老师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也招架不住,不得已选择到另外一个世界。不禁让有些老师自叹:百无一用是书生。有时候和老师调侃说:知识不值钱,但是服务值钱,就把自己当成服务员就成了。面对这么大的生活眼里,房贷,奶粉,应酬……

第五篇:毕业生要如何选择企业?

“每个求职者都是一个鸡蛋,最适合他的篮子只有一个;要想找到那只最合适的篮子,必须先弄明白,那是什么样的篮子。”——《鸡蛋宝典》

秋,金黄的季节。此时应是收获成功和喜悦,享受快乐。但是,对于那些多如过河之鲫的求职者来说,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丝毫不为过。他们每天不知疲倦的奔跑在各大招聘会之间,连睡个好觉都成问题,甚至做梦都在不断地向面试人员推销自己。其中一部分人拿到了合适企业的offer,而更多求职者却承受着:激情的湮灭,身心的疲惫,自信心的丧失……

2006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硕士生洪乾坤跳楼自杀,遗书后面大致有这样的文字:“对不起,我找不到工作……爸爸妈妈,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拖累,这就是我选择……的原因。”震惊之余,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就业问题再一次摆上严峻的位置。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企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成功的机会只会降临有准备头脑的人

秀秀和丽丽是同一届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很要好的同班同学。身为文秘专业的她们,在毕业后单位的选择上却有很大的差异。秀秀性格内向,却一直盼望着能进入规模大一点、气派一些的公司做行政工作,觉得向亲朋好友说起来的时候比较有面子。通过各种关系,秀秀如愿进入了一家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虽然只是前台的咨询服务,但是当看到父母在向别人提及女儿时的自豪感,也就心满意足了。丽丽性格较外向,大局观也好。她并没有一味追求有名公司,而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选择了规模不大但在朝阳行业内有着很好前景的民营企业。二年后,当昔日的好姐妹再次相聚的时候,秀秀因为整日机械式的工作,没有任何发展空间而在三个月前就提交了辞职报告,现在正在身心疲惫地为今后工作的着落而奔波;秀秀现在可是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虽然出身于秘书专业,但是由于自身的勤学好问,加上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她也逐步兼顾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随着经验的丰富,对企业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公司的蒸蒸日上,也使得成绩显著的秀秀被提升为副总经理。现在她所在的公司正在和加拿大的公司进行着贸易工作的洽谈,有望在年底得到一笔金额上百万的定单。

上面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朋友家人的劝说,为了眼前的虚荣利益而选择并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即使得到别人羡慕的眼神,但快乐与否只有自己才可以体会得到。况且,在大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少能和公司的高层领导交流,在人才济济的公司里自己也很少得到重视,发展的步伐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在看起来只是规模相对小些的企业,员工们有着更为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更容易得到老板的关注。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交流,一般工作的覆盖面也相对广些,可以扩大知识面,做个多面手,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选择合适企业四步法

看看不断攀升的各高校的招生数字和逐年下降的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让人们不禁要问:国家和个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换来的就仅仅是这种“未毕业先失业

”的局面吗?对于身陷其中的大学生们,如何在求职的泱泱大军中抓住自己的那根救命稻草,并切实让它给自己职业价值提升带来帮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会的垂青外,更需要周密的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对所有人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很关键,所以每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人都应未雨绸缪。下面结合前面的案例为求职者提供一种求职思路。

一、你是那种人?

进企业的人有两种:一是,靠工薪吃饭;二是,将来自己创业。在选择企业前,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长远规划是什么:做技术专家,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为了将来自己创业进入你心中那个公司所属的行业中相似的企业?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前者,即工薪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案例中的两人就是这种类型,在毕业初期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创业的工薪族。

二、你的兴趣是什么?

每一个求职者都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研发?技术?测试?(硬件、软件)市场?销售?投资?人事?财务?这个因素将决定求职者最初的岗位。案例中的丽丽就在求职前很好地分析了自身的特点,才不至于向秀秀一样做个前台咨询,“因为整日机械式的工作,在三个月前就提交了辞职报告”.兴趣是职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干任何工作,如果你对它失去了激情,那么,要么是你在被迫受到煎熬,要么是你在虐待自己,但最终的结果都导致员工和企业双方利益受损。

这里所说的兴趣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于自身性格特点所形成的兴趣;二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专业知识方面的兴趣。根据调查,职业的发展受这两方面综合影响,相对而言,前者影响可能更大一些。

三、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回报率。

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是公司光明前途的基础;较高的行业回报率是企业利润的保障。丽丽的个人职业发展就是很好的证明。判断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回报率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熟人。

但是,大家在选择不了朝阳产业中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时,也可以选择行业回报率一般甚至较差中实力较强的企业。其实,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前面一种选择相对长远利益来说风险收益率高一些。

四、企业的地域、性质、规模、及前景

求职者去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培训、更宽广的视野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单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应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这里只说明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在比较发

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程度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

关于企业的性质,粗略来说,国内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外企、国企和民企,政府部门可以归到国企中去。总的来讲是外企更看重能力,国企需要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能力较强一点,民营企业二者兼备。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具体选择什么性质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决定。

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非常少,很难处理得好很多的关系,非常容易对社会和职业等等方面形成一些错误乃至极端的看法。这个时候最好是到规模较大制度规范的企业。这样在一个规范的体制下面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而且接触先进管理理念的机会较多。

如果你想在一个企业中长期干下去,那么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企业的发展前景了。一个朝阳产业中会有很多性质相似的企业,它们之间也会有优胜劣汰,企业并购重组。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提保证。那么选择企业时,就要选择已经践行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了解了上述思路的情况下,求职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找到一些适合自己行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或者是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些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在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应聘成功率,一方面求职者可以在节省求职费用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降低招聘成本的同时招到合适的人才,实现双赢。

当然,无论最终你选择了哪个企业,都应该脚踏实地,勤学好问。把握身边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仅是业务上的逐步熟悉,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更快的融入社会,如何接受企业的文化,如何和同事协同并进,如何待人接物。刚刚介入职场的大学生们,无论是正在寻求理想的职位,还是已经成为准职业人,都应该从过程中不断汲取教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新”字不仅仅应用于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和商务领域,同时,对于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来说,在日趋激烈的求职市场上,也需要不断转变陈旧思想,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并把这些与自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思想,把握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那把求职大门钥匙,就在你的手边了。相信自己,用它开启你明天的希望!

下载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要学会“丢弃选择”

    企业要学会“丢弃选择”经济学有个“自由丢弃”理论,认为我们多些选择一定比少些选择好,因为我们可以没有成本地把多的选择丢弃。但是,企业在面对过多的选择时,有时可能很为难,因......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选择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选择 近日,上海纽约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立中结合自己在大学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在浙江图书馆为那些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朋友们上了题为《全球化......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近年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国家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定位,北京大学明确提出了在保持较高就......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北京大......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

    作文:以“选择”为话题

    以“选择”为话题作文 人生随时都会面临选择,比如升学和择业的选择,爱情与事业的选择,生与死的选择,是与非的选择,义与利的选择,创新与守旧的选择,奉献与索取的 选择,安逸与进取的......

    做光荣选择为光荣增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大家好:当吹面不寒杨柳风,碧波万里惹人醉的时候,当一切都沉浸在平和安详的气氛中的时候,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

    做光荣选择 为光荣增辉

    做光荣选择,为光荣增辉 ——xx书记事迹 “党员是一种身份,一种责任。记住身份就不会迷失。”这是临江社区张美珍书记常说的一句话。 身为共产党员,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