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找班主任
请找班主任
在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班级管理者,既充当着心理医生的角色,同时又像是保姆和孩子的第二父母!曾经,我眼中的他们有些穷酸,有些让人心疼,而现在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份子,我才体会到那份物质匮乏深藏下的精神富裕,我才感受到曾经对他们的心疼是多么的应该而又微不足道。
参加工作以后,身份由学生变成了班主任~不再是被若干个老师管着,而成为了管着若干个学生的人!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带一个班的班主任,总人次相当于一个连,也就是说我手下的娃娃们都是我的小跟班,我相当于连长?!当然啦,我们可没有连长那样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班主任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其实班主任们在我们一些孩子甚至家长的心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群体,每天不就几节课吗?为什么打电话都不接呢?为什么又在开会呢?想必您的心里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和想法。那么,请让小编带你一起走进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吧。他们是技能全点满的超级大boss,他们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处理事务的一把好
手,他们是兼教师、班主任、年级干事、宿管老师、心理医生、保姆、心灵导师、陪练、父母于一体的特殊存在,他们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武林高手,经常就飘进教室开了个会然后飘然而去留下一个低调的背影~
在解密之前,让我们先来小小猜测一下他们的生活:
1.打着怪,写文件,随时准备着。2.练瑜伽,喝红酒,生活滋润着。3.打电话,发短信,每天督促着。4.看成绩,析数据,找人谈话着。5.查宿舍,做排查,时刻警惕着。6.开大会,写反思,时刻成长着。7.叫家长,训学生,时刻批斗着。8.……
当~那么下面就为大家揭晓,我们的班主任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总结来几大项,好像很牛逼,但实际做,千万个线头都得慢慢挑。你做一遍班主任你就知道了,反正忙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哎,忙死了,忙死了。
作者 | 十方 曾经有个段子
学生被打,保卫处问:你班主任是谁? 学生盖章找错部门,领导问:你班主任是谁? 学生家长咨询孩子事情,领导问:他班主任是谁? 学生毕业之前在楼上大喊大叫,领导问:他们班主任是谁? 学生借书没还,领导说:让他们班主任去负责!学生不上课?找班主任!学生出什么状况?找班主任!学生留宿校外人员?找班主任!学生宿舍有问题?找班主任!学生寝室矛盾?找班主任!学生心理困惑?找班主任!学生跳墙外出?找班主任!学生宿舍违章电器?找班主任!学生不交学费?找班主任!学生不去上课?找班主任!学生上课与老师冲撞?找班主任!学生成绩有问题?找班主任!学生跑操安全问题?找班主任!学生体活课秩序?找班主任!学生评优评先?找班主任!学生团员发展?找班主任!学生第二课堂选课?找班主任!学生校服增订?找班主任!学生收退教材费?找班主任!学生领书退书?找班主任!学生贫困资助?找班主任!学生充饭卡没时间?找班主任!学生卫生打扫不干净?找班主任!学生考试没考好?找班主任!学生考试不及格?找班主任!学生看病报销、保险报销?找班主任!学生失恋情感郁结?找班主任!学生衣服坏了?找班主任!学生宿舍有老鼠?找班主任!学生宿舍电路违章?找班主任 学生网上密码忘了?找班主任!学生家长找不到学生了?找班主任!学生宿舍消防玻璃坏了?找班主任!学生宿舍墙被弄脏了?找班主任!学生分手打闹?找班主任!学生带烟带酒?找班主任!学生去医院看病?找班主任!学生的证件、饭卡丢了?找班主任!学生补办学生证?找班主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找班主任!学生精英选拔?找班主任!学生值周安排?还找班主任!学生要出国需要准备什么?找班主任!。。。。。。。。。。
请找班主任!
现在再来回到题主的问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这真的让我太难回答了,按照工作总结起来有这么几项 稍微排序了下:
1、学生健康,应该叫安全稳定(没办法,这个肯定得首位,任何一个班主任可以说都不希望自己任职期间哪个学生出事,可以说只要学生平平安安的,你就烧高香吧。新时代对关注学生健康尤其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我们学校【河北省重点、市直属初中】每学期都会有心理健康筛查并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课程,然后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们会针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导,倘若有一个跳楼的或者自杀的,够你受的了。)
对应的日常工作:心理健康排查、学生谈话、安全教育班会、及时的嘘寒问暖外带提醒增减衣物
2、学生学习(注著名的“班主任效应”导致了班主任们对于班级学习效果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然学生的学习是首位的,学习成绩差了,会问班主任什么情况;学生成绩好了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和任课老师教得好的结果,至少大部分孩纸和家长是这样认为的吧。)
对应的日常工作:听课、潜能生谈话、家庭联系、学风座谈、查宿舍、查作业、批作业、改作业、组织考试、组织成绩分析、学科分析、班级分析、级部分析等。
3、学生思想引领(说白了,这个才是班主任应该干的,班主任的全称是“政治班主任”,50年代清华首创,然后全国高校推广,既而推广到广大中小学。到现在基本任何一个学校必备班主任。最初的班主任设置就是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现在这个方面也是重头,当然了,社会主义经济讲求的是高效率,所以呢,为了充分挖掘班主任的潜能和价值,班主任的职能也是在与日俱增的。)
对应的日常工作:主题团日、团校、班主任会议、级部会议、年级会。
4、班团建设(咱们学校的班级每个人都来自五湖四海,怎么样把班级50多个人凝聚起来,班主任得精心设计,渗透点拨班委。自己带的一个班要是获得校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我能高兴好几天。)
对应的日常工作:班会、班委选举、年级组推选。
5、学生干部培养(好的学生干部真的能省力不少,一方面学生自己得到锻炼,一方面班主任也省心省力,好的学生干部也是班主任工作外的好弟弟、好妹妹。当然了,最让一个班主任闹心的莫过于放眼望去,找不到合适的班委人选,更闹心的在于培养了许久都没办法扶他上位的班委们,所以,这是一个技术活,得看你的运气)
对应的日常工作:主题培训、谈话、若干次经验传授、不断的鼓励加油。
6、奖优助贷(这个每个学校都有吧,奖学金、荣誉称号、助学金......一年组织好几次,哈哈,都是数字跟浮云,跟自己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对应的日常工作:各种通知、文件、评比办法公示;各种材料收集、审阅、上交。
7、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学生从入学报到那天起,学校就把学生交给班主任了。好吧,你就带吧,现在学生多,而且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长远性,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必须的。不是说一定就能培养起来什么,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你的要求,即便他已经在班主任们的精心呵护下培养起来了各种优良的好习惯,我想他们也不会想起来班主任们曾经的无数个起早贪黑和苦口婆心吧,更何况还会有一大堆没有培养起来的孩子在那里为班主任的“无能”作着见证。对我们来说,能得到学校认可、家长认可、孩子认可的,也就是及格率、优秀率和升学率)
对应的日常工作:无数次的苦口婆心、无数次的纠正与示范、面对很多的质疑与误解。
8、答疑解惑(各种问题。不过这也是体现班主任水平的地方,一个班主任的好坏不是得了多少奖,而是真正做到学生心里去,学生愿不愿意把连父母都不愿意说的问题可以给班主任说是考验一个班主任修为的重要指标。这项工作也占据了班主任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对应的日常工作:各种短信、关注、甚至潜入学生的人人、qq email、微博;关注恋爱的、失恋的学生 ;证件丢失;关注不上课的、不考试的、打架的、宿舍矛盾的。
9、招生工作(每年的招生工作都像是打仗一样,惨痛而激烈,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学校有完备的招生体系那还好一点,倘若因为各种原因必须让一线教师参与其中的话,那可就有的忙了,不停地接电话啊、不停地解释政策啊、不停地审视那个学生比较好啊……晕晕乎乎……)
10、班主任自身发展(其实也无所谓什么发展、在学校的一亩三分地里,无非就是个年级主任啊、科室主任啊什么的,其实那毕竟是少数人能达到的高度,对于大多数默默无闻的班主任们来说其实也就是那句话:把琐碎的、重复性的工作一年又一年地做好,修炼出一颗刀枪不入的心也就是了)
对应的日常工作:看看书、开开会、配培训、看看文件、谢谢感受等。
11、其他,不算日常,碰时候:xx检查组的、xx评比、xx总结及ppt、招生宣传 多了去了…… 做班主任难不?
难。现在很多学校班主任岗位考核,不仅考察各项常规和学习评比,还有学校的方针政策,情景处理,班主任心理筛查。做班主任,难。做好一个班主任,难。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更难!
班主任牛X不?
一点也不牛X,感觉一个人管100多学生,老牛X了。一个人对接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教科处、宿管办等多个单位。学校的任何一个单位部门都可以给班主任安排工作,班主任你都得接,都是爷,一个都不敢得罪,最重要的是你没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任何一条,所以你没有资本和力气反抗。
那还做班主任干什么?
你说干什么?你年轻,您能不当班主任?你缺乏锻炼,你不应该当班主任?你还要不要班主任费?你还想不想有自己的发展?当然想!所以,当班主任,必须的必。我一直觉得班主任是一个苦差事,但又是一个良心活。任何班主任都是凭着良心在做,班主任是一份积德的工作。偶尔的时候,我可以一杯茶从早到晚,但更多的时候是学期初写计划、学期末写总结也;空闲的时候入课堂,转寝室,与学生同甘共苦;为学生取得成绩去骄傲高兴;他们失落时陪他释放;评奖评优公平公正公开。
我一直给我的学生说,我这么掏心窝子对你们,有时候近乎苛刻要求你们,不期望你们将来
能给我多少回报,只希望你们把握住现在,将来你们一个个混得都牛,走在大街上的时候,见到我打不打招呼无所谓,至少心里记得这个人曾经是我的班主任,他是个负责的班主任。而不是将来没出息了,责怪班主任当初没管你。
ToT被班主任们的回答感动到了,虽然他们一人管一个班级,有时候也会叫错名字,但是我们出门在外求学,有事情了都是他们帮忙解决,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不管颜值高不高,请你珍惜身边的班主任吧!!
第二篇:班主任,请学会等待
班主任,请学会等待
湖北罗田理工中专张跃飞 中学高级教师
电话:***邮编:438600
Eial:zhangyf625@sina.com
一位资深的教育人士说:教育是慢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就像老农静静地守望自己的麦田,静静地听着麦苗拔节的声音,静静地等待秋天的到来。我们的教育要成为幸福的、成功的教育,就要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冷静,不浮躁,不折腾,少功利;要等待,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不抹杀学生的天性,一句话:“静待花开”!遗憾的是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精神的关怀者、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人格守护神的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知启发之术,缺乏等待之性。启而发之,总望立竿见影,否则常怀恨铁不成钢之意,以至失去耐心。启而不发,则放弃鄙弃,乱扣帽子!如是乎,许多本来聪明伶俐、极具潜力、所谓离经叛道的学生,被没有等待之心的班主任挥舞大棒,一顿乱打,举起剪刀,肆意裁剪。学生发展受阻,人性扭曲。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一语道破了教育等待的天机。作为影响学生命运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等待之心、等待之智。什么是“等待”?简单地说:等待是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不行动就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情时不能急于求成,意料中的人、事物情况的出现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来讲,这过程可能是一天,是一月,是一年,或者甚至是一生都有可能。
曾经有个心结,一直萦绕在心头:为什么同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实施策略,与那些教育大师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效果,总是相差甚远呢?是我们的班主任缺少爱心吗?不是。是我们的班主任没有责任心吗?也不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我们等你10秒钟》,文中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教育细节:课堂上,老师让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这名学 1
生由于紧张和焦急,不能顺利作答。老师微笑地说:“别着急,我们等你10秒钟,再仔细考虑一下。”教室里一下子显得特别安静。不出10秒钟,这名学生就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故事中的教师面对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的那份从容,令我感动。
另有故事云,师徒二人出远门,中途又累又渴。师傅叫徒儿去不远处的小溪中取水来饮。徒儿去后返回来,说:“刚刚有车子过,水很污浊,不能喝。”师傅说:“你再去。”徒儿无奈,第二次去后又返回,说:“有人在那儿洗菜,水很脏。”师傅命令他再去。当徒儿第三次来到溪边,发现泥沙也不见了,菜叶也消失了,水又变得清澈,纯净。徒儿终于舀了一瓢水回来。徒儿终有所悟:原来,要喝到水,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等待。《等你10秒钟》及“徒儿取水”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教育学生,我们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缺乏一点点耐心的等待;我们也不是没有那些教育大师的策略,而是缺少了大师们在等待的过程里那种平心静气。“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白梅等待的回报。时下一些班主任遇事不够冷静,心浮气躁,动辄大动肝火,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美德的容器。处理问题往往意气用事,盛气凌人,俨然一尊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泥菩萨,叫人敢怒不敢言,缺乏足够的耐心与等待。不知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不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更不知道“人类的全部智慧在于五个字:等待和希望”。
看到学生迟到,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棒喝,不给学生申辩的机会,一味罚站、写检讨。殊不知,迟到的背后有故事。
看到班级学生考试不好,就怀疑学生智商有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贴上“傻瓜”、“ 窝囊废”、“草包”标签。殊不知,学生个性、气质、智力结构、心理特点存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在某方面可能发展得快些,小荷早露尖尖角,而有的可能属于大器晚成。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要知道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猕猴实验”证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世上的孩子没有愚蠢与聪明之分,只存在智力类别的差异。罗森塔尔效应再次验证爱和信任学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看到学生说脏话、不礼貌、上通宵网、打架、撒谎、过早涉入爱河等,就说学生道德滑坡,品德不良,一味训斥、讽刺、挖苦,殊不知,学生违规违纪,许多时候不是学生道德问题,而是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是非善恶明辨不清的表现,只要耐心去等待,毛毛虫也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丑小鸭也会变成人见人爱的白天鹅。“树大自然成”、心理学家格赛尔“双生子爬梯试验”也无不证实成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现象在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屡见不鲜,它不仅体现了我们育人观念的陈腐,而且揭示了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没有耐心,缺乏等待。教育要回归原点,回归本性,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不要忘记了教育原本就是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行为,需要给予学生,给予我们自己反思进步的空间和时间。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在等待中慢慢学会,慢慢领悟。等待,耐心的等待,曙光就在前头。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店里品种不多,门庭冷落。按照当时常规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关门了。一天夜里,年轻人正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了一会,结果又来了几名顾客。
后来,这个年轻人索性改变了作息时间,每天营业到午夜12点,比一般杂货店延长1小时。渐渐地,他的小杂货店成了附近单身人群夜间购物的首选地点。
一年后,小杂货店渐渐扩大,营业总额达到2亿日元!这个叫安田隆夫的年轻店主趁势发展,生意越做越大。时至今日,他的公司在日本已有了50多家分店,2002年,总营业收入达到1148亿日元!
事情就这么简单地源于20年前一个深夜的一小时的“等待”。在这里,等待,成就了那位年轻人。
一位先哲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
等待可以让班主任一颗浮躁的心变得平静,让自己在平静中学会等待,等待可以避免一场不必要的争论,让自己学会利用理智来面对冲动,不至于在学生犯措时自己也跟着犯错。等待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智慧。
等待可以使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男女同学一起玩耍不会马上想到是早恋;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令教师难堪的问题不至于认为是有意刁难,相反把它看成为课程生成的闪光;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不会扣上品性恶劣的帽子,而是把她当成研究的课题。很多事情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等待,会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人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等待是聪明人的一种聪明的做法,等待又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考验,让自己更加成熟,让自己学会淡定,让自己在等待中学会认清周围的人和物,从而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要坚信: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向社会投放一颗定时炸弹,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给家庭制造一个悲剧!应有不让一个学生掉对的执着精神。如同看好一只股票,半年了横盘不动,不要三心二意去狐疑,抛出的时刻往往是大涨的开始。为学生为工作付出了许多,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不要轻易的放弃,有耕耘必有收获,你离开的瞬间公交车恰恰开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一个生长的过程,兰花、迎春、桃花、石榴、夜来、桂花、菊花、腊梅其生长的季节、所需的阳光和水分有别,不能揠苗助长,需要等待,等待。学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其需求为出发点,量身定制“成长规划”,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向上一层攀登,帮助他们拾级而上,自我完善。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要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允许学生屡教不改。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善于在下一个路口等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一班级或多或少会有几个被大家公认为是“难啃的硬骨头”——
成绩、纪律双差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无法无天”的举动往往让人头疼。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应该是一路陪跑的伙伴,而不是捏着秒表吹口哨的裁判,更不是宣读判决书的无情法官。因为,学生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班主任要把富有“人情味”的教育留给这些学生,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亲切,以强烈的期盼之情到下一个路口等待学生。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是停滞不前,而是缜密思索,以便选准进取的最佳路径和突破口。如果学生、教师、事业是一粒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那么教师就要用美丽的心情,在寂寞的日子里用心守望。在等待中树人,在等待中正己,从而享受等待的幸福。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善于从学生犯错中挖掘亮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否则,就有可能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品性,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学习。曾经有位孩子向周弘哭诉了他三次被抛弃的心理感受:当他接到一个三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脸上从此再没有笑容,他感到被父母抛弃了;到学校后,在老师一句又一句:“你们也不想想你们是什么东西!”的训斥声中,他感到自己又被老师抛弃了;当他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绩,却被老师、家长怀疑为作弊时,他终于感到生活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他躲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嚎陶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苍天都为之动容,世间却无人理会。他终于自己也把自己抛弃了,堕落从此开始„„。故事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呵护、去等待。班主任的一个
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有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牢牢记住教育的原点是学生,要在等待中撕掉“智育第一”的面纱,让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不比成绩比进步,不比昨天比今天,不比他人比自己”把它当成评价学生的标尺。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教育中的空白艺术。孟子云:“引而不发,跃如也。”留一些“空白”给那些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激发他们认识并决心克服缺点错误的“内驱力”,提高他们求取进步、完善自我的欲望,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
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禾苗的等待;阳光是大地的等待。学生的成长是老师的等待。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人的发展“三分教诲,七分等待”。学会等待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的一种意识、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学会等待,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学会等待,你的课堂就充满了灵魂和活力。等待不能守株待兔,消极被动。必须学会“无为”或“积极”的等待,在等待中聚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让每一位学生抬头做人。班主任,须记住:“山重水复疑无路”等待的下一路口——“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篇: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我们,至少我们很多地方的现实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严重点说,我们很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教育甚至是空白。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单打独斗。
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为一些事情而叫家长到学校来的。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经常被叫家长的都是一些所谓“差生”,成绩差、行为表现差、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等。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通过寻求和家长的合作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真诚的,这既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又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就暂称为问题学生了),基本上是属于家长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要么家长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对孩子失控;要么忙于生计,即使在家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属于“粗放式学习”型;要么,即使天天在身边,而从小对孩子给予的希望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没能达到要求,于是,失望,生气,放弃;要么自小溺爱,爱之越深,恨之也就越深,在过度爱的同时,功利性的希望孩子能到什么样的成绩或者要求,不能达到就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过度溺爱;还有一种,就是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夫东妻西,给孩子留下家教的空子,从中间逃避本该拥有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问题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我们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这个时侯,真正教育的意义已经变味了。这个时候,我们班主任、老师倒不如“剑走偏锋”,走弓背而不弓弦,靠强大的集体影响力,靠个人的人格魅力,站在为孩子一生的高度,站在做人的高度,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我想教育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境地。
反思勤叫家长的行为,我觉得有几点要思考:
1.作为教育者,或者说明显的教育者,我们和家长联系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勤叫家长,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就显得我们专业的教育者太无能了。我们是教师嘛,我们勤叫家长,这就等于宣告,我拿你没办法,让你家长去解决吧。而家长要是能解决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答案显然。
2.作为长期站在一线的老师,且“身经百战”,我们的教育水平会比这些学生的家长差吗?也不一定,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班级的集体舆论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
3.经常叫家长,会给学生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生往往会私下说“班主任就知道叫家长”,从内心里反感我们的教育,拒绝我们本该有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
4.决不能把和家长的交流变成告状。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的和谐统一。和家长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应该是多谈论学生的表现,多分析学生的行为,多商量教育的良策,最终寻求教育的合力。切忌把交流变成指责,变成训斥,指责家长,训斥学生。
从教近五年,担任班主任五年,师生关系一直融洽、和谐。细想起来,没有一次是轻易就叫家长的,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和学生谈心,积极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主动走进学生的家里,站在亲情的立场,从发展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多学生都很明事理,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在活动中,在课堂上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篇:班主任,请蹲下你的身子
班主任,请蹲下你的身子 湖北罗田理工中专
张跃飞
邮编:438600 联系电话:*** 蹲下身子,是班主任的一种工作姿态,当好一名班主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时下,不少班主任抱怨:“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差生太多,学生问题不断,真是头疼”。“我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拯救违纪学生,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今日的学生真的难管、难教吗?笔者曾经看过一则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在南京繁华的商贸大厦,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放得整整齐齐,商场人流如云,热闹非凡。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四岁的儿子穿梭其中,当少妇兴高采烈地欣赏称心的商品时,儿子却哭闹不停。少妇问儿子是不是饿了,儿子摇摇头;少妇又问儿子是不是想买机器人玩具,儿子还是摇头。少妇没办法,只好带儿子离开。当少妇蹲下身来帮儿子擦眼泪的时候,一抬头,她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原来儿子看到的不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人们晃来晃去的双腿!事后,这位妈妈说,要不是蹲下身来,至死我不会明白“孩子为什么而哭”。一直以来,我感动于年轻妈妈“蹲下身来”这一个简约的动作,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孩子的真实世界。由此我想到学生难教、难管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不能从神坛上走下来,蹲下身子看学生,总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执法者的地位,抱着“强权”意识不放,凭借“霸权”条款管理学生,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霸气。“只要我站在讲台上,我就是上帝!”。将自己变成了“南霸天”、国民党的“刽子手”。与学生缺乏沟通,师生感情淡漠,站在学生的心外,从门缝里看人,拿鸡蛋挑骨头。因而要做好班级工作,形成融洽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学会蹲下身子。
蹲下身来看学生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主动走下神坛,放弃“权威”,学会倾听,民主待生,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同一视线,走进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与学生感同身受。
伟人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跪着看他们,学生之所以幼稚可笑甚至叫人讨厌,那是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如果我们能够蹲下身来与学生分享,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很多伟大之处!早在80多年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了“大人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作为班主任,为什么要蹲下身子?
一、蹲下身子,会发现自己才是一只“井底之蛙” 自古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奉行“师为上,学为下,师为主,学为从,师为尊,学为卑”的观念,抱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教师端坐高堂,学生匍匐在地,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只好网上诉说衷肠。班主任走下神坛,蹲下身来,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却是多么渺小,有时在功利物欲面前不如学生,学识水平如网络的运用赶不上于学生,思维创新跟不上学生,„„蹲下身后,才知道“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多么可笑,才知道教师为什么不能站着教书的深刻含义,迫使班主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重新构建教师角色,——蹲下身来子,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视。
二、蹲下身子,会看到了一个一个灵动、舒展、畅扬的世界
在学生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七彩的,小草会和他说悄悄话,自己可以长出翅膀自由飞翔;在学生的世界里,“0”是苹果,是太阳,是足球,是鸟蛋,是„„在学生的世界里,井底之蛙也有它诚实的一面,上网聊天、过早涉入爱河并不一定能得到成人的认可;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希望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敢于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渴望从各种束缚、禁铟、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学生的世界里,教师眉开眼笑,他们就莺歌燕舞,教师柔情似水,他们就情深似海;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渴望教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动——当他们精神不振时,教师应让他们振作;当他们过度兴奋时,教师应使他们归于平静;当他们茫无头绪时,教师应给以他们启迪;当他们没有信心时,教师应唤起他们的力量。学生的世界是一个渴望自主、渴望开放、渴望张扬、不断创新的世界。
三、蹲下身来,才知道学生原来是个“大写的人”
现行教育很多时候没有把学生当“人”看,而是将学生当成盛装知识、德育的容器。无视中学生的“高智商、高自尊、高脆弱、高敏感”、“特征高峰、逆反高峰”心理特点,一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及“工艺模型”的管理方式,不分青红皂白训斥学生,导致师生冲突四起,战火不断。管理中采取高压政策,禁止早恋、杜绝上网、严禁打骂,不准携带MP3进入课堂,视生如物,做法荒唐。班主任蹲下身子,从而意识到学生是“人”,高中生谈情说爱是生理成熟的反映,上网聊天是心声的体现,犯点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和教师发生冲突是观点分歧的写照,„„班主任蹲下身子,会知道学生这个“人”其实和教师同生命、同呼吸、同生长,有着共同的“七情六欲”。
四、蹲下身来,会找回班主任的一颗“平常心”——理解、赏识、宽容学生
当你蹲下身来,你首先会感受到,原来在你眼中所谓的“差生”其实是一群辛苦的人,他们的坚强毅力正是他们最大的可爱之处。换个角度,你想想,他们因为这样那样 的原因,导致了学习基础的薄弱,也许某些科目上他们什么都听不懂,可他们每天坚持坐在课堂上,还要受着清规戒律的约束,朝六晚九,不迟到、不缺席、不乱讲话,“小心翼翼”地过着每一天。成绩好的学生时常有表现的机会,他们没有,他们忍受着老师的冷落、同学的讥笑、失败的打击,还想着到了班级活动时为班级出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可爱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不更应该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吗?
当你蹲下身来,你会发现学生们所犯的错误并没有什么是不可饶恕的。其实,说得过分一些,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犯错误的。“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不犯错是件可怕的事”,“孩子不犯错,永远长不成大人”,因为学生毕竟是个孩子,还不懂事,还不具备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学校接受教育,犯下错误是他们成长阶段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没有失败的教训,怎么在前进的途中走得更稳?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谁没有过幼稚的时候?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当我们自己经过挫折成长后,又为什么去强求学生十全十美呢?
五、蹲下身来,会找到做一名快乐班主任的感觉——花儿原来是那么的美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班主任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与其它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有灵气的、招人喜欢的人,可以说,老师手中握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梦想。如今不少班主任没有看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站在屋檐上看学生。班主任蹲下身后,会看到手下未来的部长、将军一天一天地成长,看到了教鞭下的瓦特、牛顿、爱迪生,看到了自己成天生活在百花丛中,你一定会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快乐,一定会欣赏到花儿绽放的娇艳,闻到花儿沁人新脾的馨香。因为你多了一双发现快乐的“慧眼”,如果你再能够把这种快乐带给学生们,那一定能够培育出绚烂美丽的春天。所以班主任蹲下身后,不会产生过多的抱怨情绪,因为有花儿始终伴随着自己,工作是何等的快乐与幸福。
六、蹲下身子,才能适应时代潮流,顺时而教
有一所学校因学生质疑导致学校“三十条”管理规定得到修改,如今“孔融让梨”遭到拷问;“孟母三迁”——何处有桃园;“愚公移山”——破坏环境谁担责任?美眉、菜鸟,1713„„网语蔓延令教师汗颜;“1+1=X”的回答让教师目瞪口呆;“树上十只鸟,打死一只鸟,树上还有几只鸟?”学生连珠炮“二十问”,使教师当场晕到;龟兔第三次赛跑,花落何家?教师难解其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颜何在?传统的观念在时代面前支离破碎,软棉无力。潮流逼着班主任蹲下身来,与学生平视,班主任也只有蹲下身来,才能顺应潮流,为师为友,找到教育成功的秘诀。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师要把自己高高在上的台阶削平,变得与学生一般大小,一般高矮,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怎样做才能把高高在上的台阶削平,变得与学生一般大小,一般高矮呢?
一、走下神坛,削平台阶
班主任要蹲下身子,就必须从“天、地、君、师”神坛上走下来,置身于百姓之中。抛掉“灵魂工程师”、“蜡烛”、“春蚕”、“人梯”等光环,回归到人的本性中来。走下神坛,首先要削掉神坛的台阶——教师是人不是神,学生与教师生命同根,生理同源。削平台阶的办法就是要建构全新的角色意识,师生之间平等协作。其次要端正心态,班主任为何迟迟走不下神坛?“我是教师,你是学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等观念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要走下神坛,就必须清洗脑中的陈腐思想,真正认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含义,这样才能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同欢同乐,同忧同喜。
二、走上讲台,站着做人
上海语文特级黄玉峰说,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地站在讲台上,活得像个人。”“活着像个人”,是教师的生存低线。目前不少班主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知识修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不能为其师,令学生瞧不起。许多学生在高压政策下,活得不能像个人,处处与教师作对。班主任站着做人,就会客观面对外界事物,以真人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班主任站着做人,就会主动塑造自己,变革观念,在学生面前就会自觉蹲下身子;班主任站着做人,就会用全新的视野看待学生,主动走进学生。班主任站着做人,就是自觉加强自身修养,自愿从神坛走下来,蹲下身子看学生。
三、走进学生,同理共情
走进学生是班主任蹲下身子的外在行为,同理共情是蹲下身子的本质表现。当下,师生关系紧张、冲突四起、学生难管,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高高在上,不能蹲下身来走进学生。如一位教师在一次批改周记时,有位学生平时写周记从不超过一页,这次居然写了整整三页,教师心存怀疑。日记内容是写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快快乐乐去爬山游玩,可他的妈妈早就去世了,爸爸在外地打工,最多一年回来一次,他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过日子。由此,教师断定周记是抄袭的。于是,教师在“周记”上写上批语“周记是你自己写的吗?!”周记本发下去后,这位学生伏桌子上哭了。教师找他出来一问,他只说了一句话,却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说:“周记内容是假的,可确实是我自己写的,是我前天晚上睡觉时梦见的,我多么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由于教师自以为是的判断,使他受伤的心更加痛了!班主任要走进学生,提高自己同情共情能力,首先,要放下架子,平易待人;其次,实行民主管理,进行感情沟通;第三,走进学生心灵,融进学生中去。第四,学做学生的“学生”,置换角色。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如果我们不蹲下身来与小孩子走在一起,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一切教育只会变成空中楼阁。陶先生还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先生的话一针见血,班主任只有蹲下身子,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剔除心中魔鬼“自我中心”,“蹲下身来看学生”,班主任应和学生“相似”,而不是要求学生和成人相似。“蹲下身来看学生”,班主任要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学生的世界,用学生的思维去看待师生间的冲突,用学生的心灵去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纯真、民主、开放的乐园,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师生矛盾才能化解,师生之间才能心心相应,同理共情。
四、宽容豁达,学会尊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前辈们教育成功的经验总结。“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产生信任、尊重、鞭策、宽容、期待、欣赏,就必须学会蹲下身子。班主任只有学会尊重学生,才能够蹲下身来。只有学会尊重学生,才会把学生当人看;只有学会尊重学生,高高在上的台阶就会夷为平地。
蹲下身来看学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教育视角,也是一种育人观念的转变。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最高超的育人艺术,也是我们班主任所努力追求的德育境界。
班主任,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要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蹲下身子就是这盏灯的灯芯和原料,有了它,灯不会熄灭。所以,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蹲下身子,师生关系就会和谐,校园就会春色满园,桃李芬芳,姹紫嫣红。
第五篇:班主任,请做好媒介-班主任工作反思
班主任,请做好媒介
任教生物学科往往要承担同年级三五个班级的课。或许是理科教师行为习惯吧,时常私下里总会对几个班级做些观察,做些比较,诸如班风学风,教室布置,卫生状况、课间表现等等。
不比不觉得,一比还真能发现一些问题。“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班级!”一些同行们闲谈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武断,认真分析一些现象的产生,还真是那么回事!王老师是全校师生公认的“绅士”,他仪表端正,穿着得体,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两个字:讲究。他的办公桌,不论任何时候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的班上的教室里,任何时候去上课,你都会发现课桌前后左右是一条线。明眼人瞅瞅靠后墙的墙角,教室内用的小扫帚,公共区用的竹扫帚,一把一把地,都是并排立着,整整齐齐地。再看看他班上的垃圾桶,要么是空的,要么只有半桶。垃圾桶的外面,看不到灰尘和污物,还以为是饮用水桶呢。那么,王老师究竟还有什么管理高招,让班上产生如此持续稳定的良好效应呢?在同事们一再追问下,王老师道出了他的“四个一”治班秘诀。
制定一个标准,让学生有章可循。每到接手一个新班,王老师总要“约法三章”,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说,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会第一节课,第一天,第一周里,花大量的时间“啰嗦”一日常规,包括早起床、早锻炼、课间操、午休、就餐、晚就寝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安排的细致如微,形成条文后打印出来,教室里贴一张,分管班干部记录册上贴一张。一是让人人知晓,天天见面,经常性强化;二是让班干部明确职责,有理有据开展日常管理。
树立一支标杆,让学生“崇拜偶像”.“一个班级树立几个榜样很重要!”,王老师说,“班主任自身首先要弯下腰,要给学生树榜样!”.王老师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班级卫生情况。发现讲台没擦干净,他会亲自拿着抹布去擦。一边擦,一边笑着说“不要把女老师的花裙子弄成白裙子了!”.他如果发现地面扫得不干净,他会拾起扫帚轻手轻脚地,从前收到后。不仅如此,他还鼓励班干部当好“副班主任”:像他一样“多弯弯腰”,为同学们竖起一支标杆,努力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在班上他还鼓励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设身一个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当下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太少了!”在学校,教室,寝室,成为他们生活的“两点一线”;在家里,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到的,听到的,没有了父母辛苦劳作的情境,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柴米油盐的概念。王老师制定了每周的主题教育计划,他将李白的《锄禾》、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文中的场景,精心制作成课件在主题班会上播放,让学生设身处地,假如这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就是自己,置身于这些角色中,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感受一下父母亲送自己上学时蹒跚的“背影”.王老师说,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相当于给他们的人生经历补了一课,学生不易遗忘。每次开完这样的班会后都有学生在下面悄悄地流泪。
定期一次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青少年时期学生可塑性强,意志力差,形成的行为品质稳定性差,需要不断强化巩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予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将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品质,进而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在每周的放学前,王老师会安排一个本周工作小结,由班干部分别汇报分块工作的正反面典型。对于守纪的,讲卫生的,爱学习的,方方面面的好典型,不论事件大小,不论是谁,一律在全班点名表扬;对于暂时做的不够好的,批评指正现象,会后个别交谈分析原因。实施这一评价有两个作用:一是兑现开学时制定的标准,“年初说的话,年终不变卦”,让学生认定“班主任是说话算话的!”;二是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认识不足,找到后期努力的方向。又让学生收获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衷心希望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仁们,特别是青年班主任,在工作中多一些思考,善于在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改变时做好媒介---选择好自己的角色,或以身作则,或给予鼓励,或引导实践,才能发觉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