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学毕业论文
武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黑白木刻版画形式美与意境美 ——解读组画《专注系列》
院
系 :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武夷学院艺术系 08美术学3班
200841010
助教
2012年5月 20日
武夷学院教务处制
摘 要
黑白木刻版画具有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模仿,无法取代的独特表现魅力。黑白木刻版画有其独特之处:造型简练概括,有色彩的终极黑白之艺术美;有木刀所形成的刀法之美;有因印刷而独具的印痕肌理之美。本文以毕业创作作品《专注系列》组画为案例,力图从木刻版画的黑白色彩、削刻刀法、印痕肌理及情感触动等维度来概括表现木刻世界的精彩。
关键词:专注系列;黑白木刻;刀法;印痕;情感
Abstract
Black-and-white woodcut prints with any other art forms cannot imitate, cannot replace the unique performance of charm.The black-and-white woodcut prints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odelling succinct summary, has the color the ultimate black-and-white artistic beauty;wood formed by the cutter blade beauty;due to printing and unique prints the texture beauty.Based on graduation works of“ focus” for the series: case, tries hard from the woodblock prints in black and white colors, cutting blade, mark texture and emotional touch dimensions to generalize performance.The world is wonderful.Key words:Focus series;Black and white wood;Blade;Mark;Emotion
目 录
1引言„„„„„„„„„„„„„„„„„„„„„„„„„„„„„„„„„1
2色彩之美——黑与白的交流 „„„„„„„„„„„„„„„„„„„„„„1
3刀法之美——削与刻的融合 „„„„„„„„„„„„„„„„„„„„„„2
4印痕之美——自然与人为的印制 „„„„„„„„„„„„„„„„„„„„3
5触动之美——创作与情感的领悟 „„„„„„„„„„„„„„„„„„„„3 6
结语„„„„„„„„„„„„„„„„„„„„„„„„„„„„„„„„„4 致辞 „„„„„„„„„„„„„„„„„„„„„„„„„„„„„„„„„„4 参考文献 „„„„„„„„„„„„„„„„„„„„„„„„„„„„„„„„5
浅谈黑白木刻版画形式与意境美
——解读组画《专注系列》 引 言
随着社会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版画的领域也在逐渐地拓宽;而黑白木刻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随之渐渐地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它那单纯而又质朴的黑白对比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憾,展示着一种感觉的直接与心灵的真实。
美国著名的版画大师洛克威尔·肯特曾经说过:“戏剧欢腾热烈的场面,固然可以造成强烈的气氛,但单人的独白往往更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在繁华的色彩舞台上,我最喜欢用单纯的黑白独白。黑白最单纯、最醒目,因为在远距离的视觉中,一切中间调子都会消失,简单而淳朴的理解,却最能打动人的心扉。”[1]从肯特的这句话中,我们足以看出他对黑白版画之美的迷恋。
《专注系列》黑白木刻版画,是本人创作的以拍照者为主画面、表现不同拍照者的专注表情为目标的作品,共4副。现就其中一副作品《专注系列一》去试图解读黑白木刻版画中不同风格的形式美。色彩之美——黑与白的交流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除了在梦中,人们很少有机会目睹一个黑白的世界。人们用美丽的色彩再现这个变幻的世界,这是人之常情。但在黑白木刻版画创作者的眼中,黑与白才是永恒的色彩。
黑白在色彩上属于中性色,也就是无色彩体系;二者在明度上形成了最为鲜明的对比,对视觉的刺激也最甚;但黑白又是相对的,只有在临接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各自的视觉特性:没有黑,白就不白;没有白,黑则不黑;白中显黑,黑中显白;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则就会改变或者失去各自的特性。黑白产生于互相对比之中,而黑白两色对比的视觉强度又因它们之间各种关系而有所变化。[2]比如在《专注系列一》黑白木刻版画中,人们完全可以感悟到版画艺术黑白的强烈特点,其精妙之处在于:作品背景大胆的用黑色展现,画面柱子为白色调子,他们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不露任何痕迹。白寓意在黑之中,黑通过白表现张力,两者在相互依存中发挥各自作用。而画面中人物整体的灰色调又与背景、柱子形成和谐统一。其中黑与白、白与灰、黑与灰构成了 1
黑白木刻明暗对比的主要形式。这样不同的黑白灰层次,形成了大气、强烈、简练的艺术效果。黑与白的交流显得整个画面的黑白色调富有感染力。刀法之美——削与刻的融合
刀法之于木刻,就如同笔墨之于中国画,亦如其它绘画形式,色彩的冷暖、浓淡、明暗、厚薄和肌理、笔触等等艺术表现手法一样。外加上木刻的刀味、木味,以及其纯粹、震撼、深刻为标志的艺术效果,使得木刻版画拥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情趣。
在《专注系列》作品中刀法之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下刀要“准”,彰显精确。对于创作者而言,“准”是刀法中一个基本要求,一刀下去要能准确地刻画出作品的形体和结构。这是考验创作者的刀工基本力度和用法。即使一刀刻错也不能擦去重刻,也不能像油画般覆盖,只能因势利导,将错就错,因此要注意用刀时的凝神屏气,刀法组织上不仅要互相连贯呼应,而且刻画的要干脆利落。在创作作品中《专注系列一》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下刀不准,且刀法比较拘谨之处。而在创作的作品《专注系列二、三》中则稍微的熟练了一点,在每一步的刻画之前都先深思熟虑,但由于是初学木刻,还是不能做到完全的精确度,然而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创作就是经验的积累,只要通过几张创作后就会找出不足,产生心得想法;只有不气馁,懂得吸取前面创作的不足之处,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这话在《专注系列四》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画面中人物刀法干脆利落、黑白分明,这样的刀法使人充满美感。
其次,刀法要有表现力,体现丰富。根据表现主题的内容和形式,要采用最贴切的刀法去体现。[3]在毕业创作《专注系列一》中,画面整体的外轮廓造型力求简洁流畅,物象柱子大多采用大圆刀浑厚的平行线、弧线及平刀所舒展出遒劲粗犷的趣味,与背景纯黑色形成鲜明地对比。而画面主体人物的脸部,则用不规则的三角刀刻出人物脸部亮部的起伏结构,且用干脆利落的线条表现出头发飘逸顺畅的感觉。而着装上刀法严谨有序,亮部主要采用小圆刀密集有组织的排列。中间调运用大小角刀的密集交叉的刀法组织,再结合小圆刀和小角刀细小的点组合形成的灰调子。极力体现了点线面的微妙变化,这种刀法细腻形成的调子及刀法的组织具有其规律性与具体性,再现了其丰富的表现力。
最后,刀法要统一,追求整体。即使局部是如何具有表现力的,但都要从整体去考量,刀法的整体是形式整体的前提。在毕业创作《专注系列一》中,尽最大可能性以对象的某一局部来精雕细刻,同时也要考虑画面整体的效果。创作作品基本采用大小圆刀的平行线及小角刀的交叉线的刀法组织,通过每组平行线和交叉线来表现不同明暗和肌 2
理。刀法流畅紧密疏松、用刀的简繁结合,这样有变化又统一的刀法组织是完成创作整体的保证。有利于气氛的烘托,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精神。印痕之美——自然与人为的印制
当代版画艺术实践证明,木刻版画的印痕之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比拟的。在版画印痕中,痕迹是对印痕美的创造,而自然痕迹与人为痕迹的渗入是黑白木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黑白木刻版画主要通过刻刀在木板上运动、镂刻的痕迹所产生的图形,与木质本身的肌理经过磨压印制在纸上而完成的。由于木板、油墨、纸这“四昧”的融合,使得印制完成的木刻作品独有一种再创作后的“印痕肌理”之美。使作品工整而精致,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专注系列》中巧妙运用了“四味”,造就了木刻版画独特的印痕肌理美。这种印痕美与手画出的痕迹不一样。画面中的物象柱子主要采用圆刀、平刀,利用圆刀的圆润深厚、雕刻柔和的线以及平刀的刚劲相结合,彰显了柱子的体积感。而人物大部分运用三角刀,根据人物的结构妙用尖锐的三角刀刻出细致的点、线,提升了主体人物的质地,丰富的刀味增强了木刻版画的层次感。纸味和墨味通过拓印产生黑白印痕美,使得画面明亮美观。
自然与人为的印刷它会给你无穷无尽的生命启示。通过自我心灵的破译,印出永恒的印痕。触动之美——创作与情感的领悟
黑白版画《专注系列》的创作主题主要是以不同的摄像镜头来捕捉大自然的淳朴、生动的景象,继而运用黑白木刻独特的表现手法来传递自己对大自然的那份敬畏与热爱之情。此时想通过黑与白两种大色调来阐述内心的想法,故而原本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在我脑海构思里展现出的却是简单而又具有不同意义的现象。最后通过作品画面人物之间的错落分布表现出不同的摄像视角韵律感,达到了一种让人们也想一窥摄像头下另外一个完美世界的目的。则在黑白版画的世界里,意境是黑白版画的最为生动灵魂所在,意境美有其动静及自然之美,而动静是产生画面神韵的内因。在作品《专注系列》中,人物专注摄像的不同动势与画面中的背景等静态相融合,其动静之美是意境中最具鲜明的,是贯穿生命节奏中的情感跳跃。
创作初期,自己亲身体会了大自然的真实美并搜集到了大量的素材,随之便有了创 3
作《专注系列》这一作品的初衷;开始考虑用一叠叠的照片来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却又希望把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黑白木刻作品中,但问题出现了:木刻要求不能把素材直接运用于画面,而是要把照片转化成绘画语言来展示作品。在请教导师并在其精心指导之下,我首先将素材进行了主观的创造、提炼和升华,并以线描稿表现出来。接着在线描稿上进行黑白灰构成处理,为刻画服务,同时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以及刀法肌理的把握。最后才把完整的画稿细心的绘制于木板之上。
在刻画过程当中,我了解到了画面整体的重要性,尤其是背景和人物之间的磨合,要将两者进行仔细对比,不然就可能会出现混乱、主题不明确等问题。这种观念在我创作过程中深有体会;而在表现一处场景或者人物形态时,空间感也很重要,每当处理边缘线时我都很小心谨慎,力求清晰却又不乏空间感。创作期间我经常与导师和同学探讨、积极听取意见,才知道原来在处理物体和背景时,线条的运用更要整体性;也就是物体与背景必须先用大面积概括出来,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细节的刻画;通过不断的对比,修正与调整,我的作品最终得以成功完成。
从这次创作当中我发现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真正创作的时候才会遇到很多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而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更需要我在今后多多磨炼。这次创作使我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细节真的可以决定成败,只有你耐心、细心、认真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成功定会青睐与你。
结 语
黑白两色神秘莫测、变化无穷,有着表现不完的情感、展现不完的故事,如同一棵坚实的支柱,撑托起整个的色彩世界;每一次创作都是作者与读者的一个情感交流;只有触动人们心里最敏感部分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觉,但却很难表达出来,而绘画者的任务就是要帮读者将他们心难以表达的东西完美的展示出来。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会更加的努力,力求完美。
谢 辞
感谢王恒战导师对我学业上的培养和关爱!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创作的每个阶段,从收集素材到草图的修改乃至定稿的每个过程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还要感谢一起毕业创作的同学们,在作画的过程中也给予我很多的建议,给我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气氛。4
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 考 文 献
[1] 李曙光.黑白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1993.7.[2] 丁军力.黑色在版画作品中的艺术功能.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9).[3] 张天星.版画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美术学专业2009届毕业论文教学计划
美术学专业2011届毕业论文教学计划
一、本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的毕业论文是美术学专业学生获得本科学历学位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毕业论文所需要的途径,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而通过毕业论文,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也能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此外通过毕业论文,学校和老师也可以全面考察和了解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以便改进工作。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论文是专业性的学术写作,因此必须符合一定的学术规范和要求。一是要正确地引用文献和别人的学术成果,二是要善于使用科学的语言。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也是综合培养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表达能力,也包括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能力的一个实践过程。毕业论文首先具备的品质应是它的学科专业性:一是它的选题必须是本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学术价值或实践意义的课题;二是它解决这一课题时所调动的知识和使用的方法应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性,体现出作者的专业化思想,其次是毕业论文应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理论深度。具备的理论品格包括: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辩证性。再次毕业论文具备原创性,包含毕业论文必须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还表现在能够运用新视角、新材料,提出新的学术观点。
三、毕业论文的成果要求
论文的篇幅七千字左右,答辩前打印一式八份,供参加答辩老师审阅,答辩后交4份给指导教师,未交齐者不计答辩成绩。
四、时间安排(从毕业论文开始)
1、2010-2011年上学期第10-20周主要确定毕业论文选题。2、2011年3月18日返校到指导教师处报到。
3、2011年3月28日第一次检查毕业论文。
4、2011年4月15日将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打印,若答辩前半个月未将论文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可拒绝审阅,并不记论文成绩。
5、2011年4月28日第二次检查毕业论文,并按交教研室汇看。
6、第16周完成毕业论文。
7、第17-18周完成毕业答辩。
8、答辩结束后按答辩委员会意见调整修改后,交系办完善归档。
指导教师:周思中、汪冲云、刘晓玉
计划执笔:周思中
2010年10月20日
第三篇:美术毕业论文
SHANDO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创作设计说明书
村居—得意忘形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
业:
美术学
学生姓名:
曾琪
学
号:
1111211040
指导教师:
曾琪
2015年6月
消失的光年
摘 要
山水画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而且钟爱之人甚多,这么长时间的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书本上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我们受儒释道哲学的影响和出于对自然的喜爱。如果仅仅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和受儒释道的影响,山水画被所有王朝时代杰出的人物热衷了一千多年,这是不可能的。“热爱自然可以理解,但如此的痴迷且一成不变的画了一千多年,这就让人不好理解啦”修禅的人告诉我们,古人通过体验对内在世界的认知,达到超越自我、超越客观世界和超越神。他们在追求一种不同的全新的精神世界。绘画的最终目的不是绘画,而是要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依赖与神,不在依附于思想和理论,更不要依赖情感,绘画最终的目的是使我们回归到自然。
关键词: 临摹,写生,创作,精神,山水画
一、山水画需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的学习需要进行不断的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的学习过程则是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慢慢学习。学习山水画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道家、儒家和佛教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临摹和学习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从古人的画面中去学习他们的构图、用笔和气韵精神。当一个画家的理论知识和技法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走进自然,去感受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对景写生,用我们自己面对自然的感受去寻找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语言,这也是我们将来毕业创作的素材积累。创作的动力来源于我们平时对自然的积累,所以说,当你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对创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很显然,山水画的创作是建立在不断临摹和写生的基础上。对山水画的临摹是学习山水画必经的过程和途径,也是山水画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古人在对山水画的学习过程总结中这样说道:“首先我们要以古人为老师,再以造物为老师,最后我们以自己的内心为老师。”简单的讲,就是说学习山水画首先的学习借鉴前人的传统和方法,掌握绘画的形式或者构图。然后再走进大自然,最后把两方面都 2 结合在一起表达自我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向前人去学习的一些经验总结。在山水画上学有所成的画家都会告诉你:“初学山水画之人要想明白笔墨,就必须先临摹古人传统。”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是从临摹入手的。就算当代一些已经在社会上成名的先生,他们也不断的再临摹,这一点,我们需要向张大千、黄宾虹先生学习。张大千对于临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认为学习古人的作品不要怕反复练习,要临摹到能够默写出,能够背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让别人拿着你的作品和真迹分辨不出真伪,只有这样学习才可能知笔墨,学到古人的精神”。张大千靠临摹石涛,达到以假乱真,学石涛又超越石涛,以至于他名声大振,三十岁他就已经有了南张北溥和石涛第二的美誉。在声名大振的情况下,张大千依旧还在选择临摹,一九四一年,他步入敦煌,本来只是打算去考察学习两三个月的张大千,来到敦煌之后看到满洞的壁画后被深深吸引和震撼,一停就是近三年的时间,三年里,敦煌壁画的临摹影响了张大千的线条、色彩、及构图,这位张大千万年画风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从张大千先生我们就可以看到临摹得作用有多大。所以,我也是一直以临摹为主,从芥子园、龚贤课徒稿入手,然后画王原祁上追至文征明、王蒙。为我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即自然,所以我们需要走进自然,那么绘画创作永远离不开对自然的写生,山水画更是。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密切联系,山水写生在传统山水画中被称之为“师造化”,所有的山水大师都无不努力实践着,历史上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非常的重视“师造化”,凡是师法自然的,在艺术道路上都会有所成就。深入生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研究方式。作为山水画家,要想贴近生活,就必须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事物变化万千,自然中的山石、树木流泉等客观物象的形象和生存状态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了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自然去写生,因为只有通过写生的手段才能从自然中获得自然事物的形象和意象。而且写生还能够帮助画家更进一步的了解自然和掌握自然规律,从自然中学习构造和绘画技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当一个失去创作灵感的时候,他就需要走进自然万物之中,与自然对话,融入自然,就会有不断的新发现,新的体验和创造,就会有机会悟道自然在变化中的规律,就会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体悟人生的境界,从而完善完善山水画的创作。写生的源泉来源于自然生活,打个比喻说,写生的过程就像蜜蜂采蜜,它需要从自然界的花朵中采集花粉酿蜜,它必须的经历这个过程。绘画也是一样,艺 术家需要从自然生活中采集,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升华,将自然界的事物客观物象转为主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修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不断发展着,想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不然就会停滞,面临消亡。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为艺术输送了新鲜活力。山水画的基础是写生,而写生在山水画中被称之为“师造化”,“师法自然”才能在艺术之路取其成就。1950年,李可染先生曾经在《人民美术》的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谈中国画的改造》上说过,“要想改造中国画,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源泉”,这句话就很明确的说出了中国画的心声。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明清以来,大部分画家只是一味的临摹古人闭门造车,脱离了与现实的交流,放弃了大自然,所以他们所画的山水画毫无艺术感觉,只是在画画,而不是艺术。要想重新把艺术的源泉挖掘出来就必须抛弃闭门造车的观念,重新走进大自然。黄宾虹老先生在谈到山水画创作时也说道,山水画必须要走的四个过程有 :”登山临水、坐忘苦不足、山水为我所有和三思而后行。” 所以在我的山水画创作中,我也遵循黄宾虹先生的箴言,于是我踏上旅程,游历山水间,走进大自然是很迷茫的,面对如此大的场景,我都无从下手去描绘。在自然中找法,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万物静观皆自得,于是我静下心,根据自己的心性去从大自然搜集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向往一种乡间男耕女织的生活,以至于找到自我需要表达的心境,于是我的取材大部分就从乡间的田野、小路和人们的生活中来,描写乡下生活的安静,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当你走在乡间小道,感受整个人与自然的接触,那算是一种极度的精神享受,把我心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记录在我的画笔之中,有山川、小溪、稻田、树林等。把生活中的美都用艺术形式表现在我的画面中为我所有,最后回来整理素材,把自己心中所需要表达的心境全部用画笔表达出来,我需要做到的就是得意忘形,忘掉那些所谓物体的形体,需要做的而是通过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虚的置换,做到心与自然的融合,得到中国画的意境。1954年,李可染先生携张仃、罗铭两位先生南下三个多月的写生行,他们通过写生,打破传统,用自己的行动拯救中国山水画,可见写生在山水画当中的重要地位。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多翻阅古人和现代大师的书籍、多参加画展观看大师作品等,这些方式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绘画水平和眼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欣赏绘画作品和它也是一个道理,看得东西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有稍许收获,当然,不是 一开始你就能全部读懂,可能刚开始你会看不懂,你不知道他的画面中表达的是什么,它好,好在哪个地方; 不好,又是哪个地方不好。只有当你越看越多,你的眼力打开以后,也就会品出其中的滋味,要达到读懂一张画面,是需要时间的积淀。前期,你可能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找出作品的优点比缺点更容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你会发现两者都差不多一样。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是去寻找一张作品中的好坏,挑一幅作品的毛病去批判这张作品。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从这张绘画中寻找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品格修养。山水的写生要向石涛学习,学习他的那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这样在山水画的后期创作中必将游刃有余。我们现在自己面临的状况就是这样,对山水的写生陌生至极,见过的山水少之又少,临摹的作品也是很少。所以到了正式创作时,头脑掏空也没能有好的东西表达,所以在创作前期我就四处奔走,为的是体验山水,亲近自然,让自己走进自然去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创作并不是拿着画笔对某一处景色的照搬照抄,拼凑垒砌,它是画家在长期的生活观摩中所积累的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画家思想品德的高低,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低,最终体现的是画家身心素养,因此,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修养情怀。
二、山水画最终需要表达作者内心追求的东西--精神
我们借老庄哲学来反射到绘画上,拿山水画来说,崇尚于无心处写山,与山之外求美而臻妙,又如,中国艺术重内美、静美,贵明不贵光,即贵在内中通明、透彻,不贵表面光华耀眼,贵在自然纯真,从不勉强做作,实在是与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哲学精神息息相关,即不妄为,不妄事,不妄求味,甚至能从极淡泊中品出味来,是去除妄念而返归真璞的境界。
很多人认为,画山水画不过是在画面上经营山林丘壑并根据自己的性情来用笔用墨,我认为问题不在于画家是否能“率性”地描绘出丘壑,而是要看他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景物是否真的有个人的理解。那便是说,一个画家到底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有些人,走出去写生,只是一味的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匆匆忙忙简单的勾勒了一些非常简略的轮廓,记录下来一些简单的外形,回来再按自己的习惯来作画,这样的创作,画出来的作品基本千篇一律,顶多只是能看出来大概画的是哪个地方,但绝对不能深入对自然真实的反映。因为,自然界中 5 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山水画表现自然景物也是无穷无尽的。面对自然写生的时候,每一笔都应该是有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的。这样的绘画才是对生活本质美的表现。山水写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写生并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很多人对他所要画的东西并不了解,平时也并不注意观察和体悟,也就跟着画,就是看着好看,觉得画出来的效果应该不错,然后再借鉴一个大师的构图,大师的色调,就考试着手画开啦,最后完稿,然后很多人会觉得很好看,画得不错,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说“假话”,他自己都不理解他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画,他要通过画面表达什么。他只知道,这样画完好看。写生应该是借景抒情,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心境。所以在选择绘画对象时一定要仔细的观察,画的时候不要坐下就画,要对景久坐,对景凝思,要设计画面。这张作品要表达什么思想,如何加工画面,他是什么色调,是暖调子还是冷调子。
要学会观察生活,认识对象,在写生时一定要虚心,而在创作时要充满信心,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下笔要是犹豫,整个画面就会软弱无力,力量来自于肯定,这就要求我们绘画时下笔要肯定,不能犹豫。在面对对一个陌生的景色时,不要怕,墨色该浓就浓、该淡就淡,千万不要怕这怕那。一张画不可能没有缺点,但要在画完之后去总结,而不是在刚开始画就犹豫不决,这样一定是画不好的。
三、创作心得体会
本次毕业创作,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赶紧绘制画面,而是先从意境、笔墨、设色等几个方面深入考虑。考虑我想要表达什么,有什么方式去表达。我开始搜集素材,寻找到我所想要表达的乡间景色,结合我需要表达的乡间景观特征。翻阅并参考了好多中国传统山水作品加以学习和临摹,尤其是对文征明的山水情有独钟,对他的笔墨技法不断学习和研究,最终总结出了一些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赋予山水所有的感受,还要强调其特征的完整、生动。感受笔墨和造型结构的统一。在创作过程当中,赵老师提议我多参考名家的创作作品,借鉴人家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同时多看看国学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然后创作山水画是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死搬硬套,如果想要表现出清新雅致的山水,那就需要用墨气淋漓的感觉去表现。要以书法入画,中锋侧锋并用,力求提高线条的表现力。色调方面尽量淡雅一点,丰富一点,不要用太浓艳的色彩,给人以安静淡雅的感觉。
此次的毕业创作,在处理画面山石和树木上颇有心得,在开始创作前,我通临了芥子园画谱,芥子园上讲的很清楚,教我们怎么画树,它告诉我们画树必先画幹,幹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为枯树,还说树分阴阳向背,要左右顾盼,当争当让。当我们画一颗树时,可能都没有问题,难点就是当你面对几颗或者一片树木时,那时该怎么处理,我是根据芥子园画谱中五铢树法中提炼,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虚一实。在中远距离的树木,这样的树木组合便会要求严谨,以密为主,以疏为辅,疏密关系当然是根据自己画面而定。笔法需中锋、侧锋并用。在用墨时重墨在前淡墨在后,杂树的排列在先,枯树在后,树木的根部位置千万不能画到一条水平线上,那样空间感就全没有了。在画树叶时,先以淡墨写之,再用浓墨醒叶,拉出树叶的层次感,画夹叶时,必须书法用笔,中锋,钉头鼠尾,不能用勾线的方式去描叶子和树干,这样整棵树木都是软塌塌的,一点精神气都没有。在一幅作品画面中,近中远景的树木是相对存在的,远处的树木尽量往虚的层次去绘制。远处的树木形体简散,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用笔,需要画实的地方,比如树干,可以稍微用湿淡一点的墨画;树叶之类的地方,可以用稍微干而浓点的墨画。这样,出来的效果会在干、湿、浓、淡的笔墨交替中产生虚实相生、相互交融的效果。
在处理山石上面,处理石头方法有很多,我们都知道,古人对大自然中山石长期的体验观察,总结出来的皴法甚多,简单的说可以分成点皴、面皴、线皴三种。这些皴法的结合主要是用来表现山石体感和质感。有了皴法的应用,更加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在我的毕业创作中,我以点皴为主,在点皴的基础上加进了长皴的技法,相当于把点皴和长皴结合,用积墨法的方式皴擦石头,使石头更厚重。在淡墨和中墨的皴擦下山石会显得光滑、冷硬; 然后在主体山的周边使用积墨方法来表现树、石,能使画面更加的有厚重感。积墨的时候,墨色会盖住很多的败笔,使得山石结构更加清楚准确,同时使用王蒙的哆笔,在山石树木边缘线加以哆笔,使山石树木更具有苍的感觉,为了营造画面的意境,我大部分画面中都加入了田园,表达自己的内心,田园以极其简单的笔墨带过,使得整个画面有一种安静隐逸的感觉。所以,此次我的创作也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方法方能显现画面的厚重感。
通过本次创作,让我了解到了何为山水笔墨,在芥子园画谱中写的很明确,古人说,画山水需要有笔有墨,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曲解了它的意思,很多人认为笔墨就是所谓的书法用笔和有墨的干湿浓淡,照这么说,那随便找张纸画上 一笔有浓有淡的墨色就叫有墨气,再书法用笔画上一笔,就成啦有笔有墨,其不让后人笑哉。芥子园解释的很到位,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山水中的笔墨是建立表现山石之中的。
这次的创作主要是以田野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在田野的处理上我是用相对简单的笔墨来处理,树木、山石精心处理,没怎么刻画的田野反而在不起眼中被衬托出来,成为了我要表达的主旨,创作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画出画面,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画面传达出我内心向往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内心,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我不希望我的画面过于浮躁,所以在我的画面中,整个画面的色调就是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通过田园的表现,表达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次毕业创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享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了解到了山水的精华,我想通过一次的创作所领会的山水画的真正精华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需要以后的多加练习,不过,通过创作,我成功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忘掉了画面的外在形。让笔墨得以升华,最后得到山水画的灵魂-意境。
参考文献
[1]文若愚:道德经[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月.8 [2]龚贤:荣宝斋古代画谱[M].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7月.[3]吴蓬:芥子园画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 姜松荣: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5]陈洛加:外国美术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6] 雷子人: 画非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7]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4月.[8]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1月.[9] 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美术史[M].南方出版社,2002年5月.[10]洪惠镇:中西美术比较十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谢辞
在毕业创作最后时期,我要感谢赵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指导和教育,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一直认真负责,每一步都对我们批评指正,教我们怎木做到更好,因为有老师的帮助,我最后才能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真心的在这里感谢我的导师,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回报老师对我的教导。
第四篇: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申请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处制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部):
艺术系
专业:美术学
班级:
课题名称
剪纸人物艺术特色
指导教师
学生
学号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剪纸艺术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其中人物剪纸就属于剪纸中的一类,人物剪纸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美丽的神话传说等,反映着人民身边的生活故事,和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其中河东的人物剪纸虽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它那质朴而又有趣的造型,有着独特的的艺术魅力。这种原生态的艺术体现了民众的精神需求,通过剪纸艺术折射出象征的神秘,是一部丰富而巨大的教科书,它的渊源、内涵、价值、催人领悟、探索。
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据记载,中国的人物剪纸有着悠久且传统的历史。人物剪纸造型精美别致、灵活生动,千变万化,在节庆和家居装饰中经常能看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金色的海螺》,该作品把传统的剪纸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配上绚丽的色彩,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造型设计上,塑形、装饰手法精细无比,可以说《金色的海螺》把剪纸人物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这部作品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上无一能超越,在世界上也罕有其匹。
由于剪纸艺术在中国的盛行,不久就传入西方国家。由于艺术是不分区域的,但不同的地域将会给艺术烙下不一样的烙印。海外剪纸作品以表现人物为主,带有很浓的剪影味,多为黑白色,艺术手法上相对比较夸张、变形,作品想象丰富,有些近似漫画。代表的人物有美国杰瑞德·菲茨杰拉尔,作品《大脑指挥》,他在作品创作中会将美国的文化元素融进剪纸中,他认为海外的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一种文化间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元素的加入,使得东西方剪纸不断进步、创新,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浅谈河东剪纸的人物艺术特色
(二)、研究内容:
1、河东剪纸的人物艺术特色概述
1.1、河东剪纸的人物艺术特色起源
1.2、河东剪纸的人物艺术特色市场
1.3、河东剪纸的人物艺术特色发展
2、河东剪纸人物艺术特色的技法要素
2.1河东剪纸入门技法
2.2河东人物剪纸的技法
3、河东人物剪纸的艺术特色
3.1河东人物剪纸的主要形式
3.2xx人物剪纸的艺术特色
3.3作品分析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搜集与自己研究相关的论文、期刊,上网查看人物剪纸的艺术特色的研究应用领域和图文式样,搜集与人物剪纸艺术特色相关的书籍,图片等样式。
2、观察法------找出与河东人物剪纸协会有关的大师,通过观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成品,并进行详细的论述。
3、归纳总结法------整理出所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题进度:
2018.09---2018.12
论文选题、收集选题相关资料
2019.03.论文开题答辩
2019.04---2019.05
毕业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2019.05—-2019.06
定稿、毕业答辩
五、参考文献
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1、本表可根据内容续页;2、指导教师意见及签名手写,其他内容电子版填写。
第五篇: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大都仍然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练习,这种本属成人化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本文从感悟对话、自主体会、回归童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试图以此方法调动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美育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情境 童心 品行
Abstract:China's current method of primary art education remain largely confined to imparting knowledge,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of techniques, so that teaching methods not only this particular age from school childre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ctual situation, but also difficult to learn while in music teaching purposes.Thi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dialogue, self-experience, discusses the three aspects of return to innocence, this method of transfe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tudying art, aesthetics and thus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tertaining.Key words:Art education Interests Situation Childlike innocence Conduct
儿童的心灵是幼稚的、纯洁的、天真的,在美术学习领域,他们想象力强,写实性差;他们凭着感性、直觉、想象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注重自已纯真情感的抒发,专注于奇异童心世界的表现;他们真实描绘眼中的形形色色,真实反映心中的梦幻畅想。儿童就是这样,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用他们特有的绘画语言超出常规的、随心所欲的、无拘无束的童真去构筑心中的完美。
而美术课堂,是培育儿童美好心灵的摇篮。如何呵护儿童幼小的心灵,不至于让它过早地被技能技法的学习所束缚;如何让儿童画既不失天然之纯真又有一定的艺术性,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去深思、探讨。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共同营建欢快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在感悟中拥有欣赏美的方法,在创作中拥有表现美的技能,在实践中拥有创造美的天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尝试。
一、感悟对话,自主学习
对话即沟通。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的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共鸣。在以往的教学中,沟通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简单模式,这种模式几乎以单线为主,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甚少,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式的学习中。因此,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应该创设多种沟通交流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开启智慧的目的。
(一)、师生交流,实现课堂的和谐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教师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并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而学生则通过对话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让师生间的对话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消除畏惧心理,释放心灵,倾心交谈,主动言说,质疑问难,从而达成共识。这里需要说明,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基础上的平等,不是无原则的平等。在教学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当学生在探究时遇到困难,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获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师生间的对话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美术新课标也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指出:在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教师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我们美术老师要在课堂内外做一个有心人,不断产生出可以用于教学的灵感,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趋向于和谐、快乐。比如在上新年的第一节美术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与学生相互问“新年好”,打破平日程式化的问好,显然让学生感到新鲜和兴奋。在这充满温暖的气氛里,教师紧接着说:“刚才大家祝老师‘新年好’,老师听了特别高兴。过节过生日,特别是新年的时候,人们经常相互祝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良好的祝愿。春节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祝福的话?有没有收到别人的祝福呢?”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你说我说争着发言,同桌的同学都互相说了祝福的话,大家的内心显得特别温暖。然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美术,就是通过一种造型手法,来传达我们的美好心愿。现在,让我们打开美术课本,了解一下这学期的学习内容„„”经过沟通、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一个个学得特别投入。课的最后,教师热情地送给全班同学祝福语:“祝每位同学新年里平安、健康、快乐!”带着暖暖的祝福,新年的第一节课下课了。
在美术课堂师生互道新年的祝福,这看似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但在课堂上这样的师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协调了人际关系,使学生感悟到集体的温暖,当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眼神交流、手势交流。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可见,师生间的交流、对话,能够很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二)、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就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让他们能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联想,进而推陈出新,开启智慧。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美术课本有着很强的直观性和导向性,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受到视觉冲击,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对文本中的内容是各有体会,感受不一;与文本的对话也是深浅不同,各有千秋。因此,教师应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从相关的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的事物中找相关性,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在上五年级《阳光下的世界》这一欣赏课时,针对学生对阳光的表面认识,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不同作品中的阳光有何不同?不同表现手法的作品中的阳光给人的感受有哪些不同?不同时间段的阳光又有哪些不同?”经过引导,可以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交流沟通,实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缺泛沟通,这表现在对话仅仅是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同学的个体发言,对学生对话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没能引起足够重视。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倾听学生之间有争议的话题,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众所周知,若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水果,两人交换后,则每人可以尝到两种不同味道的水果;而同是两人,若每人有一个好的创意,两人碰撞并交换后,则每人至少有两个或更多的好创意。因此,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沟通,是实现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比较、想象、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提高知识和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的全方位对话,能使课堂成为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美术教学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感受情境,自主体会
“情境”的涵义,不是“情景和境地”的简单统称,而应该是情与境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就要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这是一种教师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情绪,并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表现在美术学习领域,就是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产生高兴、愉悦、快乐、兴奋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求,从而引发对美术学习的强烈兴趣。因此,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创设情境,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动机。
例如沈斌斌老师在上小学六年级上册《美化节日的教室》一课时,是这样设计课程的:
1、师生谈话,整体规划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就快到来了,大家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呢?”(学生讨论)
(2)“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教室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才能取得更完美的效果,看谁的主意好)“我们学了美术字,可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节日标语,我们学过剪纸,窗户上可贴上美丽的窗花,我们学过彩练、纸花,可在教室中间向四周拉彩练,挂上好看的纸花,有书法和美术特长的同学可在教室贴上自己的大作。”
(3)“谁来完成每一项工作呢?看哪些同学自告奋勇地上?”(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可独立制作,也可以以组为单位。注意不要冷落任何一个学生。)
2、提出要求,大胆创作
(1)分组拿出一个美化方案和计划,把具体任务和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再分头创作。
(2)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把握整体效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学生分头行动,播放欢快的音乐,酿造良好气氛。(4)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制作中,与学生同乐,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肯定和鼓励学生。
3、观摩总结,分享成功喜悦
教师组织大家共同观摩劳动成果,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特色,并引导学生评议、肯定和鼓励。最后点评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美化了教室,创造了美。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哪里来?靠的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起来分享节日里快乐的生活体验!”
由此看来,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能引起学生回忆起快乐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
三、回归童心,涵养品性
在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来表达思想、宣泄情绪,因而美术是儿童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媒介”,同时也是儿童用以表现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些美术大师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具有人类最为原始和本位的精神,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神奇和美妙的。儿童美术表现的是儿童最纯真的童心,体现的是艺术创造中最本真的灵魂。儿童美术以游戏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自由,而精神自由的美术活动能满足他们享受快乐童年的需要,能满足他们诗意地成长和自由地想象的需要,也能满足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让学生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大胆地求异创新。
要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就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傅纪辉老师的课程设计《会飞的小木屋》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故事引导。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说:“今天画房子,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的爸爸买了一幢别墅,他们搬了新家,小姑娘住在二楼一个公主房里,白色的墙、毛茸茸的地毯、明亮的落地窗。可是小姑娘住了几天,就对她爸爸说:‘爸爸,我要自己造一幢房子。’爸爸觉得奇怪:‘住这样的房子还不好吗?你要造什么样的房子?’‘你看好了。’小姑娘来到花园的草地上,用木板搭了一个小木屋,摘来各种颜色的花,把它妆扮得非常漂亮。于是,美丽的童话在此展开:小木屋常常会有一些小动物来作客、小松鼠、小刺猬、蜜蜂、蝴蝶、小蚂蚁、小鸟,有一天还来了一只癞蛤蟆、小姑娘和它们一块玩,和小鸟一起唱歌,把癞蛤蟆当做青蛙王子„„小木屋的顶可以像花瓣一样张开合拢、出太阳的时候屋顶就张开,让阳光照到自己的小床上。晚上,小姑娘把屋顶打开,躺在小床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幻想着飞到天上见到天神、七仙女和嫦娥„„我要给小木屋安上翅膀,飞到彩虹上去,飞到星星上去。小姑娘找大白鹅借来了羽毛做成一对翅膀,还找来了几个大气球捆到屋子上,终于,小姑娘的小木屋飞起来了。”
2、讨论点评。故事讲完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选择题:“一边是价值几百万的豪华别墅,一边是简单的小木屋,你选择哪一个?”“小木屋、小木屋!”大多数同学都叫着举手来。当然,也有选择别墅的。
“现在,请选择别墅的同学谈谈为什么?”“因为别墅值钱,而且宽大、豪华、舒服,还可以请同学来家里开Party,让他们羡慕。”一个小男孩发言了。“那么,请选择小木屋的同学谈谈理由。”
“小木屋是自己造的,像花一样美丽。”一个女孩发言。“小木屋有很多小动物、很好玩、很开心。”一个男孩接着说。“小木屋还可打开屋顶晒太阳、看星星,可以幻想、做梦、还可以飞,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好,讲得非常好!”教师趁机点评:“我很高兴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小木屋,这说明你们保持了一颗最宝贵的童心,童心是纯洁的、超功利的,不像成年人那样看重金钱、名利、甚至虚荣。童心追求的是快乐,比如自己造小木屋的创造的快乐、装饰和欣赏美的快乐。与小动物一起玩的快乐,梦想的快乐。喜欢梦想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大家喜欢的迪斯尼还有一个名字就叫‘造梦工厂’;喜欢梦想的孩子是聪明的,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特别丰富;喜欢梦想的孩子还不容易学坏,因为他们追求真善美;而太现实、太功利的人却容易走向邪恶。最近上映的电影《纳尼亚传奇3》,纳尼亚王国就是一个神奇梦幻的国度,爱德蒙、露西兄妹都是纯洁、善良、勇敢的人,与恶势力斗争。而他们的表兄尤斯提就是一个追求功利的‘现实主义者’,他不幻想、自私、贪婪、成天抱怨、尽做坏事,变成了恶龙,后来被降服了。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太功利、太现实了,人们的眼睛里只有钱、名利、地位。这样的社会是很可怕的。只有在你们的身上,还保持着一颗天真、善良、好奇、梦幻、爱美、快乐的童心,我们学画画,搞艺术就更需要有童心了。明代的文艺评论家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艺术大师,就是有了很高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生活经历,而还能保持赤子之心的人。”
3、作业练习。最后结合讨论布置作业:请喜欢别墅的同学去绘出一幢现实生活中模样的豪华漂亮别墅;请喜欢小木屋的同学发挥想象,画一张花一样美丽的、神奇梦幻、造型独特的房子。
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才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去完善、改进、探究和创新。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
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灵是一片未污染的净土,同时也是一双跃跃欲试的翅膀。他们需要广大的教师用心去呵护,用胸怀去包容,用智慧去启迪。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尊重少儿心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用爱来感染他们,他们的智慧定会绽放出绚烂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王丹:《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http://blog.xxt.cn,2008年11月
[2] 蒋昭宝:《保护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试题与研究·教育论坛》,维普资讯网,2010年第19期
[3] 红红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和谐的美术课堂》,http://blog.xxt.cn,2009年9月
[4] 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浙江大学出版,2008年1月
[5] 傅纪辉:《童心与少儿美术教育——“会飞的小木屋”》,http://xxing.gyu.cn,2011年1月
[6] 沈斌斌:《美化我们的教室》,http://www.xiexiebang.com,2008年11月
[7] 迟艳杰:《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8] 魏瑞江:《中小学美术教育案例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9] 杨景芝:《童心·童画》,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
[10]钱初熹:《美术教师教育的愿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致
谢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踏入学校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眼间,即将到了分别的六月。回想这四年的时光: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有同学的关心帮助,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懊悔。点滴岁月,注入了我深深地感情。风风雨雨,记录了我成长的历程。
回想四年前的我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刚刚踏入象牙塔的我们尽情地徜徉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调,但是在这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里,我们都能够做到团结互助、齐心协力。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感恩。”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即将谢幕的时候,我要借此机会感谢这四年中帮助过和支持我的人。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坚实地走好这四年的每一步。正是你们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还有,我特别要感谢我们敬爱的肖承光老师,肖老师在教育我们的日子里,总是秉承着“教书先育人”的理念,用自身的品行感化和教育学生。在论文的这些日子里,肖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从论文的立题到论文的结稿。肖老师给了我很多专业的指导,给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正是有了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的论文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质量才会有所保证。所以,在此我向肖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其实不想走,其实不想留。”这句歌词用来形容我们现在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我相信:大学生活带给我的知识,带给我的求知的精神将会是我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