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三级评审文化宣传组阶段总结
1、针对近期较多患者及在院职工反映我院门户网站界面过于陈旧、宣传板块设置不尽合理、各方面动态信息更新较慢等不足现象,文化宣传组集中收集听取了广大群众意见,并进行了内部讨论,最终达成网页整改方案,节后将逐步进行全新的网页改版。
2、为了解患者的最新医疗服务需求,加强新院建设宣传,促进我院“创三甲”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文化宣传组通过电话成功对300多名我院就诊患者进行了回访,完成了较详尽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并集中收取了患者意见,完成了调查报告。
3、为努力推进我院“创三甲,建新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进程,促进医院内部工作文化建设,结合我院的实际,文化宣传组重新编写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员工手册》,目前已完成初稿,接后将进入讨论修改阶段,新的员工手册将展示我院全新的文化建设面貌,并有助于我院员工内部工作文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为解决患者来院看病不便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健康需求,并扩大我院周边辐射影响力,近期文化宣传组组织了院内专家及教授走进街道社区及老干大学等地,以科普宣传、讲座及义诊送药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地宣讲骨伤科病的中医药治疗保健方法和特色,唤起群众对中医治疗骨伤科病的关注,引导更多人选择使用中医中药。
院办宣传科 2013-9-27
第二篇: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医院与教学基地一览
关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更名的通知
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学基地:
2010年3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发函[2010]53号)。经研究决定,对原湖北中医学院8所附属医院、15所教学医院、40所实习医院、21所教学基地挂牌名称同时更名。自发文之日起,原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学基地的牌匾废止使用,更换为:
一、附属医院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
4、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樊医院(襄樊市中医医院)
5、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宜昌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
6、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荆州中医院(荆州市中医医院)
7、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石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
8、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十堰医院(十堰市中医医院)
二、教学医院
9、湖北中医药大学荆州教学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
1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
1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
12、湖北中医药大学鄂州教学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
13、湖北中医药大学丹江口教学医院(丹江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1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
1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
16、湖北中医药大学随州教学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
1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1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
1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第八医院)
20、湖北中医药大学荆门教学医院(荆门市中医医院)
2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2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
23、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
三、实习医院
24、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冶实习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
25、湖北中医药大学应城实习医院(应城市中医医院)
26、湖北中医药大学孝感实习医院(孝感市中医医院)
2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
28、湖北中医药大学宜城实习医院(宜城市中医医院)
29、湖北中医药大学天门实习医院(天门市中医医院)
30、湖北中医药大学公安实习医院(公安县中医医院)
31、湖北中医药大学黄梅实习医院(黄梅县中医医院)
32、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
33、湖北中医药大学汉川实习医院(汉川市中医医院
34、湖北中医药大学红安实习医院(红安县中医医院)
3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
36、湖北中医药大学洪湖实习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
37、湖北中医药大学云梦实习医院(云梦县中医医院)
38、湖北中医药大学随州实习医院(随州市中医医院)
39、湖北中医药大学浠水实习医院(浠水县中医医院)
4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穴实习医院(武穴市中医医院)
41、湖北中医药大学松滋实习医院(松滋市中医医院)
42、湖北中医药大学远安实习医院(远安县中医医院)
43、湖北中医药大学罗田实习医院(罗田县万密斋医院)
44、湖北中医药大学通城实习医院(通城县中医医院)
4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
46、湖北中医药大学阳新实习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
4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
48、湖北中医药大学老河口实习医院(老河口市中医医院)
49、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台州骨伤医院)
50、湖北中医药大学仙桃实习医院(仙桃市中医医院)
51、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
52、湖北中医药大学黄陂实习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
53、湖北中医药大学咸宁实习医院(咸宁市中医医院)
54、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黄陂人民医院)
55、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
56、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57、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58、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59、湖北中医药大学潜江实习医院(潜江市中医医院)
60、湖北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咸宁市麻糖风湿病医院)
61、湖北中医药大学郧县实习医院(郧县中医医院)
62、湖北中医药大学宜都实习医院(宜都市中医医院)
63、湖北中医药大学赤壁实习医院(赤壁市中医医院)
四、教学基地
6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6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66、湖北中医药大学宜昌教学基地(湖北省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6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6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7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3、湖北中医药大学庐山教学基地(庐山植物园)
7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
75、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76、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分公司)
77、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武昌区法院)
7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汉市洪山区法院)
79、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80、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
8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82、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
83、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84、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先声药业)
第三篇:文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附件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服务民生
(一)人口健康
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二)生态环境
1、生态保护
重点开展阿坝州沙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开发与试点示范;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太阳能提灌蓄水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示范;开展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补偿关键技术与示范;
2、环境保护
重点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大气环境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示范;开展CNG(压缩天然气)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3、资源开发与利用
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三)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食品保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防伪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生产全流程防控体系研究与试点示范。
2、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成都地区试点示范;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生产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煤矿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示范。
4、信息安全
重点开展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示范。
5、消防安全
主要开展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
(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城镇发展
1、城镇低碳发展与节能建筑
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城镇综合节水、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城镇社会管理、信息服务
—— 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社会保障系统、区域信息化服务,科技、文化、旅游、公共管理等融合协同发展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生物工程
(一)生物技术药物
重点开展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等化学药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基因工程药物(新型抗体、新型疫苗、多肽、凝血因子等)和干细胞药物等生物药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制药工艺创新,大分子药物摄药、释药工艺等技术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并有望取得新药证书的项目。
(二)医疗器械
重点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高端医用耗材、医疗诊断设备及诊疗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展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医用原材料的改性、高端设计及立体放疗、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技术研究。
(三)诊断产品及血液制品
重点开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的相关诊断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血液资源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等血液制品相关器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三、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重点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川芎、川麦冬、丹参、天麻、川郁金、川明参、赶黄草大品种培育研究,围绕规范化种植、产品开发以及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共同申报。
(二)中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重点开展已上市中成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研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医医院制剂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以获得院内制剂批件为目标的中医医院制剂开发;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日化品等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中大品种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限该品种生产企业牵头申报,中医医院制剂开发限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申报。
(三)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中药研究、生产、流通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电子商务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重点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及推广研究。
——
2014年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建设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内陆开放高地,按照我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合作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我省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和工作重点,征集2014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
一、支持重点
(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六大领域45个发展重点方向和钒钛、页岩气、卫星通信、重大装备、轨道交通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需求,有利于提升我省科技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针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灾害防治、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三)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田水利、植物保护、畜禽疫病防控、肥料、农业机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种养殖、精深加工、安全检测、贮运保鲜、现代物流、副产物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四)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有效发挥国际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
(五)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
— 5 — 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科技合作;
(六)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在技术、人才、产业、渠道等方面资源,以企业为中心开展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产业技术系统工程设计、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七)围绕国家和我省对外开放战略,有利于增强我科技对外影响力和推动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
(八)与非洲国家、东盟国家等开展农业、食品、生命科学与健康、减灾防灾、水资源、环境与能源等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援助等。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符合国际合作计划的目标和重点,满足推荐指南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二)项目合作的意义重要、理由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具备相应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合作互信,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相关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四)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技术、资金、人员或信息资料、先进设备、专有资源等投入的—— 方式参与合作;
(五)本计划不支持基本建设、纯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六)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范围20-50万元,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要求企业有1:1以上的相关配套资金投入。
三、优先支持原则
(一)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响应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行业企业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地方发展的项目;
(二)合作国别就项目涉及的领域在国际上具有显著优势,外方合作伙伴为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技术领先企业,外方合作负责人为知名科学家,与我合作团队为优秀创新团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合作研究,有助于中方填补空白、缩短差距、节省时间、节约投入、降低风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项目。
(三)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
(四)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
(五)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申报者。
四、申报书要求
(一)使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申报书》;
(二)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请提供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复印件;
(三)请在申报书后附上与外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的中外文版本复印件。
— 7 — 2014年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贯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建设,为我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支持重点领域
(一)自然灾害科学领域
1、西南地区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塌方、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成因、类型、演化规律等特点
2、灾害前兆、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及数据采集、分析
3、实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包括观测技术、数据分析、信号识别、报警策略研究等
4、预警信息时空网络体系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与查询
5、灾害事故发展态势评估、灾情控制和应急救灾措施有效性研究
6、次生灾害防控策略
(二)农业科学领域
——
1、主要粮食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2、油菜籽粒高产及高油分积累的分子机理
3、大宗农副产品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
4、重要经济林木优质、抗逆品种选育的生物学基础
5、农林鼠害和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及防控策略
6、提高农业动物繁殖率的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研究
7、农业动物营养物质高效利用
8、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其调控机理
(三)能源科学领域
1、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
2、非常规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形成机理、富集规律与资源潜力
3、致密油气藏的高效开发
4、人工光合成的基础
5、新型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和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
6、燃气轮机高效清洁热功转换理论
7、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8、大容量工业储能的科学基础
(四)信息科学领域
1、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原创性新型信息器件研究
2、支撑节能信息系统的光子和电子器件研究
3、新型通信复用体制基础理论
4、深空与临近空间的信息传输理论
5、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研究
6、面向三元空间的感知认知和智能控制
7、云计算安全研究
8、安全攸关软件系统的共性理论和构造方法
(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
1、造山带弧盆体系构造-岩浆-成矿机理
2、我省典型土壤复合有机污染特征、界面过程与修复
3、大气成分理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
4、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过程、动力、微物理和成灾机理
(六)健康科学领域
1、脑卒中发生与防治的基础研究
2、重要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3、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4、肿瘤异质性机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肿瘤抗药机制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5、肿瘤免疫学的机理及其应用
6、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
——
7、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
8、糖尿病继发血管或器官病变的机理与干预研究
9、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10、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效应机制
11、“上火”的机理与防治
12、慢性病毒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及其重塑
13、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及抑制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14、重要细菌耐药机制与新型抗菌分子的基础研究
15、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抗病毒机制
(七)材料科学领域
1、复杂多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科学基础
2、高效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器件集成
3、轨道交通用高质量金属结构材料研究
4、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制备
5、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化
6、高性能近-中红外激光材料及器件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
(八)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
1、能源装备设计、制造、集成的科学基础
2、深部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安全运行预测与调控
3、航空、航天、高服役性能核心部件、特种机构、高性能零件设计制造的原理与方法
4、特殊服役大型共性基础件、特种功能部件设计制造原理
5、交通、矿山和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岩土和工程基础
6、重大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全寿命周期安全研究
7、面向制造和工程的数字化与软件
二、优先支持原则
(一)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国内外已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能够进一步申报国家科技计划,提升我省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项目。
(二)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针对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省优势学科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申报须知
(一)项目申报人员当年只能申报一个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 划项目。
(二)已承担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应结题后再申报。
(三)项目负责人必须在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并亲自参加项目的研究和项目实施中的日常调度活动。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职称,并有一定的研究专长。
(四)项目申报单位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或省外研究学者共同申报,但省内单位应作为项目的主持承担单位。
(五)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范围为10-20万元。
(六)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七)填报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
本指南既是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者和评审、管理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也可作为各科研部门和单位科技工作者进行基础性研究选题和工作的参考。
— 13 — 2014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申报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现将2014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二)热爱祖国,科学道德高尚,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发展潜力;
(三)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3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
(四)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当副教授级(含)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五)在学术上已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绩,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或实际贡献;
(六)申报的研究项目有一定基础,有创新性,有较强应用前景,并具备必须的研究条件。
二、资助重点
—— 重点资助农业、信息、资源环境、新材料、制造与工程、生物医药、核技术、新能源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对自然灾害防治,尤其是在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防御研究,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同等条件下,对在川企业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优先支持。
三、限额申报
每个单位及市州科技局实行限额申报,推荐名额表见附件。其中未涉及的单位及市州科技局申报人数不超过2人,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培育计划”资助且年龄符合申报要求的申报人第二次申报不受单位名额限制。
四、申报材料报送
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申报书,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匹配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1份上报管理部门。
— 15 — 2014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的意见》和省人才办《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为加快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领军科技人才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创新人才,更好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川省科技厅于2011年设立“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支持一批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现将2014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和原则
支持范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以下简称“青年创新团队”)专项计划支持以四川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四川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明确的创新目标和较强稳定性的青年创新团队。(已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不再列入)
支持原则:青年创新团队遵循“择优选拔,目标考核,财政资助,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政府财政经费资助为引导,以提升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我省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
二、申报条件、支持重点和相关要求
(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四川省境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工作;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8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每年应在团队牵头单位工作6个月以上。
(二)青年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8人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创新能力强,有团结协作精神;其核心成员(5人左右)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青年创新团队的研究项目应以为国家和四川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重点,聚焦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省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青年创新团队以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重点支持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具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任务能力的创新团队。
(五)与我省重点发展相关的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紧密结合的青年创新团队优先支持。
(六)在同等基础和条件下,优先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整合高校和(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开展联合申报的青年创新团队。
(七)青年创新团队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科技厅对每个团队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经费支持,青年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应提供不低于资助总额30%的配套资助经费。
(八)每个单位申报不得超过3个团队,超额不予受理。
三、申报材料报送
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匹配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1份上报管理部门。
—— 2014年四川省软科学计划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领域: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3、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的模式与途径研究
4、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
5、建设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6、统筹城乡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7、科技金融结合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8、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
9、发展壮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对策研究
10、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11、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对策研究
二、填报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
第四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全防火制度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成都市消防条例》以及公安部第61号令《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医院与各部门、科室签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严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
四、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等危险药品及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审批和使用制度,保证绝对安全。
五、对医院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建筑工程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六、落实防火安全制度,加强对水、电、气、固定火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七、重要设备、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设备、仪器的维护和使用安全的管理。
八、加强消防值班工作,监控消防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处置火警。
九、加强对各类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挪作他用。
十、坚持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做好巡查记录。
十一、加强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安全。
十二、认真学习医院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十三、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违反本制度或消防法规造成火灾责任事故的,依照医院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分,违反法律法规的,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以及公安部第61号令《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医院成立防火委员会作为防火领导机构,并与各部门、科室签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严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
四、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等危险品及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对危险品的使用管理规定。
五、医院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建筑工程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六、加强对水、电、气(含天然气、氧气等可燃性气体)及火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七、重要设备、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依照技术规范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使用。
八、加强消防值班工作,监控消防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处置火警。
九、严格遵守医院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的管理。
十、坚持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做好巡查记录。
十一、加强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安全。
十二、制定医院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十三、违反本制度或消防法规造成火灾责任事故的依照医院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分;造成严重后果并触犯法律法规的自行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