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在何处
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在何处
大学生返乡创业难在何处(中)
在沁阳市王召乡西祝策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彭少国(右)向该村蔬菜种植户讲解茄子的管理技术。本报记者 杜 勇 摄
创业教育有点落后
郑州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宋淼淼一直梦想,自己能够创办一个网络公司,建成一个为农资产品交易提供信息和平台的网站。为此,她在大二寒暑假期间,就开始到大型门户网站进行实习,为创业打下了扎实基础。但是,小宋仍然十分苦恼。她对记者说:“为帮助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可是学校从来不宣传这些政策,就算我知道了也不清楚如何去办理。”
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不很重视,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不知从何做起。因此,高校急需在创业教育方面转变观念,转变认识,不能简单地把专业知识跟创业能力划等号。
驻马店某高校大四学生张某看到今年一号文件中有关建材下乡的政策后,打算去农村自主创业。结果,他发现自己在创业初期最大的难题是需要补充创业方面的相关教育培训。他说:“我觉得学校应该开创业方面的选修课,比如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什么的。另外,多举办一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因为书本上的理论跟现实中的实践完全是两码事儿。”
对此,专家认为,今后高校在就业教育上应从以前集中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教育,转向更多关注创业教育。调查显示,有两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
创业启动贷款难申请
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创业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难获得创业资金。目前,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但在政策的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能享受到这些政策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因此,对很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即使有了创业的方向,找到了合适的项目,缺少资金来源也将成为他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魏飞跃在2007年从郑州一所高校毕业后,就打算回到豫南老家农村开展自主创业。小魏打算开办一家珠宝饰品加工店,找亲戚朋友东挪西凑,已先期投入5万元,可开店的资金缺口仍很大。去年7月初,小魏在媒体上看到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的报道。查询网上相关信息后,他找相关部门办了一张失业证,再找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希望以失业人员名义申请小额贷款。劳动保障部门虽然批准了,但申请送到一家发放小额贷款的银行,半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音信。
对此,专家表示,大学生创业贷款难,主要原因在于贷款的瓶颈并没有突破。调查显示,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63%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
创业能力有待加强
去年8月,郑州市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3名学生看到一个保健品的招商广告后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如果有100万人购买,每件产品只赚 10元,就是1000万元的利润。于是他们迅速联系了招商者,买回了100件产品“试水”,但一个月只卖出10多件。通过咨询,他们才知道,一个新的保健品面世需要巨额的广告宣传费,最终创业计划胎死腹中。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充满了创业的激情,但由于缺乏对自身实力的认识和对市场的认知,极易导致创业失败。记者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本身创业能力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河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留占认为,在中国从小就是教孩子怎样做题、背书,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缺乏创业的能力。(本报记者 丰 硕)大学生回乡创业难在哪?
高校扩招这几年,逐年增加的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实在难找。为了改善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更好地调集智力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对于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又熟悉农村环境,与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相比,无疑更具竞争优势,也更易于立足农村广阔天地做出一番事业。
但这条道路也不平坦。这既有大学生们不愿意回农村、自主创业的意愿不强等主观原因,也有诸多客观因素,迫使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望而生畏,或使得他们虽踏上创业征途,有的却半途而废。
妨碍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原因有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传统观念的制约。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大学生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二是缺乏创业资金。在很多农村家庭,供子女上大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的家长勒紧裤腰带将子女送进大学校园,还有的家长为此负债累累。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金再支持子女创业。至于说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尽管出台了种种支持学子立足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推出了相应的信贷支持项目,但遗憾的是,在如何确保这些扶持政策和信贷支持项目的落实上,还缺少得力措施,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拥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毕竟他们初出校园刚刚踏入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足,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创业项目的选择,以及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事半功倍地开拓创业局面等等,亟需有人适时给予有效指导。而目前在农村,类似机构、人员还不多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惑,只能靠自己摸索,有些人可能会因此而峰回路转,可也有些人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一败涂地。
尽管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方法,但是也不是农村大学生的唯一出路。毕竟创业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持,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最好先积累经验再创业。另外还要注意到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心理状态,一直以来,农村孩子考大学就意味着从此脱胎换骨,终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他们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企业,成为家庭希望,给家庭带来新的转机。现在跳出“龙门”却又要返回 “农村”,于情于理都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大学生返乡既造福乡里乡亲,自己又重新创业和就业了,总之,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财富不是包袱。
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难 三大障碍亟需解决 留在城市?还是回农村?这是一个费思量的选择题。对西北师范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的校友胡建强研究生毕业回农村老家创业却遭到家里激烈反对的事情经本报报道(10月22日《一农村大学生自述:回家创业路走得很艰辛》)后,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采访中,不少来自农村的同学都表示陷入纠结之中:一方面他们对胡建强实践教育梦想之举表示钦佩,另一方面比照自己,坦言回农村就业创业,依然阻力重重。来自甘肃永登县农村的董存辉说,“从农村出来,亲戚朋友都希望我们留在城市。如果再回到农村,亲朋好友根本无法接受。”
在这位大学生看来,要不要回农村,关键在于看回农村有没有好的项目,有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相比于东部地区,不得不承认,在广袤的西部,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村物质生活依然相对贫乏,生存条件相对艰苦。在这个问题上,东西部之间也出现了迥然不同的态势。比如,浙江义乌日前出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户口“非转农”实施办法》,引发了一股大学生“非转农”的热潮,媒体也乐观地预测“农村的魅力开始显现”。因为回到农村,除普遍具有的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申请宅基地、生育第二胎等待遇外,在东部有些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大学生们还能享受养老保险、医药费报销等待遇。
今年大四的包敏也曾经动过回家乡的念头。不过,他回家乡一考察,才发现根本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包敏学的是金融,可在家乡临夏市,除了银行,适合自己发挥所长的证券公司仅一家。这导致他最后决定,无论多难,还是要留在城市打拼。
上大学期间,蒲文虎密切注视着农村的变化。就在他上学的这几年间,他的家乡张掖高台县经过土地流转,不少农民开始大规模租地,种植洋葱,年收入可以达十几万元。看到家乡可喜的变化,蒲文虎也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但他很快发现,大学刚毕业的自己,甚至连创业的启动资金都难以筹集,何谈创业。
“要是政府能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或许我可以考虑回乡创业。”蒲文虎说。
采访中,大多数农村大学生都相继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们从土地中走出来,对那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深深眷恋,“乡土情结”挥之不去。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改造乡村的愿望。不少大学生都希望能用自己在大学的所学,回报家乡,建设家乡,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学的是师范专业,必须先报恩。”21岁的胡刚刚说。他就打算先回到静宁农村当一名物理老师。此外,他还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当老师的五六年里,一边为自己募集创业资金,一边考察静宁当地的苹果产业,然后经商,发展当地的苹果产业。10年后,创业成功,再做回老师,更好地改善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
22岁的女孩王金艳并不打算回到农村。理由是,学法律的她回农村教书,“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
要不要回农村?在她看来,关键是地方政府能为大学生提供什么?“如果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解决不了,像浮萍一样,还不如留在城市。”王金艳说。
学经济管理专业的陈学文的选择是,先留在城市证明自己,“堵亲戚朋友们的嘴”。不过,他的志向不会改变,“立足西部,扎根甘肃”。
和很多仍在犹豫、观望的大学生不同,来自岷县农村的大学生雷天明已经立志回乡当一名村官,“从基层做起,既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带动了家乡的社会发展。”
“社会浮躁的氛围、家庭的压力成为农村大学生回乡的最大阻碍。大学生就业创业,只有和时代同步发展,了解社会的需要,判断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雷天明说。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雷鸣认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至少要跨越家人亲友盼望“跳农门”的“亲情坎”,城乡之间文化落差的“文化坎”,回乡创业困难重重的“政策坎”。
“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比作一滴水,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宁愿选择苦守城市,是因为在开放的城市体系中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人才‘管网’,可以实现较为充分的自我发展和人才流动。而回边远偏僻的农村,如果人才制度僵化,一滴水可能很快就干涸了。”雷鸣比喻说。
他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人才,从乡土走出去的大学生对农村有着天然的纽带和情结。雷鸣建议,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城乡人力资源,实现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多铺设农村大学生回农村就业创业的“管道”。比如,可以参照城市产业园区的思路,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园,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铺好政策通道,引更多的“源头活水”滋润那片乡土。
大学生返乡创业 养殖原生态高档土鸡难难难
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 养殖原生态高档土鸡难啊难 五谷虫草鸡原生态放养场位于汉魏许都故城遗址东2公里的清流河畔,坐拥300余亩天然滩地和林地,因而,五谷虫草鸡活动范围广,运动量大,天然食物种类丰富,体内沉积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多,而脂肪和胆固醇则极低。
“五谷虫草鸡”以五谷虫、地龙、野生枸杞及其它草药等传统中药材,五谷杂粮,各种野生昆虫和杂草,以及胡萝卜、南瓜、西葫芦、番茄、冬瓜等多种果蔬为食物,经6月以上放养而成,比普通土鸡有更高的营养、滋补、保健功效,而且肉质细嫩筋道、汤鲜色亮、鲜浓醇香。
五谷虫草蛋蛋黄颜色深,泛红,蛋黄占蛋清比例大,蛋清粘稠。煎蛋呈金黄色,鲜香浓郁,香味天然纯正,嫩滑爽口。
五谷虫草鸡、五谷虫草蛋所含脂肪和胆固醇极低,营养丰富,是进补、养生、送礼的上佳绿色食品!五谷虫草鸡特色食物所含营养与有益成分
名称 营养及有益成分
五谷虫 地龙
1、甲壳素、抗菌肽、抗菌活性蛋白、特殊溶血栓酵素;
2、氨基酸:18种;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钠、钾、钙、镁、磷、铁、铜、锌、锰、硒、锗、硼、硫等;
4、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生物素、维生素E等;
5、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核黄素、胆碱;
6、蛋白质:干物质50%以上为蛋白质;
功效:
1、抑制肿瘤细胞,杀灭癌细胞;抗菌、抗过敏;
2、益智;
3、提高免疫力,增强细胞活性,加速伤口愈合;
4、延缓衰老;
5、防治糖尿病;
6、降血压、降血脂;
7、治疗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静脉曲张、肾功能衰竭、风湿性关节炎;
8、清热、解毒、镇静、利尿、通络;
9、美容养颜、消除雀斑;
适宜人群:
老人 儿童 孕妇 产妇 病人
帮你识别真土鸡蛋 土鸡蛋 小、尖 粉色、白色、绿色、褐色;表面有丝网状印记,轻擦可掉; 蛋黄比例大,颜色深,泛红色;蛋清黏稠,蛋清与蛋黄难以分离; 土鸡蛋煎蛋为金黄色,鲜香浓郁,香味天然纯正,嫩滑爽口。饲料蛋 大、钝圆 红色,规则网状印记,难以除; 蛋黄比例小,颜色浅,浅黄色;蛋清水分大,清稀;蛋黄与蛋清易分离; 饲料蛋煎蛋为浅黄加白色,略有腥味,假土鸡蛋为黄色,有香味,不天然纯正。
地址:许昌县张潘镇盆李北村清流河桥头(汉魏许都故城遗址东2公里)
手机:***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nshuaisong
5月19日,许昌晨报以《鸡窝里飞出创业梦大学生甘当“鸡司令”》为标题以《尹帅嵩矢志不渝养出天价土鸡》为副标题进行了深入报道,并经过了实地考察。
5月20日,河南日报转载,随后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等多家媒体、网络转载,由此掀开了新一轮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政府应当如何扶持的深入讨论。创业的大学生很多,遇到困难的也绝非我一个,难道每一个创业者都要通过媒体来报道才能挽救自己所创立的事业吗?如果这样,那将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还会有多少人敢创业? 目前,绝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都是空有一身抱负和理想,既缺乏经验,更缺乏资金和实力,也没有背景和关系,想创业成功谈何容易?所以,只有通过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由相关职能部门来履行,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我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媒体解决了我的销售困难问题,不幸的是,我的销售问题的解决不是靠自身的努力,而是依靠媒体的帮助。在这里,我想忠告想创业的大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找准项目,经过调查论证,从上马到运作到销售或者服务都要从事先全盘深入详尽考虑并形成方案,计划、执行、监督、控制,依据这一原则,不断的修正、改进、完善。
有人需要五谷虫草鸡或者五谷虫草蛋请与我联系!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 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就业指导专家说又到大学生择业高峰期,又将有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也将成为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来说就一个字“难”,但难在何处呢?有人说,大学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需要说明的是,供求关系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非常大,这点毋庸置疑,但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对薪金的目标定位过高恐为就业难的主因。
首先,一方面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总强调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却招不到能够安心工作的一线工人。大学毕业生总把自已看错是天之娇子,非公务员不做,非白领不做的大有人在,实际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与二十年前相比,每百人拥有大学生比例大大提高,适龄人群大学生比例则更高,如果不能把自己当做普通劳动者来择业,就业难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关于薪金要求,很多大学毕业生抱怨工资水平不如农民工,但一名缺乏劳动经验,甚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纤弱书生,因何一定要比经验丰富,能够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成熟劳动者工资更高呢?
因此,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我给准毕业生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放平心态,低下高贵的眼睛,从基层做起,参加一线工作并不代表我们所受的教育就白废了,实际上大家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在一线工作岗位上,比其他劳动者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要勤于思考、擅于钻研,我们通过参加技改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远大于普通劳动者,可以说,到一线去,寻找自己成长的沃土,更能让我们有机会出人头地。要想脱颖而出,先把自己放入囊中。
二、关于工资,你可能刚参加工作收入会低于一些重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但要知道,你的劳动付出和他们根本没有可比性,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你所无法完成的,即便是给你那个水平的收入,你也不会去从事那项工作,抑或是不能胜任那项工作。再者,你的工资增长潜力远远大于农民工,他们的工资多年相对稳定,但你不同,随着你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你会获得远高于他们的收入,如果你通过提升自己能力而获得新岗位提升,你的收获有可能是他们永远无法达到的。
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就业专家再次强调先就业再择业,你将不断收获成功;一毕业就失业,你会不断品尝失败的滋味。
第三篇:垃圾处理难在何处
垃圾处理难在何处:垃圾分类深度调查与探究
1510504 周兆筱化学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
摘要: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它的产生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大,成分也日渐复杂,从而造成的是愈来愈严重的污染。但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与提升,垃圾治理问题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当垃圾综合治理的口号被一次次喊响,但是实效并不明显时,我们应该从垃圾处理的源头——垃圾分类开始反思。本文从垃圾分类的现状入手,对比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管理手段,以期提出一个比较好的适合当下国情的垃圾分类落实方案。
关键词: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 管理手段 落实方案
1.垃圾分类面面观
1.1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2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驳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他性的公共资源。可见,垃圾实际上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作为一类公共资源,涉及到公共利益,需要系统性的管理。因此,垃圾分类是公共利益的合理诉求。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同时,不同的垃圾经过分类后被区别对待可有效减少垃圾本身带来的危害。例如,医疗垃圾的专门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其上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对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间接保护了公众健康;电池的专门回收,不仅使一些不可再生的金属资源被回收利用,也使得土壤与水源免受重金属的毒害。
1.3垃圾分类的标准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现将获得大家认可较多的一个分类标准列举如下:
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它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另外包装上有绿色标章(GrünenPunkt)是属于要付费的DualeSystem,亦属于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厨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如果电池被焚烧处理,爆炸后会伤及无辜;荧光灯管和灯泡和上述的电池一样,辐射也较大;水银更为危险,是有毒物质„„所以,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特殊填埋处理。
其他垃圾:主要分为医疗垃圾和干垃圾
干垃圾:盛放厨余果皮的垃圾袋、废弃餐巾纸、尿不湿、清洁灰土、污染较严重的纸、塑料袋等。医疗垃圾:带血的棉签、手术刀等含病毒垃圾。这种垃圾需要特殊处理,消毒后才可以进行填埋处理。
2.垃圾分类的现在时
2.1垃圾分类在国内
在环保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甚至成为某些商家的噱头时,想必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多或少听说过垃圾分类这一名词。然而,具体的实施情况又是如何呢
条件所限,本文引用之前的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北京市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2008-2-22 环卫科技网)
该调查小组深入社区之前,通过市政管委和商务局的访谈,已经了解到北京市的垃圾投放分类的实际效果不如宣传,所以为了能得到更为保守的数据,我们的选取了各单位推荐或者是媒体宣传较多的先进社区做为调查对象:海淀物资回收公司推荐了恩济里小区,地球村推了建功南里,从宣传中找到了昌平区的诸单位„„我们调查组最终选取了人大校园、阳春光华、小南庄、荷清苑小区、双榆树、知春里、恩济里、建功南里、东关南里、十三陵管理局家属区和沙河镇南一村等十个小区(单位)和一个村庄做了详细的实地调查。
大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是在各示范小区进行调研,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恩济里小区,他们亲自带上手套、口罩翻查了其中28组垃圾桶,发现每组的3个桶中都至少有1个桶是空的,各组垃圾桶中有半数以上仅使用了其中1个桶,而且有5组的垃圾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4组桶外有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他们还发现许多地方原本为防止垃圾腐烂恶臭扰民而特别设计的桶盖被故意打开(由于桶身高大,桶盖打开后很难关上),询问住户才了解这是热心的居民为了鼓励垃圾入桶而特意准备的;在昌平区我们看到了,昌平区政府已经要求所有小区的统一刮去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取而代之以“请将垃圾入桶„„”;在作为农村实行垃圾分类典型的沙河镇南一村,他们一连问过数位居民,居民们竟然全都不知道垃圾分类的事情„„
2.2垃圾分类在国外
而国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一些特别注重环保的国家,处理垃圾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是垃圾分类,能否自觉垃圾分类甚至被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是否融入该国的标志。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英国: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美国: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可见,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自觉与责任意识,将垃圾分类精细化,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3.垃圾分类展望未来
3.1垃圾分类创新区
3.1.1垃圾分类的观念普及:
这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教育的普及,从小抓起垃圾分类的思想教育,使得人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其次是垃圾分类行动的普及,各个学校机关等等机构可以开展鼓励性的评比活动,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1.2垃圾分类模式创新:
我国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主要还停留在按类别进行分类,今后的垃圾分类模式应该多样化。比如,按回收时间进行分类,按处理工艺分类,甚至在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分类,比如,对商品而言,可以进行按包装材料进行分类,按商品本身的材质进行分类等等。
同时,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仅仅是第一次垃圾回收的分类,在工艺上,我国应该加强分类力度,进行回收垃圾的二次,三次精细分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家中就做到垃圾分类,让民众自己来进行垃圾的第一次粗略分类,这样,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还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3垃圾分类的经济产业化: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对垃圾管理的力度加强,城市垃圾管理开始实现统一化,规模化。就目前来讲,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经济方面,我国已经开始对垃圾分类后的可利用垃圾进行经济处理,创造出了大量的效益,比如垃圾焚烧发电等。产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垃圾分类处理实现系统的产业化,要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并且需要工艺技术的支持,除了对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还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谁产生,谁负责“,不但能够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甚至还可以细分,比如,同样产生的垃圾,已经进行了垃圾分类和未进行垃圾分类的费用不一样等等,这方面有着巨大的前景。
3.2设备的创新发展
推广如食物垃圾处理器、智能垃圾桶等先进快捷的垃圾处理装置。3.2.1设备简介:
食物垃圾处理器(Food Waste Disposers)是安装于家庭厨房洗菜盆的排水口处的一种小型电器,它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处理现代家庭中的食品废物,食物垃圾处理器安装于厨房水盆下,并与排水管相连,通过改变食物垃圾处的形态来进行及时的食物垃圾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够将食物垃圾粉碎成浆状液体直接从下水管道排出,可轻松实现即时,方便,快捷的厨房清洁,避免食物垃圾因储存而滋生病菌,蚊虫和异味,从而有效优化家居环境,并彻底解决下水道容易堵塞的问题.智能垃圾桶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芯片、红外传感探测装置、机械传动部分组成,是集机光电于一体的高科技新产品,当人的手或物体接近投料口(应感窗)约25cm-35cm时,垃圾桶盖会自动开启,待垃圾投入3-4秒后桶盖又会自动关闭,人、物不需接触垃圾桶,彻底的解决了传统垃圾桶对使用者存在的卫生感染的隐患,能有效杜绝各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垃圾进行传播和防止桶内垃圾气味溢出。这些装置的推广,会让垃圾分类成为更为简单而便捷的过程。
4.结语
垃圾分类是垃圾综合治理的第一步,也是国内很多地方垃圾治理难的症结所在。垃圾分类不仅能提高资源回收率,还能有效减少污染,因而非常值得推广。而只有让分类观念深入人心,分类知识广泛普及,分类设施足够便捷才能做好垃圾分类,从而使垃圾分类步入正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反思当下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有信心做好垃圾分类,真正变废为宝。
第四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办事难,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农民工的地位仍然没有提高,仍然是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也说明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不够,许多还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相应的配套帮扶制度急待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
作者:秋风学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由于经济衰退,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农民工回乡,正好可以创业,进而带动乡村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这个期望也许过于乐观了。
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属于青壮年,大多接受过一定教育,大多具有较强的冒险与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在乡村人口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中,农村外出打工经商者,属于具有较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大规模返乡,如果顺利就业于乡村,或者更进一步,在乡村创业,扎根于乡村社会,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乡村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存续、繁荣,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然而,一个人要在某个地方创业,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需要这个地方具备大体上说得过去的外部条件。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文化娱乐等等。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家创业的成本将会较低。否则,这方面的成本势必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一个个单独的创业者,是不大可能承担得起这方面的成本的。
也因此,各个国家的资本和企业家都大量涌入、聚集在城市,因为乡村的基础设施总是不如城市。在中国,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乡村的基础设施过于贫瘠。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乡村缺乏基本的现代公共基础设施。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各种资源受基础设施吸引,畸形地集中于城市,乡村处于绝对比较劣势。从城镇回到乡村的农民眼见这种局面,其创业的热情不会太高。相反,他们把自己在乡村的家当作暂时的栖居地,眼光仍然盯着城市,还惦记在城镇找到就业岗位,即便要创业,也回到城镇去。
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的失灵,同样制约着返乡农民的创业努力。首先,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不够完整。显然,对于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他所能拥有的资本,除了可能积攒的一小笔现金外,主要是承包地及宅基地的产权收益。然而,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给予农民的权利相当有限,更进一步,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又以各种各样的名目限制农民行使这些有限的权利。结果,这些土地及宅基地无法贴现,或者贴现值很低,无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基本的资本。此即秘鲁著名学者德·索托提出的著名命题:由于产权的法律保障匮乏,农民资产是死的,不能成活资本。
其次,县政及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混乱,农民工创业需要支付的法律与行政成本过高。关于私人产权、企业经营、税务等等方面的法律本身就不够完善、合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过高,县乡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机构,以各种名目征收各种费用。同时,基层社会秩序不够安宁,也无形中增加了创业与企业运营的社会成本。
总之,大体可以断言,乡村的各项制度及法律执行状况,要劣于城市。这一因素与物质的基础设施因素相叠加,导致城乡创业与运营的制度环境差距极大。也许可以说,这种差距已经超过了临界点,乡村不享有任何比较优势,对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文明的发展来说,才是最为可怕的。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政府在财政上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均等化政策,甚至对乡村采取倾斜政策。同时,通过重构行政、司法体制,尤其是通过推进县政自治、乡镇自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乡村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城乡间的差距若有所缩小,也许会吸引部分城市资源流入乡村,乡村自身的部分人力资源,也会留住。
不错,这些办法缓不济急,但除此之外,又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呢
第五篇:大学生返乡创业
十九大时光:衢州市大学生乐当新农民
2017年10月17日09:42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衢州:大学生乐当新农民
“这棵枇杷树要连着土一起挖,这样移植后就比较容易成活了。”在衢州市淘果园家庭农场里,回乡创业“种田”五年、已然成为“老农民”的青年海归饶胜男跟几位比自己小几岁的“新农民”分享着经验。
如今,越来越多像饶胜男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和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目前,衢州市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人数已达636人,比五年前翻了两番。
25岁的郑艺超今年刚刚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毕业,毕业后便回到了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开始经营200亩农田。“现在对经营家庭农场的政策比较好,也为回乡创业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环境。”郑艺超说。
近年来,衢州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衢州市切实落实好省、市对从事现代农业大学生的扶持政策,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连补3年。同时制定出台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电子商务、品牌创建、技术培训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等农村青年创办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此外,创业的大学生还可获得参加浙江农林大学研修班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衢江区还专门安排资金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进行额外补助。
“我是2013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的,今年是第5个年头。”饶胜男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因为父母年事已高,自家“老五家庭农场”的经营一直没什么起色,他便回到家乡帮忙打理农场,慢慢将农场带入正轨。饶胜男的淘果园种植基地,正在规划一个放心农业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将运用室外智能监测基站、智能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农场管理平台、农田远程监控等技术方式来使农业智能化。
“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做农民,自己也很开心。其实我们这辈人做农业,不仅要像老一辈一样扛起锄头,更要用现代化模式去经营种植。”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像饶胜男这一代“新农民”也对农业的发展信心满满: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成为现代农业的一员,守住这片山、守住这片水。(记者徐蕾)
创业青年十九大报告里找到“共鸣”
发布时间:2017-10-20 13:2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任明超
中青在线海口10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任明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总书记的报告为我们学农做农的新农人明确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前进道路。”十九大报告一句关于农业的描述让两名创业青年找到了“共鸣”,他们是来自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的创业青年、被当地人称为“柚子夫妇”的安烁宇和黄晓玲。
200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热带果树专业的安烁宇、黄晓玲,放弃城市舒适便捷的生活,来到“第二故乡”海南澄迈,做起了返“乡”创业者。两人不光将所有精力和专业知识用在了热带蜜柚的栽培和研究上,还召集了一帮热带果树栽培专业的同学、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专家教授,共同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团队,对澄迈无籽蜜柚产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2011年,无籽蜜柚得到政府扶持在澄迈全县进行推广种植,2013年,无籽蜜柚被列为澄迈县支柱产业,同时成立了由“柚子夫妇”牵头的“澄迈县蜜柚农业合作社”。这对“80后”新农人夫妇打造的“洪安蜜柚”品牌,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金奖等荣誉,日前还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成为海南省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的产品。
安烁宇和黄晓玲细声探讨着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的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建设‘三农’的工作队伍正好符合了‘新农人’的主体定位,这是对未来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主体回应,也坚定了我们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奉献青春的决心。”安烁宇说。
五年间,蔡笃童的身份,从省城海口一所小学的教师,转换成回乡创业的幼儿园园长。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让蔡笃童备受鼓舞。“我想把好的教育理念在家乡实践,惠及家乡更多的孩子。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措施出台,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让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2004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一直是蔡笃童的梦想。2013年,他了解到家乡澄迈支持返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激励制度,经过慎重考虑,2014年终于辞职返乡创办幼儿园。“我的目标是创立一个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品牌,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笃定一生献身幼教事业。”短短2年,蔡笃童的金诚幼儿园从借款100万元,在县城偏远的大拉村开园办学起步;如今,发展成拥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占地1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2014年,蔡笃童获得澄迈县普惠幼儿园扶持资金14万元;2016年9月,蔡笃童作为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再次获得了澄迈县提供的14万元创业奖补资金。
更让蔡笃童高兴的,是身边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我接触最多的家庭教育方面,我看到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和学习热情。可见,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三个‘注重’的思想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已经逐渐落实,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不再为生计奔波,可以腾出时间精力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新一代创业者,我认为就是要在不平衡不充分之中寻找创业创新的发力点,来更好地满足用户美好生活的新需求。”“80后”澄迈姑娘潘少丹今年8月刚完成900万元投资,在一片曾经是垃圾堆场的村集体用地上,修建起占地12亩的融咖啡厅、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足球场、室内健身馆等于一体的澄迈万泰城健康产业园。
潘少丹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夜大学习。曲折的求学经历,更让她深知知识、学习和创新,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澄迈只是个县城,但这里的群众一样需要现代化的运动场所。”看准市场,利用手头上的资金和银行贷款,从2014年开始,潘少丹一点一点,不断完善这个澄迈运动场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能紧跟报告要求,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身服务,是我作为年轻创业者最大的光荣与责任。”下一步,潘少丹计划借助体育场馆的周边效应,通过改造街巷立面、融入体育漫画等元素,带动周边居民一起打造体育文化村,共同增收致富。
致富不忘本,回乡创业忙(十九大代表风采)本报记者刘裕国
2017年10月11日05: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蒋乙嘉(左)为村民讲解千叶佛莲的习性。
蒋东宏摄(新华社发)
金秋9月,四川省蓬溪县拱市村数千亩千叶佛莲金灿灿地绽放,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拱市村首届佛莲艺术节”拉开序幕。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此可以领略千叶佛莲美景,体验农家民俗文化,品味千叶佛莲蜜等生态特色产品。
拱市村产业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一改过去的贫困面貌。改变,缘自拱市村人的领头雁——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
2007年,蒋乙嘉带着退伍后经商积累的2000余万元,回到老家拱市村,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蒋乙嘉出资492.7万元,新建通镇公路、环山公路、生产便道,让拱市村户户通水泥路,地里能开进农耕机械。此外,他出资启动拱市村农田水利工程改造项目,还整治了全村600多亩撂荒地。
“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实现村域经济自我‘造血’是根本。”在蒋乙嘉的带领下,拱市村创办四川力世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作社,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蒋乙嘉不但规划如作战,做起事来也有一股子冲锋陷阵的劲头。村民们常见他穿着一双解放鞋四处奔忙,进高校,请教授,农技专家纷至沓来;种花木,挖鱼塘,一身汗水一身泥„„
几度春秋,拱市村旧貌换新颜:山下,莲花迎风摇曳,稻田鱼虾穿梭;山上,核桃、柚子、青花椒等经济苗木花果飘香;林下,套种的黄豆、花生果实饱满„„拱市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13年的7152元。
2013年11月,党支部换届,全村党员一致推选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拱市村与周边5个村合并成立拱市联村党委,蒋乙嘉担任联村党委书记。
在拱市联村党委带领下,6个村共谋发展: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着眼抓特色、创品牌,大力发展千叶佛莲、核桃、莲藕以及特色花卉产业。“预计3年后,我们联村的农业总产值将超过1200万元。”蒋乙嘉说。
十九大时光: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2017年10月24日09:46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10月18日早上8时,记者走进洮南市洮之宝大学生创业园。十几个青春洋溢的女孩子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
“今天我们聚到一块儿,是为了一起看十九大开幕会直播。”说话的姑娘叫王荷,是洮南市洮之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核心创始人。“离开会还有一阵儿,我们一起呛咕一下原粮磨粉深加工的事儿。”
2014年,王荷和8名女大学生共同创办了这个创业团队。由于姑娘们的家乡都是洮南,所以取名为“洮宝”,意为“洮南的宝贝”。经过3年多的发展,公司在当地已经赫赫有名。
为了观看十九大的直播,王荷和创业的合作伙伴们相约创业园,一起听报告、一起学报告。
“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在王荷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这句话被她着重用红五星标注。“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予很高的期待。我们一定要燃烧青春,敢为人先,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王荷说,目前洮宝创业团队,专兼职的女大学生共有37人,未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将吸纳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入到回报家乡、振兴家乡的事业中;团队也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唱出吉林大学生返乡创业好声音。
“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也是在这一天,永吉县胜阳林下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阳,用手机看完十九大直播后非常兴奋。
2012年,放弃了待遇优厚的留校任教的赵阳看中了家乡“浆果之王”蓝靛果,开启了他的创业路。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现如今,赵阳创办的胜阳林下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粗具规模,赤松茸菌种、蓝靛果苗木、红松苗木等合作社出品的“山货”畅销省内外。
这几年,合作社的种植田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腰包鼓了,日子越来越好。赵阳感慨地说:“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十九大引领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创业者,要与时代的主题同频共振,我已经创业五年,十九大让我给自己又制定了一个新五年计划,目标就是让我们吉林的品牌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记者刘姗姗)
十九大代表杨大可在田间地头宣讲: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发稿时间:2017-11-06 10:49:02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杨大可(右一)结合身边实际,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云阳报社供图)
党的十九大代表杨大可,是重庆市云阳县大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一名来自山村的基层党代表,这几天,杨大可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在果园山坡,向农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大学生回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前几天,刚刚回到云阳的杨大可第一时间就赶到无量村的无花果种植基地。这些村民的希望苗、致富果,让杨大可最为牵挂。
双土镇无量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是一个偏远落后的贫困村,杨大可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可是谁也没想到,1999年,这个戴着眼镜、一脸书卷气的年轻人,竟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无量山上种果树创业,白天上山开荒除草,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种植技术。18年过去了,杨大可的果园已发展到了400余亩,种植有大可水晶梨、翠香李、无花果等几十种果树,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衣”。
杨大可还牵头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包成活、教技术、管回收,领着乡亲们一起种植果树、发展产业。现在,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有476户,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其中有70多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看到杨大可回来了,十多个正在基地干活的果农呼啦啦一下子围住了他。
“大可,你从北京开会回来,快给我们说说,国家有什么好政策啊?”果农杨自生迫不及待地问。
“十九大报告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里面的内容非常全面,非常科学,我们农民的日子要越过越红火呢!”杨大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总书记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可,你瞧,我们无量山环境这么好,怎么才能变成金山银山?”果农杨文富拉住他问道。
“杨大哥,听说前段时间,你把屋后面的野生猕猴桃摘了,挑到市场上卖了几千块钱,这还不是金山银山给你送的财啊?”杨大可笑道,“我们借助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植被,就能把山上现有的水果,比如猕猴桃、八月瓜、梨子这些统一包装、销售,还可以捡松菌、种中药材,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让无量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呀!”
一席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在参会期间,杨大可有个习惯,把报告中的要点在笔记本上抄录下来。在果园里,他又一次掏出了这本笔记本,领着乡亲们重温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杨大可说,在听报告时,这一表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自己的工作关联度很高,也非常切合村里的实际。
“我们家三辈人都在这无量山上种树,种名特优落叶水果,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回地、养蜂授粉’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这些年,我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杨大可说,“水清了,山绿了,以后我们还能借助好环境、好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把果园变成市民游玩的景区,让农房变成有特色的民宿,农特产品变得更值钱,大家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
因为人年轻、有文化、有拼劲,2016年起,42岁的杨大可兼任了共青团市委副书记的职务,负责协助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今后谁来种地”一直是他关心的话题。
看到果农刘文强的身影,杨大可转头对他说道:“刘叔,你大儿子说想回村来种李树,方便照顾你们呢!我在北京开会期间,他还打了电话,询问我农村土地有什么优惠政策。”
杨大可指着记满了报告摘要的笔记本说:“你看,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是给农村广大创业者的一颗定心丸。”他继续解释道,返乡创业者只要找准农村发展的商机,放心大胆地去发展农业产业,扩大规模、运用科技,就能收到好的效益,在农村站稳脚跟。
“说得对!我们这里有土地、有自然资源,只差更多的人来挖掘这块宝了。”果农刘大贵说,“真希望村里能有更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回来带头,我们跟着搞起才有劲啊!”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大家都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多‘吹吹风’,鼓动更多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来带动大伙一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杨大可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杨大可说,他要做的就是团结更多的农村青年,把他们吸引和凝聚到党组织和团组织周围,不忘初心跟党走,脱贫致富带好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听过十九大报告后,大学生村官这样说„„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5-08-07 大学生返乡创业将面临哪些挑战?从2013年起,仅在山东曹县,就约有16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1988年出生的张洪征因为在更早的2011年就返乡创业,触电农村电子商务,而成为村里的“创业榜样”。
当同龄人还在为车贷房贷辛苦打拼、为是否逃离北上广犹豫不决时,张洪征身上的标签早已是“年销售额过千万”、“商会副会长”、“青年致富带头人”,家里的奖状摆了一床。前段时间他刚回母校发表了一次演讲,向学弟学妹们讲述淘宝村怎么做和他的创业故事。2011年6月,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毕业以后,张洪征跟其他同学一样,随便找了一家当地医院实习,这似乎是一条铺好的路。张家世代行医,父亲张德波在鲁西南的张庄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大哥张洪涛在县医院工作。
父亲认为,“在农村做医生,工作稳定,也有社会地位。”父亲对张洪征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他希望三个儿子都能接班,所以把兄弟三人都送进了医学院。
但当下糟糕的医患环境,以及与劳动投入不匹配的收入,让张洪征有了别的心思。他厌倦了医院嘈杂的环境,想回家干点什么。其实早在2008年高考填志愿时,他就想学电子商务专业,跟计算机沾沾边,又不像计算机系要学编程那么难。但被父亲阻止了。
毕业后,没人能再反对他做自己想干的事儿。他决定开网店,也并不惋惜自己所学专业丧失用武之地,“学医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不浪费。”
2011年时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火。张洪征的家乡位于山东菏泽曹县大集镇张庄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乡镇,当时整个村子接入宽带的都没有几家。该地区也没有工业基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全镇32个行政村中有2个省级贫困村、14个市级贫困村。1990年代后期,村子里有人开始做起影楼服饰的生意。那时正是年轻人出外打工的高峰期,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她们选择做做缝纫的边脚功夫。整体以家庭作坊居多,并未规模化。销售方式也都是在村里做好后,肩挑人扛地拿到城里去卖。
这种上门推销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非常缓慢。据近50岁的大集镇丁楼村村民丁培玲介绍,他们原来就是这样肩上扛着、手里提着,到各个城市设点推销布景,再到后来的摄影服装、道具等,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村子里有传统,张洪征最初想把这种“影楼服饰”搬到网上去卖。2011年6月,他借了2万块钱开始创业。简单购买了几台缝纫机和一台电脑,租赁了门面进行服装加工,并在淘宝上注册了网店,他的生意就开始了。
大学生返乡创业
张洪征的作坊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生意并没有做起来。影楼服饰市场小,针对的用户都是一些摄影馆,普通用户根本用不上。3个月下来,张洪征并没有赚到钱,他曾一度到了交不起房租的窘境。这个不甘心的年轻人开始想别的办法。2011年10月份,他决定返乡之后再出走,去南方市场看看,走访了绍兴、金华、郑州、临沂等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服装制造市场。也是在近半年的考察中,他发现,相比于原先狭窄的“摄影服装”市场,“演出服装”要好做得多,儿童的六一表演服、秧歌服,主持人用的晚礼服、长裙等,市场和客户面都能拓展开。
有了方向上的转变,张洪征开始去找货源,和原料供应商谈。但张洪征性格羞涩腼腆,还一副学生气质,他因此吃了不少亏。之前曾有商家直接质疑说,“这小子不像做生意的!” 从张洪征返乡创业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瞧不起他。
有一天,为打听布料原材料价格,张洪征走进绍兴街边的一个布料门面店,他问老板某款布料多少钱一米。老板斗地主正酣,头也没抬。“能给张名片不?”张洪征不甘心,继续问道。“给你也没用!”也许是扰了老板斗地主的兴致,张洪征被当面泼了一瓢冷水。他赌气逃离了这家门店,连要张名片都吃了闭门羹,张洪征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生意做起来。就这样,卯着一股劲,张洪征调整思路,开始转做演出服装的生意。回到家乡,他招了7名有缝纫加工经验的同村手艺人。此后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并逐渐获得家里人的支持。在乡镇医院有稳定工作的哥哥、爸爸都来帮忙,全家老小都当起了淘宝客服。
4年过去了,如今张洪征的生意规模更大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光各类服装设备就有106台。他刚刚在村头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准备近期就搬过去。年轻人的创业想法变成了一家七口人的经济支柱。
张洪征带起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在眼看着张洪征生意越做越好的刺激下,同村人也陆续仿照着开起了淘宝店。青年回乡创业,除了带来新想法,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让整个村子兴起了“与其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的新模式。类似这样的标语在村里随处可见。挂在墙上的标语
大学生返乡创业
村头标语
张洪征只是大集镇返乡创业潮中的一个。2013年以来,大集镇约有2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160多名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全镇注册的170多家服饰企业经营者中,35岁青年人口比例占据了80%。这个镇因为农村电商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亦不复存在。
任庆生也是因为电商做得好,2014年才被评选为大集镇丁楼村村支部书记。“20年前,我们做影楼照相用的衣服,只能卖向城市,农村根本就不需要。我们每年都在外地奔波,漠河、鸭绿江这些地方都去过,可一年下来,也就卖出百十来件。”
任庆生回忆,“1998年,我在淄博打工,一天只能挣11块钱,还特别担心家里的女儿。哎,当时生活确实很不如意。”
最开始的时候,村里人根本不知道互联网,一听说上网就认为是在玩,根本得不到认可。正是有了任庆生和张洪征成功的案例,农村电商才在大集镇慢慢火了起来。网店、下单、送货,2011年的“五一”、“六一”销量最高的两个月,任庆生赚了6万多元。
如今,村支部书记任庆生特别欢迎大学生返乡创业。他认为,与其让大家在外面累着,还不如回乡来。既能挣钱,又能跟父母呆在一起。
在这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案例的鼓动下,丁楼村全村300户家庭有280家开有淘宝店,全村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达30多家,其中7家服饰加工企业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周边产业、配套设施也被带动起来,政府也大力支持当地发展电子商务。如今,大集镇已经有3800多家村民接入了光纤,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全镇网店数从2013年的2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8500多家。最夸张的是,现在很多村每一家都不只一个网店,连注册用的身份证都不够用了。
最大的改变还有快递物流的增多。已经先后有申通、圆通、顺丰、韵达等18家物流公司在大集镇各村设点,每天定时收发快件。这也给村里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仅以大集镇的顺丰快递为例,2014年,在演出服装生意最忙的“六一”期间单日峰值达3万单,申通快递2013年在大集镇营业额超过450万元。
按照产品销售额的5%是快递费用推算,仅申通快递一家,2013年就从大集镇拉走了9000万元的货物。
大集镇这种暴风骤雨式的“电商化”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反过来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们返乡创业。
如果说毕业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的张洪征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想做电商还可以理解。那这个研究生辍学回家做生意的任安莹就让记者大吃一惊了。
任安莹是华南师范大学2011级研究生,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二的时候,任安莹放弃了学业,回家帮助父亲迅速打开了表演服装的销路。2013年,她帮父亲成立了佳丽服饰有限公司;一年后,挂在自己名下的霓裳服饰有限公司也成立了。
对于退学这件事,任安莹丝毫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情绪。由于是师范院校,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当起了老师,可她不喜欢。而且她认为,从事生物化学经常会与各种实验试剂、生物材料打交道,“对身体不好”。父母觉得她退学有些可惜,任安莹自己当时也挣扎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下了决心。
同学们对她的决定有不同反应,大部分都是支持的,有的甚至还有些羡慕,任安莹家里有这种创业的氛围,同时也省去在大城市奔波的苦恼。但她的研究生导师觉得可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任安莹说,“我的专业,还不如开网店好就业,所以我就放弃了学业。至少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没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任安莹对未来多少也有些担心了,主要是生意没那么好做了。“前两年一件演出服装能赚20-30块钱,现在10块钱吧。”她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与其他“淘宝村”依山靠山卖“土特产”不同,大集镇的“演出服装”似乎没有那么“接地气”,而服装这个东西,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演出服装市场特别符合“长尾理论”:这种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商品几乎无人关注,人们只有在演出之前才会想到它。但将其放在电商平台中,用户再也不局限在大集镇这一实体地点周围,面对上亿网民,即使极小的需求比例也会有巨大的市场。
但由于这些年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邻村人进入这一行,竞争日渐加剧。和丁楼村相邻的孙庄村原本家家种菜,后来也开始学习丁楼村从事裁剪、缝纫的工作。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做演出服装生意的利润率从原先的40%-50%,下降到10%-20%。
张洪征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目前保持竞争力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开发新品,让别人赶不上。大学教育也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演出服装想创新很难,你得自己设计、打板,抄袭成本却很低。”
凑巧的是,张洪征的妻子是他在服装学院认识的,妻子和会缝纫的母亲便成为家里创新的主力。家里定期会设计新的演出服装,张洪征说,以后也有可能请专业的设计师过来做创新。山东曹县也在丁楼村和张庄村的带动下,发展出了“淘宝镇”。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也引起了阿里本身的关注。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未来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山东显然已经成为淘宝村的样本,“农村电商”也已然成为近些年的热门搜索词。
7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到达山东,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协议》。马云表示,山东省将成为阿里巴巴战略发展的重点地区,双方在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各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入合作。
同时,“山东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主要服务于山东对外贸易。按照预估,在大面积推广使用一达通后,其或可为山东外贸出口带来20-30%的增量。同时,按一达通“出口一美元补贴三分钱”的政策,意味着山东将获得25亿人民币的补贴,用于将商品销往国外市场。
照这个趋势发展,山东淘宝村的数量还会大幅上升。大集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们享受着家乡电子商务“野蛮发展”带来的红利时,也有了新的烦恼:没有本地化特色,大集镇的“淘宝村”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且淘宝的开店成本低,一台电脑,再找到一家可靠的代加工厂商就可以“创业”了,同质化竞争让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淘宝近期不断被逼问的“假货问题”。张洪征和任安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案例及面临挑战
www.xiexiebang.com 2015-08-07 大学生返乡创业将面临哪些挑战?从2013年起,仅在山东曹县,就约有16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1988年出生的张洪征因为在更早的2011年就返乡创业,触电农村电子商务,而成为村里的“创业榜样”。
当同龄人还在为车贷房贷辛苦打拼、为是否逃离北上广犹豫不决时,张洪征身上的标签早已是“年销售额过千万”、“商会副会长”、“青年致富带头人”,家里的奖状摆了一床。前段时间他刚回母校发表了一次演讲,向学弟学妹们讲述淘宝村怎么做和他的创业故事。2011年6月,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毕业以后,张洪征跟其他同学一样,随便找了一家当地医院实习,这似乎是一条铺好的路。张家世代行医,父亲张德波在鲁西南的张庄做了30多年的乡村医生,大哥张洪涛在县医院工作。
父亲认为,“在农村做医生,工作稳定,也有社会地位。”父亲对张洪征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他希望三个儿子都能接班,所以把兄弟三人都送进了医学院。
但当下糟糕的医患环境,以及与劳动投入不匹配的收入,让张洪征有了别的心思。他厌倦了医院嘈杂的环境,想回家干点什么。其实早在2008年高考填志愿时,他就想学电子商务专业,跟计算机沾沾边,又不像计算机系要学编程那么难。但被父亲阻止了。
毕业后,没人能再反对他做自己想干的事儿。他决定开网店,也并不惋惜自己所学专业丧失用武之地,“学医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不浪费。”
2011年时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火。张洪征的家乡位于山东菏泽曹县大集镇张庄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乡镇,当时整个村子接入宽带的都没有几家。该地区也没有工业基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全镇32个行政村中有2个省级贫困村、14个市级贫困村。1990年代后期,村子里有人开始做起影楼服饰的生意。那时正是年轻人出外打工的高峰期,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她们选择做做缝纫的边脚功夫。整体以家庭作坊居多,并未规模化。销售方式也都是在村里做好后,肩挑人扛地拿到城里去卖。
这种上门推销的手工作坊模式发展非常缓慢。据近50岁的大集镇丁楼村村民丁培玲介绍,他们原来就是这样肩上扛着、手里提着,到各个城市设点推销布景,再到后来的摄影服装、道具等,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村子里有传统,张洪征最初想把这种“影楼服饰”搬到网上去卖。2011年6月,他借了2万块钱开始创业。简单购买了几台缝纫机和一台电脑,租赁了门面进行服装加工,并在淘宝上注册了网店,他的生意就开始了。
大学生返乡创业
张洪征的作坊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生意并没有做起来。影楼服饰市场小,针对的用户都是一些摄影馆,普通用户根本用不上。3个月下来,张洪征并没有赚到钱,他曾一度到了交不起房租的窘境。这个不甘心的年轻人开始想别的办法。2011年10月份,他决定返乡之后再出走,去南方市场看看,走访了绍兴、金华、郑州、临沂等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服装制造市场。也是在近半年的考察中,他发现,相比于原先狭窄的“摄影服装”市场,“演出服装”要好做得多,儿童的六一表演服、秧歌服,主持人用的晚礼服、长裙等,市场和客户面都能拓展开。
有了方向上的转变,张洪征开始去找货源,和原料供应商谈。但张洪征性格羞涩腼腆,还一副学生气质,他因此吃了不少亏。之前曾有商家直接质疑说,“这小子不像做生意的!” 从张洪征返乡创业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瞧不起他。
有一天,为打听布料原材料价格,张洪征走进绍兴街边的一个布料门面店,他问老板某款布料多少钱一米。老板斗地主正酣,头也没抬。“能给张名片不?”张洪征不甘心,继续问道。“给你也没用!”也许是扰了老板斗地主的兴致,张洪征被当面泼了一瓢冷水。他赌气逃离了这家门店,连要张名片都吃了闭门羹,张洪征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生意做起来。就这样,卯着一股劲,张洪征调整思路,开始转做演出服装的生意。回到家乡,他招了7名有缝纫加工经验的同村手艺人。此后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并逐渐获得家里人的支持。在乡镇医院有稳定工作的哥哥、爸爸都来帮忙,全家老小都当起了淘宝客服。
4年过去了,如今张洪征的生意规模更大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光各类服装设备就有106台。他刚刚在村头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车间,准备近期就搬过去。年轻人的创业想法变成了一家七口人的经济支柱。
张洪征带起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在眼看着张洪征生意越做越好的刺激下,同村人也陆续仿照着开起了淘宝店。青年回乡创业,除了带来新想法,还有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让整个村子兴起了“与其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的新模式。类似这样的标语在村里随处可见。挂在墙上的标语
大学生返乡创业
村头标语
张洪征只是大集镇返乡创业潮中的一个。2013年以来,大集镇约有2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160多名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全镇注册的170多家服饰企业经营者中,35岁青年人口比例占据了80%。这个镇因为农村电商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亦不复存在。
任庆生也是因为电商做得好,2014年才被评选为大集镇丁楼村村支部书记。“20年前,我们做影楼照相用的衣服,只能卖向城市,农村根本就不需要。我们每年都在外地奔波,漠河、鸭绿江这些地方都去过,可一年下来,也就卖出百十来件。”
任庆生回忆,“1998年,我在淄博打工,一天只能挣11块钱,还特别担心家里的女儿。哎,当时生活确实很不如意。”
最开始的时候,村里人根本不知道互联网,一听说上网就认为是在玩,根本得不到认可。正是有了任庆生和张洪征成功的案例,农村电商才在大集镇慢慢火了起来。网店、下单、送货,2011年的“五一”、“六一”销量最高的两个月,任庆生赚了6万多元。
如今,村支部书记任庆生特别欢迎大学生返乡创业。他认为,与其让大家在外面累着,还不如回乡来。既能挣钱,又能跟父母呆在一起。
在这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案例的鼓动下,丁楼村全村300户家庭有280家开有淘宝店,全村年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达30多家,其中7家服饰加工企业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周边产业、配套设施也被带动起来,政府也大力支持当地发展电子商务。如今,大集镇已经有3800多家村民接入了光纤,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全镇网店数从2013年的2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8500多家。最夸张的是,现在很多村每一家都不只一个网店,连注册用的身份证都不够用了。
最大的改变还有快递物流的增多。已经先后有申通、圆通、顺丰、韵达等18家物流公司在大集镇各村设点,每天定时收发快件。这也给村里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仅以大集镇的顺丰快递为例,2014年,在演出服装生意最忙的“六一”期间单日峰值达3万单,申通快递2013年在大集镇营业额超过450万元。
按照产品销售额的5%是快递费用推算,仅申通快递一家,2013年就从大集镇拉走了9000万元的货物。
大集镇这种暴风骤雨式的“电商化”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反过来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们返乡创业。
如果说毕业于菏泽医学专科学院的张洪征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想做电商还可以理解。那这个研究生辍学回家做生意的任安莹就让记者大吃一惊了。
任安莹是华南师范大学2011级研究生,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二的时候,任安莹放弃了学业,回家帮助父亲迅速打开了表演服装的销路。2013年,她帮父亲成立了佳丽服饰有限公司;一年后,挂在自己名下的霓裳服饰有限公司也成立了。
对于退学这件事,任安莹丝毫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情绪。由于是师范院校,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当起了老师,可她不喜欢。而且她认为,从事生物化学经常会与各种实验试剂、生物材料打交道,“对身体不好”。父母觉得她退学有些可惜,任安莹自己当时也挣扎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下了决心。
同学们对她的决定有不同反应,大部分都是支持的,有的甚至还有些羡慕,任安莹家里有这种创业的氛围,同时也省去在大城市奔波的苦恼。但她的研究生导师觉得可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任安莹说,“我的专业,还不如开网店好就业,所以我就放弃了学业。至少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没有什么问题。”
但现在任安莹对未来多少也有些担心了,主要是生意没那么好做了。“前两年一件演出服装能赚20-30块钱,现在10块钱吧。”她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与其他“淘宝村”依山靠山卖“土特产”不同,大集镇的“演出服装”似乎没有那么“接地气”,而服装这个东西,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演出服装市场特别符合“长尾理论”:这种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商品几乎无人关注,人们只有在演出之前才会想到它。但将其放在电商平台中,用户再也不局限在大集镇这一实体地点周围,面对上亿网民,即使极小的需求比例也会有巨大的市场。
但由于这些年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邻村人进入这一行,竞争日渐加剧。和丁楼村相邻的孙庄村原本家家种菜,后来也开始学习丁楼村从事裁剪、缝纫的工作。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做演出服装生意的利润率从原先的40%-50%,下降到10%-20%。
张洪征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目前保持竞争力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开发新品,让别人赶不上。大学教育也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演出服装想创新很难,你得自己设计、打板,抄袭成本却很低。”
凑巧的是,张洪征的妻子是他在服装学院认识的,妻子和会缝纫的母亲便成为家里创新的主力。家里定期会设计新的演出服装,张洪征说,以后也有可能请专业的设计师过来做创新。山东曹县也在丁楼村和张庄村的带动下,发展出了“淘宝镇”。这种飞快的发展速度也引起了阿里本身的关注。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未来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山东显然已经成为淘宝村的样本,“农村电商”也已然成为近些年的热门搜索词。
7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到达山东,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山东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协议》。马云表示,山东省将成为阿里巴巴战略发展的重点地区,双方在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各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入合作。
同时,“山东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主要服务于山东对外贸易。按照预估,在大面积推广使用一达通后,其或可为山东外贸出口带来20-30%的增量。同时,按一达通“出口一美元补贴三分钱”的政策,意味着山东将获得25亿人民币的补贴,用于将商品销往国外市场。
照这个趋势发展,山东淘宝村的数量还会大幅上升。大集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们享受着家乡电子商务“野蛮发展”带来的红利时,也有了新的烦恼:没有本地化特色,大集镇的“淘宝村”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且淘宝的开店成本低,一台电脑,再找到一家可靠的代加工厂商就可以“创业”了,同质化竞争让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淘宝近期不断被逼问的“假货问题”。张洪征和任安莹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