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诗歌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对人们心灵的抚慰。这说明()
A.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揭阳当地人的口头禅“察人”、“老在行”、“俏过王莽”、“软风软日”等生动亲切。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人们担心方言会加速流失。下列对方言文化的认知,正确的是()
①方言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②方言文化具有地域性,但不具备世界性 ③揭阳市的方言比其他地方的方言优秀丰富④方言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中国汉字拼写大赛正在CCTV10热播!央视主持出题,社科院专家为考官,最标准纯正的发音与笔划,带你进入最奇妙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6、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为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浓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0、2013年2月2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此事一报道,随即引发教育界的激烈争论。下列对“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看法正确的有:()①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 ②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键盘,而不是书法
③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该做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④书法是文化、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1、在获奖感言里,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文学无用论”致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学艺术()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展现了—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熔化物我,创造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中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遗失损毁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典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我们的先进文化
②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④抢救和保护文化典籍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中国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古已有之,亘古不变 ③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在革命年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今天在和平年代,爱国则要求我们把“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铭记心中,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努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表明()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体要求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有一种精神,它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这种精神是________精神。()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8、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沐现了鲜明的时代持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索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0、2013年6月底,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这说明()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1、“孟母教子”、“徐母大义”、“岳母刺字”等都体现出了“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母亲精神”。“中华母亲精神”()①是勤劳勇敢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是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③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体现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一个精神和文化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值得尊重、具有尊严的民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 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4、无论是面对人类社会发贼胆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还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世界总能从中国人民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又一部文艺精品。《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27、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然而,我们的新生代向世人宣告:无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多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始终长明不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守护着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所以,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服务,“鸟巢一代”用从容自信的微笑征服了世界。
材料二:所以,他们在西方某些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时挺身而出,留学法国的李洹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呼唤:“来中国吧!来看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中国,一个西方媒体不会展现给你们的中国!”
材料三:所以,当甲型H1N1流感肆虐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海籍留学生小盛在网上发出推迟回国倡议,“对祖国和家人负责”,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饱满的生命,飞扬的青春,阳光的神情。共和国的灿烂光明正在年轻一代的幸福人生中升起。“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祖国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共同揭示了什么文化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围绕材料揭示的文化信息,谈谈上述材料给与你哪些启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联系?
(2)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意义。(3)在当今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答案
1-5:DBCBC 6-10:ABDCA 11-15:DCDAB 16-20:CDBCB 21-25:ABABB
26、(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
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27、中华儿女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⑤我们青年学生要把爱国落实在行动上,如反对分裂、维护安定等。
28、(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③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2)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中国梦”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来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素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提高新闻节目播出比例,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此举是为了:
A.改革体制,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B.严格管理,限制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 C.正确引导,支持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 D.依法打击,取缔流行性娱乐文化产品
2.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3.“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在目前一些媒体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不良心态,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
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弱点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
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右图是“山西省的山寨白宫”,近几年因众多的山寨建筑兴起而饱受质疑,并成为舆论焦点。“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但其盗版、侵权行为和低级粗俗作风却使人不敢恭维。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们应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普及是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就是要求人们形成相同的价值观
②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③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大衣哥”朱之文,一夜成名,爆红网络。成为典型的“草根明星”,中国版的“苏珊大叔”。众多的粉丝纷纷关注这颗耀眼的“草根明星”。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的实践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8.《蜗牛》、《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人们顿时议论纷至沓来,有的赞同,有的批评,原因不尽相同。这一现象表明()A.大众文化以流行为主要特点
B.传统的革命歌曲已不受大众欢迎
C.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
D.文化市场发展的多样性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食粮 9.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下列选项中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愚昧、庸俗的文化
②殖民文化
③黄赌毒文化
④民俗文化
10.据悉,重庆出现豪华活人墓,占地60平方米,耗资20万。其墓主人曾是全国人大代表,退休前担任重庆某县区人大主席团主席。墓碑上不仅刻有本人人大代表身份、进京开会经历,还有“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清”的功德颂。据说这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而建的。此种行为()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错误。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不可以这样做,但其他人可以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D.正确。这是他自己的事,别人无权指责
1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1年,某地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为宗旨举行国际艺术节。艺术节的宗旨说明
()
①文化不存在地域性和多样性,全世界的文化在走向一体化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发展文化产业,以谋求更大的国家经济利益
④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长沙市图书馆率先于2011年4月1日起实行免费开放,向广大读者提供无障碍的绿色借阅通道,零门槛开放。“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
A.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B.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4.近年来,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上先行一步的广州,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广州”的目标。这说明()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智力支持
D.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 样抓教育”。这是因为()15.西部某省提出:“教育落后最令人揪心、焦虑”,“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把手工程,务必要像抓经济那A.发展教育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D.教育的发展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五爱”
17.对于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用灿烂历史和伟大成就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更需要引导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地沉下去,触摸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表明,要加强自身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
()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18.“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下列关于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 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③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A.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家领导人胡锦涛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颁奖,一大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也同时受到表彰。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有利于发挥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40分。
21、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8分)
20.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党和国
22、据报载,某市在一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进行摸底抽查中,得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据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而广大青少年对于黑势力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一些不良图书和音像制品。
联系所学内容,谈一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现象。(10分)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探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一些合理性建议。(10分)
24、材料一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看手相、相面、测字、看风水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开起了门店。更有甚者,长期以来,一些不法网站大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危害。
材料二
2012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在多个方面深入推进,同时继续依法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的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以更加隐蔽的手段继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泛滥,不仅阻碍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文化?(2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原因。(10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试卷答案
1-5 CBDDC 6-10 BCCCC 11-15 DDDBB 16-20 CDCDC
21、答案: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不可否认也会对先进文化带来冲击。④我们应该剔除“草根文化”中的糟粕,倡导和发展那些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化”。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分析时应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到“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然后再分析怎么办。
22、①作为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分)②文化生产单位,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生产、不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4分)
③青少年应当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危害性,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其影响的能力。(5分)
23、(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学生结合第三、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分析若言之有理,可适当得分)
第三篇: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7)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质疑拓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5、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7、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巩固训练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 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 400周年。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2.新中国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对此,毛泽东自信的宣告:“封锁吧,封锁他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
A.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B.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C.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3.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A.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5.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将在2016年11月12日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6.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带有了“互联网+”的特质,让普通作者,甚至是观众都能和电影制作方零距离接触,让他们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为电影带来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人们既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1月25日,锡剧《紫砂梦》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是一部百年丁蜀紫砂壶的创业历史,更是一曲丁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用生命奏响的紫砂之歌。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与融合 ②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④否认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0.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
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5年11月,国家文物局对南京地铁5号线设计方案表示“暂不同意”,要求方案对“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这种将“文物安全审批”前置,保护文化遗产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云南的吊脚楼、山西的窑洞,这些建筑已不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人们依然会怀念。这说明()①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精神活动需要借助于物质载体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漫步景区,打开手机连接龙门石窟官方微信服务号,3D实景地图、语音导游、在线客服“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丰富的历史,更能让游客听懂龙门石窟石头发出的“声音”,获得不一样的体验。龙门石窟 “互联网+”智慧旅游上线()
①实现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②通过市场运作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通过科技讲步促进文化的传播④说明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据调杳,大多数年轻观众不喜欢戏曲,觉得“没感觉”,其重要原因是戏曲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节奏太慢,与影视、互联网等其他娱乐文化相比戏曲形式不够丰富。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是()A.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B.摒弃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糟粕 C.固守传统戏曲的稳定性和特色D.让人民群众成为戏曲创造的主体 15.地名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宗族构成、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镇江西津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古渡口名,而且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地名的形成说明了()①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7.(2016·南通一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抗战精神
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源自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实践 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5年暑假,教育部等部门发文规定,中小学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开展劳动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教育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四、补充训练
19、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2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谈,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状”,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包容广纳
22、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的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这说明珠江文化()A.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B.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C.是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2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位教授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
2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中华文化的()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2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五、简析
1.材料一“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偶然,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次失败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1971年用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1984年科学家们实现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走向世界
材料二 屠呦呦在颁奖演讲中说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汲取其精华,走中西医药相结合的道路,优势互补,从而造福人类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认识。(6分)
2.“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将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当然,实现、贯彻这“五大理念”绝非易事。以创新为例,创新发展除了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有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形成激励创新的制度生态。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这种将创新提升至制度生态,无疑是对创新理念的更高层面的认识。
下一个五年,我们能不能真正贯彻五大理念,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未来。如果中国在这五年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起真正实施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架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十四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制度创新的路径提几点建议。(6分)
3.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实现“保八”的 目标;全世界都以敬佩和畏惧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东方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工人。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亚军。这肯定了中国工人在苦难面前挺起的不屈的脊梁,肯定了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中国工人入围《时代》人物又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工人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3)怎样挺起“不屈的脊梁”?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篇: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下图为端午节的形象标志图。该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端午节形象标志的“出炉”()
①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优越性 ③体现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④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山东临沂高度重视弘扬书法艺术,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2012年5月,一条名为《“︱”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不但是个字,念“gun”,而且还是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8、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
一、渐趋融合 9、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 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
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11、流头节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朝鲜族男女老少都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祭拜农神祖先,求丰收、求健康。2007年,宁安流头节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头文化节开幕式上,朝鲜族民俗文化表演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已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13、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渊源悠久,土壤肥沃。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的故事。材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5、端午节所蕴涵的爱国情怀永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见。()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
16、有网友作诗《三钱成绝响》。
绝 响 学森,伟长。再加上,钱三强。三钱辞世,已成绝响。大师有共性,爱国又自强。弃高薪而回国,以科技强家邦。
„„„„„„
这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④知识分子都具有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7、《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8、下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英国作家德昆赛著《鞑靼人的反叛》)。”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历经
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的精神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爱好和平的精神
D.自强不息的精神
2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1、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2、2012年6月16日晚18时37分,我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准备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这些成就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这说明()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3、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实践中铸就的航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各族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D.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顶峰
24、《南下》这部电视剧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生
动地展现了南下精神。南下精神不仅展现了山东人勤劳、正直、奉献、讲义气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出永不止步、不断追求、注重创新等新的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只有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2012年8月15日,中国保钓人士冲破日本军警的重重阻拦,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此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6、英国人也有红色情结,他们说红色是民族的精神所在。一个民族一旦对某种色彩钟爱乃至痴迷,那就不可小视,因为那代表着某种追求和执着,是一种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这启示我们要(A.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B.不断为我国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C.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D.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27、2012年7月4日,眉山暑期爱心夏令营开营仪式在东坡中学隆重举行,活动围绕“传承东坡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这一主题,让营员学传统、传精神、炼品格、增才干。这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是()A.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C.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D.要博采众长 28、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时代变迁,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①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②中华民族精神以集体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俭节约、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
③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主观题(16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国庆长假期间,广东佛山禅城人潮汹涌的东方书城前,一个摊位的侧边贴着红纸,上书“永安社区宣委,红色电影双周展映”。红纸前面,一台老旧的27寸电视机正在播放着黑白影片《英雄儿女》。这一特别的节目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由于没有座位,人们只好站着观看。站累了,又舍不得走,有人干脆脱了拖鞋垫在地上坐着看„„黄伯是一名年逾六十的老共产党员,他自觉地把宣传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工作,希望通过免费展播这些经典电影,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
(1)红色电影所展示的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6分)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
(2)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的意义。(10分)
第五篇:2016年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现象
④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可以是天生的
⑤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⑤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可以分开,两者互不影响
3、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
一分钱工资。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
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的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
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
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物理学名词“正能量”,现在常用来比喻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给人力
量的个体情感或社会行为。充满“正能量”的文化()
①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
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 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 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10、钱伟长先生曾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
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1、为解决朝鲜核危机,我国积极斡旋,推动了多轮六方会谈的进行,我国一向从维护朝
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实现半岛无 核化的目标。这体现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爱好和平
D. 自强不息
1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文化
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告诉我们()①在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②要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③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④要辨证地看待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
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
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
A.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B.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需要
14、现在,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
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只 有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凝聚人心,强基固本,才能为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提 供根本的政治保证。上述要求表明()
A.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必须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D.必须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15、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古训从来是当作我们民
族精神的精髓,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八荣八耻”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 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
价值判断与导向。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能按“八荣八耻”的要求去做,或许我们所希 望的和谐社会也就不会太远了。这表明
()①提出“八荣八耻”就是要求遵循古训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④按“八荣八耻”的要求去做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黑龙江日报》载文强调,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知荣弃耻,褒
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充分说明
()
A.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加强道德修养主要在于观念的更新
C.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世界观的不同
D.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1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有高下优劣之分。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
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
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
突出表明
()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自省、自律是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凡是书籍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18、《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绿色食品无污染、品质高,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绿色
食品生产成本高,因此售价也高出普通商品,一些不法商人就利用消费者的模糊认识,耍起鱼目混珠的伎俩。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C.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不可避免的 D.应坚持发展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并重的原则
19、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 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
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 点说明()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
这表明了()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21、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融入了很多广东元素——广州方言歌、木棉花、猎德鼓等,在传统韵味中凸显岭南文化。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2、近年来,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赵本山的小品火了,而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
受冷落。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这是因为()
①不同类型、多样风格的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各种文化形式是同等重要的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和谐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讲文明还得懂文明,并不是所有不文明的行为都关乎道德。这说明公民()
A.遵守道德规范应该从小事做起
B.必须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C.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D.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改造客观世界
24、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下列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
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讲排场、挥霍性消费
⑤婚事要大操大办 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有专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文化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和巩固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即通过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思想意识整合,加强国家整合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该专家观点的正确性。(9分)
26、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对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材料一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涉及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传承着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和政治、文化交流。作为“活态文化遗产”,“一河一路”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一河一路”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9分)
27、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12分)
28、材料一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少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材料二 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十分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该区利用暑假时间,积极指导全区各校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素质教育主题,进一步定位学校文化主题,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各校对图书室、阅览室、办公室进行了室内文化改造,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文化环境;利用暑期雨季特点,改良校园内绿化带土壤,补种部分树木,对校园进行了进一步绿化;完善了文化设施,对展板、壁报、文化长廊等设施进行了加固、防护、更新。
(1)谈谈你对先进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如何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12分)
(3)请你就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DAAAC
6——10 BDBBC
11——15 CDBBC 16——20ACBCB
21——24 ADB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国家治理提供精神力量,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培育和巩固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治理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每点3分)
26、答案(1)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申遗成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遗产的保护;(2)文化具有多样性,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繁荣;(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提升综合国力。(每点3分)
27、答案(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此点。
(3)“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此点。
(4)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体现了此点。(每点3分)
28、答案:(1)先进的校园文化属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分)
(2)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②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倡导文明风尚。③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打造班级文化、校园文化,自觉维护良好的文化氛围。(每点4分)
(3)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②创建文明班级,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③举行义卖活动,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④与当地公安部门配合,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对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要坚决抵制。⑤举行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文化活动。(答出2点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