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学生中华经典诗词唱诵比赛通讯稿
喜讯:我校参加汕头市2018年高中学生中华经典诗词唱诵比赛荣获一等奖
2018年6月28日,汕头市教育局举办的2018年高中学生中华经典诗词唱诵比赛在汕头市东厦中学举行。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以“余音绕古今,雅韵永流传”为主题,内容来自中华传统经典诗词库中的单篇或多篇,自由选择组合。比赛形式以“唱诵”为主,辅以舞蹈、弹唱、角色扮演等艺术表现形式。全市各区县和直属学校共选派出15支代表队参赛,各参赛队伍同场竞技,精彩纷呈。
我校参赛作品为《生于山河,魂归酒歌》,节目给现场观众及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获得一等奖的荣誉。
比赛现场
汕头市教育局林荣秋主任为获奖队伍颁奖。
队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摄影、通讯稿:李娴
第二篇:“中华诵
附件
1“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方案
一、主题
抒发中华情共筑中国梦
二、组织
(一)大赛由省语委、省教育厅主办,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语委办。
(二)各设区市和有关高校可参照省厅的做法,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基层选拔赛。
三、参赛对象和名额
大赛设教师组、大学生组。参赛对象为全省教师和高校学生。各设区市选拔3名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每所高校选拔1名教师、2名学生参加省级比赛。
四、赛事安排
(一)时间安排
1.2013年6月至9月,各设区市、各高校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基层选拔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省级比赛人员名单。
2.2013年9月20日前,各设区市、各高校将参加省级比赛人员、指导教师名单以及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报省语委办(填写附件2)。
3.2013年10月,举行“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省级现场赛暨“中华诵〃2013我的中国梦”教育活动颁奖晚会。
(二)诵读内容
诵读篇目以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抒发中华情、井冈情,反映中国梦的诗篇、散文为主,通过诵读,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诵读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新颖,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作品内涵。
(三)组织形式
分为基层选拔赛和省级现场赛两个层次。
1.基层选拔赛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
2.省级现场赛由省组委会组织。
省级现场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选手在预赛环节中朗诵自选篇目(由选手自备经典诗文),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在决赛环节朗诵规定篇目(省组委会将提前在“江西语言文字网”刊载)。
大赛具体时间、要求及比赛规则另文通知。
五、表彰奖励
(一)奖项设置
1.个人单项奖:教师组、学生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组织奖: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
(二)表彰方式
向获奖个人颁发证书和奖杯,向获奖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牌,并发文公布获奖名单。
第三篇:《诵中华诗词 激爱国豪情》教案
诵中华诗词
激爱国豪情
三汊镇中心小学:姚少云、陈 凡
设计理念: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鲜明的节奏、清新的风格以及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我。一首诗就是一幅动人的历史画卷。学生喜欢诗词,没事时喜欢诵一诵、背一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集经典名句,共同研读,相互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验,再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它,读出自身的感悟、理解和感受,读出诗词背后隐藏的那份情、那份意。这样沟通课堂内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1、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把全体学生都吸引到活动中来,我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共同研读。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有独诵、小组合诵、师生对诵、演唱、表演小话剧、小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重方法、重体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生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首先,学生在搜集诗词、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许多经典诗句,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又锻炼了感受、表达、交往、组织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把诵诗词的活动延伸到了课外,延伸到了实践之中,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再者,为更好地表现诗词的内蕴,学生在课外排练了小话剧《七步诗》、《示儿》,也排练了舞蹈《登黄鹤楼》、“我最喜欢的诗句”展示会,以“梅”为主题的赛诗会、以及“32则经典名句”的集中朗诵等。这些表现形式的选择,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启迪学生的心灵,陶治学生的情操。
以上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诗词的兴趣和愿望,意义深远。
诵中华诗词
激爱国豪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古今诗词的搜集、整理、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启迪,灵魂得以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文化修养得到提高。
2、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3、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习惯。设计理念:
1、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发展。
2、沟通课堂内外,使语文课程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家庭。
3、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
4、“乐于与人合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是一个人最需具备的能力”。只有善于、乐于与他人合作,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我放手让学生共同合作,选择本次学习的范围、策略和方式,共同对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唐诗宋词中的精品,积累文化底蕴。
学生:分组收集诗词精品;排演小话剧、舞蹈;把自己喜欢的诗句写成毛笔作品并加以装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程序: 课前:
1、板题、装饰黑板。
2、热身:齐唱《静夜思》。
一、教师激情叙说,创设情境
仰望星空,闪烁的星星撩起我们的情思,远眺大海,旖旎的浪花常牵动我们的遐想;漫步芳林,那妩媚娇艳的奇花异卉使我们陶醉、迷恋;涉足诗海,那璀璨夺目的锦言隽语更使我们钦佩、震惊!
——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曾屹立于历史峰巅的文化巨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瑰丽的思想,崇高的品格,非凡的抱负,顽强的意志,以及卓越的胆识,有如日月辉映,与世长存,记过照耀着我们,启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中华诗词,是他们伟大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经过千锤百炼在、万古长青,并且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杜甫,他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他的光辉诗篇,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以及贫富尖锐对立的现实。他的光辉诗篇,有的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有的愤慨外敌入侵,有的渴望平叛外敌,振兴中华„„惊心动魄,堪称“史诗”。
在中华诗词宝库中,像这样的光辉诗篇如天上繁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个诗词朗诵会,让我们用情、用心云吟诵这些经典诗篇,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主持人上场,朗诵会开始
1、主持人致开场白。
2、朗诵写物篇。
《草》白居易
《石灰吟》于谦
《竹石》郑燮
《黄鹤楼》崔颢
《峰》罗隐善
3、朗诵山水田园篇,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山居秋暝》王维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春绝句》杜牧 《绝句》杜甫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春日》朱熹 《暮江吟》白居易
4、表演舞蹈《登鹳楼》。
5、朗诵亲情、友情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游子吟》孟郊《送友人》李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赠汪伦》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6、表演小话剧《七步诗》。
7、朗诵爱国篇。《泊秦淮》杜牧 《七衰诗》王粲 《悯农》李绅
《蚕妇》张俞
《从军行》王昌龄 《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
《题临安邸》林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过零丁洋》文天祥
8、表演小话剧《示儿》。
9、师生对诵:《沁园春·雪》毛泽东 齐诵《长歌行》(汉乐府)
10、“我最喜欢的诗句”展示会。(生把诗句写成毛笔作品,精心装饰)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它给“我”怎样的人生启迪?
11、以“梅”为题赛诗。(小组比赛,看哪组搜集的写“梅”的诗句最多。)
“梅”——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12、集中朗诵“32则经典名句”。
三、辅导老师讲话。(师作总结,升华主题)
四、主持人致结束语。附:
峰
罗隐善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四篇:“诵经典、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香梅中心学校“诵经典,颂中华”
经典诵读大赛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此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书香郴州,永兴全民阅读节”为契机,以“诵经典,颂中华”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
二、大赛主题
诵经典,颂中华
三、比赛时间、地点
初赛时间:4月29日 地点:各班教室
决赛时间:5月12日 地点:学校操场
四、参赛对象及形式
参赛对象:香梅中心学校一至八年级学生
比赛形式:此次比赛分小学低年级组、高年级组、中学组。
1、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参赛形式定为集体诵读。
2、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各班必须选派1至2名学生
排练个人诵读,另排出一个集体诵读节目。
3、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不限,可加入配乐、表演、演唱等,鼓励形式多样。个人诵读不超过5分钟。集体诵读时间不超过8分钟。
4、诵读篇目要求:古今中华经典诗文、散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篇目内容要健康向上、催人进取,体现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参考书目:《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五、奖励形式
个人诵读:小学高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初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集体诵读:小学组低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小学高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初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奖品及奖金设置:参赛学生按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及奖品;集体诵读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奖金100元,二等奖获80元,三等奖获60元;个人诵读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奖金40元,二等奖获30元,三等奖获20元,所有工作人员均获纪念品一份。
六、参赛要求
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由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组织选拔。在4月24日前将进入决赛的节目相关信息报至教导处许永彬处,报名时需将配乐、诵读篇目打印稿一份一并上交,自备服装。
七、评分标准
(一)内容与表达(6分)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大赛要求,突出主题,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2、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二)表演(3分)
1、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内涵。
4、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三)创新(1分)
1、朗诵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3、背景协调,氛围营造、道具使用有创意。
(四)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算平均分。
八、活动组织领导及各工作小组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标
副组长:马洪方、李定
一、王飞英
成 员:曹助辉、许永彬、许龙夫、曹忠标、朱泽荣、许小柏、李德维、李志辉、邓晓璐、李正聪、李瑶、冯家艺、曾丽娟、许贤芳、各班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二)比赛主负责组 组 长:马洪方
成 员:曹助辉、许永彬、邓晓璐、冯家艺、曾丽娟、李瑶、许贤芳、各班班主任、各班语文老师 工作职责:
1.负责此次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的起草工作。(邓晓璐:4月13日前)
2.负责此次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的审定工作。(马洪方、曹助辉:4月14日前)
3.负责各班诵读节目的指导、班级初赛会场的布置及决赛节目的选拔与上报。(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4月15日——4月24日)
4.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的汇总整理、评分表、统分表、节目单的设计制作工作。(许永彬:4月28日前)
5.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的彩排指导工作。(冯家艺、曾丽娟、李瑶、许贤芳、各班语文教师:4月27日前)
6.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表演顺序的抽签。(各班班主任)
(三)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李定一
成 员:许龙夫、曹忠标、许孔森、曹智华、楚亮华、唐清华、李永鹏、许小华、陈火宝、李智斌 工作职责:
1、负责比赛当天舞台、评委、观众区域的划分、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李定
一、曹忠标)
2、负责比赛当天赛场整体巡逻。(唐清华、陈火宝)
3、负责各班学生的纪律管理工作。(许孔森、朱丙翠、曹金香、楚亮华、曹海斌、李永鹏、许小华、邓菊英、许小兰、许小芹、曾丽娟)
(四)后勤组 组 长:王飞英
成 员:朱泽荣、李德维、许 萍、陈乙香等食堂工人 工作职责:
1.负责比赛各项经费的预算。(王飞英)
2.负责比赛奖品等各项经费的申报。(李德维)
3.负责学生奖状、奖品、教师纪念品、音响器材(至少4个话 筒,2个话筒支架)横幅的购买。(王飞英、朱泽荣、李德维)4.准备食堂工作餐(许萍、陈乙香等食堂工人)
(五)评分统分组
组 长:许永彬
成 员:冯家艺、许红美、张弦芳、巫慧珍、李正聪、朱华平、李智、许晓英、陈香翠、谢丽云、许龙鹰、许江进、许彰根、朱严光、许江泽 工作职责:
1、负责决赛当天节目的评分工作。(冯家艺、许红美、张弦芳、李正聪、巫慧珍、朱华平、李智、许龙鹰、许晓英、陈香翠、谢丽云、许江进、许彰根)
2、负责决赛当天的统分工作。(许永彬、朱严光、许江泽)
(六)宣传组
组 长:曹助辉 成 员:曹林章、许小飞 工作职责:
1、负责宣传标语的撰写与张贴。(曹助辉)
2、负责填写奖品、奖状,做好颁奖准备工作。(曹助辉、曹林章、许小飞)
3、负责悬挂横幅。(全体成员)
(七)影音宣传组 组 长:李智辉
成 员:曹国仁、郭超、李瑶、曹海斌、曹会昌 工作职责:
1、负责决赛当天舞台的各项设备、线路的安装调试工作。(李智辉、曹海斌、曹会昌)
2、负责决赛当天的摄像工作。(曹国仁)
3、负责决赛当天的拍照工作。(郭超)
4、负责赛后报道的撰写及发布。(李瑶)
(八)现场协调组
组 长:朱银翠
成 员:李淑玉 工作职责:
1、负责现场节目顺序的协调,按照决赛表演顺序及时催场。(朱银翠)
2、负责及时将统分结果及时送至主持人手中。(李淑玉)
(九)主持人组
组 长:许贤芳
成 员:李瑶、邓晓璐 工作职责:
负责主持词的撰写及排练。(主持人组全体成员)
(十)总结颁奖组
组 长:李 标
成 员:马洪方、王飞英、李定
一、许小柏 工作职责:
1、对此次比赛进行总结陈词。(李标)
2、负责各组奖状奖品的颁发。(李 标、马洪方、王飞英、李定
一、许小柏)
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附件1:香梅中心学校“诵经典、颂中华”经典诵读决赛流程
香梅中心学校 2015年4月13日
附件1: 香梅中心学校“诵经典、颂中华”
经典诵读决赛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到场的评委、嘉宾。
2、李标校长致开幕词。
2、曹助辉主任介绍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3、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4、第一位选手朗诵结束后,主持人做串词,以此类推。
5、马洪方校长致总结词并宣布比赛结果。
6、颁奖仪式
7、评委、主持人有秩序地离场。
8、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对本班休息区域进行卫生打扫后组织本班学生回教室。
第五篇:诗词诵3
诗词诵读《望江南》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2.把握作者的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一、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倚yǐ 脉脉mò mò 蘋pín
二、文学常识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四、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6.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五、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
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六、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教师总结: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在历史课的学习、平时的课外阅读以及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象过,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生活大概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作答)我年幼的时候也曾经作过和大家一样的想象,帝王之家的生活应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惟我独尊的,中国古代有不少诗词都描述了皇家生活的华贵气象。比如这样几句:“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大家可以想象,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时辰已是正午,宫女往精致的香炉里添着香料,宝座上的皇帝正观赏着盛装的宫女们翩翩的舞姿。我们知道,皇帝号称“天子”,拥有这样一种生活,有没有人会说皇帝“可怜”“薄命”啊?但是有人曾为这几句词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写过这样两句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中找到答案。(板书标题)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作者: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2.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三.课文讲读(请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范读)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⑧前面是一唱三叹,到最后一句达到高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也曾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在比喻方面的巧妙运用。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我们可以联系以前学过以及课外读到的用“水”以及用与“水”相关的意象表达愁怨情绪的诗词以及文章,作一个初步的比较鉴赏。(提问学生,请学生举例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感情化为具体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四.小结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课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觉得作为词人的李煜的悲剧遭遇与其说是由于他的昏庸,毋宁说是产生于一种封建的伦理政教责任所导致的人生错位,李煜是个艺术上的全才,却是个政治上的庸才,他在位期间“好声色,不恤政事”,这种人生错位终至产生了他国破家亡的悲剧。因此确实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