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入世”后的银行业自律管理:功能与方略
【内容提要】发挥自律组织的自律管理职能,是发达国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面临着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任务。强化银行业自律管理,是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维护竞争秩序、适应金融创新、顺应管制潮流的需要。本文在考察商业银行行业自律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银行业自律模式、自律组织、自律职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略。【关键词】行业自律银行业协会金融监管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强有效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渐凸显。2002年2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加强金融监管被列为今后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强金融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银行同业组织在有效监管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考察国外经验不难发现,凡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协调与业务管理,如香港银行公会、美国基金联合会、台湾证券投资顾问商业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都对其所在国(地区)金融的发展起到过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银行业自律管理的原理及国际考察(一)银行业自律的一般原理 行业自律,最早出现在封建社会的行会中。当时的行会组织一般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组织较为松散,其职责多局限于制定本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以防止出现损害本行业利益的“价格大战”。而现代经济中的众多同业组织,大多为自我规范监管的本行业非营利性社团法人,其职责一般为制定本行业的行业标准,举办本行业的各种活动,召开本行业的研讨会等。在大多数国家,行业组织多代表本行业同政府交涉,同时亦对本行业成员进行规范并向社会负责。行业组织的存在及其自律行为对行业的稳定发展必不可少,它能够防止过度竞争,减少社会的交易成本,降低政府的监管费用,在保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行业自律行为,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西方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尽管模式有别,但一般对其行业自律都相当重视甚至过于倚赖,而我国香港地区在这方面尤为典型。香港银行公会作为香港银行业的同业组织,是由香港政府专门依据《香港银行公会条例》成立的。长期以来,该组织一直很受香港政府的重视,并被单独作为一个层次纳入香港银行业监管体系。香港政府的许多政策意图都通过银行公会组织向社会批露,并将若干事务交由银行公会处理,利用银行公会加强银行业自身调节和自律,从而达到协助监管的目的。香港银行公会的权力相对较大,例如执行利率协议,禁止公会会员银行从事任何非指定业务,为会员银行提供票据清算服务等。(二)银行业自律管理组织的国际考察 1.银行业自律管理模式的国际考察国际上,金融自律与监管一般有三种类型:(1)“自律为主”型,如英国。英国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银行融资与证券筹资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对经济各领域的干预是很少,银行业与证券业也不例外。随着英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发达,客观上需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因而自我管理的高水平与自我约束规章的严格就是形势所需。在英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一市场及其制度已经锻炼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素质高、技术好的专门人才,这一切使得自律管理成为可能。近年来,英国这种金融业行业自律不是在减弱,而是在不断增强。(2)“他律与自律结合”型,也可谓“半自律”型,如美国对证券业的管理。1929年股市大崩溃后,美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并成立了专门的监管组织SEC(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并不办理具体的业务,但它建立在自律机构之上,将自律机构发展培育成贯彻、执行自主管理政策的工具。SEC在依赖自律组织对金融市场作一线监管的同时,对这些自律组织的市场运作和自我监管行为作严密的监视,以保证自律组织能有效地行使责任和权力,保证自律组织不会伤害公众利益。(3)“他律主导”型,完全排斥自律,实行高度的集权式监管,如过去的高度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大多属此类型。 [!--empirenews.page--]2.自律管理组织的目标考察发达国家的金融业,普遍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自律管理组织,较为著名的有美国的银行业协会、基金联合会,新加坡的银行业协会,我国香港特区的银行业公会等。比较世界各国(地区)的银行行业自律组织,可以发现它们存在着许多共同特征:(1)自律组织的成立及存在一般有法律上的依据。(2)自律组织一般为非营利性团体,其主要目标是以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益即公共利益为前提,在社会利益、组织利益与个体利益相冲突时,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3)自律组织一般包容该行业的所有参加、参与者,并有权监督全体成员。(4)自律组织有较严密、详尽、方便、可操作的自律规章,包括组织纪律、市场规范、道德准则及自我监察的程序规则。(5)自律组织有能力推行自律规章,确保会员依章运行,规章的强制性和有效性表现在对违规违章者的检查、监督程序及合理的惩戒措施上。
二、“入世”后加强银行业自律管理:意义与功能(一)加强自律管理是维护银行业竞争秩序的紧迫需要 在过去的一年中,金融秩序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2年的金融工作会议表明了当局整顿金融秩序的决心。在正式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挟资本、管理、技术及产品优势大举进入国内开展业务已是不可避免,国内银行业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将被打破,尚未整顿好的金融秩序也必将面临新的考验。现阶段能进入国内的外资银行在国外大都是混业经营,有着很强的规避监管手段。我国不健全的金融法规将会增加外资银行规避监管的行为。同时,外资银行规避监管的手段也必为国内同业效仿,使新的违规操作手段花样翻新。如果金融秩序不能尽快得到控制,违规操作不能得到有效查处,会使违规操作增多,查处难度增大,而被查处的概率变小会进一步强化少数银行从事违规操作的动机,在动态的监管博弈中,合规操作的银行进而也可能转向违规操作。新的形势下,中央银行加强监管不但必要,而且任务紧迫。然而,在与银行开展监管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任何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都由中央银行直接处理,不仅监管成本极高,而且将使中央银行陷入日常琐事中,影响央行对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等金融大局的掌握。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除自身对金融业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外,同时还非常重视行业自律组织职能的发挥。以中央银行为监管的主体,发挥商业银行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让其承担部分本行业自律管理的任务,无疑更有利于监管任务的完成。为此,我国在近几年的“入世”过渡期内,应逐步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以维护“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的市场秩序。(二)加强自律管理是顺应银行业监管潮流的现实需要 国际金融监管领域近二十年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放松行政式的直接金融管制,二是加强以控制风险为内容的金融监管。两种趋势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放松直接管制是为了更好的集中力量加强风险监管。在全球范围内,直接金融管制的放松具有历史必然性。总体来看,直接金融管制的放松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管制放松,即利率自由化,二是业务范围管制放松,即银行业务综合化,三是市场管制放松,即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放松金融管制不仅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步伐也在加快。在我国接受WTO的有关条件、金融业向全球金融市场开放的同时,直接的金融管制必须按要求有较大程度的减少,如我国长期实行的利率管制必将逐渐被利率市场化取代。伴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银行业的运作效率将提高,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将同时上升。近年来出现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日本大和银行巨额损失案、美国大陆伊里诺斯国民[!--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 银行危机等,都表明忽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将会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况且,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病。以民间组织性质的银行业协会填补监管当局减少直接管制带来的监管“空白地带”,将弥补我国金融监管方式变革中暂时出现的“漏洞”。并可通过行业规范加强银行内控机制,使银行业的风险控制不是被削弱,而是得到加强。显然,在中央银行放松直接金融管制的过程中,银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是其它形式的组织难以替代的。
(三)加强自律管理是适应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内在需要 当代金融创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70年代的发展,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仍如火如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创新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创新品种少,层次低。一般而言,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务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出于宏观效益和微观利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具有突破性、间断性和质变性,如CD存单的问世、NOW的使用等都突破了原有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而且几乎在一夜间就横空问世。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对国际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预示着一轮新的银行业创新活动将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展开,如负债业务方面,将推出新型的负债类金融工具,增加银行吸收资本来源的竞争力;资产业务方面,将集中在对居民个人开展的消费信贷、银团贷款、组合性融资等领域;中间业务方面,由于很多国家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不可能长期安于国内的分业模式,涉足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租赁业将是众多外资银行梦寐以求的目标。层出不穷的银行业创新活动对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中央银行加强引导与管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因创新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但事实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永远是一对矛盾,金融创新活动往往是为逃避管制而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其结果会加剧金融业的竞争并加大有效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所具有的突发性也往往使监管当局难以及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管制措施。相比较而言,商业银行自已组建的同业组织对本行业动态较为了解,因而对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够及时作出适度的反应,在不浪费金融效率的前提下,采取引导与规范同业金融创新的自律措施,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三管齐下:“入世”后加强我国银行业自律管理的方略与路径 (一)改进银行业自律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央银行除担负着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之外,还承担着行业自律组织的许多职能。比如为商业银行提供法律服务;代表银行与政府部门协调关系;制定行业规范和业务标准;在业内通报客户“黑名单”;组织行业学习、交流等等。其弊端首先是分散了中央银行的监管力量。作为一个行政部门,中央银行的日常业务处理量是有限的。行业自律的“非主营业务”占去了中央银行大量的监管资源,使中央银行难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有效监管。其次,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作为“监管博弈”的双方,在利益上是冲突的,由监管者兼任被监管者的代理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在博弈中的行动空间,其合规经营得到的期望支付减少,相应的,违规操作带来的期望支付相对增加,使商业银行有更大的激励从事违规操作。加强商业银行的同业自律,逐步完善新的“自律与他律结合”的金融管理模式,使中央银行集中精力处理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宏观金融调控等重大问题,集中优势监管资源,实行监管分工,这无疑是将“监管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一项有力保证。同时,银行业自律组织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监管博弈的均衡结果,使商业银行从事违规操作成本增大。只要设计合理的激励相容合同,使自律组织同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作为商业银行的代理人,同业自律组织将通过与中央银行的“博弈”,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行动空间和合理期望支付,使其从事违规操作激励降低。自律组织的支付函数依赖于整个银行业的持久性利润,这会促使其将个别银行未考虑的外部性纳入其利润函数,同时会通过合理的协调,避免“囚徒困境”中两败俱伤结果出现在整个行业,实现帕累托改进,从而在客观上改善了金融秩序,促进了行业发展。 [!--empirenews.page--](二)重整银行业自律管理的组织 目前我国的银行同业组织结构呈现出“散乱“的态势,在2000年5月全国性的银行同业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之前,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深圳就已经成立了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之后,由于组织机构不完善,职能定位不明确,各地仍在不断成立同业协会,现在每个省和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同业协会。而且这些协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的职能分工并不明确。不断涌现出的同业协会表明对同业自律需求的旺盛,也增加了对各地先后成立的银行业同业组织进行整合的必要性。结合国际经验,考虑到我国国情,当前,我们设想,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出面重组各地方性银行业协会,打破银行业协会地区分割、体系不清的障碍,将其纳一个全国统一的组织中。也就是说,全国只设一家国家级的银行业协会,各级地方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可作为其地方派出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以银行业一级法人为单位接纳会员,全国性银行的分行不再作为单独会员。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完善其内部组织机构。作为行业代理人,中国银行业协会可采用“虚实结合”的内部组织方式。虚设的机构是各专业委员会及会员代表大会,这些机构采取例会制度,人员兼职化;实设机构为总秘书处,秘书处作为银行业协会常设机构,人员专职化,应采取聘用合同制。具体组成及职能如下:1.“协会”会员大会:全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选举产生“协会”主席银行及“协会”委员会。2.“协会”委员会:为“协会”的日常决策机构,由“协会”会员大会选举组成。3.“协会”咨询委员会:为“协会”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就商业银行的事务向委员会提供建议,并对委员会的工作进行评议。咨询委员会成员由银行代表与金融专家组成。4.“协会”纪律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按规定对违反自律规章制度的银行或遭顾客投诉的银行进行处罚,成员由“协会”主席银行与其它由“协会委员会”选出的代表组成。5.“协会”小组委员会:下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技术运作委员会及其它专门小组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各会员银行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检查各会员银行业务操作是否违规。6.“协会”秘书处:负责全国银行业协会的日常事务及决议的具体执行等工作。(三)健全银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能 在全国银行业协会出现之前,我国银行业已在存款利率方面做过同业自律的尝试。1996年我国个别地区高利率存款风行时,深圳银行业发表联合声明,共同抵制高利率存款,同年,四大国有银行会同交通银行共同制定了《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9年,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组织公员银行协商制定了统一的费率标准和外币存款利率协议,保证了当地中、外资银行的平等竞争。应该说这些尝试为我国银行业的自律管理提供了重要范例,但其无论在范围还是在约束力方面都非常有限。事实上,银行业协会自律职能的加强首先在于其角色的准确定位。将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在“半官半民”,意味着行业协会在某种意义上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或者有时代表监管者,有时代表行业,这将使其在监管博弈中无所适从。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定位应当是行业代[!--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理人,其对内是行业的协调者,对外代表银行业参与监管博弈。两者有一个相同的目标:银行业利益最大化。行业代理人的定位不表明银行业协会没有监管职能,相反,其监管职能反而会得到强化。这种监管强化本身不是银行业协会的目标,而是在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客观实现的。也就是说,使银行业协会在实施其职能时存在“双重激励相容”:银行业协会利益同银行业利益的最大化相容和同监管部门利益的客观相容。从这种意义上说,银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实际上来自于银行业自身而不是来自于中央银行(相应地,其经费也应来自于行业)。其现阶段职能范围及约束效力取决于商业银行放弃个体利益享受行业利益的意愿,也取决于银行业协会做为行业代理人的绩效。现阶段,我国银行业自律组织应进一步加强的职能有:1.制定全国商业银行行业规章,执行行业自律,客观上起到稳定金融竞争秩序,协助金融监管的作用;2.为银行业提供多种服务,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共享,统一对外宣传等;3.代表银行业利益,同政府进行沟通,并就业内某些行为向外界解释;4.代表银行业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改变银行业的社会形象等。当然,未来银行业协会的职能不仅限于此。待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全国银行业协会将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制定银行业利率水平的职能;未来的行业标准、票据清算等职能也应由全国银行业协会承担。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银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也必将与时俱进。
第二篇:中国入世后银行业收益成本分析
中国入世后银行业收益成本分析
(二)削弱赢利能力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部分的赢利业务和赢利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历史包袱沉重,而且在开展新业务时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赢利业务在中资银行中占有相当比重。虽然目前外资银行的许多银行
业务市场份额都还不占优势,但其业务基本上都是赢利业务。这将导致中资银行的不赢利业务比例上升,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外资银行将逐渐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在中资银行存在流动性被大量不良资产侵蚀的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并且扩大吸收国内居民与企业持有的外币和人民币存款,必然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中资银行的生存。
(四)金融风险监管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如果对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目前,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外资银行存在的问题有:多存少贷,将其在境内吸收的外汇资金调往境外套汇和套利;转移利润,逃避中国税收;违规经营,少交存款准备金;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采用如回扣等手法与国有银行争揽业务和客户、争夺市场,采用高薪等优厚条件从国有银行挖走人才等。(2)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动机驱动之下,外资银行将其业务的重点集中在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方面,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在这些方面与国有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而对那些中国经济建设中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则不屑一顾。外资银行的这种经营活动将风险转嫁给中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3)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随着银行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而使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将变得更为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
(五)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首先,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由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货币市场可能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其次,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由于外资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的各类企业都可通过外资银行融资,这就意味着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出入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再次,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因素。在中国金融业监管措施尚不够严密和完善的情况下(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外逃),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时,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银行将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剧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三、五年过渡期
从长远来看,加入WTO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将是净收益,即收益大于成本或利大于弊。但是,从短期来看、甚至从中期来看,加入WTO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即弊大于利。中国银行业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充分利用短暂而十分宝贵的5年过渡期,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改造、彻底改善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一)建立健全国有现代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属于“幼稚行业”。国有商业银行虽已有20年的历史,但商业化经营经验不足十年。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大多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十年”应对“百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是“敌强我弱”的恶性竞争。为此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与完善。①加强自身改革与完善。首先,健全商业银行的治理组织结构,完善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下的行长负责制。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稽核与监察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等。其次,按市场规律和谨慎会计等原则反映商业银行有效资产,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实际,完善现行信贷资产分类和考核办法,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改革现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和核销制度等。再次,按照精减、高效原则,精减分支机构的同时精减人员。合并国有商业银行省会城市分行,撤销地市重复设置的分支行,精减业务量小、长期亏损的县市支行及营业网点。鼓励商业银行之间交叉合并、收购、重组分支机构。第四,改革和完善符合商业银行特点的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统一、严格的财务会
计、统计报表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中外银行的竞争中,中资银行间的业务合作十分重要,如果对外业务处理基本达成同一口径,不仅可增强竞争力,还可以节约成本。在统一口径对外方面,日本银行业表现非常突出,形成整体合力,增强了影响力。另外,香港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实行的“银行公会”制度值得借鉴。可通过这一
制度,在中资银行间以协议形式达成某些共同准则、防止不公平竞争,协调解决部分银行间的业务矛盾,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②改善运营环境。改善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包括许多内容,但最紧迫、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金融资产的增长远远超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继续维持国有独资组织形式,其资本充足率不仅得不到提高,甚至将会进一步下降。解决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无非三条途径,一是由财政继续注资,但近期来看可能性不大;二是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但受巴塞尔协议有关条文的限制,不可能随意发行;看来只有实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行产权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另外,产权多元化之后,外部监督加强。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发挥效益。
第二,加快商业银行实施全能化步伐。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其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尽快放宽对中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除了逐步允许商业银行从事各项投资银行业务外,还应当考虑允许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保险领域。
第三,减轻国有商业银行负担。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再承担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职责,由中央银行完全承担;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全部交由各家政策性银行承担;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完全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商业银行在贷款和投资上应有完全自主权,在机构设置方面的限制也应放宽。
第四,彻底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率仅为0.6796,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在它的几十倍以上。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由自身无法控制的政策性因素造成。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AMC以平价形式,并主要依靠冲销国有银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方式来置换国有银行剥离出去的不良债权;二是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为配合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财政部应尽快落实扩大国有银行呆帐准备金的打消规模,应当在五年内基本打消所有呆帐。
第五,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自主权。要真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赋予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权,商业银行除了拥有业务经营和自主权以外,还必须拥有工资、人事方面的自主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名义上是企业,但工资、奖金的发放办法受到严格限制。
第六,完善中央银行监管体系。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管内容上必须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别开来;在监督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
(二)有效监管外资银行追求高额利润、或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根本的决定性动机。除此之外,外资银行还存在着开拓外国市场、分散风险,以及全球战略等动机。问题在于如何将外资银行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此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可考虑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尽快完善外资银行管理法规。199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外资银行外部审计工作的通知》,目的在于从业务审计方面对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加以规范。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从而确保本国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经营或控制。例如希腊、韩国、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土耳其等都对外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有严格限制。中国台湾省每年准入的外资银行仅2-3个。美国制定的综合监管标准(CCS)十分严格,许多外资银行都被拒之门外。中国应当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对外资银行的审批速度要适当,掌握节拍,避免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
第三,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通过对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而实行有效监管,达到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的目的,这是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的措施。以加拿大为例,其银行法规定,所有外国银行总资产占国内银行总资产的比率不得超过8%,或总资产的数量不得超过110亿加元。在对外资银行机构监管上,按照美国《国际银行法>的要求,在美国联邦注册的外国银行分行和代理处须将一定数量的资金以现金和合格证券的方式存放在指定的存款银行,该资金须不少于分行或代理处负债的5%,或与当地联合注册的银行等同的资本金。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银行经营牌照制度,通过设置各类等级的牌照来控制从事不同业务经营范围的外资银行的数量和规模,等等。对此中国有必要加以借鉴,以适当控制外资银行的扩张速度。
第四,引导外资银行向不发达地区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性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国有商业银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外资银行在取得国民待遇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则仍需承担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义务。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相对加重。为此应当参照国外做法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资银行进入不发达地区,以便使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第五,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中国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着较大风险,支付问题不断发生。通过引进外资银行购并中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很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可采用入股、重组和收购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会涉及大量的不良资产出售,外资银行将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具体参与办法可以考虑两种方式:一种是将AMC持有股权直接出售给外资银行;一种是AMC通过一定比例的折扣,发行抵押债券,出售给外资银行。
第六,引进外资银行应当首选中外合资方式。在引进外资银行众多的方式中(如独资、合资、开设分支机构等),以中外合资方式引进外资银行对中国最为有利:首先,有利于中方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经验;其次,有利于参与合资的中方银行通过外方银行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了解和掌握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金融创新情况;再次,如果在中外合资银行中由中方控股,中方在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可有更多的决策权,从而使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更能符合货币政策的要求,有利于中国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第四,在防止外方转移利润、逃避税收方面,对中外合资银行的监管相对容易一些,而对外国银行分行和外资独资银行的监管较为困难。与中外合资相比,外资独资银行的业务拓展能力、贷款规模以及赢利水平都远远低于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篇:入世后监狱管理的思考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更加宽延。无疑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件重大事件,它对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英语论文格式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宏伟目标,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同时,也给监狱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发展良机。首先,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法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狱对罪犯改造的执法环境和法律条件将大大地改善。其次,对严格文明执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三,罪犯改造管理机制将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第四,罪犯的人权保障将进入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此,就加入WTO 后监狱管理工作谈谈几点看法。
一、尽快制定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以适应加入WTO后的监狱管理工作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后,从监狱理论上看,最大的挑战是我国监狱法律制度的完善。《监狱法》已经颁布六年,作为一部部门法,虽然对监狱,刑罚的执行,狱政管理,罪犯的教育改造等方面作了原则的规定,但是由于《监狱法》是总体的、框架式的原则规定,因此在执行过程中,特别是执法实践中,经常遇到有法可依,但无章可循的现象。在实践中有的监狱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改造管理方式,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改革形势的发展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一些新的管理改造方式、办法,造成在执行《监狱法》的实践中,执法水平不一和执法方式、程序各异的现象。为此,应该有一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加入世贸组织需要的较为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之配套。一是要强调《细则》的针对性。比如对监狱和职能的重新定位,要明确刑罚执行机关的地位,缩小与其他专政机关地位差,突出改造人的刑罚职能。同时要强调监狱管理体制的定格和干部任免的权限。二是突出《细则》的操作性。要对执法的实体问题在操作程序上加以明确。比如对罪犯减刑、假释的申报、审批等有关监狱执法程序要有详细规定,以严肃和规则各环节依法操作,从而保证《监狱法》的贯彻落实。三是注重《细则》的规范性。目前各监狱在强调《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落实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如何规范干警执法行为,对于入世后的监狱执法工作尤为重要。《细则》应对干警管理行为、执法行为、教育行为做出明确规定。
二、顺应加入WTO的形势要求,用现代化理念推进监狱建设
司法部提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对促进我国监狱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入世以后更加需要我们用新的现代化的理念,大胆借鉴外国文明的行刑制度和管理方式,把我国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推进。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树立现代化意识。不能把现代化只作为一种科学技术目标,还要把它作为一种思想理念,这种现代化的理念就是“公正”,包括:法律公正、社会平等和执法公正。只有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与入世后的文明社会相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要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文明执法,为监狱的现代化建设确立思想基础。其次,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监狱存在的两大难题是:设施老化,管理方式陈旧。在设施建设方面,要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突出装备、设施的现代化,处理好人防和技防的关系,正确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狱内侦查监控和维护监内安全稳定。在管理方式上要大胆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罪犯处遇等级制度,对宽管级罪犯可采取提高生活待遇、给予劳动岗位优先选择权以及“试工”、“准假”等奖励办法。如获宽管级的罪犯,根据刑期长短,在释放前的一定时间内,可以选择劳动岗位,可以适当提高伙食标准和住宿条件,在监内给予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宽管级罪犯可予以安排“试工”、“准假”。同时可依法适当放宽假释比例,这样既可以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又可以降低监禁率,减轻监狱经济负担,也有利于罪犯早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三、要坚持贯彻改造罪犯的原则,突出对罪犯合法权利的保护
建国以来,我国对罪犯改造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成功地改造了一大批罪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监狱实行了一系列的保障罪犯基本权利的措施,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容讳言,我国监管工作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还不能对接,与进步的思想理念和在罪犯的基本权利维护上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我国监狱的人权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入世之后是否能尽快使我国融入国际社会,加速我国法制环境的改善,无疑监狱罪犯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从目前罪犯基本权利保护来看,我们在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和实现刑罚执行职能中,还存在相当的问题。诸如罪犯超体力、超时限劳动问题;对罪犯体罚、虐待、打骂和歧视问题;罪犯生活卫生标准普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问题;受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因此必须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罪犯合法权利。一是要突出强调罪犯人身权利的保护,坚决杜绝侮辱、打骂、体罚罪犯现象,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剥夺罪犯的休息权。可以对罪犯劳动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让罪犯有其劳有所得,鼓励罪犯热爱劳动,乐意劳动,促进其自觉改造。二是加大公开执法的力度,让罪犯了解国家有关刑罚的法律条款和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监狱必须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涉及罪犯切身利益的狱务向社会和罪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新闻媒体和罪犯家属的监督。有关具体条款、执法程序、处理结果要公开,张榜公布,保障罪犯拥有知法、知情权。三是对宽管范围内改造表现好的罪犯,可以放宽接见时间和允许罪犯与其家属同住,从人性的角度,对罪犯心理进行调整,从而调合和稳定家庭关系。并通过这种奖励形式,唤起罪犯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其加速改造。四是牢固树立罪犯权益保护意识,提高干警文明执法水平。保证罪犯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干警要树立文明执法意识,要把改造人作为监狱工作的治本工程和监狱改造工作的目标,立足于把罪犯改造成为社会新人的基本点上,通过我们的思想、文化、技能教育,激活罪犯内在的改造因素,让其自觉改造成为社会有用的新人。
四、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干警综合素质,以适应入世后面临的新的挑战
入世后,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将出现各种新的犯罪类型,犯罪手段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学历高、知识型的职业经济犯罪将成为新的犯罪动向。总体犯罪将向集团化、智能化、流动化趋势发展。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群由于心态失衡等原因造成的侵财型等暴力性罪犯也会增多,将给我们监管改造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就目前监狱干警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执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入世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积极对策,全面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有文化、懂业务,政治强、作风硬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要求。一是超前组织干警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了解WTO相关的法律规则,学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式管理监狱,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执法水平。同时要抓紧制定相关的监狱规章制度,为我国监狱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和监狱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注重对罪犯斗争的策略研究,不断提高干警的管理能力。应建立一整套适应加入WTO后的对罪犯改造的对策,比如针对犯罪类型的变化,要细化分管、分押,隔断经济犯罪、智能型犯罪与暴力犯罪的联系,论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措施,防止罪错交叉感染或形成新的预犯罪团伙。三是要学会和强化狱内侦查工作的技能和手段。不能只靠思想教育和个别谈话等传统的工作方法,要在加强狱内耳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监狱现代化监控设施的投入,把人的工作和技术侦查技能结合起来,这样干警既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狱内敌情动态,防止大规模骚动和暴狱,又可以保障监狱稳定和干警的人身安全。四是要加强对干警纪律作风的培养,增强体能训练,以适应繁重的监管工作和快速反应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随着入世后,罪犯智能性、技术型的增加,监狱安全防范工作也应向防重大、防恶性,反突发和突然方向发展,因此,要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加强监狱干警的体能和应变能力的训练,真正建立起一支精干的快速反应队伍,以保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第四篇: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
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
摘 要: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学后勤的管理功能进行分析,对我国现代小学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后勤管理;功能;改进措施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我国小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小学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与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对学校的物资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人力、财力进行管理。由于后勤管理的范围相对较广,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后勤管理的难度较大。由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后勤管理工作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在这样艰巨的情况之下,后勤工作没法真正地发挥功能。在新形势下,小学需要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审视,调整学校的管理理念,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我国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功能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学校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得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迅速地投入知识的学习当中。科学的后勤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能最好地发挥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将学生置身于积极的学习气氛当中。一个配套设施完善且后勤服务优质的校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后勤管理者将会及时地为教学配备教学所需求的教学工具,从而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使得教师得以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我国小学后勤管理功能的改进措施
1.制订合理的后勤管理方案
小学后勤工作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从而可以高效地将后勤工作顺利地展开。同时,学校应当对每一个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估,从而得出有效的工作经验,为学校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一些在总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当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校领导应当积极听取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让管理方案与实际更加贴切,使得方案的操作性更强一些。对工作方案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批,不断完善小学后勤管理制度。
2.优化后勤管理人员
应当严格要求后勤管理工作者,做到奖惩结合。在对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上,应当分工明确,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执行工作,从而便于学校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后勤人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后勤人员的工作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不断地鼓励后勤人员积极工作,保护学校的财产安全,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3.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作为我国小学后勤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实现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受到校领导的重视,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用专人进行采购,对于采购的渠道与价格应当十分明确。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采购之前,应当做好预算。对一些由于特殊情况而引起的额外支出,应当及时地向校长报告,通过校长的审批之后,才可以增加支出预算指标。在财务人员的管理方面,相关财务工作者应当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与总结;在学校资金的管理方面,应当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
4.有效地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后勤工作人员主要管理学校的物资、教学设备等,这些与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息息相关。后勤工作者应当正确管理后勤物资,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例如,校实验室的管理就容易使实验室管理者置入两难的境地,如果完全投入使用将会产生提高成本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完全投入使用又会导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状况产生。从教学育人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情况,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物资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使得物资得以安全的使用,尽量避免损耗,努力实现学校与社会进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使用率。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应当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让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远.新时期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4).[2]张仁先.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育人环境――记王家岗小学后勤管理与勤工俭学[J].成功(教育),2010(8).[3]孟凡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浅谈小学后勤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第五篇:企业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功能与需求(模版)
企业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功能与需求
谈起多角色管理划分,首先让人想起的是企业管理架构。从管理层面上来讲,角色管理划分非常重要,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角色管理划分”来确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进而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
互联网应用程序多种多样,而且每一段时间秒钟就产生一个新应用。在上网行为管理领域,更新应用特征码库成为企业经常必备的工作,从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直至时刻更新,而传统上网行为管理的技术流程性问题正在导致上网行为管理应用协议分析管控的有效性急剧下降,应此应用与协议分析必须寻找新的技术突破。
因此,网管软件动态应用特征码更新,能够更及时有效识别网络应用。
一、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主要功能
根据市场上的小草网管软件的上网行为管理的功能与特性,企业用户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用户识别:上网行为管理产品必须包含有用户身份识别的功能,这是其他功能的基础。可以通过认证,用户/IP/MAC/VID的分别绑定来实现。
应用和Web的封堵过滤:上网行为管理产品须包含应用协议和Web过滤功能,以便对各种常用的网络应用软件和网址进行封堵和管控,例如聊天工具、P2P软件、网络游戏、炒股软件、不良网站等,这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流量控制:企业需要对员工对下载、在线视频等行为进行控制,例如BT、电驴、迅雷、土豆视频等,避免内网用户下载应用占用大量带宽,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行。
信息审计:为避免内部人员将单位的机密信息泄露以及的出现,上网行为管理产品须对外发的信息进行审计,例如邮件、FTP、QQ、MSN应用等,并将互联网的所有访问行为保存下来,便于用户的分析和记录。
二、上网行为管理面临新的需求
从长远意义上来讲,目前的大多数上网行为管理还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主要原因为:一个企业在选购网络设备时,往往需要接触多家设备的供应商,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产品应用技术。
反复的工作,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更多地是无形中增加了采购的成本。
实际上,一台高性价比的集轻型路由、防火墙、IP管理、接入管理的专业上网行为管理软件(例如小草网管软件),即可完全满足企业上网的所有需求。它兼顾的不仅是联网管理,还具备内外网安全和企业员工上网行为管理的重要功能。
在没有出现多角色管理划分概念以前,企业内部机密信息的高度集中到网络管理员身上,不但安全防范存一定风险,而且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也需要实时汇报至上级,而上级管理者又无法直接参与管理,实效性与信息资讯上存在一定偏差。
从以上情形分析,目前企业上网行为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网络管理员,企业管理层也需要通过网管软件来实现实时管控的行为,帮助企业管理者能够直观而又直接地对员工进行规范与管理。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安装使用了例如小草网管软件一类的软件,来专业对企业做好网络监控,这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