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对台关系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即: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50年代中期,中共对台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应邀出席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根据会前在国内确立的“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出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的原则,周恩来总理在会议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台湾的方式在内。但是,和平解放台湾只有在美国放弃侵略和干涉,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之后才有可能。”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个可能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标志着中共对台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开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1957年4月,中共在同国民党方面的接触中,提出更加完整、具体、宽大的政策: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行和平统一”;“台湾成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台湾政务归蒋介石领导,“大陆不派人前往”;“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
“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是中共基于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而作出的对台政策的战略调整。
第一,台湾政局趋于稳定和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使解放台湾面临客观上的困难。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蒋介石集团得到喘息之机,得以进行了自身的“改造”和“土地改革”,再加上美国的援助,从而使台湾政局从混乱走向稳定,经济形势也有好转,人民也日益盼望和平。1954年底,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旨在把台湾纳入其西太平洋“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共虽然并不屈服于美国的武装于涉,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却不得不考虑该条约所带来的严重性和台湾人民的意愿。
第二,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内在依据。50年代中期,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即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阶级斗争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就决定了党的对台政策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而且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三,美蒋在金门、马祖等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使和平解放台湾成为可能。美蒋虽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但在适用范围问题上,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分歧。美国的企图是以海峡为界分裂中国,不愿协防金、马;而蒋介石则坚决不放弃金、马,因为退出金、马便割断了台湾与[4]
[3]
[2]
[1]大陆的最后一根纽带,从而动摇其“代表全中国”的法统地位。虽然最后通过的条约对美国是否负责协防金、马采用了含糊语言,但是其矛盾并没有解决。美蒋矛盾分歧的实质是坚持“一个中国”,还是搞“两个中国”。而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国共双方却存在着共识,这就使和平解放台湾成为可能。
第四,远东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是中共对台政策转变的外部原因。1953年7月,朝鲜谈判达成停战协议后,远东紧张的国际形势趋向缓和。1954年4-6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也就印支停火达成协议。几年的外交实践,使中共认识到“通过谈判来解决国际争端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途径”。同时为了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舆论封锁和肆意歪曲,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逼迫美国走向谈判桌,中共决定在万隆会议上公开提出在美国武装力量撤出台海地区的前提下,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这样,“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逐渐形成了。
中共在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后,便加紧了对台争取工作,但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和平统一祖国的事业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共被迫中断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探索,宣传舆论又重新回到“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上,对台工作事实上也陷于停顿。
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构想的提出,为和平统一祖国开辟了现实的道路。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直接的思想来源。
第一,中共对当代世界主题的全新认识是“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时代前提。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西对抗趋向缓和,对话势头增长,中美两个长期敌对的大国也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估计,改变了“战争迫在眉睫”和“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的判断,提出了“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论断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全新认识。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不要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国内争端的新思路。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政治基础。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此后,邓小平着手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为中共对台政策的调整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三,“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理论来源。首先,在统一的目标模式上,“一国两制”继承了“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关于在台湾回归祖国的前提下,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大陆不干涉其内部事务,即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的基本设想,并得到宪法的保障。其次,在统一的方式上,“一国两制”方针继承了“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关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中共争取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思想和实践,是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尊重台湾人民历史的选择和现实情感的体现,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再次,在实现统一的具体途径上,“一国两制”方针继承和发展了“和平解放台湾”方针关于对等谈判、和平统一的设想,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谈判方式、谈判步骤。
“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5]1979年1月,邓小平在访美期间提出:“按照我们的心愿,我们完全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对国家对民族都比较有利。”他明确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1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了九条对台方针,这是中共对台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10月,邓小平进一步把这一科学概念概括为“一国两制”。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并就两岸统一和设置特别行政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主张。随着香港问题的解决,1985年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6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989年9月29日,江泽民在国庆讲话中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是我们的基本政策。” 1995年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讲话精辟地阐明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发展和完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点: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第二,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和台湾的资本主义长期并存,共求发展。第三,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第四,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
[8]
[7]
[6]
第二篇:对台工作总结
对台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对台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市台办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对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党的最新对台方针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对台宣传为抓手,以帮扶台属困难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创新方法机制,狠抓措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对台工作新格局。
自2000年4月县台办成立以来,历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过问全县对台工作,关心台属生产生活困难,听取台办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都能亲自带领有关部门深入台属家庭进行慰问调研,对全县对台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我们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今年初,根据全县干部人事变动,我们及时与县委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沟通,汇报县委常委会调整了合水县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涉台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使县、乡两级工作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4月份,对照市委台办升格扩编的有利时机,我们趁此机会及时建议县委将县委台办由副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并成立了合水县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工作办公室,与县委台办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争取落实事业编制3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名,新调入工作人员1名,使台办的工作力量得到得到明显加强。同时,县委在讨论完善《全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时,积极争取把对台工作纳入其中,与全县经济工作和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使基层干部在对台工作上有责任、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形成了领导协调、台办牵头、部门配合、乡镇落实、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对台工作新格局。
二、创新宣传方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我们在对台宣传上重点抓了“四进”和“三结合”,即对台宣传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和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宣传工作与办实事相结合、宣传工作与交流交往相结合。4月份和9月份分别在合水职中、合水华中组织举办对台形势报告会2场,受教育师生2000多名。向学校赠送《对台工作必读》小册子500册。5月份,在县城街道采取悬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播放录音等形式,开展了涉台知识大型宣传活动,悬挂横幅5幅、制作宣传光碟2盘、印发《涉台小知识》宣传资料4500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2万多人次。针对大部分台属居住在乡村、出门不便的实际,县委统战部、台办与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积极协调联系,抽出5名专家并携带仪器,于9月22日至23日,深入板桥、何家畔、店子和老城等乡镇上门为126名台属免费进行了基本项目体检,受到了台属和附近群众的一致好评。春节、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我们深入村户组织现有台属开展了向台胞寄发一份家信、打一个电话、传递一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先后向台胞打电话16次,邮寄家信18封,传递信息23条。
三、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对台经济工作。今年以来,县台办继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抢抓机遇,全力招商,想方设法吸引台商投资项目和资金。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坚持领导带头,强化行政推动,传递责任压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排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全力开展台资招引工作。二是积极推介合水。今年,县台办向台胞台属发送合水自然资源、农牧产业、工业产业、名优特产、历史文化、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宣传资料536份,并发动全县台属,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深入挖掘台商资源,主动与其联络,实实在在地向他们宣传合水、推介合水,真心诚意地邀请他们帮助提供信息、介绍客商,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强化招商责任。我办始终把对台经济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对台经济工作贯穿于考核评比的始终,强化招商责任,把招商实绩作为考核干部能力的主要标准。目前,向台商推介项目2个,争取落实台商投资项目3个,其中建成明德小学1所,在建明德小学1所,在建侨心小学1所。
三、加大扶助力度,积极为台属帮办实事。
一是认真建立健全贫困台属档案。4月份,组织台办工作人员,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全县12个乡镇对台属进行了全面走访了解,摸清了全县台胞、台属基本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了全县台属和贫困台属档案,形成《合水县台属农业生产生活情况调查与思考》调研材料1篇。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带动,解决台属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采取当地乡镇政府帮致富、县直相关部门帮技术、有关领导帮生活、县台办帮信息的“四帮”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台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针对西华池镇孙家寨沟村台属生产生活用水不便的实际困难,县委台办积极与县水务局协调联系,争取在该村实施的人饮工程项目中,为4户台属免费铺压自来水管3000多米,免费安装水龙头、接口等辅助材料20余件,总计免费4.5万元,彻底解决了他们的人畜用水困难。三是积极协调解决台属生产生活中的信息和资金困难。县台办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台属家中,帮助他们出点子,拿计划,上项目,为他们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共为台属协调联系小额贷款23230元,提供致富信息23条,举办法律讲座3期,传授致富技术8条,并将11户63人台属纳入低保,每人每月补助40元,每年发放补助资金30240元。四是主动开展节日慰问。县上主要领导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及时主动深入贫困台属家庭开展慰问调研,先后慰问贫困台属6人(次),发放清油6壶120斤,面粉6袋,现金1800元。
五、加强基础建设,树立台办干部新形象。
一是认真开展涉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战部、政法委、公安局、台办联合成立了涉台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抽调5名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赴全县12个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和公共场所,按照“排查预防在前,耐心解释在中,妥善处臵在后”的工作原则,对全县涉台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局稳定。二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为了确保对台工作走在前,无失误,我们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台办干部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除按时参加办公室周一统一组织的集体学习外,还要求干部职工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对台工作等方面的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等知识,随时进行抽查考核,促使台办干部努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专项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地规范同志们的言行,我们及时健全完善了台办学习、工作、廉洁、帮扶等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开展了“艰苦奋斗、勤政廉洁”专项教育活动和“帮好一户台属,为祖国统一贡献一份力量”的主题实践活,不但调动了台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明显提高了台办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了台办人员的新形象。
第三篇:中共高层对“包产到户”的转变
中共高层对“包产到户”的转变
作者:林蕴晖
来源:光明网读书频道
来源日期:2007-6-18
本站发布时间:2007-6-18 16:48:42
阅读量:173次
杜润生是中共党内最资深的“三农”问题专家,是直接参与领导我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1978年以后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少数健在者之一。人民出版社新版的《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是杜润老在耄耋之年对他参与领导农村变革的决策和实践的回顾与反思,是作者的亲历、亲闻、亲见。这部著作
披露了一些少为人知的真相,澄清了一些长期被误传的史实。
1979年初,杜润老奉命重新回到农村口,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任重为主任)。当年对集体化农业的体制应否进行变革,由于受到原有认识的局限,中共高层意见一时难以统一。最为突出的,就是能否实行“包产到户”。杜润老身临其境,书中有着极其具体生动的记述。
华国锋、李先念和王任重对包产到户,最初都持反对态度
杜润老说,华国锋和李先念都是很重视农业的。“唯独对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包产到户持反对态度,难以一下子转变过来。”一次在向李先念汇报内蒙古自治区搞“口粮田”的问题,杜润老问李:“中央对此事可不可以认可?”李先念考虑片刻后说:“为了救荒搞‘口粮田’可以同意,不要提包产到户。但没有说禁止。”
1979年初,国家农委召开七省(广东、湖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吉林)三县(安徽全椒、广东博罗、四川广汉)农口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发言赞成包产到户的占多数。会议期间,《人民日报》以编者按语的形式,在头版发表王任重就包产到户问题写给人民日报社的一则批示:“态度要明朗,号召大家不要搞包产到户,已包的说服引导,回到集体经济。”3月15日,华国锋到会讲话,“对于包产到户,他举了湖南洞庭湖‘双抢’的经验,证明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新的生产力。集体经济还是优越的。但他也讲到不要‘一刀切’。”王任重两次到会讲话,讲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特别强调统一调配劳动力的优越性。他说:“合作化几十年了,到底是好还是坏?基本上是好的。”杜润老说:他们两位都是多讲道理,允许自由讨论,并没有上纲上线。
杜润老认为:“华国锋、李先念、王任重对包产到户持反对意见,很大因素是要忠于毛泽东思想。”后来,思想也有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初,王任重调离农委,离任前与杜润老恳谈。王任重表示:作为过渡形式,他同意包产到户,前提还是应坚持集体化。杜润老在与李先念交谈后,李也表示:“你把我说服了,我是老观念,只记得‘小农经济跳不了三尺高’。”此后,三人不再坚持原来反对包产到户的意见。
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胡耀邦,态度也比较谨慎
杜润老说,一次他带着为中央起草的农村工作安排意见去见胡耀邦,借机谈到“责任制”问题,提出是否可以“把1979年9月28日后提的 ‘不要包产到户’改成‘准许包产到户’。
耀邦说:决议才通过,中央不好立即出面修改。”杜润老评论说:“在耀邦所处的位置上,时机不到,处理像包产到户这种带有政治敏感的大问题,还受着某种约束,是可以理解的。”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表态
关于邓小平对包产到户的表态,人们见到的是1980年5月关于农村政策的一次谈话。事实上在此之前,已含有支持的意思了。杜润老说,在1979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由于华国锋、李先念先后表态不同意搞包产到户,邓小平当场没有就此问题表态。但是邓说:“贫困地区总得放宽政策。”杜润老认为:“这为他尔后支持包产到户留下伏笔。”1980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为中央召开编制长期规划会议做准备,将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向邓小平汇报,胡耀邦、万里等在座。姚依林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提出,在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地区,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让群众自己多想办法,减少国家的负担。邓听后说:“我赞成依林同志刚才讲的意见。在农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地区,像西北、贵州、云南等省,有的地方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之类的办法。”这是邓小平就包产到户问题第一次正式表态。
“阳光道”与“独木桥”之争
尽管有了邓小平的明确表态,但在党内意见远未统一。在1980年9月召开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出现了“阳光道”与“独木桥”之争。杜润老说:“发言反对包产到户的,有福建、江苏、黑龙江几省的省委书记。支持的有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周惠、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说:黑龙江是全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一搞包产到户机械化发展就受影响,生产成了大问题,是倒退;集体经济是阳光大道,不能退出。”就在杨易辰讲话时,池必卿插话:“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们贫困地区就是独木桥也得过。”这次会议形成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纪要,正是依据这个精神照顾两方面意见的妥协产物。
涉及党内高层不同意见的争论,能像杜润老这样直呼其名,如实记述,确实不易。这是一种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
第四篇:县对台工作总结
县对台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
文网
“>县对台工作总结2010-06-27 22:48:0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对台工作总结县对台工作总结(2)
200*年,××县台办在省、市台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台工作,热忱为台商、台胞、台属服务,努力创新对台宣传、对台联络、对台经贸、自身建设等工作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对台经贸工作稳中有进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对台经贸工作目标,县台办充分发挥在宜台商、台胞、台属和台联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以台引台、以台招商,以诚招商。根据省、市台办“关于做好200*年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的要求,县台办及时向县委书记进行了专题汇报,并积极主动与县招商合作办协调,县领导高度重视200*年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决定组成由县委书记任团长,分管招商引资的副县长、招商办主任、台办主任、工业园主任的代表团参会,并同时邀请了12位台湾客商参会,签定了投资3000万美元项目一个:上高裕盛鞋业有限公司××分公司。目前裕盛鞋业已平整工业用地530多亩,完成长公里、宽60米的宝成大道路基工程,招聘了370名派往上高裕盛鞋厂学习培训。由于我县对台商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用政策优惠台资企业,政府关爱台资企业,部门服务台资企业,目前在我县投资的11家台商对我县的投资环境普遍感到满意,台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在我县投资的台资企业有1家,合同资金3000多万
美元,实际进资3000多万美元。
二、对台交往工作有突破
一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升温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突破两岸交往停留在探亲层面的局面,县委书记9月1-10日随江西省中小企业经贸考察团一行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经贸考察活动,考察团在台期间先后拜会了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高层人士。充分接触了台湾工商界人士,拜访了台湾工商协进会、工业总会、商业总会、电电公会、中小企业协会、工业协进会等岛内六大工商团体和一些知名企业老总进行了洽谈,在台期间总共拜访台湾重要工商团体及工商界领袖人物30批200人。推介了××,县委书记赴台前期作了充分准备,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和宣传品,同时结交了一大批台商朋友,为××招商引资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日常对台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台联会在两岸交流交往和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特殊作用,邀请我县在台人员回乡观光探亲,增强他们的家乡观念,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充分调动他们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一是对回乡探亲的台胞做到热情接待,服务周到。县台办在日常走访台属时,要求台属带领回乡探亲的台胞到全国的风景名胜点参加旅游,让他们参观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我们还组织台胞到我县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台胞亲眼目睹,亲自经历,亲切感受。我县经济蓬勃发展,县城繁荣发达,山水美丽旋旎。全年共接待回乡探亲的台胞22人次。二是做好赴台人员的行前教育和回访工作。对每个赴台人员,我们重点做好行前教育,邀请每一位台属赴台探亲前到台办谈心,对他们讲国家的对台政策和有关的政治纪律,并要他们携带我县的风光vcd和一些宣传家乡画册及我县经济发展的资料送给在台的亲友。台属回乡后,我们又及时地对他们进行了回访,让他们反馈台湾岛内的情况动态及台湾民众心态,以便我们较好地掌握台情、了解民心。一年来,我县
赴台探亲的台属共有17人次,商务考察1人次。
三、对台宣传工作有特色
我们努力抓住台胞回乡探亲的机会,大力宣传我党的对台政策,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大力开展反台独、反分裂的宣传,广泛宣传我县的四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变化,鼓励他们多到家乡投资,多为家乡作贡献。今年4月份我们邀请省台办主任阎钢军到××调研授课,向全县1000多名股级以上干部讲授了台海情形和对台政策。县台办主任也不定期到县党校作台情报告,我们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涉台宣传。××县广播电台每星期开辟了对台讲座10分钟,××中学每学期出对台宣传专栏4期,涉台教育17场次430人次。县委书记赴台前期我们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和宣传品,突破上岛对台宣传。县台办工作人员在对台宣传上坚持多写,注意稿件质量。如在华厦经纬网上刊登的《台胞刘
怡生捐款人民币万元支持××县禅文化园建设》、《省台办主任阎钢军到宜作对台经济专题报告》等稿件。今年较好地完成了用稿任务。截止到12月5日为止,对台用稿24篇。订阅2009年《台湾工作通讯》11份、《两岸关系》2份。
四、对台基础工作日益扎实
一是努力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做台湾人民工作,既是增进感情,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始终把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当作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对待在台同胞的亲友,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政治上信任,对台商
第五篇:上半年对台工作汇报
上半年对台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上半年工作,请予指导和批评指正。
一、上半年对台工作
上半年,××市台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台办的指导下,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握职责,履行“组织、指导、管理、协调”职能,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扎实地开展了八项具体工作。
一是开展台胞台属、台资企业调研工作。为做好全年工作,今年年初,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台胞、台属、台资企业的调研。基本情况是:我市去台
人员147人,台胞245人,台籍台胞9户22人,定居台胞3人,台属819户3586人,黄埔同学会会员3人;台资企业原有9家,共引进资金万美元,现今存在三家,即××公司、××有限公司和××酒店;台属企业4家。通过这次调研,全面掌握了我市台胞、台属和台资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我市做好对台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开展春节走访等活动,帮助台胞台属解决实际困难。春节前夕,我办在自身较为困难条件下,拿出近万元资金,走访慰问了××*、××*等15位回乡定居、生活较为困难的老台胞。同时,我们还在台胞台属子女就学等问题上予以了帮助。在接待台胞台属上访方面,上半年共接待两人次,并且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和解决。通过我们所作的这些努力,使广大台胞台属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
三是召开“三胞眷属”联谊会。在今年的1月20号,我办召开了三胞眷属联谊会,与会的台胞台属在分析了台海形
势、畅谈两岸交流大好形势、展望美好前景同时,还纷纷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在台亲友的联系,更多地介绍、宣传××,为××招商引资尽一份力,更好、更进一步地推进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召开全市对台工作会议,对全年对台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年初,我们适时召开了全市对台工作会,在分析当今台海形势、总结过去对台工作基础上,对今年的工作做到“两个紧贴、五个力求”的部署。即,在党中央有关对台政策和指示精神指引下,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点意见,紧贴不断发展变化的台海形势,和××的客观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位置,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涉台宣传和教育上力求深入;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在对台经济工作上力求新发展;热心联谊交友,在××与台湾的各项交流交往上力求新突破;尽力丰富市领导与‘三胞
眷属’交友、开展春节走访、传统节日‘亲情互动’等活动内容,在服务服从发展大局上力求良策;适应形势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在提高对台工作的整体水平上力求取得实效。
五是开展交流交往活动。年初以来,按照部署,我们充分发挥“三胞眷属”亲缘优势,组织开展了“亲情互动”活动。在活动中,我部主动联系和接待了来××探亲、考察的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党员、做农贸生意的××*先生等××籍台胞5人次。接待过程中,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和细致,通过做工作,××*先生等都表示,回台后他们将积极宣传家乡的资源、现状和招商引资政策,并积极联络××以及××*籍台胞,特别是做二代台胞工作,尽快组织他们组成访问团回乡考察,力争为家乡做贡献。最近,这几位台胞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我们主动联系,了解污水处理厂等招商引资项目情况。
六是开展对台宣传和对内涉台教
育。上半年,我市积极开展了涉台宣传和教育活动。今年四月份我们自主开发、开通了××网站,在网站专门开辟了对台工作、台海形势、国家涉台政务、招商引资等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对台方针、政策、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资源、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等。我们还在接待台胞活动中,带领台胞进行实地参访,突显了我市人民群众追求进步的满腔热忱、经济的蓄势待发、历史文化的悠久绵长、山水的美丽旋旎等现实,让台胞亲眼目睹,亲自经历,亲切感受。
七是做好为台资企业服务工作。在为台资企业服务上,我们曾多次到现有台资企业进行调研,认真听取台商对我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调研活动,我们也检查了《保护法》的执行情况,了解了企业经营、生产中需要政府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利用市台办这个台商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台资企业解决融资、土地等实际困
难。对违反《保护法》规定,特别是针对一些相关部门仍旧存在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公安交警、交通运管部门查扣台资企业车辆等,制约××公司等台资企业发展的问题,我们都与这些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了情况沟通,帮助制定措施,并做了进一步的纠正和整改。对一些复杂和棘手问题,我们还及时上报给市委市政府领导,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四个班子领导亲自过问的事件就有四次,此外,××市委书记××*还作出了“严格治理影响台资企业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批示,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台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我们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为台资企业服务的这项工作,也在4月25日××*市人大调研活动中,得到了调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八是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做好对台工作的责任感。
1、加强了中央对台工作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使我市台办干
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积极参加了省、市台办系统开展的各类活动;
3、努力争取改善工作条件,今年一月份,在我办争取下,市政府专门拨款一万元资金用于对台工作特别支出;
3、发挥台办作为市委、市政府参谋的作用。上半年,我们参照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以及平时在学习上的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将中央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台经贸合作可行性分析、台资企业情况等进行整合,形成意见,积极向市领导做了呈报,用于参考,并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市对台工作将继续按照《××*市对台工作要点》和年初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做台湾人民工作这一主线,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台办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对台工作。
1、突出重点,深化宣传。下半年我们一是学习贯彻宣传《反分裂国家
法》,开展反独遏独宣传;二是推进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进学校宣传;三是加强对全市干部职工的涉台教育宣传,让台胞感知我市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对台胞台属的宣传,充分发挥这支力量为祖国和平统一出力;五是利用××网、××政府网、××在线网等,灵活开展对台宣传;六是有机会,将尽力邀请台湾记者采访××,在台湾媒体推介××。
2、对台交流交往工作。一是广泛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开展台海知识竞赛、学术报告会,增强与台胞、台属联系,增进亲情、友情,做好争取民心工程。二是积极联络××籍台胞,争取组织团队回乡考察,为××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献计出力。
3、联络工作。我们将积极开展涉台婚姻、在台重点人士、去台人员的普查工作,并建立健全档案数据库。
4、发挥优势,做好对台经济工作。我市有花生等农作物、矿产、井盐水等海洋渔业、城、泉、山、海、岛等旅游
资源、区位等众多优势,我们要在与台胞台属的联谊中寻找商机,做实招商引资工作。紧紧依靠全市台胞、台属,挖掘他们的能量,调动积极性,把我们联系面广的优势变成生产力,千方百计争取作实一、二件引资工作,特别是做好亲商、安商工作,为构建和谐××、振兴××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5、继续做好服务工作,为台胞、台属办好事、实事。经常沟通、走访,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要求、建议。主动热情为他们服务,切实发挥台胞、台属之家作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6、加强领导,推进工作。下半年对台工作事务多、任务重,为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将加强领导,抓队伍建设,推进工作开展。一是在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部门分工与职责,统筹指导对台宣传、经贸合作、联络、交流交往等各项对台工作,协调处理好涉台工作中的应急事件,承担做台湾人民工作的具体任务;二是加强涉
台部门对台工作,相关涉台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对台工作,并指定一名干部为台工干部,具体做涉台工作事务;三是加强乡镇对台工作,各乡镇除了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对台工作外,要指定一名干部为台工干部,具体做涉台工作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