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胜利林场2012年度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序言
1、作业设计目的
以切实加强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培育好我场的高景观价值森林资源,同时促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三大效益”,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和提供较好的森林景观以及释氧、固碳、吸附尘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逐步增加我场的森林增殖资源,降低我场的森林贬值资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
2、作业设计依据
依据“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本着“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的林业建设方针和“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林场建设方针,按照依林定向、依留定伐、依地定树、依出定产的经营思路,以逐步增加我场的森林增殖资源,降低我场的森林贬值资源为原则,依据黑龙江省《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立木材积表》和我场最新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经营,科学管理。
3、作业设计组织及完成
结合林场森林资源现状,根据对公路两侧森林的防风固沙和提供较好的森林景观的需求,林场组成由抚育伐工段组成的森调队,由场长、主管场长、技术员、工段长组成的森调领导小组,对森林进行现地踏查,最后确定4、5林班为今年伐区,并按照黑龙江省《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和《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立木材积表》进行计算,于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5日完成了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工作。
总设计面积39.2公顷、总砍伐蓄积2119立方米、总出材970立方米;共计2个林班;4个小班。
二、作业区概况:
1、作业区自然概况
作业区位于小冲公路西侧,这部分森林具有较高的防风固沙和提供较好的森林景观的功能,兼有释氧、固碳、吸附尘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林分类型为天然软阔叶混交林,以成熟林为主,林分密度不大,病枯木以及生长不良的非目的树种较多,严重影响着高景观价值的乔木、亚乔木和有经济价值、景观价值的灌木的正常生长。
2、作业区概况 4、5林班位于小冲公路西侧,即有天然林、也有人工林,其中有的林班内的林木长势一般,林龄为成熟林,林分密度较小,平均直径在15厘米左右,平均树高为15米左右,通
风、透光性不好,这些林班为太平经营区,地势平坦,坡度不大,平均坡度5度左右,下木以榛材、山丁子为主,植被以羊胡草为主,坡位上腹,交通方便,便于作业。
三、林相情况
1、林相情况
5林班的2、4作业小班,林木起源为萌生,林分类型为软阔叶混交林,郁闭度为0.6左右,平均年龄在48年左右,平均直径15厘米左右,平均树高为16.5米左右,公顷株数530-596株左右,公顷蓄积52.9-53.6立方米,林分密度较小,中小径木少,林分大部分树木已成熟且长势不良,干形不好,影响其它树木的生长,林内下木以榛材,山丁子为主,卫生状况极差,林内幼树分布均匀,天然更新能力差。
4林班的12、14作业小班,林木起源为萌生,林分类型为软阔叶混交林,郁闭度为0.6左右,平均年龄在50年左右,平均直径15.5厘米左右,平均树高为16米左右,公顷株数460-503株左右,公顷蓄积53.4-56.3立方米,林分密度较小,中小径木少,林分大部分树木已成熟且长势不良,干形不好,影响其它树木的生长,林内下木以榛材,山丁子为主,卫生状况极差,林内幼树分布均匀,天然更新能力差。
四、林分因子调查
1、作业小班区划
根据小班区划的条件(分类类型、地类、林分、地形等),按照培育目的和经营措施,利用GPS进行现地细致踏查,对我场2012年度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小班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区划。
2、面积求算、对5公顷以下的小班利用罗盘仪,对5公顷以上且坡度较缓的小班利用GPS,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平面图求算面积。
3、全林每木调查
按照经营区——作业区——林班——小班的顺序,全部进行全林每木检尺,从5公分开始起测,执行双径级,每木调查用检尺野帐,分树种、径级进行速记,调查完成后进行整理、查表、统计,然后分树种、径级进行株数、蓄积和断面积的计算,把计算结果填入外业表中。
4、标准地选设
在小班区划合理并测量面积,边界在每隔10米乔木上砍号,界线清楚的情况下,进行全小班踏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标准地,标准地形状为长方形,根据小班标准地总面积应为作业小班面积2%以上并林木株数幼龄林3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成熟林200株以上的原则,我场设立标准地面积为0.4公顷,四角、界线明显,中心点用GPS进行定位。
5、林分因子调查
(1)、株数:进行全林每木检尺进行株数统计。
(2)、蓄积量:全林每木卡尺然后再查《黑龙江省地 方标准,主要树种树高及立木材积表》。
(3)、平均胸径:根据平均断面积公式加权平均求得。(4)、平均树高:按林木组成系数和平均胸径实伐标准 木实际测量加权平均。
(5)、树种组成:按蓄积组成,均用十分法表示。
(6)、林分年龄:实查标准木伐根年轮。(7)、林分郁闭度:用压线法测定。
(8)、下木:采用测线调查,下木种类只记各种名称,下木盖度记载各种下木盖度总和,用百分数表示。
(9)、地被物调查:采取样方调查,按名称和多度进行记载。
(10)、幼苗幼树调查:采用样方调查,分树种记载株数和高度,有幼树的不计算幼苗。
(11)、土壤调查:采用土壤剖面调查,分别记载土壤名称、厚度、A层厚度、PH值、石砾含量、根系盘结度、湿度、紧密度、机械组成、底下害虫。
6、调查精度
(1)、面积区划精度:要达到98%以上。(2)、选树挂号精度:要达到98%以上。
(3)、设计精度:作业小班的砍伐强度不得超过标准地砍伐强度的正负%10。
五、经营措施确定
4林班12、14作业小班、5林班2、4作业小班,林木起源为萌生,林分类型为软阔叶混交林,林分密度较小,中小径木少,部分树木已经达到成熟且长势不良、干形不好、病枯,影响其它树木的生长,林内下木以榛材,山丁子为主,卫生状况极差,林内幼树分布不均匀,天然更新能力差,故对上述小班采用皆伐的方式进行经营,伐后及时更新树种落叶松。
六、伐区工艺设计
1、集材道设计:根据本作业区的地势特点,尽量利用现有的林间小路作为集材道。
2、山楞场设计:根据本作业区的地势,交通条件,现有的集运设备和当地的集运经验,因地制宜的确定楞场。本着“工程量小、施工容易、经济适当、保证作业安全”的原则。
3、运材道设计:主要利用林间大车道和公路作为运材道。
4、劳力、畜力设计:各道生产工序所需的劳力、畜力均由林场内职工和外委工来完成。
5、机具、设备设计:各道生产工序所需机具和物资均由林场先行垫付购臵提供。
七、成本概算及经济效益
1、伐区作业总成本:依据林业局核定给林场的生产成本,伐区作业总成本为14.69万元,单位成本151.00元/立方米。
2、间接管理费即辅助生产费为4.8万元,单位成本50.00元/立方米。
3、经济效益:依据上年度林业局木材价格表计算,总产值为48.5万元。可赢利29.01万元。
八、作业要求
1、时间要求:采伐各道工序均在2012年4月中旬完成,集材在2012年4月末前完成,付材在2012年4月末完成。
2、技术要求:采伐生产和更新造林的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1444-2011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及《森林法》执行
3、质量要求:作业质量执行上级的抚育伐质量验收标准。
4、安全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5、环保要求:要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严格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作业生产期间所产生的一切生产、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干净,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新林区。
九、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建立抚育伐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场长任组长,主管场长任副组长,技术员、会计、劳资、调度、工段长任组员。
2、强化管理:
制定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验收办法,安全检查措施及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加强岗前技术培训及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思想,强化管理。
3、推广新经验,科学经营
积极推广以往好的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鼓励同志们发明创造,积思广益,合理经营,科学管理,努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设计未经批准,不得施工。附表、附图
五常胜利林场 2012年2月5日
第二篇:林场采伐说明书
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
间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桐柏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二O一五年三月
项目名称: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说明书
呈报单位: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 项目负责人:杨广云
设计单位:桐柏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设计证书:丙16--021 法 人 代 表:贺 帆 技术负责人:贺 帆
参加设计人员:石金先
宫秀欣
冷成明
周文江
屠
炎
林木采伐设计说明书
粗体字斟酌一下,该改的改一下,注意语句顺序层次,过期的依据去掉,改换的换。。
一、基本情况
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经营面积近4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9万亩,活立木蓄积10.3万立方米。林场现有职工146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5人及其它技术人员14人,工人123人,主要从事公益林管护、科研、旅游开发、森林抚育等工作。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作业总面积636.2公顷,分别涉及一林班的l、2、3、4、5、6、7、8、9、10小班,二林班的l、2、3、4、5小班,三林班的l小班,四林班的l、2小班,五林班的l、2、3、4、5、6、7、8小班,六林班的l、2、3、4小班,七林班的l、2、3、4小班,八林班的l、2小班;共36个小班,以上小班全部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在大寺林场范围内,起源全部为人工,林龄在20—35年之间,坡度10-20之间。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共设置标准地97个,每个标准地面积0.067公顷,标准地总面积6.499公顷,占计划间伐作业总面积636.2公顷的1%。抚育方式全部为疏伐。
二、设计依据
1、《河南省林业厅关于调整2014造林计划的批复》(豫林计批【2014】 21号)
2、《河南省2014年省级森林抚育实施方案》
3、《森林资源规划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4、《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
5、《河南省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和档案要求》
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LY/T1646-2005
7、《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
8、《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GB/T18337-2001)
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三、调查设计过程
森林抚育项目的实施,可优化林分结构,有利于形成复层群落,改善中幼龄林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现有森林资源的潜力,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使大寺林场重点公益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加强。
14年5月19日,河南省林业厅下发《关于调整20 1 4造林计划的批复》(豫林计批[2014] 21号),核准该项目实施。
2015年3月2日至10日,桐柏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受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委托,派出3名技术人员,在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对伐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根据具体小班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小班样地调查法,利用GPS定位,现场采用1:25000地形图勾绘小班,内业利
用河南省营造林系统绘图和测算面积。
四、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内容
1、伐区调查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作业总面积636.2公顷。本次调查设计对一林班的l、2、3、4、5、6、7、8、9、10小班,二林班的l、2、3、4、5小班,三林班的l小班,四林班的l、2小班,五林班的l、2、3、4、5、6、7、8小班,六林班的l、2、3、4小班,七林班的l、2、3、4小班,八林班的l、2小班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共设置标准地97个,每个标准地面积0.067公顷,标准地总面积6.499公顷,占计划间伐作业总面积636.2公顷的1%。抚育方式全部为疏伐。
一林班l小班面积18.6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999株,采伐蓄积111.781立方米。
一林班2小班面积12.8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6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010株,采伐蓄积44.345立方米。
一林班3小班面积14.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6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170株,采伐蓄积46.284立方米。
一林班4小班面积13.9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
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6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1979株,采伐蓄积60.409立方米。
一林班5小班面积18.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8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216株,采伐蓄积51.297立方米。
一林班6小班面积20.2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0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648株,采伐蓄积99.757立方米。
一林班7小班面积12.6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0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457株,采伐蓄积72.276立方米。
一林班8小班面积14.6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8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402株,采伐蓄积57.820立方米。
一林班9小班面积20.1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825株,采伐蓄积64.042立方米。
一林班l0小班面积21.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9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113株,采伐蓄积43.070立方米。
二林班l小班面积12.5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
数2532株,采伐蓄积40.708立方米。
二林班2小班面积17.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4105株,采伐蓄积79.221立方米。
二林班3小班面积26.1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483株,采伐蓄积41.434立方米。
二林班4小班面积22.2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3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672株,采伐蓄积55.155立方米。
二林班5小班面积12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1080株,采伐蓄积18.143立方米。
三林班l小班面积25.8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5728株,采伐蓄积206.959立方米。
四林班l小班面积21.6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3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1950株,采伐蓄积51.770立方米。
四林班2小班面积16.9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7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1778株,采伐蓄积23.907立方米。
五林班l小班面积15.3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1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607株,采伐蓄积48.749立方米。
五林班2小班面积11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4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1727株,采伐蓄积26.316立方米。
五林班3小班面积10.6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315株,采伐蓄积50.972立方米。
五林班4小班面积20.0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4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5518株,采伐蓄积127.788立方米。
五林班5小班面积13.9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1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246株,采伐蓄积79.832立方米。
五林班6小班面积20.7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6531株,采伐蓄积134.099立方米。
五林班7小班面积23.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4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8096株,采伐蓄积127.229立方米。
五林班8小班面积21.4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
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5029株,采伐蓄积109.670立方米。
六林班l小班面积12.8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860株,采伐蓄积82.379立方米。
六林班2小班面积18.6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4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4650株,采伐蓄积92.311立方米。
六林班3小班面积15.2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192株,采伐蓄积57.756立方米。
六林班4小班面积13.9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4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2828株,采伐蓄积54.302立方米。
七林班1小班面积17.2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0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367株,采伐蓄积54.747立方米。
七林班2小班面积24.4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4893株,采伐蓄积74.423立方米。
七林班3小班面积21.7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2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
数4781株,采伐蓄积113.512立方米。
七林班4小班面积17.73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0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4539株,采伐蓄积72.628立方米。
八林班l小班面积18.6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27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7068株,采伐蓄积150.764立方米。
八林班2小班面积15.07公顷,起源为人工,林种为防护林,主要树种栎树,林龄35年,龄组为中龄林,采伐株数3963株,采伐蓄积82立方米。
根据实地调查和《河南省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伐区没有受到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没有古树名木。
2、采伐设计
经过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共涉及8个林班36个小班,面积636.2公顷,预计采伐蓄积2707.855立方米,出材率50%,出材量1353.928立方米。
采伐限额 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生态公益林抚育采伐限额7277立方米,止目前剩余4595.68立方米。
采伐类型 抚育间伐。
采伐方式 疏伐,平均伐桩高度不得超过lOcm.集材方式 人力集材。
更新方式 不需要更新
缓冲带设置 伐区内没有溪流、湿地、湖泊,野生动物栖息地、科研试验地等,不需要设置缓冲带。
伐区标界 由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负责组织人员,对伐区边界林木用红色油漆做明显标记,以免越界采伐。
伐区清理 由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负责采伐结束后一周内清理完毕,平均每公顷丢弃木材不得超过0.1立方米。伐中监督 采伐单位按林木采伐的条件和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后,在采伐过程中,由方城县林政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并填写伐中监督记录。
伐后验收 采伐单位采伐完成后,提出采伐验收申请,由方城县林业主管部门对伐区进行验收,检查是否超范围或超批准数量采伐,并当场填写伐后验收说明。
附:
一、《河南省林业厅关于调整2014造林计划的批复》(豫林计批[2014] 21号)
二、伐区标准地(带/全部林木)调查每木检尺表
三、国有方城县大寺林场伐区调查设计表
四、国有林木采伐审批表
五、方城县大寺林场2015年省级森林抚育间伐位置示意图
桐柏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二○一五年三月十六日
第三篇:我县启动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工作
兴文县召开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培训会
为切实抓好兴文县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确保采伐任务的圆满完成,6月8日县林业局组织采伐作业设计人员和基层林业站站长召开了2011年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培训会,对采伐作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一是林业调查设计队结合相关规定对采伐作用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与设计人员签定了责任书;二是要求作业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操作,深入计划实施采伐作业山头地块实地进行作业设计,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闭门造车,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人员责任;三是对需要进行设计采伐的小班,必须由林权所有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效《林权证》,在采伐作业设计时各片区林业站和业主必须到场,否则不予设计;四是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集中时间、统筹安排,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采伐作业设计。
在今年的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工作中,县林业局抽调了7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分成五个组开展设计,整个设计工作从6月9日开始,在8月20日前结束。
(供稿:林业局调查设计队编辑:张顺兵审核:阮 毅)
第四篇:采伐设计说明书
东兰县 三石镇 公平村 圩上屯 2011年采伐设计说明书
2011年9月 6日,三石镇公平村圩上二屯黄好杰向三石镇林业站提出林木采伐申请,根据东兰县人民政府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1批商品木材生产计划的通知》(兰政林发[2011]23号)精神,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我站同意黄好杰的采伐请求,并于2011年9月26日派技术员对其申请采伐的林地进行伐区调查,设计采伐面积0.14公顷,采伐蓄积量14立方米,采伐出材量10立方米。
一、伐区概况
设计伐区位于东兰县三石镇公平村6林班 30 小班,小地名 拉坡 坡,面积 0.14公顷。伐区海拔高度在460米至450米之间,相对高度10米,坡度为16度,坡向为 西 坡,土壤为 红壤,土层厚度约1米,林龄28年,伐区与公路直线距离约1500米,伐区有林区便道通往公路,方便人力,牲畜运输木材。
一、调查设计情况(一)、外业调查
伐区作业区的区划,采用2009年的二类调查小班区划线,调查方法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面积求算是用1比1万比例尺地形图现场勾汇后用方格网纸求算,畜积量、出材量计算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进行,即在伐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20米×20米方形样地进行每木检尺,通过每木检尺调查测算单位面积采伐畜积量、出材量,进而推算小班采伐畜积量和出材量。本次调查共设置1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0.04公顷,标准地总面积0.14公顷,占伐区总面积的29%。
(二)内业设计
1、平均直径的测量
在标准地内以胸径6厘米(胸径5.0—6.9 厘米)为起测径阶,以2厘米为径阶距,各径阶实测3株采伐木的胸径,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标准地采伐木的平均胸径(平均直径),进而推算出小班平均胸径。
2、林分平均高测算
在标准地内,实测各径阶3株采伐木的树高,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标准地内采伐木的平均树高,进而推算小班采伐木的平均树高。
3、林分蓄积量测算
用二元材积表求算各径阶采伐木的蓄积量,累加各径阶采伐木的蓄积量得标准地采伐木的蓄积量,再用标准地采伐木的蓄积量换算得采伐木的公顷蓄积量。
4、林分出材量测算
通过出材率表分径阶求算各径阶采伐木的出材量,累加各径阶采伐木的出材量得标准地采伐木的出材量,再用标准地采伐木的出材量换算得采伐木的公顷出材量。
5、绘制规划设计图
以1比1万比例尺地图形作工作图,采用2009年二类调查的小班区划线,用红笔勾绘。
6、伐区采伐设计
采伐地点:三石 镇 公平村 6 林班 30 小班,面积 0.14公顷,设计采伐蓄积量 14 立方米,出材量 10 立方米。
采伐方式:用主伐采伐类型中的皆伐方式进行采伐。采伐强度:100%。
集材方式:机械、人力、牲畜集材。
运输方式:先用人力,马驮从伐区便道运至公路边归堆,然后用汽车运至贮木场。
7、伐区清理:对伐区残留物及造材剩余物能利用的及时运出加以利用,不能利用的原地打枝散铺。
8、更新:伐区更新采用人工植苗的方式进行,要求在2011年底至2012年3月前完成。根据立地条件规划更新树种为杉木。
附件1:伐区调查设计附表1—3 附件2:伐区位置示意图
东兰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调查员: 2011年9月26日
第五篇: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报告
前言
为了积极发展和持续稳定经营人工商品林,加强对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的管理,积极培育后备资源,不断提高和改善人工林资源数量和质量,2005年7月,在实验林场举办了由局有关部门、单位和各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研讨班,与会人员对2003年试点的林场采伐林班现场进行了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现场进行了讨论,认真分析了2003年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紧密结合全局人工林资源与现状,对今后人工商品林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统一,人工商品林经营要坚持因林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营期内经济效益最大化;培育为主、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持续经营;按照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根据研讨会会议精神,对《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作业设计细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实验林场《关于认真搞好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的通知》,由实验林场王胜利等同志进行人工商品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于2005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完成外业调查,同时实验林场组织技术人员完成了采伐木挂号工作,2005年9月10日完成内业计算汇总、绘制设计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内业工作。在外业调查期间,局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了检查指导,设计成果完成后,省林业厅进行了检查验收。
1基本情况
1.1设计总面积
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作业设计总面积1396.3亩。共分红崖沟、李家坪、红青岭、黑木岭四个伐区,其中红崖沟伐区面积523.2亩,属横岭营林区红崖沟作业区5、12林班的部分面积,位于王坪河上游莺歌沟沟系内;李家坪伐区面积234.5亩,位于实验营林区李家坪作业区66林班境内,地处王坪河上游的李家坪的前段;红青岭伐区面积196.9亩,位于红青岭营林区红青岭作业区75林班境内,地处红青岭营林区周围;黑木岭伐区面积441.7亩,位于黑木岭营林区黑木岭作业区40、43、44林班境内,地处黑木岭营林区附近。设计的伐区分布相对较零散,但伐区内小班的集中连片。
1.2自然地理条件
设计区属秦岭山系西段的中山—低中山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坡度一般在25—40°之间。山峰海拔1420—2000m之间,最高处黑木岭梁海拔2000m,最低处红青岭海拔1420m。土壤为褐色森林土,成土母质以中强性岩石为主,质地为砂壤,土壤厚度60cm,表土层腐殖质含量丰富,矿物质养分含量中等,呈微酸性到中性。区内无裸岩、石崖分布,生产条件较好。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年均降水量507.6毫米,春未、夏秋季节,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产生大量降水,形成雨季,其中7、8、9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冬春季节受西伯亚寒冷气流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旱季。年均日照时数2098.7小时,年均蒸发量1420.2毫米,相对湿度69%,年均活动积温3536.9℃,年均有效积温2659.8℃,无霜期180天左右,生长期200天左右。由于地处暖湿气候带,雨量充沛,山体植被覆盖良好,设计区一带有高大的乔木林,茂密的灌木丛和繁多的草本植物,林草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良好的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侵蚀模数小于500吨/平方公里.年。
1.3交通条件
设计区交通方便,红崖沟、红青岭、黑木岭设计区有北利公路沿设计区中心通过,李家坪设计区距北利公路约500米,另外各设计区内还有林道相通,维修3km林道即可满足生产需要。产品运输条件比较好。
1.4造林
黑木岭、红青岭、李家坪设计区及红崖沟设计区的部分小班均为实验林场70年代营造的油松林,面积927.5亩,红崖沟设计区12林班的5个小班,面积468.8亩,为199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日本落叶松本次设计为首次抚育间伐,其它油松林1996年进行过第二次抚育,本次设计为第三次抚育间伐。
1.5林木生长情况
设计区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立地条件也较好,尤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林场加大了管护力度和病虫害监测、防治范围,因此,设计区无人畜鸟兽危害,林木长势良好。
2小班区划及调查
2.1小班区划
2.1.1区划方法
小班区划在二类调查划分的营林区和林班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划,各级名称和林班号没有变动。
小班区划界线主要自然区划为主,充分利用沟系、山脊、道路等自然界线进行区划。对小班面积太小或自然地形不明显,采用gps定位,现地量测的方法进行了区。同时小班区划依据以下因子进行:一是不同林分类型划分不同小班,二是龄组不同划分不同小班,三是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划分不同小班。
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小班面积一般控制在7.5~150亩之间。
2.1.2区划结果
实验林场人工林抚育间伐设计共分为黑木岭、红青岭、李家坪、红崖沟4个作业区,涉及8个
林班,区划19个小班。详见下表:
实验林场人工林抚育小班区划一览表
作业区
林班号
小班个数
备注
合计
819
横岭
521
5黑木岭
43144
1红青岭
李家坪
2.2小班调查
2.2.1调查方法
⑴调查内容:小班株数、小班林木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活立木蓄积量等。
⑵调查方法:小班调查采用目测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先对小班进行全面目测,掌握小班林分类型、树种组成及林木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确定样地或样带位置及个数,并对小班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在小班内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林分分布状况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正方形样地1~3块,样地边长为25.82m,面积666.7m2,样地四角埋设木桩进行标记。
(3)样地(带)调查:对样地(带)内达到起测胸径(4cm)的林木,用测树围尺量测胸径,并记录在样地检尺记录中,达不到起测胸径但有培育前途的林木统计株数(不参与平均胸径计算)。依各树种平均胸径选取3—5株标准木,实测其树高,获得各树种平均高。在样地西南角附近或样带中心,进行土壤、下木、活地被物等因子调查。
(4)出材率调查:根据林分、材质状况和市场需求现场确定不同材种的出材率。在样地内伐倒一定数量的样木实际造材,以总材积的100%,求算各适销产品的出材率,推算小班各材种出材率。如果小班内树高、直径、尖削度、干形以及根茎处废材比例等影响出材率等因子有较大差异难以统一确定的,调查各不同出材率等级所占面积,加权计算小班平均出材率。
3森林资源情况
3.1全场人工林资源现状
为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经过历届领导与职工近40年的不懈努力,依沟系为体系,在宜林荒山、灌丛、疏林地、采伐迹地、次生林改造迹地,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累计造林27.5万亩,保存面积16.6万亩,已郁闭成林。人工林树种以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为主,另有少量的云杉、水楸、枫杨等。人工林总蓄积48.8万m3。其中落叶松人工林面积2.0万亩,蓄积约4.4万m3;华山松人工林面积0.2万亩,蓄积约1.2万m3;油松人工林1.4万亩,蓄积约9.1万m3;针叶混交人工林面积0.5万亩,蓄积约1.8万m3;阔叶混交人工林面积12.5万亩,蓄积约6.4万m3。平均林龄22年,林分最大年龄为36年。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为六十年代所引进的树种,经三十多年的引种试验,与同期营造的油松、华山松相比较,具有速生、丰产、干形通直圆满,木质纤维长等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全场以每年0.15~0.4万亩的速度开展了大面积造林,采用了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营造技术和工程造林的管理办法,造林成效显著,目前平均林龄9年,最大林分年龄14年。由于密度大,冠高比已达1/3左右,大面积人工林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部分林木已枯死。为了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增强其生态功能,采取生长抚育促进林分正常生长发育,是当前人工林经营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据调查,急待需要抚育的人工林面积已有0.15多万亩,合理抚育强度在25~45%之间。
实验林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人工林立地条件好,林分生长良好,10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8.4cm,平均树高10.6m,每公顷蓄积量81.2m3。需要抚育间伐的日本落叶松林分,林龄13年,郁闭度都在0.9以上,亩均蓄积7.0m3。
3.2设计区森林资源
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作业设计区总面积1396.3亩,作业面积1356.3亩,非作业面积40亩,扣除的非作业面积主要是小班内的险坡、天然林、道路、水域等。
⑴红崖沟作业区:位于5、12林班境内,设计小班面积523.2亩,作业面积523.2亩。区内山体低矮、地形开阔、坡度平缓,土壤深厚,海拔在1640~1900m之间,平均坡度为30度左右。12林班的1-5号小班,面积468.8亩,是199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林分郁闭度0.9,林木组成为10日落+杂,平均树高为9.1m,平均胸径10.1cm,保存株数为171株/亩,蓄积量为5.8874m3/亩;5林班的1-2小班,面积54.4亩,是70年代初营造的油松林,林分郁闭度0.8,林木组成为8油1华1杂,平均树高为11.7m,平均胸径20.4cm,保存株数为70株/亩,蓄积量为9.1544m3/亩。区内林木长势良好,分布均匀,落叶松由于密度大,冠高比已达1/3左右,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部分林木已枯死。设计区交通方便,有人为破坏活动。林下卫生状况较差,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榛子、蔷薇等,高度2.2m,盖度为40%左右。
⑵李家坪作业区:位于66林班境内,设计小班面积234.5亩,作业面积229.5亩。地处李家坪前半段,区内地形开阔、坡度平缓,土壤深厚,海拔在1500~1660m之间,平均坡度为25度左右。林分是80年代初营造的油松林,郁闭度0.8,林木组成为8油1杂,平均树高11.0m,平均胸径17.7cm,保存株数为87株/亩,蓄积量为8.8715m3/亩。林分主要分布在坡下部,林木稠密,长势良好,小班上部为针阔混交状态,再到坡上部呈天然林。灌木主要为胡枝子、蔷薇等,高度2.3m,覆盖度为30%。
⑶红青岭作业区:作业区小班面积196.9亩,作业面积166.9亩,位于红青岭营林区址两侧坡面中下部的75、76林班内,共区划2个小班,小班作业管理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林木组成为6油4青+华,林分郁闭度0.8,平均树高10.9m,平均胸径17.7cm,林龄33年,已达近熟龄阶段。每亩株数为98株,每亩蓄积量10.9396m3。小班内林木呈团块状分布,分布不匀,中下部稠密,上部稀疏,且呈针阔混交状态。灌木种类主要为胡枝子、忍冬、蔷薇等,高度1.6m,覆盖度为25%。
⑷黑木岭作业区:设计小班面积441.3亩,作业面积436.7亩。位于黑木岭营林区址附近,北利公路两侧的40、43、44林班内。林分优势树种以油松为主,成数占7成以上,伴生树种有华山松、落叶松、青冈、杂木等,林分郁闭度0.8,平均树高12.4m,平均胸径19.0cm,平均年龄29年。每亩株数为80-98株,每亩蓄积量11.0017m3。区内林木长势良好,分布均匀,干形通直圆满,小班下部有大径材分布。由于密度大,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林木直径生长明显下降。林下卫生状况较差,有枯死木、风倒木分布。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榛子、蔷薇等,高度1.8m,覆盖度为30%。
4技术措施设计
4.1抚育间伐方式
该场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林分为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油松中龄林及部分近熟林。根据《细则》规定,结合林分现状,本次设计采用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具体标准为:
透光抚育:在红崖沟作业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阶段进行,在林分中清除影响林木生长的藤蔓、杂灌。主要间伐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ⅴ、ⅳ级木和过密的ⅲ、ⅱ、ⅰ级木。
疏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目的是进一步调整林分密度,调整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加速保留木的生长,培育良好的干形。伐除干形不良、无培育前途、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林木,为目的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生长伐:在近熟林阶段进行,伐除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加速保留木的直径生长,缩短成熟期。
4.2抚育间伐强度及选木挂号
依据各样地调查的林分因子和林木生长状况,参照《小陇山林区主要树种林分密度表》确定适宜的保留株数和郁闭度,按照《细则》规定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确定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频死木和枯立木,依据选木挂号的原则,选择间伐木进行检尺挂号。间伐木挂号坚持“五挂五不挂”和“四看”的原则,“五挂五不挂”即为:“挂弯不挂端、挂密不挂疏、挂病不挂健、挂双不挂单,挂无益藤蔓杂灌不挂有益下木”,“四看”即做到看树冠保证郁闭度、看树干保证挂劣留优、看周围保证密度均匀、看树种保留目的树种。对ⅳ、ⅴ级木(被压木、濒死木、病腐木、枯立木、弯曲多叉木、断梢木)等林木优先挂号,再对部分ⅲ级木,以及密度过大或受害的ⅱ级木、个别ⅰ级木进行挂号。
样地挂号完毕后,根据保留木状况测算保留林分郁闭度,若保留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要对挂号木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挂号木检尺记录,计算挂号木各树种平均胸径,并选取3~5株平均木,实测树高,推算挂号木各树种平均高。挂号木各树种平均胸径采用胸高断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样地挂号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以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平均求得,挂号木各树种单株材积用相应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式计算,样地挂号木蓄积为各树种蓄积量之和。
根据挂号木株数和蓄积计算抚育间伐的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
在样地挂号木每个径阶选择一个平均木进行现场造材,导算样地各径阶林木平均出材率。
小班内各样地间伐强度和平均出材率加权平均求得小班间伐强度和平均出材率。按设计的抚育间伐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指导全小班抚育间伐木挂号,小班选木挂号的强度。控制在设计抚育强度的90~95%之间。
抚育间伐强度结合林分经营目的、产品销路、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最适经营密度等因素,遵循有利于促进保留木材积和形质生长、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原则合理确定,设计抚育间伐株数强度为15-27%,蓄积强度为15-28%,抚育采伐株数33978株,抚育采伐蓄积2383m3,设计出材率为63%,出材量为1515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为777m3。
红崖沟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6-27%,蓄积强度17-28%,采伐株数
20763株,采伐蓄积758m3,出材率57%,出材量430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297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1.1cm,平均树高10.7m,郁闭度0.7。
李家坪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16%,蓄积强度20-25%,采伐株数3100株,采伐蓄积435m3,出材率63%,出材量283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136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9.6cm,平均树高11.2m,郁闭度0.7。
红青岭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20%,蓄积强度15-20%,采伐株数3315株,采伐蓄积316m3,出材率67%,出材量211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90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6.5cm,平均树高11m,郁闭度0.7。
黑木岭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20%,蓄积强度15-18%,采伐株数6800株,采伐蓄积874m3,出材率68%,出材量591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254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20.1cm,平均树高13.5m,郁闭度0.7。
各小班伐强、出材率、出材量详见附表2。
4.3集材方式和清林方式设计
本场抚育间伐木以小径木居多,适宜采用人力集材的方式,作业结束后产品按指定的楞场堆放。作业区目的树种居优势,且分布均匀、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木材可供纤维板厂加工利用,林场应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对不可利用的采伐剩余物,在不影响更新的前提下,采取保留、利用、堆积或者截短散铺等方法进行清理。对林冠下生长健壮、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下木及灌木应尽量保留,杜绝全面清理林地。
5收支概算
根据市场价格及经济指标概算,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收支概算如下:
5.1项目总收入
项目总收入652620.00元,其中:
①规格材销售收入606000.00元;
②可利用采伐剩余物销售收入46620.00元。
5.2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4108.80元,其中:
①直接投资82323.00元;
②间接投资168847.80元;
③税金99291.00元;
④育林基金125862.00元;
⑤维简费28785.00元。
5.3项目盈亏
本项目总盈余147511.20元。详见经费收支概算表。
5.4效益评价
通过抚育间伐生产规格材1515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777m3,总收入可达652620.00元,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抚育间伐为林冠下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可将人工纯林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防护效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抚育间伐生产的木材和可利用采伐剩余物,为纤维板厂提供生产原料,解决近500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另外,组织林区群众参加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劳动,对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帮助林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人工林抚育间伐,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
6保障措施
6.1建立完善的采伐目标管理责任制
林场与采伐工区签订采伐目标管理责任书,采伐工区与施工班组签订采伐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的主要内容为省林业厅批准并经局分解到林场的人工商品林采伐量和出材量、采伐方式、更新造林措施、主要责任人以及监督管理的措施等。通过签订责任书和责任书的落实,确保不采伐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木;不采伐天然林;不超范围、超数量采伐林木;确保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进行。
6.2实行伐前公示制度
实行伐前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林场在采伐前要加强宣传,增加政策透明度,让社会各界知道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组织各伐区在采伐现场附近的交通要道设立林木采伐许可证公示牌,现场公示采伐单位的林权证号、采伐林分起源、林种,树种、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地点、采伐面积、蓄积、出材量、采伐期限、批准采伐机关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6.3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采伐作业质量。严格按拨交的伐区和采伐作业设计实施采伐。林场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实施采伐,现场员必须全天候跟班作业,要对采伐木进行检尺登记,记录施工日记。按号采伐,合理造材,努力提高木材利用率,作业后,对直径大于3厘米的采伐剩余物全部清理下山并归堆,集中调运至局纤维板厂作为生产原料。采伐时要控制树倒方向,保护幼苗、幼树和母树;同时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森林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