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应教给孩子27种生活技能(共)
父母应教给孩子27种生活技能
2011年06月28日09:35人民网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1、批判性思维
这也许是在学校学不到的技能之一。孩子们听从教导而不爱动脑筋,这样的思维模式会使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存有异议。如果你是一位老板,也许你会喜欢这样的员工,但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么——不问是非,幼稚无知的雇员?如果不是的话,马上开始培养他们提出“为什么”的习惯,学习如何找寻答案,如何去质疑权威——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答案。对话是学习这种技能的良好途径。
2、阅读 当然,学校有教导我们进行阅读,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厌倦阅读。聪明的家长应该带着孩子游览书中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指导他们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应的信息,以及如何评价阅读材料的可信度、逻辑性和真实性。
3、积极
上面提到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我,摆脱负面思维。
4、动力
要知道达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并体验完成目标的喜悦心情。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5、效率
这是成年人的常见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时候,人们应当悠游度日,享受慵懒的时光。但是,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怎么保证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呢?教导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如何克服它。
6、激情
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你的孩子还无法在年幼时找到这个答案,但是你应该指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对其不懈追求,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
7、合作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主义,这也是成人世界的写照。结果呢,互相拆台、忿恨抱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相反,请教导你的孩子,人们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帮助他人成功,将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诉孩子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8、同情
这是也许会被学校忽略的主题。我们往往重视孩子的智力、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培养,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别人摆脱痛楚。
9、爱心
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10、倾听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到如何倾听了么?或者如何与人交谈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都不具备倾听这个重要能力的原因。要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从而能够理解和感觉他人。
11、交谈
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而学校往往忽略了教导孩子交谈的艺术。事实上,学校告诉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交谈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谈,而不是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实践。请学会与你的孩子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
12、汽车
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需要汽车(并不是为了耍酷),如何买到合适的汽车,如何保养汽车。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哪些地方会发生损坏,又该如何修理。这是男孩女孩都应该学习的技能(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还是要强调)。
13、家务
如何保养和维修房屋的各种物件,包括管道、电器、冷暖设备、油漆、盖屋顶、剪草等等。掌握进行基础维护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专家来帮忙。
14、清洁
太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会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洁房间,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条,如何进行每周、每月的大扫除。不要只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要他们真的学会这些事情。
15、组织
让孩子学会如何摆放文件,如何让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办事宜,如何建立工作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工作上。
16、储蓄
量入为出是一句简朴的格言,然而只有极少数的青年人理解并知道如何遵循它。从小就让孩子将他的一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教导他如何设定储蓄目标,如何达成该目标,然后便可购买他想要的物品。
17、预算
许多成年人害怕做预算,并为此饱受折磨,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做预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导孩子简单的预算技能,以及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成年后不再面临预算的烦恼。你可以等到孩子十几岁再教他们这些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展示为什么他们需要了解数学基础知识。
18、支付
让孩子们支付账单,并确保他们按时支付,不论是在线支付还是实地完成。让他们学习如何写支票,包括纸张支票和在线支票;确保不会延误账单——可以通过马上支付或者自动支付来完成。
19、投资
什么是投资,为什么必须进行投资?你是如何进行投资的,有哪些不同的投资手段?你是如何研究投资项目?复利如何发挥时间威力。这些都是和你孩子交谈的极佳话题。
20、节俭
这是从小就应该教会他们的事情。如何去货比三家,比较不同的价格和质量,对物品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在家煮食而不过多在外就餐,控制购物冲动。当我们外出疯狂购物,即便是圣诞节前,也会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21、债务
许多成年人都面临债务问题。要教导孩子借贷的责任,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债务,如何避免过多举债,如何可靠地使用信用卡。
22、退休
努力工作到退休年龄,还是“迷你退休”(即工作一段时间,享受一段时间),哪种更好?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你的孩子应该知晓有这些选择,它们的利弊所在,以及如何具体实施。告诉你的孩子年轻时候就开始投资的重要性,复利所带来的巨大差别,以及如何让投资自动化。
23、慈善
告诉孩子从事慈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做慈善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个财务问题,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你应示范如何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慈善活动中。
24、着眼现在
基于某些原因,我们小时候从未学到这个重要的技能。事实上,我们越年轻,就越能享受现在。当我们慢慢长大,开始担心将来,回顾过去,而“现在”则离我们而去。“活在现在”的技巧对我们是大有帮助的。
25、享受生活 孩子们都在享受生活,但只有一部分意识到这个技能的重要性,并且应该如何进行。即使对于成年人,享受生活的技能依然大有益处,为你的孩子做好榜样,他们自然会模仿你的。
26、寻找目标
拥有一个目标对于生活而是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崇高的宗教目标,或者是为了让家庭幸福,又或者是你的职业目标。让孩子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并且如何为自己找到目标。
27、发展亲密关系
教导这个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和你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并且以你和配偶(或其他适当的人)为范例。教会他们发展这种关系的技能,讨论它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如何克服冲突。生活中总会出现不和,但是通过交流、理解和妥协,我们就能言归于好。
教你培养宝宝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1年05月05日09:26育儿论坛我要评论(0)字号:T|T [导读]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庞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
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儿童就会因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表现为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家庭中能互相爱护、关心、随和谅解,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立,对别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严重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些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单亲家庭不断出现。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从而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心理抚养”对孩子很重要
2011年04月29日08:54新华网我要评论(0)字号:T|T [导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称,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较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她建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玫瑾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则与其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对于家庭教育,李玫瑾建议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亲自抚养幼儿子女。0~12岁的孩子处于“依恋期”,父母与孩子长期、持续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依恋”心理,给孩子带来生命初期的愉悦记忆,这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础和资本。父母亲自抚养,才有爱的言语滋润,才有父母与孩子的目光对视,而缺乏目光对视的孩子,往往伴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李玫瑾建议,父母在孩子3岁前主要实施情感抚养,4~6岁实施性格抚养,要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李玫瑾说,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岁,定型期是12~17岁。她说,在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中,父母要克制其任性,防止其压抑,抵制其冲动,避免其自私和娇气。
父母勿忽视宝贝的心理需求
2011年04月28日09:32妈咪宝贝我要评论(0)字号:T|T
生活实例:
一个出生刚刚49天的宝贝,每当妈咪给她喂完奶后,总是哭闹不止。夫妻俩不知是怎么回事,带着宝贝到儿童医院检查,可都没有检查出明显的病因来。由于宝贝的情绪反常,吃奶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身体发育滞后于正常水平。后来,通过询问心理医生,才发现原来出生不到2个月的宝贝已经有了心理问题。原来,这位年轻的妈咪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宝贝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让宝贝跟着小保姆。宝贝得不到母爱以及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进而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直接影响了生长发育。
专家分析:
日前,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宝贝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父母如果长期对宝贝熟视无睹,宝贝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宝贝的喂养效果,健康水平大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妈咪非常关注给宝贝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喝多少毫升奶、添加多少辅食等等,想方设法给宝贝提供各种营养品,希望宝贝使劲吃,似乎吃多了,宝贝就健康了。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综合、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及照料,尤其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贝,就容易出现大人想喂,宝贝不想吃的现象;或出现前面提到的那位宝贝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妈咪忽略了宝贝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使宝贝形成了心理问题,影响了营养摄取。如果妈咪稍微关注一下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需要,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宝贝不仅吃得开心,睡得香甜,而且身体也长得健康。因此,国际喂养专家目前普遍建议把宝贝的营养健康同恰当的心理培养结合起来,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对1岁以下的宝贝,要根据各月龄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让宝贝感到富有乐趣的活动。这样,一些诸如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的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消退,进而形成一套稳定的生理规律和良性的生活循环。
怎样在照料中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新生宝贝的心理需求——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新生宝贝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新生宝贝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如果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新生宝贝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新生宝贝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
在这个时期,妈咪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2-3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宝贝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比如需要爸爸和妈咪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宝贝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咪等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会出现愉快的微笑。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
这个阶段,妈咪需要多与宝贝肌肤接触,和宝贝说说话,逗宝贝玩玩,满足宝贝在情感上的需要。宝贝在情绪满足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初步的生理作息规律,比如有相对固定的入睡时间,醒来吃奶的时间,每次吃奶的量,排便的量等都会逐渐稳定。
4-6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喜欢动手活动
4-6个月的宝贝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用自己的手摆弄的玩具,往往能够让宝贝感兴趣,并产生愉快情绪。如果宝贝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贝就会开始生气。有的妈咪看到喂奶的时间到了,或者睡觉的时间到了,就把宝贝正在摆弄的玩具物品拿走,宝贝会表现出愤怒。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
这个阶段,妈咪可以在宝贝吃饱了奶,精神旺盛的时候,满足宝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玩累了,他入睡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7-9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需要安全感 7-9个月的宝贝感情色彩变得更为浓厚,明显地表现出对妈咪的偏爱。当陌生人出现时,可能停止微笑,并表现出警觉,甚至拒绝别人的摸、抱。对妈咪产生依恋感,从对妈咪的爱抚中获得安全感。这时候,宝贝在离开妈咪或其他抚养人时,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
这个阶段,妈咪对宝贝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宝贝表现出对妈咪的强烈依恋时,妈咪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比如在离开宝贝去上班的时候,和宝贝挥挥手再见;下班回来,和宝贝说说话,或者拿一本婴儿图书,和宝贝一起翻一翻,读一读。妈咪抑扬顿挫的声音,夸张逗乐的表情能够让宝贝从内而外体会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宝贝才能顺利地进食,健康地成长。
10-12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个月的宝贝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会咬自己的手,并因为咬痛而大哭。当宝贝到1岁时,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观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宝贝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玩具就会发出声音,并从中认识到自己与事物的联系。有的宝贝喜欢把床上的各种玩具抓起来扔到床外,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高兴不已,这是宝贝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宝贝开始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探索外面的世界。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
妈咪这时候应将房间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宝贝够不到的地方,同时准备一些带绳的可以抛扔的毛绒玩具、塑料保龄球等,以满足宝贝这种喜欢抛扔和探索的愿望。这样的活动对于宝贝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运动,活动量加大了,宝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适度的身体疲劳对宝贝的睡眠也同样有益。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2011年04月11日09:29新华网我要评论(3)字号:T|T 心理暗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来自外界的心理暗示,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使孩子在意志、兴趣等方面发生变化。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对事物的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很容易使孩子对事物产生自卑、逆反心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而心理暗示又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带来影响的,因此,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都要注重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
积极暗示改变孩子的认知 午餐时间到了,小班的孩子们一边听着轻松的班得瑞音乐,一边愉快地吃着可口的饭菜。而悠悠却皱着眉头,专挑蔬菜吃,诱人的红烧肉圆一口也没吃。老师看到了,就走上前去让悠悠吃肉圆。尽管老师想尽了各种方法,悠悠就是不肯吃。老师喂给她吃的一小口肉圆,也被悠悠吐了出来。
为什么悠悠不肯吃肉呢?老师通过与悠悠爸爸妈妈的沟通了解到,悠悠的家人长得都比较胖。全家人对于肉制品自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都很少吃肉。大人们对于肉食的敬而远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悠悠。久而久之,“肉”竟然成了孩子的“眼中钉”,渐渐地形成了悠悠现在“不吃肉”的饮食习惯。老师甚至发现,只要在就餐中提到“肉”这个字眼,哪怕是鸡肉、鱼肉,悠悠对这样的食物也绝对是拒绝的。
片面的饮食结构、挑剔的饮食习惯,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悠悠和同龄孩子比起来显得瘦小而单薄。每次的就餐都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这让全家人很是着急,却想不出一个好的方法去解决。最后,还是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一次午餐中,当老师把茄汁鸡肉和饭端到悠悠面前时,微笑着告诉她:酸酸的小鸡来了!悠悠居然吃得喷喷香。老师一连试了好多天都成功了:红烧牛肉,告诉她这是“牛牛菜”,百叶包肉,告诉她这是“小枕头菜”„„每次都让悠悠吃得很开心。原来,改变一种说法能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悠悠由此开始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分析: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让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在生活中,有好多家长忽视了心理暗示在幼儿个性发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吃饭很难,也很挑剔。有的孩子不爱吃肉,有的孩子不爱吃菜,有的什么也不爱吃,就爱吃奶;有的孩子吃饭习惯不好等。其实,初生的婴儿都一样,先天并没有注定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所以在成长的阶段会出现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心理暗示有关。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说“我不爱吃肉,太腻”,“我不爱吃这菜,有味道”。还有的家长在和别人交谈时,当着孩子的面会说“我这孩子只爱吃鱼”,“我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吃水果”等等„„这种说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爱吃鱼,我不爱吃菜。其实,等于“教”孩子挑食。因此,大人不爱吃没关系,可千万别说出来影响孩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吃饭时,不免“夸张”一下,比如故意大声说:“哇!好香!”一家人都争着说这个菜好吃,这个菜有营养。孩子自然会很快产生认同感。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
消极暗示易让孩子自卑逆反
滔滔是个调皮的孩子,每天都是由奶奶负责接送。放学时间一到,奶奶一接到滔滔,就把准备好的酸奶、面包塞给他吃,一边牵着孙子的手,一边问这问那:“你在幼儿园能吃饱吗?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打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小朋友和你玩?”„„时间长了,奶奶还没问,滔滔就会主动地抱怨起来:“今天不高兴,谁谁谁打我了,老师也没有表扬我,上课学的本领太难了„„” 分析:离园回家这段时间,是亲子沟通的黄金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既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又能增进亲子关系,是一天当中非常难得的亲子时间。但是在沟通方式上,家长一定切记勿用消极的方式去误导孩子,而要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孩子。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 ”“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 ”“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 ”„„其实,在同孩子和家长的接触中,老师们都发现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问题的习惯和性格,大部分是由直接抚养人的消极暗示造成的。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时,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就这样,胆小、害羞。”这种解释方式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暗示孩子“胆小、害羞”。有些家长在和别的家长交流时,常常羡慕别人的孩子哪儿都好,反过来马上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就不如这个小朋友。”这种消极的暗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是要不得的。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水平都较低,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会表现出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复杂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积极的暗示,犹如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作为成人都要将一种积极心态、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牵引着孩子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前进。
第二篇:父母必读,然后教给孩子
1、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2、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3、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4、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的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5、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快乐的人。在课程改革中山东省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仅列出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鱼台一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供参考。
一、杜郎口中学——“三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三种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课堂);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依时间又称“10+35”(或“0+45”)课堂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或全部45分钟属于学生。
二、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模式的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三、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环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35+10循环模式: 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共同组成一节课。三步为一课,一课分两段;循环往复,课课相扣。
35分钟的上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10分钟上法: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破难点。
1、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过程控制:即时性管理、激励性评价、体验性学习。
3、效能分析:实现了教学成绩的跨越;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高效益;实现了课上和课下两种“学习态”的和谐统一。
关于“课前”:教师要求: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
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学生要求: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关于“课中”:按照六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关于“课后”: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四、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四环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②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③成果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④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学案上的达标巩固练习,小组间交流练习结果。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在“四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学案编写要精细,容量要适中。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课后要全批学案,巩固学习成果。
家长必读书目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王干卿(译)3.《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李健鸣(译)
4.《家庭教育 》【中】陈鹤琴(著)
2.《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5.《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
6.《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7.《家庭和儿童教育》【前苏联】马卡连柯(著),丽娃(译)9.《名家治疗笔记:为家庭疗伤》(上、下)【中】李维榕(著)10.《爱的五种语言》【美】盖瑞·查普曼(著)11.《破解幸福密码》【中】毕淑敏(著)
8.《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译)
12.《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中】武志红(著)
13.《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著)
14.《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美】萨提亚(著),易春丽 等(译)15.《100位企业家给家长的忠告》【中】赵刚(主编)16.《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中】赵忠心(著)17.《新父母学校 》【中】刘良华(著)18.《发现母亲》【中】王东华(著)
19.《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 等(译)20.《培养独立的孩子——生存教育在美国》【美】黄全愈(微博)(著)21.《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朱衣(译)
22.《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日】安武信吾、安武千惠、安武花(著),金晖(译)23.《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日】大江健三郎(著),陈保朱(译)
24.《美德书》【美】威廉·贝内特(著),王睿(译)25.《陪孩子长大》【中】李子勋(著)26.《家庭教育基本功》【中】冉乃彦(著)27.《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李跃儿(著)28.《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中】关承华(著)29.《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中】徐国静(著)30.《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香港】李中莹(著)31.《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肖恩·柯维(著),陈允明(译)32.《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中】孙云晓(著)3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尹建莉(著)34.《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张文质(著)35.《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中】王修文(著)36.《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中】彭懿(著)37.《童书非童书》【台湾】黄乃毓 等(著)
38.《故事知道怎么办》【澳】苏珊•佩罗(著),童乐(译)39.《阅读儿童文学》【中】梅子涵(著)
40.《朗读手册》【美】吉姆·崔利斯(著),沙永玲 等(译)51.《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美】托马斯·戈登(著),宋苗(译)52.《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美】乔治M.卡帕卡(著)5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吉诺特(著),张雪兰(译)
54.《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著),安燕玲(译)
55.《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美】惠芙乐(著),陈平俊 等(译)56.《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美】法伯、玛兹丽施(著),霍雨佳(译)57.《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美】舒尔、迪吉若尼(著),张雪兰(译)
58.《图解儿童逆反心理》(适合年龄段:3-9岁)【英】米里亚姆·恰恰姆(著),郑莹(译)59.《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中】小巫(著)
60.《过犹不及》【美】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著),蔡岱安(译)61.《关注孩子的目光》【日】佐佐木正美(著),傅玉娟(译)62.《最好的教养在路上》【韩】朴善娥(著),邢心秀(译)63.《世上没有懒孩子》【美】梅尔·莱文(著),周烁方(译)64.《游戏力》【美】科恩(著),李岩(译)
65.《好妈妈坏妈妈:一个母亲的教育手记》【中】王毅(著)
66.《如何让女孩不被性伤害,如何让男孩不被性教坏》【美】莎伦·麦克维尔(著),幸敏(译)67.《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法】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著), 潘林、王川娅(译)68.《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规矩》【德】安妮特·卡斯特-察恩(著),陈素幸(译)69.《奖励出好孩子》【美】维吉尼亚·M.希勒、梅格·F·施耐德(著)70.《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美】阿莱西亚(著)71.《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王金战、隋永双(著)72.《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美】梅迪纳(著),王佳艺(译)73.《与孩子共享自然》【美】约瑟夫·克奈尔(著),郝冰(译)74.《让孩子自立的55种方法》【日】中谷彰宏(著)
75.《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以色列】沙拉·伊麦斯(著)76.《我教孩子学作文》【中】肖复兴(著)77.《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才能》【中】刘全礼(著)
78.《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教育女儿手记》【中】李镇西(著)79.《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台湾】黑幼龙(著)
80.《刘墉家书:少爷小姐要争气》【美】刘墉(著)
81.《斯波克育儿经》【美】本杰明·斯波克(著),哈澍、武晶平(译)
82.《下一代的竞争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的教子手记》【美】蒋佩蓉(著)83.《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美】陈志武(著)84.《他们这样养孩子》【中】杜康(主编)85.《大师教你做父母》【中】朱永新(微博)(著)86.《亲爱的安德烈》【台湾】龙应台、安德烈(著)87.《傅雷家书》【中】傅雷(著)
88.《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美】谢弗 等(著),邹泓 等(译)89.《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中】赵忠心(著)
90.《儿童精神哲学》【中】刘晓东(著)91.《德兰修女传》【中】华姿(著)
92.《另一种童年的告别》【中】张倩仪(著)93.《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94.《佐贺的超级阿嬷》【日】岛田洋七(著),陈宝莲(译)
95.《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著)96.《草房子》【中】曹文轩(著)
97.《夏洛的网》【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98.《论语》【春秋】孔丘(述)99.《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著)100.《曾国藩家书》【清朝】曾国藩(著)
第三篇:聪明的父母只教给孩子八件事
本帖最后由 936356180 于 2012-10-12 08:56 编辑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 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 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 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四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父母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今天,中小学生结束假期,开学回归学校课堂。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童话大王”讲家风说“孝”,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爱”,青年歌手容祖儿言“礼”……主题高大且鲜明。这般主题,深以为,并非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而是开学前给家长补上一课。作为父母,你教会了孩子什么?是讨论,更是拷问。关于亲子伦理,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有个完美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逆向推断,每个孩子眼中是否也有一双完美的父母,而他们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父母”呢?
作为孩子天然的人生导师,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唱出命运的好声音?没有唯一的答案。唯一可知的答案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质问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爸妈去哪儿了”的时候,作为父母,恐怕都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的来源,往往来自爱与教育的欠缺。几年前,豆瓣上有个极品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鲜明地扯起了反对父母的大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讨论。这个小组聚集着一帮在亲子关系中受挫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里宣言,“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
按照伦理纲常,如此杯葛父母,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组讨论的话题,与今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倒是相得益彰—为人父母,你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是孝、爱、礼,还是腐朽、无知?知道孩子们反对什么,才能知道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校园里的礼崩乐坏,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异变,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个粗鄙的时代。品行和节操、原则和底线,成了被遗落的珍珠。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甚至未来而言,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家长们在传输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给老师送礼、教孩子怎么讨巧获得虚荣、教孩子灵活运用潜规则……职场的生存伎俩,演绎成了童话世界里的攻心计。而传输这种价值观,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卑:当下的恶劣不堪环境,必然成为孩子们未来要面对的野蛮丛林。“狼爸”、“鹰妈”的野蛮和粗暴,竟然能够受到推崇和抬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文明所不能解读,也是不可理喻的返祖反智现象。
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借孩子之口来问这个问题,能否引发父母们的深思和反省呢?这“开学第一课”能受到父母们的重视吗?还是继续刚愎和自负下去?
是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是成为“父母皆祸患”里的受批判者;是要立起写着光荣和梦想的父辈旗帜,还是罗织埋葬理性与个性的腐朽裹尸布。父母们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回答好“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时代的变迁,都很重要。父母教给孩子什么,决定着文明的躯体里,奔流着怎样的血液。
第五篇: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011年9月1日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我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经过紧张的安排宿舍、熟悉打饭流程及注意事项、熟悉班级、认识同学后,我总算轻松下来。可是,晚上要晚休的时候,两个家长来给孩子请假,说是头疼要带孩子回家,我想也许是孩子第一天到新的环境有点不适应,有点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便同意了。可接下来出现的情况是我没想到的,第二天,同样是这两位家长又来给孩子请假,说是肚子疼要回家,我问这两个孩子,的确如此,何况,肚子疼是老师也看不出来的,我只好同意。第三天,我特别注意这两个孩子,白天在学校里,一切正常,与同学有说有笑什么情况也没有,可到了晚上,有病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家长再来的时候,我与家长认真的谈了我的观察,最后,家长对我说,孩子从小就跟妈妈睡,现在还没分床。我听了之后,半响无语。家长们难道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吗?
2012年9月,我响应教委的号召报名去了下面一所农村小学支教,同样,看到了不禁让人思索的场面,上学的孩子哭着喊着拽着要走的妈妈,当妈妈的也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哭,只得留下来。有老师告诉我,去年有的母亲呆了将近两月才算完。记得前几年,某杂志说,中日双方组织了一批孩子搞野营训练,日方孩子的背包是一样的,反观中国的孩子,有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给孩子拿了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将自己孩子的包裹塞得满满的,却没想过自己孩子能否背的动?更有的父母怕孩子受不了苦直接开车从后面跟着。结果,未走到一半,中国孩子便有放弃的,不得不坐进了车,而日方孩子的脚虽然磨破了,也坚持了下来。到了目的地,中国孩子有的什么也不会做,只是站在旁边看着,而日方孩子则合伙做饭,活动结束后带队的日方说,将来中国的孩子不如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中国的妈妈们听了会有什么感想?前几天看电视时,说是大学生们进行军训,与热火朝天的军训不相符的是操场边上因身体不适退下来的学生,表面上是身体不适,究其根本原因则是从小就没有培养其独立性。
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们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久而久之孩子产生了依赖性,独立性越来越差、意志力变得薄弱,稍受挫折就一蹶不振,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的风吹雨打,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因此,笔者认为: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为自己的明天做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独立能力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 孩子果敢、刚毅,有很强的独立性。
那么,独立性的培养有什么好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能够让孩子获得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一些心理学家曾测量了140名4-12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发现智能好的儿童自信心都比较强。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等健康心里相联系,而缺乏信心或自卑感则常是与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因此,可以认为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和调节力,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旦孩子养成了独立性,那么孩子就有了独立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自己的事情就会
自己去做,比如:穿衣、洗脸、吃饭等,就不会形成对家长依赖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作为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时处处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家长们应在平时要注意以好的言行影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做好。这样,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到家长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优良品质和好的习惯,同时,在生活中要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不能越俎代庖,还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孩子学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摆碗筷、擦桌子、洗菜、倒垃圾等,也许孩子一开始做不好,家长们也不要大声呵斥,因为良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刚开始,孩子也许不习惯,嘴噘得老高,哼哼着不想去做,或者讲条件,后来看看没指望了,也就自己做了,再后来慢慢习惯了,就认为应该是自己份内做的事情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父母,只有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性,未来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李彬